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71MB ,
资源ID:2338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33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2章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2章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含答案)

1、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2.理解主要功能区的形成及布局特点。( 重点 ) 3.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 重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的土地利用(1)主要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2)特点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特点不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2城市功能区(1)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2)常见功能区功能区 分 布 特 征住宅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

2、式在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工业区 主要分布在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成特别提醒 (1)城市三大功能区中,住宅用地比重最大,商业用地比重最小。(2)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布局有两大趋向:一是向城市外缘迁移,二是沿交通线分布。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概念:城市不同功能区在城市内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又称城市地域结构。(2)典型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2形成因素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影响地租的高低经济因素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

3、力:商业 住宅 工业收入的不同知名度社会因素种族或宗教导致住宅区的分化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区有深远影响3.发展变化(1)城市发展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功能用地混杂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2)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区的工厂企业外迁,原有的工业用地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易错警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分区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区在空间中的分布与组合;而城市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

4、上的高度集聚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等。自主诊断1正误判断(1)城市的功能分区都非常明显。 ( )(2)每个城市都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 )(3)经济因素是影响所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 )(4)许多现代城市的发展,其功能分区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明显。 ( )【提示】 (1) 从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城市规模较小时,城区狭小,各功能区往往混杂布局,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异。(2)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区,为各类城市所共有。(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主要影响现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不是所有城市。(4) 现

5、代城市主要是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下而发展起来的,因此经济因素对其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2单项选择(1)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城市的形成同步B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C各功能区的分布是商业竞争的结果D不同城市各类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尽相同(2)下列城市功能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C工业区 D行政区(3)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收入的不同 B知名度C种族宗教 D历史因素(4)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1)D (2) B (3)A (4)B (1)早期城市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 ,

6、城市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活动集聚的结果;不同城市各类功能区空间组合不尽相同。(2)城市是人类居住的聚落,因此各类功能区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3)城市中的住宅区受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影响,出现了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的分化。(4)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有很多,但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教师用书独具)香港是一个陆地面积只有 1 078 平方公里,却拥有 700 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是国际上重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被誉为东方之珠,到达香港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留恋这座美丽的城市,高耸入云的大楼,令人沉醉的维多利亚湾,寸土寸

7、金却还有供市民爬山的长楼下图是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a)和低级住宅区(b)【思考交流】1城市中某块土地的利用类型可以反映其所在的功能区的类型,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提示: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一个城市功能区内往往是一种功能活动用地为主,还有其他的一些功能活动,也会占有一定的土地,因此某块土地的利用类型不能反映其所在的功能区的类型。2香港著名的商业街是铜锣湾,一般城市中的商业区位置有何特点?是如何形成的?提示:一般城市中的商业区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位置,因交通便捷,消费人口众多,对各种商业活动和服务活动产生了集聚效应,逐渐形成了商业区。3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分化是否会布局在一

8、块?二者有何区别?提示:不会布局在一块。二者在建筑质量上有明显区别,在位置上往往背向发展。归纳总结 1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城市中不同的土地,由于不同活动的竞争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其关系如下:2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特点功能分区形态 特征 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人员流动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市的核心区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工业区 集聚成片企业集聚可获得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城市外围,交通干线两侧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与文化区联系,地处高坡区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

9、,与工业区联系,地处低洼地方法技巧“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1

10、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1)(2) 题。图 图(1)据图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2)据图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C工业区 D文化区(1)A (2)B 第(1)题,中心商务区是交通通达度最高的地区,从图中可看出,甲地位于各地铁线交会处,交通通达度最高,故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第(2)题 ,据图 分析,69 点刷卡进站人数多,1821 时刷卡出站人数多,说明此地早上人们乘地铁外出,晚上回来,因此是住宅区。2读我国南方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回答

11、(1)(2)题。(1)图例中的数码分别代表( )A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绿化用地、 仓储用地B 绿化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C 居住用地、仓储用地、绿化用地、工业用地D工业用地、绿化用地、仓储用地、 居住用地(2)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合开发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1)A (2)D 第(1) 题,在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 应为居住用地。在郊外和河流下游及铁路沿线,交通便利,布局注重减少对城区的污染,应为工业用地。作为绿化用地,可以与湖泊连成一片。面积较小,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的地方,应为仓储用地。第(2)题,丁处靠近湖泊,环境优美,适宜建高级住宅区。城市内部空间结

12、构的形成和变化(教师用书独具)城市土地供应是有限的,在竞争环境下,租金高低决定了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思考交流】1该城市地租最高的区域在哪?为什么?提示:地租最高的是 A 处。因为 A 处位于市中心,同时有多条干线公路经过,交通通达度最好,因此地租最高。2B、 C、D 、E 四处为什么形成地租的次高峰?提示:因为这四处地处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干线公路和外围环线公路交会处,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3A、B、C 、D 、E 五处会形成哪种功能区?为什么?提示:商业区。 因为地租高,商业活动更加需要客货流集散,需要便捷的交通,能够支付较高的

13、地租费用。4图中地租等值线的弯曲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提示:地租等值线沿交通干线向外凸出。因为沿交通干线交通便捷,地租相对较高;交通不便的区域地租等值线则向中心方向凸出。归纳总结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1)距市中心远近:影响地租水平,各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分化,现总结如下: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付租能力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小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区位 市中心 靠近市中心处 远离市中心

14、且交通便利处原因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能力最高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工业生产占用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能力最高(2)交通通达度城市内不同地段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导致地租存在差异,影响了功能区的分化,下图为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1读某平原地区某城市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导学号:17252027】(1)图中、 、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的是( )A BC D(2)图中地租次高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小 B距市中心远C交通通达度高 D地形平坦(1)A (2) C 第(1) 题,由图可知,区域位于市中心 ,地租最高,故最可能布局中心商务区。

15、第(2) 题,图中地租次高峰是城市外环路与公路干线的交会处,故交通通达度高。2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17252028】(1)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城市各功能区用地规划合理。该地区最可能( )A属热带雨林气候 B地势起伏小C河流自南向北流 D盛行东北风(2)该城市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甲行政因素 B乙历史因素C丙 社会因素 D丁经济因素(1)B (2)D 第(1)题,由图可知,城市功能区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仓储区,城市交通线呈环形放射状分布,说明该地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苹果主要产在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不产苹果

16、;丙为工业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工业区位于东北部,应是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第(2)题,甲位于市中心,应为中心商务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市场;乙是住宅区,主导因素是河流;丙是工业区,主导因素是水源;丁是仓储区,主导因素是地价低,交通便利,属于经济因素。图 表 解 读悟 技 巧图表探讨城市地租水平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的判读探讨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O 处)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提示:三种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均随距市中心(O 处)远近递减,其中商业用地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O 处)远近递减最大;住宅用地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 (O处)远近递减较小;工业用地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O 处)远近递减最小

17、。探讨 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 OA 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 和 BC 呢?提示:OA 最有可能成为商业区,AB 最有可能成为住宅区,BC 最有可能成为工业区。读图方法(1)明确图中坐标构成特点,纵轴表示地租水平的高低,横轴代表的是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原点为市中心。(2)明确图中三条直线的含义分别代表商业、住宅、工业的付租能力。(3)观察三条直线的陡直变化,三类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都随着距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在下降,但三者的下降速度不同;商业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4)确定功能分区的区间,比较三种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变化。可确定 OA区间内商业的付租能力最高

18、,为商业区;AB 区间内住宅的付租能力最高,为住宅区;BC 区间内工业的付租能力最高,为工业区。读图训练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回答 12题。1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 ,表示商业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A BC D2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和可能位于( )A市中心 B街道两侧C主干道交会处 D城市绿地1.B 2. C 第 1 题,根据地租水平与城市中心地区距离关系可判断 ,曲线a 表示商业用地付租能力,地租水平较高的地段为商业区。第 2 题,和位于地租次高值处,应是在主干道的交会处。课堂小结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题组 1 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

19、城市功能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聚与扩散可揭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2003 年至 2013 年长春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但各类用地发展不平衡。下图示意 2003 年和 2013 年长春市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圈层分布。据此回答 12 题。注:教育科研用地包括各类学校及科研机构用地120032013 年,长春市高等教育用地主要位于( )A1 至 2 环间 B2 至 3 环间C3 至 4 环间 D4 环外2长春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 )A教育科研用地 B商业服务业用地C行政办公用地 D医疗卫生用地1.D 2.B 第 1 题,根据图例信息可知,教育科研用地在 14

20、 环都有较大分布,考虑到高等教育主要是大专院校,占地面积大,主要分布在地价相对较低的城市外围地区,即主要位于 4 环外。第 2 题,长春市空间扩展过程中,主要是向 4 环外扩展,对照 2003 年和 2013 年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变化情况,可知商业服务业用地发展速度最快。题组 2 城市功能分区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 34 题。3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B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C住宅区 工业区 旅游区D住宅区 绿化区 工业区4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B 处建大型仓库地价较低C 处建绿化带减少污染D

21、处建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3.B 4. C 第 3 题,由图可知,甲区域有多条交通线路经过 ,交通通达性最高,应为商业区;乙分布于商业区外缘,应为住宅区;丙位于城市外缘,且位于与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南亚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应为工业区。第 4 题,中心商务区多建在市中心;大型仓库应建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的地区;为减少工业区对住宅区的污染,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食品加工厂应建在河流的上游。题组 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此回答 56 题。【导学号:17252029】5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

22、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土地价格 发展历史 交通条件 生活习惯A BC D6目前,一般城市选择在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这一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率5.B 6. A 第 5 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影响因素。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第 6 题,经济适用房等区位选择,其主导因素在于土地价格低廉,一般在远郊地价低廉。左图为某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右图为城市功能区付租能力示意图。读图,回答 78 题。7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左图中乙功能区理论付租能力的是(

23、 )Aa BbCc Dd8受右图所示因素影响,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为(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 D “田园城市 ”模式7.A 8.A 第 7 题,读左图可知,乙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应是商业区,商业区付租能力最强,在右图中线段坡度应最陡,所以是 a 线。第 8 题,右图表示地租受与市中心距离的影响,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应分布付租能力最强的商业区;离市中心最远的地方地租低,应分布付租能力最弱的工业区,所以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同心圆模式。教材活动点拨教材 P21 活动1(1)商业区集中分布于中环和尖沙咀及维多利亚湾两岸。外围是混合土地利用带。(2)高级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分布不相邻。因

24、为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而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优美。(3)香港功能区分布大致呈同心圆模式,市中心往外依次为商业区、混合土地利用带、住宅区、工业区。2结合自己所在的城市进行分析回答。教材 P24 活动方案二较为合理。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这种城市地域结构居住密度较大,居住环境不易改善,条件差,职工在上下班时交通拥挤;其次,我国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居住用地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会对位于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产生影响和污染等。方案二分散了居住用地,降低了居住密度,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好;分散居住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外围的居住用地与工业区之间可建立卫生防护带,减轻工业用地对居住用地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