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重点)2. 知道消化的概念、类型;2.能力目标 1. 通过探究活动“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理解化学消化的含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重、难点)2. 通过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及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3.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2. 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表演,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配以影像资料展示,使知识信息的
2、传递立体化,综合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认识功能。2、启发诱导法。适时指导、点拨,严密掌控学生思路,推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3、实物教学法。借助画图、器官模型,提高学生感性认识。4、自主学习法。教会学生如何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综合思考解决问题。课前准备:1.自制多媒体课件;2.准备实验器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1、 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D的典型缺乏症及食物来源;2、 水的功能;3、 钙和铁的功能及缺乏症。思考并回答问题,记忆知识点。温故而知新。创设情景激趣导学5分钟大屏幕展示漫画,引起学生疑惑,并提出鲁迅先生的名言:牛吃的是草,
3、挤出的是奶。激发学习欲望。观看画面,引起思索,导出与消化吸收的关系。从学生日常生活体验出发,以漫画形式创造轻松愉快的情境,激发学习欲望,目的是使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感到亲切、有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合作探究(一)10分钟消化系统的组成过渡: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消化和吸收是通过消化系统来完成的。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人体的消化系统。(板书: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一)消化系统的组成1、教师展示“合作探究一”的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小组讨论)(1)对照课本第8页插图,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位置及作用。(2)指出自己的胃、小肠和肝脏的位置。(3)列表
4、比较五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名称、消化液流入的器官以及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的种类。(教师在学生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巡回进行询问、指导。)2、教师展示图片,检查学生探究的情况。以任务形式组织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小组的合作探究成果。(1)学生看图说出消化系统各部分的名称。(2)学生对照自己的身体指出肝脏、胃、小肠的位置。(3)学生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组成的知识结构图(4)学生描述消化道各器官的作用(5)学生列表比较五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名称、消化液流入的器官以及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的种类。通过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途径,从而引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有什么功能以任务形式组织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5、。从学生兴趣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从已有知识构建新知识。3.学生通过提取脑海中的生活常识,自然而然的解决问题,降低难度,让学生拥有一种生物学习的成就感和关注生活的意识。合作探究(二)15分钟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思考问题:1.细嚼馒头,为什么会觉得甜呢?2.口腔中的舌头、牙齿与消化有关吗?3.食物中的任何营养物质都要消化才能吸收吗?4.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及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1.请学生分组尝试对“细嚼馒头,为什么会觉得甜呢?”的问题,设计探究实验,及时鼓励、评价及必要的提示。大屏幕展示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2请几个学生据观看所得尝试回答问题,及时鼓励、评价,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6观看视频,提
6、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7大屏幕展示小肠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小肠的结构特点,归纳得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1认真看思考题,产生探究欲望。2结合日常生活储备知识构建。3积极发表见解,并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充分的绽放,思维触角延伸到了生物的各领域中,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生物学科知识,学会“活学”。知识整合巩固提高7分钟巩固知识,尝试描述蛋糕在人体内如何被消化吸收的:1.大屏幕展示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内化知识。2.宣布活动规则,以接力方式使学生以拟人形式一一说出各器官的作用。(二) 通过本节课
7、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1阅读文字说明,快速记忆,将所学知识内化。2积极参与表演,并对他人的表现持欣赏态度。1回顾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积极举手发言。2分析并积极回答。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学以致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条途径,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同时也会让学生在其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从而学会在新知中迁移,在迁移中应用,在应用中发现,再发现中思考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8分钟课堂达标检测题:A类: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_。(1)消化道:由口腔、_、食道、_、小肠、_、肛门组成,其中_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2)消化腺: 2.食物的消化(1)消化:食物在_里被
8、分解成_的过程。(2)消化方式:物理消化:通过_和_,食物被磨碎并与_充分混合的过程。化学消化:_将食物中的有机物分解的过程。B类:1、细嚼馒头有甜味,这是由于( )A牙齿咀嚼的缘故 B舌搅拌的缘故 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缘故 D与以上三条都有关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3、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唾液 B.胃液 C 胆汁 D.肠液4、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好处主要是( ) A.可品味食物 B.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C.可将淀粉彻底分解 D.减轻肠胃的负担5、对蛋白质、脂肪、糖类都能起到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
9、液和肠液6、下列有关对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7、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 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 ) C类:1、下图表示的是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据图回答: (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_和消化腺两部分。(2)请写出图中、代表的器官名称:_、_。(3)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_,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4)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最先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的部位是
10、_(填序号)。2、下表是“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探究实验步骤,请根据此表回答问题:步骤123加入的物质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馒头块+2毫升唾液 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不搅拌 保温 37 水浴10分钟 37 水浴10分钟 37 水浴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1)若以1和2为一组,则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2)若以1和3为一组,则实验的变量是_。(3)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_号试管,淀粉被分解的是_号试管,除口腔外,淀粉的消化分解还可在人体的_内进行。(4)若要探究“37 ”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最佳温度,请写出实验设计方案。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
11、时互纠。本节实验材料,家庭中常有,可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板书设计: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二 、消化 : 1、 概念: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物理性消化2、分类: 化学性消化教学反思: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和吸收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
12、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觉得生物很有趣、很实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建立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时,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用生动的语言、信任的眼神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课堂上时时洋溢着民主平等的气氛。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上完这堂课后,我也发现了本堂课的许多不足之处,对于本节课活动的组织还欠到位,虽然进行活动的同学在积极参与,但是坐在下面的部分学生在看热闹,没有起到面向全体学生的作用;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再细致到位一点,不要像蜻蜓点水般,否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在设计思考题时,应留给学生充分的余地思考,而不是急于提醒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