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1.37KB ,
资源ID:23156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315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第一单元 1.十几减8、7 教案)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第一单元 1.十几减8、7 教案

1、十几减8、7【教学目标】1.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理解并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让学生学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减8、7,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伴逛公园解决了十几减9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湖边看看好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图意,

2、教师适时评价。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根据情境图找到数学信息,教师相应进行板贴信息。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1:还剩几只船? 生2:还剩几瓶矿泉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提问:要想解决还剩几只船?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还剩几瓶矿泉水呢?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15-8、16-7,追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学生回答,教师边说边用手势动作表示:对,知道了总和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揭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板书课题:十几减8、7)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依托教材情境图,

3、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产生解决“15-8=?”这一问题的需要,学生带着需要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欲望和兴趣。手势动作的加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减法的意义。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1探究算法。 (1)选择方法,自主探究。提问:“15-8=”你想怎样计算?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出算法。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谈话:你能将自己的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听吗?同桌交流。(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谈话:谁愿意将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预设:(课件相应演示学生的回答)生1:8可以分成5和3,先减5

4、,再减3, 15-5=10, 10-3=7,所以15-8=7。 生2:先从10里面减8,得到的数再加上5,10-8=2,2+5=7,所以15-8=7。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先用10减8呢?教师引导提升: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生3:用想加法的办法算减法,先想8和几合成15,也就是 8+(7)=15, 所以15-8=7。 教师评价: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想到了用上节课探究十几减9的算法,很快算出15-8=7。同学们真是爱脑筋的好孩子!(4)试一试,深化算法。谈话:聪明的孩子们,看这几道新题目,会算吗?课件出示:争当口算小达人:11-8= 14-8= 17-

5、8= 12-8=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注重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表意见和表述自己的思想,从而想出了多种算法,通过交流,使学生既能确认或修正自己的算法,又有可能学习别人的算法,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思维能力、辨析比较能力也得到了发展。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提问:16-7等于多少呢?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桌。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谈话: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同桌交流。(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谈话:谁愿意将你的计算过程和大家说说。预设:

6、生1:先从10里减7再加6, 10-7=3, 3+6=9;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先用10减7呢?教师引导提升: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生2:想加法算减法,7+(9)=16, 16-7=9。 生3:分两次减7,先减6,再减1, 16-6=10, 10-1=9,所以16-7=9。 (4)试一试,深化算法: 课件出示:争当口算小达人:12-7= 14-7= 15-7= 13-7=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教师注重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联系前面的“十几减9”、“十几减8”的经验主动地思考“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本环节的教学重心

7、教师放在学生迁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用破十法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质疑互动,从而培养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谈话:刚才我们在解决16-7时,同学们采用的方法和十几减9、8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想一想它们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联系?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你们用这种方法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方法再次迁移。谈话: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计算?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预设:生1:用想加算减比较好想。教师质疑:你是怎样想加算减的?生2:用破十法计算起来比较快。 追问:你是怎样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几的?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划船游玩的过程中,一起学习了十几减

8、8、7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在计算时,应尽可能选择比较简便的或自己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办法。【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在表述、整理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思路,选择算法,既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又实现了对算法的有效构建。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1.基本练习:算一算84= 86= 74= 76=128= 148= 117= 137= (1)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这些题。(2)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3)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重点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2.对比练习:填一填(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2)

9、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退位减法。3.综合练习:看图列式计算(1)认真看图,明确题意独立计算。(2)为什么用减法计算?(3)根据箱子外面珠子排列的规律,你能知道箱子里面有几颗红珠子、几颗白珠子吗?教师启发学生用摆学具、画图或推想等办法解决问题。4发展练习:算一算,说一说(1)独立思考,快速口算点亮蜡烛。 (2)口算点亮蜡烛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在减法的计算中,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结果也发生变化”。【设计意图】适当的练习是促进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的必要保证。同时在练习中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

10、会相应算式间的联系,又更好地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了计算技能,感悟了渗透的数学思想。练习题采用富有情趣的课件,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情境地中学习,计算准确性和速度上明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加强。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