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精选题汇编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精选题汇编 1、名著阅读。(4 分) 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罗利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吹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我不着归路!” (1)上述文字出自_(作家)的小说_。(2 分) (2)文中的“他”是_(人物),号称_。(2 分) 1、(1)吴承恩 西游记 (2)孙悟空 “美猴王”(“齐天大圣”) 2、根据名著知识填空。(4 分) (1) A
2、 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 B 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我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A 指_(填人名),B 指_(填人名)。(2 分) (2)下面西游记片段中,“自你回后”是指孙悟空因为_而被唐僧赶出取经队伍这件事,横线空白处应填的内容是_。(2 分) 八戒道:“实不瞒哥哥说,自你回后,我与沙僧保师父前行。只见一座黑松林有个妖精,名唤黄袍,师父被他拿住。师父在洞,
3、幸亏了一个救星,原来是宝象国王第三个公主,被那怪摄来者。她修了一封家书,托师父寄去,遂说方便,解放了师父。那怪神通广大,将沙僧又捉了,我败阵而走,伏在草中。那怪变作个俊俏文人入朝,与国王认亲,把师父变作老虎。又亏了_去寻师反被他用满堂红打伤” 2、(1)红孩儿(圣婴大王) 八戒(猪八戒,猪悟能,悟能) (2)打死白骨精 白龙马 3、名著阅读。(8 分) (1)根据西游记中的相关情节,完成下面对联。(任选一联)(2 分) 上联:_孙行者 下联:鹰愁涧遇小白龙 上联:黑风山里黑熊怪 下联:白虎岭_ (2)西游记第 27 回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在这一回中,圣僧为什么“恨逐美猴王”?
4、(3 分) _(3)文学具有教育作用,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西游记对青少年有何教育作用。(3 分) _ 3、(1)示例:五行山收 上白骨精 (2)白骨精三次变化为人要吃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唐僧不识妖怪,却以为悟空不听教诲,打杀好人,所以赶走了孙悟空。 (3) 示例: 西游记 启迪我们, 人生就要有追求 (梦想) , 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 ( “不畏任何艰难险阻”或“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 4、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那妖魔抵不住摇身一变,即变得与唐三藏一般模样,并搀手,立在阶前。这大圣赶上,一样两个唐僧,实难辩认,只得停手。行者心
5、中不快;又见那八戒在旁冷笑,行者大怒道。 “你这夯货怎的?如今有两个师父, 你有得叫, 有得应, 有得服侍哩, 你这般欢喜得紧! ”八戒笑道:“哥啊,说我呆,你比我又呆哩!你且忍些头疼,教我师父念念那话儿,我与沙僧各搀一个听着。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难也?”行者道:“兄弟,正是。” (1)以上文段选自小说_,鲁迅先生称之为“_”。(2 分) (2)“夯货”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2 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2 分) _ (4)请结合原著回答:文段中变成唐憎的妖魔是谁?文段中的猪八戒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 分) _ 4、(1)西游记 神魔小说 (2)笨蛋,蠢人 (3)
6、这大圣赶上,一样两个唐僧,实难辨认,不得不停手。 (4)假国王(或青毛狮子精)。 机智、聪明,幽默风趣。 5、阅读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6 分) 二魔拿入里面道:“哥哥,拿来了。”老魔道:“拿了谁?”二魔道:“者行孙,是我装在葫芦里也。”老魔欢喜道: “贤弟请坐。不要动,只等摇得响再揭帖儿。”行者听得道:“我这般一个身子,怎么便摇得响?只除化成稀汁,才摇得响。等我撒泡溺罢,他若摇得响时,一定揭帖起盖。我乘空走他娘罢!”又思道,“不好,不好!溺虽可响,只是污了这直裰。 等他摇时, 我但聚些唾津漱口, 稀漓呼喇的, 哄他揭开, 老孙再走罢。 ” 大圣作了准备,那怪贪酒不摇。大圣作个法,意
7、思只是哄他来摇,忽然叫道:“天呀!孤拐都化了!”那魔也不摇。大圣又叫道:“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老魔道:“化至腰时,都化尽矣,揭起帖儿看看。” (1)联系相关情节,写出孙悟空是怎样从紫金葫芦里出来的。(3 分) _ (2)孙悟空的形象具有神性、人性、猴性,请结合选文或上下文相关情节,分析其人性方面的特点。(说出一点即可)(3 分) _ 5、(1)孙悟空拔了一根毫毛变作半截身子,在葫芦底,真身却变做个蠛蠊虫儿,钉在那葫芦口边,乘二魔揭起帖子看时飞出去了。 (2) 示例一: 孙悟空拥有人的聪明才智, 选文中写他连说 “天呀! 孤拐都化了! ” “娘啊! 连腰截骨都化了!”哄骗二魔开葫芦。 示例二
8、:孙悟空具有人爱清洁(怕脏)的特点,开始想撒尿使葫芦摇得响来哄骗妖怪,但因为怕“污”到衣服而没做。 示例三:孙悟空虽然聪明,但也有粗心大意的一面,他明知喊了名字要是答应,就会被收进葫芦,但仍然心存侥幸,以为不是真名就没事,结果被装进去了。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8 分) 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
9、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 苦啊! 算来只为师父受困, 故使我受辱于人! ” 到此际也没奈何, 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1)选文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
10、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原因。(4 分) _ (2)选文中,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却“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 分) _ 6、(1)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佛制服悟空并压他在五行山(两界山)下。 (2)“哭”反映了悟空的自尊高傲,“跪”又表现他忍辱负重(或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能曲能伸、重情重义等性格。(3 分) 7、阅读下面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8 分) 摘录一:行者见三个老道士,披了法衣,想是那虎力、鹿力、羊力大仙。下面有七八百个散众,司鼓司钟,侍香表白,尽都侍立两边。行者暗自喜道:“我欲下去与
11、他混一混,奈何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且回去照顾八戒、沙僧,一同来耍耍。”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摘录二:长老道:“不曾与他见个胜负,只这般含糊,我怎敢前进!”大圣笑道:“师父,你也忒不通变。常言道:单丝不线,孤掌难鸣。那魔三个,小妖千万,教老孙一人,怎生与他赌斗?”长老道:“寡不敌众,是你一人也难处。八戒、沙僧他也都有本事,教他们都去,与你协力同心,扫净山路,保我过去罢。”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1)根据摘录文字的内容,说说“单丝不线,孤掌难鸣”的意思。(2 分) _(2)阅读名著,可以丰富心灵、陶冶情操,也可以汲取人生经验、提升思想境界。请
12、你系生活实际,淡淡对西游记中“单丝不线,孤掌难鸣”这句话的感悟。(3 分) _(3)探究摘录文字的回目,你发现章回体小说西游记的回目具有哪些特点? (3 分) _ 7、(1)“单丝不线,孤掌难鸣”指的是孙悟空感觉自己人单势孤,没有办法降服众多的妖魔,需要猪八戒和沙僧的协心同力,共同配合。 (2)示例:示例: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团结才会力量大,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处理事情时不要孤军奋战,单打独斗。要和同学、老师、家长等,搞好关系,共同协作,互帮互助,这样,才会更有效更容易地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3)内容上,高度概括本回的主要故事情节;形式上,采用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 8、名著阅读。
13、(7 分) (1)下列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金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 虽然他勤谨能干 ,不伤害百姓, 但因相貌丑陋、 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 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 让悟空费尽周折。 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了王后。 (2)猪八戒虽然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但有时也很勇敢,请简述两个能表现猪八戒勇敢的故事情节。(4 分) _ 8、(1)B 解析:“打伤太白金星”不正确,应是“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玉帝派去擒拿孙悟空的是托塔李天王和哪吒。 (2)猪八戒黄风洞用钉耙打死虎先锋;与沙悟净大战流沙河;火云洞斗红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