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54.02KB ,
资源ID:231142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311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古诗词中常见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古诗词中常见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古诗词中常见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诗词中常见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泊秦淮。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兵车行。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林升题临安邸。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

2、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石壕吏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王翰凉州词。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温庭筠望江南。 4.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别董大。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5.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7)生活哲理的阐释。如:苏轼题西林壁。 古诗词中常见表达技巧古诗词中常见表达技巧 一、修辞手法 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比喻能突出事物特征,使抽象的事物形象

4、化,使诗词中的情或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刘禹锡望洞庭: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贺铸青玉案:“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5、,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下片用“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 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白居易琵琶行: “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中的“鞍马”代“客人”。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诗中以“杜康”代酒。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

6、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能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岑参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深切思念亲人的情感。 曹操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夸张的修辞,表达时间的流逝,人生的短

7、暂。 4.对仗:现在称对偶,它要求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而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必须词性相同,意义相似、相反或相关,还要讲究平仄相对(即一句之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对),因此,对仗可使诗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 如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

8、蝶如知合断魂。”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 极写白鹤爱梅之甚, 它还未来得及飞下, 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

9、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7.设问:设问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而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以引起读者积极思考。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阿鲁威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sh)酒临江,横槊(shu)曹公。”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自问自答,不仅提示读者注意,同时也强调了愁的程度。在问答之中,给人以跌宕起伏之感,使词意进入精深幽邃的境界。 8.反问:

10、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王安石 乌江亭: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亦,尚能饭否?”作者运用反问修辞,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力,恢复中原。 9.起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兴”就是起兴或发端,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 以引起所要咏叹的内容(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它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起兴,由关雎和鸣,引起君子对淑女的思慕和追求,贴切而有深意。蒹葭:“蒹葭苍苍

11、,白露为霜。”以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既交代了时令环境,又渲染了浓烈的凄清冷寂气氛,流露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感情。 10.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赋,就是直接铺叙(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直接铺叙陈述。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直接刻画描写,还可以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是诗经中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

12、氛和情绪。如豳(bn)风七月就是运用赋的手法,叙述了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 如杜牧阿房宫赋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多角度地写出阿房宫楼阁之多、构造之奇、布局之巧,体现出阿房宫的气势雄伟。 11.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表达自己观点、情感等的一种手法。它既可以使诗词语言精练,又可以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还可便于诗人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

13、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用了“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作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了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讽刺了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以廉颇自比,表示了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12.点化: 点化也叫化用。 就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融化为自己的语言,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的一种创作方法。可分为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

14、开拓。 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点化了苏轼名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 13.双关: 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某一字、 词, 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执着的相思之情。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是谐音双关,表面上指天气,这里

15、实际暗指“情”,即情思。运用谐音双关写恋人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 14.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对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关城。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我们应理

16、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渔家傲秋思“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的手法,用将军与士兵们的白发与热泪表达了在漫长的戍边生活中的思乡之情。 15.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在于强调,既使形象鲜明思想突出感情强烈,又使行文前后呼应起伏跌宕,获得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个“期”连用,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巴山夜雨”在诗中出现两次,前一处是写眼前实景,渲染凄清寂寥的氛围;后一

17、处是想象重逢时对此时情景的描述,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巴山夜雨”重出,令人之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间徘徊,使思“君”之情更加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16.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卢梅坡雪梅: “梅须逊雪

18、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句将“雪”和“梅”作对比,突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表明万物各有千秋的特点。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首诗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又如欧阳修的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再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再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7.叠词: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

19、,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运用叠词可以起到突出强调、加强语气和增强语言的韵律感的作用。 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凄冷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五种,其中常考的是抒情和描写。 (一)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即作者在文中把内

20、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 让强烈的感情直接倾泻而出。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杜甫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的结尾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和真挚质朴之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抒发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抒发了一个

21、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苏轼 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2.间接抒情 常见的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借景抒情: 是通过对某种景物(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抒情方式。 其特点是:景为情设,景、情都明确地写出来。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歌前两句写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描绘了一幅朦胧冷清的夜景,渲染

22、出一种凄清的气氛;后两句抒情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众的同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鞭挞。 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借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抒发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朝雨”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借“杨柳”增添了浓厚的离别、留恋之情。 借景抒情的主要类型: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 乐景写乐情 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本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

23、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 哀景抒哀情 如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 首尾两句, 既是景语, 又是情语, 以哀景抒哀情, 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 乐景衬哀情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就是以乐

24、景写哀情,诗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首诗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 “绿叶” “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和伤感。 贾至 春思 :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这首诗用了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以前两句所写的春天的绚烂的春光,反衬内心的愁恨。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的前两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诗人

25、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 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崔颢于武昌登黄鹤楼吊古怀乡之作。诗的后四句实写楼上所见所感:伫立楼头,远眺,江面睛明,远处的汉阳城,树木历历,清清晰晰;近看鹦鹉洲上,芳草那么丰茂,碧如绿茵。这是一派开阔明丽的景象。然而,面对这美好的景色,诗人却无心欣赏,因为,暮日将坠,家乡又在何方呢?眼前见到的是江面上一派烟波浩渺,不禁乡愁顿生作者在颔联中着力描绘

26、的美景,目的正是用来反衬尾联的无尽愁思。这正是乐景衬哀情所取得的表达效果。 哀景写乐情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悲哀、凄楚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欢乐的情绪。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这首诗,用哀景来写乐情:诗歌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写的是哀景;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写的是乐情。 (2)融情于景(移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中纯

27、然地写景,但所要表达的感情都包孕在景物描写中, 也就是把感情融入或转移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其特点是:表面写景,实质写情,所表达的情感不直接写出来。景中含情,情中有景。 陶渊明饮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句表面上是写景, 而实际上隐含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 热爱自然、 远离官场的情感。 在这里既是写 “景” ,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哪是“情”。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山回路转不见,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写诗人伫立在雪地上目送着友人离去,峰回路转,已经看

28、不见友人的身影,只有那四轮滚过的痕迹伸向远方,这里的景物描写中,蕴藏着诗人依依不舍的情感,为友人前途的担忧,显得情景交融。 杜甫 绝句 :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天万里船。 ”诗中没有一个情感字眼, 但处处流露着作者的喜悦心情, 流露着作者对宁静、 和平生活的向往。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寓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二者的共同

29、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意愿或抒发自己思想感情。即将个人之志趣、爱好、理想、情操、品格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通过吟咏某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其特点是:含而不露,内涵深广。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表面上咏物,实际上言志。梅花的境遇生长在僻静角落,傲寒而立、悄然开放,也就是诗人现实境遇变法失败,被迫辞职,处境艰难,内心十分孤独的写照;梅花的品质孤傲清高、洁白无瑕,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沁人心脾的幽香,也正

30、是具有梅花品质的诗人的写照。梅花的形象,就是诗人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决心,以及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顽强奋斗的志向。诗人用“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虽然处于艰难环境中,但依然不怕困难、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不畏排挤和打击,追求清廉高洁、刚正不阿的志向。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梅花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品格。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词,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洁志行,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虞世南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

31、藉秋风。”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所要真正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于谦在石灰吟中用“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的诗句,明写石灰经受种种考验仍然保持洁白的本性,实际上托物言志,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以及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落

32、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 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用宁可在枝头枯萎也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

33、快乐、悲伤等感情。 (4)借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用了汉文帝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像冯唐这样的人前来赦免自己的罪名, 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句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写诗人贬谪归来后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 人事全非, 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抒发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 对岁月流逝、 人事变迁的感叹。 (5)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

34、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由于特殊的原因,诗人不便于在作品中直接评价、抨击时政,而是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评论)当时的社会现实。借古讽今之诗,是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借鉴。借古是为了讽今,鉴古观今,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借古讽今的诗往往显得比较含蓄,富有张力。 如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来借古讽今。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作的靡靡之音,早已使南朝寿终正寝,现在又有人在用这靡靡之音寻欢作乐。诗歌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杜牧 赤壁 : “

35、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6

36、)借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如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二)描写手法 重点掌握的几种描写手法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细节描写、白描。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 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衬托人物,使所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如汉乐府陌上桑写罗敷之美,就是用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诗中正面描写罗敷的装束,显现她的外貌美;正面描写人物对话,显示她的机智

37、勇敢、刚毅不屈的性格美。但这首诗值得人们称道的地方,还在于它的侧面描写。诗中写人们见到罗敷时的表现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就罗敷的美貌做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这几句诗用侧面描写的方式,把罗敷的美写到了极点,而且比正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余地。 2.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

38、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的松树上,落下斑驳的月影,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从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1)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属反衬手法的一种,是指通过对景物进行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事物的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

39、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诗用蝉叫声、鸟鸣声来衬托山野、树林的幽静,让人领略到山川之美。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首诗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以动显静。 欧阳修采桑子:“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以静衬动(化动为静):是指通过对景物进行静态的描写,反

40、衬出事物的动态美。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其中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3)动静互衬:是指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两者相互映衬。 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的第一句写幽草是静态描写,第二句写黄鹂的鸣叫是动态描写,第三句写雨是动态描写,第四句写舟是静态描写。整首诗动静互衬

41、,风格深远,如一幅清幽的水墨画。 如曹操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前一句是动景,后一句是静景,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描绘了大海威严的气势,表现了曹操渴望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虚实相间,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

42、板平直,更能准确传情达意。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的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以银河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 又如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实写的写法,先交代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中间两联采用虚写的写法,描写想象之境,反映军威战况;尾联采用实的写法,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望。全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句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雨

43、夜之声,虚写梦境战场杀敌,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前两句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描写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巴山的孤寂;后两句是虚写,描写诗人想象有一天与妻子团聚,一定共剪烛花,谈论今日在巴山的独特感受。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4.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诗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 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

44、 动作、 神情等细节, 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 鲜明、生动。 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左等右等,朋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便自娱自乐,一个人摆棋谱玩。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细节描写还用来描绘景物: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人观察细致,抓住了

45、别人未曾留意的一些细节,以其真切、细致为人称道。 5.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色彩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以小见大,采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又如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心上人归来的心情。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

46、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三、表现手法 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考试中经常涉及的主要有:抑扬、比兴、象征、渲染、烘托、小中见大、意象组合等。 1.赋、比、兴 “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比,就是打比方,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的开头位置,借助其他事物以引起所咏叹的事物。 有些情感

47、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能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 如蒹葭开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咏自然景物,有渲染气氛、引起感情抒发的作用。诗句以萧瑟的秋景起兴,既交代了时令环境,又渲染了浓烈的凄清惆怅气氛,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 2.象征 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比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弃妇,子规象征悲愁。 3.宣染、烘托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

48、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换言之,渲染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例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些诗句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充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 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 是

49、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 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正衬即为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衬托,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4.抑扬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是行文结构方法之一,

50、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便是欲扬先抑法。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写人生的荣辱成败之感,主要情思仍在抒壮志难酬、恢复大业未成的哀伤。 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