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东城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一、基础运用(共运用(共 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2012 年 11 月 23 日上午 8 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a(无微不至 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甲】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
2、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舰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 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乙】9 时 08 分,伴随 zh n( )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钧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
3、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 b(手无寸铁 白手起家) ,一切从零开始。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 dn( )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丙】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丁】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节选自一着惊海天 ) 1. 结合语境,为文中 a b 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微不至 手无寸铁 B. 一丝不苟 白手起家 C. 无微不至 白手起家 D. 一
4、丝不苟 手无寸铁 2.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一项是( ) A. zi 振 惮 jun B. z i 震 殚 jun C. zi 震 惮 ju n D. z i 振 殚 ju n 3. 在文中【甲】 【乙】 【丙】 【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D. 。 : 。 ? 4.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句把航母比作“汪洋中的一片树叶”,侧面衬托了舰载机着舰难度大、风险高。 B. 第句把歼15 舰载机比作“凌波海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舰载机飞行动作轻巧、灵活,表现了飞
5、行员动作娴熟,技术高超。 C. 第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阻拦索系统有效地发挥了作用,烘托了轻松的气氛。 D. 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我国科研人员为填补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技术的空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5. 给下面这则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标题:_ 新华社酒泉 10 月 16 日电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 2021 年 10 月 16 日 0 时 23 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 582 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
6、叶光富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 21 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 2 次载人飞行任务。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 6 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目前,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三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6.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茅盾现代
7、 B.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 C. 富贵不能淫孟子战国 D. 钱塘湖春行杜牧唐代 二、古诗文阅读(共二、古诗文阅读(共 1818 分)分) 7. 默写 白头搔更短,_。 (杜甫春望 ) _,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 ) 边塞诗多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有的描写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有的反映戍边的艰辛或将士的思乡之情,如“_,_”。 阅读黄鹤楼 ,完成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8、 A. 首联写仙人驾鹤而去,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B. 颔联写黄鹤一去不回,千百年来白云悠悠,让人产生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C. 颈联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秋景,“历历”“萋萋”突出了景物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特点。 D. 尾联描绘了日暮时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愁思。 9. 本诗以神话传说起笔,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甲】 【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9、。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10、】 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 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 何如?”富者曰: “子何株而往?”曰:“吾一瓶一林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冀州之南 吾欲之南海 西蜀之去南海 B. 达于汉阴 词不达意 知书达理 C. 寒暑易节 移风易俗 改名易姓 D. 笑而止之 结友而别 而贫者至 11.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
11、项是( ) A.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凭您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理解:愚公妻子想到丈夫年迈体弱,而太行、王屋二山既高又大,认为移山不可能完成,所以坚决反对移山。 B. 子何恃而往! 翻译:你凭借什么去南海! 理解:这句话语气强烈,表现了富僧对贫僧的不屑和嘲讽,认为贫僧根本不可能到达南海。 12. 【甲】 【乙】两文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道理在愚公和蜀之贫僧的经历中是如何体现的? 三、名著阅读(共三、名著阅读(共 8 8 分)分) 13. 昆虫记 是_国昆虫学家_创作的科普巨著。 它将
12、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_;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14.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的序言中说:“从这些对话里而,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的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共四、现代文阅读(共 2222 分)分) 阅读背影 ,完成小题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
13、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获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踏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
14、要紧的了。他踌踏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
15、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编;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
16、挽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形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5. 文中写到“我”四次流泪请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 情感 第一次 悲伤 第二次 望父买橘 第三次 依恋 第四次 读父来信 挂念 16. 第段中“聪明”出现了两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7. 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段如何刻画父亲“背影”的。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小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
17、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
18、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
19、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甲】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
20、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
21、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8. 结合语境,说说第段中“败笔”的意思。 19. 第段提到园林是“美术画”。以下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 A.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B.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C.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D.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
22、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20. 下而这段文字应该放在文中【甲】处还【乙】处?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明理由。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21. 请说说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表现了中国传统园林怎样的设计理念,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链接材料】 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好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
23、穴麓,培山接以房廊。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震出没;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参差。绝涧安其梁,飞岩假其栈;闲闲即景,寂寂探春。好鸟要朋,群麋偕侣。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二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阵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阶前自扫云,岭上谁锄月。千峦环翠,万壑流青。欲藉陶舆,何缘谢屐。 (节选自园冶 ) 奥:幽深的地方。绝洞安其梁,飞岩假其栈:水洞绝径处架设桥梁,飞岩悬崖处铺设栈道。闲闲即景,寂寂探春:安闲地欣赏胜景,静静地寻觅春色。松寮:松间小屋。 五、写作(共五、写作(共 4040 分)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 22. 作文 疾如闪电的舰载
24、机稳稳地停在飞行甲板上,定格为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父亲买橘子时艰难地攀上爬下的样子,定格为作家朱自清心中永恒的背影;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定格为一幅幅完美的图画。那么,在你的生活中,又有怎样感人而美好的画面定格在你的记忆中呢? 请以“定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将完整的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不少于 500。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3. 假如你能和孟子、陶渊明、李白、苏轼、鲁迅中的一个人生活一天,你会选择谁?请你发挥想象,以“我与 生活的一天”为题,写一篇故事。
25、 要求: (1)请将完整的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不少于 500。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东城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一、基础运用(共运用(共 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2012 年 11 月 23 日上午 8 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a(无微不至 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
26、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甲】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舰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 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乙】9 时 08 分,伴随 zh n(
27、)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钧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 b(手无寸铁 白手起家) ,一切从零开始。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 dn( )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丙】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丁】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节选自一着惊海天 ) 1. 结合语境
28、,为文中 a b 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微不至 手无寸铁 B. 一丝不苟 白手起家 C. 无微不至 白手起家 D. 一丝不苟 手无寸铁 2.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zi 振 惮 jun B. z i 震 殚 jun C. zi 震 惮 ju n D. z i 振 殚 ju n 3. 在文中【甲】 【乙】 【丙】 【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D. 。 : 。 ? 4.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句把航母比作“汪
29、洋中的一片树叶”,侧面衬托了舰载机着舰难度大、风险高。 B. 第句把歼15 舰载机比作“凌波海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舰载机飞行动作轻巧、灵活,表现了飞行员动作娴熟,技术高超。 C. 第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阻拦索系统有效地发挥了作用,烘托了轻松的气氛。 D. 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我国科研人员为填补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技术的空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答案】1. B 2. B 3. A 4. C 【解析】 【1 题详解】 考查成语运用。 a无微不至:对人非常关心,照顾周到;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联系后面的“做最后一次检查”可知,应用“一丝不苟”。
30、 b 手无寸铁: 意思是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白手起家: 在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根据后面的“一切从零开始”可知,应用“白手起家”。 故选 B。 【2 题详解】 考查字音字形。 载,z i,装载。 震耳欲聋,zhn r y lng,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殚精竭虑,dn jng ji l,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 镌刻,jun k,雕刻。 故选 B。 【3 题详解】 考查标点运用。 甲:前句“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与后句“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句式相同,语义相关,中间应用分号。 乙:此处后面的内容是对前句的解释,可用破折
31、号和冒号。因为只有冒号才能管到句末,故应用冒号。 丙:省略了更多为了中国海空军奉献的具体实例,句子意思没有说完。应用省略号。 丁,这是一个反问句,应用问号。故选 A。 【4 题详解】 考查修辞手法。 C第句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故选 C。 5. 给下面这则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标题:_ 新华社酒泉 10 月 16 日电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 2021 年 10 月 16 日 0 时 23 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 582 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
32、刚、王亚平、叶光富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 21 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 2 次载人飞行任务。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 6 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目前,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三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答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解析】 【详解
33、】考查拟写新闻标题。可从新闻的导语中提炼关键信息来拟写。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段,根据其中的“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可拟写标题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意近即可。 6.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茅盾现代 B.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 C. 富贵不能淫孟子战国 D. 钱塘湖春行杜牧唐代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D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故选 D。 二、古诗文阅读(共二、古诗文阅读(共 1818 分)分) 7. 默写 白头搔更短,_。 (杜甫春望 ) _,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 )
34、边塞诗多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有的描写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有的反映戍边的艰辛或将士的思乡之情,如“_,_”。 【答案】 . 浑欲不胜簪 . 我报路长嗟日暮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如“半卷红旗临易水 . 霜重鼓寒声不起/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重点字“欲、簪、嗟、暮、漠、孤、直、圆”的书写。 最后两空,答案是多元的,只要符合反映戍边的艰辛或将士的思
35、乡之情均可。 示例: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阅读黄鹤楼 ,完成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仙人驾鹤而去,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B. 颔联写黄鹤一去不回,千百年来白云悠悠,让人产生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C. 颈联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秋景,“历历”“萋萋”突出了景物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特点。 D. 尾联描绘了日暮时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
36、望不可见,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愁思。 9. 本诗以神话传说起笔,有什么作用? 【答案】8. C 9. 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的黄鹤楼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首联用神话传说起笔引出黄鹤楼的来历,增添了黄鹤楼的神秘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解析】 【8 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 C.“颈联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秋景”有误,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
37、茂盛的芳草; 故选 C。 【9 题详解】 考查对诗句的分析理解。 首联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 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首联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期待,慕名前来,可昔人黄鹤,杳然已去,仙去楼空。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面对历史陈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余”,“昔人”和“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对黄鹤楼美好憧憬与见到的一座寻常江楼的落差,不免给诗人心中蒙上一层怅然若失的色彩,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很好的铺垫。 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
38、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阅读下面【甲】 【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
39、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 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 何如?”富者曰: “子何株而往?”曰:“吾一瓶一林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
40、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冀州之南 吾欲之南海 西蜀之去南海 B. 达于汉阴 词不达意 知书达理 C. 寒暑易节 移风易俗 改名易姓 D. 笑而止之 结友而别 而贫者至 11.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理解:愚公妻子想到丈夫年迈体弱,而太行、王屋二山既高又大
41、,认为移山不可能完成,所以坚决反对移山。 B. 子何恃而往! 翻译:你凭借什么去南海! 理解:这句话语气强烈,表现了富僧对贫僧的不屑和嘲讽,认为贫僧根本不可能到达南海。 12. 【甲】 【乙】两文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道理在愚公和蜀之贫僧的经历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0. D 11. B 12. 两文共同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坚定地朝着目标努力,就有成功可能/遇事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道理,愚公带领儿孙及乡邻挖山不止,最终山神搬走了太行王屋两山,蜀之贫僧只是凭借一瓶、一钵独自前往南海。 【解析】 【10 题详解】 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的动词,去主谓之间,不译; B.动词,直达
42、动词,表达动词,明白; C.动词,交换动词,改变动词,改变; 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都为连词; 故选 D。 【11 题详解】 考查语句理解。 B “所以坚决反对移山”有误, 她是出于关心愚公的目的来提出自己的看法。 根据前文“杂然相许”可知,她支持移山。故选 B。 【12 题详解】 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的理解。 甲:根据甲文中的“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带领大家一起移山,最终感动了天帝,派夸娥氏二子把两座大山背走,最终移山成功。 乙:根据乙文中的“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可知,穷和尚只是凭借一瓶、一钵独
43、自前往南海,最终成功到达南海,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两文共同说明道理是有志者事竟成。只有树立目标,然后坚定的向着目标努力,就一定会有实现目标的那一天。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
44、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
45、,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 “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 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过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
46、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三、名著阅读(共三、名著阅读(共 8 8 分)分) 13. 昆虫记 是_国昆虫学家_创作的科普巨著。 它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_;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答案】 . 法 . 法布尔 . 切叶蜂能够不借助任何工具,精确地“剪”夏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盖子/金龟子表面上帮助同伴运送粪球,真实目的是图谋劫掠。 【解析】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 第一空和第二空: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
47、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第三空:示例:像个吝啬鬼一般杨柳天牛、会像婴儿般哭闹的小麻雀。 14.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的序言中说:“从这些对话里而,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的理解。 【答案】在长征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胜利甘于牺牲,坚定的信念会让军队无坚不摧,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 【解析】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言之成
48、理即可。体现了红军战士们“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的情节主要集中在书中描写的长征途中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当中。结合相关情节表述即可。如:飞夺泸定桥一役中,为了冲出敌人的包围圈,红军战士们不畏生死,不怕牺牲,在没有桥板的桥面上匍匐前进,尽管不断有战士掉进汹涌的河水中,却没有一个人退缩,最终打败了敌人,夺下了泸定桥。在这场战役中,正是他们坚定的信念,为了胜利不怕牺牲的精神,让他们具有不可占胜的力量。 四、现代文阅读(共四、现代文阅读(共 2222 分)分) 阅读背影 ,完成小题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
49、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获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踏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
50、,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踏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