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1 1课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 1背景:背景:19 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西班牙和葡萄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 受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 2领导人:领导人:玻利瓦尔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解放者”。 3 3主要经过:主要经过: 在南美洲北部地区, 玻利瓦尔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 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 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4.4.结果:结果:胜利 印度民族大起义印度民族大起义
2、1 1背景:背景:19 世纪中期,英国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 2主要经过:主要经过: 1857 年,“子弹涂油事件子弹涂油事件”,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 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 3.3.结果:结果:失败 4.4.意义: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 19 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第 2 2 课课 俄国的改革俄国的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改革(1818 世纪初)世纪初) 1 1背景:背景:在
3、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 2改革者:改革者:彼得一世彼得一世(或彼得大帝彼得大帝) 3 3目的:目的: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4 4特点:特点:向西方学习 5 5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军事:创建了新式常备军常备军。 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留学生。 社会生活: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礼节与生活方式生活方式。 5 5性质: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6 6影响影响: 近代化近代化资本主义化资本主义化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经济
4、:工业化、商品化 思想:理性化、科学化 利: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近代化的进程。 弊: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 废除农奴制(废除农奴制(俄国俄国 18611861 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 1 背景:背景:农奴制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克里木战争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 (直接原因) 2 2 时间:时间:1861 年 3 3 改革者: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 4 4 目的: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 5 5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5、(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6.6.性质:性质:自上而下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7.实质:实质:沙皇政府与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8 8影响:影响:1861 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道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8.启示: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 第第 3 3 课课美国内战(美国内战(186118
6、61- -18651865) 南北矛盾加剧南北矛盾加剧 1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南北方南北方两种经济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2 2双方关注的焦点:双方关注的焦点:奴隶制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内战爆发内战爆发 3 3导火线:导火线:1860 年,林肯林肯当选美国第 16 任总统。 4 4爆发:爆发:18611861 年 4 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南北战争”。 北方的胜利北方的胜利 5转折:转折:18621862 年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6 6结果:结果:18651865
7、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7 7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实质)(实质)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 作用:调动了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8 8战争的意义:战争的意义: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 9评价林肯评价林肯 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解放了黑人奴隶,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10.10. 启示:启示: 美国内战带给我们的启示:美
8、国内战带给我们的启示: 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轻言国家分裂。无论何种方式,都要捍卫祖国统一。 美国的发展和崛起带给我们的启示美国的发展和崛起带给我们的启示: : 民族独立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政治前提。 第第 4 4 课日本明治维新课日本明治维新 一、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 1、明治维新的明治维新的原因:原因: (1 1)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严重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严重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 2)直接原因(外因) :)直接原因(外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
9、侵(黑船事件) ,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二、二、倒幕运动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前提明治维新的前提 1、主力:中下级武士。主力:中下级武士。 2、过程:过程:发动“王政复古”政变。 3、结果:结果:幕府统治结束。 4 4、三、明治维新三、明治维新 5 5、时间:时间:18681868 年年 1、改革者:改革者:明治天皇 2、目的:目的:富国强兵 3、性质:、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 4、内容:、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 ,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经济上:推行
10、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 ,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最能体现改革性质 ) (3)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4)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最具发展眼光,(最具发展眼光,影响深远影响深远 ) 5 5、影响:、影响: (1)积极性: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局限性: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6 6、启示:、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善于学习,勇于改
11、革,敢于创新。 要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第第 5 5 课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 1、背景:、背景:(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巩固和发展;(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巩固和发展;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自然科学研究也取得重大进步。 2 2、时间:、时间:19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纪六七十年代-2020 世纪初世纪初 3 3、成就:、成就:(最显著)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最显著)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内燃机的发明(能源:石油) 4、特点:、特点: (1)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
12、结合(2) (美德为先)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3)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5 5、主要成果:、主要成果: 人物 国籍 成果 爱迪生爱迪生 美国美国 白炽灯泡等白炽灯泡等 本茨本茨 德国德国 发明内燃机汽车发明内燃机汽车 亨利 福特亨利 福特 美国美国 首次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首次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莱特兄弟莱特兄弟 美国美国 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奥托 德国 煤气内燃机 戴姆勒 德国 汽油内燃机汽油内燃机 狄塞尔 德国 柴油内燃机柴油内燃机 诺贝尔诺贝尔 瑞典瑞典 现代炸药、无烟炸药现代炸药、无烟炸药 海厄特 美国 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13、 夏尔多内 法国 人造纤维 6 6、影响、影响: :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们的生活。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们的生活。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3)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増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7 7、启示:、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第 6 6 课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 劳动力结构变化:劳动力结构变化:工业劳动力人数增多;妇女社会
14、地位提高。 大众教育大众教育 城市化:城市化:工业革命开始后,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第第 7 7 课课近代科学与文化近代科学与文化 科学家: 英国牛顿:英国牛顿:近代自然科学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1687 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使物理学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微积分学、光学分析、微积分学、光学分析是他的三大成就。 英国达尔文:英国达尔文:1859 年出版物种起源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进化论观点。 文学巨匠: 法国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巴尔扎克:代
15、表作是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 ;经典之作高老头 、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 欧也妮葛朗台。 俄国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 安娜卡列尼娜 、 复活 。战争与和平 、 安娜卡列尼娜 、 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俄国革命的镜子。 音乐、美术大师: 德国贝多芬: 英雄交响曲德国贝多芬: 英雄交响曲(1804 年为拿破仑拿破仑写的) 荷兰梵高: 向日葵 夜间的咖啡馆荷兰梵高: 向日葵 夜间的咖啡馆 第第 8 8 课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4- -19181918) 1.背景: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
16、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 (2)直接原因(导火索):1914 年 6 月,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 (3)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冲突不断。 2.交战双方: 三国同盟三国同盟:德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为自身利益加入协约国)意大利(后为自身利益加入协约国) 三国协约三国协约:英国英国、法国、俄国 3.目的: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4.进程 (1)爆发:1914 年 7 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转折: 1916 年,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 被称为“绞肉机” “地狱” “屠场” (3)加速一
17、战结束加速一战结束: 1.1917 年美国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2.俄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中国中国派劳工支援协约国作战 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的推动 (4)结束:1918 年 11 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5.性质(实质) :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非正义的帝国非正义的帝国掠夺战争掠夺战争) ) 6.特点: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损失重。 7.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潜艇坦克、潜艇、毒气弹等。 8.影响: (1)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2)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
18、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4)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9、启示: (1)远离战争,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4)反对恐怖主义。 第第 9 9 课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列宁与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背景: 1. 俄国俄国 18611861 年改革年改革后,资本
19、主义缓慢发展,相对落后。 2. 一战失利,一战失利,激化国内矛盾。 3. 二月革命(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国内矛盾加剧。 4. 临时政府还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列宁指出必须通过武装起义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的过程: 19171917 年年 1111 月月 7 7 日日(俄历十月) ,列宁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不同的原因在于:两国国情不同两国国情不同 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
20、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的结果: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退出一战退出一战。面对国内外势力的联合绞杀,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 十月革命的影响: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第
21、 1010 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巴黎和会巴黎和会 1.时间:19191919 年年1-6 月 2.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3.操纵国:英、法、美。英、法、美。 4.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5.结果: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 。签订凡尔赛条约 。 主要内容: 1.德国海外殖民者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者由英、法、日等国瓜分;(突出分赃性质突出分赃性质) 2.2. 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引发五四运动)启示:弱国无外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引发五四运动)启
22、示:弱国无外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坚持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 3. 决定组建国际联盟。 (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6.影响:协约国还同其他战败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 1.目的: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特别是美、日矛盾美、日矛盾。 2.召开:19211921 年,年,中、美、日等 9 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主导国是美国。主导国是美国。 3.结果:签订针对中国的九国公约针对中国的九
23、国公约等条约。 (1)内容: 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机会均等原则。 中国收回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 (2)评价: 九国公约使美国追求的门户开放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影响: 九国公约等条约共同构成了了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重新调整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这两次会议确立了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利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发展;但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24、矛有利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发展;但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同时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盾,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同时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 第第 1111 课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经济政策: (1)背景:经历战争的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3)开始时间:19211921 年年 (4)内容: 农业方面: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 商业方面: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实行自由贸易;
25、工业方面: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5)(实质)特点: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6)作用: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7)启示: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苏联建立(起止时间:(起止时间:19221922 年年19911991 年)年) 3、列宁的贡献: (1)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实施
26、新经济政策; (3)成立苏联。 4.苏联的工业化 (1)开始时间:1926 年 (2)目的:实现国家工业化 (3)成就:19281928-19371937 年年, ,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国。 (5)手段(特点) :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 5、农业集体化: (1)开始时间:20 世纪 30 年代 (2)手段: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3)影响: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
27、条件,但也使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三、苏联模式 1、形成标志:形成标志:19361936 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意义: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3、特点: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4、评价:积极作用:苏联模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 消极: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没有尊重经济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28、严重体制障碍。 (苏联苏联模式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模式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5、启示: (1)经济建设必须从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建设必须从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第第 1212 课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 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原因: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2)时间:19201922 年 (3)领导者:甘地(圣雄) (4)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
29、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 (5)结果:1922 年,发生暴力事件后,宣布终止运动。 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时间:1930 年(2 2)主要形式:不服从()主要形式:不服从(3 3)主要活动:自取海水制盐()主要活动:自取海水制盐(4 4)结果:印度总督和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3、 影响: 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二、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1918 年, 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 与英国政
30、府谈判。1922 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承认埃及独立。 三、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三、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1、时间:1934 年 影响: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第 1313 课课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大危机: 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相对过剩。 导火线:19291929 年年 1010 月,股市崩溃。月,股市崩溃。 2、时间:19291929-19331933 年年 3、表现:股市崩溃、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31、。股市崩溃、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4、范围: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 二、罗斯福新政 1、时间:19331933 年年 2、直接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新”的含义):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 4、措施: 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 ,恢复银行信用。(首要措施)(首要措施)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中
32、心措施)(中心措施) 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 ,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推行推行“以工代赈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 。 5、影响(或成效或评价或认识) : (1)积极作用:经济: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政治: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
33、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实质) ,(实质)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6、启示: 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第第 1 14 4 课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意大利经济衰退,政局混乱。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意大利经济衰退,政局混乱。 2.建立:19221922 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墨索里
34、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3.政策:对内独裁,对外侵略,1935 年侵略埃塞俄比亚。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1.背景: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希特勒利用人们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 2.建立标志:19331933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3.对内暴行:纳粹党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工会;焚烧大量进步书籍;屠杀犹太人。 对外扩张:撕毁凡尔赛条约 ,实行普遍义务
35、兵役制,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1.背景:日本制定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心。 2.形成:19361936 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成。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 3.对外侵略:1931 年 9 月 18 日,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制造七七事
36、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第 1515 课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39.9.919451945.9.9 年)年) 1.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 德国、日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强烈不满。 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政权建立。 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2.法西斯国家(轴心国) :德国、日本、意大利 3.中国战场:中国战场:1937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37、为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4.全面爆发:19391939 年年 9 9 月月 1 1 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5.主要战场:形成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苏德)和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6.二战规模扩大:19411941 年年 6 6 月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苏联赢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7.最大规模:
38、19411941 年年 1212 月月 7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8.走向联合:19421942 年年 1 1 月月,美、英、苏、中等,美、英、苏、中等 2626 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界反法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作用:增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作用:增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9.转折点:19421942 年年 7 7 月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 10.1943 年,意
39、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11.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1944 年年 6 6 月,月,美、英盟军联合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12.雅尔塔会议: (1)召开:19451945 年年,美、苏、英三国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2)内容: 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对日作战。 (3)影响:为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3.1945
40、年 5 月 8 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4.1945 年 7 月波茨坦会议: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 15.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美国向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16.二战结束标志:19451945 年年 9 9 月月 2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 1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世界反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 1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0.二战影响:二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
41、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二战的胜利,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1.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反对霸权主义,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反对霸权主义,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以二战为例,举例说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合作: 政治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政治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第第 1616 课课
42、冷战冷战 1.冷战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40 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1)苏联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大国,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苏联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大国,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3)双方势均力敌。 (4)世界人民渴望和平。 3.冷战政策的目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4.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5.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干
43、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6.冷战政策的表现:表现: 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19471947 年) 。年) 。 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19471947 年)年)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1949 年)简称“北约”年)简称“北约” 8.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8.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 9.为应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的成立,苏联同
44、 7 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955 年) ,简称“华约” 。“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成。 10. 1949 年,德国分裂为东德(又称“民主德国”)和西德(又称“联邦德国”)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11.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美苏势均力敌,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全面冷战下的局部热战破坏世界和平。 12.冷战的启示:反对霸权主义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 第第 1717 课课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1、背景:原有工业基础
45、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欧洲共同体:19671967 年成立。简称“欧共体” 。年成立。简称“欧共体” 。 3、作用:加强了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4、欧盟:欧盟:19931993 年,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作用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作用; ;大大加快欧洲一体大大加快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
46、国的发展 (1)原因:二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发展:90 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2、日本的崛起 (1)原因:美国的扶持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 (2)成就:19681968 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影响:国际地位提升,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增加军费,引起亚洲邻国不安。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福利国家”制度) 1、背景:二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
47、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2、影响: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创造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思考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及对中国的借鉴 (1 1)共同原因:都得到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持;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共同原因:都得到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持;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发展发展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 教育,培养人才。教育,培养人才。 (2 2)对中国的借鉴: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大胆创新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坚持改革开放,制定适合)对中国的借鉴: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大胆创新
48、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坚持改革开放,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第 1818 课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1949 年,苏联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 “经互会”。1950 年,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苏联解体 1.19531.1953 年,赫鲁晓夫改革(主要在经济方面) 。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年,赫鲁晓夫改革(主要在经济方面) 。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
49、偏差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19642.1964 年,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年,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济体制。 3.19853.1985 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19881988 年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年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施多党制,倡导的领导地位,实施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和政治多元化。 4.八一九事件:1991 年 8 月 19 日
50、,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失败。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5.19915.1991 年底,苏联解体。影响: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年底,苏联解体。影响: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 6 6、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原因: (1 1)根本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没有解决(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根本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没有解决(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 2)直接)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3 3)外部原因:西方势力的)外部原因:西方势力的“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战略。战略。 三、东欧剧变 1、20 世纪 80 年代末,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