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925.76KB ,
资源ID:230538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305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全章综合检测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全章综合检测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1、 第第 1 1 章种群及其动态章种群及其动态 一、一、单项单项选择题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1313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 ,共共 2626 分。分。 1.2022 浙江绍兴高二期末考试种群是具有一定特征、能自我调节、动态变化和发展的有机整体。以下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是所有的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全部数量特征 B.种群性别比例若偏离 11,则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 C.幼年个体数量占优势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一定会上升 D.种群内个体的死亡不利于保持物种的延续 2.2022 山东烟台高三联考说文云:“鹬知天将雨则鸣,故知天文者冠鹬。”滨鹬

2、是一种中小型涉禽,生活于湿地生态系统,食性较杂。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湿地的面积及滨鹬的数量均稳步增加。下列关于滨鹬种群数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滨鹬数量增加说明滨鹬的种群密度增大 B.滨鹬数量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滨鹬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C.可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滨鹬的种群数量 D.现在滨鹬种群的年龄结构最可能是增长型 3.如图是研究人员对某地布氏田鼠在 5 月到 10 月间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布氏田鼠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 B.根据调查结果可确定调查期间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C.结果显示雄性成年布氏田鼠的生

3、活力可能不如雌性成年鼠 D.根据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可预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有增长趋势 4.为了调查某荒废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实验小组用50只捕鼠笼,每隔10米棋盘式散放,前两天诱捕,让田鼠习惯,第三天开始每天巡视一次,对捕获的田鼠进行统计并将捕获的田鼠全部标记后释放,每次捕获的田鼠中未标记数和标记积累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荒废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约为 130 只 B.调查期间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会影响调查结果 C.整个调查实验所持续的时间不能过长 D.该方法也适用于调查田螺、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5.2022 河北名校联盟某研究小组对湖泊周边 1 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密度进行了

4、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 393 只褐家鼠。已知标记物不影响褐家鼠的生存和活动,但褐家鼠有记忆,再次被捕的概率会降低。检测到第一次标记的褐家鼠有 93 只在重捕前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该段时间内有褐家鼠出生,故种群总数量稳定。第二次捕获了 340 只褐家鼠,其中带有标记的褐家鼠 85 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计算可得该地区 1 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1 200 只 B.调查期间,该地区 1 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死亡率大于其出生率 C.调查期间,褐家鼠种群的数量波动一定会引起环境容纳量发生改变 D.按照上述数据计算得出的该地区 1 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数量比

5、实际值小 6.如图表示甲、 乙两个种群同时进入一个新环境后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呈“J”形,t1t2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比乙快 B.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的数量小于乙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收获后将乙种群的数量控制在t3对应的种群数量附近可获得最大持续收获量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3时防治的效果最佳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2时刻甲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 B.t3时刻乙种群的数量多于甲种群的数量 C.若乙代表某害虫种群,对其防治应在t4时刻进行

6、D.乙种群的增长符合“S”形曲线 8.2022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高二下期中考试种群是生命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层次,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种群研究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利用性引诱剂改变蝗虫的性别比例达到防治蝗虫的目的 B.在禁渔期禁止使用小网眼渔具,能够优化鱼群的年龄结构以达到增产目的 C.人工捕杀家鼠的措施主要是通过降低家鼠的环境容纳量来控制家鼠的种群数量 D.牧民在养殖牛羊时,通过改善养殖环境、防治疫病来降低牛羊的死亡率 9.2022 广东广州高三一模毛束象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南方等地的

7、害虫,喜食植物嫩梢、 幼叶。 研究人员对西双版纳植物园的毛束象种群进行了研究,该地只有雨季(510 月)和旱季(11 月翌年 4 月)。研究发现毛束象成虫危害主要发生期为 410 月,有 2 个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调查毛束象的种群数量时,可选择病害较重的植物进行统计 B.b 点对应数量小于 a 点对应数量,可能是 b 点时幼叶成熟,食物来源减少所致 C.调查结果说明毛束象的种群数量受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D.为有效防治毛束象,应在 5 月 10 日之前控制毛束象的种群密度 10.2022 广东深圳高二上期末考试为研究稻螟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地区将鸭子引入农田捕食

8、稻螟虫,结果仅需 2 000 只鸭就能对 4 000 亩地里的稻螟虫进行有效控制。据此建立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 个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引入鸭后,稻螟虫种群K值降低,其值为甲图中的N1 B.由甲图可知,稻螟虫和鸭二者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的,变化符合循环因果关系 C.乙图AB时间段,若稻螟虫初始数量为N0,且每天增加 3%,则 t 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 D.天敌、竞争者等都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故也可通过引入稻螟虫的竞争者来达到防控目的 11.如图是某种昆虫在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

9、可能也越大 B.从图中可知,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C.该昆虫在相对湿度为 90%和温度为 32.5 的自然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图中所示的非生物因素外,还应该有生物因素 12.2022 山东日照二模某小组利用无菌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人员抽取每种条件下的酵母菌培养液各 1 mL,分别稀释 10 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 1 mm1 mm0.1 mm,计数室为 2516 型)进行计数,测得不同条件下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和培养时间是该实验的

10、自变量,酵母菌菌种、培养液成分等为无关变量 B.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稳定时间的长短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 C.图示温度中,酵母菌在 15 时存活时间最长,25 是其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 D.由图可知,20 、24 h 实验条件下,血细胞计数板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平均约为 31 个 13.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 头/叶和 20 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果显示,封闭条件下,初始密度越大,种群数量的增长越快 B.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竞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C.初始

11、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先于封闭条件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D.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先于封闭条件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二、二、多项多项选择题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共共 1212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全部选对得对得 3 3 分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选对但不全的得 1 1 分分, ,有选错的得有选错的得 0 0 分。分。 14.陆均松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研究人员对霸王岭、吊罗山和尖峰岭三地的陆均松天然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调查,结果如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12、.研究陆均松种群的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调查陆均松种群的种群数量和年龄结构可采用样方法 C.在进行调查的三个地点中霸王岭的陆均松种群数量最大 D.吊罗山和尖峰岭陆均松的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15.2022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一模光肩星天牛是一种林木蛀干害虫,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成虫羽化在树干留下的小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某研究机构借助“标记释放回捕法”,将引诱剂与诱捕器组合对某旱柳林内光肩星天牛的成虫数量进行估算,其结果如表所 示: 统计项目 标记释放总数/头 诱捕总数/头 回捕标记数/头 雄性 574 65 27 雌性 574 62 3

13、2 总数 1148 127 59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估算数量约为 2 500 头 B.经估算,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的雄性成虫数量多于雌性 C.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光肩星天牛可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D.调查该区域内旱柳株数和每株新羽化孔数也可估算光肩星天牛成虫数量 16.如图所示,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某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 之间的关系,直线 p 表示Nt=Nt+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甲曲线代表的生物而言,B 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上升 B.对于乙曲线代表的生物而言,F 点表示种群增长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 C.东北虎

14、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 D.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 17.小家鼠是烟威地区常见的三大家栖鼠之一。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由鼠害造成的粮食损失最高可达收获量的 15%20%。 为掌握小家鼠迁移和数量的变化信息,以便进行有效防治,研究人员连续四年对某地区小家鼠进行调查,其捕获率的月际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小家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B.图中 46 月份住宅区小家鼠数量高的原因最可能是出生率和迁入率高 C.对住宅区小家鼠集中歼灭的最佳时间为上半年的 46 月份 D.采用加强粮食储藏安全或室内地面硬

15、化等方式可以减少小家鼠的环境容纳量 三、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 ,共共 3737 分。分。 18.(13 分)2022 山东枣庄高三上期末考试近年来,某地山中的林木常遭到山鼠的危害,而山下石榴园也常遭遇黄蓟马(一种害虫)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当地林业和石榴产业的健康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山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 和 等数量特征的影响。 (2)对于鼠害比较严重的山林,管理人员通常先使用药物灭鼠,其目的是 。而对于石榴园中的黄蓟马,技术人员则通过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的方法来降低种群数量,其原理是 。 (3)现运用标记

16、重捕法对 1 公顷石榴园内的山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首捕数为 80 只,标记后放回。重捕数为 60 只,其中标记个体为 10 只,由于操作不当,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死亡 2 只,则石榴园内的山鼠密度约为 只/公顷。 (4)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调节理论主要有外源性调节理论和内源性调节理论。外源性调节理论主要包括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等;内源性调节理论涉及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及遗传调节等。 黄蓟马危害的高峰期是 59 月,成虫冬天一般会全部死亡。 据此分析影响黄蓟马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该因素的影响过程主要归属于 调节理论的范畴。 科研人员设定了两个种群模型:一是具有较低的进攻性行为,能

17、相互容忍,繁殖力较高,可能有留居的倾向(型);二是具有较高的进攻性行为,其繁殖力比较低,可能有外迁的倾向(型)。 当山鼠种群数量接近 K 值时,其种群模型最可能为 型,判断的理由是 。 19.(12分)2022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联考某农场为防治鼠害做了一些调查:甲组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农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并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 g 的为幼龄鼠,体重90 g 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表所示;乙组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

18、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体重(g) 110 数量(只) 32 57 102 72 61 71 79 68 102 112 85 95 31 (1)甲组研究人员选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农场边界区域内的田鼠种群密度 ,是因为田鼠的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 。性别比例可以通过影响 来影响种群密度。 (2)甲组研究人员认为若要控制该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应捕杀体重大于 90 g 的个体,乙组研究人员认为这样做不正确,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你认为乙组的理由是 。控制该 区 域 田 鼠 的 种 群 数 量 时 , 采 取 减 少 食 物 来 源 、 毁 灭 巢 穴

19、和 养 殖 天 敌 等 措 施 的 目 的是 。 (3)图示中 b 时间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 (填“大”或“小”)。 20.(12 分)布氏田鼠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害鼠,喜栖于植被低矮稀疏的环境,其天敌有草原雕、 草原狐等。 (1)在 19842004 年间每年的植物生长期(410 月),研究人员对锡林郭勒草原上某地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部分结果如图 1。 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 。 布氏田鼠种群的数量特征中 直接决定其种群密度。 据图1可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有明显的季节波动现象,试推测48月布

20、氏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增加的原因是 。生产实践中可根据 4 月的种群密度及其 预测本年度鼠害情况,及早防治。 (2)通常情况下,动物对道路、车辆趋向于回避。研究人员研究道路和放牧等干扰对布氏田鼠种群动态的影响。在放牧草场和禁牧草场内,分别选择宽 6 m 的砂石路,在与道路平行的方向上,由近及远各设置4 组样地,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结果如图 2 所示。 试解释放牧导致布氏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原因: 。 据图2分析布氏田鼠种群密度与距道路远近的关系是 ,请尝试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一、单项单项选择题选择题 1.A 对于一个没有性别区分的种群,如大肠杆菌种群、 雌雄同株的植物种群

21、等,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A正确;种群的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若种群性别比例偏离 11 后不会使出生率降低,则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变少,B 错误;幼年个体数量占优势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会上升,还要考虑环境因素等,C 错误;个体死亡对种群来说未必不利,只有衰老的个体不断死去,新的个体不断产生,才能保持物种的延续,D 错误。 2.A 滨鹬的数量增加,但由于湿地的面积也增大,故不能确定滨鹬的种群密度是否增大,A 错误;滨鹬数量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滨鹬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B 正确;滨鹬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滨鹬的种群数量,C 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

22、现在滨鹬种群的年龄结构最可能是增长型,D 正确。 3.B 布氏田鼠活动能力强,可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布氏田鼠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A 正确;根据调查结果可确定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但不能得出其种群的增长方式,B 错误;图示结果显示雄性成年布氏田鼠占比少于雌性成年鼠,可能是雄性成年鼠的生活力不如雌性成年鼠,C 正确;依据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故可预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有增长趋势,D正确。 4.D 据题图分析,当标记积累数达到 130 只时,未标记个体数为 0 只,即此时捕获的田鼠不再发现未标记的个体,因此农田中田鼠的数量约为130只,A正确;调查期间种群

23、的迁入和迁出会影响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B 正确;整个实验若持续的时间过长,标记物可能脱落,且种群内个体的出生和死亡也会影响标记情况,最终会影响实验的调查结果,C 正确;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田螺、蚜虫等动物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 错误。 5.A 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第一次标记的褐家鼠有 93 只在重捕前死亡,则相当于第一次标记的个体有393-93=300(只),由此可计算出该地区 1 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30034085=1 200(只),A 正确;由题干可知,调查期间,褐家鼠的种群总数量维持稳定,故调查期间,

24、褐家鼠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当,B 错误;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条件有关,调查期间褐家鼠种群数量稳定,说明环境条件没有改变,环境容纳量不会 因褐家鼠种群数量的波动而改变,C 错误;标记物虽然不影响褐家鼠的生存和活动,但褐家鼠有记忆,再次被捕的概率会降低,因此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会减少,根据计算公式可知,该调查结果应该比实际值大,D 错误。 6.C t1t2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比乙快,但甲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A 错误;t2t3时间内甲种群数量变化小,但出生的数量不一定小于乙种群,其年龄结构大致为稳定型,B错误;t3时,乙种群的数量约为K/2,此时种群增长最快,所以收获后将乙种群的数量

25、控制在 t3对应的种群数量附近可获得最大持续收获量,C正确;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应在 t3之前对其进行防治,D 错误。 7.D t2时刻,甲种群的增长速率最高,但种群数量未达到最大值,A 错误;t3时刻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甲种群增长速率,但是因为不确定两种群的初始数量,所以不能说明此时乙种群的数量多于甲种群的数量,B错误;若乙代表某害虫种群,对其防治应在 t4之前进行,C 错误;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为 0,其增长符合“S”形曲线,D 正确。 8.C 人工捕杀家鼠的措施主要是通过提高种群的死亡率来控制家鼠的种群数量,采用加强粮食储藏安全或室内地面硬化等方式可以降低家鼠的环境容纳量,C

26、错误。 9.A 在调查毛束象的种群数量时,要随机取样,如果选择病害较重的植物进行统计会导致结果比实际值大,A 错误。a 点对应的是 5 月份,b 点对应的是 7 月份,根据题干“喜食植物嫩梢、幼叶”可知,b 点对应数量小于 a 点对应数量,可能是 b 点时幼叶成熟,食物来源减少所致,B 正确。 由题干“该地只有雨季(510 月)和旱季(11 月翌年 4 月)。 研究发现毛束象成虫危害主要发生期为 410 月”可知,毛束象的种群数量受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C 正确。5 月 10 日之前,毛束象的数量较少,增加缓慢,之后其数量快速增加,因此为有效防治毛束象,应在 5 月 10 日之前进行控

27、制,D 正确。 10.B 鸭可捕食稻螟虫,引入鸭会降低稻螟虫的环境容纳量,且甲图显示,引入鸭后,稻螟虫种群数量在N1N3之间变化,即在N2附近波动,故引入鸭后,稻螟虫种群的K值为N2,A错误;甲图中,鸭与稻螟虫是捕食关系,稻螟虫数量增加,可使鸭的数量增加,鸭的数量增加,又可抑制稻螟虫数量增长,使其种群数量下降,稻螟虫数量下降,可使鸭的数量下降,故甲图中稻螟虫种群数量在 N1N3之间变化,鸭的数量也在一定值上下波动,即稻螟虫和鸭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的,其变化符合循环因果关系,B 正确;乙图 AB 时间段,若稻螟虫每天增加 3%,则其呈“J”形增长, 值是(1+3%),因此 t 天后种群数量为 N

28、0(1+0.03)t只,C 错误;天敌、 竞争者等生物因素都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但引入稻螟虫的竞争者,虽可使稻螟虫数量减少,但竞争者同样会危害农田,故不能通过引入稻螟虫的竞争者来达到防控稻螟虫的目的,D 错误。 11.C 题图显示,环境温度分别为 30 、32.5 、35 时,出现的峰值所对应的相对湿度逐渐增加,A正确;由图可知,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综合作用的结果,B 正确;自然条件下,由于受到食物、天敌等因素的影响,该昆虫种群的数量呈“S”形增长,C 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图中所示的非生物因素外,还应该有生物因素,D 正确。 12.D 由图可知,20 、 24 h 实验条

29、件下,酵母菌的数量为 5107个/mL,设血细胞计数板中方格中酵母菌 数量平均为 X 个,则 X2510104=5107,解得 X=20(个),D 错误。 13.B 分析题图可知,封闭条件下,初始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长越快,A 正确;种内竞争是指某一区域的同种个体为争夺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而发生竞争的现象,在种群衰退时虽然种群个体数量减少,但因棉叶被食用,食物量也在减少,故种内竞争不一定减弱,B 错误;与开放条件相比,封闭条件能够阻断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竞争逐渐加强,开放条件下棉蚜容易在种群密度比较大时迁出,从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C 正确;在初始密度相

30、同的情况下,最初种内竞争较弱时,开放条件下容易出现外来种群迁入现象,从而使种群迅速扩大而率先达到密度峰值,D 正确。 二二、多项多项选择题选择题 14.ABD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期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种群的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 正确;样方法能调查陆均松的种群数量,也能调查其年龄结构,通过统计该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量可以判断年龄结构类型,B 正确;图中的纵轴代表所占比例,不是实际种群数量值,因此从图中不能确定三个地点的种群数量大小,C 错误;吊罗山陆均松的幼年龄级数量远远多于老年龄级数量,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尖峰岭陆均松的幼年龄级数量小于老年龄级数量,其年

31、龄结构为衰退型,D 正确。 15.ABD 引诱剂可以是性引诱剂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的引诱,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诱捕的雄性和雌性成虫数量基本一致,故该引诱方式不会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C 错误。 16.ACD 由图可知,对于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而言,B 点位于曲线 p 上方,说明此时 NtNt+1,其种群数量表现为上升,A 正确;对于乙曲线所代表的生物而言,F 点同时位于乙曲线和曲线 p 上,说明 Nt=Nt+1,说明 F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0,B 错误;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繁殖率低,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C 正确;乙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在种群密度低时能迅速回升,符合

32、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的特点,D 正确。 17.ABD 小家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小家鼠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A 正确。 图中 46 月份,农田区小家鼠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其迁移至住宅区;同时,46 月份气候舒适,小家鼠的出生率可能增高,B 正确。46 月份歼灭小家鼠时,住宅区的小家鼠可迁移到农田区,不能达到歼灭的目的,C 错误。采用加强粮食储藏安全或室内地面硬化等方式改变小家鼠的生存环境,使其不适宜小家鼠生存,可以达到减少小家鼠环境容纳量的目的,D 正确。 三三、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18.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 1 分)(1)性别比例 年龄结构 (2)迅速降低山鼠的数量,减轻危害

33、(2 分) 改变黄蓟马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2 分) (3)480(2 分) (4)温度(低温) 外源性 山鼠种群数量接近 K 值时,其对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加剧,繁殖力下降,可能有较高的进攻性行为和外迁倾向(2 分) 解析: (1)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对种群密度有影响, 年龄结构也影响种群密度。(2)利用药物灭鼠可以迅速降低山鼠的数量,减轻危害。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能改变黄蓟马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使种群数量下降。 (3)由于重捕后个体死亡不影响被标记个体的数目统计,因此石榴园内山鼠总数为 806010=480(只),即山鼠种群密度

34、为 480 只/公顷。(4)根据题意,黄蓟马成虫冬天一般会全部死亡,冬天温度较低,因此影响黄蓟马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低温),该因素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当山鼠种群数量接近 K 值时,种内竞争加剧,繁殖力较低,可能表现出较高的进攻性行为和外迁的倾向,其种群模型最可能属于型。 19.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 2 分)(1)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稳定型(1 分) 出生率(1 分) (2)捕杀体重大于 90 g 的田鼠,会导致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种群数量易恢复,不能达到控制田鼠种群数量的目的 降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K 值) (3)b 时间点以后大豆株冠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且田鼠的食

35、物增加 大 解析:(1)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该农场边界区域内的田鼠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标记重捕法。根据题意可知,体重40 g 的为幼龄鼠,体重90 g 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幼龄鼠的数量为 32+57+102+72+61=324(只),中龄鼠的数量为 71+79+68+102=320(只),老龄鼠的数量为112+85+95+31=323(只),各个年龄段田鼠的数量差不多,说明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性别比例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2)若捕杀体重大于 90 g 的田鼠,中龄鼠和幼龄鼠的种内竞争减弱,会导致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增长

36、型,使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易恢复。控制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都是为了增加环境阻力,淘汰更多的田鼠,其目的是降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 (3)由图示可知,b 时间点以后大豆株冠形成,一方面为田鼠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另一方面由于株冠的掩护,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设桩更多,可以为猛禽提供更多栖息场所,且图中显示曲线所示环境中田鼠种群密度更低,说明有更多的猛禽捕食,因此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大。 20.答案:(除标明外,每空 2 分)(1)标记重捕法(1 分)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布氏田鼠进入繁殖期且植物进入生长期,布氏田鼠食物供应充足 年龄结构(1 分) (2)放牧区由于牲畜的啃食,导致植被低矮稀疏,利于布氏田鼠生存 距离道路越近,布氏田鼠种群密度越高 动物对道路、车辆回避的特性导致道路附近布氏田鼠的天敌(草原雕、草原狐等)数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