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的酸常见的酸 1 在稀硫酸除铁锈的实验中, 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 小明猜想气泡是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的,为了验证猜想,他应选择以下哪几个实验进行验证( ) A B C D 2.下图是无色溶液 X 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无色溶液 X 是( ) A稀盐酸 B稀硫酸 C澄清石灰水 D硫酸钠溶液 3.如图两圆相交部分表示四种物质两两之间的相互反应。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 处形成黄色溶液 Bb 处形成大量气泡 Cc 处溶液呈红色 Da 处产生可燃性气体 4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某同学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以下实验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AA 试管中可能发生的现象:红色溶液变无
2、色 BB 试管中出现气泡 CC 中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D若固体为铜片,D 中固体表面出现气泡 5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涉及到置换,复分解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B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包括 CX 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 D若 X 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 Ca(OH)2反应,则 X 可能是 BaCl2 6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 分别加入足量的水、 金属铁、 氢氧化钙溶液、 硝酸银溶液, 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 A B C D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测定溶液的 pH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 a 处进气收集氧气 8某同学用左手大
3、拇指表示稀盐酸,其它手指表示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铜 B碳酸钾 C氧化铁 D硝酸银 9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进行有关探究活动,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贝壳表面有气泡产生 B表面皿石灰水变浑浊 C贝壳逐渐溶解 D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1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实验 操作 A 稀释浓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沿烧杯壁注入蒸馏水 B 测溶液的pH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C 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纯净的2CO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硝酸银溶液 D 探究
4、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溶液,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11.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A B C D 12.下列各组物质通过稀 H2SO4即可以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Ba(NO3)2、K2CO3 B.NaOH、BaCl2、KCl C.KOH、HNO3、Na2CO3 D.Ba(OH)2、NaOH、KOH 13.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 14.向盛有 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 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 pH
5、 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 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15如图所示,将气球内的固体加入试管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与液体充分混合后,发现气球变大,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大小。下列满足上述现象的一组物质是( ) A氯化钠和水 B铁和稀盐酸 C氢氧化钠和水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16硫酸是一种常见的酸。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硫酸溶液中有H和24SO两种微粒,且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碱、多种金属和2CO、3SO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可用于清除铁表面的氧化铁和生产化肥硫酸铵 D检验: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17下列说法正
6、确的是( ) 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B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冒白烟 C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 D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18.要使如图所示装置中的气球明显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锌和稀硫酸 石灰石和稀盐酸 氧化铁和稀硫酸 氢氧化钠和水 A B C D 19有一无色溶液,往里面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由此可以判定原溶液( ) A一定有 SO42- B一定有 Ag+ C一定有 SO42-和 Ag+ D一定有 SO42-或 Ag+ 20烧杯中有一定质量的 MgO 和 MgCO3的混合物,向其中
7、加入 15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 156g 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 A166% B61% C122% D91% 21将等质量的 CaCO3(块状)和 Na2CO3(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 10%盐酸和 10%硫酸溶液中,产生 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CO3一定没有剩余 B消耗 HCl 与 H2SO4的质量比为 73:98 C消耗 CaCO3与 Na2CO3的质量比为 1:1 D反应产生水的质量不相等 22下列有关硫酸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组成:硫酸溶液中 H+和 SO42的数目相
8、同 B性质:能与 CO2、S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 D生产:含硫酸的工业废水,用 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23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 Cu(OH)2实现,会得到_色溶液。 (2)若想实现,得到黄色溶液,可选用的是_。 (3)若选用 BaCl2溶液实现,此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 24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图实验: (1)号试管中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稀硫酸能与_反应(填物质类别); (2)能观察到冒气泡的试管有_号管(填试管序号);号试管中的现象是_ 。 25
9、如图是两种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中,稀释浓硫酸操作正确的是_(填序号); (2)A 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B 图中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 26.在探究稀盐酸的性质时,小乐先在试管中注入少量稀盐酸,然后再加入足量氧化铜粉末与之反应。反应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判断,“”表示的是_(填离子符号);下列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且符合图示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的是_(填序号)。 铜片 铝片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钙粉末 27.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人盛有足量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象可知密闭容器内发生
10、了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2)请对曲线各部分变化情况作出解释。 28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上述反应中无现象的为_(填字母序号,下同),B 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 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 (2)将反应后 D 和 E 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 和 CaCl2 猜想三:NaCl、Ca(OH)2和 HCl 猜想四:_。 【讨论
11、与交流】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是错误的。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无现象 猜想四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_ _ 【拓展与迁移】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_ 29无论在科学世界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酸是广泛存在而又非常重要的物质。下面对常见的酸硫酸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1)浓硫酸的特性 向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浓硫酸,总质量为 m1;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为 m2,那么m1_m2(选填“” “=”或“”)。 如图所示,将水滴入装有浓硫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和木板用熔化的石蜡粘在
12、一起),观察到液滴四溅。据此分析,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_。 A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 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C浓硫酸充分溶于水后,可以将锥形瓶从木板上轻轻提离 (2)与金属反应 向依次装有镁、铁、铜的 A、B、C 三支试管中(如图),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_ (填序号) ; 请写出反应最剧烈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3)与非金属反应 将冷的浓硫酸加入装有碳粉的圆底烧瓶中,无明显现象;加热该混合物,有大量气泡产生,现对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验证。 【查阅资料】 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时,除了生成水之外,还生成二
13、氧化硫和碳的一种氧化物;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二氧化硫还能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验证】某科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验证。 温馨提示:丁装置的 A、B、C 中均装有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为了完成对导出气体的验证,请将上述装置进行正确的连接:甲_ _丙_(填序号)。 请完成表中的相关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中观察到的现象_ 证明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碳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 丁装置 A 中溶液褪色,丁装置 C 中溶液不褪色 证明气体中有_,装置 C 的作用_ 戊中白色固体变蓝 证明气体中有水蒸气 【获得结论】碳与
14、浓硫酸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知识拓展】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反应条件都有一定关系。酸不仅能与某些金属反应,还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30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了碳酸钙外,无其他盐类。他想探 究还有没有其他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 (1)取 10 克水垢按图中的A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32CaCOCaOCO高温),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装置,实验后发现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了3.08g。 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 该水垢所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 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
15、没有变浑浊,原因是_。 31.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已知装置 B、C、D 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小资料:HCl 气体极易溶于水。 (1)打开 A 中的玻璃塞和活塞,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甲同学认为通过 B 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你认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_。 (2)一段时间后,关闭 A 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开弹簧夹 K2及 E 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 E 中的活塞,并用弹簧夹 K2夹紧橡皮管。C 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 32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铜元素的含
16、量,小科取部分样品与稀硫酸反应(所用的稀硫酸均从同一试剂瓶倒出),进行了四次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四 所取样品质量(g) 20 15 10 15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50 6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14 9 a 9 (1)表格中a的数值为_。 (2)第_次实验结束后,酸还有剩余。 (3)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 (4)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 33向盛有 100g 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 10g 锌粒,产生气体质量与锌粒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 109.8g。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7、: (1)稀硫酸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g (2)消耗金属锌的质量是多少克_? (3)反应结束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 34.取 CaCl2和 CaCO3的混合物 15g 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注:CaCl2与稀盐酸不能发生反应)。求: (1)混合物中 CaCO3的质量。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 与对比,中有气泡,通过这些实验证明了铁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和实验验证了铁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铁
18、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形成的,说明铁锈不能和水反应生成气体,不需要进行实验,因此通过三组实验,最终得出是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气体,产生了气泡; 2.B 【解析】 无色溶液 X 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与氧化铁反应得到棕黄色溶液,说明是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是硫酸。 3.D 【解析】 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是黄色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产生大量气泡,该选项说法正确。 C、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没有气体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4D 【解析】 A、滴有酚酞
19、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氢氧化钠消失则溶液会由红色变为无色,所以能证明 A 中反应发生的现象是红色消失或红色褪去,故正确;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 B 试管中出现气泡,故正确; C、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故正确; D、铜不与盐酸反应,所以 D 中固体表面不出现气泡,故错误。 5A 【解析】 A、依据置换、复分解两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可知镁与硫酸的反应是置换反应,酸与碱、盐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 A 选项正确; B、活泼金属、碱、某些金属氧化物以及某些盐都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因此可得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为,故 B 选项错误
20、; C、酸的通性主要有:一、跟酸碱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剂遇酸不变色;二、跟活泼金属的置换反应;三、跟碱性氧化物反应;四、跟某些盐反应;五、跟碱的中和反应;分析图示的物质种类可知 X 是盐类,故 C 选项错误; D、 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可知, 氯化钡和硫酸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但氯化钡和氢氧化钙不能反应,故 D 选项错误。 6D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时,酸性减弱,pH 升高,但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pH 只会接近 7,故A 不正确。 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 B 不正确。 C、一
21、定量的稀盐酸(溶液起始质量不可能为零)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随着氢氧化钙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质量不断增加,故 C 不正确。 D、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质量不变,故D 正确。 故选 D。 7D 【详解】 A、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 A 错误。 B、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 B 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
22、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 C 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故 D 正确。 故选 D。 8A 【解析】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与稀盐酸不反应,符合题意。 B、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不符合题意。 9D 【解析】 A、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有气泡产生,故 A 正确。 B、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故 B 正确。 C、碳酸钙反应后
23、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贝壳逐渐溶解,故 C 正确。 D、碳酸钙反应后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溶质由氯化氢变为氯化钙,溶质的质量增加,故 D 错误。 10.B 【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来确定 pH,故选项说法正确; C、HCl 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二氧化碳不能,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24、,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11.C 【解析】 A、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黄色,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观察到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12.A 【解析】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现象, 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与碳酸
25、钾反应有气泡产生。 故选 A。 13.A 【解析】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增加到一定值后不再变化;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小到零;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且氯化铁能溶于水,所以溶液质量随稀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应先陡后缓;溶剂的质量开始增加的多,完全反应后,溶剂的质量增加的少。 14.B 【解析】A、设与 20g10%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时,消耗 7.3%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x,20g10%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是:20gx10%=2g. NaOH + HC1 = NaCl + H2O 40 36.5 2g xx7.3% 解得 x=25
26、g,因此 Q 点对应的横坐标应该是 25,选项 A 错误; B、 与 20g10%氢 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时, 消耗 7.3%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25g,溶液总质量为 45g,选项 B 正确; C、Q 点对应的横坐标应该是 25,选项 C 错误; D、该反应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图像的起点位置从大于 7 开始逐渐减小,当稀盐酸过量时,溶液的 pH7,选项 D 错误。故选 B. 15C 【解析】 A、氯化钠溶于水不放热也不吸热,没有明显现象,故 A 错误。 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气球会变大,但是过一段时间不会恢复到原来大小,故 B 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气球变大,过一段时间
27、温度恢复到室温,气球会恢复到原来大小,故 C 正确。 D、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氧气, 气球会变大, 但是过一段时间不会恢复到原来大小, 故 D 错误。 16C 【解析】 A、硫酸溶于水后发生解离,解离出 H+和 SO42-,由硫酸化学式可知,硫酸中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2:1,则硫酸溶液中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 2:1,选项错误; B、硫酸作为酸,能够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选项错误; C、硫酸能够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用来清除铁表面的氧化铁,硫酸中含有硫酸根离子,还可以用来生产化肥硫酸铵,选项正确; D、检验溶液是否为硫酸时,不能加
28、入氯化钡溶液,因为氯化钡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会对实验产生干扰,选项错误,故选 C。 17D 【解析】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冒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18.C
29、 【解析】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导致气球气体变大;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气球气体变大;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没有气体生成,不放出热量,气球体积几乎不变;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则符合要求的为。 19D 【详解】 某无色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若原溶液中有 Cl-,则会生成 AgCl 沉淀;若溶液中有 SO42-,则生成 BaSO4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银都不溶于硝酸,所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SO42-或Ag+。故选 D。 20D 【详解】 解:由方程式: 223222
30、MgO+2HCl=MgCl+H O409540MgCO+2HCl=MgCl+CO+H O8495448444=40溶液增重溶液增重 可知,当溶液的增重相同时,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相同,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 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 x 22MgO+2HCl=MgCl+H O409540 x156g 150g=6g9540=x6g溶液增重 解得:x=14.25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25g156g100%9.1% 由此可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D。 故选 D。 21B 【详解】 CaCO3(块状)和 Na2CO3(粉末)与盐酸和硫酸分别反应的方程式是: 3222Ca
31、CO +2HCl=CaCl +H O+CO100731844 23242422Na CO +H SO =Na SO +H O+CO106981844 观察图象可知:二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根据方程式和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可知:生成的水的质量也相等,则 D 错误,参加反应的盐酸和硫酸的质量比是 73:98,B 正确;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比是 100:106,故 C 错误,提供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相等,说明碳酸钠完全反应,碳酸钙有剩余,则 A 错误; 故选 B。 22C 【详解】 A、硫酸溶液中存在硫酸(H2SO4)和水(H2O), 硫酸解离出 H+的数目是 SO42-数目的 2
32、 倍,水分子几乎不解离,因此溶液中 H+的数目大于 SO42-,此选项错误; B、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硫酸不能与 CO2、S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此选项错误; C、硫酸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此选项正确; D、硫酸废水用 CaCl2处理后,硫酸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盐酸,废水中仍然有酸性物质,不能直接排放,此选项错误。 故选 C。 23蓝 氧化铁# Fe2O3 BaSO4 【解析】 (1)氢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得到蓝色溶液。 (2)若想实现,得到黄色溶液,可选用的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溶液呈黄
33、色。 (3) 若选用 BaCl2溶液实现, 氯化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硫酸钡的化学式为: BaSO4。 24金属氧化物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解析】 (1)根据号试管中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可知稀硫酸能和氧化铜发生反应,则说明稀硫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2) 中的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中的碳酸钠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都能观察到冒气泡。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加入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甚至变为酸性,无色酚酞不能使酸性溶液变色,所以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5 A 搅拌散热 平衡锥形瓶内的压强 【解析】 (1)
34、浓硫酸稀释的时候有大量的热量产生,所以稀释时装置最好是敞开的,利于散热,比较两个装置,明显 A 装置是正确的。 (2)为了快速让热量散开,防止局部过热,过热的液体飞溅,所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图中当把水加入浓硫酸时,瓶内温度升高,锥形瓶内的压强会急剧增大,从而引起爆炸。为了防止气压失衡,要将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26.Cu2 【解析】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中氯离子和铜离子个数比是 21,因此“”表示的是 Cu2;氯化铝中氯离子和铝离子个数比是 31,氯化钠中氯离子和钠离子个数比是 11,氯化钙中氯离子和钙离子个数比是 21 27.(1)放热 (2)AB 段: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
35、无气体生成,气压变化不大; BC 段: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放热导致气体膨胀,气压增大 CD 段:完全反应后温度下降,气压减小; DE 段:反应停止,温度不变,气压不变 【解析】(1)在封闭容器中,物质放热,温度升高,气压增大;物质吸热,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据此分析; (2)未经打磨的铝条表面有氧化铝薄膜,加入稀硫酸中后,氧化铝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这段时间没有气体生成。然后金属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并放出热量,这段时间内气压增大。当反应完全结束后,不再有热量产生,因此温度下降,气压减小。当温度到达室温时,温度保持不变,气压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像
36、可知,封闭容器内气压增大,过段时间后气压减小,那么温度应该影响里面的气压变化,即开始时容器内发生放热反应。 (2)AB 段: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无气体生成,气压变化不大; BC 段: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放热导致气体膨胀,气压增大; CD 段:完全反应后温度下降,气压减小; DE 段:反应停止,温度不变,气压不变。 28 D Fe+2HCl=FeCl2+H2 固体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NaCl 和Na2CO3 三 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H+ 【详解】 (1)A 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滴加稀盐酸,溶液变红色;B 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C 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消失,溶液变成
37、黄色;D 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E 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F 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上述反应中无象的为 D,B 试管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假设和猜想: 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 D 中盐酸过量,E 中碳酸钠过量,混合后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猜想一:氯化钙和碳酸钠前后完全反应时溶质是 NaCl; 猜想二:氯化钙过量时溶质是 NaCl 和 CaCl2; 猜想四:碳酸钠过量时溶质是 NaCl 和 N
38、a2CO3。 讨论和交流: 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所以猜想三一定错误。 实验与结论: 因为猜想四成立,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拓展与迁移: 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 H+。 29 AC C MgH2SO4=MgSO4H2 戊 丁 乙 乙中红色粉末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硫(或 SO2) SO2被除尽 C2H2SO4CO22SO22H2O 【详解】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其质量增加,即 m1m2,故填; A、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的注入水中,选项正确; B、稀释
39、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的注入水中,选项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是强放热过程,锥形瓶底部的石蜡融化,可以将锥形瓶从木板上轻轻提离,选项正确,故填 AC。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 C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故填 C; 镁比铁活泼,所以装有镁的试管反应最剧烈,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故反应方程式写为Mg+H2SO4=MgSO4+H2。 (3) 为了验证反应中有水生成, 后面的装置中都有水带出, 所以要先检验水的生成, 需要先经过戊装置,检验有水生成,然后经过丁装置检验并除尽二氧化硫,最后剩余的气体中可能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通入乙装置,故填戊、
40、丁、乙。 如不是一氧化碳,则乙中红色粉末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乙中红色粉末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硫还能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丁装置 A 中溶液褪色, 说明溶液中一定有二氧化硫气体,故填二氧化硫(或 SO2); 丁装置 C 中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被完全吸收,故填 SO2被除尽; 碳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故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写为:C+2H2SO4CO2 +2SO2+2H2O。 30干燥二氧化碳 C 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了 3.08g,说明碳酸钙分解生成了 3.08g 二氧化碳,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32CaCOCaOCO1004
41、43.08gx高温 100443.08gx x=7g 该水垢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g100%70%10g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与氢氧化钙反应(或浓盐酸有挥发性,产生的沉淀被盐酸溶解) 【详解】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2)见答案。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和二氧化碳进入石灰水中,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和氢氧化钙反应,也能够和生成的碳酸钙反应,所以不能产生沉淀。 31.(1)Ca(OH)2+CO2=CaCO3+H2O;不合理,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氯化氢气体 (2)澄清石灰水又变澄清,且有气泡产生 【解析】(
42、1)在装置 C 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 B 中有酸性物质生成;不但二氧化碳和水能够形成碳酸,浓盐酸挥发出的 HCl 气体溶于水也会形成稀盐酸,据此分析判断; (2)E 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从而使 D 装置内气压增大,将其中的稀盐酸压入装置 C。于是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据此描述 C 中的实验现象。 【解答】(1)打开 A 中的玻璃塞和活塞,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甲同学认为通过 B 中的现象能
43、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我认为他的看法是不合理,原因是: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氯化氢气体。 (2)C 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又变澄清,且有气泡产生。 32 6 三、四 由(2)分析可知,每 20g 样品中有 8g 氧化铜和 12g 的铜,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为: 8g64100%80+12g=18.4g, 则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4g20g100%=92%。 解:由(2)分析可知,50g 稀硫酸与 6g 氧化铜恰好反应,设 50g 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2442CuO+H SO=CuSO809+H O86gx 806g=98x,x=7.35g 答
44、: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5g50g100%=14.7%。 【解析】 (1)样品中的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实验二、四中,只有酸的质量不同,即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再加入酸,固体也不会溶解,即氧化铜已经完全反应,15g 固体至少需要 50g 酸才能反应完全,故实验三中的固体也完全反应,由 15g 固体中有 9g 铜可知,10g 固体中有 6g 铜,所以表格中a的数值为 6。 (2)第一次实验有固体 20g,完全反应后应该剩余:20g9g100%15g=12g 固体,即第一次实验氧化铜完全反应, 酸少量, 且 50g 酸共反应了 6g 氧化铜固体, 故第二次实验中, 酸
45、与样品恰好反应, 而第三次实验、第四次实验结束后,酸还有剩余。 (3)见答案。 (4)见答案。 33 0.2 设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2442ZnH SOZnSOH6516120.2gxy 6520.2gx 16120.2gy 解得:x=6.5g y=16.1g 消耗金属锌的质量是 6.5g 反应结束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6.1g100%15.1%100g+6.5g-0.2g 34.(1)混合物中 CaCO3的质量为 ; x=10g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7.3%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4.6% 【解析】(1)根
46、据图像确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比例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即可; (2) 根据乙图确定消耗稀盐酸的质量, 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 HCl 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可。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氯化钙的质量,用混合物质量减去碳酸钙质量得到原来氯化钙的 质量,将前后两个氯化钙的质量相加得到溶质质量。根据混合物质量+稀盐酸质量-二氧化碳质量得到溶液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x,HCl 的质量为 y,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 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y z 4.4g ; 解得:x=10g; ; 解得:y=7.3g; ; 解得:z=11.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