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质的推断物质的推断 1AF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 俗称纯碱,F 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写出 B、D、F 的化学式:B_,D_,F_。 (2)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 “”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 2.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 FeCl3、Na2CO3、Na2SO4、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固体粉末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 将少许固体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
2、液 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 在溶液中滴加足量的_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硫酸钠没有碳酸钠 取步骤实验后的上层溶液,滴加_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白色粉末中一定有氯化钠 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 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取步骤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 取步骤所得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过量 Ba(NO3)2溶液, 无明显现象。
3、 根据上述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步骤,可知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有_ 。 (2)根据以上信息,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 42020 年 1 月 1 日,迎着新年第一缕阳光,7000 余名跑友汇聚在宁波市民广场,参加一年一度的元旦迎 新跑活动。小科同学受这次活动的启示,设计如下模拟赛道进行化学知识复习。“赛道”上 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1)若“赛道”上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A 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 能支持 E 的燃烧。 B 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_(填化学式)。 从燃烧的条件考虑,要使 E 在
4、D 中燃烧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 (2)若“赛道”上 A、B、D 三种物质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而 C 和 D 在一定条件反应生成氧气,B 可生成 D,D 可生成 E。则 D 转化为 E 的化学方程式为_。 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 1 所示。 取少量 B 点时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 2 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5、 (1)写出一个步骤中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原白色固体_(填“一定有”、“一定没有”或“可能有”)氯化钾; (3)BC 之间能看到_现象,当稀硝酸加到 D 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 6X、Y、Z 三种物质,其中 X 为硫酸盐、Y 为一种难溶性碱、Z 为一种盐酸盐,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根据以上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甲_,乙_。 (2)写出乙与 Z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72CaCl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制取2CaC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在物质分类上,属于_,反应都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反应。 (2)熟练
6、掌握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相互关系,可以优化制取物质的方案,某同学认为3CaCO经一步反应就可以转化为2C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图中物质 B 经一步就可以转化为3CaCO,则与 B 反应的物质可以是_(写出一种即可)。 8.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 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 属于氧化物,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得到 F 溶液的操作的名称为:_。 (2)若 I 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 G+FI 的化学方程式:_ 。 (3)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反应。 9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 X 的化学式为_。 (2)在物质的分
7、类中,CaCO3属于_。(填字母)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3)写出该图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 10知识网络图有助于知识间的融合。如图是初中化学部分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 A 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 属于氧化物。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_ (2)得到 F 溶液的操作的名称为:_ (3)若 I 是红褐色沉淀,则 G+FI 的化学方程式为:_。 1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 BaCl2、NaOH 、Na2CO3 、Na2SO4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1
8、)白色沉淀 A 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2)白色沉淀 C 的化学式为_。 (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_(填化学式)组成的。 12.某小组学生发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uCl2、Na2SO4、NaOH、Na2CO3中的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该小组进行了如图实验: (1)上述实验中,操作是_。 (2)A 物质的化学式为_。 (3)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_。 (4)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 _ 13有 A、B、C、D 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可能是碳酸钾溶液、硝酸钡溶液、硫酸钾溶液、稀硫酸中的一种。不用其他试剂,对这些溶液进行鉴别实验,实验记录见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内容
9、 实验现象 A、D 混合 产生气泡 B、C 混合 产生白色沉淀 D、B 混合 产生白色沉淀 A、B 混合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实验产生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_(填化学式)。 (2)请推断溶液的成分:A:_;D:_。(均填化学式) (3)写出实验的化学方程式:_。 14.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 (2)滤渣 a 的成分是_,白色沉淀 b 的成分是_。 (3)若现象“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
10、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 1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盐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测定其成分,同学们按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科同学马上看出该溶液中不可能同时含有上述 3 种溶质,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_。 (2)各小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小组 1:往溶液中滴加稀硝酸,直到气泡不再产生为止;再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浑浊物。 小组 2:往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直到白色浑浊物不再产生为止;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发现有气泡产生。 两小组同学都得出该溶液中肯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小军同学认为小组 2 的实验得不出这个结论,其理由是_。 (3) 小
11、红同学认为只要小组 2 在实验操作中增加稀硝酸的量, 也能得出上述的结论, 实验中当看到_现象时,便可确认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16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 (1)某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 1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的硝酸钾溶液,则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_g; (2)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 KNO3、Ca(NO3)3、K2CO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实验 1 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 根据实验 1、实验 2 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_种情况; 若测得原营养
12、液中 K+和 Cl的数目之比为 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_。 17.一包白色粉末,由 CuSO4、CaCO3、BaCl2、Na2SO4和 NaOH 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 (2)取(1)滤出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根据上述实验,如果原白色粉末中含有 Na2SO4,则白色粉末的组成是_。 (3)为进一步确定原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BaCl2和 NaOH,在(1)的滤液中加入一种能一次性鉴别出来的试剂,这种试剂可
13、能是 。 A.CO2 B.H2SO4 C.CuSO4 D.FeCl3 18某兴趣小组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24H SO三种试剂,将含有2Cu、2+Ba、+Ag和-3NO混合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步骤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 步骤一:混合液中加入试剂A,过滤得到沉淀 1 和滤液 1; 步骤二:滤液 1 中加入试剂B,过滤得到沉淀 2 和滤液 2; 步骤三:滤液 2 中加入试剂C;过滤得到沉淀 3 和滤液 3。 (1)同学们确认试剂A是NaCl溶液,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三种沉淀中,能溶于稀盐酸的是_。 (3)滤液 3 中,除3NaNO外还含有的盐是_。 19.某溶
14、液可能含 CuSO4、HCl、MgCl2、Na2CO3中的几种,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Ba(OH)2溶液,反应中加入的 Ba(OH)2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 段生成的沉淀是: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2)某同学说该溶液中一定没有 CuSO4,他的理由是_。 (3)a 中溶液含有_种溶质。 (4)原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20向硫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判断,OA 段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是_。 (2)B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 (3)AB 段
15、反应的现象_化学方程式是_。 21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铜、氯化钾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已知氯化钙、氯化钡、氯化钾 3 种溶液均呈中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步骤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填化学式) (3)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_(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22某种矿石由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和二氧化硅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 A
16、 中共含有_种阳离子;写出矿石中的金属铁的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在溶液 A 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 pH,可以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转化为沉淀,该实验条件下,使金属阳离子沉淀的相关 pH 数据见表。为保证产品纯度、减少产品损失,并便于操作,溶液 B 的 pH 可允许的范围为是_; 氢氧化物 Fe(OH)3 Cu(OH)2 Mg(OH)2 开始沉淀的 pH 1.5 4.2 8.6 完全沉淀的 pH 3.2 6.7 11.1 (3)写出溶液 B 中加入熟石灰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23实验室有一包没有标签的白色固体粉末,老师告知同学可能由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17、。为了检测该白色粉末的成分,科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样品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操作的名称:_。 (2)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组成白色固体粉末的物质有两种,分别是氯化钠和_。 (3)步骤中不能用2BaCl溶液代替32Ba NO溶液,其理由是_。 2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 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试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1)和的实验操作名称_。 (2)白色沉淀 C 的化学式为_。 (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_(填化学式)组成的。 25鉴别稀盐酸、稀硫酸、B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 N
18、aCl 溶液五瓶无标签的溶液时,将它们随意编号为 A、B、C、D、E 后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 (1)确定 A 溶液是_; (2)取 B、E 原溶液少量混合时的现象为_; (3)写出 C、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6为了确定某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中所含杂质的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I,为_操作。 (2)经分析,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杂质的成分可能是: 若原溶液中的杂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则该杂质是_;(填物质的名称) 若原溶液中的杂质由两种物质组成,则该杂质的成分组成可能有_种情况;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1 CO2 H2SO4 H2O 置
19、换反应 【解析】 AF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A、B、C、D、E 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 俗称纯碱”,所以 C 是碳酸钠,根据“F 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所以 F 是水,A 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 A是氧气,氧气会转化成 B,B 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 B 是二氧化碳,水会转化成 E,E 和碳酸钠会反应,所以 E 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都会与 D 反应,所以 D 可以是硫酸,氧气和氢气会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和木炭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会发生反应,水和氧化钙会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钠、氢氧化钙都会与硫酸反
20、应,推出的 AF 中都含有氧元素,推导合理,所以 A 是 O2,C 是 Na2CO3,D 是 H2SO4,F 是 H2O; (1)分析可知 B 是 CO2,D 是 H2SO4,F 是 H2O。 (2)水通电生成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氧气和氢气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所以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 是:置换反应。 2.FeCl3;硝酸钡或 Ba(NO3)2;硝酸银或 AgNO3 【解析】将少许固体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溶液呈黄色的 FeCl3 ; 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硫酸钠没有碳酸钠,则可在溶
21、液中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白色粉末中一定有氯化钠,则取步骤实验后的上层溶液滴加 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1)BaCl2 (2)样品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NaOH、BaCl2 ; Na2CO3、K2SO4至少含有一种 (3)取步骤固体加入过量硝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解析】根据碳酸钡、硫酸钡为沉淀,碳酸钡能溶于硝酸,硫酸钡不能溶于硝酸,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碳酸钠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解答】(1) 步骤: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说明固体中有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碳酸钠和硫酸钾都能与氯化钡反应产
22、生沉淀,说明一定有 BaCl2 ; (2)步骤:取步骤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此时溶液中无碳酸钠,则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步骤:取步骤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 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步骤所得溶液中无硫酸钾剩余,由此可知样品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碳酸钠和硫酸钾至少含有一种; (3) 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 还需检验沉淀是否溶于硝酸,所以取步骤固体加入过量硝酸,若固体全部溶解,则说明样品中一定含碳酸钠,不含硫酸钾,若固体部分溶解,则说明碳酸钠和硫酸钾都含有,若固体不
23、溶解,则说明不含碳酸钠,含硫酸钾; 4 HCl 温度达到着火点 2222H O2H+O通电 【解析】 “赛道”上 A、B、C、D、E 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1)若“赛道”上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A 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 A 是碳酸钙,D 能支持 E的燃烧,所以 D 是氧气,碳酸钙会与盐酸反应,所以 B 是盐酸,C 会与氧气、盐酸反应,所以 C 可以是铁,E 会与氧气反应,所以 E 可以是可燃性物质如甲烷等,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B 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 HCl; 从燃烧的条件考虑,要使 E 在 D 中燃烧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2)若“赛道”上 A、B、D 三种物
24、质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而 D 在一定条件反应生成氧气,B可生成 D,D 可生成 E,所以 B 是过氧化氢溶液,D 是水,A 可以是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水可以生成 E,所以 E 可以是氢气等物质,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D 转化为 E 的反应可以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222H O2H+O通电。 5.(1)Na2CO3+Ba(NO3)2=BaCO3+2NaNO3或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2)可能有 (3)有气泡产生;NaNO3、Ba(NO3)2、HNO3 【解析】(1)根据图 1 可知,加入水后,固体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说
25、明有未溶解的固体,那么可能是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 (2)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那么肯定没有氢氧化钠; (3)继续滴加稀硝酸后,根据图 2 可知,固体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说明固体是能够与酸反应的碳酸钡和不与酸反应的硫酸钡。 【解答】(1)步骤 1 中的反应为: 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和硝酸钠,方程式为: Na2CO3+Ba(NO3)2=BaCO3+2NaNO3 ; 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方程式为: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 (2) 根据三步实验中的现
26、象可知, 没有任何现象说明氯化钾存在或不存在, 因此白色固体中可能有氯化钾; (3)BC 之间为碳酸钡和稀硝酸的反应,由于有二氧化碳产生,所以能看到有气泡产生。当稀硝酸加到 D 点时,溶液中稀硝酸过量,那么一定含有图 1 中产生的 NaNO3 ,图 2 中产生的 Ba(NO3)2 和过量的 HNO3 。 6MgSO4 BaCl2 AgNO3 MgCl2+2AgNO3=Mg(NO3)2+2AgCl 【解析】 (1)由分析可知,X 为硫酸镁,其化学式为 MgSO4,故填 MgSO4; 甲为氯化钡,其化学式为 BaCl2,故填 BaCl2; 乙为硝酸银,其化学式为 AgNO3,故填 AgNO3。 (
27、2)由分析可知,乙与 Z 的反应是氯化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氯化银沉淀,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MgCl2+2AgNO3=Mg(NO3)2+2AgCl。 7氧化物 置换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碳酸钠 【解析】 (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 的化学式为 CaO,属于氧化物,反应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2)CaCO3经一步反应就可以转化为 CaCl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28、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CaCl +H O+CO 。物质 B 经一步转化为 CaCO3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与 B 反应的物质可以是碳酸钠。 8.(1)过滤 (2)FeCl3+3NaOH=Fe(OH)3+3NaCl (3)化合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再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最后按题目要求结合相关物质解答。 【解答】 A 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A 高温能生成无色气体 C 和 D,则 A 为碳酸钙,C 为二氧化
29、碳,D 为氧化钙,D 与水反应生成 E,E 为氢氧化钙,E 与碳酸钠反应形成 F 溶液,F 为氢氧化钠;B 属于氧化物, 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色溶液,则 B 可以是氧化铁或氧化铜; (1)得到 F 溶液的 操作的名称为过滤;故填:过滤; (2) 若I是红褐色沉淀, 则G为氯化铁, G+F为氯化铁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NaOH=Fe(OH)3+3NaCl ; 故填: FeCl3+3NaOH=Fe(OH)3+3NaCl ; (3)反应为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化合。 9 CO2 D C+O2点燃CO2(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碳能转化为二氧化碳;一氧
30、化碳能转化为二氧化碳;碳酸和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碳酸钙和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故 X 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 CO2。 (2)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碳酸钙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碳酸钙属于盐,故选D。 (3)反应物都是多种物质,生成物都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点燃CO2。 10CaCO3 过滤 FeCl3+3NaOH=Fe(OH)3+3NaCl 【解析】 (1)A 是碳酸钙,故填:CaCO3; (2)E 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要将沉淀除去,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故填:过滤; (3)若 I 是
31、红褐色沉淀,则 I 是氢氧化铁,B 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 G 是氯化铁,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故填:FeCl3+3NaOH=Fe(OH)3+3NaCl。 11.(1)BaCO3+2HCl=BaCl2+H2O+CO2 (2)CaCO3 (3)BaCl2、Na2CO3 【解析】根据碳酸钡溶于盐酸,硫酸钡不溶于盐酸,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解答】白色固体加水得白色沉淀 A 和无色溶液 B,A 中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说明沉淀中不含不溶于酸的硫酸钡,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氯化钡和碳酸钠,无色溶液 B 中加氯化钙得白色沉
32、淀 C 和无色溶液 D,D 中加酚酞不变色,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氢氧化钠; (1)白色沉淀 A 为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H2O+CO2 ; (2)白色沉淀 C 为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 ; (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 BaCl2、Na2CO3组成的; 12.(1)过滤 (2)BaCl2或 Ba(NO3)2 (3)碳酸钙、碳酸钠 (4)CuCl2、Na2SO4、NaOH 【解析】 根据碳酸钙难溶性、 氯化铜溶液呈蓝色及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可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可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分析。 (1)操作为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即为
33、过滤; (2) A 物质是验证固体中是否含硫酸钠和碳酸钠, 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可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可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所以 A 为氯化钡或硝酸钡; (3)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有沉淀和无色溶液,说明一定含碳酸钙,一定不含溶液呈蓝色的氯化铜,由溶液中加入钡离子的物质后产生全部溶于盐酸的沉淀,且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可知,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钠,一定没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所以固体中一定含的物质为碳酸钙和碳酸钠; (4)该固体中一定不含 CuCl2、Na2SO4、NaOH 。 13 BaSO4 H2SO4 K2CO3 K2SO4 + Ba(NO3)2 = BaSO4+ 2K
34、NO3 【解析】 (1)实验产生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化学式为:BaSO4。 (2)A 是稀硫酸,化学式为:H2SO4;D 是碳酸钾,化学式为:K2CO3。 (3)B 为硝酸钡,C 为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K2SO4 + Ba(NO3)2 = BaSO4+ 2KNO3。 14.(1)漏斗 (2)CaCO3和 Mg(OH)2;BaCO3 (3)MgCl2 【解析】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但是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因此根据滤渣全部溶解可知,滤渣中肯定没有硫酸钡,即样品中要么同时没有硫酸钠和氯化钡,要么只含有它们之中的一种; 碳酸钙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并且二者反应,会生成
35、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产生的无色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即样品中肯定存在碳酸钙; 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 0.44g,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1g7,还呈碱性,那么溶液中肯定存在氢氧化钾。则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Na2CO3、KOH。 (3)此时只有是否存在氯化钾需要验证,那么方法为:取少量无色液体 A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钾,反之不含氯化钾。 22 4 Fe2O3+6HCl2FeCl3+3H2O 6.78.6 MgCl2+Ca(OH)2Mg(OH)2+CaCl2 【解析】 (1)某种矿石由氧化镁、氧化铁、
36、氧化铜和二氧化硅组成,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均能和稀盐酸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有镁离子、铁离子、铜离子,因为溶液的 pH1,所以溶液中一定有氢离子,故溶液中一共有 4 种阳离子。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由表中数据可知,溶液 pH 在 6.7 时,铁离子和铜离子完全形成沉淀,而镁离子在 pH=8.6 时开始产生沉淀,因此溶液 B 的 pH 可允许的范围为是 6.78.6。 (3)溶液 B 中加入熟石灰时,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
37、aCl2。 23过滤 碳酸钠#23Na CO 2BaCl中的氯离子会干扰 NaCl 的鉴定 【解析】 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取固体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硝酸钡,会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所以: (1)上述中操作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因此名称是过滤。 (2)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是由氯化钠、碳酸钠组成。 (3)操作中不能用 BaCl2溶液代替 Ba(NO3)2溶液的理由是:2BaC
38、l中的氯离子会干扰 NaCl 的鉴定。 24过滤 CaCO3 BaCl2,Na2CO3 【解析】 (1)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水分离,所以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过滤。 (2) 将该白色固体溶于水, 得到白色沉淀, 然后加入稀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则该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aCO3, C 的化学式为 CaCO3。 (3)将该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该白色沉淀含有碳酸钡,不含有硫酸钡,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稀盐酸。所以固体中含有碳酸钠,不含有硫酸钠。即该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钡、碳酸钠,无色溶液 D 中滴入酚酞试液,
39、溶液不变色,说明固体中不含有氢氧化钠,所以这包白色固体是由 BaCl2、Na2CO3组成的。 25NaCl 产生气泡 Ba(OH)2+2HCl=BaCl2+2H2O 【解析】 (1)A 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此 A 溶液是 NaCl 溶液。 (2)B 是稀硫酸,E 是碳酸钠,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会有气泡产生。 (3)C 是稀盐酸,D 是氢氧化钡,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2Ba(OH) +2HCl=BaCl +2H O。 26过滤 氯化钙 3 【解析】 (1) 由于操作后得到的是固体和液体, 操作 I, 符合过滤操作的概念和特
40、点, 因此实验中的操作是过滤。 (2)由 A 与稀硝酸作用,A 不溶解;A 是由原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可以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由于 B 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B 是由原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不共存,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没有碳酸根离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氯离子,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因此组成杂质的物质最多有三种,即:CaCl2、Ca(NO3)2、NaCl。根据题设条件和这一推论,结合新的要求,可以得出如下答案: 只含一种杂质时,该杂质一定是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钙。 杂质由两种物质组成时,只要两物质中含有钙离子和氯离子且离子间不发生反应时的组成均为本题的答案,即:CaCl2、NaCl 或 CaCl2、Ca(NO3)2或 Ca(NO3)2、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