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422.29KB ,
资源ID:229597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295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3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3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1、 1.31.3 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 【基础练习】【基础练习】 1.许多因素能调节种群数量。下列属于内源性调节因素的是( ) A.寄生 B.领域行为 C.食物 D.天敌 2.凡是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关于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北方各种草本植物在秋冬季节种群密度比较低,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 B.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C.春夏时节动植物数量普遍增长,其影响因素有温度、光照、水分等 D.北极旅鼠数量发生周期性波动可能与食物有关 3.某森林中,高密度的某昆虫幼虫取食落叶松,影响松树的生

2、长,最大松针长度减小,来年幼虫的食物质量变差,导致该昆虫密度下降,使松树得到恢复。反过来随着食物质量的提高,幼虫数量又有所增加。幼虫的密度(虚线)与落叶松的最大松针长度(实线)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昆虫幼虫取食落叶松使落叶松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 B.最大松针长度减小,会引起来年昆虫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C.该昆虫幼虫与落叶松处于同一捕食食物链中的不同环节 D.影响该昆虫幼虫的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落叶松的松针长度 4.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下降 B.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但却可促使

3、东亚飞蝗种群的爆发式增长 C.食物和捕食性天敌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较大,竞争者、寄生者等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不大 D.食物、地震、火灾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5.下列有关种群数量波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 B.出生率和迁入率导致种群数量增加 C.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外源性因素包括气候、疾病等 D.病原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6.如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 0t2阶段,甲种群的增长率逐渐下降 B在 t3之后,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因乙种群

4、的迁入而下降 C在 t4之后,乙种群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 D甲、乙种群之间的竞争,是影响甲种群数量波动的外源性因素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7.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许多海洋动物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下图为 20世纪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鲸种群处于食物链末端,获得能量多,更易生存 B.蓝鳁鲸在 1928年左右捕获量即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通过多年的捕鲸量数据可反映长须鲸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D.各种鲸的数量波动属于非周期性波动,受外源性因素影响较大 8.如图为某动物种群中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动的情况,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这

5、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 B.这种数量波动形式属于非周期波动 C.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等内源性调节因素也可能引起如图波动 D.这种波动形式主要发生在比较单调的高纬度环境中,如北方针叶林 9.如图表示雪兔和猞猁在不同年份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猞猁的存在不利于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 B.猞猁和雪兔的种间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C.猞猁和雪兔的关系可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 D.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10.科研人员将某种鼠引入某荒岛,以研究其种群数量增长方式。该种鼠的种群数量在若干年内快速上升,在其数量达

6、到 50000只左右时保持稳定一段时间,最后因暴发传染病而灭绝。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鼠种群在岛内的生长曲线呈 S 形,其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种群密度过大时,鼠的出生率在内源性调节因素的作用下会下降 C.传染病属于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其致病力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D.除研究种群数量增长外,荒岛上的该鼠种群也可用于存活曲线、数量波动等的研究 11.如图表示北极旅鼠在一定时间内种群的数量波动情况,曲线上各圆点表示所对应时间内测出的北极旅鼠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 1929 1943 年间,北极旅鼠的种群数量波动表现出明显的非周期性 B.图示曲线上各圆点代表的是

7、对应时间内每公顷北极旅鼠的大致数量 C.截取图中北极旅鼠数从开始增加到下降到最小的曲线变化可表示北极旅鼠的存活曲线 D.北极旅鼠的种群数量表现出图示波动的原因可能与食物这一内源性调节因素有关 12.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逻辑斯谛增长 B.导致曲线乙变为曲线丙的原因最可能是种群乙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一般情况下,食物是影响曲线中 ab 段波动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D.曲线乙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 13.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春天,随着落叶松的生长,灰线小卷蛾幼虫同时出现,幼

8、虫的吞食会使松树的松针减小,致使来年幼虫的食物质量下降。灰线小卷蛾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虚线代表幼虫密度,实线代表最大松针长度 B.高密度幼虫会导致来年灰线小卷蛾种群数量下降 C.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线小卷蛾幼虫密度,实际值比计算值高 D.由图可知,捕食会影响捕食者种群密度的波动 14.如图表示欧洲灰鹭在一定时间内种群的数量波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 19281977 年间,欧洲灰鹭的种群数量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 B.1964年之后,欧洲灰鹭的种群数量变化近似于逻辑斯谛增长 C.图中影响欧洲灰鹭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是影响种群最强烈

9、的外源性因素 D.欧洲灰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的自然增长率基本为零 15.如图是 1845 年至 1935年的 90年间,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曲线 A表示的是 的种群数量变化,其数量最多时曾达到 只。 (2)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为 ,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有: ; 。 (3)1935年后的 10 年间,人类对猞猁毛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大量捕杀验刹后,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是 。 (4)在 18951935 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 K值为 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猞猁种种群的K值 (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的

10、 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有关知识。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包括寄生、食物、天敌、气候等外源性因素和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等内源性因素。综上所述,B项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在我国北方的原野上,各种草本植物在春夏时节种群密度较高,在秋冬季节种群密度比较低,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A正确;阴生植物在林下光照较弱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增加,B错误;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春夏时节动植物数量普遍增长,其影响因素有温度、光照、水分等,C正确;北极旅鼠数量发生周期性波动可能与天敌、食物、气候、季

11、节等因素索有关,D正确。 3.答案:A 解析:A、该昆虫幼虫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时,种群数量为 K/2 值,种内斗争大于此值前,A错误; B、昆虫幼虫取食落叶松,影响松树的生长,最大松针长度减小,来年幼虫的食物质量变差,导致该昆虫密度下降,可见食物是该昆虫幼虫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B正确; C、某昆虫幼虫摄食对落叶松的松针,在这条食物链中,落叶松处于第一营养级,昆虫幼虫处于第二营养级,昆虫幼虫与落叶松处于同一捕食食物链中的不同环节,C正确; D、该昆虫幼虫取食落叶松,其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落叶松的长度,D 正确。 故选:A。 4.答案:B 解析: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林下阳生植物的种群密

12、度下降,A错误;许多植物会因干旱缺水而死亡,而对于东亚飞蝗来说,气候干旱是其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B正确;竞争者、寄生者等也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C错误;食物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5.答案:D 解析: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A 正确;出生率和迁入率会导致种群数量增加,死亡率和迁出率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B正确;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空间、人类影响等多种外源性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C正确;病原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D错误。 6.答案:D 解析:A、在 0-t2,阶

13、段,甲种群表现出 S 型增长,而 S型曲线的增长率是逐新下降的,A正确; B、在 t3之后,乙种群汪入后两个种群的关系为捕食,其中乙是捕食者,甲是被捕食者,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因乙种群的迁入而下降,B正确; C、在 t4之后,甲、乙种群的种群数量都呈周期性波动,C正确; D、由分析可知,甲、乙种群之间是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 D。 7.答案:D 解析:某种鲸处于食物链末端,营养级最高,获得能量少,不易生存,A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 错误;由于人工捕捞及环境条件等的影响,长须鲸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错误;鲸的非周期性波动,受外源性

14、因素影响较大,D正确。 8.答案:B 解析:种群是一个动态系统,种群数量波动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A 正确;据图可知,图示动物种群的数量随年份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属于周期波动,B 错误;领域行为等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等内源性调节因素也可能引起图示周期波动,C正确;种群的周期性波动现象主要发生在比较单调的高纬度环境中,如北方针叶林和苔原地带,D 正确。故选 B。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及种间关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猞猁的存在有利于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A 错误;猞猁和雪兔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B错误;猞猁和雪

15、兔的关系不能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C错误;由题图可知,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10.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鼠种群最后因暴发传染病而灭绝,故鼠种群在岛内的增长方式不属于逻辑斯谛增长,A错误。鼠属于啮齿类动物,该类动物在种群密度过大时,会引起雌鼠排卵功能减退,容易流产等,从而使其出生率下降,B正确。传染病属于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其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均会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C正确。收集绘制存活曲线的数据时,需至少观察 1000 个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该鼠种群数量可达到该要求,

16、该鼠种群在岛上生存了若干年,可用于研究种群的数量波动,D正确。 11.答案:B 解析:在 19291943年间,北极旅鼠的种群数量波动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A 错误;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C错误;北极旅鼠的种群数量表现出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可能是其食物发生周期性短缺,但食物属于调节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D 错误。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由图中曲线形状可知,甲、乙、丙种群数量增长方式均为逻辑斯谛增长,A正确;如果某条件引起曲线乙变为曲线丙所示情况,有可能是外界条件更适宜,如

17、有了充足的食物和空间,B错误;一般情况下,气候是影响最大环境容纳量波动的最大外源性因素,C错误;封闭环境中,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会有所下降,可用图中曲线甲表示,D错误。 13.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幼虫密度增加导致松针长度减小,松针长度减小又导致幼虫密度减小,因此题图中虚线代表幼虫密度,实线代表最大松针长度,A说法正确;由题意可知,幼虫的吞食会使松针长度减小,致 使来年幼虫的食物质量下降,最终导致来年灰线小卷蛾种群数量下降,B说法正确;灰线小卷蛾幼虫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小,应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C说法错误;由题图可知,捕食关系影响着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种群密度

18、的波动,D说法正确。 14.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在 19281977年间,因气候原因欧洲灰鹭的种群数量表现为非周期波动,A错误;1964年后欧洲灰鹭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然后趋于稳定,近似于逻辑斯谛增长,B正确;图中影响欧洲灰鹭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是气候,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C正确;自然增长率是指种群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便维持稳定或在 K 值上下波动,所以自然增长率基本为零,D 正确。 15.答案:(1)雪兔 140 000 (2)捕食 可食的植物增加 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 (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60 000只 晚于 解析:(1)曲线 A表示的是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因为雪兔的数量要多于猞猁的数量,猞猁为捕食者,雪兔数量最多时是 140 000 只左右。(2)猞猁以雪兔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从图中反映出的情况看,雪兔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是捕食者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雪兔的食物增加。(3)大量捕杀刹后雪兔的数量急剧上升,当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它们的食物减少,所以雪兔的数量也会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在 1895 1935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 K值为 60 000只左右,由于猞猁为捕食者,所以它的 K值出现晚于雪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