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488.84KB ,
资源ID:229423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294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2章群落 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2章群落 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1、 第第 2 2 章群落章群落 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13 题,每题题,每题 3 分,共分,共 39 分。分。 1.我国典型的森林类型可以分为多种,热带雨林和落叶阔叶林同样都是森林群落,但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下列相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落叶阔叶林的物种数相对较少 B.热带雨林的植物适应了全年高温、湿润的环境,落叶阔叶林的植物适应了夏季凉爽、冬季寒冷的环境 C.热带雨林和落叶阔叶林中的肉食性动物通过捕食植食性动物避免过多植物被采食 D.热带雨林内,由于林下缺少阳光,空气流通不畅,因此,林下植物多具有很大的叶片,能充分利用有

2、限的阳光,落叶阔叶林亦是如此 2.森林与草原之间的森林草原带、海陆交界的潮间带等都属于生态过渡带。在过渡带区域,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都明显高于两侧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过渡带生物种类繁多,比两侧生物群落的食物网结构更为复杂 B.过渡带区域的环境更为复杂,适合更多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生长 C.过渡带是很多迁徙鸟类的栖息地,过渡带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D.过渡带植物的垂直分层更为复杂,为动物提供多样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3.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土壤

3、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B.借助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趋湿、趋光、避高温的生活习性来采集小动物 C.土壤中动物群落不具有分层现象,对表层土壤取样研究即可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应将其放回原地 4.如图为某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 X、Y 均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 B.不同种群中的生物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X 中从上到下、Y 中从左到右构成生物群落结构的物种丰富度增大 D.影响图中 X 所示结构的因素是温度,影响 Y 所示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阳光 5.

4、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选项有( )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温带早春季节开放的花多数是风媒花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演替形成森林 芦苇是湿地的优势物种,与其和浮萍等植物在竞争阳光时处于优势有关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6.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5、 ) A.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红皮云杉和白桦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针叶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主要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C.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植被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针阔叶混交林植物分层较复杂,可提高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 7.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群落分为不同的类型。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B.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 C.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D.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 8.生态位是指

6、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和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 B.种内竞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 9.嘉兴南湖放养着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青鱼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以水底的螺、蚌及水生昆虫等为食;草鱼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或水草多的地方,主要以水草为食;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也食

7、用部分浮游植物;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生活在水体的上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大家鱼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物种生态位分化的原理 C.南湖水生生物群落的边界与南湖的水体边界基本一致 D.与鲢、鳙鱼间的生态位重叠相比,鲢、青鱼间的生态位重叠更多 10.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B.在我国华北地区,很多树木在春季树叶没有展开前就开花,且多数是风媒花 C.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还有多种动物,但树栖动物较少 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

8、或蜡质层 11.研究人员在调查华北地区人工林中的鼠害情况时发现,随着人工林的成长老鼠种群的数量会迅速增加,数量众多的老鼠会剥食落叶松和樟子松的树皮,啃食幼苗,从而严重危害林木的生长和存活。人工防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鼠害,但一段时间后鼠害还会反复。而在气候条件相似或优势树种相同的天然林中,鼠害的威胁却小得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林属于群落,具备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特征 B.人工林的物种组成由人为决定,不存在演替现象 C.人工林易受鼠害威胁的原因是营养结构单一,缺少鼠的捕食者和生态位重叠的竞争者 D.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天然林中的优势树种将会变得更有优势 12.某岛

9、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 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 不同岛屿形成后均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最终形成森林 13.某地曾有大量的沙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裸露的沙丘上出现了各种植物和动物,并最终发展成稳定的森林群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裸露的沙丘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优势物种更迭速度较快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沙丘演替的速度,也能改变演替的方向 C.裸露的沙丘上出现的各种生物起

10、初应是从外界迁移而来的 D.裸露的沙丘能演替至森林阶段,说明该地区气候比较适宜 二、多项选择题:共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题,每题题,每题 5 分,共分,共 25 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对者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分。 1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位就是指某种群在群落中的空间位置 B.沙漠植物都能适应缺水的环境,只在有水时才发芽、开花和产生种子 C.苔原气候严寒,植被为更好适应环境通常依赖有性生殖增加后代的变异性 D.由冰山岩向森林演替

11、过程中,土壤中有机物越来越少,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加大 15.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群落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觅食环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就完全一样 B.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C.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 16.如图表示一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和冬季、夏季有关温度的垂直分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群落的层次性是由温度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12、B.动、植物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丁所在位置 C.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水层的优势种群可能不同 D.曲线 1、2 分别表示夏季和冬季湖泊不同水深温度的垂直分布 17.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形成的,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湿地核心区等区域,如图 1 所示。研究人员统计了近水缓冲区和湿地核心区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结果如图 2 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湿地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湿地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 C.芦苇在该湿地的分布体现了该湿地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D.人类的活动加速了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

13、的进程 18.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群落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会出现优势种(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及建群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较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多,时间短、演替速度快 B.演替过程中,上一阶段的优势种都会在下一演替阶段消失 C.建群种一般为优势种,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 D.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 三、非选择题:共三、非选择题:共 3 题,共题,共 36 分。分。 19.为研究植物群落多样性下降对地下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

14、将某地发生过火灾的岛屿按照面积分为大、中、小三组,面积越小的岛屿距末次火灾年限越长。 (1)岛屿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_类型和密度的镶嵌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大、中、小三组岛屿可以代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态环境,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环境和_共同作用决定的。 (2)地下生物群落主要由_等微生物以及各种土壤小动物组成。 (3)为了研究在不同岛屿上移除植物功能群对地下线虫类群的影响,通常需要采用_的方法采集土壤,统计样本中线虫的_,从而推测线虫的物种丰富度。研究人员假设不同岛屿上植物功能群的移除均会降低线虫类群生物量,且岛屿越大,影响越明显。下图为部分实验数据: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并

15、说明理由:_。 20.表中为某淡水湖经历水生演替后在不同水深处的植被分布情况,从湖岸到湖心的不同距离处,分布着不同阶段的群落环带,每一带都为下一带的“进攻”准备了土壤条件。水深超过 7m时,是水底的原生裸地,只有在水深 57m 以内的湖底,才有较大型的水生植物生长。请回答以下问题。 深浅变化 主要植物类型 水深超过 7m 外来侵入的漂浮植物(浮萍、满江红、藻类) 水深 57m 沉水植物(轮藻属) 水深 24m 高等水生植物(金鱼藻、眼子菜、黑藻、茨藻) 水深 12m 浮叶根生植物(睡莲) 水深 2050cm 直立水生植物(芦苇、香蒲、泽泻) 水深 510cm 湿生草本植物(莎草科和禾本科) (

16、1)该水生群落演替属于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判断理由是_。 (2)根据表格内容推断湖泊群落演替先后顺序是从湖泊的_(填“周围向中央”或“中央向周围”)发生的。 (3)自由漂浮植物阶段中,植物是漂浮生长的,其死亡残体将增加湖底有机质的聚积,同时湖岸雨水冲刷而带来的矿物质微粒的沉积也逐渐抬升了湖底。湖底裸地上最先出现的先锋植物是表格中的_。 (4)浮叶根生植物阶段随着湖底的日益变浅,浮叶根生植物开始出现,如睡莲等。这些植物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生物量较大,残体对进一步拾升湖底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当它们密集时,就使_,不利于水下沉水植物的生长,迫使沉水植物向较深的湖

17、底转移,这样又起到了抬升湖底的作用。 (5)若该地区适于森林的发展,则该群落将会继续向_方向进行演替。 21.镉(Cd)是水体中具毒性的重金属,某些沉水植物能修复被 Cd 等重金属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为筛选适合修复淡水水域 Cd 污染的沉水植物,用不同浓度 C 溶液处理某湖泊中 4 种沉水植物并检测其对 Cd 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结果如图 1、2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地形起伏和土壤盐量等因素的影响,湖泊近岸区分布有不同的植物,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采用样方法调查近岸区某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目的是_。该湖泊中,黑藻、狐尾藻、金鱼藻和菹草的种间关系是_。 (2)根

18、据图 1 结果分析 4 种沉水植物中,不适合生长在较高 Cd 浓度的水环境中的是_。科研人员选择狐尾藻来治理水镉污染,结合图 1、图 2 分析,其依据是_。 (3)水体中的 Cd 会通过_的富集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调查水生植物体内的 Cd 浓度时,每个浓度组的植物需要多次采样,目的是_。 (4)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湖泊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答出 1 点)。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热带雨林内,林下缺少阳光,空气流通不畅,因此,林下植物多具有很大的叶片,以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而落叶阔叶林内,在春季乔木还未展叶期间,以及秋季落叶期间,林下的草本植

19、物可利用短暂的宝贵时光,迅速生长、开花、结果,与热带雨林对环境的适应性特点不同,D 错误。 2.答案:C 解析:A、由题意可知,过渡带生物种类繁多,且生物种类高于两侧的生物群落,且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结构更复杂,A 正确;B、过渡带区域的环境更为复杂,从而为多种植物提供生存环境,适合更多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生长,B 正确;C、生物群落包括同一地点所有的生物,过渡带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才构成生物群落,C 错误;D、根据题干“在过渡带区域,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都明显高于两侧的生物群落”,可知过渡带植物的垂直分层更为复杂,这又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D 正确。故选 C。 3.答

20、案:D 解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A 错误。采集小动物利用的是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趋湿、避光、避高温的生活习性,B 错误。任何群落均有分层现象,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不能只采集表层土壤,C 错误。调查实验结束后,如果小动物还存活,应将其放回原生态系统,D 正确。 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即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因为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X 和 Y

21、都是因纬度的变化、地形的起伏变化导致的种群的分布情况不同,据此可知图中 X、Y 均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A 正确;不同种群中的生物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正确;X 中从上到下、Y 中从左到右,海拔或纬度越低,温度越高,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可知生物群落结构的物种丰富度增大,C 正确;影响图中 X 和 Y 所示结构的主要因素均是温度,D 错误。 5.答案:B 解析:玉米只是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分层现象,错误;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丰富度越大,种群间的关系越复杂,群落结构越复杂,正确;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只有群落的

22、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错误;温带早春季节开放的花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便于传播,正确;弃耕的农田能否演替成森林还要取决于所在环境的气候条件,错误;芦苇是挺水植物,与浮萍等植物在竞争阳光时处于优势地位,因此芦苇是湿地的优势物种,正确。故选:B。 6.答案:C 解析:红松、红皮云杉和白桦都属于乔木,它们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共存一起时存在竞争关系,A 正确;针叶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不同的鸟类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故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 正确;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群落类型,体现的是不同群落的垂直分布,而不是某群落的垂直

23、结构,C 错误;针阔叶混交林的不同植物分层情况较复杂,由于在不同高度有不同的植物,故提高了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D 正确。 7.答案:D 解析: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A 正确;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B 正确;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C 正确;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 错误。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与生态位的相关知识。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出现差异,所以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A 正确;种内竞争的加剧会使种群内的个体占据更多的资源,从而使不同物种的

24、生态位重叠增加,B 正确;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C 错误;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D 正确。 9.答案:D 解析:A、四大家鱼因为栖息地和食性不同而出现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 正确; B、池塘混养的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位置不同,提高了空间和食物的利用率,这是物种生态位分化的原理的充分体现,B 正确; C、因为水体中的生物无处不在,因此,南湖水生生物群落的边界与南湖的水体边界基本一致,C 正确; D、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链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

25、食,生活在水体的上层,可见链、鳙鱼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多,而青鱼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可见,鲢、青鱼间的生态位重叠更少,D 错误。 故选 D。 10.答案:C 解析: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故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较多,C 错误。 11.答案:C 解析:A、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特征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不属于群落的特征,A 错误; B、人工林的物种组成会受到人为影响,但仍然存在演替现象,B 错误; C、人工林树种单一,缺少鼠的捕食者和生态位重叠的竞争者,致使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差,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容易遭受鼠害威胁,C 正确; D、随着时间的推

26、移和环境的变化,天然林中的优势树种不一定变得更有优势,也可能出现优势被取代的情况,D 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即物种的镶嵌式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A 正确; B、由题干可知,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无植被覆盖,故在该岛. 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B 正确; C、人类的参与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 正确; D、是否能最终形成森林需要取决于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D 错误。 故选 D。 13.答案:A 解析:在沙丘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初生演替速度较慢,即优势物种更迭速度较慢,A 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

27、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如植树造林有可能减轻沙漠化,使其往“绿洲”方向演替,B 正确;裸露的沙丘上出现的各种生物,往往是从外界迁移而来的,C 正确;气候适宜,群落才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D 正确。 14.答案:ACD 解析:A 项,生态位是指某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与相关种群间的关系和作用,故 A 项叙述不正确。 C 项,苔原气候严寒,植被通常以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故 C 项叙述不正确。 D 项,在演替的过程中,土壤里的有机物会越来越多,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加大,故 D 项叙述不正确。 B 项,沙漠植物可以很好得适应缺水的环境,并且只在有水时才发芽、开花和产生种子,故B 项叙述

28、正确。 注意本题要选择的是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C、D 15.答案:BCD 解析:A.由生态位的概念分析可知,生态位包括物种种类,物种在种群中的位置和关系等,故觅食环境一样的两种乌生态位不一定完全相同,A 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B 正确; C、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所以,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C 正确; 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如:不同物种使用同一种资源,D 正确。 故选 BCD.

29、 16.答案:AD 解析:题图中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对于水生群落,光、溶解氧等非生物因素也会影响其层次性,A 错误;丁所在位置为水底池泥,微生物多分布于此,动、植物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丁所在位置,B 正确;由题图可知,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水层的温度、光强等不同,故其优 势种群可能不同,C 正确;曲线 1 表示水体表层温度较低,为冬季湖泊不同水深温度的垂直分布,曲线 2 表示水体表层温度较高,深层温度较低,为夏季湖泊不同水深温度的垂直分布,D 错误。 17.答案:AD 解析: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定义,结合题干信息“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形成的”可以判断该湿地群落的演替类型

30、属于初生演替,A 错误;近水缓冲区群落所处的环境位于河流泥沙刚开始淤积形成的光滩环境和湿地核心区之间,从近水缓冲区到湿地核心区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近水缓冲区群落可以代表湿地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B 正确;结合图 2 可知,芦苇只分布在湿地核心区(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上的差异,C 正确;从本题信息及题图无法得出“人类的活动加速了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的结论,D 错误。 18.答案: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演替。初生演替较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多,时间长、演替速度慢,A 错误;演替过程中,上一阶段的优势种只是在下一阶段被其他优势种替代,并不一定消失,

31、B 错误;建群种指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C 正确;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D 正确。 19.答案:(1)种群;(群落内部的)生物 (2)细菌、真菌 (3)取样器取样;种类和数目;不成立,移除乔木后,大岛屿上取食植物的线虫生物量增加(或移除苔藓后,大岛屿上取食细菌的线虫生物量变化在三组岛屿中最小) 解析:(1)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为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种群类型),同一地段上各种群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演替的结果主要是由外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等)和内因(群落内部的生物)共同作用决定的。 (2)土壤

32、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等。 (3)调查土壤小动物的常用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物种丰富度强调生物的种类数,即统计样本中线虫的物种数;移除植物功能群还会对线虫的数量造成影响。对比 3 个图,不难发现,大岛屿上移除乔木后,取食植物的线虫生物量增加,移除苔藓后大岛屿上取食细菌的线虫生物量变化是三组岛屿中最小的,与假设不符,故题中假设不成立。 20.答案:(1)初生;该水生群落演替发生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水底的原生裸地上 (2)周围向中央 (3)轮藻属 (4)水下光照条件很差(或水下光照强度减少) (5)森林 解析:(1)该水生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判断理由是该水生群落演替发生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

33、盖的水底的原生裸地上。 (2)从湖岸到湖心的不同距离处,分布着演替系列中不同阶段的群落环带,每一带都为下一带的“进攻”准备了土壤条件。这个过程是从湖泊的周围向湖泊中央顺序发生的,由此看来,水生演替系列是湖泊填平的过程。 (3)沉水植物阶段在水深 57m 处,湖底裸地上最先出现的先锋植物是轮藻属植物。轮藻属植物的生物量相对较大,使湖底有机质积累较快,进而使湖底抬升加快。当水深至 24m 时,金鱼藻、眼子菜、黑藻、茨藻等高等水生植物开始大量出现,这些植物生长繁殖能力更强,垫高湖底的作用更显著。 (4)浮叶根生植物阶段随着湖底的日益变浅,浮叶根生植物开始出现,如睡莲等。这些植物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生物量

34、较大,残体对进一步抬升湖底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当它们密集时,就使得水下光照条件很差,不利于水下沉水植物的生长,迫使沉水植物向较深的湖底转移,这样又起到了抬升湖底的作用。 (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从湖中抬升出来的地面,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而且还含有近于饱和的土壤水分。喜湿生的沼泽植物开始定居,如莎草科和禾本科。若此地带气候干旱,则这个阶段不会持续太长,很快旱生草类将随着生境中水分的大量丧失而取代湿生草类。若该地区适于森林的发展,则该群落将会继续向森林方向进行演替。 21.答案:(1)水平;保证调查结论可靠;竞争 (2)金鱼藻;狐尾藻对 Cd 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强 (3

35、)食物链;减少实验误差(或增加实验的准确性) (4)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解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影响植物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地形的变化、土壤的盐碱度等。 (2)由题图 1 可知,金鱼藻的半数抑制浓度最低。根据题图中注释可知,半数抑制浓度是指抑制沉水植物半数生长的外部 Cd 浓度,所以,金鱼藻不适合生活在较高浓度的 Cd 水环境中。题图 1 中 4 种沉水植物对 Cd 耐受性强度排序为狐尾藻黑藻菹草金鱼藻;题图 2 中在较高浓度的 Cd 溶液中,4 种沉水植物对 Cd 富集能力排序为狐尾藻黑藻菹草金鱼藻。综上所述,适合选择狐尾藻。 (3)生物富集的途径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4)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所谓代替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因此,后一个群落中的某些物种竞争能力强于上一个群落的物种,该湖泊经过治理后,环境得到改善,可以为下一个群落提供良好的环境,也是该湖泊群落演替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