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2.3 生物群落的演替生物群落的演替 1.某草原被大火烧后发生了一系列演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 B.该演替最终会形成一片森林 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般是增加的,且优势物种的种类会发生改变 D.人类活动只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不会改变演替的方向 2.诗句“无田甫田,维莠骄骄”的意思是无力耕种以致用地荒废,杂草长得又高又密。下列叙叙述正确的是( ) A.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 B.演替过程中出现新的优势物种后原有的物种消失 C.该弃耕农田上演替而来的顶极群落称为次生林 D.该诗句与“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均是次生演替过程 3.某地发生了火山爆发
2、,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该地变成了森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别 e、f 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B.d 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C.b 阶段比 c 阶段的生物种类丰富 D.该群落演替的图形表示次生演替的过程 4.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D.该岛屿可能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5.甲、乙两地发生的群落演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3、 A. 甲地发生了初生演替,乙地发生了次生演替 B. 如果时间允许甲、乙两地均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C. 甲、乙两地的生物种类是完全不同的 D. 甲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高于乙地生态系统的 6.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发生火山爆发后第 25 年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科研人员比较了发生火山爆发前的原始林群落(S1)和发生火山爆发 25 年后的恢复群落(S2)的植被生物量(指某时间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调查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2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S2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 C.S2群落演替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不断提高 D.S2群落今后的演替过程中
4、草本生物量将下降 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 群落的次生演替可能会发展到森林阶段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一般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 D. 植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有关,而动物群落与其无关 8.矿山开发后留下大大小小的废弃矿坑,经生态修复,这些矿山的“疤痕”可变成焕然新生的景观。在生态修复中,矿坑岩壁的绿化是最大的难题,如图为矿山岩壁绿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岩壁绿化中设置的种植穴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B.经改造过的矿坑生物群落发生的变化属于初生演替 C.矿坑绿化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在增加 D.垂吊植
5、物、攀援植物、灌木的不同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9.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环境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此时形成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在顶极群落中各主要种群的种群数量以及能量的输入和输出都达到平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 B.与演替之初相比,顶极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 C.陆地上所有的顶极群落都为森林群落 D.顶极群落中包含群落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的所有生物类型 10.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一定会超过其他因素的影响 B.群落演替就是群落内原有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状态的过程 C.群落演替过程中演替早期的种群不会
6、在新形成的群落里出现 D.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环境和群落内的生物共同作用而决定的 11. 利用群落演替规律, 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植物, 以改造盐碱化草地, 使草地结构和功能恢复, 其简化技术流程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该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C.该过程中人类的活动能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该过程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在草本植物阶段进入该地区 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C.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7、将一定经历草本阶段、灌木阶段和乔木阶段 D.退耕还湖、还草、还林等措施减弱了人对自然演替方向的干扰作用 13.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动态平衡时,这个群落称为顶极群落。下列关于成熟过程中的群落与顶极群落的各项比较,错误的是( ) 选项 群落特征 成熟过程中的群落 顶极群落 A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简单 复杂 B 生产者的同化量与群落的呼吸总量之比 1 C 物质在生物群落中的流经环节 少 多 D 抗干扰的能力 弱 强 A.A B.B C.C D.D 14.调查发现,近 5 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近 50 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与上述
8、地区群落演替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类开垦前后群落演替的类型没有改变 B.人类开垦没有改变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 C.人类开垦使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率变慢了 D.合理干预有可能避免群落的荒漠化 15.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 频度 级 1%20% A 21%40% B 41%60% C 61%80% D 81%100% E (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_级,而调
9、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_、_。 (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 D 频度级的植物有 16 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_。 (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填标号)。 A.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甲的种群密度 C.甲的植株高度 D.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4)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草原被大火烧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列体,属于次生演替,A 错误;B、演替最终不一定会形成森林,由环
10、境条件决定,B 错误;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般是增加的,且优势物种的种类会发生改变,C 正确;D、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 错误。故选 C。 2.答案:D 解析:A、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一直在发生改变,A 错误; B、演替过程中出现新的优势物种后原有的物种没有消失,B 错误; C、次生林是从次生裸地发生的,故该弃耕农田上演替而来的顶极群落不是次生林,C 错误; D、该诗句与“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均是次生演替过程,D 正确。 故选:D。 3.答案:A 解析: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 正 确; B、d 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也存在群落的 垂直结构,B 错
11、误; C、c 阶段属于苔藓阶段,生物种类比 a 裸岩阶 段丰富,C 错误; D、该群落演替的图形表示初生演替的过程,D 错误。 故选:A。 4.答案:B 解析:A、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因此,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A正确; B、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 错误; C、旅游等人类活动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 正确; D、该岛屿上植被茂盛,已经演替到森林阶段,说明一定经过漫长的过程,D 正确。 故选 B。 5.答案:D 解析: A.由
12、图可知,甲、乙两地初始时存在各类物种,发生演替时原有土壤条件或植物的种子有所保留,故两地均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 错误; B、如果时间允许、气候适宜,甲、 乙两地均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B 错误; C、甲、乙两地的部分生物种类可能相同, C 错误; D、甲地物种丰富度更大,营养结构更复杂,所以甲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高于乙地生态系统的,D 正确。 故选 D。 6.答案:B 解析:S2群落是在火山岩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 错误。分析题意可知,S2群落演替时间较短,草本、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均低于 S1群落,随演替的继续进行,有可能接近或达到火山喷发前的 S1群落水平,故 S2群落今后的演
13、替过程中草本生物量将增加,S2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提高,B 正确、D 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不会不断提高,因群落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相对稳定的,C 错误。 7.答案:B 解析:A、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 正确; B、群落的次生演替不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就不能演替成森林阶段,B错误;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C 正确; D、动、植物群落的演替都与光照条件有关,D 正确. 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 8.答案:A 解析: A、与矿坑岩壁相比,岩壁绿化中设置的种植穴有较为适宜的 土壤和气体环境,
14、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A 正确; B、经改造过后的矿坑具备土壤和植被条件,演替的起始条件不是零,. 故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 错误; C、矿坑绿化过程中,由于条件较为恶劣,只有适宜该条件的生物能存 活,故并非生物的种类和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在增加,C 错误; 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据图可 知,垂吊植物、攀援植物、灌木的不同分布属于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分 布,故不属于垂直结构,D 错误。 故选 A。 9.答案:B 解析:顶极群落若受到外力干扰,则会继续发生演替,不可能永远保持现状,A 错误;生物群落的演替是不断地进行的,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在没有受到影响下会较长时间
15、保持在动态平衡状态,顶极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B 正确;顶极群落类型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陆地群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C 错误;群落演替是优势种的依 次取代的过程,演替过程中存在种群的消亡和新生,顶极群落中不一定包含群落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的所有生物类型,D 错误。 10.答案:C 解析: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由种群密度的定义可知,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不属于种群密度概念,A错误;B、由种群密度的定义可知。二亩水稻的年产量表示总产量,不属于种群密度概念,B错误;C、由种群密度的定义可知,每平方米草地中
16、蒲公英的数量,属于种群密度概念,C 正确;D、某湖泊中的鳃鱼成群分布是在描述种群的空间特征,不属于种群密度概念,D 错误。故选 C。 11.答案:A 解析: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重度盐碱化草地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 错误; B、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B 正确; C、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人类的活动往往能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使草地结构和功能恢复,C 正确; D、种植的耐盐碱地植物可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能降低土壤中的盐浓度,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D 正确。 故选:A
17、。 12.答案:C 解析:A.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阶段为: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在草本植物阶段进入该地区,A 正确: B、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B 正确; C、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若条件不允许,弃耕农田的演替不一定能到乔木阶段, C 错误; D、退耕还湖、还草、还林等措施使对应地区的演替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减弱了人对自然演替方向的干扰作用,D 正确。故选 C。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与成熟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生物种
18、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A 正确;成熟过程中的群落处于不断发展中,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需要更多的有机物维持其增长,而顶极群落的发展已达到平衡状态,群落的总生 产量几乎全部用于群落结构的维持,因此比较生产者同化量/群落呼吸总量的值,顶极群落接近 1,而成熟过程中的群落应该大于 1,B 错误;物质在生物群落中的流经环节即食物链的营养级,与成熟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营养结构更复杂,物质在生物群落中的流经环节也就更多,C 正确;与成熟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结构层次更复杂,抗干扰能力更强,D 正确。 14.答案:C 解析:A、人类开垦前后群落演替的类型没有改变,都是次生演
19、替,A 正确; B、人类开垦没有改变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B 正确; C、人类开垦使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率变快了,C 错误; D、合理干预有可能避免群落的荒漠化,D 正确。 故选:C。 15.答案:(1)E;种群密度小;分布范围广泛 (2)200 (3)ABCD (4)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和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特点及结构。 (1)优势种的数量一般比较多,分布比较广泛,每个样方中出现的概率比较高,甲的频度最可能是 E 级;该频度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但每个样方中出现的概率比较高,说明其种群密度小,分布范围广泛。 (2)由题图可知,D 频度级物种数所占百分比为 8%,D 频度级的植物有 16 种,故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 16 8%=200 种。 (3)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其在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与其他物种间的关系,A、B、C、D 项符合题意。 (4)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和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