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77.72KB ,
资源ID:228871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288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中考热门主题阅读:传统节日(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中考热门主题阅读:传统节日(含答案)

1、 主题词:传统节日主题词:传统节日 【热门星级】 【近三年典型考题】 1、2022 年广西柳州市考题端午时节“粽”是情 ; 2、2022 年重庆 B 卷考题回家过年 ; 3、2021 年湖北荆门市考题除夕的夜 ; 【中考真题】 (一)端午时节“粽”是情(一)端午时节“粽”是情(2022 年广西柳州市考题) 刘平 那年六月,中考的大幕即将拉开,端午的粽子也开始飘香,不过,这粽香飘不到我们这里。九年级的学生成天埋头在书山题海里,忙得早已忘了季节的变换,哪里还记得端五、端六? 那天中午,下课铃声刚响,我就跑向食堂,挤在喧闹的人流中,打到了饭菜:四两米饭,一小份土豆丝。我端着饭盒,小心翼翼地穿过汹涌人

2、潮,低头走出饭堂。没料在门口竟被一串粽子撞了个满怀! 我惊讶地抬起头,见到了粽子的主人常青哥。他笑眯眯地看着我,递给我一个清香扑鼻的大粽子。 我疑惑地看着他,支支吾吾地说: “这怎么可以” “拿着! ”常青哥眨了眨眼镜片后面的小眼晴,又冲我一笑,转身离开。 常青哥姓陈,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那年,他不到四十岁,中等个,偏瘦,为人随和。因为常年穿一身青色衣服,我们戏称他为“常青哥” 。 常青哥上课很滑稽,讲课语速不急不缓。不过有时讲到得意处,他的眼睛会闪光,语调提高八度,语速加快,并且双腿会有节奏地抖动,带动上半身也跟着上下起伏,整个人如同跳跃的琴键。 虽然常青哥跟同学们很亲近,但我怎能随便

3、要老师的粽子?虽说常青哥月月有工资,但是他家境一般,爱人在家务农。有一次放假回家,我亲眼见过他挑一担禾草行走在田间路上。 呆立片刻,我终于回过神来,看到许多老师从饭堂里走出来,每个人手上也拎着几串粽子。哦,端午节到了,是学校给老师们发粽子。也许常青哥已经吃饱了,就随意送给他所见到的某一个同学。 我不再纠结,意外的收获让我兴奋不已。我快步走进教室。教室里已经坐下了七八个同学,奇怪,他们怎么也是人手一个大粽子? 因急于要吃美食,我也懒得打听。坐下来,便开始拆粽子。 “咦?这是什么?”一张极细的纸条从缠粽子的线头下露了出来。我疑惑地打开纸条,上面有几个用蓝色墨水写的字: “一举高粽! ”这字体,行云

4、流水,是常青哥写的! “快看,我的粽子! ”一个同学大喊起来, “定粽头名! ” “粽情粽意! ” “负粽前行! ” “粽任在肩! ”惊喜的喊声此起彼落,原本安静的教室热闹起来了。这事 儿,有点儿意思。 “你们的粽子是哪儿来的?”我疑惑地问。 “常青哥给的,刚刚碰到他。 ”大家含笑回答。 原来常青哥不只送了我一个人,还送给了大家。他不光送给大家粽子,还悄悄地在粽子里塞进了他的祝愿。 教室里安静下来了,那一刻,我们拿着粽子的手竟有点儿发抖。在这个遇上端午节的中考前夕,我们的心被常青哥,不,被陈老师的粽子砸中了,甜甜的,酸酸的,暖暖的 那年中考,也许是陈老师的粽子祝福得好,我们班大获全胜!三年后我

5、如愿考上了师范大学,最终也成为了一名教师。 今年的端午节,我也拎着一大包粽子,站在毕业班教室门口,我的学生们也将吃到附带着字条的香甜粽子。此时此刻,我很想跟陈老师说一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选自 2022 年 5 月 26 日南国今报 ,有改动) 1本文所写的两个故事都发生在端午节,请你分别概括其内容。 (2 分) (1)那年端午节, (2)今年端午节, 2常青哥写在细纸条上的那些词语妙在何处?传达出他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 分) 3请关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称谓,为什么会从“常青哥”变成了“陈老师”?(3 分) 我们的心被常青哥,不,被陈老师的粽子砸中了。 4文章第

6、段文字是否可以删去?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4 分) 5品味文末“我”的内心独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具体谈一谈。 (4 分) (二)(二)回家过年回家过年(2022 年重庆 B 卷) 刘洪文 过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便有了年味儿。 在厨房蒸馒头的母亲,揭开锅盖高兴地说到:“馒头笑了。”我没看出来,就问她怎么笑的。母亲说:“就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 我前窜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邻居家孩子的纸灯笼做好了,是用高粱秸扎成的,外面糊了红纸,还贴了一个倒着的“福”字。我羡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

7、手太笨,只能用老套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一个灯笼就做成了。 关于年的记忆,我总是停留在小时候。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不为别的,只想给自己争一口气。父亲的咆哮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响。 “你要是有点能耐, 就干出个人样来给我看, 别整天窝在家里, 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还谈什么理想?” 我也急了:“好歹我也是个大学生,我就不信了,我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再回来见你!”毕业那年,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整天在家和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和我大吵了一架。 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有余。 三年里,我孤身一人,漂泊异乡,尝尽冷暖,对家倍感

8、思念,可我放不下可怜的尊严。 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可我离那个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三年来,我除了买两部手机,一部寄给家里,一部自己用,以方便和家里联系外,几乎一无所有。 而那部手机除了发发短信,几乎很少打电话。我必须节省钱交房租,买赖以生存的食物。 我也许真的就如父亲所说,是个没用的东西!看看身边的同学有的当老板,有的考进好单位,人家的父母春风满面,而我的父母只有长吁短叹。 今年我决定回去,尽管我依旧没个“人样”。大年二十六,我发短信给家里,说了要回家过年。 次日早起,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和老板告了假,拖着长长的拉杆箱朝车站方向走去。路面结了厚厚的冰,让我想起小时候

9、在村边可以溜冰的水塘。 长途客车终于来了,我跺了跺冻僵的脚,上了车。 车里面很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幸福,让我感觉到这次回家还是值得的,尽管我依旧一无所有,尽管我还是孤身一人。 几个小时的车程,很快过去了,正当我昏昏欲睡时,乘务员喊:“小榆树车站到了。” 我忙提了行李下车。没想到父母早等在马路边。他们看到我赶紧迎过来接我手里的东西,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的背明显驼了很多,鬓边也多了白发。他不再和我怄气,而是不住地向我问这问那。 所谓车站,不过是钉在树上的破旧木板,用墨汁写着站名而已,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母亲冷不冷,她兴奋地摇头:“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回家路上,不时有人打

10、招呼:“儿子回来了,高兴了吧?”母亲不住地应着:“高兴,高兴!” 到家后,父母忙着生火做饭。我闲着没事,翻看父亲的手机,奇怪的是,我昨晚上发的短信居然未读,再往前翻,所有短信都未读。我忙问父亲这是咋回事儿? “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母亲抢着说。 “那往年呢?”我焦急地问。 “还不都一样。”母亲唠叨着。 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 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有删改) 你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导演说戏】 6. 你需要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把下图中对小说内容的概括补充完整,让演员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7.

11、 为帮助演员把握人物情感,你需要对下面句子的意蕴进行分析。 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电影拍摄】 8. 在拍摄第段“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和第 段“今年我决定回去”的内容时,你将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请说说这样拍摄的好处。 9. 小说中常常留有空白,拍摄时需要将它补充出来。你认为在小说结尾处,应补上什么样的镜头来解释我流泪的原因,请把这处空白描绘出来。 【观影互动】 10. 电影播出后,同学们对文中的“我”没有混出人样,就三年不回家过年的行为产生了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新题精练】 (三(三)但借明月寄乡思但借明月寄乡思 苏美玲 中秋又至,窗外月光如泻

12、,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的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我们乡下,每到中秋节,也就到了秋收最繁忙的时候。我们家里,最忙碌的是父亲和母亲。在他们看来,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早出晚以,锄草、浇灌、喷洒农药,付出了那么多汗水,到秋天收成好了,全家人的生活就有了着落和奔头。父母常常忙到月上柳梢才带着满身倦色回家。 从月似弯眉忙到月如银盘,中秋节就到了。既然是节日,终归还是要庆祝一下的。满院子地追赶鸡鸭鹅,却不舍得把这些全杀了,只杀其中的一只,剩下的还要等它们下好多的蛋,拿到集市上换钱呢。 因为是中秋节,要有月饼装饰呀。母亲就会到集市上买三五斤月饼和一些猪肉回家。先给爷爷

13、奶奶和外婆家送去,最后剩下一两斤月饼,留着中秋节晚上圆完月,分给我们姐弟。 那时候,月饼里的内容很简单,不像现在各种水果风味的这么多,里面掺杂的是几粒花生米、芝麻 和红砂糖白砂糖之类。月饼的包装也极其简单,用粗劣的粉红色的纸张包裹了,最上面蒙一小块长方形大红纸。纸面上印着“中秋月饼”和生产厂家,洇湿着一层面。那洇开的油印宛如咧开嘴笑着的娃娃脸,让人看着开心。 月如银盘挂柳梢,中秋节的晚宴终于开始了,有鸡、鸭、鹅、猪肉开荤,更有甜甜的月饼吃,对于我们乡下孩子,自然高兴不已。往往是一家人围了桌子,每人发一碗掺和了肉片的豆角菜,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常会把肉多的菜碗分给我们姐弟,她的碗里只有一小点肉丝。

14、我们姐弟吃到直喊“肚子胀”的程度。 中秋节晚上,无论多忙,都不能忘记圆月的。在院子里正对着房屋窗户的地方,放一张小桌子,把六块月饼和六个苹果或一堆糖果放在桌子上,再点燃一炷香。母亲直直地跪在香炉旁,深深地弯下腰,将额头紧紧地贴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大约是念叨一些“要有好收成,保佑家里的大人孩子平安”之类的吉祥话。母亲这样做的时候,一脸的虔诚和严肃,她不容我们姐弟插嘴的,我们也只在旁边瞧着,跟着母亲跪拜。 小时候是不理解母亲这样的行为的。上了小学时,我老觉得母亲好像是“封建迷信”呢。但等长大一些之后,才真正理解了母亲当年的跪拜。母亲那样认真虔诚的跪拜,实际上是因为那时候乡村里的生活太艰难,母亲只

15、是以她特有的方式在向天地祈祷我们一家人的平安和进步啊! 等母亲祈祷完毕,就可以吃月饼了。品尝着香甜的月饼,望着皎洁纯净的月儿,我们姐弟追逐打闹着,最有意思的是,小弟模仿乡村戏剧团里的女演员,拈一个兰花指,咿呀唱着,轻盈地走台步,逗引得我和大姐二姐笑到肚子疼,整个小院子里洋溢着一派轻松祥和的景象, 圆月挂中天,夜渐深,母亲总会撕下粉红色的包装纸,仔细裹好两个月饼,盛上满满的一碗肉片豆角菜,朝隔壁那个孤独的张阿婆家走去。阿婆的屋里终日黑着,到晚上也不见光,只有清冷的月光洒在小小的院子里。我总觉得那黑洞洞的窗户像怪兽的嘴,十分恐怖。可母亲会在阿婆屋里坐上好久,直到月亮沉下了西山才悄悄回来。 二十多年

16、过去了,故乡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父母再不用那么辛苦地劳作,但他们依旧舍不得离开亲爱的土地。我们姐弟已经相约好:国庆节放假后,一定按时回到生养我们的老家,齐聚到父母身边,唠唠家常,谈谈今后的发展,过个团团圆圆的国庆节和中秋节。 现在已是夜深深,有不知名的虫儿轻唱着缱绻的歌。窗外的月色正浓着。哦,但借这一轮明月,寄多少美丽乡思和缠绵的回忆! (选自躬耕 ,有删改) 11一轮明月勾起作者对童年生活哪几个场景的回忆?请简要概括。 12结合全文,说说第段的作用是什么。 13阅读文章,品味文中第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纸面上印着“中秋月饼”和生产厂家,洇湿着一层油。那洇开的油印宛如咧开嘴笑着的娃娃脸

17、,让人看着开心。 1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5作者在文章结尾深情地说:“但借这一轮明月,寄多少美丽乡思和缠绵的回忆!”结合说说你读出了哪些情思。 (四四)思念一块月饼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古人说: “明月千里寄相思。 ”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

18、盼望的目光里。 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

19、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

20、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 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 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

21、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16、选文第自然段引用李白的诗有什么作用? 17、阅读第自然段,作者写三十五年前偷月饼的经历可谓波澜起伏,请按行文思路补全内容。 翻找月饼 发现月饼 盖上月饼 拥月饼入怀 再寻月饼 放回月饼 掰下月饼 吃到月饼 18、请从修辞或描写的角度赏析第自然段中的划线句子。 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19、第自然段中写女儿吃月饼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五五)端午的色香味

22、端午的色香味 关于端午节的记忆,有颜色,有香气,更有诗的韵味。 端午节的颜色,是绿色,是来自田野水泊的青碧之色。端午临近时,家家户户都在家门口挂起新鲜的艾草和菖蒲。节日未到,那清新的绿色就己经上了门。 儿时过端午节,印象最深的当然是粽子。那时城里人都是自己包粽子,菜场里能买到各种粽叶:芦青、竹叶、荷叶、笋壳。街头巷尾也能看到从乡下来的农民守着一摊摊绿色,那是他们刚从湖畔河岸采来的芦苇叶。小时候吃的粽子,大多是用芦叶包的。碧绿的芦叶,用清水洗干净,浸在盆里,粽子还没有开始包,粽叶的清香已经到处可以闻到。用来包粽子的糯米、赤豆、红枣、花生,用酱油浸透的猪肉,已经准备好放在锅里盆里。端午节的前两天,

23、是包粽子的日子,上一辈的大人,都会包粽子。我的祖母,就是包粽子的好手,芦叶在她灵巧的手上翻飞,很快就包出了各种式样不同的粽子,三角粽、四角粽、牛角粽、小脚粽、枕头粽 煮粽子的时候,粽子的香味从每一扇门,每一扇窗户里飘出来,整个弄堂,整个城市,整个世界,仿佛都被粽子的香味笼罩。 端午的气息,当然不仅仅是粽子的香味。挂在门口的艾草菖蒲散发着清香,喷洒的雄黄酒、那些浸染着雄黄、艾草、茴香和花香的彩色香袋,也在不同的角落散发着香气。大人们说,艾草菖蒲和雄黄,可以避邪驱瘴,也可以驱赶蚊蝇。大人在孩子额头用雄黄粉画一个“王”字,额头上有“王”字的孩子便认 为自己变成了老虎,带着雄黄的气息到处蹦跶。 五月初

24、五,正是仲夏之始,大地草木葳蕤,到处是盛开的鲜花。花的香气,就是端午的香气。女人们选那些小而精致的,有着清雅香气的花朵,点缀端午的气氛。栀子花、白兰花、艾草叶、石榴花,插在发髻,佩在胸口,戴在腕上,在这个节日里,女人身上带着花香,花草的清芬和女性的气息融合为一体。端午,是追求优雅和美的时节。 和端午节相关的,绝不仅仅是花草和粽子,端午节,和诗人屈原的名字连在一起,这个古老节日真正的气味,应该是诗的韵味。小时候就听老人说,过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忧国忧民,在汨罗江自沉,人们在河里竞舟,是为了寻找消失在急流中的诗人,往河里投粽子,为的是喂鱼,这样可以保护投江的屈原。赛龙舟,包粽子,成

25、为端午节的风俗。千百年来,很多诗人写过和端午有关的诗,诗中大多写到端午的风俗。在读过的端午诗中,印象最深的是苏轼的词六么令天中节 :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袭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 苏轼的词,犹如一幅笔墨灵动的国画长卷,描绘出那个时代端午节的风俗景象,门前挂艾草菖蒲,天上飞纸鹞风筝,包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凭吊屈原。词的下片,是对屈原的怀念,诗中的“湘累” ,是屈原的别称, “湘累已逝” ,然而,诗人震撼天地的

26、“万千断肠句” ,却仍在人间流传。那“万千断肠句” ,是九歌 ,是离骚 ,是天问 ,是飞翔在天地间的诗魂。苏轼写端午的词,题为天中节 ,这是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别称最多的一个,除了“天中节” ,端午节还被称为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夏节、艾节、菖蒲节、女儿节、正阳节、龙日节等等。端午节的别名中,有“诗人节”和“屈原日” ,这也许是这个传统节日真正的主题。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端午节就是诗歌节,因为这个节日和一个伟大诗人的名字连在一起。 20作者在文中叙写了和端午有关的哪些习俗? 21简析选文第段的作用。 22分析选文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煮粽子的时候,粽子的香味从每一扇

27、门,每一扇窗户里飘出来,整个弄堂,整个城市,整个世界,仿佛都被粽子的香味笼罩。 23选文引用苏轼的词有什么好处? 24选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童年的春节童年的春节 冰心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的前几天, 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 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

28、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

29、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我们家不供神佛供桌上只有祖宗牌位、香、烛和祭品,这一桌酒菜就是我们新年的午餐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元,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锔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

30、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最先来到的自然是离我们最近的金钩寨的花会!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他自己在元旦这天早上,还用红纸写一条:“元旦开业,新春大吉”以下还有什么吉利话,我就不认得也不记得了。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 首先是灶糖、灶饼,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点心。据说是祭灶王爷用的,糖和点心

31、都很甜也很粘,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 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 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 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平时除了卖各种红漆金边的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卖各种的灯。那就不是孩子们举着玩的灯笼了,而是上面画着精细的花鸟人物的大玻

32、璃灯、 纱灯、 料丝灯、 牛角灯等等, 元宵之夜, 都点了起来, 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采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选自冰心我的童年) 25阅读全文,用思维导图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请补全空缺处。 26朗读让我们与经典作品更亲近。请参照示例,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做朗读设计。 示例原文: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

33、裹满“红糟”的糟内,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 朗读设计:朗读时,我会把重音落在“系、挽、装、裹”等动词和“大块大块”上, 语调轻快,以突出母亲的忙碌和年味的诱人。 原文: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27文末所写的“这一夜的滋味”包含了哪些滋味? 28读了童年的春节,你会联想到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请从情感主旨或语言表达上探究两文的相似性。 (七)(七)年意年意 冯骥才 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然而,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秋意是乘载黄叶、

34、凉雨、瑟瑟秋风和凋残的风景而至,那么年意呢? 年意不像节气那样宇宙的规律、大自然的变化,都是外加给人的它很奇妙!比如伏天挥汗 时,你去看那张传统而著名的木版年画大过新年) ,画面上风趣地描绘着大年夜阖家欢聚的种种情景。你呢?最多只为这民俗的意蕴和稚拙的版味所吸引,并不被打动。但在腊月里,你再去瞅这花花绿绿的画儿,感觉竟然全变了。它变得亲切、鲜活、热烈、火爆,一下子撩起你过年的兴致。它分明给了你以年意的感染。但它的年意又是哪儿来的呢?倘若还在画中,为何夏日里你却从中丝毫感受不到? 年年一喝那杂米杂豆熬成的又黏又甜味道独特的腊八粥,便朦胧看到了年,好似彼岸那样在前面一边诱惑一边等待了。时光通过腊月

35、这条河,一点点驶向年底。年意仿佛大地寒冬的雪意,一天天簇密和深浓。 你想一想, 这年意究竟是怎样不声不响却日日加深的?谁知?是从交谈中愈来愈多说到“年”这个字,是开始盘算如何购置新衣、装点房舍、筹办年货还是你在年货市场挤来挤去时,受到了人们要把年过好那股子高涨的生活热情的传染?年货,无论是吃的、玩的、看的、使的,全都火红碧绿艳紫鲜黄,亮亮堂堂,生活好像一下子点满灯。那些年年此时都要出现的图案,一准全冒出来松、菊、蝙蝠、鹤、鹿、老钱、宝马、肥猪、刘海、八仙、喜鹊、聚宝盆,谁都知道它们暗示着富贵、长寿、平安、吉利、好运与兴旺它们把你围起来,掀动你的热望,鼓舞你的欲求,叫你不知不觉把心中的祈望也寄托

36、其中了。祖祖辈辈不管今年的希望明年是否落空,不管老天爷的许诺是否兑现,他们照样活得这样认真、虔诚、执著与热情。惟有希望才使生活充满魅力 当窗玻璃外冷冽的风撩动红纸吊钱敲打着窗户,或是性急的小孩子提前零落地点响爆竹,或是邻人炖肉煮鸡的芬芳蹿入你的鼻孔时,大年将临,甚至有种逼迫感。如果此时你还欠缺几样年货未有齐备,少四头水仙或二斤大红苹果,不免会心急不安,跑到街上转来绕去,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必备的年货买齐。圆满过年,来年圆满。年意原来竟如此深厚、如此强劲!如果此时你身在异地、急切回家,那一列列火车被返乡度年的人满满实实挤得变了形,你生怕误车而错过大年夜的团圆,也许会不顾挨骂、撅着屁股硬爬进车窗。年意

37、还是一种着魔发疯的情绪! 不管一年里你有多少失落与遗憾、自艾自怨,但在大年三十晚上坐在摆满年夜饭的桌旁,必须笑容满面。脸上无忧,来年无愁。你极力说着吉祥话和吉利话,极力让家人笑,家人也极力让你笑;你还不自觉地让心中美好的愿望膨胀起来,热乎乎填满你的心怀。哎,这时你是否感觉到,年意其实不在任何其他地方,它原本就在你的心里,也在所有人的心里。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而年呢?就像一盏红红的灯笼,一年一度把它迷人地照亮。 在年轻人眼中,现在的年,少了大街小巷的鞭炮声,少了每家厨房散发的年饭味,少了走亲拜访的高涨情,过年的味道淡了。可是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

38、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传承我们的传统节日,让他们成为中华民族前进航行中的灯塔。我们一起完成以下任务,了解年意,传承文化。 知年意 29. 年意是置新衣、购年货时充满的美好。结合文章,谈谈“年意”在文中的含义。 30. 伏天和腊月看年画大过新年的感受各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1. 为增加对年意的理解,你需要对下面词句的意蕴进行分析。 (1)年意仿佛大地寒冬的雪意,一天天簇密和深浓。 (说说加点词的含义) (2)年货,无论是吃的、玩的、看的、使的,全都火红碧绿艳紫鲜黄,亮亮堂堂,生活好像一下子点满灯。(从句式的角度赏析) 品年味 32. 选文第段在传递作者的情感和表达作者的

39、理解,试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传文化 33. 人们随着学习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对过年的期盼不如小时强烈了。结合以下句子和实际谈谈你将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 年意其实不在任何其他地方, 它原本就在你的心里, 也在所有人的心里。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 【答案】 (一)1、示例: (1)那年端午节,常青哥(陈老师)给我们送(代表祝福的)粽子。 (1 分) (2)今年端午节,我也给毕业班学生送(带着祝福的)粽子。 (1 分) 2示例一:那些词语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1 分) ,通过“粽”与“中” “重”等字的谐音(双关)(1 分) ,表达老师对学生的祝福(关怀、期待、厚望)

40、 ,祝福他们励志前行,中考成功(1 分) 。 示例二:老师运用化用(借字、仿词)的手法(1 分) ,把“一举高中” “定中头名” “重情重意” “负重前行”“重任在肩”等替换成带“粽”字的词语(1 分) ,巧妙地向学生送出关爱与祝福,既应景,又有趣(1 分) 。 3示例:称谓改变体现出“我”对老师的感情有了变化(提升) (1 分) ,之前叫“常青哥” ,表现出“我”对老师的亲近喜爱之情 (表明老师在 “我” 心目中是可亲可近的形象) (1 分) , 之后改称为正式而庄重的 “陈老师” ,表现出“我”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表明老师在“我”心目中是可尊可敬的形象) (1 分) 。 4示例一:本段不

41、可删除(1 分) ,因为它描写(插叙)了老师上课生动滑稽、倾注深情的特点(1 分) ,体现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1 分) ,为下文写老师送粽写字、祝福学生的情节做了必要的铺垫(1 分) 。若删除,人物形象不够丰富突出,文章略显单调平直,缺少波澜和意蕴。 示例二:本段不可删除(1 分) ,因为它描写(插叙)了老师上课生动滑稽的特点(1 分) ,突出他诙谐幽默、略带天真的性格(1 分) ,与上文“被一串粽子撞了个满怀”的奇遇、 “为人随和” “戏称”等内容,以及下文“粽情粽意”等趣语互相照应(1 分) 。若删除,老师的性格和创意都不能凸显。 示例三:本段可以删除(1 分) ,因为它只是写老师平时上

42、课的状况,与下文老师送粽写字、祝福学生的情 节并无直接联系(1 分) ,删除后上下文的内容衔接更加紧凑严密,不旁生枝节(1 分) 。 示例四:本段可以删除(1 分) ,文中的插叙段落较多,内容略显繁杂,而本段最不重要,与文章中心关联不大(1 分) ,删除后文章显得简洁紧凑(1 分) 。 (本题 4 分,若判断可以删除,最多 3 分。 ) 5 示例一: 我从这句话中领悟到人要有感恩与回报之心 (1 分) 。 当年老师通过粽子关爱学生, 今天的 “我”成了老师,也用粽子去关爱学生(1 分) 。生活中,妈妈照顾我很辛苦,在每年母亲节时,我会为她烹饪几道菜,表达我的感恩(1 分) 。我们不仅要接受爱,

43、更要懂得回报爱,让世界充满爱(1 分) 。 示例二:我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作为一个受惠者,最好的感恩就是成为那样的人,做同样的事(1 分) 。文中师生之间,以粽传情,而且形成爱的循环(1 分) 。生活中,我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运动会时,同学们都为我加油,我也会偷偷在老师桌面放一盒润喉糖,帮助同学解决难题(1 分) 。这是爱的循环,互帮互助,世界将会更加美好(1 分) 。 示例三: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意义(1 分) 。当年陈老师关爱学生、以粽传情,给“我”树立了榜样,所以多年以后“我”就成了陈老师的接班人(1 分) 。在我身边,很多老师、领导都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好榜样,比如我

44、的班主任每天都是早早到教室,有了他的率先垂范,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都不会迟到(1 分) 。老师为学生的成长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我铭记在心,将来的我也要做这样一个“大写的人” (1 分) 。 (本题 4 分,可从学生角度围绕“感恩” “回馈”回答,也可从老师角度围绕“传承” “言传身教”回答,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感悟 2 分。 ) (二)6、 (1)与父赌气离乡; (2)到家泪水长流。 7. 母亲告诉儿子,你回来了,父母高兴,心里温暖。所以就不冷了。 8. 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这样形成一种对比。通过对比,更能展现出回家过年时家的温暖。 9. 示例: 年末的每一天, 父母在

45、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小站上, 看到经过的汽车总想着没有回家过年的儿子,但总是收获失望。想到此景, “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10. 示例:不赞同这种行为。作为子女,不能与父母赌气,更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不回家过年。孩子回家过年是父母的念想。 (三)11、父母忙碌秋收。母亲准备中秋晚宴。家人欢享中秋晚宴。母亲虔诚圆月。小弟模仿唱戏。母亲关爱邻居阿婆。 (写出任意四点即可。 ) 12运用环境描写,描写了中秋月色的美好,引出下文关于童年时过中秋节的回忆;与标题和结尾相呼应,点明文章主题: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或对故乡的思念) 。 1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饼包装纸上的油印比作娃娃的笑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油印

46、可爱的样子,表达了即将吃到月饼时开心、快乐的心情。 14勤劳,如父母常常忙到月上柳梢才带着满身倦色回家。善良,如母亲中秋夜给隔壁孤独的阿婆送月饼和菜。爱护家人,如母亲圆月时虔诚跪拜。 15农家收获的喜悦。秋收忙完,趁着中秋节庆祝一下,是为节日,更是为了丰收。亲情的温暖。一轮明月,照耀大地,月圆人圆,才是真正的团圆。助人的善良。月圆之日,我们的欢欣也能感染到孤独的邻居老阿婆。对母亲和故乡的怀念。母亲的晚宴满足了一家人,故乡的中秋节充满了回忆。对未来美好的祝愿。希望以后也能团团圆圆。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四)16、写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寂寞和思乡之情,使文章富有诗意和文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7、 17、发现月饼;拥月饼入怀;放回月饼;吃到月饼。 18、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月饼香甜的滋味比喻成痒痒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饼的诱惑力之大,突出了我急切地想吃到月饼的心情。 示例二:通过对月饼外形和气味的描写或通过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饼的美味(诱惑力,突出了我渴望吃到月饼的急切心情。 19、把女儿能吃到这么多又品类丰富的月饼不懂珍惜,和我当年月饼稀缺珍贵做对比,突出了我对月饼的珍惜、怀念。 (五)20、门前挂艾草菖蒲,放风筝,包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凭吊屈原。 21照应题目,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端午节的回忆。 22这是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粽子的香味无处不在,表达了人们沉

48、浸在端午节里的幸福和喜悦。 23苏轼的词,描绘了那个时代端午节的风俗,突出端午节的历史悠久,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 24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怀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25、 (1)福州的春节(2)农人们来耍的花会(3)姥家的糖、点心和花灯 26示例:朗读时,我会将重音落在“最喜欢” “嗤嗤” “点点”等词上,语速稍慢、语调清晰,以突出“滴滴金”的特点和“我”燃放时的欢喜与兴奋。 27对春节美好时光的不舍、依恋,美好时光逝去的落寞、伤心,对即将来临的学习生活的惆怅。 28示例 1:联想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童年的春节写了童年在烟台和福州的春节的所见所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百草园无

49、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两文都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恋之情。 示例 2:联想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童年的春节在描写福州的灯笼时分类详细,描写细腻生动, 如“走马灯” “三英战吕布” “白兔灯”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百草园诸多动植物,如叫天子、蟋蟀、覆盆子等等。两文在表达上都精炼准确,描写生动形象。 (七)29、过年的兴致;生活的希望;一种着魔发疯的情绪;是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 30. 伏天看只为这民俗的意蕴和稚拙的版味所吸引, 并不被打动; 腊月看, 它变得亲切、 鲜活、 热烈、 火爆,一下子撩起你过年的兴致;通过对比突出年意奇妙的感染作用。 31. (1) “簇密”原指紧密聚在一起,在文中指逼近或到来。 (2)短句急促有力,节奏感强,朗读时琅琅上口,增加画面感,极富表现力。同时将人的思绪引向过年的美好,写出人们准备年货的愉悦之情。 32. 抒情和议论。点明感受年意在于自己内心的主旨,以及强调年意在于美好的希望和生机,呼吁大家用心感受年意。 33. 示例:年意其实不在任何其他地方,需要大家用心感受,抛掉心中的不悦,用乐观的心态去对待一切,感受年意的美好。在生活中,过年时我们可以主动参与年货的购置、年饭的准备、春联的书写、祝福的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