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年年 10 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 (课程代码 1146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 A.上限 B.下限 C.组中值
2、D.全距 2.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 p、商品的销售量为 q 时,拉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A. B. C. D. 3.依据劳动者所从事社会工作的性质,可将企业人力资源划分为 A.企业人力资源的等级结构 B.企业人力资源的工期结构 C.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结构 D.企业人力资源的岗位结构 4.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于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形式属于 A.自然减员 B.机械减员 C.自然增员 D.机械增员 5.劳动者在单位从事生产与管理等活动所花费的时间是指 A.出勤时间 B,劳动时间 C. 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D.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6.业余学习、上网冲浪、看电视电影、教育子女属于 A
3、.必须支付的时间 B.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 C.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 D.闲暇时间 7.假定各组职工劳动生产率维持基期水平不变, 分析各组人员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总水平变动影响的指数是 A.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 B,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指数 C.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 D.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 8.根据企业选择的劳动效益指标体系, 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各项劳动效益指标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劳动效益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企业劳动效益的一种方法是 A.功效系数 B.打分法 C.综合性指标 D.指数体系 9.为了反映整个企业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而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率指标,关于产品产量范围的计算,下列说法不成
4、立的是 A.废品不应计算在内,以真实地反映劳动定额完成情况 B.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废品,都计算在产量范围之内 C.废品不是因为工人、班组过失而造成的废品,不应统计在产品产量范围内 D.废品是由于工人、班组自身原因产生的,不应统计在内 10.为企业的技术、经济、管理、服务等工作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是 A.工时定额 B.产量定额 C.工作定额 D.服务定额 11.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支付的主要形式是 A.奖金 B.工资 C.福利 D.保险 12.2011年某地区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同期城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102%, 则该地区职工的实际月平均工资接近为 A. 4902 元 B. 4990
5、 元 C. 5000 元 D. D. 5100 元 13.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包括为职工支付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属于 A.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B.人力资源使用成本 C.人力资源离职成本 D.人力资源保障成本 14.某企业 2016 年平均人工成本为 4200 元/人,2011 平均人工成本为 3300 元/人, 则平均人工成本增减率为 A. 4200/3300 x100% B.(4200/3300-1)x100% C. 7500/3300 x100%-1 D.(3300/4200-1)x100% 15.劳动者就业、上岗和在企业晋级、享受工资待遇的重要依据是 A.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6、水平 B.劳动者拥有的学历 C.劳动者的工作态度 D.劳动者的专业学习能力 16.职工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专业技术性质的学习和进修的培训是 A.业余学习 B.脱产学习 C.现场培训 D.专业教育 17.将劳动争议分为因劳动合同问题的纠纷和因社会保险问题的纠纷等的依据是 A.按劳动争议方身份分类 B.按劳动争议的严重程度分类 C.按劳动争议处理层次分类 D.按劳动争议的原因分类 18.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的活动,借助实施的组织是 A.董事会 B.监事会 C.工会 D.股东大会 19.企业福利费用与工资的分配性质和方式的不同点在于 A.前者是按劳分配,后者是按需分配 B.两者都是按需要分配 C.前者是按
7、需分配,后者是按劳分配 D.两者都是按劳动成果分配 20.根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社会福利是指 A.以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为目的 B.以优待和抚恤军人及其家属为目的 C.保障劳动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遇到各种风险时能获得物质帮助 D.保障失去生活来源者、遭遇不幸者和贫困者的最低生活水平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指数体系中总指数的编制思路有 A.调和 B.平均 C.综合 D.简单算术求和 E.复杂加权求和 22.按照工作性质划分的劳动定额类型有
8、A.工作定额 B.工时定额 C.产量定额 D.看管定额 E.服务定额 23.我国企业工资总额的构成内容主要有 A.奖金、津贴和补贴 B.住房公积金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E.加班加点工资 24.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的统计指标主要有 A.技术多面手和技术能手比例 B.企业工作效率提高分析 C.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增强分析 B.企业工作效率提高分析 D.企业技术革新成果分析 E.企业员工合理化建议提出与釆纳分析 25.企业福利费支出指标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A.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 B.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用 C.集体福利设施费 D.职工文娱体育宣传费用 E.独生子女补助和保健费用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二部分
9、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6.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结构。 27.简述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的目标与任务。 28.简述以原始记录为根据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 29.简述人工成本的构成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0.论述简单总体总量指标多因素分析原理。 31.论述按不同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内容。 五、计算题:本题 U)分。 32.某车间报告期与基期职工工资情况如题 32 表所示: 问题:计算分析职工平均工资变动及职工平均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 (保留 2 位小数)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
10、本题 20 分。 33. 某工厂 2016 年 12 月份(31 天)有公假 8 天,采取一班制劳动(8 小时工作制), 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 500 人。 该工厂 12 月份生产工人工时利用资料为: 缺勤工时合计 6400 工时; 停工工时合计 1600 工时,其中停工被利用工时合计 1100 工时;非生产工时合计 3200 工时;加班工时合计 8800 工时。 该工厂 12 月份生产工人生产产量与工时定额等资料为:合格品产量 32000(件), 非工人原因造成的废品产量 620(件);基本定额 2.8 工时/件,追加定额 0.5 工时 1 件。 问题: (1)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企业 12
11、月份的日历工时数;制度工时数;出勤工 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全部实际工时数。 (2)计算该企业工人与企业各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并分析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保留 2 位小数)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 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A 2 C 3 C 4 A 5 B 6 D 7 D 8 D 9 B 10 C 11 B 12 A 13 D 14 B 15 A 16 A 17 D 18 C 19 C 20 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2、 21 BC 22 ABCDE 23 ACDE 24 BCDE 25 ABCD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6 (1) 企业人力资源的性别结构; (2) 企业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 (3) 企业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 (4) 企业人力资源的民族结构。 (答对 1 点给 1 分,答对 4 点给 5 分) 27 (1) 为企业编制各种计划和检查执行情况、加强成本核算提供基础资料;(1 分) (2) 为企业合理设置相关组织部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参考资料;(1 分) (3) 为企业合理分配劳动成果提供工量依据;(1 分) (4) 通过研究非劳动时间的变化,为反
13、映社会发展程度提供依据;(1 分) (5) 研究一些特殊群体的时间配置与利用情况,为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提供资 料。(1 分) 28 (1) 按产品零件逐道工序汇总产品的实耗工时;(2 分) (2) 按产品批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1 分) (3) 按照重点产品、重点零部件和主要工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2 分) 29(1) 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费用;(1 分) (2) 保险福利费用和住房补贴;(1 分) (3) 员工培训费用和劳动保护费用;(1 分) (4) 离退休和退职人员费用;(1 分) (5) 其他相关费用,如工会费、招聘费等、人工成本有关的税收。(1 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
14、,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0 简单总体的指标可分解为两个因素的乘积,其中一个为质量指标,另一个为数量指标。(2 分)如果简单总体的某个指标可分解为多个因素的乘积,其基本原理与两因素的情形相同,同样是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2 分)所不同的是对这多个因素的排序有严格的要求,以三因素为例,不妨记这三个因素为 a 、b 、c 。三个指标的排序规则是: a 相对于 b 和 c 为质量指标;b 相对于 a 为数量指标但相对于 c 为质量指标;c 相对于 a 和 b 均为数量指标。(2 分)则对此总量指标进行因素分析的指数体系可分为: 相对数等式为:
15、 绝对数等式为: 31(1) 小时劳动生产率。(1 分) 指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反映每个工人在一个小时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效率或者生产产品的能力;(1 分) (2) 日劳动生产率。(1 分) 指以工日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反映每个工人平均一个实际工作日生产产品或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1 分) (3) 月劳动生产率。(1 分) 是以自然月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综合反映工作月生产工人或全部职工平均能提供多少有用产品的能力;(1 分) (4) 季劳动生产率。 (1 分) 是在月劳动生产率基础上扩大报告期, 从而说明劳动生产率在相应时期的水平;(1 分) (5) 年劳动生产率。(1 分) 指
16、按年平均人数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它表明每个工人年生产能力,反映了一个年度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1 分) 五、计算题:本题 10 分。 32 解:设 X 为总工资, 为平均工资,T 为平均职工人数,计算分析如下: (1) 总工资 X 变动情况如下: (2) 由于职工平均工资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 (3) 由于职工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的影响: (4) 分析:该车间报告期与基期职工工资总额指数提高了 128.57% ,绝对数增加 了 1350 万元;其中由于职工平均工资指数提高了 42.86%,使工资总额绝对数增加了 720 万元;由于职工人数变动指数提高了 60% ,使工资总额报告期比基期绝对数增
17、加了 630 万元。(2 分) 综合计算结果归纳关系: 228.57%=142.86%160% (1 分) 1350 (万元) =720 (万元) +630 (万元) (1 分)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本题 20 分。 33解:(1) 公式计算如下: 日历工时数500318124000 工时;(2 分) 制度工时数500318-50088124000-3200092000 工时;(2 分) 出勤工时数92000-640085600 工时;(2 分)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85600- 1600-3200110081900 工时;(2 分) 全部实际工时数819008800=90700 工时 (2 分) (2) 企业工人与企业各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如下: 分析:企业与生产工人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存在差别,原因分析如下: (a ) 由于劳动条件不正常,损失了 18046 个定额工时,使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 19.90%;(1 分) (b) 由于出勤率偏低,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缺勤工时合计为 11200 小时,按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计算 ,总计约 1120098.79%=11064 工时,使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了98.79%-87.93%=10.86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