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70.30KB ,
资源ID:227095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270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宜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宜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宜昌市 20222022- -20232023 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 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

2、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 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

3、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偏颇的。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 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 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

4、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那么,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而且有时候要更多地用这一副眼光,有时候要更多地用另一副眼光。 (摘编自谭德晶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 材料二: 综观 20 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

5、全远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 卞之琳就说 雨巷 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航猛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 )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

6、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 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

7、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 20 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摘编自杨景龙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 内在的节奏感

8、受, 诗的意象、 形象作用于人们的视觉, 想象和知解力,二者都有助于理解诗歌。 B. 只关注意象显现和内涵会让我们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出现对诗歌过度解读的毛病,同时失去了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 C. 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不是墨守成规式仿效, 古今诗歌在作品之间、 诗歌体裁之间以及诗人之间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 胡适的尝试集发轫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在诗歌风格、遣词造句,诗歌主题、诗歌体式等方面、都体现出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当一首诗中的意象较多时,说明其缺乏音乐节奏之美,在

9、鉴赏时对音韵节奏无需关注。 B. 作为一门混合型艺术的诗,其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幅眼光。 C. 只要实现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中国新诗就能继承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实现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D. 我们研究古今诗歌传承,对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 ) A.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首诗优美的语言节奏如舒缓的音乐旋律,踏歌而来,虽只有“云彩”这一个意象,但读之如饮佳酿。 B. 李商隐的诗爱用偏

10、僻意象与典故,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或过度解读,如海上谣中“刘郎旧香炷”的“香柱”,隐射汉武帝晚年求仙问道之事,富有象征暗示色彩。 C. 郑愁予 错误 中的“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一句, 用“东风”“柳絮”营造氛围, “不来”“不飞”读起来如低吟浅唱,达到了音韵节奏与意象的和谐统一。 D. 艾青在 我爱这土地 中发出“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的呼号, 表达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感情,“土地”在诗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4. 材料一与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说明。 5. 请结合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对现代诗歌的鉴赏力?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

11、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城文城 余华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 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富户。可

12、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人们由此断定他是由北向南来到溪镇。很多人认为他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讨奶水。他的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地里不知所措。 那时候的溪镇,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几乎都见过林祥福,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女人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总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时,他来敲门了。她们还记得他当初敲门的情景,仿佛他是在用指甲敲门,轻微响了一声后,就会停顿片刻,然后才是轻微的另一声。她们还能够清晰回忆起这个神态疲惫的男人是如何走进门来的,她们说他的右手总是伸在前面,在张开的手掌

13、上放着一文铜钱。他的一双欲哭无泪的眼睛令人难忘,他总是声音沙哑地说:可怜可怜我的女儿,给她几口奶水。 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伤痕。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热水,他似乎才回到人间,感激的神色从他眼中流露出来。当有人询问他来自何方时,他立刻变得神情迟疑嘴里轻轻说出沈店这两个字。那是溪镇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个城镇,那里是水陆交通枢纽,那里的繁华胜过溪镇。 他们很难相信他的话,他的口音让他们觉得他来自更为遥远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己从何而来,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身世。与男人们不同,溪镇的女人关心的是婴儿的

14、母亲,当她们询问起孩子的母亲时,他的脸上便会出现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冻时的溪镇景色,他的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仿佛地们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 这就是林祥福留给他们的最初印象,一个身上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有一人知道他不是在那场雪冻时来到的,这个人确信林祥福是在更早之前的龙卷风后出现在溪镇的。这个人名叫陈永良,那时候他在溪镇的西山金矿上当工头,他记得龙卷风过去后的那个早晨,在凄凉的街道上走来这个外乡人,当时陈永良正朝着西山的方向走去,他要去看看龙卷风过后金矿的损坏情况。他是从自己失去屋顶的家中走出来的,然后他看到整个溪镇没有屋顶了;可能是街道

15、的狭窄和房屋的密集,溪镇的树木部分得以幸存下来,饱受摧残之后它们东倒西歪,可是树木都失去了树叶,树叶在龙卷风里追随溪镇的瓦片飞走了,溪镇被剃度了似的成为一个秃顶的城镇。 林祥福就是在这时候走进溪镇的,他迎着日出的光芒走来,怀抱一个婴儿,与陈永良迎面而过。当时的林祥福给陈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脸上没有那种灾难之后的沮丧表情,反而洋溢着欣慰之色。当陈永良走近了,他站住脚,用浓重的北方口音问:这里是文城吗? 这是陈永良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地名,他摇摇头说:这里是溪镇。 然后陈永良看见了一双婴儿的眼睛。这个外乡男人表情若有所思,嘴里重复着溪镇时,陈永良看见了他怀抱里的女儿,一双乌黑发亮的眼惊奇地看着四周

16、的一切,她的嘴唇紧紧咬合在一起,似乎只有这样使劲,她才能和父亲在一起。 林祥福留给陈永良的背影是一个庞大的包袱。这是在北方吱哑作响的织布机上织出来的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蓝色图案的细布包被,白色粗布裹起的包袱已经泛黄,而且上面满是污渍。这样庞大的包被是陈永良从未见过的,在这个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摇晃,他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 (有删改) 文本二: 以上作品是作家余华长篇新作文城的开头部分。该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他之前作品少有着墨的清末时代,上溯至余华的活着之前那个更荒蛮残酷的时代,也展现了从北至南更广阔的地理空间。林祥福原本不属于溪镇,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

17、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节选自文学报悦读) 6. 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写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等,体现林祥福万亩荡的富庶。 B. 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现两次,两次出现时都暗示了林祥福的来历。 C. “庞大的包袱”“白色粗布”等,刻画了初来溪镇时的林祥福的形象,形象鲜明。 D. 文本二简要分析了余华文城中主人公,交代了文本一的故事背景。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采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细节, 是全知视角, 既显

18、得客观, 又能多角度、 全方位的介绍人物的身份、背景。 B. 文本一多用细节描写,如林祥福独特的敲门方式、总是伸在前面的右手、手掌里的一文铜钱、欲哭无泪的眼睛等。 C. 文本一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哺乳中的女人和陈永良的角度,介绍了林祥福在溪镇人印象中两种不同的出现方式。 D. “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运用夸张,林祥福背上庞大的包袱是他的全部家当,怀抱里的女儿是他唯一的亲人。 8. 结合两则文本,简要概括林祥福的人物形象。 9.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

19、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 ,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

20、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新唐

21、书杜甫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B.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部前奏战三篇/席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案相试文章/ C.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D.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第,指科举考试中考取状元。第是科举考试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级。 B. 擢,升官。其他表示

22、晋升官职的词还有升、拔、右迁、陟、晋、进、加等。 C. 六经 ,指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 D. 拾遗,唐代谏官名,与补阙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北宋改为左右正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曾得到李邕的赏识,李邕惊叹于杜甫的才学,主动前去见杜甫。后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B. 杜甫多次向皇帝献上赋和颂并自己大力赞扬自己;杜甫的先祖从杜恕、杜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已十一世。 C. 杜甫生活困窘,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担心漂泊而死于路途沟壑,进言希望皇上同情、怜爱他。 D. 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犯罪牵累了

23、董廷兰,董廷兰被罢黜宰相职务。杜甫为此上疏触怒了唐肃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2)时所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14. 严武原本是杜甫的世交,后严武为什么想要杀了杜甫?杜甫又是如何解脱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宿湘江遇雨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谭

24、用之,唐末五代诗人,善为诗,而官不达。刘琨:晋朝人,少怀壮志,与祖逖相互激励,常闻鸡鸣而起来舞剑,准备为国家作一番事业。芙蓉国:湖南省内因广种木芙蓉,故有芙蓉国之称。薜荔:又名木莲,一种常绿蔓生植物,多生于田间野间。古人把它看作是香草。橘柚:这两种水果都盛产于南方,在秋冬成熟。王孙:本意是贵族子弟,有时也指隐士,这里是作者自指。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不但形象地描绘出暴雨将至之时的那种阴云密布的景色,而且照应标题中的“遇雨”。 B. 颔联转入描写湘江的秋雨景色,此联既对仗工整,又运用比喻,将美丽的湖南比作是芙蓉。 C. 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见湖南

25、省盛产橘柚的情景,不禁触景生情;再用“王孙”自比,耐人寻味。 D. 最后两句写诗人与打渔人相见,打渔人却不与诗人说一句话,自顾自地吹着长笛回岛去了。 16.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两句通过熊和龙的叫声展现离奇险怪之景,让人觉得惊心动魄。 (3) 沁园春长沙中“_,_”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游泳者劈波斩浪的气魄。 三、语

26、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 I I(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111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 、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

27、离饥饿。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百姓 ,少年时他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 的土地,他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他就对父母说,他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他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 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 ,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

28、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 _ _ _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 下列各句中冒号的作用,与文中“还摆出大道理”后冒号的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并把这些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B. 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C.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

29、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 D. 袁隆平认为,水稻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论在什么时代,怎么读书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时下一些读书类 IP 走红,聚集起数以亿计的粉丝, ,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对此,各界的看法不一。 从积极的一面看,读书类短视频以读书为内容、以短视频为载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引导更多人去打开一本本好书。此外,与特殊年代的图书紧缺不同,

30、 ,读书类短视频至少要能推荐出好的书籍,以免去很多人的选择困难。 肯定读书类短视频的积极意义,也应清醒认识到,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被动接受为特点的读书类短视频, 。因此,读书类短视频应该努力把人引流向读书本身,而非过度宣扬自身可以“让读书变得轻松有趣”。 21. 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 22. 优秀的“读书类短视频”应该具备哪些功能?请根据材料概括,不超过 25 字。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揉泥的时候要均匀,把里面的空气都揉出来,否则高温烧制时泥坯会炸”位于

31、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莫干山瓷印记研发体验馆内,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军港边揉泥边解释其重要性。揉泥、拉坯、晾干他对每一步工艺流程都精益求精,“我是手艺人,这是万万不能忘记的,要保持对美的手感。”“泥与火”中匠心在传承,王军港团队以莫干山为基地,深挖德清瓷文化内涵,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德清瓷作品,让千年德清瓷重现昔日光彩。 为进一步弘扬德清瓷的创意设计和文化传播,王军港表示,“接下来我们团队会继续将德清瓷做精做细,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我们当中,让德清瓷走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

32、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宜昌市 20222022- -20232023 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

33、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 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 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

34、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偏颇的。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 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 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

35、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那么,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而且有时候要更多地用这一副眼光,有时候要更多地用另一副眼光。 (摘编自谭德晶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 材料二: 综观 20 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

36、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远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 卞之琳就说 雨巷 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航猛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 )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

37、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 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

38、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 20 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摘编自杨景龙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39、的一项是( ) A. 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 内在的节奏感受, 诗的意象、 形象作用于人们的视觉, 想象和知解力,二者都有助于理解诗歌。 B. 只关注意象的显现和内涵会让我们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出现对诗歌过度解读的毛病,同时失去了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 C. 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不是墨守成规式仿效, 古今诗歌在作品之间、 诗歌体裁之间以及诗人之间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 胡适的尝试集发轫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在诗歌风格、遣词造句,诗歌主题、诗歌体式等方面、都体现出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是音乐因素与造型

40、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当一首诗中的意象较多时,说明其缺乏音乐节奏之美,在鉴赏时对音韵节奏无需关注。 B. 作为一门混合型艺术的诗,其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幅眼光。 C. 只要实现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中国新诗就能继承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实现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D. 我们研究古今诗歌的传承,对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 ) A.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首诗优美的语言节奏如舒缓的音乐旋律,踏歌而

41、来,虽只有“云彩”这一个意象,但读之如饮佳酿。 B. 李商隐的诗爱用偏僻意象与典故,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或过度解读,如海上谣中“刘郎旧香炷”的“香柱”,隐射汉武帝晚年求仙问道之事,富有象征暗示色彩。 C. 郑愁予 错误 中的“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一句, 用“东风”“柳絮”营造氛围, “不来”“不飞”读起来如低吟浅唱,达到了音韵节奏与意象的和谐统一。 D. 艾青在 我爱这土地 中发出“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的呼号, 表达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感情,“土地”在诗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4. 材料一与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说明。 5. 请结合材料,谈一谈我们

42、应该如何提升对现代诗歌的鉴赏力? 【答案】1. B 2. D 3. B 4. 从论证方法来看,材料一主要运用道理论证,表达作者对鉴赏诗歌的感悟与思考;材料二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在分析古今诗歌的传承时常举现实事例来论证观点。从论证的语言来看,材料一用“往往”有时“应当”等限定词,使文章表达更严谨、周密;材料二常引用诗歌的句子,运用排比、整句等,使文章语言更具有文学性。 5. 充分了解诗是音乐元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提升自我的音乐节奏感受能力和对意象的领悟能力。用两幅眼光去欣赏诗,对待诉诸意象的诗,就更多地用意象、形象的角度;对待音韵节奏较强的诗,就更多地用音韵节奏角度。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43、对古今诗歌的传承也要有所了解、研究。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同时失去了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不是“只关注意象的显现和内涵”产生的后果,根据材料一的第三段可知,这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导致的结果。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缺乏音乐节奏之美”无中生有,原文“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说明只是侧重某一方面; B.“其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曲解文意,根据前文的“我们也希望”和后文的“它有时

44、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可知,诗并不总是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是和谐统一的; C.“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 材料二“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 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强调“有望”。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材料一的标题是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 ,李商隐的诗歌不属于现代诗歌。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语言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从论证方法来看, 材料一结合“要完美地鉴赏, 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由于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

45、力的缺失。于是就会出现”“一旦就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他们就”等可知,这些论证逻辑严密,主要运用道理论证,表达作者对鉴赏诗歌的感悟与思考;材料二“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卞之琳就说雨巷余光中碧潭有句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 )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等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在分析古今诗歌的传承时常举现实事例来论证观点。 从论证语言看,材料一结合“理解一首诗,必须都会”“当我们仅专注于往往甚至尤其而主要”可知,运用副词等限定词,使文章表达更严谨、周密;材

46、料二“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大量运用排比、整句等,使文章语言更具有文学性。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材料一“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 而意象、 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可知

47、,要充分了解诗是音乐元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提升自我的音乐节奏感受能力和对意象的领悟能力。 结合材料一“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可知,要用两幅眼光去欣赏诗,对待诉诸意象的诗,就更多地用意象、形象的角度;对待音韵节奏较强的诗,就更多地用音韵节奏角度。 结合材料二“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可知,要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对古今诗歌的传承也要有所了解、研究。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

48、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城文城 余华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 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富户。可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

49、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人们由此断定他是由北向南来到溪镇。很多人认为他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讨奶水。他的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地里不知所措。 那时候的溪镇,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几乎都见过林祥福,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女人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总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时,他来敲门了。她们还记得他当初敲门的情景,仿佛他是在用指甲敲门,轻微响了一声后,就会停顿片刻,然后才是轻微的另一声。她们还能够清晰回忆起这个神态疲惫的男人是如何走进门来的,她们说他的右手总是伸在前面,在张开的手掌上放着一文铜钱。他的一双欲哭

50、无泪的眼睛令人难忘,他总是声音沙哑地说:可怜可怜我的女儿,给她几口奶水。 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伤痕。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热水,他似乎才回到人间,感激的神色从他眼中流露出来。当有人询问他来自何方时,他立刻变得神情迟疑嘴里轻轻说出沈店这两个字。那是溪镇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个城镇,那里是水陆交通枢纽,那里的繁华胜过溪镇。 他们很难相信他的话,他的口音让他们觉得他来自更为遥远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己从何而来,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身世。与男人们不同,溪镇的女人关心的是婴儿的母亲,当她们询问起孩子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