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片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片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一、选择题: (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26 分)分) 1. 下列各实例中,没有声源的是( ) A. “声呐”探测敌方潜艇 B. 挂在胸前的哨子 C. 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D. 手臂振动 2. 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江河、湖、海、湿地、森林和草原等在调节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降雨和地球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表水和海水放出热量后,汽化成水蒸气 B. 部分上升的水蒸气与冷空气
2、接触,会液化成小水滴 C.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时吸收热量,凝华成小冰珠 D.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放出热量,熔化成雨水 3.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装水的瓶子,产生的声音音调相同 B. 图乙,医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 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 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 4. 下列情况中,戴眼镜的人的镜片不会沾上“水雾”而变模糊的是( ) A. 夏天,从开有空调的房间走出去 B. 冬天带着眼镜的人进入热气腾腾的室内 C. 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时,眼镜过于
3、靠近碗口 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 5. 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 超低速度播放, 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 这说明, 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 会发出 ( ) A. 响度很小的超声 B. 响度很大的超声 C. 响度很小的次声 D. 响度很大的次声 6. 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B. 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 C. 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D. 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
4、热、液化时放热 7.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映石蜡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8. 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 B. C. D. 9. 夜晚的红梅公园,悬挂在高处的灯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红花绿叶的美丽图案。灯筒结构如图所示:不透明外壳内有一白炽灯,灯筒底部为带有彩色图案的玻璃。若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灯筒将在地面上投射出( ) A. 红花黑叶 B. 黑花红叶 C. 红花红叶 D. 黑花黑叶 10.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分析与描述正确的是( ) A. 光的速度是 3108m/s B. 医院用红外线灯进行杀菌消毒 C. 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进行遥控的
5、 D. 缤纷的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11. 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 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 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 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 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12.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 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 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蜂蜡的熔
6、化特点 C. 通过观察弹簧中的疏密波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D. 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13. 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 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 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 ,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 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 v 和 c,则 A. 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 vt3 B. 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 vt3 C. 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 vt3+ct1 D. 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下距离约为 vt3+ct1 二、填空题(每空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分,共 32 分
7、)分) 14.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翅膀在一分钟内振动了 300 次, 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Hz,其物理含义是_。 15. 把频率为 100Hz的声波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展示的波形如图 a 所示。 (1)若把另一种频率为 50Hz 的声波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是_。 (2)图 a 中频率为 100Hz的声波通过设备增大了响度后,再输入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是_。 (以上两空均选填“A”、“B”、“C”或“D”) 16. 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在无锡城区步
8、行街上安装了如右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35 后面的单位是_. 17.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煮鸡蛋用水煮,而油条用菜油炸,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所需不同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填选“沸点”或“熔点”)不同。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效果好,这是因为水温超过了油污的_,而使油污_(填物态变化)的缘故。 18. 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 A 和 B,A中装有一些水,B 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 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 A 杯中的水_ (选填“能”、 “不能”) 游腾, 理由是_。B杯
9、中的水_(选填“能”、“不能”)沸腾,理由是_。 19. 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液态乙醚,用橡皮帽套紧针头处,如图所示,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 然后往里推活塞, 到一定程度时, 可以观察到又有_出现, 这表明用_(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此时注射器的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_(选填“上升”或“下降”) 。 20. 实验小组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他们从家中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报纸、 羽绒、塑料袋、泡沫板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测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 (2)他们将声源放在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10、,他们准备通过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 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他们将实验数据记录到下表中: 则表格中(a)的内容为_,几种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 21. 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 A. B 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 B 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22. 小明下晚自习时,看见白墙上出现自己的影子,他用一束红光打到自己的影子上,墙上程_色;当白光照到鹦鹉图片上时(图乙) ,鹦鹉的嘴呈红色,翅膀呈绿色,则在当红光照射时,嘴将呈_色,翅膀呈_色。 23. 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时,小涛将一根琴弦的
11、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使琴弦拉紧,如图所示,再用 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力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到弦发出的声音。 (1)实验中,是通过_来改变弦的松紧的; (2)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 B木块向 A 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再用同样的力弹拨弦的中部,听到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原来声音的音调_(填“高”、“低”或“一样”) 。 24. 阅读探究。 材料: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
12、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根据材料,请回答: (1)霜是由 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_。 (2)根据材料,霜的形成条件是 _和 _。 三、画图题(共三、画图题(共 2 分)分) 25.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在图中画出青蛙所能看到范围光路图,并用阴影表示范围。 (黑点表示青蛙的眼睛) 四、实验探究题(共四、实验探究题(共 40 分)分) 26. 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钢尺刻度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_。 A没有控制变量 B伸出桌面的钢尺太
13、短 C手没有压紧钢尺 D伸出桌面的钢尺太长 (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听到了直尺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直尺在_。接着减小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再次拨动直尺, 小明观察到直尺的振动频率_ (选填“变高”、 “不变”或“变低”) ,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_,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 (3)小明保持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 0.5cm、1cm、1.5cm,可探究声音的_与振幅的关系。下压距离越大,听到直尺发出的声音越响,这是因为直尺的_越大,响度越大;站在距离直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_(填“强”或“弱”) 。 27.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A
14、处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来确定的。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略大的圆形硬纸板,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 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 如图所示。 剪裁合适的是_,理由是_。 (2)在烧杯中倒入约 80的水,提高了水的初温,从而_,沸腾后持续加热几分钟并继续测量,会发现_。 (3)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_,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为_。 (4)水沸腾时,某一气泡由 A 处上升至 B 处,请在图丁中大致画出气泡在 B处的大小情况_; (5)如图所示,水沸腾后,甲同学移走酒精灯,继续观察;乙同学继续加热。观察烧杯中水和试管中的水,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_。 28. 某
15、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3.5min 时冰刚好全部熔化) : 时间/min 0 0.5 1 1.5 2 2 5 3 3.5 温度/ -5 -4 -2 -1 0 0 0 0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1)除了如图实验器材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 (2)为了更好的实验,冰块要_(大小) ;烧杯中的水选用_(开水/温水) ; (3)根据记录数据,能不能得出冰熔化的特点?说明你判断的理由;答:_ (4)如用该装置来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需要改进的是_。 29. 在探究“小孔成像”的实验中,一组同学相互配合做了以下实验,请根据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回答问题。 a、如图甲所示,找来 5个相同
16、的易拉罐,在每个的底部钻出大小不同的孔,制作 5 个小孔成像仪; b、用一个“F”形状的发光器作为实验光源; c、如图乙所示,将光源和小孔成像仪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保持光源与小孔的距离不变;用 5 个小孔成像仪分别观察到像的特征如图丙,记录表格如下(d表示小孔直径) 。 序号 孔的大小 像的清晰程度 像的亮度 像的大小 1 号 1mm 很清晰 很暗 很小 2 号 1mm 比较清晰 比较暗 比较小 3 号 2mm 清晰 明亮 正常大小 4 号 5mm 模糊 比较亮 比较大 5 号 7mm 很模糊 很亮 很大 (1)由上表中的信息可知: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清晰,应选择孔的直径_(选
17、填“较大”或“较小”)的仪器进行实验;此时光屏上将呈现形状与_(选填“孔”或“光源”)相同的像; (2)如图乙所示,人眼从光屏右侧观察,若将“F”光源逆时针旋转;则屏上的像将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3)完成以上实验后,有的同学想知道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做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像的大小与小孔的直径大小有关,孔径越大,像越大; 猜想二: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长,像越小; 猜想三: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距离越长,像越大; 为了验证猜想二,必须控制小孔的直径相同、_相同,改变_,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_; (4)“小孔成像”实验中,是否
18、小孔越小成像效果越好_(是/否)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及成像情况对该实验小孔大小的选择提出合理意见_。 30.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 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 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2(mm
19、)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2(mm) A 铜 60 0.76 F 铜 100 0.76 B 铜 60 0.89 G 钢 80 1.02 C 铜 60 1.02 H 尼龙 80 1.02 D 铜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E 铜 100 1.02 J 铜 (1)小华选用了 H、I 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 A、D、F 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_(能/不能) 。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如果选用 A、B 编号的两
20、种琴弦做实验探究,想探究的问题是猜想_。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 J,请写出它的长度为_cm,和横截面积_mm2。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实验研究;分析归纳;提出问题(或猜想) ;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只填写数字代号) 。 3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奔跑的水滴 水滴入温度比沸点略高的热锅中,很快就汽化了。当把锅加热到温度很高时,水滴入锅中后会不停滚动,到处乱跑,这个过程能持续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这种现象就是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叫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莱氏效应) 。
21、 1732年荷兰物理学家赫尔曼首先发现了莱顿弗罗斯特现象, 因德国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的深入研究而得名。1756年,莱顿弗罗斯特深入研究后发现:当水或其它液体接触炙热物体表面时,接触处的液体急剧汽化,形成一层蒸汽膜,蒸汽托住液滴,使液滴与物体表面分离,蒸汽的溢出会导致液滴的滚动。当物体温度达到莱顿弗罗斯特点()Leidenfrostpoint时, 液体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 粗略测量水在平底锅中的莱顿弗罗斯特点约为 193,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适用于固体。 莱氏效应主要应用于航天科学。生活中,厨师热锅时,会向锅里滴几滴水来判断锅是否够热。在传统的过火堆仪式中,表演者先沾湿双脚,光脚快速走过火堆
22、,而不易被烫伤。2014年,旨在关注渐冻人症(ALS)的“冰桶挑战”活动风靡全球,但俄罗斯科学家安东 科诺瓦洛夫似乎觉得还不够劲,他把一桶零下 196的液氮倒在头上,人却安然无恙。 (以上危险活动,非专业人士切不可尝试) (1)莱氏效应表明,水蒸气的导热性能比水_(选填“好”或者“差”) ; (2)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沸点_(选填“升高”、“不变”或者“降低”) ; (3)挑战者将液氮浇在身上,人却安然无恙,是因为液氮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氮蒸气对人体起到了保护作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只有液体才能发生莱氏效应 B.锅的温度越高,滴入锅中的水汽化就越快 C.只要锅的温度高于水的沸
23、点就能发生莱氏效应 D.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汽化速度减缓 (5)下列现象不能用莱顿弗罗斯特现象解释的是_。 A表演者徒手快速劈开高温铁水 B.冰块放入铁锅中与锅接触的部分很快化开了,而上半部分没有变化 C.湿润的手指快速掐灭蜡烛的火焰,而手指没有烫伤 D.烧红的铁锅打入鸡蛋,晃动铁锅时鸡蛋在锅中来回滑动,不用油也能实现不粘锅的效果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片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片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一、选择题: (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26 分)分) 1. 下列各实例中,没有声源的是( ) A. “声呐”探测
24、敌方潜艇 B. 挂在胸前的哨子 C. 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D. 手臂振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它发出声波,故是声源,故 A 不符合题意; B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振动,没有发出哨声,不是声源,故 B符合题意; C蝙蝠在黑夜中飞行,发出超声波,是声源,故 C不符合题意; D手臂振动发声,是声源,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 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江河、湖、海、湿地、森林和草原等在调节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降雨和地球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表水和海水放出热量后,汽化成水蒸气 B. 部分上升
25、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会液化成小水滴 C.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时吸收热量,凝华成小冰珠 D.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放出热量,熔化成雨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地表水和海水吸热后才能汽化为水蒸气,故 A 错误; B部分上升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故 B 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滴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故 C 错误;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雨水,故 D 错误。 故选 B。 3.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装水的瓶子,产生的声音音调相同 B. 图乙,医
26、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 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 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图甲,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装水的瓶子,四个瓶子装的水体积不一样,那么四个瓶子振动快慢不同,振动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故 A错误; B图乙,医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通过患者身体传过来的声音,得知患者的健康情况,这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 B错误; C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在不断变少,同时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从而推理玻璃罩内完全为真空时,闹铃
27、声会完全消失,即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 C正确; 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车辆上的喇叭禁止,是在声源处减少噪声,不是传播过程中,故 D错误。 故选 C。 4. 下列情况中,戴眼镜的人的镜片不会沾上“水雾”而变模糊的是( ) A. 夏天,从开有空调的房间走出去 B. 冬天带着眼镜的人进入热气腾腾的室内 C. 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时,眼镜过于靠近碗口 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夏天,从开有空调的房间走出去,镜片的温度低于室外气温,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会使镜片变得模糊,故 A 不符合题意; B冬天带着眼镜的人进入热气
28、腾腾的室内,镜片的温度低于室内气温,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会使镜片变得模糊,故 B 不符合题意; C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时,眼镜过于靠近碗口,由于镜片的温度低于汤中冒出的热气,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会使镜片变得模糊,故 C 不符合题意;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镜片的温度高于气温,不会液化,故 D符合题意。 故选 D。 5. 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 超低速度播放, 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 这说明, 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 会
29、发出 ( ) A. 响度很小的超声 B. 响度很大的超声 C. 响度很小的次声 D. 响度很大的次声 【答案】A 【解析】 【分析】用超大音量,增加声音的响度;超低速度播放,减少声音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 【详解】用超大音量播放表示原来的响度小;超低速度播放表示原来的音调高,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响度很小的超声,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特性,是一道基础题。 6. 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B. 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 C. 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
30、低水的凝固点 D. 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 A 错误,A符合题意; 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 B 正确,B 不符合题意; 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使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温度降低到 0时不至于结冰,降低水的凝固点,故 C 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由液体变为气体汽化时吸收热量、制冷剂由气体变为液体液化时放出热量,故D 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7.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映石蜡凝固特
31、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C随时间的增加,温度整体上升,表明物质在吸热,而凝固是放热的物态变化,故 AC 不符合题意; BD石蜡属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没有固定的温度,而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 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 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金属盘下的水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烧杯内的冰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 推动活塞乙醚变多,是气体乙醚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碘粒变少是碘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32、吸热的是,故 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 D。 9. 夜晚的红梅公园,悬挂在高处的灯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红花绿叶的美丽图案。灯筒结构如图所示:不透明外壳内有一白炽灯,灯筒底部为带有彩色图案的玻璃。若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灯筒将在地面上投射出( ) A. 红花黑叶 B. 黑花红叶 C. 红花红叶 D. 黑花黑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出现红花绿叶,说明透明玻璃有红花和绿叶,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 红花只能透过红光, 绿叶无法透过红光, 所以是红花黑叶, 故 BCD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故选 A。 10. 下列
33、关于光现象的分析与描述正确的是( ) A. 光的速度是 3108m/s B. 医院用红外线灯进行杀菌消毒 C. 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进行遥控的 D. 缤纷的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约 3 108m/s。光在其它透明介质中传播速度都小于在真空的速度,故 A 错误; B医院用紫外线灯进行杀菌消毒,故 B 错误; C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的,故 C错误; D太阳光是复色光,缤纷的彩虹是由太阳光的色散形成的,故 D正确。 故选 D。 11. 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
34、. 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 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 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 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 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2.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 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
35、播路径和方向 B. 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蜂蜡的熔化特点 C. 通过观察弹簧中的疏密波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D. 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是转换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 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直线传播时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不符合题意; B、比较非晶体的熔化特点与晶体的熔化特点,采用的是对比法不符合题意; C、通过观察弹簧中的疏密波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是类比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符合题意
36、 故选 D 13. 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 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 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 ,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 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 v 和 c,则 A. 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 vt3 B. 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 vt3 C. 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 vt3+ct1 D. 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下距离约为 vt3+ct1 【答案】A 【解析】 【详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所以闪电经历的时间有多长,则雷声持续时间也有多长,即 t1=t2;刚开始看到闪电时,雷声同时发出,到刚
37、开始听到雷声时的时间为 t3(因光的传播速度很大,可忽略光的传播时间) ,说明声音传播的时间为 t3,则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 s=vt3故 A 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分,共 32 分)分) 14.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一分钟内振动了 300次, 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Hz,其物理含义是_。 【答案】 . 5 . 翅膀每秒钟振动 5 次 【解析】 【详解】12这种昆虫的翅膀在 60s 内振动了 3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5Hz,频率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故这里的物理意义是一秒内翅膀振动的次数是 5 次。 15. 把频率为 100H
38、z的声波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展示的波形如图 a 所示。 (1)若把另一种频率为 50Hz 的声波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是_。 (2)图 a 中频率为 100Hz的声波通过设备增大了响度后,再输入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是_。 (以上两空均选填“A”、“B”、“C”或“D”) 【答案】 . B . D 【解析】 【详解】 (1)1若把另一种频率为 50Hz的声波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振动频率变慢,故选 B。 (2) 2图 a中频率为 100Hz的声波通过设备增大了响度后, 振动的频率不变, 相同时间内, 波的个数相同,幅度变大,故选 D。 16. 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
39、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在无锡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右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35 后面的单位是_. 【答案】 . 传播途中 . 响度 . dB 【解析】 【详解】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噪声监测装置测的是声音的响度,声音响度的单位是分贝。 17.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煮鸡蛋用水煮,而油条用菜油炸,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所需的不同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填选“沸点”或“熔点”)不同。寒
40、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效果好,这是因为水温超过了油污的_,而使油污_(填物态变化)的缘故。 【答案】 . 沸点 . 熔点 . 熔化 【解析】 【详解】1煮鸡蛋需要的温度低,用水煮,而炸油条需要的温度高,用菜油炸,是因为水的沸点低,油的沸点高。 23冬天温度较低,油污凝固在盘子表面不易清洗,用温度较高热水效果好,这是因为水温超过了油污的熔点,使油熔化,就容易清洗干净。 18. 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 A 和 B,A中装有一些水,B 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 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 A 杯中的水_ (选填“能”、 “不能”) 游腾, 理由是
41、_。B杯中的水_(选填“能”、“不能”)沸腾,理由是_。 【答案】 . 不能 . 见解析 . 不能 . 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2当容器中的水沸腾后, 尽管不断吸热, 但容器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 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玻璃杯 A 中的水从容器的水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容器中的水的温度一样高,就不能从容器的水中继续吸热,所以 A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34B玻璃杯中由于水的汽化导致其内部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使 B 中水的沸点升高,容器中的水温不能使 B 中水温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 19. 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液态乙醚,用橡皮帽套紧针头处,如图所示,
42、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 然后往里推活塞, 到一定程度时, 可以观察到又有_出现, 这表明用_(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此时注射器的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_(选填“上升”或“下降”) 。 【答案】 . 液态乙醚 . 压缩体积 . 上升 【解析】 【分析】根据汽化、液化的定义。液化的方法作答。 【详解】12取一支大的注射器,吸入适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小孔,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汽化现象,然后推动活塞,又会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3液化放热,所以此时注射器的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
43、上升。 20. 实验小组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他们从家中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报纸、 羽绒、塑料袋、泡沫板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测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 (2)他们将声源放在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们准备通过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 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他们将实验数据记录到下表中: 则表格中(a)的内容为_,几种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 【答案】 . 机械闹钟 . 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 . 羽绒 【解析】 【详解】 (1)音叉和闹钟都能够发出声音,但闹钟声音稳定且有规律,而音叉的声音不稳定,所以可以选择闹钟作为声源较为合适; (2)在
44、鞋盒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通过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所以表格中(a)的内容为: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 由实验数据可知,利用羽绒作为填充物时,在最短的距离时就听不到声音了,说明其隔音效果最好 21. 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 A. B 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 B 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答案】 . 同一直线 .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 倒立 【解析】 【详解】123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45、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 A、B 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 A 纸片上的小孔在 B 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22. 小明下晚自习时,看见白墙上出现自己的影子,他用一束红光打到自己的影子上,墙上程_色;当白光照到鹦鹉图片上时(图乙) ,鹦鹉的嘴呈红色,翅膀呈绿色,则在当红光照射时,嘴将呈_色,翅膀呈_色。 【答案】 . 红 . 红 . 黑 【解析】 【详解】1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用一束红光打到自己的影子上,白墙上呈现红色。 2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
46、的色光决定的,当红光照射鹦鹉时,嘴仍呈红色,绿色只反射绿光,吸收其他色光,故此时翅膀呈黑色。 23. 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时,小涛将一根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使琴弦拉紧,如图所示,再用 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力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到弦发出的声音。 (1)实验中,是通过_来改变弦的松紧的; (2)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 B木块向 A 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再用同样的力弹拨弦的中部,听到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原来声音的音调_(填“高”、“低”或“一样”) 。 【答案】 . 改变钩码个数 . 高 【解析】 【详解】 (1)1为了改变琴弦的松紧,
47、可以通过改变钩码个数来改变作用在弦上力的大小。 (2)2在弦的粗细和松紧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将 B木块向 A 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再用同样的力弹拨弦的中部,弦的振动部分变短,振动频率变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原来声音的音调高。 24. 阅读探究。 材料: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根据材料,请回答: (1)霜是由 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_。 (2)根据材料,霜的形成条件是 _和 _
48、。 【答案】 . 水蒸气 . 凝华 . 空气湿润 . 温度在 0以下 【解析】 【详解】 (1)12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 (2)34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 0以下。 三、画图题(共三、画图题(共 2 分)分) 25.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在图中画出青蛙所能看到范围的光路图,并用阴影表示范围。 (黑点表示青蛙的眼睛) 【答案】 【解析】 【详解】图中黑点 O表示青蛙的位置,将 O 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 O点的箭头,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49、 四、实验探究题(共四、实验探究题(共 40 分)分) 26. 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钢尺刻度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_。 A没有控制变量 B伸出桌面的钢尺太短 C手没有压紧钢尺 D伸出桌面的钢尺太长 (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听到了直尺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直尺在_。接着减小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再次拨动直尺, 小明观察到直尺的振动频率_ (选填“变高”、 “不变”或“变低”) ,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_,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 (3)
50、小明保持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 0.5cm、1cm、1.5cm,可探究声音的_与振幅的关系。下压距离越大,听到直尺发出的声音越响,这是因为直尺的_越大,响度越大;站在距离直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_(填“强”或“弱”) 。 【答案】 . C . 振动 . 变高 . 变高 . 响度 . 振幅 . 弱 【解析】 【详解】 (1)1此实验要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刻度尺,应观察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情况听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 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 应用手在桌边压紧刚尺,使直尺紧贴桌面,这样另一端就不会震动了,故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