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1. “山顶洞人居住 洞穴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部分。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在地面的中间发现一堆灰烬,说明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处,发现有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说明下室是葬地。”从中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 山顶洞人居住在洞穴的下室B. 山顶洞人会制作工具C. 山顶洞人有安葬死者的习俗D. 山顶洞人有贫富贵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处,发现有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
2、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说明下室是葬地。”可知,山顶洞人有安葬死者的习俗,C项正确;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山顶洞人会制作工具”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山顶洞人有贫富贵贱”,排除D项。故选C项。2. “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果实,而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 )A. 火的使用B. 打制石器C. 栽培作物D. 采集渔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果实,而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结合
3、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时期,开始种植粟和水稻等谷物,开始了农耕生活,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我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C项正确;火的使用,改善了生存条件,但是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打制石器元谋人、北京人就已经掌握,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采集渔猎是已经掌握的生存手段,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 2022年37月,苏州市考古所对位于吴中区的塘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该遗址的良渚文化时期遗存十分丰富,出土有多座房屋基址,还出土了疑似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类似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 )A. 半坡遗址B. 河姆渡遗址C.
4、陶寺遗址D. 大汶口遗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因此题干考古遗址出土了疑似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其中类似的稻作文明可以在河姆渡遗址看到,B项正确;半坡遗址种植农作物粟,排除A项;陶寺遗址、 大汶口遗址都有稻作文明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4. 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了( )A. 民族认同B. 华夷有别C. 民族隔阂D. 国家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史记提出“祖黄帝说
5、”,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心理支持,A项正确;BCD的说法不能从材料中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5. 淮南子记载尧治天下时,“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A. 生产环境恶劣B. 开始精耕细作C. 受到气候限制D. 生产因地制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淮南子记载尧治理天下时,劝导水边的百姓打渔,山中的百姓伐木,谷中的百姓放牧,陆地的百姓从事农业,可见我国原始农业注意根据实际情况从事生产,D项正确;材料没有生产环境恶劣、气候限制方面的信息,排除AC项;原始农业耕作比较粗放,春秋战国后农业才开始精耕细作,排除B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