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小康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2.能力目标学习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观察社会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初步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解读小康。教学难点: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收集小康社会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准备:访问年长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
2、自己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收集我国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历史性跨越的图片和数据资料。了解建设小康社会的溯源,对心目中的小康社会展开思考和探究。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最近有一部影片,自今年 3 月 2 日上映以来持续火爆。它记录了中国过去五年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所迈出的一个个坚实的足迹,展示了我国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的伟大成就。既是一部“国情片”,又是一部“成就片”。大家知道这部电影是什么吗?【教师设问】同学们观看过这部电影吗?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学生回答影片名称,并做自己观影的感受(设计意图: 以学生熟知且充满正能量的纪录电影为话题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地融入
3、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片全面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路上的奋斗历程,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师过渡】今日之中国,13 亿中国人民正以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大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回望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光辉历程,一起展望中国未来发展前景。讲授新课活动一:说说生活大变化【学生活动】组内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呈现课件】衣食住行大变化【教师总结】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都是生
4、活水平达到小康的具体表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种种变化,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小康生活的到来。奋斗在小康之路上,我们还取得了哪些成就?(设计意图: 本活动意在通过考察衣食住行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身边的大变化,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展示对比图片,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活动二:从数字看中国【播放视频】共享小康【呈现课件】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从 54 万亿元增加到 82.7 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 11.4%提高到 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财政收入
5、从 11.7 万亿元增加到 17.3 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 1.9%。居民收入年均增长 7.4%。出境旅游人次由 8300 万增加到 1 亿 3 千多万。【教师设问】1上述视频和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取得以上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分析材料,感受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从中感悟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与同学交流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教学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到 20 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设计意图:通
6、过一系列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引导学生认识到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等,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探究取得成就的原因,也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观察社会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过渡】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什么是小康?小康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让我们一起解读小康。活动三:解读小康进程【教师设问】1什么是小康? 2我们对“小康”一词的认识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 3“三步走”战略与“小康”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总结】【教学过渡】
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认识到总体实现了小康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激发了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之情。)活动四:探究小康现状【教师提问】下列图表分别表明我国目前所达到的“小康”有哪些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呈现课件】【学生活动】分析图表,小组交流探究,全班交流探究成果。【教师总结】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教师引导】所谓“低水平”,就
8、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是以生存消费为基本内容,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还比较好,但教育、文化等生活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还没有普遍得到满足。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还很大。(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形象的数据比较和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社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启发学生全面认识我国社会的现状。)【教学建议】此环节也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下岗失业现
9、象、民工潮现象及农村的贫困人口等开展讨论,说说这些现象与“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的说法是否矛盾,从而正确认识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的内涵。 【教学过渡】 我国现在实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总体小康。我们心目中小康是什么样子?全面小康社会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展望小康前景。活动五:展望全面小康【呈现课件】材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摘自十九大报告材料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
10、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摘自十九大报告材料三: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师设问】1.结合材料分析“全面小康”的目标有哪些特点? 2.自由畅谈: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小组交流探究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自由畅谈心目中的小康社会。(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让学生深刻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自由畅谈
11、未来的小康社会,勾勒全面小康社会的远景,提高民族自豪感,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教师总结】【教师总结】 所谓“共同富裕”,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具体就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教学过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从哪方面努力? 活动六:建成全面小康我有责【呈现课件】(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践行。
12、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要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小康,曾是多少代人追求的梦想。今天,我们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中国,正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将百姓的一个个期待,逐个变为现实。中国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13 亿中国人,正同祖国和时代一起,迈进全面小康社会。【播放歌曲】师生齐唱新的天地,结束新课。(设计意图:以教师的结束语对本课知识进行高度概括和情感升华,展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使命感
13、。师生齐唱新的天地,共同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设计在关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将十九大精神和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引用时代热点、焦点等关键问题,增进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同时使教学充分体现时代性。本课设计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践行。活动一“说说生活大变化”,以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展开教学,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小康时代的到来。活动六“建成全面小康我有责”,又把学生的践行作为落脚点,激发学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为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最后,通过教师小结和歌曲新的天地实现了情感的升华。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力图使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本课的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个别问题的分析可能不透彻、不深入;教学活动形式不够多样化;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也需要正确处理。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中适当调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