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6 ,大小:643.20KB ,
资源ID:225004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250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1、第8页(共23页) 2020-2021 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 (8 分)默写。 (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打开浩如烟海的诗卷,与月亮有关的诗歌俯拾皆是: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用“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表达了自己

2、对朋友的理解、关切和思念之情;如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李益用“ 回乐烽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描绘了大漠似雪,月华似霜的边城夜色。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 (1)树木丛生 (2)归雁洛阳边(重点字:雁)(3)落花时节又逢君(4)夕阳西下(重点字:夕)(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重点字:烽)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3、: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 (6 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第9页(共23页) 甲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乙我曾经和这名医周 xun 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

4、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1)上述文字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 ;选文中的“看会”是指 看五猖会 。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营 yng 救 周 xun 旋 (3) 请结合原著回答: 父亲得了什么病? “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 ,收录鲁迅于 1926 年创作的 10 篇回忆性散文,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

5、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及内容的积累与理解。解答时可根据选段内容判断出处。从“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等句可以知道这是五猖会的内容,从“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等句子,

6、可以知道这是父亲的病的内容,由此,可以知道选文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 第10页(共23页) 选文【甲】选自五猖会 ,其中的“看会”是指看五猖会。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的拼写能力。解答时结合语境,辨析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和字形。 结合语境, “营救” 中的 “营” 应读 “yng” , “周 xun” 的 “xun” 应写为 “旋” 。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选文与名著全文来理解解答。从父亲的病中我们可以知道,父亲患了严重的水肿病,长年无法康复,家里请了两位人称“神医”的医生来看,诊金高昂,开了不少药方,但都没有任何效果,在父亲临终时,衍太太怂恿

7、“我”一直呼唤父亲,结果加剧了父亲病情,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开,让“我”每念及此就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这就是“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的原因。 答案: (1) 朝花夕拾看五猖会 (2)yng 旋 (3)父亲得了水肿病。父亲临终前被衍太太怂恿着呼喊“父亲” ,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 (8 分)学校开展“与友同行”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提示修改活动

8、的“通知” 。 通知 亲爱的同学们: 崭新的起点,崭新的征程。为了帮助同学们找到志同道和的小伙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学校团委决定召开“成长共同体” ,以进一步激发整体潜能,展现集体智慧。欢迎同学们踊跃到校团委报名,报名起止时间:即日起至 10 月 30 日。 2020 年 10 月 15 日 校团委 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志同道和 ” ,正确写法是“ 志同道合 ” 。 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第11页(共23页) 修改意见: 将“召开”改为“建立” 。 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 将署名“校团委”与落款的时间互换位置。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目,请你完

9、成。 下列典故中与交友无关的是 D A.伯牙绝弦 B.管宁割席 C.管鲍之交 D.韦编三绝 请根据提示选择交友称谓。 (只填字母) 童年时代就建立的交情: C 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情: D A.金兰之交 B.莫逆之交 C.竹马之交 D.君子之交 【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积累。有错字的词语为“志同道和” ,应为“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意思是志向相同,道路一致。 “合”是相合、一致的意思。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这句话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成长共同体”只能“建立” ,无法“召开” ,故应修改为:学校团委决定建立“成长共同体” 。 本题考查对通知格式的把握。通知的末尾格式要求为:先署名发出通知

10、的单位,再落款发出通知的时间。这里二者位置顺序颠倒。 (2)考查对历史典故的积累。 A.有关。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锺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B.有关。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如今成了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C.有关。管鲍之交,汉语成语,意思:指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第12页(共23页) D.无关。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 ,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 故选:D。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金

11、兰之交:形容朋友间建立的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竹马之交:指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语出唐李白长干行 :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君子之交:思是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语出庄子山木 :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根据词义,童年时代建立的友情自然为“竹马之交” ;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情自然为“君子之交” 。 故选:C D。 【解答】 (1)志同道和 志同道合 将“召开”改为“建立” 。 将署名“校团委”与落款的时间互换位置。 (2)D C

12、 D 【点评】对一些成语、历史典故,不能望文生义,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要了解它们的出处,把握它们的基本意义。 二、阅读二、阅读 4 (15 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军魂浇铸的红色印记 万兴坤 界碑,神圣而庄严,是国家领土和主权的象征。走近界碑才能真正读懂边关。 我曾多次去基层连队,最难忘的是新疆边防连。盛夏的早晨,太阳初升,象征国门的霍尔果斯口岸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鲜艳夺目。我和联合调研组的专家迎着朝阳从口岸边防营地出发,沿中哈边境蜿蜒崎岖的山道行驶,不时听到从山谷传来的潺潺水声。远远望去,那急湍的河流,像条白练在山涧飘荡。山坡、草地、云杉,让人心旷神怡。 行约两小时,到达阿拉马力边防

13、连。营区一侧,有一红褐色花岗岩雕塑,镌刻着毛 第13页(共23页) 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歌词。当年唱响大江南北的这首经典曲目,就诞生在这里。我入伍时,是唱着这首歌走进军营的。 “阿拉马力”是突厥语,意为产苹果的地方。这里地处天山山脉的卡拉乔克山,山顶长年被积雪覆盖。 【A】山涧是条界河一霍尔果斯河。河的对岸是哈萨克斯坦。1962 年,阿拉马力边防站建成,由步兵师的连职干部高立业出任第一任站长。那年 8 月 1 日,高立业奉命率 10 名公安战士,牵三峰骆驼,背一口铁锅,携带两把铁锹及一些生活用品,从霍城县徒步两天一夜,来到卡拉乔克山,选了个有利地形落脚。 【B】当地牧民听说解放军来驻防,提醒高

14、站长: “这种地方,冬天不是冻死,就是被狼叼走。 ”可是,祖国的门户总得有人来守。成边官兵挖地窝,搭帐篷,安营扎寨。巡逻靠两条腿爬雪山,蹬冰河。照明没有电,靠煤油灯。烧饭没有煤,就地砍柴当柴火。下饭没有蔬菜,靠挖野菜代替。连史馆里,至今陈列着铁锅、骆驼鞍、马灯、镐头、铁锹等实物,这是第一代戍边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C】 建站那年,伊犁军分区政治部派宣传干事李之金到阿拉马力边防站蹲点。 【D】他与边防战士同吃、同住,一起巡逻、站岗、放哨。他常听战友们念叨: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祖国要我守边卡,石头缝中把根扎” 。一名青海籍战士与李之金谈到边防站的艰苦生活, 动情地说: “哪里需

15、要我, 我就到哪里去。 哪里艰苦, 我就到哪里安家。 ”李之金听了以后,彻夜难眠,一股热血涌上心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十来年的新疆生活让爱好文艺的李之金对当地民歌有着很深的了解,他以豪迈、激越的心情,把战士们一句句原汁原味、真情流露的语言消化、吸收,自己作词谱曲,创作出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这首歌从伊犁河谷走出,传遍大江南北。 如今的边防连,今非昔比。居住环境、生活条件、戍边装备、文化设施等不断改善提升。为传承红色基因,每年新兵下连,连队都要组织参观连史馆。尽管连队官兵一茬换一茬,但听党话、跟党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听从党中央指挥的军魂没有变,融入官兵的血液和灵魂中。半个多世纪以来,这

16、首经典歌曲在连队一直传唱,依然那么青春、嘹亮。 我们一行向着霍尔果斯河的河源方向继续前行。溪水清澈,奔流不息。穿过丛林,见到界碑上鲜艳的国徽和涂着鲜红底色的“中国”二字,肃然起敬。站在界碑一旁,回望辽阔的疆土,我切身感受到,边宁才能国安。边关固若金汤,是戍边官兵用军魂浇铸的钢墙铁壁。祖国的繁荣,是因为有人守着荒凉。遍看卡拉乔克山上那红歌石碑,如同永 第14页(共23页) 恒的红色印记。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 年 11 月 23 日,有删改) (1)下面的句子是文章的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 B 那时的边防站,荒无人烟。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7、 (2)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内容 心理感受 沿山道行驶 心旷神怡 到达边防站 百感交集 看见了界碑 肃然起敬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名青海籍战士与李之金谈到边防站的艰苦生活,动情地说: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我就到哪里安家。 ” (4)文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红色印记”的含义。 【分析】本文写作者到达阿拉马力边防连,回忆了边防连的建成过程、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诞生过程,表现了边防战士不畏艰苦、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官兵的赞美、崇敬之情。

18、【解答】(1) 本题考查还原语句的能力。 此题要分析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来确定答案。“那时的边防站”说明上文应是已经建立了边防站,与“来到卡拉乔克山,选了个有利地形落脚”衔接紧密。 “荒无人烟”与“这种地方,冬天不是冻死,就是被狼叼走”衔接自然。由此可见,此句应放在 B 处。 (2)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梳理概括能力。 此题要根据提示确定答案所在区域, 再概括作答。“沿山道行驶”对应第段,第空可由“山坡、草地、云杉,让人心旷神怡”得出答案:心旷神怡。 “看见了界碑”对应第段,第空可由第至段内容,仿照示例概括为:到达边防站。第空可由第段“见到界碑上鲜艳的国徽和涂着鲜红底色的中国 第15页(共23页)

19、二字,肃然起敬”得出答案:肃然起敬。 (3)本题考查语句的表达效果。此题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着手赏析,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我就到哪里安家”是语言描写,表现了战士不畏艰苦、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动情”是神态描写,表现了战士对祖国的深情。描写使语言表达生动、传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量。可据此作答。 (4) 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画线句插入叙述阿拉马力边防站的建成过程, 是插叙。插叙通常有补充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等作用。画线句补充了边防站的建成过程,丰富了文章内容。 “牵三峰骆驼,背一口铁锅,携带两把铁锹及一些生活用品,从霍城县徒步两天一夜”表现了战士们不畏艰苦

20、、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突出了本文对边防战士赞美之情的主旨。结构上,边防战士的这种精神也是打动了李之金,从而创作出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原因,因此有为下文内容作铺垫的作用。结合“为传承红色基因,每年新兵下连,连队都要组织参观连史馆。尽管连队官兵一茬换一茬,但听党话、跟党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听从党中央指挥的军魂没有变,融入官兵的血液和灵魂中”的语句可知,战士们热爱祖国、忠诚奉献的精神代代传承。 (5)本题考查重要词语的含义。此题既要根据文章内容理解其表面含义,又要结合文章主旨挖掘其深层含义。由“见到界碑上鲜艳的国徽和涂着鲜红底色的中国二字,肃然起敬”可知, “红色印记”表面含义指界碑上的“中

21、国”二字是红色的。由“为传承红色基因,每年新兵下连,连队都要组织参观连史馆”可知, “红色印记”还指战士们的红色基因、革命传统。红色还是鲜血的颜色,象征着边防战士以鲜血捍卫国土,是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 答案: (1)B (2)到达边防站 心旷神怡 肃然起敬 (3)运用语言、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战士不畏艰苦、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边防战士的崇敬、赞美之情。 (4)插叙。回忆了阿拉马力边防站的建成过程,丰富了文章内容,表现了战士们不畏艰苦的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主旨;为下文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诞生作铺垫;表现出边防战士们忠诚爱国的崇高精神一脉相承,是我军的优良

22、传统。 (5)指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是红色的;指战士们的红色基因、革命传统;象征着边防 第16页(共23页) 战士以鲜血捍卫国土、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 【点评】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5 (12 分)阅读。 材料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材料二: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史铁生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

23、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材料三: 一雨成秋(节选) 丁立梅 秋终于跟着这场雨来了。与夏日的凌厉和咄咄逼人不同,这时的雨,多了温柔意。它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像绣娘在绣花,以天地为布,横几行,竖几行,行行复行行,密 第17页(共23页) 密的。秋的模样,便在“绣布”上逐渐

24、显现 苞谷熟了。稻子黄了。红薯该挖了。葵花籽该收了。枣树上的枣,红得像女孩的唇。石榴树上的石榴,跟一群胖娃娃似的,咧开了嘴在傻乐着,令人驻足了又驻足。 这个时候,一些叶子也开始好看起来。譬如银杏树的叶。它们一点一点染黄,远观去,黄花朵一样的。满树缀着这样的黄花朵,灿烂了半边天,你只能用“惊艳”来形容它们了。梧桐树的叶,则像怀旧的纸张,焦黄焦黄的,适合在上面写相思。有人开始计划着要去看枫叶了。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情孤松掩醉客。 ”诗人杨万里的比喻委实可爱,秋天的枫叶,可不就像少年偷喝了酒,纵情地醉上一醉。 (选文有删改)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材料一的语言

25、绚丽飘逸,意境惆怅凄凉。 B.材料二主要运用了记叙、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C.材料三中秋雨的特点是温柔又细密。 D.三则材料表明, “秋”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所钟爱的话题。 (2)请结合材料二,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石榴树上的石榴,跟一群胖娃娃似的,咧开了嘴在傻乐着。 (4)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说“秋”寄寓的情感。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读。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第二题考查人物评价能力,第三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第四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总结能力。 【解答】 (1)根据材料内容,结合选项,找出理解有误的一项即可。 A.有误,

26、材料一语言朴实,明白如话, “语言绚丽飘逸”说法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2)抓住相关语句来分析概括。 “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通过这些语句和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在深受病痛折磨、生命垂危时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自己的一双儿女,表现了母爱的博大深沉、崇高无私。同时,也表现了母亲刚强的性格特点,母亲要推着“我”去看菊 第18页(共23页) 花这一情节能表现母亲热爱生活,善于引导教育子女的性格特点。 (3)赏析句子可以从用词或修辞角度着手分析。 “石榴树上的石榴,跟一群胖娃娃似的”把 “石榴”比作“胖娃娃”运用了比喻修

27、辞, “咧开了嘴在傻乐着”把“石榴”当做娃娃来写,运用了拟人修辞;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石榴成熟时的外形特点,也表现出“我”对瓜果飘香的秋的喜爱之情。 (4)结合材料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分析秋寄寓的情感。材料一“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材料二,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作者这里已不是在看菊花,他在怀念母亲,怀念那浩荡的、与生命俱在的爱,他在了却母亲未了的心愿。材料二中的秋是悲

28、伤的、凄凉的,也让作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材料三中“令人驻足了又驻足” “你只能用惊艳来形容它们了”表达了对秋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 (1)A (2)示例:刚强、热爱生活、教子有方。 (3)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石榴成熟时的外形特点,也表现出“我”对瓜果飘香的秋的喜爱之情。 (4)材料一“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材料二,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表现了作者失去母亲的悲伤、凄凉,也让作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材料三描绘多姿多彩的秋景,表达了对秋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

29、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6 (13 分)阅读。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为政 )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为政 ) 第19页(共23页)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雍也 )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 述而 )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

30、舍昼夜。 ” ( 子罕 )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 里仁 ) 【注释】处:安居,可以理解为接受。恶(w)乎:于何处,哪里。恶,疑问代词,哪,何。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不逾矩 矩: 法度 可以为师矣 以: 凭借 饭疏食饮水 饭: 吃 君子去仁 去: 离开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节奏。 (划两处)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请结合两章的内容,简要说说孔子对待“义”与“利”的态

31、度。 【分析】 【参考译文】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孔子说: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 第20页(共23页)

32、孔子说: “富有与显贵,是人人都想要拥有的。但如果使用了不合乎道义的方法来得到,是不可以接受的。穷困与贫贱,是人人都厌弃的,但是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也是不能接受的。君子如果放弃了仁德,又哪里可以称得上是君子呢?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句意:不会超过规矩。矩:法度。 句意: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以:凭借。 句意: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饭:吃。 句意:君子如果放弃了仁德。去:离开。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

33、“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句意: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重点词: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欲,想要。句意:富有与显贵,是人人都想要拥有的。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34、。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故断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追求私利,但是不能违背道义。 答案: (1)法度;凭借;吃;离开。 (2)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富有与显贵,是人人都想要拥有的。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21页(共23页) (4)孔子不反对追求私利,但是不能违背道义。 【点评】 “之”的用法: 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

35、句子的独立性)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写作三、写作 7 (35 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白云与夕阳拥抱,渲染出绚丽的晚霞;儿女与父母拥抱,流露出浓郁的亲情;微笑与挫折拥抱,描绘出诗意的画卷生活常常会因拥抱而孕育出诸多美好的境界。 你有哪些关于“拥抱”的经历或感悟?请以“难忘的一次拥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诗歌除外) ; (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

36、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分析】这是一道充满情感的命题作文, “难忘的一次拥抱” 。 “拥抱” ,不仅仅是肢体上的接触,而是具有广阔的内涵。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拥抱”理解为“亲密接触” ,如“与青春拥抱” ;也可以理解为“体验” “参与” ,如“与生活拥抱” ;还可以理解为“拥有” ,如“与诚信拥抱” “与美好拥抱” ;还可以理解为“追求” ,如“与崇高拥抱”只有琢磨透了“拥抱”的含义,才便于选材与构思。 这个文题,适合写成记叙文。不管拥抱什么,一定要从小处入手,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立意深刻。不能贪大求全,写拥抱阳光、梦想、春天可是文章没写一件具体

37、生动的事,显得空洞无物。作文之时,可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以此来写活拥抱它的心理感受,用自我独特情感体验,为文章增光添彩。 为了写好这篇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大胆尝试采用各种创新体裁,如“日记体” “镜头式”等。 第22页(共23页) 当然,你还可以采用童话、寓言、小说等文学体裁构思。 【解答】 难忘的一次拥抱 我的家庭条件一直不好,家里所有的钱都是父亲在工地上干苦力赚的。我曾怨过父亲,为什么不能多挣些钱,可他仍是每天早出晚归,在家里沉默寡言。读初中时,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父亲将我送进一所寄宿制学校。同学们大多家庭条件优越,他们身上是昂贵的衣服

38、,脚上是各种名牌鞋,每年都和父母去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游玩。而我,穿着朴素的旧衣服和从地摊上买来的廉价鞋子,在同伴中显得格格不入,为此,我很自卑。 周日下午返校,室友们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零食,她们互相分享零食,而我只能坐在角落默默地看着。从同学们的口中,我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一种新的生活,渐渐地,我渴望拥有这种生活。我更加埋怨起父母的贫穷,多要一些生活费的想法在我心里逐渐膨胀。 那一天,我没忍住,打电话向父亲要生活费。第二天,父亲便急匆匆地赶来,告诉我他在学校对面的一家面馆等我。我下课后直奔面馆,父亲帮我点了一碗面,说他吃过饭了。我吃了几口面,就放下筷子,鼓起勇气说: “爸,你再给我点生活费

39、吧。 ” “不是上星期刚给过你吗?” 父亲疑惑地问。 我有些委屈地说:“你们给我的生活费能干什么啊?别的同学都能买自己爱吃的菜,我只能吃些便宜的菜和馒头;别的同学每个星期都有零食吃,而我的钱只够吃饭;别的同学周末都有父母陪伴,而你们总是忙着干活。为什么我不能过那样的生活?”说这些话时,我心里恨极了这个贫穷的家。 父亲静静地听着我诉苦,一言不发,等我说完,他用手擦了擦额头,显得局促又无奈。他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塑料袋,然后拿到桌底下,小心翼翼地打开,将仅有的一张一百元和两张五十元钞票挑出来,放在我的面前,自己只留下几张零钞。我瞟了一眼桌上的钱,不满地说: “呀,还是这么少! ”我愤愤地一把抓起桌

40、上的钱,气冲冲地走出面馆。 走出面馆没多久,我就开始后悔,自己刚才说的话是不是太重了?可我想多要点生活费又有什么错呢?我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过了一会儿,见父亲还没有出来,我便返回面馆。走到面馆门口,我竟看到父亲正在大口吃我剩下的面,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硬邦邦的馒头,掰成一块一块的,放进面汤里父亲不是说他吃过饭了吗?发现我在 第23页(共23页) 门口,父亲有些窘迫地看着我。那一刻,我懊悔极了。我在学校里还能吃饱饭,每个星期都能拿到生活费,父亲平时在工地上怕是连菜都不舍得吃吧?我再也忍不住了,大步走进面馆,紧紧地抱住父亲,头深深地埋在父亲的胸前,眼泪流了出来,一个劲地道歉。父亲轻轻地拍着我的背,安

41、慰我说: “傻孩子,爸爸怎么会怪你呢,怪爸爸没本事。 ”父亲伸出手,轻轻地擦去我脸上的泪水,笑着说: “不哭了,女孩子哭了就不好看了。 ”见父亲笨拙地哄我,我忍不住笑了。 过了好久,我拉着父亲的手,一起走出面馆,父亲送我回学校。我一步一回头,直到我走进学校大门,父亲的身影才消失在人流中 【点评】本文讲述作者因家境贫寒而心生怨恨、感到自卑,向父亲要生活费,看到父亲的艰苦生活,最终理解父亲并拥抱了父亲,叙事详细,内容充实。文章的亮点主要有:其一,线索清晰。全文有两条线索,一个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另一个是作者的情感变化,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同时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其二,描写细腻。文章的细腻既体现在对自己心理的描述上,也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上。塑造父亲的形象时,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描写父亲掏钱,掰馒头,为“我”擦眼泪,目送“我”回学校等,照应了文章开头作者对父亲的评价“沉默寡言” 。父爱无言,体现在一个个饱含爱意的举动里。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 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