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61.51KB ,
资源ID:224859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248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市奉贤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市奉贤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上海市奉贤区上海市奉贤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七年级上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期中语文试题试题 一、文言文(一、文言文(2020 分)分) (一)默写(一)默写(8 8 分)分) 1. 默写 (1)正是江南好风景,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2)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3)潮平两岸阔,_。 (王湾次北固山下 ) (4)十二章 中慨叹时光流逝, 劝人珍惜时光的句子是_, _。 (二) (二)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

2、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下列选项中出现本诗作者的著作是( )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三国演义 D. 水浒传 3. 本诗中的大海具有_的特点,作者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_的抱负。 (三) (三) (9 9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孟母断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3、。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谖”也,呼而忘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注释】谖:忘记。 4.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引刀裂其织( ) (2)自是之后( )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孟辍然中止,乃复进。 6.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_一书中方正篇,文中陈元方具备的_的品格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文中孟子的母亲同样注重家庭教育,她“断织”是意在告诫儿子_。 二、现代文(二、现代文(3030 分)分) (一) (一) (1414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

4、散步:_,_,_。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

5、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一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鳖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

6、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7. 第段横线上交代了一起散步的人员,请选择符合原文的排列顺序,并阐述理由。 选择:_ A.的母亲 我 我的妻子和儿子 B.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 C.我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 D.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的母亲 我 8. 比较第、第段两处画线句表达效果的异同, 理由:_。 9.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

7、文的情节在几处矛盾的出现和解决中不断推进,逐步揭示文章的主旨。 B. 本文对称的句式很多,这些句式整齐自然、音韵和谐,又散发着理性的光芒。 C. 本文主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满童趣和童真,反映一家三代温和谦让的浓浓亲情。 D. 本文选取散步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表现祖孙三代人的感情,也传达出作者的哲思。 10. 本文以“散步”为题的好处是_。 (二) (二) (1616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苹果 杨立英 那年夏天,娘从外面带回家几个苹果。我冲进家门的时候,娘正把最后一个苹果放进吊在房梁的竹篮里。娘以为我没有看到,于是在我进门后,她_地从竹篮边快速地走开了。 那是一个简单实用且功能强大

8、的装置!绳子从房梁上垂下,另一端拴上钩子,竹篮挂在钩子上,里面放着干粮或其他吃食, 竹篮的高度恰如其分地固定在娘能伸手触及而我无论如何也够不到的位置, 当然,这样的装置除了防小孩子外,还可以防猫防老鼠。 我还无法抵挡住一个苹果的诱惑。娘出去后,我在屋里转了几圈,阳光从窗棂斑驳地透射进来,一个清晰的路径在我头脑里呈现,那是通往竹篮最快捷的路径。 晚饭过后,一家人在天井里纳凉,而我却毫无兴致,我的魂被竹篮里的苹果勾走了。 一人回屋睡觉不是我的习惯,为了让我的计划天衣无缝, 我又必须设计一些理由, 这是需要勇气的。我几次想跟娘说我困了,但一想开口,心跳就加速,犹豫了几次,最终我还是说了出来,然后装模

9、作样地打了声长长的哈欠。娘说:“困了就回屋去睡!” 借着月色,我爬上炕钻进了蚊帐。躺下后,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竹篮,很长的时间。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悄悄地下炕,爬上椅子,再攀上墙边的桌子,踮起脚尖,伸长身子从竹篮里摸起一个苹果。那一刻,我感觉心脏怦怦乱跳,腿有些打颤发软,幸好一股苹果的清香弥散出来,抚慰了我的不安。我匆匆地回到炕上,把自己和苹果裹进了被单儿。我在不安和甜蜜杂糅的心情里沉沉睡去,梦里,我望见了我家的柳树上长满了苹果,我攀上柳树,抚摸着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感觉一下变得特别富有! “都给我起来!谁偷拿了篮子里的苹果?今晚不交出来,就先把她的手剁了!”娘的呵斥声把我震醒。娘不是个性情

10、温和的女人,但这样大的火气却是第一次。我浑身开始颤抖,慌乱中,把滚到被单角的苹果又紧紧地攥在了手里。 这时,爷爷裂肺的咳嗽声穿墙而至,打破了黑沉沉的宁静。记不清从何时起,爷爷就这样整夜整夜地咳嗽。娘暂时放弃了对我们的“审问”,从竹篮里抓起两个苹果匆匆往外走。 从我们的屋子到爷爷的屋子只有几步的距离,娘走完这段距离的时间,是我逃脱罪责的唯一机会。 娘的前脚刚迈出门, 我一骨碌爬出被窝, 一手抓住苹果一手提着娘用旧粗布为我拼接的裤衩,下炕,爬椅子,再攀上桌子,一切行云流水般的麻利,可还是晚了,放苹果的手没等收回,娘已匆匆破门而入。 一切静止下来,只有煤油灯的火焰闪闪烁烁,我呆呆地站在桌子上,娘直直

11、地盯着我。我两手紧紧地握着变松的裤衩边缘,越握越紧。或许因为用力,瘦弱的我灯笼架般的筋骨清晰可见,油灯的光把我投射到墙上,细脚伶仃的。 我的恐惧和委屈在娘慢慢靠近桌子时暴发了,我突然放声大哭,无所顾忌。我释然地迎接即将要来的狂风骤雨。让我猝不及防的是,娘一把把我拽进怀里,搂得紧紧的,突然一声也大哭起来。当娘红肿着眼帮我擦泪时,我瞬间感觉一世界的温暖把我淹没。那天晚上,我蜷缩在娘的怀里睡着了,睡梦中我又望到了我家的柳树上挂满了一树的红苹果 对于娘从暴怒到温情的突然转变,我感到非常不解,直到后来的一天,我也做了母亲。 11. 第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做贼心虚 B. 若无其事 C. 惊慌

12、失措 D. 若有所失 12. 本文是围绕“苹果”展开叙述的,细读文本,完成下面表格: 情 节 “我”的心情 娘把苹果放进吊着的竹篮里 _ _ 犹豫、紧张、甜蜜 娘发现苹果被偷,暴怒 害怕、慌乱 _ _ 13. 第段中的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14. 下面对中两个“大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大哭是因为偷苹果被发现的恐惧和最终吃不到苹果的委屈。 B. 我大哭是因为吃不到苹果的愤怒和对母亲的不满、抱怨。 C. 娘大哭是因为孩子吃不到苹果以及作为母亲看到孩子的惶恐时的心疼。 D. 娘大哭是因为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为人母却无法满足孩子基本愿望的无奈、愧疚。 15. 结合全文

13、,简要分析文中“娘”的人物形象。 三、综合运用(三、综合运用(1010 分)分) 16.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经典常读常新,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本学期,我们已经共同阅读了一部经典作品,请完成下列题目。 (1)小贤要为学弟学妹们做本学期所阅读的_一书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将下面篇目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只需填选项,每处 2 个)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还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

14、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 B.五猖会 C.无常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E.藤野先生 F.范爱农 _ _ _ (2)读完这本书,书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人物:_ 理由:_ (3)这本书折射出很多鲁迅的教育观念,比如:教育要呵护孩子的天性;教育不要一味顺从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这些观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请你选择一个,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四、写作(四、写作(4040 分)分) 17. 题目;不一样的你 要求: (1)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上海市奉贤区上海市奉贤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七年

15、级上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期中语文试题试题 一、文言文(一、文言文(2020 分)分) (一)默写(一)默写(8 8 分)分) 1. 默写 (1)正江南好风景,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2)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3)潮平两岸阔,_。 (王湾次北固山下 ) (4)十二章 中慨叹时光流逝, 劝人珍惜时光的句子是_, _。 【答案】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枯藤老树昏鸦 . 风正一帆悬 .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解析】 【详解】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

16、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藤、鸦、逝、昼”等字容易写错。 (二) (二)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下列选项中出现本诗作者的著作是( )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三国演义 D. 水浒传 3. 本诗中的大海具有_的特点,作者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_的抱负。 【答案】2. C 3. . 雄伟壮丽 . 统一中国或建功立业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观沧海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曹操。

17、名著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曹操是这部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故选 C。 【3 题详解】 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赋予了大海雄伟壮丽的特点,借此来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据此理解概括填写作答。 (三) (三) (9 9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18、。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孟母断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谖”也,呼而忘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注释】谖:忘记。 4.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引刀裂其织( ) (2)自是之后( )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孟辍然中止,乃复进。 6.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_一书中的方正篇,文中陈元

19、方具备的_的品格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文中孟子的母亲同样注重家庭教育,她“断织”是意在告诫儿子_。 【答案】4. . 拿起 . 这。 5.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小孟子突然停止背书,然后再背诵下去。 6. . 世说新语 . 诚信、知礼 . 读书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句意为:拿起刀割断了织布。引:拿起。 句意为:从此以后。是:这。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

20、、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约定) 、委(舍弃) 、去(离开)”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辍然(这里是突然的意思)中止(中断停止) 、乃(才) 、复(又,再)”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结合文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等语句,表现出元方懂得“信”和“礼”的重要。 孟母断织中,孟母拿起刀割断了正

21、在织布,那么这匹布就废了。意在告诫孟子,读书必须要专心致志,不可分心,否则就像这把布割断一样,半途而废。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 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 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 ;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

22、进了大门。 孟母断织 孟子小时候, 背诵诗文, 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小孟子突然停止背书, 然后再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 ,小孟子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 ,小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 。从此以后,小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二、现代文(二、现代文(3030 分)分) (一) (一) (1414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_,_,_。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

23、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一不过

24、,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鳖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

25、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7. 第段横线上交代了一起散步的人员,请选择符合原文的排列顺序,并阐述理由。 选择:_ A.的母亲 我 我的妻子和儿子 B.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 C.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 D.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的母亲 我 8. 比较第、第段两处画线句表达效果的异同, 理由是:_。 9.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情节在几处矛盾的出现和解决中不断推进,逐步揭示文章

26、的主旨。 B. 本文对称的句式很多,这些句式整齐自然、音韵和谐,又散发着理性的光芒。 C. 本文主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满童趣和童真,反映一家三代温和谦让的浓浓亲情。 D. 本文选取散步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表现祖孙三代人的感情,也传达出作者的哲思。 10. 本文以“散步”为题的好处是_。 【答案】7. B 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8. 相同点:都描绘了初春的景色,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不同点:第段画线句还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第段景物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渲染了一家人散步时幸福、安宁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暗示了母亲对孙子未来成长的殷殷期望以及对孙儿的宠爱。 9. C

27、10. 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全文的线索,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揭示了文章主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7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联系第段中“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的内容可知,参与散步的是“我”的一家四口,“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文章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且有分歧时,“一切都取决于我 (段) ”, 故以“我”为主, 所以排列顺序为: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故选 B。 【8 题详解】 考查句子内容的理解。 相同点: 联系第段中“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28、;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和第段中“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鳖的鱼塘”的内容可知,两句都描绘了初春田野的优美景色,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 不同点: 联系第段中“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和第段中“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的内容可知,“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一句还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联系第段中“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29、我说:走大路”和第段中“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的内容可知,“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鳖的鱼塘”一句景物描写,渲染了一家人散步时幸福、安乐的氛围,衬托出作者喜悦的心情,暗示了母亲对孙子的宠爱和他未来成长的殷殷期望。同时,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9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C.“本文主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有误,联系第段中“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的内容可知,文章以作者“我”的第一人称

30、视角进行叙述,不是儿童视角; 故选 D。 【10 题详解】 考查对标题的赏析。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 1985 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从文章开头第段中“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开始,到文章中间第段中“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直到文章结尾第段中“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可以看出,“散步”这一中心事件贯串全文始终,因此本文是以“散步”为线索来写的,“散步”是凝聚一家人亲情的纽带;同时,“散步”作为标题,引人思

31、考:为什么“散步”,“散步”中有什么事情发生,和哪些人“散步”等问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联系第段中“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内容可知,以“散步”为题,揭示了文章主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 (二) (1616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苹果 杨立英 那年夏天,娘从外面带回家几个苹果。我冲进家门的时候,娘正把最后一个苹果放进吊在房梁的竹篮里。娘以为我没有看到,

32、于是在我进门后,她_地从竹篮边快速地走开了。 那是一个简单实用且功能强大的装置!绳子从房梁上垂下,另一端拴上钩子,竹篮挂在钩子上,里面放着干粮或其他吃食, 竹篮的高度恰如其分地固定在娘能伸手触及而我无论如何也够不到的位置, 当然,这样的装置除了防小孩子外,还可以防猫防老鼠。 我还无法抵挡住一个苹果的诱惑。娘出去后,我在屋里转了几圈,阳光从窗棂斑驳地透射进来,一个清晰的路径在我头脑里呈现,那是通往竹篮最快捷的路径。 晚饭过后,一家人在天井里纳凉,而我却毫无兴致,我的魂被竹篮里的苹果勾走了。 一人回屋睡觉不是我的习惯,为了让我的计划天衣无缝, 我又必须设计一些理由, 这是需要勇气的。我几次想跟娘说

33、我困了,但一想开口,心跳就加速,犹豫了几次,最终我还是说了出来,然后装模作样地打了声长长的哈欠。娘说:“困了就回屋去睡!” 借着月色,我爬上炕钻进了蚊帐。躺下后,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竹篮,很长的时间。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悄悄地下炕,爬上椅子,再攀上墙边的桌子,踮起脚尖,伸长身子从竹篮里摸起一个苹果。那一刻,我感觉心脏怦怦乱跳,腿有些打颤发软,幸好一股苹果的清香弥散出来,抚慰了我的不安。我匆匆地回到炕上,把自己和苹果裹进了被单儿。我在不安和甜蜜杂糅的心情里沉沉睡去,梦里,我望见了我家的柳树上长满了苹果,我攀上柳树,抚摸着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感觉一下变得特别富有! “都给我起来!谁偷拿了篮子里的

34、苹果?今晚不交出来,就先把她的手剁了!”娘的呵斥声把我震醒。娘不是个性情温和的女人,但这样大的火气却是第一次。我浑身开始颤抖,慌乱中,把滚到被单角的苹果又紧紧地攥在了手里。 这时,爷爷裂肺的咳嗽声穿墙而至,打破了黑沉沉的宁静。记不清从何时起,爷爷就这样整夜整夜地咳嗽。娘暂时放弃了对我们的“审问”,从竹篮里抓起两个苹果匆匆往外走。 从我们的屋子到爷爷的屋子只有几步的距离,娘走完这段距离的时间,是我逃脱罪责的唯一机会。 娘的前脚刚迈出门, 我一骨碌爬出被窝, 一手抓住苹果一手提着娘用旧粗布为我拼接的裤衩,下炕,爬椅子,再攀上桌子,一切行云流水般的麻利,可还是晚了,放苹果的手没等收回,娘已匆匆破门而

35、入。 一切静止下来,只有煤油灯的火焰闪闪烁烁,我呆呆地站在桌子上,娘直直地盯着我。我两手紧紧地握着变松的裤衩边缘,越握越紧。或许因为用力,瘦弱的我灯笼架般的筋骨清晰可见,油灯的光把我投射到墙上,细脚伶仃的。 我的恐惧和委屈在娘慢慢靠近桌子时暴发了,我突然放声大哭,无所顾忌。我释然地迎接即将要来的狂风骤雨。让我猝不及防的是,娘一把把我拽进怀里,搂得紧紧的,突然一声也大哭起来。当娘红肿着眼帮我擦泪时,我瞬间感觉一世界的温暖把我淹没。那天晚上,我蜷缩在娘的怀里睡着了,睡梦中我又望到了我家的柳树上挂满了一树的红苹果 对于娘从暴怒到温情的突然转变,我感到非常不解,直到后来的一天,我也做了母亲。 11.

36、第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做贼心虚 B. 若无其事 C. 惊慌失措 D. 若有所失 12. 本文是围绕“苹果”展开叙述的,细读文本,完成下面表格: 情 节 “我”的心情 娘把苹果放进吊着的竹篮里 _ _ 犹豫、紧张、甜蜜 娘发现苹果被偷,暴怒 害怕、慌乱 _ _ 13. 第段中的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14. 下面对中两个“大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大哭是因为偷苹果被发现的恐惧和最终吃不到苹果的委屈。 B. 我大哭是因为吃不到苹果的愤怒和对母亲的不满、抱怨。 C. 娘大哭是因为孩子吃不到苹果以及作为母亲看到孩子的惶恐时的心疼。 D. 娘大哭是因为在这个物质

37、匮乏的年代,为人母却无法满足孩子基本愿望的无奈、愧疚。 15.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娘”的人物形象。 【答案】11. B 12. . “我”设“计”偷苹果 . 母女大哭,矛盾消除 . 抵挡不住诱惑 . 恐惧,委屈,温暖 13. 运用比喻,把“我的筋骨”比作“灯笼架”,逼真地刻画出“我”的瘦弱,突出了“我”的可怜无助,也说明了当时生活的贫困。 14. B 15. 示例:娘是一个勤俭持家,对老人孝顺,性情不温和,却内心疼爱子女之人。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成语的运用。 A.做贼心虚:做了坏事怕人觉察出来而心里惶恐不安。 B.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

38、或漠不关心。 C.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D.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结合语境,“娘以为我没有看到”她把最后一个苹果放进吊在房梁的竹篮里,所以应该是“若无其事”地从竹篮边快速地走开了。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 文章第叙写娘把苹果放进吊着的竹篮里,第段的“我还无法抵挡住一个苹果的诱惑”则交代了我当时的心情。据此表格可用“无法抵挡诱惑”来填写; 结合文章第段中的“我的魂被竹篮里的苹果勾走了”“为了让我的计划天衣无缝,我又必须设计一些理由”可概括故事情节: “我”设“计”偷苹果; “犹豫了几次”“心跳就加速”“抚慰了我的不

39、安”“我在不安和甜蜜杂糅的心情里沉沉睡去”可知,“我”的心理是犹豫、紧张、甜蜜; 结合文章第段“我的恐惧和委屈在娘慢慢靠近桌子时暴发了,我突然放声大哭,无所顾忌。我释然地迎接即将要来的狂风骤雨。让我猝不及防的是,娘一把把我拽进怀里,搂得紧紧的,突然一声也大哭起来。当娘红肿着眼帮我擦泪时,我瞬间感觉一世界的温暖把我淹没”可知,叙写的主要情节是:母女大哭,矛盾消除。此时的心情是:“恐惧和委屈”又感到“温暖”。 据此理解概括填写作答。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 语句“或许因为用力, 瘦弱的我灯笼架般的筋骨清晰可见, 油灯的光把我投射到墙上,细脚伶仃的”一句,把“我的筋骨”比喻成“灯笼架

40、”,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结合句中的“瘦弱”“我两手紧紧地握着变松的裤衩边缘,越握越紧”可以看出,语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瘦弱的身体和当时的“我”因偷拿苹果,内心感到害怕而可怜无助的情形,同时也侧面写出了“我”家的生活贫困的情形。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B.错误,从文章第段“我释然地迎接即将要来的狂风骤雨”一句表明“我”并没有怨恨。“娘一把把我拽进怀里,搂得紧紧的,我瞬间感觉一世界的温暖把我淹没”句表明母亲是爱“我”的,“我”没有不满。我大哭的原因是极度的恐惧和委曲。 故选 B。 【15 题详解】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事件分析

41、概括作答。从第段“娘从外面带回家几个苹果。 我冲进家门的时候, 娘正把最后一个苹果放进吊在房梁的竹篮里”可知,娘是一个勤俭持家之人; 从第段娘说“都给我起来!谁偷拿了篮子里的苹果?今晚不交出来,就先把她的手剁了!”和“娘的呵斥声把我震醒。娘不是个性情温和的女人”可知,娘是一个严厉的人; 从第段娘听到爷爷的咳嗽便“暂时放弃了对我们的审问,从竹篮里抓起两个苹果匆匆往外走”可知,娘是一个孝敬之人; 从“让我猝不及防的是,娘一把把我拽进怀里,搂得紧紧的,突然一声也大哭起来”可知,娘是一个疼爱孩子之人。据此概括作答 三、综合运用(三、综合运用(1010 分)分) 16.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

42、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经典常读常新,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本学期,我们已经共同阅读了一部经典作品,请完成下列题目。 (1)小贤要为学弟学妹们做本学期所阅读的_一书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将下面篇目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只需填选项,每处 2 个)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还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 B.五猖会 C.无常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E.藤野先生 F.范爱农 _ _ _ (2)读完

43、这本书,书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人物:_ 理由:_ (3)这本书折射出很多鲁迅的教育观念,比如:教育要呵护孩子的天性;教育不要一味顺从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这些观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请你选择一个,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 . 朝花夕拾 . AD . EF . BC (2) . 阿长 . 粗鲁,愚昧迷信,爱絮叨,但是善良朴实,疼爱鲁迅,是广大劳苦群众的典型,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3)示例: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应该双向理解,家长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也多去理解家长的苦心;文中的鲁迅小的时候想要去看五猖

44、会,但是他父亲却逼着他背书;本来是为孩子好的事情,却在孩子心中留下了负面的印象,父爱变伤害;在生活中我们也确实发生类似的事情,例如每个周末想要去玩,但是会被父母逼着写作业;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多沟通,多交流,多理解,更有利于儿童家庭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与理解。 第一空,联系“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的内容和各选项中的具体篇目,可知此处名著为朝花夕拾 ;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 1926 年创作的 10 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

45、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 第二、三、四空: A.狗猫鼠 ,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B.五猖会 ,“五猖会”是旧时南方乡村为五猖所作的迎神赛会活动。作品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C.无

46、常通过迎神赛会引出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其中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 E.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F.范爱农描述了作者日本留学时期的同学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结合“描述小鲁迅与小

47、动物为友”的内容,第二空应选择 AD; 结合“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内容,第三空应选择 EF; 结合“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内容,第四空应选择 BC。 【小问 2 详解】 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记。解答时,结合阅读积累选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人物,并结合名著内容叙述理由即可。 示例一: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长妈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回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

48、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示例二: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藤野先生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藤野先生是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小问 3 详解】 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围绕“教育要呵护孩子的天性; 教育不要一味顺从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观点,结合名著中反映出某一观点的篇目,结合自己的认识

49、和生活学习实际进行叙述。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认为教育要呵护孩子的天性。 五猖会里父亲强迫“我”在看戏前背书,给“我”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指出强制的家长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孩子在一定的心理氛围和心理环境中成长,环境对他们了解世界、判断是非和情绪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要树立平等的家庭教育观念,实现亲子共同成长。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习惯了以知识权威,道德权威的角色,只注重对子女的教育,而忽视了从子女身上获得新知识和新观念。所以,父母应以平等,开放的心态与孩子进行互动。 四、写作(四、写作(4040 分)分) 17. 题目;不

50、一样你 要求: (1)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不一样的你 每当夕阳西下,留一片光辉,皓月当空,洒下一抹皎洁,当落霞覆盖,竹翠影幽之际,或一支红烛,一盏台灯,柔柔的光照在那张毕业照上,丝丝情愫与满天星斗交织在一起,索饶在我脑海中的是:你,很不一样。 记得初识你时,是放学排队,出校门的路上,我跑得跌跌撞撞,差点摔倒的时候,你扶住了我说:不着急,我们慢慢走。“说完,脸上浮现一抹灿烂的笑容,真是这灿烂的笑容陪我走四个春秋。也正是它,让我发现你不一样。 正是那一次相遇,我们闲聊身边趣事,放学路上,我们玩着游戏,追逐打闹。体育课上,对足球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