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453.15KB ,
资源ID:224535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245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1、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题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生锈铁钉 B水蒸气 C氢气 D果汁 2“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药的使用B罗盘指引航海 C使用稻草造纸D烧松烟制墨 3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的生活。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鱼、虾能在水中生存仅利用了氧气的物理性质 B焊接金属时可用氧气作保护气,使焊接更牢固 C为增加节日氛围,大量燃放烟

2、花爆竹 D将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霓虹灯 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取用氯化钠固体B量液体体积 C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D将胶塞塞入试管 5用电设备起火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CCl4)的灭火器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气化 并覆盖在火焰上。关于四氯化碳灭火的原理错误的是( ) A气化时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B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四氯化碳本身不可燃也不助燃 6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教室内消毒后,消毒水的气味弥漫四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酒精有特殊香味,食醋有酸味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D氧气加压降温变为液态氧氧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7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 元素信息不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原子质量为 12.01g BX 表示 AL 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D硅原子的质子数是 14,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8把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放入 A、B、C、D 四瓶氧气中燃烧。A 瓶中看到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 瓶中看到了火星四射,C 瓶中出现了明亮的白光,D 瓶中看到了耀眼的白光。则对此实验的推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为硫,并且 A 瓶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

4、的气体 B乙物质为镁,并且 B 瓶中会产生一种白色的固体 C丙物质可能为木炭,并且 C 瓶中会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丁物质是铁,并且 D 瓶中会生成一种黑色粉末 9对于 Fe、Fe2+、Fe3+三种微粒的判断,正确的是: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质量几乎相等所含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 A B C D 10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由多到少、 B分子间的间隔:由大到小氧气、液氧、固态氧 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 D空气中物质的体积分数:由多到少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

5、,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金属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则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一定是金属原子 C氮气、氧气、氨气均由分子构成,所以气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化学变化中有能量的释放和吸收,则有能量的释放和吸收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都能够制取氧气,下列能同时反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中关系的图像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钙元素 。 两个氢原子 。 (2)“3Mg2+”中的“3”表示 ,“2+”表示 。 14合理运用燃

6、烧与灭火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某高楼办公场所装修时违规使用了大量易燃的聚氨酯泡沫,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聚氨酯泡沫 是 。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 。 (3)每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推广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若在城市高楼里发生火灾,则被困人员逃生的方法中错误的是_(填字母)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寻找安全出口,匍匐前进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15规范的实验操

7、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回答下列问题: (1) 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后, 标签被腐蚀、 字迹模糊的原因是 。 (2)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放 。 (3)下列关于仪器洗涤方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 。 A加热后的试管趁热洗涤 B滴瓶中的滴管取液后洗净再插回滴瓶 C烧杯上有油,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D仪器需洗涤至水在仪器内壁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1 表示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A 和 B 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 若 C 表示离子,则其离子符号为 。 (2)图 2 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

8、应的微观示意图。 对图中“”表示的物质归类错误的是 (填字母) 。 a.氧化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17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中处应填 ,可以是 (举一例即可) 。 (2)兴趣小组的一位同学给全班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道具如图乙所示。 该节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 从上述现象可以得出分子的一个性质,该性质不能解释的现象是 (填字母) 。 A固

9、体的溶解 B气体的扩散 C物质的热胀冷缩 D液体的挥发 三、综合题三、综合题 18小柔在探究空气中氧气的性质时,做了以下几个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如图一,用激光引燃试管中白磷,待白磷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理论上最终量筒中液面降至约 mL 刻度线,若最终液面降至约 18mL 刻度线,则原因可能是 。 (2)实验二:制备一瓶氧气。 装入药品前,用图二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 (填“甲”、“乙”或“丙”) 。 (3)实验三:探究氧气的性质。 图三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1

10、9实验室制取气体是一组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装置 A 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 (3)若用 F 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集气瓶中水从 (填“c”或“d”)端流出。将 F 中水全部倒出,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 1.29g L-1。某气体既能用 D 装置又能用 E 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是下表中的 (填字母) 。 气体 A B C D 标准状况下密度/(gL-1) 1.997 1.429 0.771 0.717 在水中的溶解性 可溶 微溶 易溶 难溶 20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红磷着火点为 240,白磷着火点为 40,红磷和白磷燃烧的产物相同。 (1) 【探究一】如图一所示,A、C 为白磷,B 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 A 加热一段时间,C 先燃烧,B 后燃烧,A 不燃烧。 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2)对比 B、C 的现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着火点 (填“高”或“低”)的物质先燃烧。 (3) 【探究二】如图二所示,同学们利用 Y 型管的装置对燃烧条件进行了验证。 【实验步骤】 向 Y 型管中挤入过氧化氢溶液后, 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烧杯中的白磷先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 【分析与讨论】 此现象说明可

12、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烧杯中 80热水的作用有 。 (5)若装置不变,欲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只需将 Y 型管中的某一药品更换,你的思路为 。 (6)对比图一可知,图二装置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1 【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生锈铁钉中含有铁和铁锈,属于混合物; B、水蒸气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 C、氢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 D、果汁中含有水、糖、色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C。 【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 2 【

13、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火药的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 B、罗盘指引航海,只是指示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符合题意; C、使用稻草造纸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 错; D、烧松烟制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错;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鱼、虾能在水中生存,利用氧气能微溶于水的物理性质,同时利用氧气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氧

14、气化学性质活泼,不作保护气;氮气性质稳定,焊接金属时氮气做保护气,使焊接更牢固,不符合题意; 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等有害物质,不符合题意; D、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光,将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霓虹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氧气能供给呼吸利用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B.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不能作保护气; 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4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取用固体粉末方法: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15、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D、将胶塞塞入试管时,应将试管和胶塞拿起来,将胶塞旋进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取用固体粉末时,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 B.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C.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D.将胶塞塞入试管时,应将试管和胶塞拿起来,将胶塞旋进试管口。 5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

16、迅速气化,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使其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并覆盖在火焰上,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同时四氯化碳本身不可燃不助燃;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随意降低; 故答案为:B。 【分析】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6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教室内消毒后,消毒水的气味弥漫四周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不符合题意; C、酒精有特殊香味,食醋有酸味,是由于构成酒精和食醋的分子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17、,不符合题意; D、氧气加压降温变为液态氧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隙改变,而不是氧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7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01,单位是“1”,不是 g,不符合题意; B、X 是 13 号元素,是铝,表示为 Al,不符合题意; C、三种元素不是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D、硅原子的质子数是 14,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8、D。 【分析】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 B.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Al; C.核外有几个电子层就位于第几周期。 8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该选项 说法不符合题意; B、乙物质为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镁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木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丙物质可能为木炭,同时 C 瓶中会生成一种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D 瓶中看到了耀眼的白光,D

19、 应是镁,镁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 瓶中看到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甲为硫,B 瓶中看到了火星四射,则乙为铁,C 瓶中出现了明亮的白光,则丙可能为木炭,D 瓶中看到了耀眼的白光,则丁为镁。 9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它们都属于铁元素,故核电荷数相同。符合题意。 它们核外电子数不等。 Fe 没有失去电子, 而 Fe2+失去 2 个电子, Fe3+则失去 3 个电子。 不符合题意。 它们只是核外电子数不同,质子数与中子数完全相同,而电子虽有质量,但很小,一般忽略不计,所以它们的质量几乎相等。符合题

20、意。 它们都属于铁元素,故所含质子数相同。符合题意。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Fe、Fe2+、Fe3+三种粒子都为铁元素的不同微粒,故其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因为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其质量几乎相等。 10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A:原子核外电子层数:H、C、S 分别是一层、二层、三层由少到多。故不选 A。 B:一般的说分子间的间隔气体大于液体大于固体。氧气的分子间隔大于液氧的分子间隔大于固态氧的分子间隔。故 B 符合题意。 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O、

21、Si、Al、Fe。故 C 错。 D:空气中物质的体积分数由多到少依次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D 错。 故答案为:B。 【分析】 A.氢元素在第一周期,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 1、 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 2,硫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 3; C.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 D.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11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

22、念;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符合题意; B. 金属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但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不一定是金属原子,也可以是铵根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C. 氮气、氧气、氨气均由分子构成,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是由原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释放和吸收,但有能量释放和吸收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如灯泡发光中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B、原子的

23、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 D、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释放和吸收。 12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反应后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但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为 0,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解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但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为 0,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选项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反应后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解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

24、固体的质量减少,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三个反应中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由 0 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物完全反应质量不再增加,选项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其质量由 0 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物完全反应质量不再增加,氯酸钾、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保持不变,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高锰酸钾反应后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解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的催化剂

25、,质量不变。 13 【答案】(1)Ca;2H (2)3 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钙元素符号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表示为 Ca; 元素符号同时可以表示 1 个原子, 几个原子就在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 两个氢原子表示为 2H; (2)“3Mg2+”中的“3”表示微粒的个数,即 3 个镁离子; 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正负号表示电性,故“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 2个单位的正电荷。 【分析】 (1)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Ca; 元素符号同时可以表示 1 个原子,几个原子就在元素符号的

26、前面加上数字; (2)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14 【答案】(1)可燃物 (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D 【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某高楼办公场所装修时违规使用了大量易燃的聚氨酯泡沫,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聚氨酯泡沫是可燃物;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 A 方法

27、正确; B、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所以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到安全通道是正确的做法,故 B 方法正确; C、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会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可以减少空气对流,而浇水可以降温,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故 C 方法正确; D、火灾可能引起停电,住宅楼有电梯的,乘电梯撤离是错误的做法,故 D 方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

28、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根据火灾逃生措施解答。 15 【答案】(1)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2)石棉网 (3)C;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后,标签被腐蚀、字迹模糊的原因是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对着手心,导致残液流下腐蚀标签; (2)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放石棉网; (3)A、加热后的试管立刻清洗容易炸裂,故 A 错; B、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清洗,否则会稀释溶液,故 B 错; C、烧杯上有油,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洗涤,再用水冲洗,故 C 正确; D、仪器需洗涤至水在仪器内壁既不

29、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 (1)标签被腐蚀、字迹模糊的原因是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2)用烧杯加热液体时应垫上石棉网; (3)根据仪器洗涤方法分析。 16 【答案】(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l- (2)c;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A 和 B 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的质子数为 17,表示氯元素,外层电子数为 7,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原子,其符号为 Cl-; (2)图中表示的物质是由同种的分子

30、构成的,属于纯净物,分子又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不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c;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 2催化剂_22+ 2 A.该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不正确; B.该反应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故答案为:不正确; C.从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故答案为: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C 为氯元素,氯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Cl-; (2)属于二氧化碳是氧化物、化合物; 该反应为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一氧化

31、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17 【答案】(1)离子;汞或铁等 (2)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C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 (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图中处应填离子,汞或铁等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可以是汞或铁等; (2)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因此该节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棉花团由白色变成红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 对此现象加以解释:氨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当氨气分子运动到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上时,氨气和水结合成氨水,从而使棉花团变红色。 A. 固体的溶解是由分子不断运动引起的,故正确; B.气体的扩散是由分子不断运动引

32、起的,故正确; C. 物质的热胀冷缩是由分子间隔变化引起的,故不正确; D. 液体的挥发是由分子不断运动引起的,故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显中性和显酸性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氨气能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 18 【答案】(1)24;白磷燃烧时,止水夹没有夹紧(合理即可) (2)丙 (3)瓶底未加少量的水或细沙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大试管内氧气的体积为 130mL15=26mL,应有 26mL 的水倒流进试管,量筒内应还剩 50mL-26mL=24mL 刻度线;若最终液面降

33、至约 18mL 刻度线,说明测定结果偏大,则原因可能是白磷燃烧时,止水夹没有夹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大,有空气逸出,因此进入的水多,使测定结果偏大(合理即可) 。 (2)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松开手一段时间后,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中的液柱会上升。 故答案为:丙。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生成高温熔融物溅落会炸裂瓶底,图中实验的不足之处是:瓶底未加少量的水或细沙。 【分析】 (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若装置气密性良好,松开手一段时间后,部分气体逸出,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

34、压作用下,导管中的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容易炸裂集气瓶。 19 【答案】(1)水槽 (2)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防止加热时试管中粉末状物质随气流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3)d;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c 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4)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文字表达式;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水槽; (2)实验室用装置 A 制取氧气时,是利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和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试

35、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试管中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若用 F 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氧气密度比水小,从 c 端进气,集气瓶中水从 d 端流出;将 F 中水全部倒出,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从 d 端进气,空气从 c 端排出,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c 端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收集满了; (4)某气体既能用 D 装置又能用 E 装置收集,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则该气体可能是下表 中的 D。 【分析】 (1)仪器 a 是水槽; (2)图 A 的试管中有棉花团,因此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试管口放一

36、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若用 F 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集气瓶中水从 d 端流出;验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 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4)某气体既能用 D 装置又能用 E 装置收集,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 20 【答案】(1)白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2)低 (3)与氧气接触 (4)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或空气 (5)将 Y 型管中红磷换为白磷 (6)不需酒精灯加热或装置环保(合理即可)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白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

37、磷; (2)C 先燃烧,B 后燃烧,对比 B、C 的现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着火点低的物质先燃烧; (3)烧杯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先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由于氧气生成,白磷和氧气接触燃烧,此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4)烧杯中 80热水的作用有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或空气; (5)若装置不变,欲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只需将 Y 型管中的红磷换为白磷,和烧杯中的白磷形成对比,二者都是可燃物,都和氧气接触,Y 型试管中的白磷不燃烧,而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对比图一可知,图二装置的优点是不需酒精灯加热或装置环保等(合理即可) 。 【分析】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