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1 ,大小:464.18KB ,
资源ID:223970      下载积分:8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239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年青岛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年青岛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

1、求相同加数的和求相同加数的和 课题 求相同加数的和求相同加数的和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加法加减法意义, 掌握了 100 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课,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在前面学习 100 以内数的加法中, 学生能比较熟悉不同的数相加。 对于几个相同的数量相加学生显得比较陌生, 为此教材在本节加强了几个相同数连加的练习, 提高了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 为学生学习乘法扫除了障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经历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

2、会用不同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探究用连加的方法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难点 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圆片板贴;学具:小圆片、小棒!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瞧,魔术表演开始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1:一共有几朵花? 预设 2:一共有几条鱼?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魔术师一共变了 3 次, 每次变

3、出了 2 朵小花, 一共变了多少朵花?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学生交流发言,教师课件演示。 师生小结:(1)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 2 个 2 个的数:2、4、6,得出变出了 6 朵花。还可以列算式:2+2+2=6(朵)(板书) 师:剩下的问题请同学们先写在练习本上,3 分钟后请同学分享。 生:舞台上有 4 个鱼缸,每个鱼缸 4 条鱼,就是求 4 个 4 相加的和是多少,列式为 4+4+4+4=16(条)(师板书) 师:请同学思考一下 4 个 4 相加(两个 4 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生:不同,一个 4 表示加数,另一个 4 表示加数的个数。(师:说的太好了。) 三、巩固新知 师:问题都解决了现在考考大

4、家的眼力,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看来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 这些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问题。 (板书课题: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经过讨论我们得出: 求几个相同的数和是多少, 用相同的数作加数,相同的数有几个, 就有几个这样的数相加。 同学们这么快就掌握了求几 个相同加数和的方法。接受新知的能力真强啊! 四、巩固应用 独立完成自主练习 1、3、5。 五、课堂小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请你大声的分享给同学们听。 作业设计 1.横着数,每行有( )个,一共有( )行,表示( )个( )相加,列式计算为( ) 2.竖着数,每列有( )个,一共有( )列,表示( )

5、个( )相加,列式计算为( ) 板书设计 求相同加数的和 1.变出了多少朵花? 2+2+2=6(朵) 2.一共有多少条鱼? 4+4+4+4=16(条)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初步认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求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计算, 充分体验了用加法计算解决这类问题的繁琐后,又让学生充分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和简洁性。为学生学习乘法扫除了障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通过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算式,掌握乘法算式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重点 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 明确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能将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PPT、小棒、练习本。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的魔术表演好看吗?好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观看魔术表演!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 (1)观察数学信息,列出加法算式 生:5+5+5+5+5+5+5+5=40(个) (2)观察讨论算式的特点 生:相同加数为 5,相同加数的个数是 8。 生:8 个 5 相加。 (3)多媒体播放 20 串这样的宝葫芦,学生自主探究有多少个宝葫芦?

7、 师:带领同学们在黑板板书一遍 20 个 5 相加的算式,让孩子体会加法算式的繁琐。 (4)小组讨论探究,引出乘法算式 师:同学们都是小小创意家!其实,数学家开始也被这个问题难倒了,后来他们决定将 8 个 5 相加写成 58=40 或 85=40。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这个新朋友,你们认识吗? 师:乘号读作“乘”,这两个乘法算式读作“5 乘 8 等于 40”或“8乘 5 等于 40”。谁能试着读一读?(生齐读算式) 师:那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8 和 5 分别代表什么? 生:在加法算式中,5 是相同加数,8 是相同加数的个数,乘法写成算式时即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

8、的个数相乘,二者位置可以颠倒。 (二)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师:加法算式 4+4+4=12(只) 师:乘法算式为 34=12(只)或 43=12(只),乘法算式中3 和 4 各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探索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三)借助学具,学生自由操作,形成几个几的表象。 师:请大家用小棒摆出 4 个 2。摆之前要想一想每份摆几个?摆这样的几份? 师:一共有多少个?你能说出算式吗? 三、巩固新知 出示作业纸第一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 学生交流。(请同学尝试着说出并要求理解能够学以致用)。 作业设计 1.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9、 ) 2.画一画 43 画法一( ) 画法二( ) 3.列一列 5 个 4 相加( ) 5 和 4 相加( ) 5 乘 4( ) 5 和 4 相乘( ) 板书设计 变葫芦-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 5+5+5+5+5+5+5+5=40(个) 5 840 读作: 5 乘 8 等于 40 8 540 读作: 8 乘 5 等于 40 因 乘 因 积 数 号 数 教学反思 有关有关 1 和和 0 的乘法的乘法 课题 有关 1 1 和 0 0 的乘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 1 和 0 的乘法的探究和学习。 教 学 目

10、标 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知道“1 乘任何数得任何数”, “0 乘任何数都得 0”,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2.培养概括能力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 知道“1乘任何数得任何数”“0乘任何数都得0”。 难点 理解“1 乘任何数得任何数”“0 乘任何数都得 0”。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学 创新 教 学 一、一、课前 3 分钟 1.3+3+3=()() 5+5+5+5()() 6+6()() 2.写出乘法算式 6 个 2 相加(2 个) 4 乘 5 3 和 4 相乘(2 个) 二、二、情境导入 1.关于的

11、乘法 (1)出示 PPT,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第一幅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过 程 生:原来桌上有 3 顶帽子,每顶帽子里有 1 只鸽子。 生:原来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几只鸽子? 列式:求一共有多少只鸽子,就是求 3 个 1 相加的和是多少。指明回答。 加法算式:1113(只)乘法算式:133(只)或 313(只) 在乘法算式中:1 表示相同加数是 1,因数中 3 表示加数的个数是 3,积中 3 表示 3 个 1 相加的和为 3。 (2)师:那同学们如果原来的帽子有顶,每顶一只鸽子,原来 4 顶帽子一共有几只鸽子?怎样列式? 得出:1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2.关于 0 的乘法 根据第二幅图,

12、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现在帽子里有多少只鸽子? 生:有 3 顶帽子,每顶帽子里有 0 只鸽子。 每顶帽子里有 0 只鸽子, 求现在一共有多少只鸽子就是求 3 个 0 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列式: 加法算式:0000(只) 3 个 0 相加 乘法算式 300(只) 或 033(只) 得出: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 4、5 题。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作业设计 1. 11111=( )( ) 21=( )+( ) 2.0000=( )( ) 30=( )+( )+( ) 3.=3 =0 =( ) =( ) 板 书 设 计 有关 1

13、 和 0 乘法 原来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几只鸽子? 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几只鸽子? 乘法算式:133(只)或 313(只)乘法算式:030(只)或 300 1 乘任何数得任何数 0 乘任何数都得 0 教 学 反 思 5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课题 5 5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本节教学以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为基础,借助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等生动直观的活动中自觉的获取数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 5 的乘法口诀编制的经验。相信学生必将熟练记忆口诀,并用其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单轮表车表演的情境,通过摆学具、编儿歌等方

14、式经历 5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掌握 5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掌握 5 的乘法口诀,运用 5 的乘法口诀计算。 难点 理解 5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教学准备 PPT、小棒。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自行车表演。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看杂技,编儿歌。 师:许多同学都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人在进行自行车表演,怎样知道呢?我们编儿

15、歌就能找到答案。 我们从图中可以知道: 1 辆小车 1个轮,上面共有 5 个人;2 辆小车 2 个轮,上面共有 10 个人;3 辆小车( )个轮,上面共有( )个人你们能接着往下编吗? 学生边说,老师边把儿歌进行整理。 (一)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可以用学具小棒来摆一摆。 2.可以动手用不同的符号画一画、再算一算。 (二)展示方法 师: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说说你们的研究方法。交流完之后教师进行点评。以用小棒为例,出示课件进行细致讲解。 (三)编口诀,理解意义,背口诀 1.编口诀。 师:同学们,除了用儿歌,小棒等方法,你们有没有更简单的记忆方法?(可以用乘法口诀。) 师:1 辆小车 5 个人,

16、1 个 5 相加,15=5 或 51=5,谁来编一句呢?学生回答:一五得五。(板书:1 个 5 相加,15=5 或 51=5一五得五) 2 辆小车 10 个人, “2 乘 5 等于 10”怎么编呢? (板书:2 个 5 2510 或 52=10 二五一十 ) , 依次往下说出后 3 句口诀,边说边板书。 揭示课题:全班一起朗读,揭示本节课学的新知识5 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师:当 2 个 5 相加时,我们编口诀为什么不说二五得十呢?学生思考并说一说原因。 小结:为了使口诀比较顺口,当积不满十时,我们用得字,其他不用,如:二五一十,我们不说二五得十。 2.理解口诀的意义。 师:同学们,仔细观

17、察这 5 句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试着说出口诀中的规律,教师进行引导补充。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出示课件,学生自主完成自主练习,并指名回答,交流方法并讲解。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的收获肯定也不少,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1.5+5+5= 乘法算式:( )或( ) 口诀:( ) 2.根据口诀写算式 二五一十( )( ) 四五二十( )( ) 五五二十五( ) 板 书 设 计 5 的乘法口诀 1 个 5 155 或 51=5 一五得五 2 个 5 2510 或 52=10 二五一十 3 个 5 3515

18、 或 53=15 三五十五 4 个 5 4520 或 54=20 四五二十 5个5 5525或 55=25 五五二十五 教 学 反 思 2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课题 2 2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 2 的乘法口诀。学生对于乘法口诀已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因为 2 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与 5 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相同。首先复习关于的的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入手,让学生复习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其次复习 5 的乘法口诀,以利于知识的迁移。教学中继续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进行学习,师生共同编制前几句以后编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编。最后通过对口

19、令、补充口诀、背诵口诀、用口诀计算等巩固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情况。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 2 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在归纳 2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理解 2 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经历 2 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3.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点 经历归纳 2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 2 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难点 熟记 2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学具:小棒、课前准备的学习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

20、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观看了骑单轮车的杂技表演。今天咱们再一起来观看一场精彩的顶竹竿表演好吗?请看大屏幕!演出开始了!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编口诀,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1.动手操作。 出示问题,我们先小组合作来解决竹竿上一共有几个人的问题。在合作探究前,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的温馨提示。 师:那一根竹竿上呢?预设:1 根竹竿上有 2 个人,就是 1 个 2,列出乘法算式就是:12=2 (教师板书:1 个 2 12=2) 2编写口诀。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上面的问题,现在我们知道了 1 根竹竿上 2 个人,2 根竹竿上 4 个人,不但解决了问题,还可以像学习

21、5的乘法口诀一样编成儿歌呢!你能继续编下去吗? 师:我们同学真聪明,都能学以致用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2 的乘法口诀吧!老师先编出前两句: 1 根竹竿上 2 个人 12=2 一二得二 (板书:一二得二) 2 根竹竿上 4 个人 22=4 二二得四 (板书:二二得四) 请同学们同桌合作,一起编写剩下的三句。 3 根竹竿上 6 个人 32=6 二三得六 (板书: 二三得六) 4 根竹竿上 8 个人 42=8 二四得八 (板书: 二四得八) 5 根竹竿上 10 个人 52=10 二五一十 (板书: 二五一十) 3.理解口诀。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 5 句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呢? 师:我们

22、同学真厉害,发现了这么多。那谁能告诉老师:二三得六,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4.记忆口诀。 课件出示口诀,采取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看着课件集体读;可以让学生自己背;师生对口令;二人对口令;小组开火车;男、女生对抗赛。 (二)体会用口诀解决问题的简便性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杂技场的舞台布置。你能提出用 2 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吗?出示情境图。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师: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现在我们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一)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二)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编写口诀的? (三)哪个环节你学得最开心?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23、 作业设计 1.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口诀( ) 2.一本书小红每天看 2 页,已经看了 4 天。她第五天应从第几页开始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 和和 4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课题 3 3 和和 4 4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学情分析 3、4 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了 5、2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经历了口诀的编制过程,所以本节课 3、4 的口诀编制很容易,重点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学生在运用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景境,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等方式经历3和4 的乘法口

24、诀产生的过程,掌握3和4的乘法口诀。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意识。 3培养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掌握3和4的乘法口诀。 难点 能运用3和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观看了骑自行车表演和头顶杆上飞人表演,同学们喜欢吗?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杂技表演,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观看杂技小丑的表演。(出示教材 18 页情境图)瞧,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 1:每个小丑头上顶着 4 个碗,手中玩着 3 个球. 生 2:有 4

25、 组小丑在踩晃板,每组晃板上有 3 个小丑. 师: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1:5 个小丑共顶着多少个碗?手里共耍着多少个球? 生 2:一共有多少个小丑在踩晃板?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编制儿歌。 师:既然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编首儿歌找到答案吧!教师出示儿歌的第一节:一个小丑 3 个球,4 个小碗顶在头。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你们的想法,注意说清楚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师:哪位同学能接着编下去? 学生续编儿歌,集体交流汇报。 2.编制 3 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靠自己的智慧编好了儿歌,请同学们参考儿歌中有关小丑顶球信息写出乘法算式,编出 3 的乘法口诀,你们

26、有信心做好这件事情吗?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组的结果? 学生补充好儿歌,并根据儿歌写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然后再全班展示交流。 师:大家都用自己的方法编制了 3 的乘法口诀, 谁能很快地记住它?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开火车的方式说一说。 3.编制 4 的乘法口诀。 师:有位同学说他能借助儿歌来编 4 的乘法口诀,其他同学想不想和他比一比呀?好,请大家独立完成。 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并集体交流。 生 1:因为 133,编的口诀是“一三得三”,所以 144,就编了口诀“一四得四”。 师:让我们一起来记一下关于 4 的乘法口诀,他们是(师生齐读) :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四五二十。 三

27、、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游戏。 (1)看算式说口诀。教师出示算式,请学生回答出相应口诀。 14 34 52 23 43 (2)看口诀说算式。 二三得六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二四得八 2.填口诀。 三三得( ) 三( )十二 二( )得八 三四( ) 3.4 的乘法口诀的应用舞台上有 4 串灯笼,每串有 4 个灯笼,有多少个灯笼? 44=16(个) 乘法口诀:四四十六 如果乘法算式中有因数 4,计算这个乘法算式的积时,可以用 4 的乘法口诀。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同学们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你们学会了这么多新知识,把你们学到的新知识在课下讲给同学或者爸爸妈妈说一说好吗?

28、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自主练习 2、3、4 题。 作业设计 一、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四( ) 二二 ( ) ( )得九 ( )得八 三( )十二 四( )十六 二、解决问题 1.有 2 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 4 条鱼,一共有多少条鱼? 2.小兰家门前有 3 棵大树,每棵树上有 4 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板书设计 3、4 的乘法口诀 3 的乘法口诀 4 的乘法口诀 一个小丑3个球 13=3 一三得三 一个小丑头顶4个碗 14=4 一四得四 两个小丑6个球 23=6 二三得六 两个小丑头顶8个碗 24=8 二四得八 三个小丑9个球 33=9 三三得九 三个小丑头顶12个碗 34=12 三四

29、十二 四个小丑 12 个球 43=12 三四十二 四个小丑头顶 16 个碗 44=16 四四十六 五个小丑 15 个球 53=15 三五十五 五个小丑头顶 20 个碗 54=20 四五二十 乘加、乘减运算乘加、乘减运算 课题 乘加、乘减运算乘加、乘减运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 1-5 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 学 目

30、标 1.使学生学会乘加式题的计算。 2.通过学会乘加式题的计算使学生能推导出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 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联系。 4.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圆形纸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背诵 1-5 的乘法口诀。 (1)全班齐背。(2)指名背。(3)分组背。 2.完成下列口诀 二、新授 1.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 22 页的情境图,并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 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那该怎样列式呢? 2

31、.学生同桌讨论解答方法,汇报。 板书:555217(个) 53217(个) 3.讨论上面两种算法,那种比较简便。 学生同桌讨论,汇报。 4.教师说明:像 53217 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板书:乘加) 5.提问。532 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明确:在乘加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6.你还能想出别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同桌讨论,汇报。 板书:54317(个) 为什么这样列式? 像 543 这样的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你知道该叫什么算式吗? 引导学生说出:像 543 这样的算式,叫乘减算式。 板书:乘减。 54317 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明确:在乘减算

32、式中,要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7.独立完成绿点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第 3 小题,生交流讨论。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 作业设计 1. 乘加 ( )( )+( )=( ) 乘减 ( )( )-( )=( ) 2.一组有 5 行课桌,每行 3 张,二组有 5 张课桌,两组共有多少张课桌?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555217(个) 35217(个) 54317(个)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 课题 角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 学情分析 本单元实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学

33、习。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教 学 目 标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会用直尺画角,直观体验角是有大小的,并且知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 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三角板(两个)、活动角。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一、课前三分钟 55= 43= 35= 二、复习旧

34、知 回顾所学的图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手工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快来看,红旗五星上有许多-” 师: 出示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发现问题:什么是角? 2.师安排小组内交流、讨论 分小组讨论, 组内成员交流讨论自己的研究成果, 并且选出各自小组代表准备汇报。(3-5 分钟) 3.班内交流、汇报 在组内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选出典型的代表,在班内展示汇报。 (1)学生汇报结果:让学生指角 (2)学生完整地指角(多名学生展示指

35、角) 生 2:(生 2 上台展示)先指顶点,再指两条直直边 4.研究角的各部分名称,要用手摸一摸,亲自去感知。摸的时候要先指顶点,再用手摸出它的两条边,之后就理解角是尖尖的(一个顶点),有两条直直的边。 5.学生指一指教室里哪些地方有角, 找到的角, 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小组内互相交流评价。 6. 师示范画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最后画上角的符号(弧形),就画成了一个角。 7. 活动角的制作,利用活动角去感知角的大小。 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讨论后,师生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

36、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四、巩固练习与拓展延伸 课本 29 页:自主练习第 1、2、3 题。 作业设计 算一算,填一填 1. 1 个三角形有( )角. 4 个三角形有( )角. 2.红领巾上有( )角 角是由( )和( )组成的( )。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直角的初步认识和比较角的大小直角的初步认识和比较角的大小 学情分析 从学生对角已有的认识入手,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做一做,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认识角,借助已做出的角,深化对角的认识,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 学 目 标 1.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并能从生活

37、中找到直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重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难点 会借助三角板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三角板(两个)。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一、课前三分钟 三三得( ) ( )四十二 四( )二十 二、复习旧知 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三、新授课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 出示情景图课件, 你认识情景图中的这些角吗?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中都有像三角尺上这样的角。 (边说表举起三角尺比划。) 教师说明: 像这样的角, 还有我们刚才找到的角, 在数学中,我们叫它“直角”。 2.教师总结: (1)先认识三角板上的直角。(把三角板一边放到

38、桌面上,另一边是立着的就是直角) (2)会用三角板量一量直角。(先要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边跟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没有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叫就是直角。) (3)会画直角。(先画顶点,然后从顶点开始画一条水平的边,最后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在这条边上,沿着三角板直角的另一边把剩下的一条边画好。最后不要忘记直角符号)如下图: 3.师: 和那个角大呢? 生: 最小,最大 师总结: 用直角三角板比较只能比较以上三种角, 用活动角比较可以比较任何角的大小。 四、巩固练习与延伸 课本

39、 30 页:自主练习第 4、6 题。 作业设计 在一个圆形中画两条线段,使它增加 4 个直角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认识锐角和钝角认识锐角和钝角 课题 认识锐角和钝角认识锐角和钝角 学情 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年龄偏小,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 40 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于锐角和钝角,虽然部分学生知道其名称,但对于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来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合作交流等形式去发现角和展示角,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

40、悦的气氛中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学会借助工具验证锐角和钝角。 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 借助直角辨认锐角和钝角。 难点 识角、数角。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三角板(两个)。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一、课前三分钟 三五( ) ( )十二 四( )十六 二、复习旧知 比较角的大小 1. 2.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师:

41、瞧,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角? 生:我还知道有直角,有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 2.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制角 在组内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选出典型的代表,在班内展示汇报。 (2)小组间互相评价、补充 在班内汇报结束之后,由其他组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补充。 (3)师提出建议,把自己制作的角进行编号 1、2、3,然后分类,按什么标准分类呢? 3.作品展示:分三类,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直角。 4.师总结 (1)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2)口诀:直角是裁判,能把角来辩。锐角是弟弟,嘴巴尖又尖。钝角是哥哥,嘴巴大又宽。 四、巩固练习: 课本 32 页:自主练习第

42、 2、4 题。 作业设计 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分别都是什么角? 板 书 设 计 认识锐角和钝角 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 锐角 直角 钝角 教 学 反 思 智慧广场智慧广场- -数图形数图形 课题 数图形数图形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并对它们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数一数简单图形的个数时,总是漏数,重复数,也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并能列出算式。本节课,教学时先让学生自主地数,学生在数长方形的个数时容易多数或少数,从而出现不同的答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43、,有一定的挑战性,然后紧密围绕“你是怎样数的?”这一中心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研究、探索问题的全过程,进而发现有序数图形的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有序”数学思想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有序数图形的方法,在数图形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经历数图形的过程,体验有序数图形的方法,学会有序思考,体会分类思想。 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体验成功的乐趣,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学会有序数图形的方法,在数图形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难点 掌握按顺序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44、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三分钟 53+7= 42-3= 30+7= 4+51= 5-14= 44-2= 二、导入 仔细观察情景图,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窗户的形状是长方形的。 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数一数窗户上有多少个长方形? 三、合作探索,探究新知 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序的数图形。(引出课题) 小组内交流讨论。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先给图形编上号。 小组代表汇报并说明理由。 生 1:有三个长方形,分别是 1 、 生 2:有 4 个长方形,分别是 1 、和这三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 生 3:有 6 个长方形,分别是

45、1 、 1 和、和、 1 和和。 师:孩子们你们数出了几个长方形? 生:6 个。 师:非常好,我们数出来了 6 个长方形。那同学们我们怎么才能准确的把 6 个长方形数出来呢? 我们一般把单个的图形叫做基本图形, 在这里我们把一个小长方形叫做基本图形, 数的时候我们先数基本图形, 数一数有几个基本图形? 生:3 个。 师:对,也就是 1 、,一共有 3 个基本图形。 然后我们再数有基本图形组成的组合图形。 什么叫组合图形呢?也就是两个、三个或多个基本图形组成的图形。 先数两个基本图形组成的组合图形,分别是什么? 生: 1 和、和 师:对,由两个基本图形组成的组合图形有 2 个。 接下来就该数,对

46、,由三个基本图形组成的组合图形了。快点来数一数吧。 生: 1 和和。 师:非常好。这三个基本图形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我们把总的个数加起来就是 3+2+1=6(个) 谁再来总结一下我们刚才怎么数的图形?(生总结) 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生:不重复不遗漏。 师总结: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序地数图形。 四、总结提升 数图形个数时,我们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先数基本图形,再数由基本图形组成的组合图形,最后相加,求出图形的总个数,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 作业设计 数一数有多少个三角形? 板书设计 基本图形 1 、 3 个 2 个基本图形组成组合图形: 1 和、和 2 个 3 个基本图形组成的

47、组合图形: 1 和和 1 个 3+2+1=6(个) 教学反思 6 6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缝缝沙包6 的乘法口诀诀 学情 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 2-5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了解,6 的乘法口诀与 25 的口诀,内容与结构相近,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迁移归纳的方法,自编、理解和掌握 6 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 学 目 标 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 6 的乘法口诀。 2.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经历 6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 6 的乘法口诀和乘法之

48、间的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6 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3.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迁移类推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创编口诀并熟记,利用口诀解决问题。 难点 理解 6 的乘法口诀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沙包、一串串纸鹤。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小朋友们, 今天我们要和凯蒂去小红家做客, 并一起做几个沙包,你们高兴吗?瞧,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师:现在凯蒂正在小红家做客,小红家都有什么?同学们,你能根据已有的条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做 6 个沙包需要多少块

49、布? 师:凯蒂见大家那么聪明,他想请大家帮忙算算做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你愿意帮忙吗?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加法算式:6+6+6+6+6+6=36(块) 表示6个6相加 乘法算式:66=36(块) 学生小组合作编出口诀后,师生合作,共同总结 6 的乘法口诀。 师:仔细观察这 6 句口诀,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依次描述: 师:墙上挂了多少只纸鹤?谁来解决?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生:求墙上有多少只千纸鹤,就是求 4 个 6 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46=24(只)或 64=24(只) 生:还可以用“四六二十四”来计算。 三、课后自主练习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作

50、业设计 1.把口诀填完整。 三( )十八 ( )六二十四 ( )六十二 五六( ) 六六( ) ( )得六 2.计算 64= 65= 66= 63+6= 64+6= 65+6= 65-6= 66-6= 62-6=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7 7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课题 7 7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学情 分析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有相应的认知基础, 学生能利用 2-6 的乘法口诀知识,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续的问题。通过观察比较、迁移归纳的方法,理解和掌握 7 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遵循认知规律。反过来,新知识又促进了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