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6 分) 2021 年 5 月 15 日 7 时 18 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下图示意“天问一号”航行轨道。据此完成 13 题。 1地球、火星、航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均属于( ) A行星 B卫星 C天体 D恒星 2“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已经走出了(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3与地球相比,火星( ) A距离太阳更近 B生物种类更多 C地表气温更低 D液态水更丰富 中国人民银行 2021 年 8 月 30 日发行中国首次火
2、星探测任务成功金银纪念币一套。下图为 8 克圆形金质纪念币正面图案,图案中八颗行星依次排开。读图,完成 45 题。 4下列关于纪念币正面图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中心天体是地球 B图中没有显示地月系 C图中包含两级天体系统 D火星探测器围绕天体 b 5目前火星未发现生命迹象,原因可能是( ) A拥有多样的地形 B没有稳定的液态水 C和地球自转周期相近 D地表被赤铁矿覆盖 日全食是科学家观测日冕的绝佳机会,但这样的时机过于短暂稀少。中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观测模式,将望远镜发射到太空,太阳、地球、望远镜三者一线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且地球能恰好完全遮挡太阳。据此完成 67 题。 6下
3、列地球上的现象可能与日冕层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 无线电长波通信信号减弱 到美国的游客看到了极光现象 光纤宽带信号不稳定 卫星通信信号受干扰 A B C D 7有关图中太阳、地球、望远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太阳辐射能量巨大,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发电 C太阳辐射能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主要的直接和间接能量来源 D该望远镜可提前获知太阳风暴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 89 题。 8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4、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9“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降低大气温度 B提高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 2021 年 11 月 7 日 20 时 28 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王亚平的出舱标志着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漫步”, 她身着的新舱外服也在太空中首次亮相。 下图为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右)结束出舱任务的照片。据此完成 1011 题。 10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具有的主要功能有( ) 隔绝高低温 保持压力平衡 防强辐射 减轻失重感 A B C D 11航天员出舱时不能观察到的是(
5、 ) A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 B黑色天幕上无数明亮的星星 C太阳照射下的明亮船体 D划过天幕的众多流星 猛犸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是在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最大的猛犸象体重可达 12 吨,是冰川时期的庞然大物。猛犸象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灭绝。据此完成 1213 题。 12猛犸象生活在( )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晚期 C中生代 D新生代 13猛犸象灭绝时期的迁徙方向是( ) A向高纬度地区迁徙 B向低纬度地区迁徙 C向内陆地区迁徙 D向沿海地区迁徙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科学家通过研究地层中的信息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据此
6、完成 1415 题。 14判断图示各地层形成年代的早晚主要依据( ) 地层中的化石 地层的走向 地层的厚度 地层中的岩石年龄 A B C D 15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可能形成于( ) A寒武纪 B泥盆纪 C白垩纪 D第四纪 西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是印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碰撞形成。下图示意西昆仑造山带附近岩石圈构造图。据此完成 1617 题。 16图中代表莫霍界面的是( ) A界线 B界线 C界线 D界线 17西昆仑造山带处( ) A地壳平均厚度为 17 千米 B岩石圈厚度分布均匀 C软流层位于岩石圈和地幔之间 D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 2021 年 9 月 2
7、9 日 16 时 37 分(当地时间 9 月 29 日 17 时 37 分)在日本海发生 6.4 级地震,震源深度 370 千米。读图,完成 1819 题。 18此次日本海地震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地核 D下地幔 19当地震发生时,在日本海工作的渔民会感觉到( ) A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晃动 B先左右晃动,再上下颠簸 C只有上下颠簸 D只有左右晃动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下图示意甲、乙两种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波速变化。据此完成 2021 题。 20图中 X 界面处波速变化明显,该界面是( ) A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面 B内核与外核界面 C莫霍界面 D古登堡界面
8、 21层( ) A存在软流层 B为岩石圈 C呈液态 D乙波速减小 云南省的太阳能资源仅次于西藏、青海等省区,是我国较丰富的省份。下图为四川省宾川县气象站逐月日照时数分布图。读图,完成 2223 题。 22云南省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 纬度低 日照时数长 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阴雨天气多 A B C D 23宾川县春季太阳日照时数多于夏季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地势 C昼长 D天气 二、综合题(共 3 题,共 54 分) 24阅读地球和火星的相关材料(如表),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科研人员在火星南极冰盖下发现一个宽约 20 千米的液态水湖泊。这是一项重大科学发现。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9、百万千米 赤道半径/km 公转 周期 自转 周期 质量(地球为 1) 体积(地球为 1)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地球 149.6 6 378 1 年 23 时 56 分 1 1 2326 火星 227.9 3 396 约 188 年 24 时 37 分 0.11 0.15 2359 (1)按由近及远的顺序,火星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位于第_轨道上;一般而言,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公转周期就越_(填“长”或“短”)。(4 分) (2)在表格中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_、_;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_(填“高”或“低”)。(4 分) (3)火星上发现液态水湖泊为什么被称为“重大科学发现”?(4 分
10、) (4)你认为火星上会有高级智慧生命吗?根据上表数据分析说明。(6 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近年来,政府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柴达木盆地中的格尔木市 太阳能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 1)和柴达木盆地降水、积温分布图(图 2)。 图 1 图 2 (1)简述图 1 中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6 分) (2)分析四川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太阳能资源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8 分) (3)分析格尔木市开发光伏发电的有利区位条件。(6 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11、 分)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在距今两亿多年左右,河北平原生长着巨大的食肉恐龙和华美金凤鸟(一种伤齿龙科恐龙)。下图中代表地球发展史的四个地质年代。 (1)图中代表的地质年代分别是:_,_,_,_。(4 分) (2)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_,华美金凤鸟生长的地质年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为_ _。(4 分) (3)描述地质时代的生物演化特征。(8 分) 13.答案:1.C 2.A 3.C 解析:第 1 题,地球、火星是行星,航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是人造天体。第 2 题,“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12、,标志着中国航天已经走出了地月系。第 3 题,太阳系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地球相比,火星距离太阳更远,由于距离太阳更远,所以地表气温比地球更低。 45.答案:4.C 5.B 解析:第 4 题,由图文信息可知,纪念币正面图案显示的是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同时也显示了月球,因此也有地月系,图中包含地月系、太阳系两级天体系统,火星探测器围绕火星探测,按顺序是 e。第 5 题,根据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可以判读和地球条件越接近,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越大,没有稳定的液态水是火星未发现生命迹象的最可能原
13、因。 67.答案:6.D 7.C 解析:第 6 题,太阳活动释放的电磁波等影响通过电离层传播信号的短波, 对长波通信信号影响较小;太阳活动会引起两极地区的上空出现极光现象,在美国的高纬度地区可以看见;光纤信号传播不通过电离层,因此太阳活动不会导致其出现不稳定;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带电粒子等会影响卫星信号。第 7 题,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能量巨大,但很难被人类直接利用发电;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人类生活、生产主要的直接和间接能量来源;该望远镜能观测到太阳风暴,但是不能提前获知太阳风暴。 89.答案:8.B 9.A 解析:第 8 题,“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
14、应建在水域多、热量丰富并且电力资源紧张的区域,四个选项中最合适的是太湖平原。第 9 题,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会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水面、地面和大气温度。电池板会阻挡到达水体中的太阳光,不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慢浮游植物生长速度。 1011.答案:10.A 11.D 解析:第 10 题,根据所学知识,太空中太阳辐射强,航天服应具有防强辐射的功能,正确。在真空环境中,人体血液中含有的氮气会变成气体,使体积膨胀。如果人不穿加压气密的航天服,就会因体内外的压差悬殊而发生生命危险,正确。舱外宇航员体热过高的情况下,通风服和水冷服以不同的方式散发热量。若人体产热量超过 350 大卡/小
15、时(如在舱外活动),通风服便不能满足散热要求,这时即由水冷服降温,正确。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均处于微重力环境,太空服并不能减轻失重感,错误。第 11题,地球为蓝色星球,且太空水汽杂质较少,舱外能看到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A 不符合题意。空间站所处位置,大气非常稀薄,散射作用弱,天空呈黑色,因此能看到无数明亮的星星,B 不符合题意。白天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船体能够反射太阳光,因此能看到太阳照射下的明亮船体,C 不符合题意。空间站附近大气非常稀薄,难以与流星体相互产生摩擦形成流星现象,D 符合题意。 1213.答案:12.D 13.A 解析:第 12 题,由材料可知,猛犸象是一种适应寒
16、冷气候的动物,是在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哺乳动物生活在新生代,说明猛犸象生活在新生代。第 13 题,由材料可知,猛犸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是冰川时期的庞然大物,距今约一万年前灭绝,说明猛犸象灭绝的直接原因是冰期结束,气候转暖,故灭绝时期为了寻找寒冷的生存环境,猛犸象向着高纬地区迁徙。 1415.答案:14.C 15.C 解析:第 14 题,由材料地层形成具有后来者居上的特点,地层中的岩石年龄可以判断图示各地层形成年代的早晚;生物进化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而且生物进化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基本相同;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其中所含的化石也不同。地
17、层中的化石能推知古地理环境,了解地球的历史。第 15 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的年代是中生代的白垩纪。 1617.答案:16.C 17.D 解析:第 16 题,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根据图中信息,界线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第 17 题,西昆仑造山带位于大陆,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 33 千米,A 错误;岩石圈厚度分布不均匀,B 错误;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C 错误;海拔越高,地壳越厚,D 正确。 1819.答案:18.B 19.C 解析:第 18 题,本次地震的震源深 370 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17 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 3941 千米, A 错误。 上下地幔的
18、分界线在地下约 900 千米深度处, 位置应在上地幔, 地核在 2 900千米以下,B 正确、CD 错误。故选 B。第 19 题,地震波在传递过程中纵波传递速度快,横波速度慢,横波使地球上的物体左右摇晃,纵波会造成上下颠簸,纵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横波不能,所以在日本海工作的渔民在地震发生时,只感到上下颠簸。 2021.答案:20.D 21.A 解析:第 20 题,图中横轴表示深度,在 X 处乙波突然消失,甲波波速下降,说明甲波是纵波,乙波是横波,X 处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处,深度约为 2 900 千米,即古登堡界面。第 21 题,由上题解析可知,层指的是地壳和地幔部分, 包括了岩石圈在内, B
19、错误。 在层中的 80400 千米深度存在软流层, A 正确。在层内乙波能传播, 说明层为固态, C 错误。 由图可看出, 层内乙波速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D 错误。 2223.答案:22.A 23.D 解析:第 22 题,云南省位于我国较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数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导致云南省太阳能丰富;阴雨天气多会削弱太阳辐射。 因此正确。 第 23 题, 宾川县是季风气候, 夏季是雨季, 因此阴雨天气多于春季,所以春季获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长。 24答案:(1)四 长 (2)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低
20、 (3)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火星上有液态水说明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很大。 (4)不会有高级智慧生命。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它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远,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此外,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吸引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不具备孕育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 解析:第(1)题,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位于第四轨道;由所学知识可知,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公转周期越长。第(2)题,读表可知,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自转周期、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低。第(3)题,判断某星球上是否存
21、在生命主要看这个星球上是否有液态水。第(4)题,结合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进行分析。 25答案:(1)分布不均匀;西北多,东南少,四川盆地最少。 (2)四川盆地的太阳能资源较柴达木盆地的贫乏。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地形,多云雾天气,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柴达木盆地处于大陆内部,受海洋水汽影响小,晴天多,光照充足,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 (3)地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荒漠化土地广,地势平坦开阔,为光伏发电提供充足 的土地资源;政府的政策支持。 解析:第(1)题,结合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来描述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整体来看太阳辐射量空间分
22、布不均匀;大致是东南少,西北多,四川盆地最少。第(2)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地形地势、天气状况及昼夜长短等因素。结合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可知,两地存在地形地势和天气状况的差异。第(3)题,结合材料“格尔木市太阳能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可知,格尔木地处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量的削弱作用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该地区拥有大量的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为光伏发电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还有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 26答案:(1)冥古宙 元古宙 中生代 新生代 (2)联合古陆 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3)这一时
23、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包括恐龙)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解析:第(1)题,读图,位于太古宙之前,因此为冥古宙;位于太古宙之后,古生代之前,因此为元古宙;位于古生代之后,因此为中生代;是中生代之后,因此为新生代。第(2)题,根据所学,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根据材料,华美金凤鸟是一种伤齿龙科恐龙,根据所学,恐龙是在中生代盛行,因此推测此时为中生代,根据所学,地球上的海陆状况是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第(3)题,由上面分析可知地质时代是中生代,其生物演化应该从植物和动物两个角度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