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65.96KB ,
资源ID:219232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192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单元《声音的世界》教案(2022年秋冀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单元《声音的世界》教案(2022年秋冀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声音的世界声音的世界 6.6.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 【教材简析】 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 1“寻找声音”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等活动,认识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及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初步感知声音产生的条件。活动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应用与拓展“寻找发声物体的振动部位” ,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更多的发声现象,加深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认识。 【学情分析】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学生对声音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并不十分明白。另外,有的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乐器,对振动发声有一定的生

2、活经验,但还不能够将振动和发出声音建立联系,这些都为学生建构物体振动发声的知识提供了认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声音的产生作出假设,并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 3.能用记录表等方法记录和整理实验现象。 4.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声音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

3、认识声音产生的原因。 难点是认识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音叉、橡皮锤、水槽、小鼓、水、纸屑、人唱歌,蟋蟀鸣叫、杨声器播放音乐的视频等。 学生钢板尺、皮筋、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知道要上课的呢?对,是铃声响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每天能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 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呢?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二、寻找声音,初步感知 1.寻找声音。 (1)引导:声音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在学校里,就可以听到上下课的铃 声;在教室里,可以听到钟表发出的“滴

4、答”声。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听到了哪些物体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2)交流: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相互补充, 并把结果记录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第 7 页中。 2.制造声音。 (1)引导:同学们都是善于留心观察的孩子,找到了这么多声音。那你能用身边的些物体制造声音吗? (2)实验: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让身边各种物体发出声音。 (3)小结:我们可以用敲击、拍打、吹气等多种方法使不同的物物体发出声音。那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步探究。 三、实验探究,建构知识 1.实验探究,获取信息。 (1)讲解: (出示幻灯片)讲解实验方法。 用橡皮锤敲击音叉的叉股,仔细倾听音又发出的声音,观察又股

5、有什么变化,用手摸损叉股,看看有什么感觉。用发声音又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水面出现的现象。 在小鼓上撒一此纸屑,轻轻地敲击鼓面,观察纸屑出现的现象。 把钢板尺的一端用手固定在桌边,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压钢板尺的另一端,之后松开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钢板尺会有什么变化。 (2)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现象, 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第 7 页中。 (3)汇报: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手摸音义的时候感觉有些发麻,音叉放在水里会溅起水花;鼓面上的纸屑跳动起来;钢板尺来回运动。) 2.分析信息,形成知识。 (1)讨论: 在以上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司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这些物体发声时有

6、什么相同的现象? 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1.使物体停止发声。 (1)引导:怎样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呢?请同学们利用音叉和小鼓再试一试。 (2)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2.寻找发声物体的振动部位。 (1)提问:人、 蟋蟀、扬声器分别是用什么部位振动发声的? (2)出示:人唱歌、蟋蟀鸣叫、扬声器播放音乐的视频(特写发声部位)。 (3)交流: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把交流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7 页中。 3.课堂总结。 教师对表现好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 【教学后记】 7.7.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 【

7、教材简析】 本课以传声为主线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 1“空气能传播声音吗”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认识到声音可以依靠空气向各个方向传播。活动 2“固体、液体能传播声音吗”意 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认识到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活动 3“做个土电话”旨在通过制作、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声音可以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认识不同材质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应用与拓展“了解声音传播的其他形式”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声音可以通过无线电通话装置进行传播,体会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 【学情分析】 对于声音的传播,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比如在学校的任

8、何地方都可以听到上课的铃声,游泳的时候在水中能听到岸上人们说话的声音,爬山的时候可以听到回声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声音的恶传播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能举例说明不同材质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传声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并对问题作出假设。 2.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能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声音的传播产生探究兴趣。 2.能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探究声音是怎

9、样传播的。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学习,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人类的需求促进了人工传声物品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难点认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准备】 教师 玻璃钟罩、抽气筒、闹钟(或空气传声实验视频)、音义、橡皮锤、水槽、石块、铁棍、细绳、气球、尼龙线、棉线、软管、牙签等。 学生纸杯、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 (播放两个人分别在山上和山下对唱山歌的视频或课件)同学 们,为什么人在山上唱歌,山下的人能听到呢? 2.提问: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0、1.探究空气能否传声。 (1)掌握方法。 把小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听听闹钟的声音; 用抽气简慢慢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听听闹钟声音有什么变化;取下抽气筒,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观察闹钟声音有什么变化。 (2)实验观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8 页中。 (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 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引导: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闹钟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最后 就几乎听不到了;当空气重新进入玻璃军时,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声音可以依靠空气向各个方向传播。 2.探究固体、液体能否传声。 (1)提出

11、问题。 引导:声音能够通过空气传播,那声音能不能通过周体或液体传播呢? (2)掌握方法。 讲解:固体、液体传声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固体传声的实验。 A.把音又立在桌子中央,用橡皮锤敲击音又使其发出声音,把耳朵贴在桌面边缘,听一听是否能听到音叉的声音。 B.在音叉的叉股上系上一根细绳,另端 系在铁棍的一端, 把细绳拉直,把耳朵贴在铁棍另外端。轻轻敲击音叉,听一听,看看是否能听到音又的声音。 注意事项:轻轻敲击音叉,使音又发出的声音小一些,尽量使旁边的人听不到声音。 液体传声的实验。 A 把两个石块放在水中,互相轻轻敲击。听-听, 看看是否能听到声音。 B.把长气球装满水放在桌面上,把连接音又

12、的细绳系在气球一端,把细绳拉直,把耳朵贴在气球另外一端。轻轻被击音又,听听.看是否能听到音叉的声音。 注意事项:轻轻敲击石块,尽量不溅出水花,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实验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8 页中。 (4)得出结论。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讨论:以上四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站: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中向不同方向传播。 3.综合概括,形成结论。 引导:通过活动 1 和活动 2 的探究,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总结: 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向不同的方向传播。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制作土电话。 引号:我们利用声音传播

13、的知识可以设计制作一些传声小装置, 比如土电话。 (1)掌握制作方法。 讲解:准备两个纸杯,将纸杯底各打-一个小孔,分别将棉线两端塞入杯中,在棉线两端绑上牙签,用来固定。试着用这个土电话和其他同学通话。 注意事项:棉线要拉直,要与杯底垂直;说话的学生声音要小,避免其他学生通过外界直接听到声音。 (2)制作土电话。 学生分组制作土电话,并尝试进行通话。 (3)探究土电话。 引导:如果我们把相线换成其他的材料,比如尼龙线,塑料软管等,听一听,通话效果是否有变化? 实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 (4)得出结论。 小结:声音可以通过棉线、尼龙线、软管里的空气传播,不同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 2.月脉

14、上的交流方式, (1)引导:月球表面没有空气,航天员怎样互相传递信息呢? (2)播放:航天员在月球表面利用无线电装置交流的视频图片。 (3)小结: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航天员要借助于电子通信设备,将声音转换成无线电波进行通话。 【教学后记】 8.8.声音的高低强弱声音的高低强弱 【教材简析】 本课按照一般的认识过程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 1“认识声音的强弱”目的是通过实验等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 2“声音高低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 认识影响声音高低的 I 因素是什么。活动 3“做一个六弦琴 ”目的是通过制作、实验、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进步

15、体验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应用与拓展“看得见的声音”旨在通过波形图,引导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体会科学技术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一般会注意到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音乐课上老师也教会学生发出强弱、高低不同的声音,因此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产生声音高低、强弱的不同原因并不清楚。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2.能说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对声音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 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

16、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探究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产生兴趣。 2.能认真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体会声音的高低、强弱给人们带来的丰富感受,以及科学技术对声音研究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难点认识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教学准备】 教师音叉、橡皮锤、铝板琴、小鼓、钢板尺、系有泡沫小球的细绳、纸屑少许、长方形硬纸片、齿轮组、粗细相同的皮筋 6 根、长尾夹 6 个、 相同的玻璃杯 7 个、水糟、胶带、抹布等。 学生

17、硬板纸小纸盒、剪刀、笔、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不同的, 但即使同一个物体, 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播放高低、 强弱不同声音的音频。 ) 刚才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提问:声音的强弱、高低与什么有关呢? 二、感知声音,作出假设 1.演示:先轻轻敲击音叉,再用力敲击音义,反复 3 次,倾听音又发出的声音。 2.讲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大表示声音强,音量小表示声音调。 3.假设:你认为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 声音的强弱可能与物体

18、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物体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就强;物体振动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就弱。) 三、实验观察,获取事实 1.掌握方法。 出示:实验方法的幻灯片,要求学生理解、记忆。 (1)音叉发声强弱的实验方法。 把系有泡沫小球的细绳用胶带固定在音叉叉股顶端。 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另-个叉股, 观察泡沫小球振动的幅度及音又发声的大小。 用橡皮锤使劲敲击叉股,观察泡沫小球振动的幅度及音叉发声的大小。 实验反复进行 3 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小鼓发声强弱的实验方法。 在小鼓鼓面上放一些纸屑。 轻轻致击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高度及鼓声的大小。 用力击鼓面,观察纸网院动的高度及鼓声的大小。 反复实验 3 次

19、,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钢板尺发声强勇的实验方法。 用手将钢板尺按在桌边,让尺子伸出桌外 15 厘米。 用手指轻轻向下拨动钢板尺,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及发出声音的大小。 用手指用力向下拨动钢板尺,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及钢板尺发声的大小。 实验反复进行 3 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实验观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第 9 页中。 四、分析事实,得出结论 1.汇报:你是怎样实验的?观察到什么现象? 2.讨论:音叉、小鼓和钢板尺发出较强或较弱的声音时,它们振动的幅度有什么相同点? 3.结论: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

20、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五、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知道了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演示:敲击铝板琴上不同的琴板,让学生观察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讲解:当敲击不同的琴板时,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表示,有 的音调高,声音比较尖锐,叫做高音:有的音调低,听上去比较低沉, 叫做低音。 3.提问: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实验观察,记录现象 1.掌握方法。 出示:实验方法的幻灯片,指导学生理解、记忆。 (1) 钢板尺发声高

21、低的实验方法。 将钢板尺按在桌边,让尺子伸出桌外 15 厘米。 用手指向下拨动钢板尺,辨别音调高低。观察尺子的振动。 调整钢板尺的位置,使其伸出桌外的长度缩短为 5 厘米。 用相同的力援动钢板尺,辨别音调高低,观察尺子的振动。 实验反复进行 3 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橡皮筋发声高低的实验方法。 把长度相间、粗细不同的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长度相同的塑料尺上,用铅笔把橡皮筋支起来。 用手指轻轻拨动细橡皮筋,辨别音调高低,观察橡皮筋的振动。 用相同的力援动粗橡皮筋,辨别音调高低,观察橡皮筋的振动。 实验反复进行 3 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纸片发声高低的实验方法。 用手拿住纸片的一端,把

22、另端搭在齿轮组的大齿轮上动。 转动手柄,使大齿轮转动并拨动纸片,辨别音调高低,观察纸片的振 用相同的速度转动手柄,使小齿轮转动并拨动纸片,辨别音调高低,观察纸片的振动。 实验反复进行 3 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实验观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9 页中。 三、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1.交流:你是怎样进行实验的?观察到什么现象? 2 讨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3.结论: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越快, 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四、设计制作,巩固运用 1.明确任务。 51 号: (播放音乐会视频)人

23、们弹奏各种乐器就是利用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来演奏出动听的音乐。我们也做一个“六强琴”或其他小乐器,来体会其中的奥秘吧! 2.设计方案。 (1)出示:六弦琴、吉他、排箫等乐器实物或图片。 (2)讨论:这些乐器由几部分组成?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要求:可以设计一种或几种小乐器,把设计的方案用图和文字呈现出来。 (4)设计:学生分组设计。 (5)汇报:引导学生按种类分别展示小乐器方案,并相互补充与评价,形成几种统一的制作方案。 3.制作乐器。 出示“六弦琴”等小乐器的制作方法。学生根据制作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六弦琴”或其他小乐器,并将制作好的乐器的照片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9 页中。 4

24、.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并从结构合理、造型美观、音调高低区别明显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五、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1.引导:我们刚才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物体振动的幅度和快慢会影响声音的强弱和高低。计算机音频软件在播放声音时,则可以把声音转换成波形图来直观表现。 2.播放:计算机音频软件播放声音时呈现的波形图。 3.讲解:波形图纵向的高度代表振动的幅度, 振动的幅度越大, 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波形图横向的疏密代表振动的快慢,声波越密说明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声波越稀疏说明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教学后记】 9.9.怎样听到声音怎样听到声音 【教材简析】 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

25、关系设计了四个活动。活动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目的是通过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耳的构造,初步了解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活动 2“声音引起鼓股振动”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鼓膜的作用。活动 3“保护听力”目的是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耳的保健常识。活动 4“做个听诊器”意在通过制作、观察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听诊器的原理,体会工具对听力的帮助作用。应用与拓展“了解听不见的声音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及其用途。以开阔学生视野。 【学情分析】 学生对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听到巨大的声音时会捂住耳,游泳时耳里进了水也会影响听力。这些都为学习本

26、课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耳朵的构造及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能举例说出保护听力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等方式获取信息。 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活动结果,得出活动结论。 4.能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并积极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过程产生兴趣。 2.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分工协作完成探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体会到科技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听到多种声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及保护听力的方法。 难点认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及保护听力的方法。

27、【教学准备】 教师棉布、橡胶雨衣布、羊毛衫、温度计、烧杯、胶头滴管等。 学生每人准备 12 件不同材料的衣服、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 同学们,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的高低强弱等知识。请大家认真倾听下面的声音,想-想这些声音能告诉你什么信息。(播放救护车鸣笛、 上下课铃声、打雷声等音频。) 声音是生活中传递信息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再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2.提问: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实验探究,构建知识 1.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引导:耳是人体重要的

28、听觉器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耳模型,分析我们的耳由哪些部分组成。 (2)观察:学生分组观察人耳模型。 (3)讲解:人耳从外到内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利听神经组成,鼓膜是位于外耳道末端的半透明薄膜。 (4)讨论:声音在人耳中传播的路径是怎样的?并将讨论的结果画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0 页中。 2.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1)提问:声音进入外耳道,能使鼓膜发生什么变化? (2)出示:实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把一块气球皮绷紧在硬纸筒的一端,用胶带固定。 把系首泡沫塑料小球的细绳用胶带粘在纸简上面,使泡沐小球悬挂在气球皮中心。 从另一端向纸筒内说话,观察泡沫小球有什么现象。 (3)

29、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汇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 (5)讨论:根据实验现象,推想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6)小结:当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时,鼓膜就像纸筒上的气球皮一样振动起来,把声音信号传递到听小骨,听小骨把信号通过耳蜗传给听神经,最后听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3.怎样保护听力? (1)引导:耳是人体重要的听觉器官,如果耳朵受到伤害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丧失听觉。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做法可能会影响到耳的健康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听加请同学们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保护听力的倡议书。 (2)阅读:学生分组阅读、整理资料并完成

30、倡议书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0 页中。 (3)总结:保护听力,我们应做到:不用力扭耳廓;不用尖锐的工具掏耳屎;尽量避开噪声,听到巨大的声音(例如雷声、炮声)时要张口,避免震破鼓膜;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洗澡、游泳后要把外耳道内的水擦干净,以免引起中耳炎;预防鼻炎、咽炎。鼻、咽与中耳相通,如果鼻、咽发炎,病菌有可能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损伤听小骨或使鼓膜穿孔等。 三、制作模型,加深理解 1.引导:人们经常借助一些工具倾所微弱测的声音,比如听诊器是医生常用的诊断用具,它可以收集和放大从心肺部或其他脏器发出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简易听诊器,体会其中的奥妙吧。 2.讲述:听诊器主要由拾音部分

31、(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胸件一般由金属探头制成,覆有膜片。 3.出示:制作听诊器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1)用漏斗代替听诊探头,把气球皮绷紧在漏斗上,用胶带固定。 (2)把乳胶管一端套在漏斗颈口,另一端用笔管尾塞堵住,做成耳塞。 (如果找不到中间有孔的笔管尾塞也可以省略。) 4.制作:学生分组制作听诊器,教师巡回指导。 5.观察:二人为一小组进行,把乳胶管听筒一端塞入耳内, 把漏斗上的皮膜放在另一个同学胸口,观察能否听到心跳的声音。 6.讨论:听诊器的原理是什么?还有哪些工具也可以帮助人们听见声音。 7.讲解:听诊器胸件上的膜片就和鼓膜一样, 心跳声会引起膜片

32、振动,继而引起听诊器内密封的空气振动,再通过耳塞进入人耳,我们就听见心跳声了。 四、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1.引导:除了微小的声音不容易被我们发觉外,还有一些声音是人耳听不到的,比如次声波和超声波,它们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我们听不到这两种声音。次声波和超声波有什么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又有什么危害?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 2.交流: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并整理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人耳的构造,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还有保护听力的方法。 关于声音的传播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研究。 【教学后记】 1010噪声污染噪声污染 【教材

33、简析】 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 1“调查校园里的噪声” 目的是通过测量、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噪声。活动 2“噪声来源及噪声的危害” 意在通过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寻找噪声的来源,认识噪声给人体带来的伤害活动 3“消减噪声”旨在通过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消减噪声的方法。 应用与拓展“设计无噪声教室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无噪声教室,体现科学与技术、环境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会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噪声,比如汽车的鸣笛声、电钻声等,对噪声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但对于噪声的界定、危害及如何消减噪声了解较少。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生活中

34、常见的噪声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消减噪声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噪声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利用噪声计测量噪声,并判断噪声的来源。 3.能通过实验获取消减噪声的方法。 4.能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等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设计无噪声教室。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活动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能从正反两方面客观分析声音对生活的影响。 2.能树立环保意识,体会科学技术对消减噪声

35、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噪声的危害及保护听力的方法。 难点认识噪声的危害及保护听力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音乐和噪声的录音、噪声计、380 毫升的矿泉水瓶、黄豆、报纸、耳塞、毛巾、大纸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噪声危害的资料、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 (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声和刺耳的噪声的录音)听了刚才的录音,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周围有很多声音,优美的声音令人心情舒畅;但有生些声音却使人心烦意乱,形成噪声污染,干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甚至影响人体的健康。 2.提问:哪些声音会危害我们的健康呢? 二、探究发现,构建新知 1.人耳是怎样听

36、到声音的。 (1)引导:耳是人体重要的听觉器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耳模型,分析我们的耳由哪些部分组成。 (2)观察:学生分组观察人耳模型。 (3)讲解:人耳从外到内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利听神经组成,鼓膜是位于外耳道末端的半透明薄膜。 (4)讨论:声音在人耳中传播的路径是怎样的?并将讨论的结果画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0 页中。 2.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1)提问:声音进入外耳道,能使鼓膜发生什么变化? (2)出示:实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把一块气球皮绷紧在硬纸筒的一端,用胶 1.认识什么是噪声。 (1)引导: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我们一起来

37、用噪声计检测这些声音的强弱吧。噪声计是用来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声音越强显示的数值越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室、操场等区域进行音量测定,同时认真感受哪些声音过大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2)观测:学生分组测量校园内不同区域的声音,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1 页中。 (3)讨论:哪些声音让我们感到不舒服?这些声音的数值是多少分贝? (4)小结: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比如尖锐的哨声、同学们的打闹声或者音乐课上的乐曲声过大,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 2.认识噪声来源及噪声的危害。 (1)认识噪声的来源。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活动会产生噪声? 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

38、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讲解:噪声的主要来源包括交通工具、工业机器和建筑机械,这些设备在工作和运行的时候经常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另外,人们在一些社会活动中,比如集会、体育比赛或娱乐场所产生的暗闹声也是噪声。家用电器在工作时也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噪声。 (2)认识噪声强弱。 播放:录音(音量逐渐增大)。 测量:学生先用噪声计测量音量数值,然后对应教村中第 29 页的图表,判断听到声音的强弱。 讨论: 你听到不同强弱的声音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小结: 0 分贝是我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10 分贝相当于微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房间里的声音在 20-40 分贝左右, 是比较理想的

39、安静环境;讨论交谈的声音约为 40-60 分贝;大声唱歌约为 60-80 分贝;重型卡车行驶的声音约为 80-90 分贝;风镐的工作声约为 90-110 分贝;飞机起飞或降落时的声音约为 110-130 分贝。 (3)认识噪声的危害。 讨论:噪声会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产生哪些危害? 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1 页中。 小结:声音超过 50 分贝就会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 70 分贝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 90 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疼、血压升高等疾病;超过 130 分贝的声音甚至会引起鼓膜破裂而导致听力丧失。

40、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控制和消减噪声。 3.消碱噪声。 (1)引导:把 10 粒黄豆放入塑料瓶里,摇动瓶子的时候会发出响亮的声音。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弱瓶子发出的声音? (2)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1 页中。 (3)交流:你用怎样的方法减弱瓶子发出的声音? (4)小结:轻轻摇动瓶子可以减小声音,这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利用报纸包住瓶子可以减弱噪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用手捂住耳朵或佩戴耳塞可以减弱噪声,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我们可以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入手,采用不同的材料、装置或方式来消减噪声。 (5)分析生活实例。 讨论:在生活中,人们怎样利

41、用这些方法消减噪声? 小结:在室内装修时人们一般利用密封性好的双层门窗,或者采用软装饰比如铺地毯、安装胶垫等方法减少噪声。在剧院、 演奏厅、音乐教室内壁安装多孔性(或纤维性)材料制成的吸音板。表而比较粗糙,可以有效地吸声降噪。高架桥上的隔音板、汽车排气简上的消音器也是采用了多层、多孔结构: 街道上茂密的树冠,耳塞外面的海绵套都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 三、制作模型,加深理解 1.明确任务。 引导: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设计一个无噪声教室,使教室内的音量保持在 40 分贝一下。 2.设计指导。 (1)设计思路:怎样减少周围噪声的产生;怎样阻碍周围噪声的传播;用什么材料和设施来控制噪声的接收。 (2)设计方法:先小组讨论,围绕每个问题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 再利用组合法构建多个无噪声教室的方案;最后从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等方面筛选出可行的方案,并画出简图。 3.设计方案。 学生分组设计,并用图和文字记录下来。 4.展示交流。 利用多媒体将各自设计的方案呈现出来,进行交流与评价。 5,活动总结。 无噪声教室除了要避开周围环境的噪声、 改进教室的结构和材料来减少噪声传播进来以外,还需要教室里面的同学也要注意轻声低语,不大声喧哗,减少室内噪声的强度,以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