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54.84KB ,
资源ID:219226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192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五单元《常见的力》教案(2022年秋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五单元《常见的力》教案(2022年秋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常见的力常见的力 16.16.弹力弹力 【教材简析】 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 1“感受弹力”用生活中常见的可形变物体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弹力,目的是通过观察体验,建构弹力的概念。活动 2“研究弹簧弹力的大小” 目的是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认识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活动 3 “认识弹簧测力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应用与拓展“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目的是体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弹性现象以及人们利用弹力原理生产的各类物品并不陌生, 但他们缺乏对这些现象及物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研究,不清楚弹力的特点。

2、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经历了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对生活中常见的推力、拉力的观察和实验,了解了物体受到外力后形状会发生变化,有的形状发生变化后,还会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些都为学生进一步建构弹力概念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2.能说出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使用圆珠笔的过程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2.能利用身体和恰当的工具感受弹力。 3.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弹力实验,并利用图表等方法记录整理实验现象。 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出弹力及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探究弹力产生兴

3、趣。 2.能实事求是,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 3.乐于探究,积极思考,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说出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什么是弹力。 难点知道弹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 弹簧测力计、记录表、课件等。 学生圆珠笔、尺子、海绵、皮筋、小皮球、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演示:用手按圆珠笔顶部,笔尖伸出;松开后,笔尖会自动弹回去。 2.提问:为什么圆珠笔的笔尖能自动弹回去? 二、观察体验,获取事实 1.猜想:圆珠笔中可能有怎样的装置、零件,

4、可以实现自动弹回? (可能有一种使它恢复原来形状的弹簧。) 2.观察:拆开圆珠笔,看看笔芯上部有什么? (弹簧)用手拉、压弹 簧,观察弹簧长度有什么变化?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3.实验:拿出课前准备的具有弹性的物品:钢尺、 海绵、 篮球、 橡皮筋, 手使它们产生形变。你的手有什么感觉?手放松,体会这些物品在恢复原状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将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0 页中。 三、汇报交流,形成结论 1.思考:这些物体受力后有什么变化,手有什么感觉? 2.引导:我们用手推、压这些物品时,它们发生了形变,对手产生一个力,这个力就是弹力。弹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四、小组合作,研究弹力

5、1.提出问题,形成假设。 (1)提问:弹簧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你知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2)学生讨论,做出假设。 (3)引导: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弹簧弹力大小的秘密。 2.理解记忆,掌握方法。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弹簧、铁架台、刻度尺、钩码)。 提问:怎样才能观察到弹簧弹力的大小?你准备怎样进行研究? (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完善实验方法。 (3)教师出示实验方法: 实验 1:拉伸弹簧。 将一根弹簧挂在铁架台横梁上。 垂直向下拉伸弹簧稍短的距离,恢复原状后,再垂直向下拉伸弹簧稍长的距离,体会哪个弹更大? 实验 2: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力大小的关系。 弹簧挂在横杆.上,

6、用刻度尺测量它的长度并记录。 在弹簧下端挂 13 个钩码,分别测量弹簧的长度。 推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钩码重量的关系。 实验 3:弹簧弹力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教学时间自行安排) 换用不同的弹簧,挂上同样重量的钩码。 分别测量长度,并记录。 分析弹簧弹力大小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3.小组实验,记录现象。 学生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0 页中,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结果,形成结论。 汇报:请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情况,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总结:弹簧伸长的长度越长,对手产生的弹力越大。钩码越多,即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长度越长,即弹力越大。 第二课

7、时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初步观察 1.引导:力是有大小的, 那怎样测量力的大小呢?今天我们来认识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测力仪器一弹 簧测力计。 2.出示:弹簧测力计图片。 3.提问:你知道弹簧测力计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观测力的大小? 二、观察结构,掌握方法 1.观察测力计。 (1)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组成。 (2)讲解弹簧测力计各部分名称。弹簧测力计的主要构造包括提环、弹簧、挂钩、指针和刻度盘。 2.掌握使用方法。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确认被测物不会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 (2)进行“校零” 。竖直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当指针没在零刻度时,先轻轻

8、来回拉动几次挂钩,看指针能否归零,归零后才可使用,如果还没有归零,可上下拉动刻度盘,使刻度盘零刻度与指针对齐后,才可使用。 (3)把被测量物体挂在挂钩上,等弹簧测力计的指针示数稳定之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相垂直。 (4)记录测量结果,由测量数值和测量单位两部分组成,比如所测得拉力为 2 牛,可以记作 2N。 注意事项:要测的力不可超过测力计标定的最大数值,否则容易损坏测力计。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指针相垂直,俯视和仰视都会使结果出现误差。 3.体验力的大小。 分组将一个弹簧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向下拉,感受力的大小,并读数。 三、测量物体,形成技能 1.每组分发 3 个钩码,分别测量 1

9、个钩码、2 个钩码、3 个钩码的力,读数并记录。 2.测量身边的物品,如橡皮、钢笔等。( 测量前先进行估测,一是避免超过测力计量程,二是可以训练学生估测的能力。) 学生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四、展示结果,交流评价 各小组介绍本组测量情况并展示记录表。 五、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提问:说说图片中是什么物品? 讨论:拉弓射箭、汽车减震是怎样产生弹力的?有什么作用? 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弹力的实例。 总结: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希望同学们注意观察,能发现更多弹力应用的实例。 【教学后记】 17.17.浮力浮力 【教材简析】 本课按照学生的认识过程,由易到难安排了三个活动。

10、活动 1“感受浮力”目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建构浮力概念。活动 2“石块在水中受浮力吗”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可以受到水的浮力。活动 3“让土豆浮起来”是通过改变土豆在水中的沉浮,进一步认识物体沉浮和物体轻重、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应用与拓展“浮力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在弹力一课,学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加之学生在日程生活中经常接触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这都对学生建构浮力的概念、认识物体的沉浮现象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日常的生活现象中提出探

11、究性问题。 2.能对问题进行假设,并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3.能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能利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探究浮力大小产生兴趣。 2.能尝试采用多种思路和方法让沉在水中的土豆浮上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说出浮力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浮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了浮力。 难点理解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水槽、较深的水桶、泡沫板、细绳、弹簧测力计、曲别针、记录表、课件等。 学生土豆、曲别针、乒乓球、木块、泡沫块、小

12、石块、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演示:将石子、木条、泡沫塑料块、铁钉等物体放入水槽中。(有的沉,有的浮。) 2.提问:为什么这些物体(木条、 泡沫塑料块)能浮在水面上?它们浮在水面上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体验浮力。 (1)提出问题。 提问:我们将手或物体放在水面上时会有什么现象呢? (2)掌握方法。 讲述:五指并拢,掌心朝下,将手平放在水面上,慢慢向下移动,体会手的感觉。将泡沫塑料板放在水面上,用手将泡沫板慢慢压入水中,体会手的感觉。 (3)实验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第

13、21 页中, 教师巡回指导。 (4)形成结论。 交流:两次实验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你的手感觉到的力是朝向什么方向的? 总结:当物体放入水中时,它就受到了水对它向上托起的力,这就是浮力。由于浮力的作用,有些物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2.探究石块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 (1)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作用吗? 假设:沉入水中的物体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绳的石块,让学生用手指捏着细绳把石块浸入水中,体验一下石块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 (2)掌握方法,实验观察。 引导:手的感觉是不准确的,我们能否用实验来验证自己

14、的假设呢? 出示实验方法: A.用细绳将石块系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B.手提弹簧测力计,将石块慢慢浸入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C.手托石块,让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石块浸入水中时的示数相同。 D.思考:手托石块的力与测力计示数有关系吗? 学生实验操作。 要求: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写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1 页中。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分析现象,形成结论。 提问:在水中下沉的石子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请各小组结合自己的实验情况, 进行说明。 小组交流评价。 教师总结: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播放石块从空中落下,入

15、水后下落速度变慢的视频。 2.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3.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石块落入水中后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所以下落速度变慢了。)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演示:将土豆放入水中,土豆下沉。 2.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土豆在水中浮起来? 二、设计实验 1.思路引导。 思考: ( 出示小船、王莲等图片。)观察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2.学生设计。 (1)出示设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想一想需要用到什么工 具,怎么操作。 (2)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1 页中。 3.交流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方案,比一比看哪个组设计的方法多,

16、而且独特。 (预设方案:借助漂浮物:选择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泡沫板放在水中, 将土豆放在泡沫板上。改变重量:用小刀将土豆切成细小的薄片,轻轻放入水中。改变形状:用小刀切去土豆中间部分,做成小船的 样子,轻轻放入水中。) 三、实验观察 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 四、得出结论 1.交流:说说你采用了什么方法使土豆浮在水面上? 2.讨论:分析采用的方法改变了什么条件,使土豆浮在水面上的。 3.结论:改变土豆形状(切成薄片),让土豆变轻(挖空),施加一个 外力都能使土豆浮在水面上。 五、运用知识 1.小组竞赛。 引导:同学们掌握了让土豆浮起来的方法,下面咱们进行比赛,不借助其他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比一比谁的

17、土豆能承载更多的曲别针。先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制作与比赛。 小组竞赛,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展示小组比赛的优胜者的作品,并分析获胜的原因。 2.浮力的应用。 引导:观察图片中是什么物品?它们有什么用途? 讨论:是怎样利用浮力原理的? 交流: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 小结: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更多浮力的应用。 课后作业:在家里找两个同样大小的透明玻璃杯,倒入同样多的自来水,其中一杯加入 5 勺食盐,搅拌至溶解。把鸡蛋先后放在两个杯子里,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后记】 18.18.摩擦力摩擦力 【教材简析】 本课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三个

18、活动。活动 1“感受摩擦力”目的是通过具体摩擦现象,认识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建构摩擦力的概念。活动 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目的是通过对问题的猜想,引发学生对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应用与拓展“了解摩擦力的应用”目的是了解生活中人们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使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利与弊。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摩擦力并不陌生,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性体验,本单元前两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弹力、浮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归纳出摩擦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2.能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活动中提出

19、可探究的问题。 2.能通过实验感受、体验摩擦力。 3.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能从活动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通过实验感受、体验摩擦力。 3.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出利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能从正反两方面找出摩擦力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弹簧测力计、砂纸、木板、记录表、课件等。 学生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 【教学过程】

20、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游戏:“小华”两脚着地, “小明”拉动“小华”向前走。(“小明”谈谈自己的感受。) 2.提问:为什么“小明”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拖动“小华”?阻碍“小华”向前滑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感受摩擦力。 (1)引导: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上面的问题。 (2)掌握方法。 出示图片,讲述实验方法: 将手掌贴在桌面上往前推,手有什么感觉? 沿水平方向向前推动桌子,有什么感觉?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缓缓拖动笔袋,观察测力计的示数。 (3)实验观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交流。 讨论: A.实验中,手、桌子、笔袋在运动时和什么物体发生

21、了接触? B.你的手有什么感觉?你的手感觉到的力是朝向什么方向的?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交流:指定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5)形成结论。 教师小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按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摩擦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摩擦力除了可以感觉,也可以测量。实验中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笔袋,当笔袋运动时,测得的力的大小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测力计的读数就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提问:物体沿接触面运动时受到的摩

22、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猜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示: A.“拉人”的游戏中,如果将小华换成一个成年人,小明要想拉动成年人,他用的力会怎样? B.如果将游戏的地点由操场地面改为玻璃地面,小明拉动小华,用的力气会怎样? ) 交流:指定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 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物体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可能越大。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越粗糙,摩擦力可能越大。) (2)掌握方法,实验观察。 出示实验方法。 实验 1:验证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 A.将一块木板放在桌面上,在木板上放一本书,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缓拖动木板,拖动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B.将

23、木板放回原处,在木板上放两本书,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缓拖动木板,拖动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C.木板上放三本书,重复以上步骤。 实验 2:验证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A.在木板的一面粘上砂纸。 B.将木板光滑的一面与桌面接触,在木板上放一本书,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缓拖动木板,拖动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C.将木板粘有砂纸的一面与桌面接触, 在木板上放一本书,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缓拖动木板,拖动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学生实验操作。 要求:选择 12 个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2 页中。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

24、3)分析现象,形成结论。 引导:请各小组代表说一说实验是怎样做的,观测到什么数据,说明了什么。 汇报: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提示其他学生注意倾听,然后进行补充与评价。 总结: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重量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提问: (出示图片) 说一说这四幅图片各是什么物品,为什么要这样做,它们是在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与评价。 2.交流: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例子,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2 页中。 3.总结:在生产、生活中,我们需要增大有益的摩擦力,减小有害的摩擦力。请大家继续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人们是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