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2 ,大小:12.76MB ,
资源ID:219104      下载积分:2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191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年秋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为本站会员(蒙蒙d****课堂)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年秋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22年最新整理全册 教案教科版六年级上1.1放大镜教学设计课题 放大镜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1课。学生在这一单元起始课的学习中,将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本课聚焦部分明确研究对象“放大镜”,提出了“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实现了从用放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发现放大镜与其他两种镜片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第二个活动是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

2、什么不同。其目的是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在研讨环节中,通过“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从而总结出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在拓展部分,要求选择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认识具有和放大镜一样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的透明物体,也能把图像放大。学情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了解。本课将鼓励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找

3、出答案,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科学探究目标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科学态度目标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

4、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重点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难点能在比较观察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放大镜图片。1.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工具吗?我们在科学课上使用它观察过什么?预测:这是放大镜,我们曾使用放大镜观察过蚂蚁、蜗牛等小动物,观察过植物的根茎叶。2.放大镜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有哪些应用?教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3.通过教科书聚焦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起什么作用?明确:(1)放大物体图像作用。注意:不是放大物体,因物体不没变大。(2)聚光作用:聚太阳光

5、点燃火柴或纸张。4.怎么使用放大镜?播放视频。5.使用放大镜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明确:不要在强光下对着自己的皮肤防止灼伤或者对着易燃物品引起火灾。6.放大镜,顾名思义,具有放大功能。那么,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回顾,交流回答观察,回答看视频回顾回答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广泛应用,激发研究放大镜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兴趣。讲授新课一、探索(一)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观察步骤(1)首先给三种镜片编上号(2)用三种镜片分别观察自己的指纹、大小相同的文字或皮肤上毛孔等,找一找哪种镜片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3)先正面观察,再从侧面观察三种镜片有什么不同特点。(4)将你的

6、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二)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围棋子、平面镜有什么不同特点?明确:放大镜是透明的,围棋子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小结:(1)放大镜镜片特点:中央后,边缘薄;透明(2)放大镜镜片作用:放大物体图像(三)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1.这是三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的放大效果,请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2.观察方法(1)看一看,摸一摸,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2)为了方便观察记录,先将镜片编号。 (3)可以将镜片的特点用简图加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记录。3.观察记录与交流4.我的发现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叫凸度。)

7、5.讨论(1)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与镜片的直径有关吗?材料准备:三个倍数相同直径不同的放大镜观察与记录 我的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无关。(2)从下面的观察记录中,有什么新发现?新的发现:放大倍数越大,透镜的视野就越小; 放大倍数越小,透镜的视野就越大。二、研讨1.阅读资料,放大镜的镜片为什么叫做凸透镜?明确:因为放大镜的镜片具有中央厚、边缘薄且透明的物体,能放大物体图像。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明确:镜片的凸度不同。3.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明确:跟镜片的凸度有关,与镜片的直径无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三、拓展:自制放大镜根据放大镜的镜片特点,自制一个放大镜。1.实

8、验器材:载玻片、滴管、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水、塑料薄膜、铁丝2.活动任务(1)做一做:玻璃片也能把字放大吗?(2)比一比:谁能让字放得更大?(3)想一想:字放得大的原因。3.讨论制作方法预测:在载玻片或塑料薄膜上滴水在透明容器中装水提示:制作后别忘了检验哟。播放视频。4.我的发现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可以做成放大镜,能把图像放大,如水滴、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等。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不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装上水的透明袋 B.没装水的玻璃杯 C.透明的玻璃球2. 放大镜( )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 A.放大镜 B.光滑度 C.凸度3. 用圆形的鱼缸做的生

9、态瓶,从侧面观察鱼缸内的生物,看到的图像( ) A.比实际的小 B.比实际的大 C.一样大 D.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二)判断题1.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在一定的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放得越大。( )3.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薄边缘厚,即中间是凹的。( )4.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5.近视眼镜的玻璃片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视野范围越小。( )五、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分享放大镜的发明史。按步骤观察比较记录分析观察比较归纳排序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实验、分析阅读资料回答回答回答认识器材讨论看视频,学制作谈发现练习通过

10、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三种镜片截面的特点,用图形来抽象表示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架起“中央厚、边缘薄”这一概念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凸”这一概念。通过观察不同放大镜的放大效果,激发学生对放大倍数的研究与探索。要求学生先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再观察镜片截面特点,并用图表示,让学生建立起镜片截面厚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层层深入总结探索内容,进一步提升认识通过制作一个水滴放大镜,学生在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中,巩固对放大镜特点的认识。用更多的办法自制一个放大镜,引导学生从认识一种放大镜推向一

11、类物品,即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可以做成放大镜,能把图像放大,从而建立结构特点与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完成达标测评了放大镜的发明史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上1.2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课题 怎样放得更大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但是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提出“怎样才能使物

12、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的问题。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操作显微镜,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调节合适的距离并固定,让学生在其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图像放得更大;二是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微小物体,比较和肉眼观察的不同之处,并记录新的发现;三是认识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本课中不涉及实验室显微镜的使用,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比较自制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异同,来了解光学显微镜每个结构的功能。拓展部分主要是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其在观察对象上的变更,在比较中体会到技术的改进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学情分析在第1

13、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放大镜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关。本课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同时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观察所得进行记录。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记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 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3.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科学探究目标1. 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 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

14、而清晰的图像。科学态度目标1. 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2. 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 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重点用两个放大镜组装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它进行观察记录。难点放大镜之间距离的调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这是某同学分别用5倍、10倍和20倍的放大镜观察国槐树虫卵的情形,你有什么发现?发现:图像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思考:想观察更清晰的图像怎么办?2.请用放大镜观察皮肤,你观察到

15、了什么?明确:表面是由许许多多隆起的皮丘和凹陷的皮沟组织成的。还有许多凹下去的小孔,及长毛的开口即毛囊口,毛囊口内长有毫毛。3.人体的皮肤是由细胞组成的。用放大镜能观察到吗?明确:观察不到。思考: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回答,思考观察,交流,思考让学生体会到仅仅用肉眼和放大镜来观察微小的物体是不够的,需要有能让图像放得更大的方法或仪器,从而引出课题怎样放得更大。 讲授新课一、探索我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看看能否把物体放得更大。实验器材: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卡纸、直尺、铅笔、美工刀、双面胶(一)相同倍数的凸透镜组合1.组合过程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

16、的文字,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大。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凸透镜,观察到最大的清晰图像。反复移出、移进第二个放大镜,比较观察到的图像大小。2.动画演示。3.温馨提示:操作要领平行放置上下移动清晰的像4.观察发现两个放大镜比一个放大镜放大物体的图像会更大。组合时两个放大镜要平行摆放。在先固定一个放大镜的情况下,从下边放第二个放大镜。组合时要调整位置,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二)不同倍数凸透镜组合1.两个倍数不同的凸透镜怎么组合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大效果最好?请用倍数不同的图透镜组合观察直尺1厘米的格子,有什么新发现? 实验交流:5倍在上,

17、10倍在下 ,图像放大效果最好。 5倍在上,20倍在下 ,图像放大效果最好。2.观察发现上边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小于下边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放大效果好。(三)固定凸透镜我们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放大倍数比一个放大镜更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解脱不了双手,一旦手动了,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导致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发生变化。怎样固定两个放大镜?明确:(1)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最佳距离不变,另一名同学用尺子测量出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并记录。怎么测量两个凸透镜的最佳距离?测量两个镜框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测量两个镜框上边缘与上边缘之间的距离测量两个镜框下边缘与下边缘之间的距离(2)将测量好的距离

18、在卡纸上裁剪好。(3)将裁剪好的卡纸固定在两个放大镜的外围,用双面胶进行固定,留一个缝,让放大镜的手柄露出来。(4)用这样组合固定好的放大镜进行观察就比较方便了。 跟视频学习制作。(四)观察1.用组合凸透镜观察蚜虫、食盐和面粉,看看是否也能把看到的图像放得更大。观察记录:食盐:每个颗粒都是规则的立方体。面粉:是由许多小颗粒组成的。蚜虫:有触角、足和翅膀。2.用自己组合的凸透镜观察身边更多的物体,看看是否也能把看到的图像放得更大。二、研讨1.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明确:两个放大镜需要平行放置,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放大倍数,要观察到较大且清晰的图像需要找到两个放大镜之

19、间的最佳距离。2.观察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明确:3.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三、拓展:阅读资料,梳理显微镜发展历程 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显微镜的发展史,科技进步史:显微镜价值: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

20、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近期,开封市迎来了新冠疫苗接种的高峰期。在疫苗问世前,科学家借助( )观察到了新冠病毒,并对其进行了无数次的研究。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2观察肉眼看不到的物体会用到下面哪种工具( )。 A平面镜 B护目镜C显微镜3下列方法中,能使观察到的物体放得最大的是( ) A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B移动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的距离 C移动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4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要选用两个( )的放大镜最好。 A一样大,放大倍数也相同 B一样大,放大倍数不相同 C都可以(二)判断题1.光学显微镜是一种能把物体放得最大的

21、仪器。( )2. 把两个放大镜叠在一起,就能看到更大、更清晰的物体图像。( )3.普通的显微镜看不到微小的病毒。( )4.制作简易的显微镜应选取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凹透镜。( )5.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视野更大。( )6.显微镜中的目镜和物镜其实就是两个凹透镜。( )五、作业布置查阅资料,了解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认识器材组合观看交流实验观察交流测量固定看视频制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回答阅读资料比较,交流阅读,分析练习两个放大镜平行组合下,能让物体图像放得更大一些。并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之间需要调节合适的距离,才能使观察的图像大而清晰。不同倍数的放大镜怎样组合效果更好。动

22、手制作简易显微镜,不仅要固定好两个放大镜,还要让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保持为大而清晰的测量值。制作时需要两个同学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对多个对象进行观察及观察方式的对比,进一步发现自制的显微镜能有效提升放大的倍数,同时也认识到放大倍数的提高能够让我们发现事物更多的细节。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原理一样,也是利用两个放大镜组合来进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学显微镜的优点在于其具有稳定的结构以及观察和操作上的便利。体会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完成达标测评进一步理解显微镜的作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平

23、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上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设计课题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3课。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微小的动物,了解人肉眼看不清的物体结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用放大镜观察蚱蜢的图片,提示学生可以以昆虫为例来进行观察研究。第二部分探索,在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三种不同方式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用示意图和文字记录自己的发现,通过对三者的比较来体会

24、观察工具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通过交流,知道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越小。第四部分拓展,通过资料阅读,让学生明白人类的很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从而建立起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联。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了解,但大多学生没有亲自观察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的机会就更少了。他们对物体微小结构的探索充满兴趣,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份求知欲,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独立探究的机会,以进一

25、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1. 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2. 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3. 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科学态度目标1. 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2. 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2. 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

26、中的问题。重点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难点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至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约150万种动物,其中种类最多的是昆虫,占整个动物界种数的80%以上。有些昆虫极小,有些昆虫的身体器官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需要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才能看清。这是科学家用高倍显微镜为我们拍摄下的昆虫精彩镜头,让我们一起欣赏吧。播放视频。今天,我们也像科学家那样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昆虫的身体,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观看视频激发探究兴趣,聚焦问题讲授新课一、探索(一)光学显

27、微镜的使用1、回顾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视频学习,播放视频。(2)亲自操作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为5步: 安放 对光 上片 调焦 观察 具体要求:第一步: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 7 厘米。第二步: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第三步:上片将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第四步:调焦眼睛看着物镜,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调节旋钮,使

28、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第五步: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用左眼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学习单上。3、温习提示观察完毕,移去样品,扭转转换器,使镜头V字型偏于两旁,反光镜要竖立,降下镜筒,擦抹干净,并套上镜套。每个同学至少练习一次,掌握基本操作要领。4、看图片,辨别使用误区错误1:用右眼观察正确:用左眼一边观察一边记录错误2:没有把显微镜放 在自己身前观察正确: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 7 厘米。错误3:在调焦的过程中降低镜头,此时他的眼睛却

29、在看目镜,这是很危险的一个动作,容易压碎玻片。正确:调焦时,眼睛看着物镜,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调节旋钮,使镜头缓缓上升,直到标本出现在视野为止。再略微转动调节旋钮,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二)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掰开镜筒(打开开关)将物镜垂直对准观察物体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调节调焦旋钮找到清晰图像,进行观察记录(三)光学显微镜和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区别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透明物体,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既可观察透明物体,又可观察不透明物体。(四)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昆虫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个部分

30、,把我们的发现画成图并用文字标注。1、实验材料:肉眼、放大镜、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蝴蝶标本2、视频指导。3、注意:对比观察 真实记录 客观描述 4、观察记录5、观察汇报6、观察发现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观察工具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五)自由观察其他微小物体放大镜能帮助我们看清微小物体的形状和颜色,显微镜还能帮助我们看清微小物体的结构。1、放大镜下的微小世界蝴蝶:棒状蝗虫:丝状蚕蛾:羽毛状天牛:鞭状2、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如灰尘、叶片、花瓣、纤维、头发等,并用示意图画下来。3、显微镜下的微小世界二、研讨1、我们在观察中发现

31、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明确:以蝴蝶的翅膀为例,学生会发现用肉眼观察时,蝴蝶的翅膀图像较小,只能看到整体的形状、颜色等,看不清细节;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图像变大,能看到不规则的网格状翅脉;在显微镜下,蝴蝶的翅膀图像变得更大更清晰,能看到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鳞片。最惊奇的是鳞片的数量很多,排布整齐,每个鳞片的形状大致相同。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有什么不同?明确:观察工具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三、拓展阅读资料回答:人类受到昆虫的启发而发明了什么?明确:触角: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蝇眼:蝇眼照相机 、蝇眼雷达、蝇眼探测系统翅膀:百叶窗样

32、式的人造卫星控温系统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显微镜使用步骤正确的一项是( ) 安放 对光 上片 调焦 观察 A. B. C. 2.放大镜下,蝴蝶的触角形状是( ) A B C(二)判断题1.显微镜下物体图像比放大镜下的图像小。( )2. 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3.昆虫的鼻子是它的触角。( )4.观察工具倍数越大,图像就越大,视野也越大。( )5.蝴蝶翅膀上的鳞片数量多,排列整齐。( )6.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可以观察不透明物体。( )五、作业布置 人类还有哪些发明也是受到自然界生物的启发?回顾,回答看视频学习动手操作看图片回答边看演示边操作认真听讲准备材料看视频记

33、录汇报分析,归纳看图片自由观察看图片根据自己的实验观察回答比较回答阅读,分析,回答练习学会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会使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知道常用显微镜的不同用途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体会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视野越开阔和深入。对探索部分的总结和延伸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许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体会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完成达标测评拓展和延伸课堂知识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使用显微镜,知道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激发了我们探究微小

34、世界的兴趣。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上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设计课题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4课。本课是在前面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身边微小物体的基础上,尝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认识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这是对生物细胞的初次探索,以此促使学生去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了解生命的多姿多彩。当然,课堂上还要继续巩固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加强技能训练。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和一个研讨组成: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这两个活动之间属于递进关系。第一个活动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学生根据教科书呈现的步骤动手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这

35、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基础;第二个活动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旨在使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三部分研讨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与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多的科学学习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已经认识了许多生物的共同特征:都有生命,都有各自独特的结构,都要适应环境对于细胞,学生通过科普书籍、科学视频等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为细胞能治疗疾病,克隆羊与细胞有关,细胞很小但是亲眼观察细胞,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对于细胞结构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亲手制作玻片标本,观察细胞了。亲手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亲眼观察自己制作的标本,学生兴趣异常浓厚。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洋

36、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科学探究目标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用图画和文字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能够对比洋葱表皮细胞与死亡的软木细胞,认识植物细胞的特点。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过程。发展观察生物细胞、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发现了更多的自然奥秘。重点通过探索洋葱表皮细胞的活动,说出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绘制细胞结构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上节课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周围

37、微小物体,有了许多惊奇的发现。蝴蝶翅膀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鳞片,数量多,排布整齐,形状大致相同。青苔看起来好像绿茸茸的“地毯”,在显微镜下看,简直就像是一片丛林。2、展示洋葱表皮细胞图片。问:这是什么?明确:这是老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3、问:听说过细胞吗?关于细胞我们知道些什么?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学生交流。4、学生回答后,教师:看来,同学们对细胞知道的还真不少。 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今天让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表皮,看看它的细胞是怎样的,会不会有惊奇发现。回答激发

38、兴趣,导入聚焦讲授新课一、探索(一)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1、 认识洋葱洋葱的表皮分外表皮和内表皮两层:外表皮红色,向外凸起部分内表皮白色,向内凹出部分2、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物体特点 光学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因较厚而不便于观察的物体,需要制作切片。3、器材和工具洋葱、小刀、清水、滴管、镊子、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显微镜4、制作步骤(1)视频演示:播放视频(2)动手操作第一步:取片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一个指甲大小的“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提示:不要用摸过洋葱的手揉眼睛第二步:滴水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第三步:展平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第四步:盖片用镊子夹取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侧,再慢慢放下另一侧,注意不要有气泡。第五步:染色在盖玻片一侧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第六步:吸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让碘酒尽量渗进洋葱表皮细胞。(二)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回顾:显微镜使用步骤2、视频演示:播放视频3、亲眼观察轮流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边观察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