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材料一: : 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任何
2、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承担个体精神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诗人不能
3、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进入的能力。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 材料二材料二: : 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其次,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
4、域和素材源泉。诗歌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 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关于新世纪诗歌的写作姿态和文本立场,我认为写诗就是自我的修炼,诗人应当培养关心时代、关切人民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代,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我们应该主动地深入现实、深入人民,真正用脚步去丈量大地,而不是
5、一个人坐在书房勾勒想象。其次,关于新世纪诗歌对于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的处理,我认为诗人要对此保持某种随意而警醒的凝视。这段话的前半句来自张枣:作为诗人,最理想的状态是,混迹在人群中,内心随意而警醒。后半句来自朵渔:一个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又不能过分脱节,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这都 告诉我们在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时,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只有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我们才既能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又能达到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 (摘编自童作焉新世纪诗歌写作的现实关怀和时
6、代精神) 材料三材料三: : 新诗的精神重建不是口号,而是呼唤我们诗坛曾有的但已经缺失了的精神内涵。诗歌有了精神,有了内涵,才会有新的面貌。在当下困顿的诗坛重提现实主义精神,其目的就是为新诗重建找一条道路,使得新诗重建变为现实。 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同于现实主义。后者是一种创作方法,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文学要忠实地反映现实,强调的是冷静、客观地模仿现实世界,要按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而前者更强调一种姿态-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因此,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后者指的是一种创作方法,前者指向的是创作的精神和态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属于叙事文学,而现实主义精神属于一切文学和艺术
7、。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文学都离不开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既不媚雅又不媚俗。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可以用暗示、反讽、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精神是超越一切创作方式的,它的具体写作方式可以是现实主义,也可以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作品,都必须以现实主义精神为精髓,诗歌也莫能例外。目前诗坛的困境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中国新诗要二次复兴,走出目前的低谷,必须进行精神重建,而笔者认为现实主义精神就是其精神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不是歌功颂德,而是要做到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的独立性相结合。写作失去了独立性,也
8、就丧失了现实主义精神。 (摘编自令狐兆鹏中国新诗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需要及时介入现实,但作为文学概念的一种,诗歌进人现实需要沉淀,以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 B.语言承担的使命是发现、记录和引领,诗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 C.材料二从“为什么”的角度进一步闸明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诗人要增强深入现实、关心时代和人民的主动性。 D.针对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三有不同意见,其提出的“现实主义精神”概念与材料二中“现实关怀”的概念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9、项是( ) A.优秀的诗人要清楚现实的表面变化和内在演进,并及时介入;没有真正的介入,就没有真正的现实书写。 B.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才能将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表现出来,成就伟大的诗歌。 C.现实主义精神比现实主义更强调积极介入的姿态,因此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 D.我们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引导诗人走向当代诗歌的精神重建,但这并不否定诗人主体和诗歌创作的独立性。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写什么和怎么写,一个是写作立场和态度问题,一个是写作技术问题。要考虑怎么写,更要考虑写什么。” B.“诗歌的创作主体和接
10、受主体能够通过诗歌使心灵安静,抵抗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社会认同,这体现了诗歌具有社会稳定功能。” C.“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坚守革命文学的传统,面对传统的坚守姿态,中国诗坛没有缺席。” D.“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力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官腔套话的侵蚀,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诗歌回归现实能否改变目前诗坛的困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青春之歌青春之歌( (节选节选) ) 杨沫杨沫 道静从严重的创伤中苏醒过来了。她微微睁开眼睛呻吟一下,脑子里朦胧地、混沌
11、地浮现出各种梦幻似的景象。 一个温柔亲切的声音轻轻地飘到她耳边: 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 道静向送过声音的那面侧过头去,在黯黑的、发着霉臭的囚房里,就着铁窗外透过来的薄暗的微光,她看见她旁边的床上躺着一个苍白而消瘦的女人。 我还活着吗?你是 那个女人一见道静能够讲话了,且不答应她,却冲着窗外用力喊道: 来人!来人啊!这屋里受伤的人醒过来啦!她冲着窗外喊罢了,这才回过头来对道静带着鼓动的热情低声说,叫他们来给你治疗我们要争取活下去! 道静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那张苍白热情的脸。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纪约莫二十六七岁。她的脸色苍白而带光泽,仿佛大理石似的;一双眼睛又黑又大,在黯淡的囚
12、房中,宝石似的闪着晶莹的光。 希腊女神一霎间,道静的脑子里竟闪过这个与现实非常不调和的字眼。她衰弱、疼痛得动也不能动,只能勉强对这个同屋难友轻轻说道: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 看守打开门上的铁锁进来了,那同屋的女人躺在她旁边的床上,还在热情地注视着她;狱医拿着一个小药箱站在她床前,他看着道静,对那个女人说: 这次也许不至于再昏迷了。放心!她的身体还挺不错他回过头又对道静笑了笑,他们叫我给你治,我就治吧。没有伤到骨头,你会很快好起来的。 又过了半天,喝了一点稀米汤,道静年轻的生命真的复活了。她望着她床边的年轻女人,凝视着她美 丽的脸庞,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个什么人呢?共产党员吗? 好,不要紧啦!
13、多吃点东西,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年轻女人对她轻轻笑道。屋里另外还有一个也受了刑伤的女学生,这个女人就对她们两个絮絮地说着。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动也不能动,但她却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顾着道静和那个小女学生。囚室外的小走廊里,时常可以听到她低微的喊声: 看守,来呀!她们要喝水! 来呀!看守!看守! 看守,她对走进来的女看守说,你们该给这位受重刑的弄点东西吃。看见端进来的是一块发黑的窝头、一碗漂着几片黄菜叶的臭菜汤,她皱着眉说:这怎么能吃呢,你想法弄点好些的我们以后不会忘记你的! 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个女人的话,这个女人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
14、小女学生,约莫有十五六岁,细长脸,长得机灵而清秀。她受刑不太重,还能勉强下地走几步。但是她被恐怖吓住了,一句话不说,成天躺在木板床上哭。夜间,道静听见她在睡梦里惊悸地喊道: 妈妈!妈妈!我怕,怕呀! 这时候,那个女人还没有睡觉,她伸出手拉住女孩子的手,在黑夜中轻声说道: 疼吗?我猜你一定是想家、想妈妈,对吗?不要哭啦!小妹妹,哭,一点用也没有的。她喘口气,歇歇,听见小姑娘不哭了,又接着说下去,我十五岁的时候,在上海,也被捕过一次。那时我吓得哭呀,哭呀,哭起来没完。可是我越哭反动派就越打我,越吓唬我;后来我一赌气,就一声也不哭了。我就向我同牢的大姐姐们学跟反动派斗争,跟他们讲理。这些反动家伙们都
15、是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等我一厉害起来,他们反倒不打我了说到这里,她轻声地笑了,道静和那个女孩子也笑了。 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被捕?第二天晚上,卫兵查过夜之后,那个女人这样低声问道静。 我不知道为什么。道静衰弱地低声回答,我是个失学的学生,我相信共产主义,相信共产党也许就为这个把我捕来的吧。我还不是个党员,可是我希望为党、为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献出我的生命我想这个日子是到了。我什么也不想,就准备这最后的时刻。 那个女人静静地听着道静的话,神情变得冷峻而严肃。半晌,她才慢慢地仰起头,在昏暗的灯光下凝视着道静说: 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不是的!共产主义者到任何地方包括在监狱里都要
16、做工作,也都可以工作的。我们要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口气。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说到这里,她看看道静,又侧过头去看看小女学生,黑眼睛里突然闪耀着幸福的光彩。道静听着,吃惊地望着她。啊,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人灵魂的美呵!道静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看着道静,对那个女人说”,狱医虽为道静治病,却选择对“那个女人”交代病情,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他对“那个女人”的尊重。 B.女看守听从“那个女人”的支使,是因为她受到了“那个女人
17、”的影响,已成为一个活跃在狱中的革命者。 C.文中写关于小女学生在睡梦中惊悸的情节,一方面写出了反动统治的残暴,另一方面突出了“那个女人”的善良与智慧。 D.道静只是一个失学的学生,虽投身革命,但思想还不够成熟,而“那个女人”无疑是她在狱中的精神导师,给她以引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小说运用先声夺人的手法,既突出了“那个女人”对道静的关切,又为她的身份设置了悬念。 B.文中多次使用“苍白”一词,写出了“那个女人”在狱中饱受迫害的现实,又与她炽热的生活热情形成反差,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C.本文虽为节选,但情节安排十分巧妙,三
18、个人物的身份没有在最初进行交代,而是随情节发展借助于对话描写来徐徐展现,匠心独运。 D.小说以道静在狱中的耳闻目睹为线索,采用全知视角呈现了特殊历史年代的狱中琐事,看似平淡,却展现了一幅特殊的青春画卷。 3.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请简要分析道静的心理变化过程。 4.本文节选自青春之歌,你认为文中出现的狱中“那个女人”身上回荡着怎样的青春旋律?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
19、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倖,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关白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
20、。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已。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 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
21、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选自宋史吕诲传,有删改) 【注】革:通亟,危急,文中指病重。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暖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B.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曖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C.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22、D.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登第,指科举时代考进士者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陛下,指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其为对帝王的尊称。 C.庙堂,本指太庙的明堂,也指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后多用来指代朝廷。 D.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诸侯传位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3、 ) A.吕诲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侵犯职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B.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太后与皇帝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后归还政权后,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C.吕诲曾三次居于谏官之职,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如曾因弹劾王安石被贬为邓州知州,当时人们推崇他的耿直。 D.吕诲病重,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这正体现了吕诲的耿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之大者,宜关白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5)根
24、据材料,简要概括吕诲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野歌野歌 李贺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5.补写出下
25、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泌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来描写动态景物的句子是:_,_。 (2)毛泽东泌园春长沙中描绘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江上场景的句子是:_,_。 (3)沁园春长沙中描写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浊扬清的文章的句子是: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70 年前,面对延烧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线上的战火,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者_的霸权行径,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_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
26、宁;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_。从此,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鉴往事,知来者。70 年斗转星移,中华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举世瞩目。今天,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这场战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骄傲、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战争,赢得的和平环境、巩固的安全基石、激发的民族自信、奠定的大国地位,都在历史大潮中_出愈加夺目的光辉。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对于这场战争来说,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1.
2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颐指气使 卓尔不凡 刮目相看 放射 B.颐指气使 艰苦卓绝 侧目而视 折射 C.不可一世 卓尔不凡 侧目而视 折射 D.不可一世 艰苦卓绝 刮目相看 放射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B.儿子遇害后,痛定思痛的约翰决心找到更好的应对儿童失踪的办法推动立法,建立更有效的寻找失踪儿童的机构。 C.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D.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
28、房子”;把“怀刺”讲成“怀 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解一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场战争来说,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促进人类更好地和平与发展。 B.对这场战争来说,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C.对于这场战争来说,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促进人类更好地和平与发展。 D.对这场战争来说,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7.下面文字存在五处语病,请找出其中的三处,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在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大队长孟凡升参加一次集训时,驾机升空不到两分钟,突然发现飞机发动机转速异常,
29、温度下降。他迅速反应到发动机有重大问题。在生死考验的瞬间,他立即与指挥员报告。收到指令,他果断操纵飞机寻找场地,在确认飞机无法迫降后,才按指示跳伞。为了避开村庄,直到允许跳伞的最后时刻之际,他才跳伞。伞刚打开,人就着地了。孟凡升多次在短短的 48 秒内主动放弃跳伞机会,有效遊免了更大损失。48 秒,生死关头见素质,更见精神! 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字。 为落实国家和教育部相关要求,上海市围绕校园食品食安食欲食育关键环节,强化建章立制,抓好推进落实,系统构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推进放心学校食堂建设。自 2016 年起,上海市开始具
30、体实施学校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组织搭建、运行管理、提供监管服务的顶层设计。截至目前,全市 16 个区注册运行学校 4093 所,学校食堂 4101 个,供应商 5102 家,团餐公司 227 家,已初步实现工作过程可管理、隐患风险可预警、责任主体可追溯、影响范围可排查、信息数据可分享的校园食源追溯全过程信息监管服务。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习主席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
31、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高一新生,你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的?请至少结合两人的名言写一篇记叙类文章,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以及答案以及解析解析 1.答案:(1)C; (2)C; (3)A; (4)用两个问题提出论点,分别统摄两个文段,使论述集中;先论述“为什么”,再论述“怎么办”,递进式结构使论证层次清晰有力;综合运用了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5)【示例一】能改变。诗歌回归现实能使诗人融人社会和时代,从而使诗歌内容包含生命体验和现实关怀,拓展诗歌语言空间。内容和语言的改变可使诗歌具有影响力
32、,达到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切入时代,赢得读者。【示例二】不一定。诗歌回归现实仅仅使诗歌创作有了重建的方向,但真正介入现实还需要诗人正确处理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兼顾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独立性。走出困境不仅需要方向,还需要诗人具有对时代和生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原因不是诗歌进入现实需要沉淀。B项,“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错,诗歌创作的内容不一定局限于当前。D项,“有不同意见”表述不准确,“现实主义精神概念与材料二中现实关怀的概念具有本质上的不同”错。根据材料二原文可知,材料二中的“现实关怀”指体察时代、观
33、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材料三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指批判、介入、关怀现实、责任的承担、创作的精神和态度。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指在文学创作中要结合现实生活,不能脱离现实生活。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项,“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错,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也是诗歌创作的手段之一。 (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材料二的论述中心看,一是谈“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这是诗歌“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这是“怎
34、么写”的问题。A项,答案符合论述中心。B项,谈的是诗歌的功能和作用。C项,谈的是坚守传统,并且与材料所说的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相矛盾。D项,谈的是诗歌语言运用的问题。 (4)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可从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二共两段,分别以疑问句开启,论述了“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在论证方法方面,第 1 段提出“为什么”之后,从两个方面分析原因,这是因果论证。文中引用古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等名言,还引用今人张枣、朵渔的话,这是引用论证。 (5)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已的见解
35、的能力。材料一的主旨是提倡诗歌回归现实,材料二分析了诗歌应该回归现实的原因和做法,材料三论述了诗歌精神重建的方向。但诗歌回归现实能否改变诗坛的困境,文中并没有给出论断。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论述和自己的认识分析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1.B;2.C; 3.受尽酷刑后的悲观与绝望。对“那个女人”充满好奇。对自己和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4.积极乐观,无惧苦难。“那个女人”虽遭酷刑,身体虚弱,但依旧对生命充满希望,无视身体和精神的苦难,并带领道静和小女学生一起对抗这些苦难。美丽善良,坚毅智慧。年轻而美丽的生命,虽遭囚禁,却依旧对自己的同胞充满关切,即使在狱中依旧坚持去战斗,去唤醒更多的人。热
36、爱祖国,信仰坚定。她和道静一样,都热爱祖国,为了自由而投身革命,即使深陷牢狱,依旧坚信共产主义终会来到,胜利属于人民。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已成为一个活跃在狱中的革命者”错误。结合原文第 17段“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个女人的话,这个女人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可知,文中对女看守的描写很少,只能看出女看守受了“那个女人”的影响,“已成为一个活跃在狱中的革命者”于文无据。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 项,“三个人物的身份没有在最初进行交代,而是随情节发展借助于对话描写来徐徐展现”错,原文中“小女学生”的身
37、份是在最初已客观介绍了的,并不是通过对话来展现的。 3.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结合原文第 9段“她衰弱、疼痛得动也不能动,只能勉强对这个同屋难友轻轻说道: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分析可知,道静在受尽酷刑后悲观、绝望,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不必接受治疗。结合原文第 12 段“她望着她床边的年轻女人,凝视着她美丽的脸庞,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个什么人呢?共产党员吗?”分析可知,道静对“那个女人”充满好奇。结合原文最后一段“道静听着,吃惊地望着她。啊,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人灵魂的美呵!道静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分析可知,道
38、静听完“那个女人”的话后深受鼓舞,表现出对“那个女人”的敬重,对自己和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结合原文第 7段“我们要争取活下去”、第 13段“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动也不能动,但她却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顾着道静和那个小女学生”等分析可知,“那个女人”虽遭酷刑,身体虚弱,但依旧对生命充满希望,可见她积极乐观,无惧苦难。结合原文第 8段“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纪约莫二十六七岁”、倒数第 5 段“这些反动家伙们都是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等我一厉害起来,他们反倒不打我了”分析可知,她美丽善良,坚毅智慧。结合最后一段“
39、那个女人”对道静说的话“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分析可知,她热爱祖国,信仰坚定。 3.答案:(1)A; (2)A; (3)D; (4)(遇到)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禀报咨询后再施行,表示自己不敢专断。这是心腹大患,要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 (5)吕诲认为王安石不懂世事,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会贻误苍生。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时,首先抓虚词,“盖”多用于句首,结合句意,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其次抓句式,“诋斥平生”“暴扬暧昧”都是动宾短语
40、,故“诋斥”与“平生”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D项。故选 A。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 项,“通过第一级考试者”错,唐代参加礼部考试之人都可称“进士”,明清时“进士”才专指殿试合格之人。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体现了吕诲的耿直”错,应该是体现了吕诲“以天下事为忧”的特点。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事之大者:定语后置句,意为“大的事情”。宜关白咨访然后行:省略句。咨访:咨询,征求意见。专:专断。乃:是。腹心之疾:生于要害部位的疾病,比喻严重的祸患。文中可引申为“心腹大患”。逮;及,达到。顾耶:怎么呢。 (5)本题考
41、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可以看出吕诲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是否定的,他认为王安石只是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贻误天下苍生。 【参考译文】 吕海字献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时任宰相。吕诲生性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朝廷大臣大多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上奏)说台省谏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议论政事,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纳(
42、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缺失。如果是台省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纷纷谴責他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枢密副使程戡巴结地位尊贵且受皇帝宠爱之人,官位做到了政府要职,吕诲奏论他的过失,(程戡被贬职)以宣徽使的身份任延州通判。(吕诲)又上奏说:程戡因为才不堪任而被罢免,不应该再委派他去边疆任职;宣徽使位高权重,不是程戡所应当担任的。兖国公主轻视她的丈夫,夜晚叫开宫门向皇帝陈诉。吕诲请求一并弹劾守门官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将他们全部驱逐。 英宗生病时,吕诲请求皇太后每天命令一名大臣,同淮阳王一起监督送进药物。都知任守忠执掌政权已
43、久,将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任守忠的本意,多次离间太后与皇帝的关系,造谣生事,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措辞深切,大多是别人难以说出口的。皇帝病情好转,(吕诲)多次请求让皇帝亲自执政。太后归还政权后,吕诲对皇帝说:太后辅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遇到)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禀报咨询后再施行,表示自己不敢专断。于是评定任守忠的平生罪恶,把他及其同党史昭锡一并放逐到了南方。 神宗即位后,(吕诲)被授为御史中丞。王安石掌管政事,当时人们都认为国家得到了人才。吕诲说王安石不懂政事,(如果)重用他,那是不合适的。于是(吕诲)上疏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深藏狡诈,陛下
44、喜欢他的才智机辩就委以重任。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如果让他长久占据朝廷要职,(那么国家)一定没有安宁 的道理。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吕诲请求辞职,(皇帝)就将吕诲贬出京都(让他)任邓州知州。(当时)吕诲想上书言事,司马光劝阻了他,吕诲说:王安石虽然有一时的名望,但他好持偏见,轻信奸人,喜好别人逢迎自己。听他说的觉得很完善,实施起来却显得粗疏了;(如果)让他居于宰相之位,国家必定要遭受祸患。再说皇上刚即位,早晚与他谈论议事的,只有那两三个执政大臣罢了,如果他们都是一些不当的人,那国家大事就要被败坏
45、了。这是心腹大患,要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吕诲被逐出朝廷后,王安石更加肆无忌惮。 吕诲三次居于言官之位,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当时的人都很推崇他的耿直。居家被疾病困扰,吕诲仍然早晚愤慨叹息,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已忧虑的事。病重以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到的时候吕诲已经瞑目了。听到司马光的哭声,(吕诲)突然坐起,睁开眼睛勉强看着(司马光)说:国家的事还是有希望的,你好好努力吧。司马光问道: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吕诲说:没有了。于是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全国上下听说此事的人都为之悲痛饱惜。皇帝诏令追赠他为通议大夫。 4.答案:1.B; 2.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
46、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1.“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男儿屈穷”中的“穷”并非指“贫穷”,而是指遭遇困难和坎坷。 2.解答本题,首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如“寒风又变为春柳”意为寒风已去,东风徐来,枯柳变绿。其次,根据诗句意思描绘具体画面。最后,联系诗中的“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等所体现的情感,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5.答案:(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解析: 6.答案:1.D 2.B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
47、括成语)的能力。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不可一世,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语境修饰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霸权行径,应选“不可一世”;卓尔不凡,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艰苦卓绝,艰苦卓绝。语境是形容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苦,应选”艰苦卓绝”;侧目而视,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语境指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得世界对中国有了新的看法,应选“刮目相看”;放射,指由一点向四外射出。折射,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
48、射;反映。语境与“光辉”搭配,应选“放射”。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 表示语音的延长;B. 表示解释说明;C. 表示话题的转换;D. 表示总结上文。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介词误用导致不合逻辑,将“对于这场战争来说”改成“对这场战争”;“汲取历史”搭配不当,改成“汲取历史经验”。全部改对的是 D。故选:D。 7.答案:“在”调至“参加”前;“反应”改为“意识”;“与”改为“向”;删除“之际”;“多次”调至“主动放弃”前。 解析:句介词结构“在”淹没了主语“孟凡升”,导致“驾机升空”“突然发现”缺少主语
49、。“反应”与“重大问题”不搭配。“与”与“报告”不搭配。“直到时刻”与“之际”重复,造成句式杂糅。状语“多次”位置不当,应调至“主动放弃”前。 8.答案:上海市系统构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推进“放心学校食堂”建设;2016 年开始实施;目前已初步实现校园食源追溯全过程信息监管服务。 解析:语段由三句话组成,根据前两句可概括出“2016年开始实施”;从第三句可概括出“目前已初步实现校园食源追溯全过程信息监管服务”。 9.答案:例文: 青春易逝,珍惜青春青春易逝,珍惜青春 青春的舞步圆滑而又优雅,每个人在这个舞曲里悠然起舞,书写着人生的舞步;青春亦是短暂如烛,火红的耀眼,悄然泯灭后只剩下淡淡蜡油
50、。诚如席慕蓉所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我们的青春经不起等待,就宛如夜市灯火明媚璀璨了夜晚却度不过白日。我们的青春精彩如公园里的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各展千秋。我们的青春美好如天空上的云朵洁白的印在淡淡蓝天上。 我们的青春需要我们笔墨的谱写,谱写出的也许是辉煌的第三交响曲,也许是一边悠扬宁静的小夜曲,也许是平平淡淡的一首小提琴曲。可惜青春苦短,你又有什么理由带着心里的烦闷完成?青春是一位美丽的少女,纯洁如白绸,让人无时无刻不思恋向往。青春是一片寂静的湖泊,印着夜晚最皎洁的月光,让人移不开眼,偏不了头。青春更是一个人的信念,信念有多长,青春就有多长。 当你用着青春,挥洒血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