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602.54KB ,
资源ID:218828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188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年四川省眉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年四川省眉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1、20222022 年四川省眉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年四川省眉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6 个小题,个小题,1-14 每小题每小题 2 分,分,15-26 每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分,共计 64 分。 )分。 ) 1. 化学发展长河中,凝结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其中,在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中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A. 张青莲 B. 侯德榜 C. 屠呦呦 D. 杨振宁 2.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2、的是 A. 教科书循环使用 B. 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 C. 燃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土地肥效 D. 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B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而铝不易生锈,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D. 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4. 在我日常生活中涉及至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研钵内研碎胆矾 B. 点燃鉴别羊毛和涤纶面料 C. 木炭还原氧化铜 D. 口中咀嚼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

3、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加入药品 C. 加热液体 D. 丝在氧气中燃烧 6.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以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 ,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B.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和原子数目均发生改变 C.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 3种化合物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CH O+OCO +H O催化剂 7.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N2 O2 通入足量水中 B NaCl 固体 Mg(OH)2 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CO2 CO 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干燥

4、 D CuSO4溶液 H2SO4 加足量 Cu(OH)2,过滤 A. A B. B C. C D. D 8. 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钙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钙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相对原子质量20 C. 人体缺钙易患贫血病 D. 在化合物中钙的化合价为+2 9.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和 E 组合可以用来实验室制取并收集 CO2 B. 实验室里用装置 A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2H O2OHnO+OM C. 图 F中集气瓶内盛少里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减少污染 D. 若用图 G装置收集 H2,无论排

5、空法还是排水法,H2都从 c端进入 10.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 ,它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黄酮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分子中含有 O2 B. 黄酮素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H2O C. 黄酮素由 3 个元素组成 D. 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15:10:2 11.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图中 P 点表示 10时丙的饱和溶液 C. 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乙的质量为 30g D. 50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 10,甲溶液中析出

6、固体最多 12. 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 CO2是一种酸 B.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 二氧化锰能催化加速氯酸钾的分解,因此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选择适宜的催化剂 D.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氦除外) ,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13. 某无色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H+、Mg2+、Cu2+、C1-、23CO、24SO,为确定其成分,小芳进行了以下实验: 经测定,溶液 pH=1; 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 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取的部

7、分滤液加入 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分析上述实验,下列收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 H+、Mg2+,可能含有23CO B. 一定含有 H+、Mg2+,24SO,可能含有 C1- C. 一定含有 H+、Mg2+,可能含有 Cu2+ D. 一定含有 H+、Mg2+、24SO、可能含有 Cu2+、C1- 14. 如图甲所示装置,同学们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 pH 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变化曲线,图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图乙

8、曲线的 c 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D. 图乙曲线的 d点溶液中溶质为 NaCl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化学(化学(39-44 小题,共小题,共 32分)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里: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里: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135.5 四、填空题(本大题四、填空题(本大题 4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20 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5. 家中厨房是一个小小的化学世界,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化学知识。 (1)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2)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很

9、多,生活中通常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 (3)厨房里有两个装有白色固体的调料瓶, 分别是精盐NaCl和面碱Na2CO3。 将它们区分开的方法是_。 (4)某食物成分表显示一些食物的能量值如下,其中能量最低的食物富含的营养素是_。 食物 菠菜 稻类 牛奶 豆油 能量(单位:kJ/100g) 100 1435 226 3761 16. 大文豪苏轼是眉山人的骄傲,他作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并幻想“我欲乘风归去”,而如今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已实现多次天地往返,飞天揽月早已不再是梦想。回答下列问题: (1)“酒”的主要成分是_。 (2)液氢常用作航天飞船的燃料,液氢是氢气加压制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能“

10、加压”是因为_。氢气作为能源有很多优点,任写出其中一条_。 (3)载人航天飞船常使用合金材料,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_。 A. 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B. 青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C. 钛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高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下图所示的实验搬上了舞台,震撼了师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 A粉尘爆炸实验B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C电解水 DCO2与 NaOH溶液反应 (1)A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_,燃烧越剧烈。 (2)B实验可以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_含量的不同。 (3)C实验中电源负极端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 (4)D实验可用于研究 CO2与 NaOH溶液的反应。

11、关闭止水夹 K,将 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后打开止水夹 K。即可观察到水倒吸入烧瓶,变为红色,形成美丽喷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18. 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化学兴趣小组想废物再利用,要从废液中回收铜并得到铁红(主要成分 Fe2O3) 。已知物质 A 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固体甲的成分有(用化学式表示)_。 (3)完成步骤的化学方程式:224FeOH+O +()_3=4FeOH()。 (4)操作 I、均进行的操作名称为_,该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名称是(任写一种)

12、_。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 1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7 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9.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 Mg 能在 CO2中燃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 Mg 活泼,由此猜想Na也能在 CO2中燃烧,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物质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Na2CO3溶液显碱性;CaC12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一】Na 能在 CO2中燃烧吗? 步骤 1: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

13、干燥的 CO2气体。 步骤 2:将燃着的钠迅速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 CO2中继续燃烧,发光放热,冷却后观察到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步骤 2中生成的黑色固体是_。 【初步结论】Na能在 CO2中燃烧。 【实验探究二】Na 在 CO2中燃烧的产物中白色物质成分的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清想四:氢氧化钠。 (2)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是错误的,理由是_。 【设计方案与实验】 方案 1:取该样品少里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

14、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 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Na2CO3。 方案 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3)甲同学思考后提出方案 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 (4)方案 3中加入过量 CaC12溶液目的是_。 【实验结论】 (5)综上所述,你认为猜想_成立。 (6)写出 Na 在 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六、计算题(本大题 1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15、5 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0. 小红在实验时发现, 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 很快就产生了气泡; 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她查阅资料得知: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233Na CO +HCl=NaHCO +NaCl ;当 Na2CO3全部转化成 NaHCO3后,再发生反应322NaHCO +HCl=NaCl+H O+CO 。她设计下图装置进行了实验:在广口瓶中加入 2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0.6%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

16、 回答下列问题: (1)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_(填“相等”或“不等) 。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写出计算过程)? 20222022 年四川省眉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年四川省眉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6 个小题,个小题,1-14 每小题每小题 2 分,分,15-26 每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分,共计 64 分。 )分。 ) 1. 化学发展长河中,凝结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其中,在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中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A. 张青莲 B.

17、侯德榜 C. 屠呦呦 D. 杨振宁 【答案】A 【解析】 【详解】A、张青莲在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中作出了卓越贡献,故 A正确; B、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故 B不正确; C、屠呦呦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故 C 不正确; D、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故 D不正确。故选 A。 2.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 教科书循环使用 B. 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 C. 燃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土

18、地肥效 D. 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教科书循环使用可减少纸张的浪费,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C、燃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土地肥效会增加有害气体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可减少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B.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而铝不易生锈,说明

19、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D. 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选项错误。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选项错误。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而铝不易生锈, 因为铝在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膜, 选项错误。 D.食品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正确。 故选:D。 4.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涉及至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研钵内研碎胆矾 B. 点燃鉴别羊毛和涤纶面料 C. 木炭还原氧化铜 D. 口中咀嚼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答案】A 【解析】 【详解】A、研钵内研碎胆矾,使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20、,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物质的燃烧由于有氧气参与,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故点燃鉴别羊毛和涤纶面料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口中咀嚼馒头时感到有甜味,是因为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所以咀嚼馒头时感到有甜味。该变化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加入药品 C. 加热液体 D. 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手握住试管,烧杯

21、中导管口若产生气泡,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将大理石直接扔入锥形瓶,可能会砸破锥形瓶,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应将燃烧的铁丝放在集气瓶中间, 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6.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以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 ,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B.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和原子数目均发生改变 C.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 3种化合物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

22、22CH O+OCO +H O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正确。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均为 2)和原子数目均未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 3种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甲醛、二氧化碳、水,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CH O+OCO +H O催化剂,正确。 故选:B。 7.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N2 O2 通入足量水中 B NaCl 固体 Mg(OH)2 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CO2 CO 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干燥 D CuSO4溶液 H2

23、SO4 加足量 Cu(OH)2,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入足量水中,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蒸发结晶,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镁,不符合题意; C、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D、加入足量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铜,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故选 D。 8. 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钙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

24、图,下列关于钙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相对原子质量是 20 C. 人体缺钙易患贫血病 D. 在化合物中钙的化合价为+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钅”字旁可知,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不符合题意; C、人体缺钙会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不符合题意; D、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2 个电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在化合物中钙的化合价显+2,符合题意。 故选 D。 9

25、.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和 E 组合可以用来实验室制取并收集 CO2 B. 实验室里用装置 A 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2H O2OHnO+OM C. 图 F中集气瓶内盛少里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减少污染 D. 若用图 G装置收集 H2,无论排空法还是排水法,H2都从 c端进入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所以不能用 E装置收集,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A装置为固固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放棉花,该装置制取氧气,应该是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而不是过氧化氢选用的装置,故化学方程式书写

26、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有毒气体,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集气瓶内盛少里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减少污染,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若用多功能瓶排空气法收集,则应短进长出,若用多功能瓶排水法收集,仍然应短进长出,故都应从 b端进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0.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 ,它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黄酮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分子中含有 O2 B. 黄酮素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H2O C. 黄酮素由 3 个元素组成 D. 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

27、比为 15:10:2 【答案】B 【解析】 【详解】A、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黄酮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故该分子中不含有氧分子,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黄酮素化学式(C15H10O2)可知,该物质属于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C、黄酮素由碳、氢、氧 3 种元素组成,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5) : (110) : (162)=90:5:16,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1.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图中 P

28、 点表示 10时丙的饱和溶液 C. 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乙的质量为 30g D. 50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 10,甲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20时,乙物质溶解度为 30g,而甲物质溶解度不到 30g,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曲线上及曲线上方的点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由曲线图可以看出 10时 P 点在丙曲线下方,则表示 10丙的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20时, 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 即 100g 水中溶解 30g 乙恰好饱和, 则形成的溶液为 130g, 也就是 13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乙的质量

29、为 30g,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50时,降低温度时,由于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在降低,且甲物质比乙物质溶解度降幅更大,则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 10,析出固体甲比乙多,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溶解度增大,使其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无固体析出,故甲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12. 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 CO2是一种酸 B.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 二氧化锰能催化加速氯酸钾的分解,因此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选择适宜的催化剂 D. 稀有气体元

30、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氦除外) ,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是, 试液变红, 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碳酸是一种酸,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B、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及其盐,都具有无机物特征,属于无机物,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能催化加速氯酸钾的分解,因此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选择适宜的催化剂,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若图中 X=10,则该微粒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若 X=11,则是钠离子,若 X=12,则是镁离子,故推理错误,不符合

31、题意。 故选 C。 13. 某无色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H+、Mg2+、Cu2+、C1-、23CO、24SO,为确定其成分,小芳进行了以下实验: 经测定,溶液 pH=1; 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 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取的部分滤液加入 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分析上述实验,下列收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 H+、Mg2+,可能含有23CO B. 一定含有 H+、Mg2+,24SO,可能含有 C1- C. 一定含有 H+、Mg2+,可能含有 Cu2+ D. 一定含有 H+、Mg2+、24SO、可能含有 Cu2+、C1- 【答案】B 【解

32、析】 【详解】经测定,溶液 pH=1,说明溶液显酸性,一定含有 H+,一定没有23CO,因为会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 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 Mg2+,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一定没有蓝色的 Cu2+; 取的部分滤液加入 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24SO,白色沉淀即为硫酸钡。 综上所述:一定含有 H+、Mg2+,24SO,可能含有 C1-。 故选:B。 14. 如图甲所示装置,同学们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 pH 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变化曲线,图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

33、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图乙曲线的 c 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D. 图乙曲线的 d点溶液中溶质为 Na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丙可知,反应开始后温度上升,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图乙曲线的 c 点时溶液呈中性,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故图乙曲线的 c 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 图乙曲线的 d 点 pH 小于 7, 说明此时溶液呈酸性, 故 d 点溶液中溶质除了 NaC

34、l, 还有 HCl,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化学(化学(39-44 小题,共小题,共 32分)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里: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里: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135.5 四、填空题(本大题四、填空题(本大题 4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20 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5. 家中厨房是一个小小的化学世界,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化学知识。 (1)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2)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方法很多,生活中通常降低水硬度的方

35、法是_。 (3) 厨房里有两个装有白色固体的调料瓶, 分别是精盐NaCl和面碱Na2CO3。 将它们区分开的方法是_。 (4)某食物成分表显示一些食物的能量值如下,其中能量最低的食物富含的营养素是_。 食物 菠菜 稻类 牛奶 豆油 能量(单位:kJ/100g) 100 1435 226 3761 【答案】 (1)4222CH +2OCO +2H O点燃 (2)煮沸 (3)取少量精盐和面碱分别于小碗中,分别加入几滴白醋,搅拌。若有气泡产生,则原物质为面碱,若无明显现象,则原物质为精盐 (4)维生素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36、式为:42?22CH +2OCO +2H O点燃; 【小问 2 详解】 软化硬水的方法是煮沸和蒸馏,生活上中通常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小问 3 详解】 区分精盐 NaCl 和面碱 Na2CO3可以通过取少量精盐和面碱分别于小碗中,分别加入几滴白醋,搅拌。若有气泡产生,则原物质为面碱,若无明显现象,则原物质为精盐; 【小问 4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菠菜是能量最低的食物,六大营养素为油脂、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菠菜富含营养素是维生素。 16. 大文豪苏轼是眉山人的骄傲,他作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并幻想“我欲乘风归去”,而如今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已实现多次天地往返,飞天揽

37、月早已不再是梦想。回答下列问题: (1)“酒”的主要成分是_。 (2)液氢常用作航天飞船的燃料,液氢是氢气加压制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能“加压”是因为_。氢气作为能源有很多优点,任写出其中一条_。 (3)载人航天飞船常使用合金材料,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_。 A. 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B. 青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C. 钛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高 【答案】 (1)乙醇#C2H5OH (2) . 氢气分子间有间隔,加压间隔减小,氢气液化 . 无污染(或“来源广泛”或“发热量高”) (3)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化学式为 C2H5OH。 【小问

38、2 详解】 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能使分子间间隔变小,氢气变为液氢。氢气做为一种新能源,最显著的优先是燃烧后产物只有水,无任何污染,同时水可以制取氢气,来源广泛,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也非常高,也是优点之一。 【小问 3 详解】 A、合金是金属和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故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青铜是铜的合金, 而纯铜是纯金属, 合金硬度比纯金属大, 故青铜的硬度比纯铜大说法正确, 符合题意; C、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而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低,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下图所

39、示的实验搬上了舞台,震撼了师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 A粉尘爆炸实验B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C电解水 DCO2与 NaOH溶液反应 (1)A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_,燃烧越剧烈。 (2)B实验可以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_含量的不同。 (3)C实验中电源负极端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 (4)D实验可用于研究 CO2与 NaOH溶液的反应。关闭止水夹 K,将 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后打开止水夹 K。即可观察到水倒吸入烧瓶,变为红色,形成美丽喷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答案】 (1)接触越充分(或接触面积越大) (2)氧气#O2 (3)氢气#H2 (4)2232CO +2NaOH=N

40、a CO +H O 【解析】 【小问 1 详解】 A 实验是粉尘爆炸实验,对干面粉鼓气后,大量面粉颗粒与蜡烛火焰接触,燃烧后放出大量热,从而引发爆炸,是因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小问 2 详解】 B 实现现象为左瓶中小木条比右瓶中小木条燃烧时间更长,能够说明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前者比后者高,故 B 实验可以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小问 3 详解】 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 C 实验中电源负极端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小问 4 详解】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1

41、8. 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化学兴趣小组想废物再利用,要从废液中回收铜并得到铁红(主要成分 Fe2O3) 。已知物质 A 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固体甲成分有(用化学式表示)_。 (3)完成步骤的化学方程式:224FeOH+O +()_3=4FeOH()。 (4)操作 I、均进行的操作名称为_,该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名称是(任写一种)_。 【答案】 (1)22=Fe+CuClFeCl +Cu (2)Fe、Cu (3)2H2O (4) . 过滤 . 玻璃棒#漏斗#烧杯 【解析】 【小问

42、 1 详解】 根据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可知,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能把铜盐中铜给置换出来,步骤反应为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Fe+CuCl2=FeCl2+Cu; 【小问 2 详解】 固体甲的成分有被置换出的铜和过量的铁,化学式为 Fe、Cu; 【小问 3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 4Fe、 10O、 8H, 反应后, 4Fe、 12O、 12H, 故反应前还有 2O、 4H, 故填 2H2O; 【小问 4 详解】 由的反应看出,都有固体和液体生成,而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一种操作,故操作 I、均进行的操作名称为过滤,该操作中主要用到的仪器为漏斗、烧杯、滤纸、玻璃棒、

43、铁架台,故使用的玻璃仪器名称是玻璃棒(或“漏斗”或“烧杯”) 。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 1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7 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9.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 Mg 能在 CO2中燃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 Mg 活泼,由此猜想Na也能在 CO2中燃烧,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物质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Na2CO3溶液显碱性;CaC12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一

44、】Na 能在 CO2中燃烧吗? 步骤 1: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 CO2气体。 步骤 2:将燃着的钠迅速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 CO2中继续燃烧,发光放热,冷却后观察到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步骤 2中生成的黑色固体是_。 【初步结论】Na能在 CO2中燃烧。 【实验探究二】Na 在 CO2中燃烧的产物中白色物质成分的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清想四:氢氧化钠。 (2)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是错误的,理由是_。 【设计方案与实验】 方案 1:取该样品少里于试

45、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 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Na2CO3。 方案 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3)甲同学思考后提出方案 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 (4)方案 3中加入过量 CaC12溶液的目的是_。 【实验结论】 (5)综上所述,你认为猜想_成立。 (6)写出 Na 在 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答

46、案】 . 碳 . 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氢氧化钠 .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 检验并除去碳酸钠 . 二 . 2234Na+3CO2Na CO +C点燃 【解析】 【详解】实验探究一: 问题讨论: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 Na、C、O,故生成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碳; 实验探究二: 猜想与假设: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钠,故猜想四是错误的; 反思与评价: (3)由于碳酸钠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加水后溶液显碱性也有可能是因为碳酸钠的缘故,故方案 1 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故填:

47、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4)加入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方案 3 中加入过量 C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 实验结论: (5)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说明只有碳酸钠,猜想二成立,故填:二; (6)根据题意,钠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化学方程式为:2234Na+3CO2Na CO +C点燃。 六、计算题(本大题六、计算题(本大题 1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5 分,

48、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0. 小红在实验时发现, 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 很快就产生了气泡; 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她查阅资料得知: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233Na CO +HCl=NaHCO +NaCl ;当 Na2CO3全部转化成 NaHCO3后,再发生反应322NaHCO +HCl=NaCl+H O+CO 。她设计下图装置进行了实验:在广口瓶中加入 2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0.6%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 回答下

49、列问题: (1)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_(填“相等”或“不等) 。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相等 (2)解:设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 x 233Na CO+HCl =NaCl+NaHCO10636.520g 10.6%7.3%x 36.57.3%10620g 10.6%x x=10g 答: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 10g。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发生反应为:2322Na CO +2HCl=2NaCl+H O+CO ;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先发生的反应是:233Na CO +HCl=NaCl+NaHCO,然后发生的反应是:322NaHCO +HCl=NaCl+H O+CO ,均可得关系式:Na2CO3CO2,碳酸钠的质量相同,故最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 【小问 2 详解】 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