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64.39KB ,
资源ID:217887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178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2021-2022 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一、积累运用(共 1818 分)分) 1. 把拼音所表示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括号内。 (1)一点点黄晕( )的光 (2)与轻风流水应和( )着 (3)热烈而又粗 gung( ) (4)近处菜 q ( )里的油菜 (5)由 ch ng( )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4 4 分)分) 2. 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严九郎交往的种种往事,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心术不正的衍太太形象。 B.

2、 琐记记叙鲁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他为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C.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D. 无常中“无常”这个形象受到民众喜爱原因是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3. 下面是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叙述,先画出错误之处,然后在横线上改正。 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是个纯朴、善良、热情且给幼年鲁迅以极大关爱的劳动妇女,作者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作者也真实描述了长妈妈长

3、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说“我实在很佩服她”。 _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严九郎是个生活随便、不拘小节的人,但是治学严谨,对留学日本的作者虽有一点民族偏见,照样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指导,使作者终身难以忘怀。 _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有很强的抒情性。 春 抒发了朱自清对春天的热切赞美, 济南的冬天让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对济南深切的喜爱和怀念。 B. 动词和名词是我们常见的两类词。“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这句话中“手指”“花叶”是名词,“搓捻”是动词。 C.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书中常出现的“子曰”中的“子”特指孔子,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

4、政治家、教育家。 D. 2021年小学毕业时,为表达对班主任的感激之情,小明制作了一张贺卡送给班主任时,说道:“师恩难忘,学生惠赠给您一张贺卡。”小明表达得体。 5.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探究中学生在交友方面值得吸取的经验或教训。 材料一: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材料二:王安石有个朋友叫孙少述,交情很深。王安石曾以诗相赠并引为知己。但当王安石当了宰相后,孙少述却一直不与他往来,大家议论纷纷,以为他们断交了,孙少述却自有想法。

5、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丢掉了宰相职务,到地方上做小官,这时孙少述又对他热情相待。两人互相宽慰致意,彼此谈经学,乐而忘返,直到暮色苍茫,方才依依惜别。 材料三:歌德比席勒年长 10 岁,当席勒还是个小青年的时候,歌德已名扬天下。但席勒的才华并不亚于当年的歌德,21 岁就以剧作强盗一举成名,接着又写了阴谋与爱情等三个风靡一时的悲剧,成为有名的青年悲剧诗人。这时,两人相处便不如从前那样自如,友情产生了距离。不过,歌德决心追上同时代的年轻人,五年之后与席勒重新相会,以诚挚之心进行深交。两人在写作上多次亲密合作,成为终身好友,死后还同葬在一起。 6. 默写。 (1)夕阳西下,_。 (2)_,随君直到夜郎

6、西。 (3)逝者如斯夫,_ 。 (4)_,落花时节又逢君。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示时序交替,赞美新生力量的两个连续的诗句是:_,_。 二、阅读理解(共二、阅读理解(共 3939 分)分) (一) (共(一) (共 1212 分)分)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1)俄而雪骤,公依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 【乙】戴安道既厉操东山,而其兄欲建式遇之功。谢太傅曰:(2)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其兄曰: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 世说新语 注释

7、:戴安道:人名,即戴逵。厉操:磨练情操,使情操高尚,指隐居。式遏:指阻止害民之事,保卫国家。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寒雪日内集(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既厉操东山( ) 家弟不改其乐( ) 8.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 9. 【甲】文中谢太傅为什么“大笑乐”? 10. 【乙】文中“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表明了兄弟俩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 (共(二) (共 6 6 分)分) 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选段(有删改) ,完成下面小题。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

8、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

9、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病成那样,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1. 选文通过感人的细节来刻画母亲,请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12. 细读选文,末节中的“要好好儿活”包含了哪些深意? (三) (共(三) (共 8 8 分)分) 阅读孙犁的芦花荡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

10、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除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籇没一籇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籇没一籇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

11、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籇,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籇,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

12、钩子。那替乡亲们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籇来狠狠地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3. 依据选文主要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_ 下联:小鬼子挂钩丧命 14. 给划线句做批注,并写出批注内容。 15. 举例分析文章主要运用哪两种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 (共(四) (共 1313 分)分) 阅读行走着阅读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那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一本心仪

13、已久的书。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渐渐地沉入情节的意境之中,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只是保持着走路的状态。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车,所以可放心地边走边看。 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十四岁那年。那是一个五月,我家从农村搬进县城。亲戚开着大货车,车后装满了杂乱物什,我就蜷缩于其间。正是上午,汽车穿村过野,便渐渐看惯了不变的风景。忽见身后倚着的纸箱,知其中装着父亲的藏书,便打开,找到那本还未读完的,便于疾行的车后看了起来。直到车停下,才骤然而醒。现在想来,那时那刻,应多看看离乡的路,因为那一走,许多年后才重又回归。当故乡夜夜入梦的日子,回想当日的离别,正因为有了书,才使得年少

14、的我,心中少了几许愁绪。 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有那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跑道开始读书。在这样美丽的黄昏,别人都在过着精彩的生活,所以大操场上几乎少有人迹。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缓缓地绽放我阅读的背景。正神游书中之时,便觉撞上一人,然后便听到一声低低的惊叫。急抬头,竟愣住,原来被撞的那个同学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更为惊奇的是,她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于是我们便有了惊喜,开始讨论起书中的情节来。 十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在网上遇见当年的同学,打过招呼,问她现在做什么,她回答在网上看书。然后她对我说:真想念上大学时,行走在黄昏的大操场上

15、,手捧一本书细细地看,周围是轻风流动刹那间,远去的岁月又重回眼前。便忽然想起,似乎已有很多年没有那样读过书了,缓慢的脚步踏动着每一分宁静,心却随书中的一切随喜随忧。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 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在微微的颠簸颤动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有时忽而从书中惊回,望向窗外,或浩浩江河,或巍巍山岭,皆在瞬间划过眼睛,飘摇远去。便有了一种浑不知书里书外的不真实感,别有一番情趣意蕴在心中。有时一本书读罢,而旅途未半,便于车厢中搜寻,找那同样读书之人交换阅读。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 而现在

16、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虽身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便明白,有的时候,书依然是那些书,因为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感触迥异。是啊,多想在落日的余晖里,踩着一地的红霞,迎着清清的长风,再次走进书卷的清香里,陶醉了梦也陶醉了人生。 (出自 人民日报 海外版 ,包利民) 16.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提到的四种“行走着阅读”。 17. 简述文章最后一节在写法上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18. 作者青少年时期“走进书清香里”“陶醉了梦也陶醉了人生”,请你结合自身体会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19. 选出对选文内容的解读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 选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

17、作者一段独特人生经历,突出了阅读对作者的影响。 B. 选文以“行走着阅读”为线索叙事抒怀,全文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C. 文中画线部分的朗读建议为:用高亢激昂的语调读出书里书外那惊心动魄之感。 D. 依据前后文,推测出选文开头“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的“浑然”是“完全”之意。 三、习作表达(共三、习作表达(共 4 40 0 分)分) 20. 请以“那个人,那件事”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 (2)字数 500 字左右; (3)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 (4)习作中不要透露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2021-2022 学年七年级上

18、期中语文试题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一、积累运用(共 1818 分)分) 1. 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括号内。 (1)一点点黄晕( )的光 (2)与轻风流水应和( )着 (3)热烈而又粗 gung( ) (4)近处菜 q ( )里的油菜 (5)由 ch ng( )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答案】 . y n . h . 犷 . 畦 . 澄 【解析】 【详解】黄晕:黄色的光圈。注意“晕”是多音字,这里读“y n”。 应和:应声唱和。注意“和”是多音字,这里读“h ”。 粗犷:粗鲁强横,也指粗率豪放。 菜畦:指菜圃、菜园。注意“畦”读音为“q ”。 澄清:清澈明净

19、。注意“澄”字的书写。 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4 4 分)分) 2. 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严九郎交往的种种往事,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心术不正的衍太太形象。 B. 琐记记叙鲁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他为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C.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D. 无常中“无常”这个形象受到民众喜爱的原因是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答案】A

20、【解析】 【详解】A.藤野先生 ,主要记叙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严九郎交往的种种往事,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衍太太这一人物形象是在琐记中出现的,而非出现在藤野先生 ,所以本项与原著内容不相符合; 故选 A 3. 下面是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叙述,先画出错误之处,然后在横线上改正。 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是个纯朴、善良、热情且给幼年鲁迅以极大关爱的劳动妇女,作者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对长妈妈

21、的深切怀念;作者也真实描述了长妈妈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说“我实在很佩服她”。 _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严九郎是个生活随便、不拘小节的人,但是治学严谨,对留学日本的作者虽有一点民族偏见,照样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指导,使作者终身难以忘怀。 _ 【答案】 . (1)“我实在很佩服她”改为“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 (2)“虽有一点民族偏见”改为“没有民族偏见”。 【解析】 【详解】 考查对文学名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把握。 文学名著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 称谓、 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思想情感及风格、流派等。解答时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进行辨析。 (1) 阿长与山海经中,

22、作者真实描述了长妈妈长期受封建思想毒害,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因此该处“我实在很佩服她”应该改为“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2) 藤野先生作者描写了藤野严九郎为作者添改讲义、修改解剖图等事件,证明了他对留学日本的作者没有偏见;因此该处“虽有一点民族偏见”应该改为“没有民族偏见”。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有很强的抒情性。 春 抒发了朱自清对春天的热切赞美, 济南的冬天让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对济南深切的喜爱和怀念。 B. 动词和名词是我们常见的两类词。“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这句话中

23、“手指”“花叶”是名词,“搓捻”是动词。 C.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书中常出现的“子曰”中的“子”特指孔子,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D. 2021年小学毕业时,为表达对班主任的感激之情,小明制作了一张贺卡送给班主任时,说道:“师恩难忘,学生惠赠给您一张贺卡。”小明表达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D惠赠: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多用于书信或交际场合。此处小明制作了一张贺卡送给班主任,不是对方对自己的赠送,用“惠赠”表达不得体。 故选 D。 5.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探究中学生在交友方面值得吸取的经验或教训。 材料一: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

24、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材料二:王安石有个朋友叫孙少述,交情很深。王安石曾以诗相赠并引为知己。但当王安石当了宰相后,孙少述却一直不与他往来,大家议论纷纷,以为他们断交了,孙少述却自有想法。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丢掉了宰相职务,到地方上做小官,这时孙少述又对他热情相待。两人互相宽慰致意,彼此谈经学,乐而忘返,直到暮色苍茫,方才依依惜别。 材料三:歌德比席勒年长 10 岁,当席勒还是个小青年的时候,歌德已名扬天下。但席勒的才华并不亚于当年的歌德,21 岁就以剧作强盗一举成

25、名,接着又写了阴谋与爱情等三个风靡一时的悲剧,成为有名的青年悲剧诗人。这时,两人相处便不如从前那样自如,友情产生了距离。不过,歌德决心追上同时代的年轻人,五年之后与席勒重新相会,以诚挚之心进行深交。两人在写作上多次亲密合作,成为终身好友,死后还同葬在一起。 【答案】例:要交志同道合、相互理解的朋友。要交志趣高雅的朋友。交友要纯粹,不掺杂世俗杂念,不考虑职位高低、地位尊卑。交友有原则,保持个人独立,有尊严。要诚挚,心胸开阔,能容纳对方。要虚心并善于学习朋友的长处,从而提高自己。 【解析】 【详解】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重要信息的提取。解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结合材料阐述自己的认识。第一则材料中,

26、伯牙与子期两人志同道合,相互理解,志趣高雅,所以才会成为朋友。材料二中,孙少述与王安石交朋友并不是看重他的身份和地位,交友纯粹,不掺杂世俗杂念,不考虑职位高低、地位尊卑;而且孙少述交友有原则,保持个人独立,有尊严,不在王安石做高官时趋炎附势,也不在王安石贬官时避之不及;在相处时诚挚,心胸开阔,能容纳对方。材料三中,歌德能虚心学习席勒的长处努力提高自己。据此表述出中学生在交友方面值得吸取的经验或教训即可。 6. 默写。 (1)夕阳西下,_。 (2)_,随君直到夜郎西。 (3)逝者如斯夫,_ 。 (4)_,落花时节又逢君。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示时序交替,赞美新生力量的两个连续的诗句是:_,

27、_。 【答案】 . 断肠人在天涯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不舍昼夜 . 正江南好风景 .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解析】 【分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断肠、天涯、愁心、昼夜、残夜”等词语容易写错。 二、阅读理解(共二、阅读理解(共 3939 分)分) (一) (一) (共共 1212 分)分)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1)俄而雪骤,公依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

28、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 【乙】戴安道既厉操东山,而其兄欲建式遇之功。谢太傅曰:(2)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其兄曰: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 世说新语 注释:戴安道:人名,即戴逵。厉操:磨练情操,使情操高尚,指隐居。式遏:指阻止害民之事,保卫国家。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寒雪日内集(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既厉操东山( ) 家弟不改其乐( ) 8.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 9. 【甲】文中谢太傅为什么“大笑乐”? 10. 【乙】文中“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表明了兄弟俩人

29、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7. . 把家里人聚集起来。 . 大体可以相比。 . 已经。 . 舍弟,我弟弟。 8. (1)一会儿雪下得很急,谢太傅高兴地说。 (2)你们兄弟二人的志向,为什么那么不同(悬殊)呢? 9. 因为侄女将雪花比作随风起舞的柳絮,生动传神有艺术韵味,因而他开心“大笑”。 10. 哥哥戴逯积极进取,渴望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弟弟戴逵洁身自好,追求个人身性修养。两种人生态度都值得肯定。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句意为: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起

30、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起来。 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句意为:已经在东山隐居。既:已经。 句意为:我弟弟却改不了那种乐趣。家弟:舍弟,我弟弟。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 重点词语:何其:为什么;殊:悬殊。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內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 阅读甲文,可知谢太傅的侄子和侄女分别回答了“白雪纷纷何所似”的问题

31、,而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回答,雪花飘飞的姿态和柳絮接近,都是轻盈的,另外,柳絮在初春的时候才会飘扬,也就意味着雪代表着春天的即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因此他开心“大笑”。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分析作答。从“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可知,哥哥戴逯积极进取,渴望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从“戴安道既厉操东山”“家弟不改其乐”可知,弟弟戴逵洁身自好,追求个人身性修养。 【点睛】参考译文 (甲)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32、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戴安道已经在东山隐居,他哥哥又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太傅谢安对他哥哥说:“你们兄弟俩的志向、事业,怎么差异这么大呢?”他哥哥回答说:“下官受不了那种忧愁,舍弟却改不了那种乐趣。” (二) (共(二) (共 6 6 分)分) 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选段(有删改) ,完成下面小题。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

33、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

34、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病成那样,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1. 选文通过感人的细节来刻画母亲,请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12. 细读选文,末节中的“要好好儿活”包含了哪些深意? 【答案】11. 例句 1:“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分析:句中“挡在窗前”表明母亲极为细心地关注“我”的情绪,唯恐飘零的落叶勾起“我”的悲观之情,突显母亲的爱

35、子深情。 例句 2:“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絮絮叨叨地说着”。分析:句中“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表明母亲因为“我”平素封闭自我不愿出门,现在愿意出门散心而分外高兴的心情,突出了母亲关注、爱护儿子的深情。 12. 寄予着母亲对“我”的爱与期望,即无论怎样都要珍爱生命,坚强勇敢地活下去;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刻理解与深切怀念,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深深的自责与愧疚。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赏析。所谓细节描写,通俗说就是对一个很微小情节的细致刻画,从而表现出人物某种心情或性格。解答时细读全文,从文中找出刻画母亲细节,或是动作或是神态之处的描写,然后分析其在表达人物

36、感情上的效果即可。注意赏析要合理,语句要简洁通顺。 示例:“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句中“忽然不说了”,表明母亲意识到她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说明她的内心比我还沉重,比我还敏感。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或具有深层含乂的句子。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结合段“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和段“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以及对菊花“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描写可知,从母亲

37、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它寄予着母亲对“我”的爱与期望,让我懂得了要像菊花一样顽强,即无论怎样都要珍爱生命, 坚强勇敢地活下去; 同时, 结合“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可知, “要好好儿活”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刻理解与深切怀念,表现了“我”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希望;正是因为我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所以这句话还表现了我内心深处对母亲的自责与愧疚。 (三) (共(三) (共 8 8 分)分) 阅读孙犁芦花荡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除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

38、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籇没一籇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籇没一籇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籇,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

39、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籇,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乡亲们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籇来狠狠地

40、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3. 依据选文主要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_ 下联:小鬼子挂钩丧命 14. 给划线句做批注,并写出批注内容。 15. 举例分析文章主要运用哪两种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13. 老头子机智诱敌。 (老头子剥莲诱敌) 14. 批注示例一:画线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鬼子的脑袋比作老玉米,突出了作者对鬼子的仇恨。 批注示例二:借助芦花飘撒的优美景象(自然景物描写) ,衬托了老头子痛打鬼子、报仇雪恨的痛快、豪迈之情。这样写既与开头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也

41、显得表意更形象生动。 15. 外貌和动作描写(举例略) ;表现了老头子驾船技术高超、憎恨侵略者、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和拟写对联。 细读文章内容,由第一段“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可提炼故事的主人公为“老头子”。再由第三段“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和第四段“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可知, “老头子”并不是没有注意到即将来临的危险, 而是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小鬼子”们纷纷引入圈套,将它们一网打尽。从这里可以概括

42、事件为“机智诱敌”。结合对联的相关知识可以进行作答,“老头子”与“小鬼子”可相对,“机智诱敌”则可以与“挂钩丧命”相对。据此补写对联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文句并进行批注的能力。 阅读文本,由“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籇来狠狠地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可知,这里运用了“撑”、“举”、“砸”及“狠狠地”一系列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老头子对小鬼子的痛恨之情。 由“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可知,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鬼子的脑袋比作顽固的老玉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劳动人民对小鬼子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罪恶行径的愤恨之情。 由“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可知,这里是对芦

43、花荡的自然景物进行描写。景物描写一般会有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情,为某个情节做铺垫的作用。这里的景物描写出现于文章结尾处, 这样写从内容上可以衬托出老头子的痛快与豪迈之情, 而且也可以与文章开头“第二天, 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的环境描写相照应,使全文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得文章的意境表达更为丰富深邃。 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细读文本,由第一段“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籇没一籇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 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可知, 这里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站”、 “撑”、“剥”、 “投”等一

44、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老头子”驾船技术高超的特征。再联系第一段中“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和“老头子”将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可知,这里也对“老头子”的行动进行了传神地刻画,小鬼子们正在水淀里洗澡,“老头子”却敢出来边撑船,边吃莲子,可见他机智沉稳和痛恨侵略者的特征。 (四) (共(四) (共 1313 分)分) 阅读行走着阅读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那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渐渐地沉入情节的意境之中,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只是保持着走路的状态。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车

45、,所以可放心地边走边看。 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十四岁那年。那是一个五月,我家从农村搬进县城。亲戚开着大货车,车后装满了杂乱物什,我就蜷缩于其间。正是上午,汽车穿村过野,便渐渐看惯了不变的风景。忽见身后倚着的纸箱,知其中装着父亲的藏书,便打开,找到那本还未读完的,便于疾行的车后看了起来。直到车停下,才骤然而醒。现在想来,那时那刻,应多看看离乡的路,因为那一走,许多年后才重又回归。当故乡夜夜入梦的日子,回想当日的离别,正因为有了书,才使得年少的我,心中少了几许愁绪。 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有那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跑道开始读书。在这样美丽的黄昏,别人都在过着精彩

46、的生活,所以大操场上几乎少有人迹。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缓缓地绽放我阅读的背景。正神游书中之时,便觉撞上一人,然后便听到一声低低的惊叫。急抬头,竟愣住,原来被撞的那个同学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更为惊奇的是,她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于是我们便有了惊喜,开始讨论起书中的情节来。 十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在网上遇见当年的同学,打过招呼,问她现在做什么,她回答在网上看书。然后她对我说:真想念上大学时,行走在黄昏的大操场上,手捧一本书细细地看,周围是轻风流动刹那间,远去的岁月又重回眼前。便忽然想起,似乎已有很多年没有那样读过书了,缓慢的脚步踏动着每一分宁静,心却随书中的一切随

47、喜随忧。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 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在微微的颠簸颤动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有时忽而从书中惊回,望向窗外,或浩浩江河,或巍巍山岭,皆在瞬间划过眼睛,飘摇远去。便有了一种浑不知书里书外的不真实感,别有一番情趣意蕴在心中。有时一本书读罢,而旅途未半,便于车厢中搜寻,找那同样读书之人交换阅读。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 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虽身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便明白,有的时候,书依然是那些书,因为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感触迥异。是啊,多想在落日

48、的余晖里,踩着一地的红霞,迎着清清的长风,再次走进书卷的清香里,陶醉了梦也陶醉了人生。 (出自 人民日报 海外版 ,包利民) 16.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提到的四种“行走着阅读”。 17. 简述文章最后一节在写法上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18. 作者青少年时期“走进书的清香里”“陶醉了梦也陶醉了人生”,请你结合自身体会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19. 选出对选文内容的解读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 选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突出了阅读对作者的影响。 B. 选文以“行走着阅读”为线索叙事抒怀,全文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C. 文中画线部分的朗读建议为:用高

49、亢激昂的语调读出书里书外那惊心动魄之感。 D. 依据前后文,推测出选文开头“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的“浑然”是“完全”之意。 【答案】16. 一是经常攒钱买书走僻静路边走边专注看书。二是 14 岁那年坐大货车读父亲的藏书。三是上大学时沿着跑道读书。四是坐火车去西部的途中阅读。 (意对即可) 17. 一是运用对比手法,将“现在的阅读”与“过去的阅读”进行比较,表达了作者对“行走着阅读”深切的怀念与期盼。二是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发对过往美好的读书生活的怀念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意对即可。 ) 18. 提示:抓住句意即作者的认知,如“走进书的世界,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体验,带给自己

50、一段美好纯真的经历”; 抓住自身体验或列举生活中例子, 说出青少年时期阅读之于一生之美好、 重要性即可。 19. C 【解析】 【16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全文,理清文章层次和主要事件情节,抓住重点段落和句子进行概括。概括要全面,用语需简洁。根据第一段中“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和“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车,所以可放心地边走边看”可概括为:经常攒钱买书走僻静路边走边专注看书。根据第二段中“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十四岁那年”和“知其中装着父亲的藏书, 便打开,找到那本还未读完的, 便于疾行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