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津南区天津市津南区 2021-2022 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li ng) 池畦(q ) 菡萏(h n d n) 栅栏(zh ) B. 枉然(w ng) 倏忽(sh) 自卑(b i) 莅临(w i) C. 屋檐(y n) 黄晕(y n) 发髻(j ) 笃志(d) D. 搓捻(nin) 澄清(d ng) 感慨(ki) 踉跄(li 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沐浴 疲倦不堪 废寝忘食 呼朋引伴 B. 清冽 水波粼粼 美不甚收 人迹罕至 C. 急躁 煞有介事 翻
2、来复去 人声鼎沸 D. 诀别 个得其所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 3. 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 ,他们因为不同的 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 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 A. 不胜枚举 理由 传播 高尚 B. 比肩接踵 理由 播撒 伟大 C. 不胜枚举 缘由 播撒 高尚 D. 比肩接踵 缘由 传播 伟大 4.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包罗万象的进口产品吸引人们驻足观赏。其中那些有绿色健康标志的产品,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找到真正优质的
3、产品,由工作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从近 120 个国家的上万种商品中选拔出来。与此同时,我国部分优质产品也进行了展示,产自天津的海鸥手表好评如潮。 A. 第句 B. 第句 C. 第句 D. 第句 5.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你懂得欣赏一棵树吗苦难的人”老者缓缓地说“对于周遭的环境, 树是全面接受的: 它接纳阳光,也包容风雨它等待白天,也守候黑夜。正是这种全面的接受,才使它更茁壮、伟岸呀!”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6. 古诗文赏析: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
4、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作者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体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感伤,而并无思乡之情。 7. 阅读下面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碘
5、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
6、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 1000 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 20-40 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 20-30 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 ,有删改) (1)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盐本身其实并不含碘。 B. 海
7、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 C. 碘盐仍是沿海居民重要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应在 1000 微克以上。 (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自然段针对某些人的错误认识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第自然段加点词“主要”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第自然段加点词“这”指代是前面提到的“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 这篇说明文以短小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8、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去后乃至(于是,就) B. 尊君在不(同“否”) C.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D. 下车引之(牵,拉) (2)以下加点词语与现代意思相同的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B.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 C.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 友人惭,下车引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9、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 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9. 阅读课内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10、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1、 ) A. 学而时习之(时常) B. 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 C. 逝者如斯夫(往、离去) D. 人不堪其忧(能够) (2)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学而而时习之 B. 温故而而知新 C. 学而而不思则罔 D. 择其善者而而从之 (3)下列对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突出了颜回的艰苦生活。 B. “温故而知新”强调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刻阐释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D. 曾参“吾日三省吾身”体现了文人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 第第卷卷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请用黑
12、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答题纸”上上. . 二、二、 10. 默写 (1)乡书何处达,_。 (2)水何澹澹,_。 (3)我寄愁心与明月,_。 (4)夜发清溪向三峡,_ (5)_,崔九堂前几度闻 (6) 论语十二章中阐释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是:_,_。 三、课外文言文三、课外文言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
13、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史记康颇商相如列传) 注释田部吏:征收田赋小官。平原君:赵王的弟弟,时为赵相。用事者:管事的人;治国赋:主管全国赋税。 1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君安得有此富乎? ( ) (2)岂轻于天下邪( ) 12. 翻译文中画线句。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13. 请分别从赵奢、平原君和赵王的角度概括赵国“民富而府库实”的因素。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四、课外现代文阅读 阅读瓷器易碎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瓷器易碎 李磊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里有一只瓷罐,被母亲放在了炕
14、边的柜子里,罐子里面积攒着家里母鸡下的蛋。母亲一有空闲就会抱出瓷罐,一遍遍地数着鸡蛋的数量,然后或是点头微笑,或是摇头叹息。每过一段时间,鸡蛋积攒得多了,母亲就会把它们变成我的书本或是衣物。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长大了,进城了,工作了,成家了。母亲依然很勤劳,留在乡下养鸡种地。在她日复一日的摩挲下,那瓷罐上天青色的釉彩虽已有些模糊,却也浸润出了岁月独有的光泽。 母亲这几年,喜欢上了种豆子,红的、黄的、绿的、胖的、瘦的、扁的,只要是豆子她都要高看一眼。母亲在乡下种了七八亩豆地,她在豆子地里劳作时,常常望着远方的城市自言自语:豆豆,我心疼的豆豆。豆豆是她孙子的乳名。 我和妻子工作太忙了,照顾不过来
15、年幼的豆豆。慈爱的母亲得知后一夜没睡,为了我们,终于狠下心扔下了乡下的母鸡和土地,离开了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一头扎进了纷乱的城市,陪着她一起来的还有那只我再熟悉不过的瓷罐。母亲用瓷罐为我们装了十几颗新鲜的鸡蛋她觉得自己家的鸡蛋最有营养又用各种各样的豆子将剩下的空隙填满。她轻轻地擦干净瓷罐,又轻轻地把瓷罐装进一个布袋子里,再把布袋子吊在胸前,一路搂着、抱着直到我家。看到她如此小心翼翼的样子,我心里暖暖的。还是我来照看豆豆吧。母亲一见到我就这样说。然后,她就拉起豆豆的手走进屋里去了。 为了我们,母亲从此开始了陀螺一样的生活,全心全意照料豆豆。她的眼里嘴里心里只有豆豆,似乎完全忘记了其他,但我知道
16、母亲偶尔还是会惦念乡下。有一次,母亲带豆豆回农村看她挤出时间收获的豆子。她打开放在墙边的一只口袋,将满满一袋子绿色倒在了地上;接着又打开一只口袋,又将满满一袋子红色倒了出来;接着又打开一只口袋最终,几种颜色的豆子混合成了色彩斑斓的河流,豆豆极喜欢这个游戏,他躺在河流中开心极了。晚上等豆豆睡着后,她一个人慢慢地将那些豆子按照颜色一一归类,让它们重新回流到了各自的袋子里。我始终不知道,那一次她收拾豆子究竟用了多长的时间。 再后来,我的工作不那么忙了,豆豆也上学了,母亲也可以回乡下全心全意地照顾豆子们了。可母亲就是放心不下, 为了我们, 她固执地选择了在豆豆的家和豆子们的家之间往返奔波,从不间断不肯
17、停歇。而每次来的时候,她的怀里总会有那只装着鸡蛋和豆子的瓷罐。有时我会想,其实母亲就如同她怀中那一只瓷罐,来的时候盛满了营养、富有生命力,而回程时却变得空瘪无力、毫无生机。每一次都是这样,母亲将储备了许久的心力带到城里,在豆豆那个孩子身上消耗得一干二净,然后,再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豆子们的家。那来来回回的路上,只有那个满了又空了的旧瓷罐一直陪着瘦弱的她。 瓷罐终究有些沉,我不愿再让母亲抱着它装鸡蛋和豆子来我家。母亲却不听,她不愿让瓷罐闲着,她总说瓷罐要是总闲着不用就容易坏掉。我自然是不相信她的说辞,却也明白她已经习惯了瓷罐的陪伴,坐在车上时看一看,走在路上时摸一摸,只要瓷罐在,她仿佛就不会那么疲
18、累。母亲说,她就喜欢把心爱之物全都放在身边,这样睡觉才能安稳香甜。因此,在我家时,每天晚上母亲和豆豆睡在一屋,母亲也和瓷罐睡在一屋。母亲的床上睡着豆豆,母亲的床下睡着瓷罐。有时候我想,也许在母亲眼中瓷罐跟人是一样的吧。 终于,母亲又抱着一瓷罐鸡蛋和豆子气喘吁吁地来了,我上前接过沉甸甸的瓷罐随手放在地上,却忍不住有些埋怨:怎么又拿鸡蛋和豆子,不是告诉你别拿了,挺沉的不说,家里也吃不完,上回的还剩着呢,还有上上回的不知不觉我的声音大了起来,母亲习惯性地保持沉默,可那件瓷罐却坐不住了,它开口说了话,轰的一声,在我和母亲的面前碎裂成片,鸡蛋摔破了壳流出了黏黏的泪水,脱离了束缚的红色豆子正努力朝远处翻滚
19、 这件受母亲器重多年的瓷器,为什么碎得这样毅然决然、不可挽留呢?我一直在寻找答案。直到有一天,母亲从乡下返回我家时忘带了钥匙,她竟抱着布袋趴在冰冷的楼梯上睡了一个上午。我突然从母亲身上得到了答案:她们都早已疲惫不堪,她们已承受不了生活的重压和这种两地奔波的辛劳,只不过瓷器的性子急了一些。我轻轻摇晃母亲瘦弱的肩膀,将她揽在怀里。我不敢再埋怨她,怕早已年迈的她会像那件瓷器一样脆弱易碎,让我来不及呵护与珍惜。 (原文有删改) 14. 母亲为了我们做了哪些事?请结合文章段的内容概括。 15.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她轻轻地擦干净瓷罐,又轻轻地把瓷罐装进一
20、个布袋子里,再把布袋子吊在胸前,一路搂着、抱着直到我家。 16.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瓷器易碎”的含义?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7.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里有一只瓷罐,被母亲放在了炕边的柜子里,罐子里面积攒着家里母鸡下的蛋。每过一段时间,鸡蛋积攒得多了,母亲就会把它们变成“我”的书本或是衣物。 B. 第段中,加点词“扎”是“钻”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离开村庄到城里照顾豆豆时的决心,表现了母亲对“我”、妻子和豆豆深深的爱。 C. 结合选文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慈爱、有耐心,愿意为晚辈全心全意付出的人。 D.
21、母亲说,她不喜欢把心爱之物全都放在身边。因此,在“我”家时,每天晚上母亲和豆豆睡在一屋,瓷罐就睡在客厅的桌子上。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详细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乡下豆子地里劳作时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之情。 五、综合性学习五、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了“游在津沽”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天津市旅游业在持续发展中日益凸显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老城津韵杨柳古镇溥仪旧居津卫摇篮大沽烟云等八条独具津门文化特色的游览线路,吸引了海内外的大量游客。 【材料二】天津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
22、高。海河风光游游览五大道全景式乡村游滨海旅游黄金 100 天等特色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天津的旅游形象。 【材料三】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15 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12 亿人次,旅游消费 1045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12%和 167%。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这一数字更具震撼性。 【材料四】天津市近三年入境游客数量和外汇收入统计表 项目 年份 入境游客 (人次) 外汇收入 (美元) 2013年 265万 26 亿 2014年 296万 30 亿 2015年 326万 33 亿 18. 上面四则材料与天津市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无关的一则是 。 19. 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述天津市
23、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六、名著阅读六、名著阅读 根据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20. 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两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篇名分别是 和 。 在鲁迅深情的笔下, 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 21. 走入朝花夕拾 ,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的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其原因。 七、写作七、写作 22. 人生何处不相逢。 与他人相逢, 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 与自然相逢, 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
24、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 (3)字数不少于 600字; (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天津市津南区天津市津南区 2021-2022 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li ng) 池畦(q ) 菡萏(h n d n) 栅栏(zh ) B. 枉然(w ng) 倏忽(sh) 自
25、卑(b i) 莅临(w i) C 屋檐(y n) 黄晕(y n) 发髻(j ) 笃志(d) D. 搓捻(nin) 澄清(d ng) 感慨(ki) 踉跄(li ng)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酝酿ni ng; B枉然wng,自卑bi,莅临l ; D澄清ch ng,踉跄li ng。 故选 C。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沐浴 疲倦不堪 废寝忘食 呼朋引伴 B. 清冽 水波粼粼 美不甚收 人迹罕至 C. 急躁 煞有介事 翻来复去 人声鼎沸 D. 诀别 个得其所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
26、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B项应为 “诀别” “美不胜收” ;C项应为“翻来覆去” ;D 项应为“各得其所” 。故选 A。 3. 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 ,他们因为不同的 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 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 A. 不胜枚举 理由 传播 高尚 B. 比肩接踵 理由 播撒 伟大 C. 不胜枚举 缘由 播撒 高尚 D. 比肩接踵 缘由 传播 伟大 【答案】C 【解
27、析】 【分析】 【详解】不胜枚举:意思是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比肩接踵:意思是比肩继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联系“志愿者的故事”形容故事,应用“不胜枚举” ; 缘由:意思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也称缘故; 理由:意思是指事情的道理、原由、依据; 此处用“缘由” “理由”均可; 播撒:一般指把作物种子抛到田地里; 传播:指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 联系“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可知用“播撒”一词比较合适; 高尚:意思是有使保持高洁,高洁的节操,志行高洁的人崇尚; 伟大:表示十分崇高卓越; 联系前文“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
28、人心里” “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可知本语段主要赞扬了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凸显其人格高尚,且需与“时尚”对应,故用“高尚”比较合适; 故选 C。 4.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包罗万象的进口产品吸引人们驻足观赏。其中那些有绿色健康标志的产品,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找到真正优质的产品,由工作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从近 120 个国家的上万种商品中选拔出来。与此同时,我国部分优质产品也进行了展示,产自天津的海鸥手表好评如潮。 A. 第句 B. 第句 C 第句 D. 第句 【答案】C 【解析】 【详解】C.第句缺主语,去掉“由” ;同时后半句搭配不当
29、,将“选拔”改为“挑选” 。故选 C。 5.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你懂得欣赏一棵树吗苦难的人”老者缓缓地说“对于周遭的环境,树是全面接受的:它接纳阳光,也包容风雨它等待白天,也守候黑夜。正是这种全面的接受,才使它更茁壮、伟岸呀!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你懂得欣赏一棵树吗苦难的人”是个倒装句,所以两处的标点依次是“逗号”和“问号” 。可排除 AB 两项。 “老者缓缓地说”前后都有老者年说的话,此处标点应该为“逗号” 。可排除C项。 “它接纳阳光,也包容风雨
30、”与“它等待白天,也守候黑夜”构成并列关系,应该使用“分号” 。据此,答案为 D。 6. 古诗文赏析: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作者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体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感伤,而并无思乡之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D错,题目中的“思”中包含有“思乡”之情。故选 D。
31、7. 阅读下面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
32、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 1000 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
33、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 20-40 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 20-30 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 ,有删改) (1)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盐本身其实并不含碘。 B. 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 C. 碘盐仍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应在 1000 微克以上。 (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自然段针对某些人的错误认识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第自然段加点
34、词“主要”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第自然段加点词“这”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 D. 这篇说明文以短小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答案】 (1)D (2)C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D.“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应在 1000 微克以上。 ”与原文第段“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 1000 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 ”不相符。 故选 D。 【小问 2 详解】 C.错误。第自然段加点词“这”指的是第段中“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 ” 故选 C。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35、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去后乃至(于是,就) B. 尊君在不(同“否” ) C.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D. 下车引之(牵,拉) (2)以下加点词语与现代意思相同的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B.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 C.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 友人惭,下车引之。
36、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 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 “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 “尊君” 、 “家君” ,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 (1)A (2)D (3)C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A.去后乃至: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乃:才)故选 A。 【小问 2 详解】 A.期,古义:约定;今
37、义:日期。古今异义; B.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古今异义; C.去,古:离开。今:前去,前往。古今异义; D.惭:都是“惭愧”的意思。古义今义相同; 故选 D。 【小问 3 详解】 C.原文中说“元方入门不顾” ,并没有说他喜不自禁。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辱骂,他不卑不亢,指出了友人的不当之处,文末“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可见友人是想来道歉,但是元方进入家门没有回头看,以此表明自己的立场。故选 C。 【点睛】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
38、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9. 阅读课内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39、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
40、时常) B. 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 C. 逝者如斯夫(往、离去) D. 人不堪其忧(能够) (2)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学而而时习之 B. 温故而而知新 C. 学而而不思则罔 D. 择其善者而而从之 (3)下列对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突出了颜回的艰苦生活。 B. “温故而知新”强调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刻阐释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D. 曾参“吾日三省吾身”体现了文人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 【答案】 (1)C (2)C (3)A 【解析】 【分析】 【
41、小问 1 详解】 A.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 (时:按时) ; B.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 D.人不堪其忧: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 (堪:能忍受) ; 故选 C。 【小问 2 详解】 A.B.D 三项都是表顺承; C.表转折,但是; 故选 C。 【小问 3 详解】 C.应为: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在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故 C 不正确。 故选 C。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
42、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 “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子说: “温习学过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 孔子说: “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
43、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 孔子说: “在几个人一起走路, 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 发现他的缺点 (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 孔子在河岸上说: “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
44、 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恳切地提问, 多思考当前的事, 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卷第卷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 二、二、 10. 默写 (1)乡书何处达,_。 (2)水何澹澹,_。 (3)我寄愁心与明月,_ (4)夜发清溪向三峡,_。 (5)_,崔九堂前几度闻。 (6) 论语十二章中阐释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是:_,_。 【答案】 . 归雁洛阳边 . 山岛竦峙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思君不见下渝州 .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分析】 【详解】 “雁洛、竦
45、峙、郎、渝、岐、罔、殆”是易错字,注意正确书写。 三、课外文言文三、课外文言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 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史记康颇商相如列传) 注释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平原君:赵王的弟弟,时为赵相。用事者:管事的人;治国赋:主管全国赋税。 11
46、.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君安得有此富乎? ( ) (2)岂轻于天下邪( ) 12. 翻译文中画线句。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13. 请分别从赵奢、平原君和赵王的角度概括赵国“民富而府库实”的因素。 【答案】11. . (1)怎么,哪里 . (2)轻视,看轻 12. 平原君认为(他)贤明,向王说这件事。(“言之于王”译为“把这件事陈述给王听”亦可。) 13. 赵奢奉公执法,不避权贵;平原君知错就改,识才荐才;赵王量才用人。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安,一词多义,表反诘,怎么、哪里。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轻。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
47、义。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以为,认为。言,介绍。之,代词,他。于,向。 “言之于王”是倒装句式,翻译时调整顺序为“于王言之” 。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可知赵奢奉公执法,不避权贵。根据“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可知平原君知错就改,识才荐才。根据“王用之治国赋”可知赵王量才用人。 【点睛】译文: 赵奢是赵国田部的征收田赋的小官,他到平原君家收取租税,但平原君家人不肯缴税,赵奢根据律法治了他们的罪, 杀了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人。 平原君非常恼怒, 准备杀了赵奢。 赵奢说道: “你在赵国是贵公子,
48、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臣而不遵守国法,国家的法律尊严就会削弱。 国家法律的尊严削弱,国家的力量就会受到削弱, 国家的力量受到削弱敌国就会入侵,敌国入侵就没有赵国存在了, 您哪里能够得到这样的富贵呢?凭着你的尊贵地位, (如果您)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向您看齐,全国上下奉公守法那么国家强盛,国家强盛那么赵国就巩固,但您身为赵国的亲族,怎么能轻视天下(百姓)呢?”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能,就把他举荐给了赵王,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税收,国家税收非常顺利,百姓富裕,国家府库充实。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四、课外现代文阅读 阅读瓷器易碎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瓷器易碎 李磊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里有一只瓷罐,被母亲放
49、在了炕边的柜子里,罐子里面积攒着家里母鸡下的蛋。母亲一有空闲就会抱出瓷罐,一遍遍地数着鸡蛋的数量,然后或是点头微笑,或是摇头叹息。每过一段时间,鸡蛋积攒得多了,母亲就会把它们变成我的书本或是衣物。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长大了,进城了,工作了,成家了。母亲依然很勤劳,留在乡下养鸡种地。在她日复一日的摩挲下,那瓷罐上天青色的釉彩虽已有些模糊,却也浸润出了岁月独有的光泽。 母亲这几年,喜欢上了种豆子,红的、黄的、绿的、胖的、瘦的、扁的,只要是豆子她都要高看一眼。母亲在乡下种了七八亩豆地,她在豆子地里劳作时,常常望着远方的城市自言自语: 豆豆,我心疼的豆豆。 豆豆是她孙子的乳名。 我和妻子工作太忙了,
50、照顾不过来年幼的豆豆。慈爱的母亲得知后一夜没睡,为了我们,终于狠下心扔下了乡下的母鸡和土地,离开了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一头扎进了纷乱的城市,陪着她一起来的还有那只我再熟悉不过的瓷罐。母亲用瓷罐为我们装了十几颗新鲜的鸡蛋她觉得自己家的鸡蛋最有营养又用各种各样的豆子将剩下的空隙填满。她轻轻地擦干净瓷罐,又轻轻地把瓷罐装进一个布袋子里,再把布袋子吊在胸前,一路搂着、抱着直到我家。看到她如此小心翼翼的样子,我心里暖暖的。 还是我来照看豆豆吧。 母亲一见到我就这样说。然后,她就拉起豆豆的手走进屋里去了。 为了我们,母亲从此开始了陀螺一样的生活,全心全意照料豆豆。她的眼里嘴里心里只有豆豆,似乎完全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