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120222022 学年第一学期学年第一学期 1212 月六校联合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月六校联合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131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小题。 材料一: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 他参加工作 50 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 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
2、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 “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 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 ,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 。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 世纪 60 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
3、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 70 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 18 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 80 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 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 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
4、同研究、 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 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摘编自科技日报:向袁隆平学习什么 ) 材料二: 在青年人的眼中,袁隆平先生不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还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一位亲切可爱的邻家大伯伯,我们喜欢他,喜欢他讲的大实话!近日,这位近八旬老人又坦言: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 ”他还坦承自己的财富观
5、“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 ” 袁隆平先生的这番大实话,让多少糊涂人从浑浑噩噩的名利追逐中警醒,又该让多少“聪明人”在纸醉金迷的挥霍中汗颜,更让我们从心底里要为先生叫声好!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 “身价 1008 亿,却独爱 15 元衬衫” ,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
6、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最好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 ,袁隆平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这句话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7、可喜变化,社会的物质财富也空前高涨,社会成员萌发了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维也开始泛滥。如果任其泛滥,必然陷入“拜金主义” 、 “享乐主义”的深渊, “小富即安” 、奢靡之风盛行,我们的步伐也将停滞不前。 “志当存高远” ,一个青年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财富衡量价值” ,将引导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层次追求,像我们的祖先一样,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创造出比物质财富更为可贵的巨大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才是中华民族的立本之基,强国之道! (摘编自光明网时评:做人当如袁隆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
8、水稻之父” ,他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解决了世界粮食自给难题。 B.袁隆平常说科学研究没有国界,可科学家有祖国,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祖国,那他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C.袁隆平在青年人的眼中,既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一位亲切可爱的邻家大伯伯。 D.袁隆平坦言: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 ”不以财富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值得社会倡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袁隆平不相信权威和书本,不畏艰难,通过观察实践,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研究出杂交水稻。 B.袁隆平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领先
9、世界水平。 C.袁隆平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搞科研,只是因为他没有为了“日进斗金”去拼搏。 D. “身价 1008 亿, 却独爱 15 元衬衫” , 这也说明袁隆平对待生活的态度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袁隆平“淡泊名利”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袁隆平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分送给全国其他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 B.袁隆平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 C.袁隆平还将自己获得的有关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D.袁隆平
10、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不懈拼搏、顽强奋斗。 4材料二中多次提到“米”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米”的丰富含义的理解。 (6 分) _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文本一: 英雄的情话 董雪丹 “接到了你的信,我的灵魂安慰极了,使我爱你的心头变成了一种不可思议和不可形容的状态。 ”这情话是不是说得很甜蜜,很缠绵,很深情,甚至很文艺? 你能想象这话出自一个二十五岁就牺牲了的英雄之口吗?而且, 在这一句后面, 还有更温存、 更体贴、更让所爱之人放心的解释: “我自来到广东,已一载有余了,我的言语、我的行
11、动都是革命的,都是光明磊落的。尤其现在我担任了党代表工作,要为人家的模范,要去指导人家,一举一动,都得特别地留心。 ” 当然,即便是在与爱人的柔情之中,我们应该也可以从他的言语之中体会到一种豪迈之气、磊落情怀。 他是我在井冈山学习期间仰望的英雄。 到井冈山的第一天,在革命历史博物馆,有一则“井冈山名言录”吸引了我,这则名言是这样写的: “我天天跑路,钱也没的用,衣也没的穿,但是心情非常地愉快,较之从前过优越生活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 ”当时我就想,这该是怎样一个人,可以如此无视无衣无钱的清苦,而保持如此乐观?看看署名:陈毅安。 对我而言,这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出于对这句
12、话的尊重,我开始了解他,知道了他是湖南人,参加了秋收起义, 后随部队到井冈山。 1930 年在长沙战役中任前敌总指挥, 在掩护军团机关转移时, 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五岁。 我查阅了一下资料,知道陈毅安上井冈山后,曾给未婚妻李志强写过四封信,在博物馆里的那句名言,就摘自其中一封。在这之后,其实紧接着还有几句: “但最忧闷、最挂心、最不安心的,就是不能单独同你坐在一起,而且信都很难同你通了。这是何等的痛苦啊! ”在他充满爱恋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来,物质上的艰难他可以乐观地不在乎,却独独放不下一份相思,侠骨之中,又见柔情。 说起来那么巧,第二天上午,我看到一个“红色家书”的资料汇编,看到了 192
13、6 年陈毅安写给未婚妻李志强的信,其中打动人的句子有很多,陈毅安这样说道: “现在我进了学校,老实不客气地对不起你了,也已经同别人又发生恋爱了” , 看到这里, 有些莫名其妙, 正想他怎么跟李志强交代呢?只见他又转折过来,说这个恋爱对象是列宁主义,并说, “你若明了他的意义,恐怕你也要同他恋爱了,若是你能同他恋爱,就是我同你恋爱的真精神”看来,这应该是他在广州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写给李志强的信。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鲜活,甚至耍着恋人间的“小阴谋” “小手段”的陈毅安,相信在他的调侃、调皮之后又归结于郑重的过程中,李志强的心也一定会起起落落。也许,她拿着信纸的手会一次次地发抖,最后,看到“
14、你亲爱的毅安”的署名时,满心甜蜜地微微一笑。 真是巧到不能再巧,在井冈山的第二天下午,听一位老师讲课时,她也讲到了陈毅安,讲到陈毅安与李志强书信往来相恋八年之后终于走到了一起, 讲到陈毅安写给李志强的最后一封情书, 是两张空白的纸,那是在陈毅安牺牲半年之后, 是在他们的孩子刚刚满月不久。看到白纸的那一刻,李志强的泪珠滚落下来:陈毅安在“蜜月”时对李志强说过,要是接到空白信笺,说明他已离开人世。这无字的书信里,比起李志强珍藏的五十四封书信,有着多少没有说出、再也无法说出的牵挂啊!陈毅安烈士牺牲后,人们在他胸前口袋里发现了被鲜血浸染的他与妻子的结婚照,照片上的陈毅安和李志强,实在太年轻了。面对他们
15、的年轻,我甚至有一刹那的疑问: “我们是有阶级觉悟的青年,担负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神圣使命,我们难道恋恋于儿女的深情吗?”这样有使命感、责任感的话,怎么就出自这么年轻的陈毅安之口?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他做出了那样坚定的、超越了儿女情长的选择? 一遍遍地看陈毅安的家书,虽然我努力想把一个英雄还原成一个饱受相思之苦的年轻人,但透过他真挚的爱的倾诉,我还是体会到一个革命者的爱情观、一种坚定的信仰: “你要做我的一个同志,才可以算是我真正的爱人。 ”由此,我才真正地理解了陈毅安说的“爱情不能成为痴情” 。是啊,志向相同、信仰一致的两个灵魂,才会离得更近,相知更深啊。 在井冈山,信仰绝不是一个虚幻的名词。
16、因为我们知道脚下的土地,曾经浸润着太多的鲜血,那么多有名无名的先烈在这里长眠。在这里,怎么可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又怎么忍心去玷污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奠定的信仰?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怀揣一份景仰,不能不心怀一份尊重,不能不去思考什么是信仰。 似乎为了加深“洗礼”的印象,我在井冈山学习的八天时间里,每一天都有雨,被雨清洗过的天地总是一片澄澈。在这样的环境里,走在英雄曾经走过的土地上,倾听那些感人的往事,感受那些高尚的情怀,感觉精神也是一片澄澈。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文本二: 散文的艺术品格, 首先是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 这给散文带来了艺术的难度。 而这一难度,其症结就是真实与客观地进行艺
17、术的描绘。在这里,不能够虚拟和变形,只能如实地又有艺术裁剪地反映这个世界。这里就需要正确认识现实社会和生活,要学会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才能把握住现实社会和生活的主流及前进的趋向,才能站立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写出接“地气”而又有“眼光”的优秀散文作品。 (选自柏峰散文的艺术品格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篇散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井冈山学习期间,在革命历史博物馆仰望英雄的所见所闻所感,由英雄家书写起,引出对英雄事迹的叙述,人物形象鲜明。 B这篇散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少用修辞,少用描绘性语言,语言通俗化、口语化。但作品并不缺乏作者对
18、英雄的无限敬仰之情,平实中显真情,真挚感人。 C这篇散文的线索明晰,文中“到井冈山的第一天” “说起来那么巧,第二天上午” “在井冈山的第二天下午”等时间转换串联全文,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清晰。 D这篇散文“以小见大” ,体现在对个体陈毅安精神的赞美推及对井冈山无数先烈的景仰、尊重及对信仰的思考上,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6.下列对两则文本的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英雄的情话”标题语带双关, “英雄”具有一种钢铁的意志、乐观的精神,而“情话”则是一种情感的细腻,这一标题运用双关的手法塑造了主人公丰满的形象。 B作者真实描述了陈毅安和李志强之间的点滴生活,细节描写生
19、动传神,如写李志强“拿着信纸的手会一次次地发抖” “满心甜蜜地微微一笑”等,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变化过程。 C文中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秋收起义” “井冈山” “1930 年长沙战役”等词语,能够触发读者对那段艰难岁月先烈们斗争生活的感知而产生情感共鸣。 D接“地气”而又有“眼光”的优秀散文作品,既要做到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又要做到虚拟和变形,从而对现实进行真实与客观的艺术描绘。 7.英雄的情话是一篇接“地气”而又有“眼光”的散文,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是怎样接“地气”而又有“眼光”的。 (4 分) _ 8.英雄的情话大量引用了烈士的家书,请分析引述这些材料的作用。 (6 分)
20、_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939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小题。 今之人,以一善为行,而耻为之,慕达节而称夫通才者多矣。然而脂韦汩没,以至于老死者相继,亦未见他之称。其岂非乱教贼名之术欤! 且五常之教,与天地皆生。然而天下之人不得其师,终不能自知而行之矣。故尧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促促然不知其让之为美也。于是许由哀天下之愚,且以争为能,乃脱屣其九州,高揖而辞尧。由是后之人竦然而言曰: “虽天下,犹有薄而不售者,况其小者乎?”故让之教行于天下,许由为之师也。自桀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循循然不知忠易其死也。故龙逢哀天
21、下之不仁,睹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救,于是进尽其言,退就割烹。故后之臣竦然而言曰: “虽万死,犹有忠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故忠之教行于天下,由龙逢为之师也。自周之前千万年,浑浑然不知义之可以换其生也。故伯夷哀天下之偷且以强,则服食其葛薇,逃山而死。故后之人竦然而言曰: “虽饿死,犹有义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故义之教行于天下,由伯夷为之师也。是三人俱以一身立教,而为师于百千万年间。其身亡而其教存,扶持天地,功亦厚矣。 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私曲。其亦异矣。将欲齐之者,其不犹矜粪丸而拟质随珠者乎?且令今父
22、兄教其子弟者曰: “尔当通于行如仲尼。 ”虽愚者亦知其不能也。曰: “尔尚力一行如古之一贤。 ”虽中人亦希其能矣。岂不由圣可慕而不可齐邪?贤可及而可齐也?今之人行未能及乎贤,而欲齐乎圣者,亦见其病矣。 夫古人之进修,或几乎圣人。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耻乎力一行为独行,且曰: “我通同如圣人。 ”彼其欺心邪?吾不知矣。彼其欺人而贼名邪?吾不知矣。余惧其说之将深,为通解 。 (节选自韩愈集通解 ,有删改) 注:达节:谓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明达世情;识时务。脂韦:油脂和软皮,比喻阿谀或圆滑。汩没:埋没。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
23、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私曲/ B. 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私曲/ C. 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私曲/ D. 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私曲/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24、是() (3 分) A. 五常,忠义礼智信,汉语词汇,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出自孟子告子上 ,为历代儒客推崇。 B. 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 书禹贡作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C. 割烹,亦作“割亨” 。其一,割切烹调,泛指烹饪。其二,指极刑。割,斩杀;烹,放进汤锅煮死。文中指后者。 D. 随珠, “随侯之珠”传说中随侯所得的宝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 、 “随珠和璧”或“随和”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许由感叹天下人愚昧,把争夺名利看成有能力,于是就像脱掉鞋子一样把天下的权力轻易辞掉。 B.
25、龙逢哀伤君王、百姓深陷水深火热的境地,而天下人不出手相救,于是上前向君王进言直谏。 C. 伯夷哀叹天下众生苟且偷安,屈服于强权之下,他宁愿穿葛衣食素菜,最终逃隐饿死在首阳山。 D. 韩愈认为古代人进德修养,有些方面已接近圣人,而现代的人努力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就像圣人一样。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饿死,犹有义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4 分) _ (2)今之人行未能及乎贤,而欲齐乎圣者,亦见其病矣。 (4 分) _ 13.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文中“是三人俱以一身立教,而为师于百千万年间” ,试分别概括三人能够成为老师的理由。 (3 分) _ (
26、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小题。 春日登上元石头故城 罗隐 万里伤心极目春,东南王气只逡巡。 野花相笑落满地,山鸟自惊啼傍人。 谩道城池须险阻,可知豪杰亦埃尘。 太平寺主惟轻薄,却把三公与贼臣。 注:罗隐(833 年 2 月 16 日910 年 1 月 26 日) ,原名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屡试不第,唐代文学家。太平寺主:梁武帝萧衍。太清二年(548 年) , “侯景之乱”爆发,次年萧衍被囚死于台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首句“万里伤心极目春” ,结构上照
27、应标题,情感上奠定了全诗基调。 B. 颔联写野花“笑” ,山鸟“惊”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南朝后衰败、荒凉之景。 C. 颈联评说南朝历代统治者因为有长江天险做保障,豪杰也就不值得一提,像尘埃一样。 D. 尾联认为梁武帝萧衍怠于政事,沉溺佛教,轻率地把大权交给乱臣贼子,留下了祸根。 15.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分) _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题,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 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进扰、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 。 (2)
28、李清照声声慢中, “_,_、_” ,词人描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衬托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3)在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_,_”这两句饱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_,_”两句,描写大弦的沉重、小弦的细碎,正面突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719 小题。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
29、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由于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选自鲁迅秋夜 ) 17.文
30、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 分) A.比喻 比拟 夸张 B.排比 比喻 比拟 C.对偶 借代 排比 D.对偶 借代 夸张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用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由于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 B. 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 C. 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用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 D. 有几枝还低亚着
31、,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由于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 19.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改为“梦见春和秋的到来” ,从语意上二者基本相同,但是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 分) 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2021 小题。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 ,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 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 ( ) 。 在传统结构中, 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 。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是生
32、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 , “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 。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有删改) 2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
33、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自相矛盾 衣锦还乡 世态炎凉 B. 自相矛盾 潦倒归来 人走茶凉 C.格格不入 潦倒归来 世态炎凉 D. 格格不入 衣锦还乡 人走茶凉 21.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6 分) _ 四、作文(四、作文(6060 分)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2020 年 8 月 10 日发布的第十二版新华字典将“粉丝” (英文 fans 的音译)一词收录其中: “粉丝,指迷恋、崇拜某个名人等的人。 ” “饭圈”是指喜欢某个偶像或者偶像组合而自发形成的特定粉丝群体。作为舶来品的“粉丝”不仅仅
34、是一个音译词,也是一种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文化潮流,由“粉丝”衍生出的“饭圈文化”更是近期媒体所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粉丝的追星行为不值得提倡,也有人认为粉丝的追星行为应给予包容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我的粉丝观”为话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文体明确,文题自拟,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131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1. A(曲解文意,原文“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 ) 2. D(A 曲解文意,原文
35、“不迷信” ;B 张冠李戴,原文“又研究成功两系法” ;C 以偏概全, “只是因为” 。 ) 3.D(是袁隆平的奋斗目标) 4. 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 “米”为杂交水稻(粮食) ;从袁隆平的角度说,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 “米”为物质财富(钱财) ;精神财富(食粮) ,营养、滋润我们的心灵。 (一点两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5D(由个体到群体并非“以小见大” , “以小见大”应体现在由“书信”表现英雄的“精神” 。 ) 6C(A 项, “ 英雄的情话标题语带双关” “这一标题运用双关的手法塑造了主人公丰满的
36、形象”说法不当。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标题没有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B 项, “作者真实描述了陈毅安和李志强之间的点滴生活,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说法错误,文中再现的陈毅安和李志强之间的点滴生活是作者大胆想象、细心揣摩的,并非真实描述。D 项,原文是“不能够虚拟和变形” 。 ) 7.(1) “接地气” :文章能把握住现实社会和生活的主流及前进的趋向,切合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以青年喜闻乐见的话题开篇并逐步深入,讴歌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的爱国牺牲精神。 ( “现实社会”和“青年”两方面,一点一分) (2) “有眼光” :文章能站在时
37、代精神的高度看问题,描述了先烈身上显现的坚定信仰及高尚的情怀,对成长中的时代青年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该点也可答为:眼光(视角)独特,文章能从似乎不起眼的书信中看到独特价值,思想深刻。 (选材、思想的角度作答即可)(4 分,每点 2 分) 8.通过引用材料,凸显了主人公饱满的形象,有作为革命志士的英雄形象,也有作为丈夫的暖男形象。 串起了故事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再现了历史,能让读者很好地反思历史,缅怀先烈,学习先烈的伟大精神,揭示散文主题。 (6 分,每点 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939 分)分) 9. B(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
38、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私曲。 ) 10.A(五常,仁义礼智信。 ) 11. D(参见译文) 12.(1)即使饿死,还有人坚守正义而毫不畏惧(还有坚守正义而毫不畏惧的人) ,何况这些小事呢?(一句一分,整体一分) (2)现在的人行事( “品行”亦可)赶不上贤人,可是却想达到圣人的境界,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毛病了。 (一句一分,整体一分) 13.许由教人以谦让;龙逢教人以忠贞;伯夷教人以正义。 (一点一分) 参考译文: 如今人们认为,做件善事是很羞耻的事,而羡慕不拘常规且知识广博的人却很多。然而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人被埋没,以至于
39、因老年体弱而死亡的人接连不断,也没发现有人称赞他。这难道不是败坏教化欺世盗名之术吗? 况且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都是与天地一起产生的。可是天下芸芸众生没有遇到可以师法的人,最终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进而付诸行动。所以帝尧以前千万年间芸芸众生匆匆忙忙却不知道谦让是美好的品德。在这种情况下,许由哀伤天下人如此愚昧而且把争夺名利看成有能力,于是就像脱掉鞋子一样把天下的权力看得很轻,深深作揖而辞别尧帝。因此后来人恭敬地说: “即使是国家统治大权,还有人不放在心上而不愿意施展自己的才华去治理它,更何况是这些小事情呢?”谦让美德之所以能传遍天下,是许由身教的结果。夏桀以前的千万年间,天下芸芸众生循规蹈
40、矩却不知道忠诚比死亡更可贵。所以关龙逢哀伤天下人不重仁义, 亲眼目睹君王、 百姓深陷水深火热的境地而不出手相救, 于是上前向君王进言直谏,退下之后慷慨接受割烹这样的极刑。因此后来的大臣恭敬地说: “即使身死一万次,尚且有忠君爱国而不惧怕的臣子,更何况是这些小事情呢?”忠贞爱国的美德之所以能传遍天下,是因为关龙逢做出了表率。周王朝建立之前的千万年间,人们混混沌沌却不知道坚持公理正义可以取代性命。所以伯夷哀叹天下众生苟且偷安,屈服于强权之下,他宁愿穿葛衣食素菜,最终逃隐饿死在首阳山。因此忠厚的人们恭敬地说: “即使饿死, 尚且有人坚持公理正义而毫不惧怕,何况这些小事呢?”坚持公理正义的美德之所以能
41、通行天下,是因为伯夷做出了榜样。这三个人都是用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从而成为千百年来的师表。他们的躯体虽然早已消亡,但他们宣扬的道理却永远存在,对于天地之间的公理正义的永远存在有很大的功劳。 而且古代圣贤所说的 “通人” , 指的是懂得各行各业的技能而能够付诸行动的人。 现在一般人所说的 “通人” ,大概指的是自身在各行各业都有所欠缺却想把众多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人。这就是说,古人所说的通,目的在于通于道德信义。现在的人所说的通,目的在于通于一己偏私。他们的意图是不同的。现在的人准备向所谓的通人看齐,岂不是像那些夸耀自己的粪丸堪与随珠相媲美的情况吗?而且这就像父亲和兄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弟弟说: “你
42、要像孔子那样事事精通。 ”即使是个很愚蠢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又说“你一定要尽力像古代某位圣贤那样。 ”即使是资质中等的人,也很少能做到。这岂不是说圣人可以仰视而不可以企及吗?贤德的人可以接近而能和他们等齐吗?现在的人行事赶不上贤人,可是却想达到圣人的境界,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毛病了。 古代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有些方面已接近圣人。现代的人只不过拥有一般人的品行,反而把努力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看成耻辱,并且说: “我待人接物的通达就像圣人一样。 ”他们是欺骗自己的内心吗?我不知道啊。 他们是通过欺骗别人来攫取名声吗?我也不知道啊。 我担心这种观点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特意写下这篇通解 。 (
4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14. C(颔联的意思是南朝历代统治者只是奢谈如何加强防卫,而偏安意识积重难返,即使英雄豪杰也成了微不足道的尘埃。) 15. 伤春之情;对南朝偏安的惋惜;南朝衰败的惆怅;人才不受重用的愤懑;对统治者用人不当的痛惜;对晚唐前景的担忧。 解析:可根据诗歌,逐联进行分析提炼。首联写伤春及对南朝偏安的惋惜;颔联写花鸟的情况,意在突出荒凉,颈联写人才得不到重用,尾联写贼臣反而掌握实权。作者借古讽今,主要是对晚唐前景的担忧。 诗歌赏析: 此时当时是作者晚年于暮春时登上上元县石头故城所作。首联借古讽今,指出南朝偏安江左
44、,徘徊不前,未能逾越长江一步,使人登临城头纵目远眺时,不禁慨叹金陵王气的逡巡不前,萎缩无力。颔联化用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写出了南朝过后的衰败、荒凉。在颈联和尾联中,作者进一步指出南朝历代统治者只是奢谈如何加强防卫,而偏安意识积重难返,即使英雄豪杰也成了微不足道的尘埃。而号称太平寺主的梁武帝竟然轻率地把大权交给乱臣贼子, 最终落得被囚死于台城。 作者生在晚唐,仕途坎坷,遂借古讽今,为残唐的晚景慨叹不已。 16. (1)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3)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4)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三
45、、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6 6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17.答案:B 18.答案:B 19.答案: 内容上, 反复突出小花做梦经历的不同季节; 与后一句 “梦到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最末的花瓣上”构成排比,强调小花由春到秋再凋零的过程。 (反复 1 分,经历不同的季节 1 分;或排比 1 分,季节变化的过程 1 分)结构上,与下文“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形成季节上的呼应,为后文小花蕴含希望的“笑”做铺垫。 (与下文季节变化呼应 1 分,为笑做铺垫 1 分,只写“与下文呼应” “为后文做铺垫”都不得分)效果上,形成回环往复、节奏舒缓、韵味悠长的表达效
46、果。 (任意一点 1 分) 20.答案:C 21.答案: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有势力的人家 1 分,街坊 1 分,遍及全村 1 分) ; ;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中心势力 1 分,变化 1 分,而大小或而变化 1 分) 四、作文(四、作文(6060 分)分) 一、审题立意一、审题立意 材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概念解读。 新华字典对“粉丝”的解释,点出粉丝的行为特征是“迷恋”或“崇拜” ,行为对象是“名人等” 。接着是对“饭圈”的解释,粉丝在“迷恋”和“崇拜”的基础上形成“特定”的群体,成为某个偶像或偶像团体的“固定粉丝群” ,行为不局限于“迷恋”和“崇拜” ,而是自发形成稳定的
47、组织主动对偶像进行推广和消费。 第二部分从解释概念向聚焦现象拓展, 指出 “粉丝”不仅是外来词语随着语言交际的一次融合,也是流行文化随着时代发展的一种渗透。当下的“饭圈文化”成为媒体焦点正是时代发展的综合因素孕育出的复杂文化现象。第三部分是人们的两种态度,省略号暗示态度不止于此。三部分内容从抽象到具体,从概念的解读到现象的聚焦再到人们持有的态度,粉丝话题一步一步聚焦。 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当下的文化现象,分析其成因与利弊;考察学生对“粉丝崇拜偶像的行为”是否具有独立的判断和深入的思考;旨在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文化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选好角度”要求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立论的角度,不必面面
48、俱到。下列立意的角度可作参考: (1)你是否允许粉丝崇拜偶像的行为或文化存在?(粉丝文化的存在价值) (2)你对粉丝崇拜偶像的行为持何种态度?鼓励、包容还是引导?(粉丝文化的价值选择) (3)何种偶像值得被圈粉?何种偶像不值得被圈粉?(粉丝的偶像选择) (4)粉丝追星的行为何者可取?何者不可取?(粉丝的行为反思) (5)当下关注的“饭圈文化”有哪些问题?主流价值观应对“饭圈文化”进行怎样的引导?(饭圈文化的问题反思) (6)面对外来的流行文化,你作为粉丝应该秉持怎样的价值观?(内外文化碰撞中的粉丝价值选择) (7)粉丝文化的流变与时代的发展的哪些因素产生了联系?(粉丝文化流变的原因分析) 二、
49、判分说明二、判分说明 1 1判分原则判分原则 从每一篇作文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每一位考生负责,公正公平;对每一个分数负责,恰如其分。 2 2判分等级判分等级 一类卷 54 分以上;二类卷 5348 分;三类卷 4742 分;四类卷 4136 分;五类卷 3524 分;六类卷 23 分以下。 3 3特别说明特别说明 不能脱离材料和话题。不能脱离材料和话题。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提示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 “以我的粉丝观为话题”强调议论的对象是“粉丝观” ,以粉丝为议论中心,不能游离或偏离题意。比如“怎样做优质偶像” ,“偶像应具有怎样的道德观”就偏离了议论的中心。 写作时要有“我”的存
50、在。写作时要有“我”的存在。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粉丝崇拜偶像的行为”有独立的判断和深入的思考。对材料中人们所持的态度有明确的倾向,不能模棱两可。议论要有小的切入口,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学习教材中师说 反对党八股 拿来主义等文章的论证思路,破立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议论。 明确议明确议论文的写作要求。论文的写作要求。审题准确是基本要求。评判议论文,看论证和分析是否严谨深刻,是否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一类卷应该是见解独到和深刻;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有充分分析,议论有层次,说理有智慧,写作功底较好,可判为二类卷;如果见解平庸浅表,论证分析简单幼稚,尽管形式上中规中矩,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