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338.59KB ,
资源ID:217583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175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1、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但又有一定的规律。读图,完成 12 题。 1根据人口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推断,世界上分布着最多人口的地形类型是 (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2根据人口分布在不同纬度地区的情况推断,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是( )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解析:第 1 题,从地形上看,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 200 米以下的平原。第 2 题,读图 b 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答案:1.D 2.B 下图为某年我国城市(单位:个)空间分布模式

2、图。据此完成 34 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 A30 N40 N 和 105 E125 E 的地区 B30 N40 N 和 105 E120 E 的地区 C20 N40 N 和 110 E125 E 的地区 D20 N45 N 和 105 E120 E 的地区 4导致图中 P 区域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交通 B地形、矿产 C矿产、土壤 D热量、交通 解析:第 3 题,根据图例表示的城市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20 N40 N 和 110 E125 E 的地区。105 E110 E 的地区城市较少。第 4 题,图中 P 区域位于西

3、北干旱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交通线沿线对外联系便利的河流沿岸或山麓地带,所以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交通。矿产影响城市分布呈点状。土壤、热量不是带状分布的原因。 答案:3.C 4.A 5下面是部分大洲人口迁移示意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殖民者主要迁移到“新大陆”,实行殖民掠夺,四幅图中只有欧洲属于人口迁出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北美洲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答案:A (2019 高考海南卷)下图分别示意 1995 年、 2010 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 68 题。 61995 年美国本土人

4、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7与 1995 年相比,2010 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8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教育 解析:第 6 题,结合图中箭头的指向及数字大小,可知南部地区人口净流入最多,东北部、中西部、 西部地区均为人口净迁出地区。 第 7 题, 2010 年相比 1995 年人口数量在增长; 对比 2010年与 1995 年本土人口流动图,即可发现净流入的地区增加,比如西部地区;但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中西部并没有明显的大量人口流入。第 8

5、 题,对比两图人口迁移的方向,都是向南部迁移的最多,美国南部由于新兴企业较多,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故吸引人口迁移的能力较强,说明经济是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 答案:6.B 7.C 8.A 下表为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据此完成 910 题。 项目 地区 年生物 (万吨) 可承载 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9.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地势高、气候寒冷 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资源丰富 土地生产潜力大 A B C D

6、 10青海、西藏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主要影响因素有( ) 矿产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A B C D 解析:第 9 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第 10 题,青藏高原河谷地带地势平坦,河漫滩土壤肥沃,气温相对较高,适宜农业生产和居住。 答案:9.A 10.D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 1112 题。 11上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12关于上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

7、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解析:第 11 题,综合等值线的判读规律,依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数值即可判断出答案。第 12题,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东北部最大,同时太平洋沿岸地区大于中西部干旱区;地区因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人口潜力大;地区因气候条件和科技水平高而人口潜力大;地区位于美国西部干旱区,因缺乏水资源而人口潜力指数低。 答案:11.C 12.C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人口分布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地区比较表 面积比例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

8、 东部地区 46% 96% 222 人/km2 西部地区 54% 4% 9 人/km2 (1)黑河、腾冲分属哪两个省级行政区_、_。(写简称) (2)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_。 (3)从环境人口容量入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这一现状存在的合理性。 (4)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影响环境容量的问题? 解析:本题要求从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入手分析人口分布特征的产生。人口分布受自然、社会经济(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主要受资源、科技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制约。 答案:(

9、1)黑 滇(云) (2)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3)我国东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交通方便,科技水平高,环境人口容量大,可养育的人口多;而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力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可养育的人口少。所以,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合理的。 (4)注意保护环境,避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注意保护资源,不要盲目开采资源,造成资源破坏和资源浪费;统筹考虑西部资源、劳动力与东部资本、技术的结合方式,在东部技术、资本西移的同时,可以考虑西部部分劳动力、人口的东迁,以减轻西部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14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 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 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 材料三 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流动人口变化图。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解析:第(1)题,材料一表现出为接受良好教育和寻求更好的经济收入而出现人口迁移趋向,其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第(2)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判断, 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特点为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表现为由中西部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第(3)题,由于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原居住地劳动力减少,但同时会加强与外部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2)特点:人口流动数量大,增长快。方向: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