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项文言文专项 活板比较阅读活板比较阅读(原卷版原卷版)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甲】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
2、,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活板 ) 【乙】【乙】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
3、,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 见报恩塔, 必顶礼赞叹而去, 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 陶庵梦忆 ) 【注释】【注释】窑器:陶瓷器具。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斗榫(s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识:标记。 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其上以松脂、腊和和纸灰之类冒之 ( ) 持就就火炀之 ( ) 用讫再火火令药熔( ) 半日方方散 ( ) 必顶礼赞叹而去去( ) 2翻译下列句子。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
4、息可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3结合甲文具体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突出活版印刷的“活”的。 4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极为神速”生动说明了活版印刷的优 2 越性。 B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乙文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开篇点明了报恩塔的建筑艺术之高超。 C从乙文中“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侧面赞扬了报恩塔的鬼斧神工。 D甲文语言准确、朴实、简洁;乙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显得生动有情趣。 (二)阅读
5、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极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
6、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沈括活板 ) 【乙】【乙】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 ,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注】 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5下列词语中的“以”与“以草火烧”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以为是 B不以物喜 C饰以篆文 D必以分人
7、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瞬息可就 就地取材 B不若燔士 安之若素 C周密无际 弥留之际 D未尝有也 卧薪尝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1)字平如砥。 (2)下有蟾蜍承之。 8 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 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 活板印刷用胶泥做字印,是考虑到它具有 、便于取用等特点,这体现了制作之“活”;地动仪 ,这体现了制作之“巧”。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甲】宋朝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用粘性胶泥作成厚块,刻上一个一个字,用火把泥块烧硬。印书时,就把一个个活字块,按照书稿的次序,放在一块铁板上,用松香、蜡和纸灰等东西把
8、它们粘在一起, 3 用平板把字压平整,就可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质量好,制版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可以随时改正。印完,把版拆掉,活字可以继续使用。这是印刷史上划时代的改革。 【乙】【乙】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
9、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持就火炀之_ 则以纸帖之_ 10翻译下列句子。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11乙文在说明活版的制版过程时说“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这个句子中的“和”从词性上说,是一个_词,意为_;甲文说“用松香、蜡和纸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句子中的“和”从词性上说是一个_词,读_。 12甲文和乙文为了说明活字印刷“
10、活”的特征,都用了适当的说明方法,甲文主要用的是_;乙文则主要用了_、_。 13活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用活板印刷时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 (四)阅读活板和梦溪笔谈 (选段) ,完成下列小题。 【甲】【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
11、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 4 今保藏。 【乙】【乙】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腊(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
12、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 ) 注方家行家。碗唇碗边。缕悬用丝线悬挂。纩(kung)丝绵。独茧缕单根的蚕丝。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原探究。 14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文理有疏密 莫可原其理 置之不理 B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功成名就 C以草火烧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 以身作则 D字平如砥 砥砺奋进 中流砥柱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运转尤速。 16简述“活版印刷”与“指南针”的“活”分别体现在哪里?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
13、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 【甲】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乙】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
14、可取;不若燔土, 【丙】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选自沈括活板 ) 【乙】【乙】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 【注释】 秘剑皇室用的剑。 书契书籍文契。 缣(jin)双丝的细绢。 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17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唐人尚未盛为之/礼尚往
15、来 殊不沾污/殊途同归 B有奇字素无备者/素不相识 旋刻之/天旋地转 C字平如砥/坦荡如砥 瞬息可就/一蹴而就 5 D兼与药相粘/德才兼备 更互用之/少不更事 18翻译(一)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翻译:用黏土刻字,字模的边缘薄得像铜钱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理解:说明活字的制作过程。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说明了活字比较薄,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 B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翻译: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
16、快了。 理解: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活板印刷数量越多,印刷效能越高的优势。 C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翻译: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 理解: “拆版” 是活板排版的最后一道工序, 可以利用特殊的药物来完成, 掉落下来的字模可以重复使用。 19 “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活板”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_”的优势;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突破点则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弥补了“ ”的缺陷。它们均具有 的优点,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空用原文回答,空用自己的
17、话回答) (六)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 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 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 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
18、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乙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 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 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 练。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梵天寺木塔 ) 【注释】钱氏
19、: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 喻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 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弥束:全部紧束。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 后六个面。 2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6 A患其塔动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用讫再火令药熔 但逐层布板讫 C钱帅登之 辍耕之垄上 D人皆伏其精练 惧有伏焉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持就火炀之 (2)有奇字素无备者 22根据(甲) (乙)两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前一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甲文的活板突出“活”。比如“每字为一印”,可以看出字是活的; ,可以看出字印数目是活的;“更互用之”,可以看出印
20、刷是活的。乙文的木塔则求“稳”。喻皓 采用 的方法解决了木塔不稳定的问题。从毕昇的发明和喻皓的方法中你 可以感受到 。 (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甲】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
21、一帖,木格贮之。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 活板 ) 【乙乙】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 (2)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 地
22、震 ) (注释)客稷下:在稷下作客。栖霞山:山名。沂水:地名。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1)火烧令坚( ) (2)持就火炀之( ) (3)余适客稷下( ) (4)俄而几案摆簸( )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 (2) 25乙文中的地震引发的异常状貌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 7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专文言文专项项 活板比较阅读活板比较阅读(答案版答案版)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甲】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
23、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活板 ) 【乙】【乙】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
24、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 见报恩塔, 必顶礼赞叹而去, 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 陶庵梦忆 ) 【注释】【注释】窑器:陶瓷器具。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斗榫(sn)合缝:形容榫头和
25、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识:标记。 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其上以松脂、腊和和纸灰之类冒之 ( ) 持就就火炀之 ( ) 用讫再火火令药熔( ) 半日方方散 ( ) 必顶礼赞叹而去去( ) 2翻译下列句子。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3结合甲文具体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突出活版印刷的“活”的。 4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极为神速”生动说明了活版印刷的优 8 越性。 B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
26、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乙文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开篇点明了报恩塔的建筑艺术之高超。 C从乙文中“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侧面赞扬了报恩塔的鬼斧神工。 D甲文语言准确、朴实、简洁;乙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显得生动有情趣。 【答案】 1 混合 靠近 用火烧 才 离开( 2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现在塔上损坏了一块砖,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工部下发一块砖来替补它,像当初就砌在那里一样。 3每字为一印,每一字皆有数印,字模活;“密布字印”,排版活;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
27、印刷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做法活;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拆版活 4 C 这是正面描写,不是侧面描写。 【解析】 1“就”是“靠近”;“火”是名词作状语,“用火烧”的意思。 2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信、达、雅”。 (1)句中重点的词有:奇(j)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素:平时;旋:立刻、马上;以:介词,用;瞬息:一会
28、儿。句子翻译为: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马上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制成投入使用。 (2)题注意“以字号”“生成”的翻译,意为“把砖的字号”和“当初就砌的样子”。所以翻译为:现在塔上损坏了一块砖,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工部下发一块砖来替补它,像当初就砌在那里一样。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概括为:排版灵活、印刷灵活、字模制造灵活和保存较久。 【参考译文】 【甲】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重要书籍都是版印出来的。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
29、(毕升) ,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 (字)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 (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 (再)把它靠近火边烤, (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
30、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 9 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 (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 毕升(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被珍藏着。 【乙】报恩塔是中国的一大古董,永乐年间的重大陶瓷器。这座塔建于永乐年初,没有明成祖
31、开国时的雄心,人力物力和令行禁止,加上胆识智慧足以掌控此塔,是不可能建成的。塔中上下有金刚佛的金身千百个,每一个金身都是十数块琉璃砖砌成的,衣服上的皱褶不差一分,面目不差一毫,须发眉毛不差一忽,榫头严丝合缝,确是鬼斧神工。听说烧制时,同时完成有三座塔,其中一座为成品,另外两座埋了起来,用编号标记清楚。如今塔上有一块砖损毁,只需报告砖的编号给工部,就发掘一块砖补上,就像原生的一般。每夜塔上必定点灯,一年要消耗若干斛油。天日转晴,细雨雾霭,摇摇曳曳,有奇怪的光影在塔顶出现,就像塔上香烟缭绕,半天才散去。永乐年间,海外说着不同语言的人来自一百多国家,一旦看到报恩塔,必定顶礼膜拜大加赞叹后离去,说这是
32、海外四大洲所没有的。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极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
33、,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沈括活板 ) 【乙】【乙】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 ,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注】 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5下列词语中的“以”与“以草火烧”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以为是 B
34、不以物喜 C饰以篆文 D必以分人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瞬息可就 就地取材 B不若燔士 安之若素 C周密无际 弥留之际 D未尝有也 卧薪尝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1)字平如砥。 10 (2)下有蟾蜍承之。 8 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 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 活板印刷用胶泥做字印,是考虑到它具有 、便于取用等特点,这体现了制作之“活”;地动仪 ,这体现了制作之“巧”。 【答案】 5C 6B 7 (1)字印平整得像磨刀石。 (2) (龙首)的下面有铜铸的蟾蜍张着嘴(准备)接铜丸。 8不易变形 “地动机发”,能准确判断地震的方向 【解析】 5例句中
35、的“以”是用的意思。A认为。B因为。C用。D把。 故选 C。 6A完成靠近。 B像像。 C边际时刻。 D曾经品尝。 故选 B。 7 (1)重点词语:如,好像;砥,魔刀石。句意:字印平整得像磨刀石。 (2)重点词语:承,接。句意: (龙首)的下面有铜铸的蟾蜍张着嘴(准备)接铜丸。 点睛: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8根据甲文中的“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胶泥具有不易变形,易于取用的特点。根据乙文中的
36、“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馀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可知地动仪地动机发,能准确判断地震方向。 【参考译文】 (乙)张衡性情谨慎,有精巧的技艺。 (他)制作的地动仪,用精铜制成,直径八尺,样子像倾斜的酒杯;它的盖子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上面用篆文作装饰;外面刻有八条龙, (龙首)的下面有铜铸的蟾蜍张着嘴(准备)接铜丸。它的发动机关都隐藏在形似酒杯的容器中,周边看不出边际,就像一个整体。地动仪的机关一发,龙就突出铜丸,蟾蜍张开口接住铜丸,声音于是振动传播,工作人员发觉后,立即观察机器,其余的七条龙头没有吐出铜丸,就知道地震从哪边发出,配合默契就像神
37、仙一样,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叹服地动仪的神奇美丽。从古代以来,不曾有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宋朝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用粘性胶泥作成厚块,刻上一个一个字,用火把泥块烧硬。印书时,就把一个个活字块,按照书稿的次序,放在一块铁板上,用松香、蜡和纸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用平板把字压平整,就可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质量好,制版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可以随时改正。印完,把版拆掉,活字可以继续使用。这是印刷史上划时代的改革。 【乙】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38、,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 11 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持就火炀之_ 则以纸帖之_ 10翻译下列句子。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有
39、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11乙文在说明活版的制版过程时说“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这个句子中的“和”从词性上说,是一个_词,意为_;甲文说“用松香、蜡和纸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句子中的“和”从词性上说是一个_词,读_。 12甲文和乙文为了说明活字印刷“活”的特征,都用了适当的说明方法,甲文主要用的是_;乙文则主要用了_、_。 13活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用活板印刷时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 【答案】 9靠近 用标签标出 10在它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的东西覆盖好。 (如果)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就立刻刻好它。 11动 混合 连 h 12作诠释 列数字 作比较
40、13活;更互用之。每一字皆有数印。 【解析】 11乙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的意思是“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和”的意思是“混合”,是一个动词。甲文中的“和”放在并列的名词之间,是一个连词,应该读 h。 (四)阅读活板和梦溪笔谈 (选段) ,完成下列小题。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
41、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12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乙】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
42、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腊(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 ) 注方家行家。碗唇碗边。缕悬用丝线悬挂。纩(kung)丝绵。独茧缕单根的蚕丝。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原探究。 14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文理有疏密 莫可原其理 置之不理 B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功成名就 C 以草火烧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 以身作则 D 字平如砥 砥砺奋进 中流砥柱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运转尤速。 16简述“活版印刷”与“指南针”的“活”分别
43、体现在哪里? 【答案】 14C 15 (1)有生僻字平常没有准备的,立刻把它刻出来。 (2)运转的速度特别快。 16“活字”的“活”体现在制作字模活(排版活、拆版活、贮存字模活,有一点就可) 。 “指南针”的“活”体现在转动灵活。 【解析】 14C 项中的三个“以”都是“用”的意思。A:纹理;道理;理睬。B:靠近;完成;D:磨刀石;磨炼;砥柱山。故选 C。 【参考译文】 乙:行家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能指南,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 (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
44、新产的丝绵中单根的蚕丝,用芥籽大小的一点蜡,把丝黏连在针腰上,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那么针常常指向南方。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我家(的指南针)指南,指北的都有。磁石指向南方,和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柏树的树枝长的都是朝西的)一样,不能推究出其中的道理。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13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 【甲】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乙】
45、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 【丙】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选自沈括活板 ) 【乙】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
46、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 【注释】 秘剑皇室用的剑。 书契书籍文契。 缣(jin)双丝的细绢。 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17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唐人尚未盛为之/礼尚往来 殊不沾污/殊途同归 B有奇字素无备者/素不相识 旋刻之/天旋地转 C字平如砥/坦荡如砥 瞬息可就/一蹴而就 D兼与药相粘/德才兼备 更互用之/少不更事 18翻译(一)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用胶泥刻字,
47、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翻译:用黏土刻字,字模的边缘薄得像铜钱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理解:说明活字的制作过程。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说明了活字比较薄,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 B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翻译: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 理解: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活板印刷数量越多,印刷效能越高的优势。 C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翻译: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 理解: “拆版” 是活板排版的最后一道工序, 可以利用特殊的药物来
48、完成, 掉落下来的字模可以重复使用。 19 “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活板”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_”的优势;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突破点则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弥补了“ ”的缺陷。它们均具有 的优点,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空用原文回答,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7C 18B 19活 缣贵而简重 方便实用、造价低廉 14 【解析】 17 A “尚” ,还注重; “殊” ,很,非常不同。 B “素” ,平素、向来; “旋” ,随机旋转,转动。 C “砥” , 磨刀石; “就” ,完成。 D “兼” ,
49、又同时; “更” , 交替、轮流经历。 故选 C。 18A翻译不准确,句意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 B翻译、理解正确; C理解不正确,这句话是将“胶泥烧制字模”与“木头制作活字模”进行比较,突出“胶泥烧制字模”在“拆版”环节中的优点。 故选 B。 【参考译文】 (乙)蔡伦字敬仲,桂阳(蔡伦为东汉桂阳郡耒阳县人,即今湖南耒阳市)人。永元(汉和帝年号)九年,监督制作秘剑(皇宫专用的剑器)以及各种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方法被后世效仿。自古书籍大多是用竹简编成的,那些用来写字的绸缎布匹叫做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都对人来说很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
50、,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 (六)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 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 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 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