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阅读(写事)课外阅读(写事)期末专项突破期末专项突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挑书 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得要命。 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学到滇东南就读。六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后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这一决定做出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这回有个
2、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很多年的话:“做人不要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去?”他就抬高本来就很洪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净是书。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嗨!” 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打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便理所当然的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的每
3、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的身子,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进了。 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巨大啊! 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1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
4、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 2第段划线句中写我“样子潇洒得要命”与表现父亲有什么关联? _ 3“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 4试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 (1)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 _ (2)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 _ 5读完全文,你觉得父亲挑在肩上的仅仅是书吗?谈谈你的看法。 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个顾客 老人将店开在公路边,一开就是 15 年。公路边车来车往,却很少有行人下来。店里只卖紫绒花,虽然好看,但生意并不好。 15 年前,老人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学会了做紫绒花。他把剪得整整齐齐的红毛线用麻绳一根根
5、系紧,扎成球,外面再扎上一层细细的紫绒线。这样,一朵紫绒花就做成了。老人的紫绒花卖得贵,5 块钱一朵;而别人摊位上卖的是机器做的,2 元钱一朵。但有一样,老人做的结实,除非最后因为太旧了扔掉,那中间捆得紧紧的麻绳,是永远都不会断的。 紫绒花,可以做钥匙链,也可以当装饰。不管摆在哪儿,都一样漂亮。 店里的货终于都卖完了,老人打算今天关门。今天是他 70 岁生日,也是他最后一次做紫绒花球。他太老了,手不住地颤抖,做起紫绒花越来越吃力。他没有多少钱,这最后 5 朵紫绒花,是他送给自己的礼物。 看看表,已经是下午 4 点钟。他准备关门。正在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推门进来了。 “请问,您这儿卖紫绒花吗
6、?”女孩嫩声嫩气地说。 “从今天起不卖了。”老人缓缓地说。 小女孩失望地看着老人,指指不远的加油站,说:“我爸爸给汽车加油了,加油站的叔叔告诉我您这儿卖紫绒花。我们是去看爷爷的,爸爸说,爷爷喜欢紫绒花。所以,我想买 5 朵紫绒花送给爷爷做生日礼物。” 老人看着女孩,心里有些感动。他迟疑着拿出紫绒花,问女孩:“是这样的吗?” 女孩笑起来,说真是太漂亮了。她把花送给爷爷,他一定会非常高兴。小女孩很可爱,一笑两个小酒窝。他决定将紫绒花送给小女孩,满足她的心愿。 “我把所有的钱都给您好吗?”说着,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小瓷罐,将瓷罐底子打开,倒出一堆钢镚儿。数了数,2 元 3 角。 老人笑了,说这些钱,
7、足够买 5 朵紫绒花。小女孩高兴极了,抱着紫绒花跑远了。 关了店门,老人坐到桌前,为自己倒了一杯酒。他正要喝,有人敲门。门口,一个中年男人领着小女孩,说:“真是不好意思,我给您送钱来了。” 一瞬间,老人愣住了。中年男人看着老人,也愣住了。半晌,他呆呆地叫了一句:“爸!” 老人的眼泪几乎都要掉下来,等了 15 年,他终于等回了离家出走的儿子!15 年前,儿子 16 岁,他砸开别人家的小店,偷走了紫绒花。回到家,他狠狠地揍了儿子,叛逆的儿子从此离家出走。儿子走后他才知道,紫绒花是儿子偷来送给自己的。因为,一次醉酒后,他曾对儿子说过,看到紫绒花,他就想起他去世的妈。儿子走了,老人开始学做紫绒花,并把
8、店开在路边,为的是儿子回来时,儿子第一个看到他。 小女孩高兴地咧开嘴,举起紫绒花,大声说:“爷爷,生日快乐!” “爸爸,生日快乐!”男人说着,已经泪流满面 6选文中最后一个“顾客”是谁? _ 7请概括一下选文中“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 85 朵紫绒花按老人的价格应卖 25 元,小女孩只给了 2 元 3 角,老人为何这么便宜地卖呢? _ 9下列加点字能否删去?品味他们的含义。 (1)小女孩失望地看着老人。 _ (2)他迟疑着拿出紫绒花。 _ 10有人说题目最后一个顾客应换成“紫绒花”,你同意吗?为什么? _ 阅读与理解 感受优雅 第一次感受到优雅,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那天,我骑车路过使馆区
9、,要横穿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街口的时候,看见一辆小轿车疾驶而来,我捏住闸,单腿支地,等它过去。 出乎我意料的是,那车也减速停了下来,车里一个胖胖的老外,微笑着冲我挥手让我先过去。 现在回想起来, 我当时有些失礼,可能是正处在第一次与外国人交流的局促中,我竟没有任何表示,低头匆匆而去。 哪怕笑一下也好,我后来想。 但那一次,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优雅。 后来,学会开车以后,也曾有几次在人行道前把车刹住,然后优雅地微笑、挥手。然而,我看到的是无表情的人流,听到的是身后哇声一片。被我挡住的司机们,不许我优雅,鸣笛的时候肯定在说:这人真慢。 优雅,有时真的很难,在别人眼里,那是另外的事情。 还有一次,
10、参加一个公司的宴会。组织者可能是怕说完了就吃太没品位,事先准备了几个小节目,想给食客们添些丝竹之乐。领导致辞后,公司的一位小姐走上台,演奏梁祝 。当时我就想:完了。 果然,小姐优雅的琴声很快便淹没在觥筹交错之中,虽然其间服务员几次调大麦克风的音量,但仍一次次地被鼎沸的人声盖住。小姐后来草草地结了尾,红着脸下了台。 这时,席间才传来稀落的掌声。是组织者太天真了,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他所期待的台上台下交相辉映的场面只会出现在德国或奥地利的电影中,我想。 前几天,在某公司的演示会上,我再次看到了这种人文的反差。 那次演示会中间有个休息,百十来位听众三五成群地散开来,挤在大厅里喧哗,摩
11、肩接踵,像一个集市。 这时,一个西服笔挺、满头金发的外国人(对不起,又是一个外国人)出现在会议室门口,他看了一眼熙熙攘攘的人群,略一迟疑,但还是走了出来。 他小心翼翼地左右躲闪着,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在人缝中慢慢地前行。他冲每一个与他目光接触的人点头致意,如果谁在前边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就停下来,等着,而决不像我们所习惯的那样分开众人。 最后,在走了许多的曲线,几乎绕了一个大弯之后,他向我站的大门口走来。我侧侧身,让开通道。他看见我后,点了点头,经过我身边的时候,还轻声说了一句:“Thank you!” 这个洋人,在腾挪间,把他的教养解释得一清二楚。 我真的服了。 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
12、近本意,而不是我们所刻意的那种,比如装束,比如动作,比如在宴会上拉拉小提琴。 那不是真的优雅。 11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局促:_ (2)品位:_ 12第段中“我竟没有任何表示”的“竟”能否删掉?为什么? _ 13第段的画线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思想? _ 14第段中“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具体表达的是什么? _ 15 “我”认为“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 已经比较接近本意”。 综览全文, 谈谈“我”所说的优雅的本意是怎样的? 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我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
13、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得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我不好意思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零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
14、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 就像你现在的样子, 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尴尬:_ (2)诧异:_ (3)粗心大意:_ 17画线的句子是对老太太_(神态 外貌)的描写,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是( ) A写出了一个不修边幅的人物形象,和后文的行为发生了冲突、对比,加强读者的印象 B写
15、出了一个生活艰辛的人物,为后面替“我”投钱展开铺垫,突出人物善良、美好的品质 C写出了一个苍老土气的人物,暗示了“我”心中鄙夷的态度 18在公交车上,“我”的尴尬和狼狈是( ) A“我”的钱太多了 B车厢里的人太多了 C“我”找不到能买车票的钱 19“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老太太的话把车厢里的人逗乐了。 B车厢的人听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觉得老太太很可爱。 C这是发自内心的笑,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许。 20本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三年前_,今天_,将来_。 21文章的题目“心底盛开一朵花”的含义是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童年的馒头
16、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 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
17、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等我回到家里,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都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
18、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2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故伎重演:_ 23面对学校发的三个馒头,“我”最先的想法和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_ 24娘不仅骗二丫娘“我”带回了馒头,还多说了两个,其用意是什么? _ 25为什么“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_ 26为什么说“我”的童年在那一天结束了? 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夜晚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很平凡,但值得我把它记下来。 那天晚上,我在旅社找到铺位。当走进 5 号房
19、子时,这里先来的四位正在“双吊主”,闹腾着,有一个正狼狈地钻着桌子。门口当风的一个床位是我的,我静静地斜躺在被子上,掏出书,试图到书中去躲避吵闹。 一会儿,吵声小了,我眼前亮了许多,转身一看,一个胖子把挂在铁丝上的电灯从他们头上移到靠近我这边,他口里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人家看书看不清楚!” “不,不要紧,我看得清楚!”我心里一阵热,但一会儿我又冷了下来,本能地摸了摸身边的提包,因为这里面有一笔不少的钱,出门在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并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提包丢了,我一阵急,冷不丁醒了,发现提包正在怀里好端端的原来是虚惊一场。 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同房其他四人
20、都已( )在起床,一会儿,我明白了他们四个是要赶早班车。有一个想要拉灯,马上被同伙轻声制止了,又有一个( )走到我床边,弯下腰,我一紧张,预备着可他从床下拾起一本书放在我的床上这是我睡前看的那本。 我又一阵激动,但没有放松提包。 他们收拾好,出门了,像一阵轻风,走在最后的胖子把门锁扭开,按下了保险,轻轻地把门虚掩上,可随即风又把门吹开了。虽是初冬,那风还是怪冷的。我刚要起来关门,胖子又转来了,把门掩上,他刚抬脚,门又被吹开了,他迟疑了一下,把保险推上,想把门锁死,但又犹豫着。又有一个人转来了,和胖子嘀咕了一阵,只见胖子又把门锁扭开,保上险,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团纸,按在门框上,这样,门就轻轻地被
21、关死了。他们折腾了半天,为的是不让关门的声音把我吵醒。 他们走了,我抓提包的手松了,收紧的心也松了,一股暖流流到心房,传遍全身 27联系文章内容,想想把“轻轻地”“悄悄地”填入第 6 自然段哪个括号内最准确。 28第 5 自然段中的“冷不丁”的意思是_。 29文中有三处描写作者内心激动的句子,已分别用“”画出来,请说说作者每次为什么激动。 第一次:_ 第二次:_ 第三次:_ 30文中有两处省略号,你觉得作者可能在想什么?请试着写下来。 第一处:_ 第二处:_ 31“他们走了,我抓提包的手松了,收紧的心也松了”,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 3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_ 课外阅读
22、再见了,亲爱的母校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小学的学习生活转眼就过去了。而今,我们即将毕业。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的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杨老师,还记得吗?还记得我这个曾经口吃的学生吗?我从小口齿就不伶俐,说话吃力,上学后,同学们叫我“小结巴”,我伤心极了,恨自己,经常偷偷地哭。父母带我到处求医寻药,都没见效,而您对我关怀备至。有一天,您把我叫到办公室,送给我一本绕口令的书,并温和地嘱咐我天天读,天天背。是您那温柔、期待、信任的
23、目光鼓舞了我,在您的指导下,我苦练说话本领,终于改掉了口吃。在年级朗读比赛中,我居然获得了第一名!这次比赛我会牢记一辈子,因为那项荣誉里有您的一份心血。 忘不了 ,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六年中,我们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岁月。 我们曾经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曾经在平整的操场上尽情玩耍。 六年了,转眼间要分别了,心中怎能平静呢?记得四年级时,我不慎被玻璃扎伤了脚,行走困难。是你们比我瘦小的同学, 替我拿书包, 搀扶着我, 一步一步艰难地上下楼梯;是你们, 使我没少听一节课, 没少做一次作业。这种情同手足的同窗情谊我怎能忘记? 忘不了, 美丽的校园! 您
24、像一位温和的母亲, 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 使我们茁壮成长。 在这里,我们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奋发努力、团结友爱、讲文明、守纪律的好作风。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对母校的回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对母校的感激是真挚而无尽的。让我们再一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 3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历历在目: _ 关怀备至:_ 34小作者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心中充满了留恋。其留恋之情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请补充。 (1)忘不了_(2)忘不了_(3)忘不了_ 35文章第段之间是( )的关系。 A总分 B分总 C并列 36
25、作者在抒写与老师以及校园之间的深情时,采用第_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_ 37毕业前夕,六年级打算举办一次以“难忘的小学生活”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帮助策划并完成以下任务。 (1)本次活动共有四个板块,两个板块的内容已确定了,请你再策划两个。 板块一:难忘恩师情 板块二:重温童年梦 板块三:_ 板块四:_ (2)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难忘的小学生活”毕业联欢会拟一段开场白。 (不少于 40 字) _ 1从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用对比手法,突出父亲身体的羸弱和所承载的负担。 2反衬父亲挑书的艰苦,我的潇洒源自于父亲的艰辛付出,是父亲的默默付出,才有了我今天的潇洒。 3比喻。生动形象地表
26、现父亲因为承载的生活负担之重而过早衰老的形象。 4 做人不能像浮漂草一样,只做表面文章不脚踏实地,华而不实。 (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 ) “我”感受到了父亲所给予我的激励,努力向前。 5示例:我觉得父亲背负的不仅仅是书,更是背负着一个伟大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希望。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情况下, 文首的句子具有总领全文和点题的作用,文中的句子则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文末的句子则是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文章第 1 段只有一句话“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从结构上来看,这句话总领全文,下文
27、都是在围绕父亲挑书这件事来写;从内容上来看,将 100 多斤的书与 60 多岁的父亲进行比较,突出父亲的年迈和他身上的负担之重。 2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能力。推测写作意图就要知道写文章(段落、情节)是为了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它不仅要求了解内容,还要了解作者的口气,分析作者的叙述方法,这样才能推断出写作目的。除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主题大意。虽然写作目的和文章大意是两回事,但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推测写作目的大有帮助。判断写作目的,还要注意作者材料的详略安排。“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得要命。”父亲的肩上
28、扛着的是一百多斤的书,而作者只背着一个很轻的旅行包,反衬出父亲挑书的艰辛,同时,正因为有父亲默默的付出,才有我今天的潇洒,更表现出父亲的不易。 3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子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这句话中,把父亲当时因为背书而压弯了腰的状态比作一张弓,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父亲承载着很重的生
29、活负担,而过早衰老的形象。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分析能力。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1)浮漂草随波逐浪,华而不实,终无根腐朽而鱼虾不食。捕鱼人有耐心耐性,循水觅鱼,脚踏实地。 (2)“满天星星发出的光”象征父亲对我的激励,使我浑身充满了力量,努力向前。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
30、章内涵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要联系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语句,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父亲身上挑的不仅仅是书,“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这句话表明,父亲背着的是对子殷切的期盼。“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的身子”,从这句话来看,父亲背着的不仅仅是书,还有沉重的生活负担。 6小女孩和她的爸爸。 7倔强、任性、叛逆但又孝顺的儿子,且还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8因为小女孩很可爱。也为了满足小女孩儿的心望送给爷爷的生日礼物而自己也喜欢紫绒花。 9 不可以。因为爷爷说,“从今天起不卖了”,那么给爷爷的生日礼物也就成
31、了泡影。若删去则表达不出失望之情。 不可以。删去不能表现老人对紫绒花的珍爱,对老伴儿的深情,对儿子的等待。 10不同意。主人公小女孩和她的爸爸以及选文中心来作答。同意。围绕贯穿全文的线索来作答。 【解析】 6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文本中的“看看表,已经是下午 4 点钟。他准备关门。正在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推门进来了“可知最后一位顾客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其实是他的孙女,还有老人的儿子。 7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时,需要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逐一分析,儿子为了给父亲几朵紫绒花而到别人的店里偷,离家出走多年以后还想着父亲的生日,想送父亲紫绒花,可知儿子是一个爱父亲
32、,懂得感恩的人。 8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根据“他决定将紫绒花送给小女孩, 满足她的心愿“可知老人是想满足小女孩的愿望才会便宜卖给她。 9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即可。 (1)不能删掉。失望是因为小女孩想给从未见过面的爷爷买紫绒花,但老人却说不卖了,所以内心失望。 (2)不能删掉。迟疑是因为老人本来想把紫绒花留给自己作为礼物,但又想满足小女孩的愿望,所以内心矛盾,才会有迟疑。 10 本题考查阅读探究的能力。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同意的理由可以是因为紫绒花是本文的线索,也是人性美好的象征。不同意的理由是最后
33、一位顾客点明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表述即可。 11 因为某种原因而行为受到约束。 个人认识或欣赏事物的水品。 12不能,表现当时作者的行为的不礼貌,而作者对此感到得到的后悔也表现了作者那时与现在的思想的差异。 13对生活中优雅并不是普遍都具有甚至忽略的一种无奈 14当时在场的观众并不具有优雅的品味 15是指出于人的本性,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包容与感谢。不是形式主义,不会出于某种形式而刻意去做。 16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或(神色、态度)不自然。 觉得奇怪。 做事马虎,不细心。 17 外貌 B 18C 19C 20 好心的姑娘帮老太太投了一块钱 好心的老太太为“我”投了一块钱
34、“我”要为像自己一样粗心的人投币 21每个人心中都如花般善良、美好 【解析】 16 本题考查词义的准确把握。可联系上下文揣摩词义。注意平时对词语含义的积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写出词语的本义以及文中的含义即可。 尴尬:意思是指处境困难,窘迫,不知所措,不好处理。最早见于说文解字 :“尲尬、行不正也。” 诧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粗心大意:意思是指做事马虎,不细心。出自朱子语类 学四 。 17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人物的细节描写方法有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 细节描写的作用:写人,刻画人物性格,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记事,烘托环境气氛,连接故事情节;说理,丰富作品内涵
35、,揭示主题思想。 文中画线句子描写的老太太的外貌,“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表现了老太太生活的艰辛, 为后面替“我”投钱展开铺垫, 突出人物善良、 美好的品质。故选 B。 18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注意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通过阅读“我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可以得出,“我”的尴尬和狼狈是因为“我”找不到能买车票的钱。故选 C。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 比
36、较判断正误。 结合全文, “满车厢的人都笑了, 笑得那么灿烂、 那么自然”这句话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许。 故选 C。 20 本题考查梳理并理解文章内容。 第一空结合“三年前,我(老太太)第一次到城里坐车”可知; 第二空结合“先生,我(老太太)这里有一块钱,你先拿去”分析; 第三空结合“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的人,替他投一块钱”分析。 21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首先要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也是说标题的字面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第二是深层的含义,可以有引申义和比喻义,还有象征义。 标题的作用就是作为整篇文章的线索,也就是说文章的情节就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 通过选文我们知道这是一个
37、爱心传递的故事,“花”代表着美丽与芳香,体现在人的品质上是善良与美好。 22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 23准备“我”、妹妹、娘一人一个。最后我把馒头都吃完了。 24证明她的孩子不但诚实,还学习成绩优秀,为“我”“撑面子”。 25娘的所作所为令“我”愧疚不已,情不自禁地哭了。 26那一天,“我”告别了无知和幼稚,告别了童年生活。 【解析】 22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注意平时对词语含义的积累。写出词语的含义以及上下文的语境含义进行分析。在本题中,故伎重演意思指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一次。 23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
38、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和“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 她不喜欢麦粑呀! ”可以得出面对学校发的三个馒头, “我”最先的想法是准备“我”、妹妹、娘一人一个。最后的结果是我把馒头都吃完了。 24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呆立间, 同
39、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 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可以 得出娘这样说是因为我把馒头吃了, 母亲为了不让我难堪, 所以说我也带回来并且成绩优秀还奖励了两个。 25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内容“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可以得出
40、我哭了是因为娘说我把馒头都带回来了,老师还多奖励了馒头的做法让我感到非常愧疚,其实馒头都被我自己吃了。所以我情不自禁的哭了。 26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得到理解和辨析,结合原文的内容和上下文的情节。从“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可以得出说“我”的童年在那一天结束了是因为从那一天开始,我告别了年幼的任性,无知和幼稚,所以我说我告别了童年的生活。 27悄悄地 轻轻地 28突然,没有预料到 29 一个胖子把挂在铁丝上的电灯从他们头上移到靠近我这边。 可他从床下拾起
41、本书放在我的床上这是我睡前看的那本。 他们折腾了半天,为的是不让关门的声音把我吵醒。 30 他们不会是在打我钱的主意吧。 想不到,他们竟是如此地为我着想。 31作者被这些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所感动了,彻底地放松了对他们的戒备之心。 32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是彼此关心,不应该有猜疑,我们的社会也需要这样的真诚和信任。 【解析】 27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解答本题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悄悄地:指声音低微,不声不响。多形容声音很轻,有寂静安静之意。 轻轻地:动作细小、小心。 28 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要结合语境进行理解。“冷不丁”的意思是突然、毫无
42、防备。本文中指“我”突然惊醒。 29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关键句子的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联系上下文,第处,注意上文,“一个胖子把挂在铁丝上的电灯从他们头上移到靠近我这边”,围绕这点进行作答即可。第处,注意关键句“可他从床下拾起一本书丢在我的床上这是我睡前看的那本”,围绕这点进行作答即可。第处,注意关键句“他们折腾了半天,为的是不让关门的声音把我吵醒”,围绕这点进行作答即可。 30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要结合上下文进行作答。第六段中,从“预备着”可知,“我” 本来以为弯腰
43、捡书的人要偷“我”的钱,所以第一处省略号的内容围绕作者担心受到伤害回答。最后一段中,从“一股暖流流到心房, 传遍全身”可知, “我”此时非常感动, 所以第二处省略号的内容围绕作者的感动回答。 31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通过阅读文章可知, 作者刚到旅社时, 对屋内的四个人有很深的戒备之心,担心他们偷自己的钱,但是通过他们替“我”捡书、悄悄起床、小心关门几件事,“我”被他们感动了,彻底放下了对他们的防备之心。 32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加以思考与分析,并组织语言回答。围绕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关心、彼此真诚、相互信任进行回答。 33 指过去的事
44、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关心得无微不至。 34 老师的谆谆教诲与鼓励 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 母校的严格教育 35C 36 二 更能直接表达对老师、母校的深情 37 畅谈同窗谊 互赠祝福语 时光荏苒,一转眼,六年就这么悄然无声地过去。明天我们就要告别小学生活,迎来新的希望。中学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敞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以后我们也许会各奔东西,但是这份友情是不能忘却的。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话师生情,同学谊! 【解析】 33 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 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历历在目: 历历: 清楚, 分明的样子。 指远
45、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 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关怀备至:关心得无微不至。 3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仔细读文可知小作者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心中充满了留恋。其留恋之情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忘不了老师的谆谆教诲与鼓励;忘不了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忘不了母校的严格教育。 35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结构的理解。 结合内容理解,文章第段写的是小作者忘不了敬爱的老师!第段写的是小作者忘不了亲爱的同学!第段写的是小作者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所以文章第段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故选 C。 3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的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忘不了
46、,美丽的校园! 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可知,作者在抒写与老师以及校园之间的深情时,采用第二人 称,这样写的好处是更能直接表达对老师、母校的深情。 37 (1)本题考查了学生策划活动主题的能力。 完成时要注意抓住“难忘的小学生活”这一主题进特策划,题目最好由五个字组成。 (2)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开场白围绕“难忘的小学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语言要简洁,流畅,感情充沛。 示例:时光荏苒,一转眼,六年就这么悄然无声地过去。明天我们就要告别小学生活,迎来新的希望。中学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敞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以后我们也许会各奔东西,但是这份友情是不能忘却的。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话师生情,同学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