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1.92MB ,
资源ID:213997      下载积分:1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139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中国近代史》考前新旧教材基础知识整合)为本站会员(有***)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中国近代史》考前新旧教材基础知识整合

1、2022 届考前教材基础知识整合(新旧教材整合)-中国近代史 目录 一、清至民国初年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2 (一)近代列强侵华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3 基础知识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 3 基础知识二: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影响、基本认识基础知识二: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影响、基本认识 . 4 (二)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 .6 基础知识一:清王朝的自救运动 . 6 基础知识二:农民阶级的探索 . 8 基础知识三:资产阶级的探索 . 8 基础知识四: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 .10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 11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 11 基

2、础知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1 基础知识二: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历程 .13 基础知识三: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 .14 三、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变迁 . 15 (一)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 16 基础知识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16 基础知识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16 (二)近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 20 基础知识一:近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变化 .20 基础知识二: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21 2 2特点特点 .21 3.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1 4认识 .22 四、碰撞交融的近现代思想

3、文化 . 22 (一)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 . 22 基础知识一:西学东渐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历程 .22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23 基础知识二: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4 基础知识三:重点概念阐释 .25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25 基础知识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5 基础知识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6 基础知识三:重点概念阐释基础知识三:重点概念阐释: .26 一、一、清至民国初年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清至民国初年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知识主干梳理知识主干梳理】 1政治:把握两

4、条线索 (1)屈辱线索近代列强发起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使中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等受到严重侵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线索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层掀起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的实践与斗争。 2经济:经济结构变化、经济近代化、融入全球贸易 (1)随着列强的入侵, 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出现,中国产生近代工业,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3)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深受影响。 (4)近代以来的商路与文化交流 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商品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

5、 各国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 3古代、近代的战争与文化交锋中外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 (1)战争 原始社会为争夺自然条件优越的生活区域而战。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通过战争开疆拓土,建立帝国。 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战。 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 (2)文化碰撞 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渐惊醒, 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等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过程中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4

6、时代趋势: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一)近代列强侵华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一)近代列强侵华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1.1.两次鸦片战争及边疆危机两次鸦片战争及边疆危机 (1)(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0- -18421842 年年) ) 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56- -18601860 年年

7、) ) 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结果:英法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俄国趁机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 3)边疆危机)边疆危机: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严重危机。典型事件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中法战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由开始到加深,主权被严重破坏。 (2)经济上:开始了近代化进程。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客观上有利于新经

8、济因素的生长。 (3)思想上:开始学习西方。一些人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4)政局上:统治者与侵略者勾结。统治者对西方的态度变化:排斥抵抗妥协勾结。 (5)对外关系上:国门被打开。此时对外开放是被动的,但在客观上有进步意义。 (6)革命阶段上: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这正是民主革命的特征。 【重要概念阐释】【重要概念阐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 实际领土完整和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主权均已遭到破坏(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的国家,是相对于“独立国家”和“殖民地而言的。半封建:是指封建

9、制度已遭到破坏,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双半”的特点。 考查方向考查方向: :2022 湖南卷考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此外,关注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表现:领土、贸易、关税、司法、外交、军事等主权不断沦丧)以及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手段:军事侵略(侵华战争).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文化侵略(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念及基督教文化,淡化被侵略者的民族意识).政治侵略(扶持傀儡政权,以华治华)。 2.2.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

10、战争(1894(1894- -18951895 年年) )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列强侵华的不同表现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列强侵华的不同表现 (1)此前主要是老牌的殖民国家,其中以英国为主;此后增加了日本、德国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 (2)此前在侵华中以勾结为主,如两次鸦片战争;此后以争夺为主,如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等。 (3)此前是为打开中国门户,进行商品输出;此后要求瓜分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4)此前侵华主要是通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并在镇压人民起义的基础上相互勾结;此后列强对清王朝从勾结到政治瓜分,最后到“以华治华”。 (5)战前列强的侵略初步打开中国国

11、门,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社会;战后列强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3.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0- -19011901 年年) ) 4.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12- -19281928 年年) ) (1)背景:欧洲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北洋军阀政府腐朽卖国。 (2)特点:日美分别扶持自己的代理人,日本占据一定的侵华优势,美国对其进行牵制。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二:二: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影响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影响、基本认识基本认识 1. 阶段特征、影响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19 世纪 40年代到60年

12、代 (1)侵略方式: 以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为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 (2)国家:英法为首,俄美随后 (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外交:国门大开,清王朝被迫开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侵略方式: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 经济上,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2)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3)思想: 维新

13、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 (1)侵略方式: 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主要国家是美日 (2)侵华主要格局: 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 (1)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 (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2 2.对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认识 (1)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2)从列强侵华目的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

14、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 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 (3)从结果看:除了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基本都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 列强侵略本质:近代中国屡受侵略的根本原因是列强的侵略本性(扩张性、掠夺性),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15、】走向近代外交走向近代外交 (二)(二)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一: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清王朝的自救运动 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以林则徐、魏源林则徐、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等为代表,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以“自强” “求富”“自强” “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但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西方的先进军事和生产技术,失败是必然的。 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预备立宪,但此举进一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重要概

16、念阐释重要概念阐释】 清未新政清未新政: :指 1901 年-1911 年清政府在官制(包括预备立宪运动)、军事、商业(设立商部、奖励工商),教育(废科举,派遣留学生)等方面的改革运动(“ 自救运动”)。 考查方向考查方向: : 一是考清末新新政的内容及影响(一般出现在改革题,如 2015 全国高考军事改革). 二是考清末新政与其他历史事件的比较联系(如2013全国卷考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结果差异很大的原因;2021 全国乙卷考江楚会奏方案与洋务运动的共同点;地方春考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联系)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化 (1)新政的内容 (2)新政的影响 政治:增

17、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增设机构维护帝国主义利益。 军事:编练“新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形成了近代军阀。 文化教育:废除科举,颁行新学制和设立各式新学堂,派遣留学生。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人才。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清末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不可能真正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晚清中央集权的式微晚清中央集权的式微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二:二:农民阶级的探索农民阶级的探索 【知识拓展】【知识

18、拓展】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1)(1)促进作用促进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改变土地制度,但是战争的破坏、人口的减少,进一步瓦解了土地租佃制度,从而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自耕农,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客观上对于后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地方政权出现自立的倾向,汉族官僚的地位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清朝统治集团力量分配格局。 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使得长江流域传统的封闭状态被进一步打破,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2)阻碍作用阻碍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严重脱离现实,根本无法实

19、现,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 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注意: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三:资产阶级的探索三:资产阶级的探索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开创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

20、相结合,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实现。 2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1)政治:维新派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2)经济: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发展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

21、)文化教育:百日维新中改科举,废八股,设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 (5)社会生活: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移风易俗,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6)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111912 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革命担当与创新的智慧革命担当与创新的智慧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 (1)进步性 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否定了君

22、主专制政体,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以及国民的基本权利,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体现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 历史解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四大原则 (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3)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

23、2)局限性 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是很难实现的。 2全面认识辛亥革命 (1)功绩 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对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

24、,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有促进作用,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习俗的改革有深远影响。 (2)局限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既是军阀,又是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知识分子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而进行的学习西方思想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四: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四: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 1.1.斗争:斗争: 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为维护

25、辛亥革命建立的民主共和国的成果,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等重要斗争。1919 年因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 政 治 上 北洋政府的封建统治是一种不完整的封建统治,具有某些资本主义的性质。北洋政府打着“民国”招牌,披着法统外衣,再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封建专制时代的方式行事了。由“家国”转为“民国” ,政治生态的大换血,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北洋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尽管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希望的“真正民国” ,但较之清朝统

26、治已是历史的进步。可以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共和政体逐步稳定,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有一定的发展 经 济 北洋政府对经济的发展施加了积极的影响。 北洋政府在经济上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发展, 其颁布和推行的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上 发展的需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较大发展 外 交 上 北洋政府曾经争得了部分主权,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如:坚决拒绝承认“麦克马洪线” ,使英国分割中国西藏的阴谋活动失去了法律依据;一战期间,废除了德国的治外法权等特权; 在巴黎和会上, 中国代表团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维护国家主权,最后没有在巴黎和会对德和约上签字;在

27、华盛顿会议上迫使日本撤出山东,英国归还威海卫等 思 想 上 北洋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各种结社与言论自由的限制, 有利于中国的思想近代化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的特点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的特点 (1)斗争阶层多样性。既有政府组织的军事斗争,如黄海海战、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又有人民自发组织的斗争,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及义和团运动等。 (2)救亡道路多样性。旧式农民起义、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传播马克思主义。 (3)反侵略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由附属于政府逐步走向独立。 (4)斗争英勇顽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5)

28、大多以失败告终。除左宗棠收复新疆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外,其余都以失败告终。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一)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1.历程历程 时代 知识定位 中国共 产党创 立时期 (1919- 1923 年) (1)1919 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1921 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3)1922 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

29、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1923 年,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国民革 命时期 (1924- (1)开始: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高潮: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失败:1927 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1927 年) 国共十年 对峙时期 (1927- 1937 年) (1)1927 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1927 年,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30、派的总方针。 (3)1927 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1934 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 年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1936 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 抗日战 争时期 (1931- 1945 年) (1)1935 年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2)1935 年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

31、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1945 年,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6)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解放战 争时期 (1946- 1949 年)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1946 年初,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解放战争胜利:经过战略防御、反攻、决战,1949 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被推翻,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 2.2.重要概念阐释重要概念阐释 革命

32、听道路革命听道路: :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的标志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建立第一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 :指 1924 年-1927 年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指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各民族、各党派、海外华侨广泛参与的团结一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全民族统-战线。中共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首次提出: 1935 年长途途中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

33、底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一-1936 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战 线初步形成一- -1937 年 9 月份正式形成。)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指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结成的统一战线。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1)(1)政治民主化层面:政治民主化层面: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 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 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开放民主的声音,尽管南京国民政府开放的民主

34、十分有限,但是前所未有的。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逐步发展壮大,在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表明中国社会出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积累了经验。 (2)(2)经济层面经济层面 国民政府在战时建立起了战时体制,在工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尤其是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阶级构成的比例也由此发生变化,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 (3)(3)民族精神层面:民族精神层面:唤醒了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

35、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民族精神,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4)国家主权层面: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 开罗宣言明确了中国对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领土的主权,中国政府于战后收回了这些领土的主权。1945 年联合国成立后,中国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二:二: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历程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历程 1.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在探索中走向正确,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民主革命纲领:1921 年中共一大的纲领脱离了中国国情,1922 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敌人),制定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

36、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从工人运动失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1924 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 3.从国民革命失败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独立领导革命。 (2)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 4.从“城市中心论”到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1927 年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照搬俄国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毛泽

37、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 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问题:1935 年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内部矛盾。 6.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一致对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 探本质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幼年走向成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探索的趋势和特点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

38、路探索的趋势和特点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三:三: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 1.1.演变演变 时期 阶段特征 原因 结果或影响 国民革 命时期 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帝国主义、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土地革 命时期 两党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共走向成熟 抗日战 争时期 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不断侵华,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放

39、战 争时期 两党内战 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消灭共产党, 维护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解放战争胜利,成立新中国;台湾与大陆分离,中国长期不能统一 2.2.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

40、政治势力插手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中华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 1民族觉醒的历程 (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的强化 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 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

41、主权,内除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 (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 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 三、三、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变迁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变迁 (一)(一)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1.1.晚清时期晚清时期(1840(1840- -19121912 年年) )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9 世纪四五十年代)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

42、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洋务运动(19 世纪 60-90 年代) 地主阶级以“自强” “求富”“自强” “求富”为目标,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开办民用企业,以求富;创办近代学校培养人才;建成了新式海军。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其失败是必然的。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五大表现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五大表现 深化理解:洋务运动既是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维护自身统治的“自救”运动,也

43、是爱国的近代化运动。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二: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开民间办企业,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 清末新政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的办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发展。 3.3.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1912(1912- -19191919

44、年年) ) (1)条件 内部条件 中华民国的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兴办实业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 外部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最主要的原因) (2)发展概况 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尤其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同时中国产业工人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 4.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27- -19371937 年年) ) (1)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并形式上统一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纺织、面粉及化学

45、、橡胶新兴工业部门都有所发展。 (2)官僚资本的发展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通过四大银行巧取豪夺,迅速聚敛巨额财富,严重阻碍和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拓展】国民政府发展经济【知识拓展】国民政府发展经济政策措施政策措施 整顿税务 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 控制金融 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 改革币制 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币制改革顺应了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

46、展 开展“国民经 济建设运动” 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5.5.全面抗战时期全面抗战时期(1937(1937- -19451945 年年) ) (1)日军的经济掠夺 日军实行“以战养战”“以战养战”,对占领区进行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实行“粮食统制” 。掠夺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2)东部沿海工业迁往西南大后方,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民族工业,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6.6.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5- -19491949 年年) )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加上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

47、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1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地位和作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地位和作用 (1)特点 (2)地位和作用 历史启示: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民族经济的发展是维护国家独立的物质基础。 (3 3).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探规律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了历史前进的一种方向,对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三:三:重要概念阐释重要概念阐释 1.1.经济结构经济结构: :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般指旧的经济怎样,新的又怎样(

48、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产生)。 农业结构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指农业中作物栽培及牲畜、 家禽饲养等部门构成。 般包括作物栽培、 林木种植管理、畜牧业、各种副业及水产品饲养等。农业结构的变化简单来说就是种植业结构的变化,如原来种植粮食作物,现在大量种植经济作物。 工业结构工业结构: :指各工业部门组成及其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常指部门结构和轻工业(如纺织业)和重工业(如石油化工、钢铁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一般分为第一产业(如农业)、第二产业(如工业)、第三

49、产业(如服务业)。 考查方向考查方向: : 一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其一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 表现洋纱取代土纱,纺织分离;洋布取代土布,耕织分离;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丝、 茶叶大量出口). (2022 年广东高考洋纱押挤土纱受制于原料成本:2021 河北卷考农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2016 海南卷考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泉州质检也有类似角度);其二是近代工业的产生一-洋务经济(如 2021 福建考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常考). 二是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特点及影响。 2.2.洋务运动洋务运动: :又称自救运动、同光新政、洋务新政。是 19

50、 世纪 60 到 90 年代晚清洋务派(地主阶级、统治阶级)所进行的一场以“自强” “求富”为目的(以维护清朝统治、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为目的)的自救运动。 代表人物有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洋务新政还包括设立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建立近代使节制度: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举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外交、军事人才:兴办近代交通(铁路、轮船)等内容。其指导思想是“ 中体西用。 考查方向考查方向: : 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影响.重点关注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关系(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