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烟台市山东省烟台市 2022 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 古人点评作品,多是三言两语,说到本然便悄然收笔,不愿多写。金圣叹批才子古文都是形象的感语,吉光片羽中,似乎已把内涵托出。我读脂砚斋点评石头记的文字,亦觉其间的妙处。批评者随着文本的起伏而动情感意,感叹曾雪芹的惊人之笔,有假里见真的本领,成了了解曹雪芹文字的向导。近读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延续的是金圣叹、脂砚
2、斋的传统。不过冯先生似乎不满意古人点评的格式,觉得文体略显拘谨,索性在每个幸节后,附一篇短小的笔记小品,玩味着本幸要义。或在文本里索弦外之音,或演绎明清思想之争,把文学与学术间的关系勾勒出来。这样的校评,深得文章学的要义,现在的学者,多没有类似的本领了。 但冯先生的笔记体批评, 终觉得有些老气, 好像是古人的样子, 现代人的东西略稀,就笔记体批评而言,钱钟书的实验,倒显得比同代人高明了许多。他的文章之道,如今思之依然可以暗示一些什么。钱钟书对文学的理解是碎片式的。犹如笔记,随感的调子,流溢着对古文的会心之语。这些集中表现在谈艺录里。他借着古人的诗文谈论对当下文化的看法,下笔苛刻,看似讥笑前人,
3、实则是对当代文化的回应。又能中外对比,不是陷在所谈的文本里。在他那里,不都是就文学谈文学,而是把史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言之。还原了历史语境,又纠正了诸多误判。钱钟书谈诗歌的时候,没有体系,感悟者居多。他嘲笑体系,对那些自以为宏大叙事的学术研究,说了诸多讥讽的话。他在看似简单的文字里,常常悟出哲思,且将其与别类的文字放在一起,形成一种审美的景观,那些破碎的,不相关的存在便获得一种生命的感觉。从谈艺录看出,作者的胸怀广大。引言之中就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他从东西方诗文对话里,闲发幽思,体味神理,多惊人之语。因阅诗无数,故能知得失,解短长,通古今。文字之中,才华毕现。 (
4、摘编自孙郁笔记体批评) 材料二材料二: : 当下中国文学批评最显要的批评资源就是西方 20 世纪的文学理论与方法,让我有时似乎有一种错觉,为批评者,如果不能够言必称西方 20 世纪种种主义或某某家就取法乎下,就没有学术性与学理性;而所谓论文如果没有十几、二十几个注释就不成其为论文。20 世纪西方文论所取得的成绩堪与那些文学经典名著比肩媲美,学习与借鉴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许多批评家似乎是忘了,批评之旨归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创造。然而,几十年匆忙地过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又创造了什么呢? 过去,我们通常会将语言与叙述划入风格的范畴,其实语言与叙述本身就是文学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层面,现在已经被更多的作家所认
5、知。但是研究语言与叙述的批评家中却并不多见对批评的语言做出“文学性”(或曰“艺术性”)的探索者。我们当然不应将对批评语言与叙述的探索仅仅视为批评家的风格,它的内在意味其实正是批评家文学精神和审美趣味的一种显现。中国古典文论的妙处是与诗文同样具有文采,我们把它当成美文来读,也是自然之事,可惜这种传统现如今几乎中断。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当然是我们不该忘记、更不能放弃的丰富而伟大的思想理论资源。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的随感式批评,无论是理论,还是思想,都寄寓于文学性极强的或对话、或序跋之中;他们甚至以诗评诗,以骈文论文学,可以说是世界文学批评史之奇观,他们的浪漫与想象力,
6、他们的率性与自信,真是今人无法企及的。古典文学中的“笔记”概念,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到了宋代,更是直接被作为书名使用。笔记作为一种文类的细分,指向的是精短的随笔,随感和庞杂的文学存在。当小说在明清以主流文体之态势突起后,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批注式批评开创了对叙事文学的崭新的批评样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了阅读者的独特眼光和情怀。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批评家在承继传统批评的同时,因文学自身的变异而不间断地进行着批评样式的创新。这一点在让当下的批评家汗颜的同时,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 我由此想到了北宋末期的“文人画”。此前的中国画强调的是“应目会心”,就是要忠实地表
7、现自然。然而,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作为他们寄情寓兴、表达个人思想性情的手段,强调画品即人品。我觉得我们当下的许多文学批评恰恰缺失着那时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精神与潇洒随性的品格,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本质与意义。是故,2016 年以来,我试图尝试建构一种新的批评方式,或曰批评文体,想象着在语言与结构上更自然与随性,按阅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我对于“新笔记体批评”的想象、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那样一种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也印证了在新时代建构“中式评论”风格与文体的可能性。 转瞬即逝的文学灵感与思想火花虽有悖于那种逻辑化
8、与学理化的现代批评,但初心与真实使得那一刹那的存在有如出水芙蓉。这种不加掩饰的率性与真诚对于当下的批评来说是稀缺而宝贵的。“新笔记体批评”的形式与面相,或许与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批注有某种相似之处,我们亦会寻求以苏东坡为代表的那批文人士大夫的“文人画”的精神与品格,但味道终归不同。现在已经是 21 世纪了,我们不能无视西方文论的存在与影响,也因此,付出在某一领域或层面的代价是无法避免的。 (摘编自傅逸尘“新笔记体批评”:“中式评论”的想象与建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钱钟书的笔记体批评,内容上纵贯古今、兼蓄中外,形式上善用“比较”之法,往往将史学、
9、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互相阐发,并互为参照。 B.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而是主张诗书画相融合在作品中寄托作者的兴致与情怀,表达思想感情,表现品格境界。 C.材料二主张既要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传统,又要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学理论和方法,无论是古为今用,还是洋为中用,都要着眼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D.“新笔记体批评”倡导率性、真诚、潇洒、随性,关注直觉体验,具有文学性和可读性,它不注重理性的逻辑分析,而是看重个体对作品的真切感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围绕古代笔记体批评,材料一例说其对现当代批评的影响,材料二重在阐述其对建构“新笔
10、记体批评”的借鉴意义。 B.引进西方文论与方法固然有助于当下我国文学批评的进步,但若一味追随西方话语方式,则有碍于自身创造性发展。 C.诗性的随感式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重视对作品的感性体悟,这是制约当下中国文学批评逻辑化、学理化提高的瓶颈。 D.文学自身的变异使得中国古代批评家们在继承传统批评的同时不断创新批评样式,为当下文学批评提供了历史遵循。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袁宏道:“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B.金圣叹:“前文何等匆遽,此文何等舒缓,疾雷激电之后,偏接一番烟霏云卷之态,极尽笔墨之致。” C.周作
11、人:“真的文艺批评,本身便应是一篇文艺,写出著作对于某一作品的印象与鉴赏,决不是偏于理智的论断。” D 茅盾:“批评一篇作品,不过是一个心地率直的读者喊出他从某作品所得的印象而己。” 4.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应如何建构“新笔记体批评”。(4 分) 5.请根据材料相关观点, 围绕 红楼梦 选文中王熙凤或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写一段 “笔记体”评论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生动形象。(6 分) 正乱着安排,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 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 贾
12、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簮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 (二二)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窗口之光窗口之光 俄邦达列夫 正月
13、间,风雪交加,巷内的白杨树冻得吱吱直叫,来自上游的劲风把房顶上的铁皮吹得隆隆乱响;房檐上的雪粉不断被风卷落下来,然后顺着白皑皑的栅栏,围绕一个个新的雪堆飘来舞去。而它,在夜幕中间惟一发亮的这个窗口,透射出怙适的绿色光亮,用窗帘遮掩着,总是那么明亮、温暖,总是那么引人注目,并且使人产生一种困倦和神秘莫测之感。 每天晚上,固定不变地在巷内迎接我的,就是小木房里的这个令人愉快的家庭小灯标,就是这个用窗帘遮掩着的台灯的光亮我这时想象得出,一座炉火正旺、散发着木柴气味的小木房,里面靠墙摆满了旧书架,一块破旧地毯铺在沙发前的地板上,有一张写字台,玻璃灯罩在昏暗中扩散着光环,那里有一个人,静静地,微驼着背,
14、面带老年人的慈祥皱纹孤独地生活在书籍的极乐天地里。他无求于世,也不向往世俗欢乐,时而用手指爱抚地翻动书页,时而在室内寂静之中蹒跚地踱来踱去,常常伏案思考和工作到深夜。可是,他究竟是谁呢是学者?是作家?是谁? 有一次,在去年春天,我望着那个陌生的、神秘的、不眠的窗口,望着那个在室内灯光照耀下似乎永远呈现温暖绿色的窗帘,突然产生一种完全不可抑制的感情。我很想走过去敲敲窗户的玻璃,看看窗帘被掀开时的轻微摆动和他那慈祥的面孔(我想象那面孔是白白的,稍微眯缝着的眼睛周围刻有网状皱纹),看看堆满了纸张的桌子、塞满了书籍的小房间和地板上的旧地毯我想对他说,我大概是弄错了门牌号码,怎么也找不到我要找的住家这样
15、简单地撒个谎。为的是哪怕匆匆瞧一眼他那个十分整洁的生活和工作场所的迷人而宁静的气氛,他的周围全是书,书籍好像就是他惟一的忠实朋友。 但是,我没有下定决心,没有去敲窗户,后来我一直不能原谅自己这一点。 两个月过去了,世界上什么都没有改变。是的,一切依然如故。而在静静的小巷里已经充满春色。这时,我看见一只小金虫使劲儿地嗡嗡叫着,开始从暗处慢慢飞来。它撞到了路灯的玻璃罩上,坚硬的甲壳掉落在人行道上,动弹不得。后来又大为惊慌地活动起小爪爪,试图翻过身来。我这时用鞋尖帮了它一下,不知为何对它说:“你怎么啦?”它顺着人行道向一座房屋的墙壁、向一条排水管(离窗口三步远)爬去。就在这时,我感到了一种沉重的不安
16、,一种意外的空虚从五月黄昏的深蓝色中出现在我的面前。 小房子的窗口没有亮,它变得一片黑暗,像地陷了一样 发生了什么事? 我走到小巷尽头,在拐角伫立了 20 分钟,然后又转身而回,因为还想看看那看惯了的窗口之光。但那窗口却黑着,玻璃反射出晦暗的微光,窗帘一动也不动,不再像往常晚间那样发出令人喜爱的绿光。顷刻之间,一切都变得死气沉沉,令人毫无舒适之感,这表明:在那里,在那间看不见的小房里,发生了不幸。 我怀着愈益强烈的不安心情,再次来到拐角处,就地抽了两支烟,接着又不由自主地急忙转回,再次来到巷内。我暗自说,现在或者再过几分钟,那个窗帘上就会突然出现绿色的光亮,小巷内将一切如故,将平安无事 窗口之
17、光没有亮。 第二天,黄昏刚临,我就在回家的路上几乎是跑步来到这邻近的小巷。这时,这里出现的意外新情况使我大吃一惊。窗户敞开着,窗帘拉开了,房间的内部、书架和某种地图都露了出来-所有这一切,我都是初次看到,尽管我曾不止一次想象过这位好在晚间工作的陌生的朋友。 一个相貌像男人、发式也像男人的渐近老境的女人,站在写字台旁,抽着烟,用疲倦的眼光瞧着房间里的空地方。 恰在这时,她忽然发现了我,马上气呼呼地拉上了窗帘接着,台灯亮了,又像往常那样出现了一小片淡绿色光亮。而我却不禁觉得毛骨悚然,有一种可怕的空虚感顿时袭入了心房。房子也好,小巷也好,窗口之光也好,对我来说,一下子都成了昏暗的、虚幻的、陌生的东西
18、。 我这时明白了,是发生了不幸。我想象中的朋友,那位走路时脚下发出悦耳的沙沙声的白发孤身老人,那位书籍爱好家和哲学家,每晚窗口发亮时都如此吸引我、如此令我心醉神往的那个人,不可能是刚才看见的站在写字台旁的那个生有一副阴郁的男人相貌的女人。在悟出这一真相的最初时刻,我觉得自己如堕五里云雾中,感到一种失去亲人的悲伤,仿佛刚刚收殓了一位故交,收殓了一位如此有自知之明、有创造力、与我最亲近和心神相通的朋友,我虽然与他素不相识,从未见过面,但我终生都需要他。 (摘自百花文艺出版社瞬间,1985 年出版)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心目中的白发孤身老人面带慈祥,无求
19、于世,淡薄世俗欢乐,喜欢读书,常伏案工作到深夜,他身上寄寓着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期待。 B “后来我一直不能原谅自己” 没有下定决心敲开窗户, 主要是因为老女人的出现,使“我”失去了印证自己对屋内生活环境的猜想的机会。 C.文中那个抽着烟、相貌像男人、发式也像男人的女人,有悖于作者的理想情感世界在作者的眼里是粗俗冷漠、缺乏女性美好品质的形象。 D“不幸”在文中两次出现,第一次是指“我”预感到生活在小木房里的老人出现了意外情况;第二次还流露出“我”的美好理想破灭之意。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对风雪的描写,突出了环境的恶劣,意在强调困倦意之强烈、渲染神
20、秘感之浓厚,为下文“我”对人、事、物的想象进行铺垫。 B.文章用小金虫的行迹引出“我”对窗口一片黑暗的关注,既让情节过渡显得灵活自然又在不经意问表达了“我”对心目中的老人的牵念。 C.文章运用对比。表现了“我”对于不同人物的情感变化,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彰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现实的鞭挞。 D。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通过对瞬间场景的捕捉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的坚定执着,使文章充满真实之感、感性之美、理性之光。 8.“窗口之光”除了指现实层面的灯光,在文中有哪些深刻的意蕴?(4 分) 9.窗口之内那位慈祥的老人在作品中是否真实存在?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
21、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 ( (一一)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狄仁杰论狄仁杰论 苏辙 母后临朝,据人君之地而私其亲。有志之士,将欲正之,常患不克。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言虽直,不见省。陵幸而不死,亦废不用。唐武后废庐陵王,立豫王。豫王虽在位,未尝省天下事。徐敬业为之起兵于外,裴炎争之于内,皆不旋踵为戮,何者?位尊权重,臣下无所奈何,势必至此也。惠帝之亡也,陈平听张辟疆计,封王诸吕,吕后安之。故平与周勃得执将相之柄,以伺其间,周勃得入
22、北军左袒一呼,而吕氏以亡。豫王既立,武后革命称帝,追尊祖考,封王子弟,戕杀天下豪俊,志得气满,以为武氏有泰山之安矣。狄仁杰虽为宰相而未尝一言, 及后欲以三思为太子, 仁杰乃曰: “臣观天人未厌唐德。 顷匈奴犯边,陛下使三思募士,逾月不及千人,及使庐陵王不询浃得五万人。今欲立嗣,非庐陵不可。”后怒罢议。久之,复召问曰:“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意者天以此儆陛下耶。文皇帝身蹈锋刃,百战以有天下,传之子孙。先帝寝疾,诏陛下监国,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余年矣。又欲以三思为后,且母子与姑侄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血食于太庙。三思立庙,无祔姑之礼。”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于
23、房州而立之。 盖王陵、裴炎迎祸乱之锋,欲以一言折之,故不废则死。陈平、狄仁杰待其已衰而徐正之,故身与国俱全。惟吕后无子,亲止于侄,故没身而后变。武后有子,母子之爱,人情之所同,故老而自复。由此观之,陈、狄之所以成功者,皆以缓得之也。然庐陵既立,而张易之、昌宗未去。仁杰犹置之不问,复授之张柬之,俟其恶稔而后取。老氏有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胜刚, 弱胜强。 鱼不可以脱于渊,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二公得之矣。 (选自四库全书历代名贤确论) 【注】庐陵王即唐中宗李显,豫王即唐春宗李旦,二人皆为武则天所生。 10.下列对文
24、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 B.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 C.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 D.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革命,古人认为帝王为上天的儿子,天子受命于天,故称王者易姓、朝代更替为“革命”。 B.双陆,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局如棋盘,左右各有六路,子分黑白,双方各持十五子相博。 C
25、.文皇帝,即唐太宗李世民,初谥文皇帝,后加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太宗是他的庙号。 D.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也指用于祭祀的食品。文中之意是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于吕后和武后偏爱娘家人的行为,大臣王陵和裴炎正气凛然,据理力争,却都落得悲惨结局,一个遭废弃不用,一个被杀。 B.针对吕后“分封诸吕”的做法,陈平和周勃先隐忍曲从,稳住吕后,寻找到合适机会,一举消灭吕氏,维护并稳定了刘氏江山。 C.处在当时复杂政治局势中,狄仁杰谨慎以对。对于立嗣一事,他先是不置可否,后借机从母子角度说通武后立其子李显为嗣。 D.“以缓得之”
26、是陈平、狄仁杰得以保全自身、维护国家的处事要义,避其锋芒,不急不躁,使他们在复杂的变局中稳操胜券。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徐敬业为之起兵于外,裴炎争之于内,皆不旋踵为戮,何者?(4 分) (2)先帝寝疾,诏陛下监国,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余年矣。(4 分) 14.请简要概括文末“二公得之矣”中“之”所指的内容。(3 分) ( (二二)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浪淘沙浪淘沙 李清照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
27、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注】此词最早署名“无名氏”,后有研究者认为是李清照后期作品。宝篆:即篆香,一种香屑萦回像篆文一样的香。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二句写五更风吹散晨时梦,看似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实则蕴含无尽的懊恼之情。 B.“画楼重上与谁同”一句点明词人当下的孤独寂寞之境,现实难耐之情油然而生。 C.“玉钗斜拨火”这一细节动作,将词人梦醒之后的孤寂无聊之感刻画得真实生动 D.词末以“留得”呼应“回首”“记得”,将愁思寄托于征鸿,把情感推向了极致。 16.请简要赏析“一江春浪醉醒中”。(6 分) ( (三三) )名篇名句默写
28、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同样是写城市,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用“ ”一句勾勒出西湖的概貌,展现出杭州的美;姜夔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则用“ ”一句表现了扬州“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 (2)最绝望的诗歌往往也是最美的诗歌,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将愁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 ”二句,借时令之变化特征、天气之寒冷不堪来抒写内心的寒冷、凄凉。 (3)杜甫的诗中往往选取宏大、开阔、豪迈的意象,构成天高地阔、气象雄浑的整体意境,借景象之雄浑展胸襟之阔达,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
29、字运用(20(20 分分) ) ( (一一)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111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2022 年 2 月 4 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时值春节假期,中国楹联学会组织广大楹联专家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创作了一批春联,希望用对联这种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学形式,为冬奥场馆建设融入中国元素、烘托文化氛围、弘扬奥运精神。张家口崇礼太子城冬奥村运动员楼选用了几副对联:(1)“友谊花开冬奥梦;和平春暖地球村。”(2)“跃入江山千里画;拓开冰雪九重天。”这些对联言简意赅,富有文采。高中生小张是对联爱好者,他读了这
30、些对联,赞叹不已,也为中国冬奥会运动员撰写了一副对联:“冰雪争锋凭实力; ”。 18.请从下面四副对联中选出最适合悬挂在冬奥村运动员楼的一副。(3 分) A.玉骨三分酬白雪;冰心一片付青春。 B.万国心连晴宇阔;五环旗映绿荫浓 C.型开雪海三分浪;滑出冰山一道虹。 D.大筑鸟巢迎凤舞;高擎圣火看龙飞。 19.请从上文画波浪线的两副对联中任选一副,标明序号,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5分) 20.请为小张同学的对联补写下联。(3 分) ( (二二)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近日,我外交部发言人就“近
31、期美方多次对中国发展高超音速导弹技术表达担忧”一事(环球日报记者提问)进行了回答: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的国家,目前仍在不断发展甚至扩散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并投入上万亿美元升级其“三位一体”核力量。美方反复就中方正常的航天器试验表达所谓的担忧,并借此渲染“中国威胁论”。那么美方能否向国际社会说明,美国发展高超音速武器意欲何为?又是出于什么理由担心别人呢?国际社会是否有充分理由对美方举动表达担忧呢?我们敦促美方充分尊重各国发展正当国防力量,不再借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而大肆扩充军力为把戏。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敦促美方充分尊重各国发
32、展正当国防力量, 停止借渲染所谓的 “中国威胁论”而大肆扩充军力为把戏。 B.我们敦促美方充分尊重各国发展正当国防力量的权利,不再借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而大肆扩充军力为把戏。 C.我们敦促美方充分尊重各国发展正当国防力量的权利,停止借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而大肆扩充军力的把戏。 D.我们敦促美方充分尊重各国发展正当国防力量, 不再借渲染所谓的 “中国威胁论”而大肆扩充军力的把戏。 22.请简要分析我外交部发言人是如何驳斥美方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6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数据显示,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后,在由地球通往月球的过程中,其实只有 3%的时间在正确航道上运行,其余 97%的时间则一直在不断地修正航道。最重要的是,它出发了,前往它要去的地方;而且通过修正,它最终预期到达月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