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年 4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教育简史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 00464)2021 年 4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教育简史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 00464)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C2.B3.A4.C5.D6.B7.A8.C9.D10.B11.C12.B13.D14.B15.C16.B17.C18.A19.C20.D二、辨析题二、辨析题21.学记中提出的“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解析:正确。学记在综合各家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这是学记的精华所在。教学相长。教
2、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指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这是学记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22.北宋时,胡瑗提出的“苏湖教法”是以培养精于辞赋的人才为目标。解析:错误。胡瑷创造的“苏湖教法”开了文理教学分科设置和监理主副科制度的先河,对后世教
3、育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胡瑗的教学以明体达用、培养有实际才干的人才为目标,其教学方法也与传统的死记硬背不同。他在教学中循循善诱,讲习解经“至有要义”,能联系实际,“引当世之事明之”,或利用直观,将“三孔”仪物“图之讲堂”。他还提倡实地考察,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他说:“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也,则为有益于学者矣。”这种经义与实践并重的方法改变了当时重辞赋的形式主义的空疏学风,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庆历四年(1044 年),范仲淹庆历兴学期间,朝廷下诏采纳苏湖教法,在太学推广实行,此方法对于改进宋代太学的教学工作和学术风气起到了积极的
4、作用。P15123.在近代美国教育发展中,出现了“公立学校运动”。解析:正确。从 19 世纪 20 年代起,美国工人阶级掀起了为设立免费公立学校运动的斗争。工商业资产阶级为扩大社会各阶层的选举权也支持公立学校教育事业。1825 年,伊利诺伊州首先制定教育法, 提出公民的智力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和国家的力量, 国家有义务办理公共教育增进公民的知识和发展他们智力的主张。此后,许多州也都纷纷制足法律,规定通过地方税收来举办由政府管理的公立教育,美国公立学校迅速发展起来。1834 年,宾夕法尼亚州建立第一所公立小学。1843 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教育厅长贺拉斯曼积极倡导由州政府举办公立学校,以区别原来由教会
5、办的慈善小学,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贺拉斯曼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1852 年,马萨诸塞州第一个颁布了义务上学法。规定家长须将 814 岁的儿童送进所在城镇的公立学校上学,违者处 20 元以下罚款。从此,许多州又相继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到 1919 年,亚拉巴马州最后颁布义务教育法。美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前后历时 60 多年。P34424.在欧洲新教育运动中创立“实验教育学”的是凯兴斯泰纳。解析:错误。实验教育学是 20 世纪初期在欧美各国较为流行且影响较大的一种教育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实证论”,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越感性知觉的范围,只有经过科学证明的东西才是真实可靠的。这种理
6、论运用到教育上,就是主张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反对传统思辨的方法。实验教育学在德国的代表主要是梅伊曼(E.Meumann,18621915 年)和拉伊(W.A.Lay,1862-1926 年)。P429三、简答题三、简答题25.简答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的三大文教政策。答:举贤良对策中三大文教政策:1.兴设学校“养士”,改革选士制度;2.兴教化,正万民;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P14126.简答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办理留学教育的历史意义。答:洋务派派遣学生留美、 留欧的目的, 是适应当时海防和经济发展的急需, 是要培养洋务人才,这无疑是为了巩固清朝摇摇欲坠的统治服务的, 是半封
7、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组成部分。 但另一方面,它在扫除旧教育向新教育转化的思想障碍,加速封建教育的解体,推动新教育的建立方面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第一, 传统教育观念再次受到冲击。 如果说京师同文馆加设天文算学馆是传统教育受到的第一次直接的冲击,那么官派留学生走出国门,主动学习西学,拜“夷人为师”,可算是第二次冲击。 它告诉人们, 洋人的“奇技淫巧” 是有用之学, 有中国圣贤经传中没有的东西; “夷夏之大防”“师法西人为耻”的旧观念应该抛弃。第二,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冲击了旧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这批人才是中国第一代近代知识分子,包括科技人才、军事人才、外交人才、管理人才、社会科学人才等。第三,将
8、西方政治学说、哲学等社会科学介绍到中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留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接受的西方文化的熏陶,远不是学些声、光、电的新知识所能包容的,更深层的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是无法阻挡的。他们对总体上的“西学东渐”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 洋务派的教育改革, 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只不过是在封建旧教育的框架上,增加了些新的因素,改革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这种改革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教育的本质,但它却在封建教育强国的链条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洋务教育改革的影响,比改革自身取得的成效更有价值。他们主动打破中国与外国教育隔绝的局面,引进西学,拜夷为师,派员出国留学,这一切都促进了旧教育的解体。P
9、18127.简答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含义。答: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他认为-大自然的法则是教育的正确法则,教育的法则应依自然的法则得来。在大教学论的第 1618 章中,他先后提岀了 29 条自然法则来论证教与学的一般要求、教与学的便利性原则和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在论证时,夸美纽斯总是先提出一条自然法则, 接着举出一些鸟类和植物生长的例子来说明这项法则, 然后指出人类活动应加以模仿,最后推论岀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法则。例如,他提岀“自然遵守合适的时机”的法则后,列举鸟类在适宜的春天孵化小鸟,园丁也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种植等事例后,
10、指出,适应自然的教育应从人类的春天儿童时期开始;一天之中,早晨最适宜学习。其二,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在夸美纽斯看来,人作为一种理性的动物首先是具有自然本性的自然体。 “一个健康的心理存在一个健康的身体里面。”在教育过程中,“凡事都要跟随自然的引导,要去观察能力发展的次第,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他还说:“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认识-循序渐进地教导。”教师的任务在于认识和保护儿童的天性,顺着儿童的天生倾向去发展,反对强制性的观念和做法。P35628.简答现代教育思潮中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答:(1)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育过程
11、的核心。结构主义教育认为,当前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已不允许再沿用儿童中心主义的活动课程了, 但也不能简单沿用传统教育的只教具体知识的学科课程。 当前知识量的大大增加和知识量发展速度之快, 要求必须教给儿童以学科知识的结构,即要教给儿童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学生掌握了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原理,就能根据这个基本原理去独立地理解、扩展基本知识的领域。如学会了代数方程式中的交换、分配和结合律,就能独立地解答新的代数题。布鲁纳说:“学科的观念越是基本,几乎归结为定义,则它对新问题的实用性就越广。”(2)教学要促进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布鲁纳重视教学中发展智力的任务,他认为只要使学科知识的基
12、本结构与儿童认识的基本结构发展水平相适应-教学就应该成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教授学科知识结构的本身要求,也必定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而不会重蹈传统教育只重读书而智力却不得发展的覆辙。布鲁纳的著名论断是: “任何学科都能够以某种理智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只要是要教的知识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适合儿童的教育方式和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就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3)注重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教育。结构主义教育认为,儿童从一岀生便有一定的认识能力的存在并日益发展。因此,必须注重对儿童的早期教育。从儿童有效的年龄开始,就要注意智力开发的工作,这不仅是培养现代人才所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
13、的。(4)“发现法”是主要的学习方法。结构主义教育认为,教学不应满足于教师的讲解、灌输和强迫儿童去死记硬背。 教学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是一个让儿童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的过程,儿童在自己发现、自己得出答案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思维,也学会了如何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同时,儿童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主动参与改组知识结构的人。P450四、分析说明题四、分析说明题29.略30.略五、论述题五、论述题31.答案中国经过几次学制改革后,新式学校教育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但是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脱离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乡村教育完全照搬城市教育模式,严重脱离中国乡村实际,脱离
14、农民生活。陶行知积极探索改进乡村教育办法,认为师范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因而进行了乡村生活教育实验。1926 年,陶行知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主张“由乡村实际生活产生乡村中心学校,由乡村中心学校产生乡村师范。乡村师范的主旨是造就有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陶行知提出中华教育改进社今后的一个主要使命就是要 “厉行乡村教育政策, 为我们三万万四千万农民服务”,提出“要筹募一百万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一心一德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产生适应乡村实际的乡村生活教育思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陶行知于 19
15、27 年 3 月 5 日创办了晓庄中心小学。3 月 15 日又在晓庄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晓庄师范。1929 年 3 月,晓庄师范改名晓庄学校。晓庄师范实验是按照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进行的, 其总目标是 “培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导师”。陶行知为此进一步提出了五项具体培养目标:农夫的身手,即培养能刻苦劳动、能实干、能与农民打成一片的人;科学的头脑,即具有近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能到农村积极推广科学技术, 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改造社会的精神; 健康的体魄; 艺术的兴趣。 1930年 4 月,晓庄师范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强行封闭,乡村生活教育实验被迫停止。但是,晓庄师范的影响是久远的,自此,全
16、国各省开始创办乡村师范。1932 年夏季-陶行知发表了他的教育小说古庙敲钟录。形象地描述了他关于以学校为中心改造农村的理想,并草拟了乡村工学团试验初步计划说明书。提出工学团要把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工学团中要实施六大训练,即普通的军事训练、生产训练、科学训练、识字训练、民权训练和生活训练。1932 年 9 月,他在上海与宝山之间筹办了山海工学团。山海工学团包括青年工学团(青年夜校后改为共和茶园)、儿童工学团(儿童识字班)、妇女工学团、棉花工学团、养鱼工学团和山海木工场等。儿童工学团采取小先生制。还把失学儿童组织起来,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办法,叫自动工学团。学习内容主要是陶行知编的老
17、少通千字课。此外,工学团还修路、筑鱼池的堤,办红庙信用兼营合作社。1939 年后,日本发动对上海地区的侵略战争,试验活动被迫停止,陶行知所提倡和实验的乡村教育,虽然提出了六大训练,但实际上他的着重点在于普及识字教育。P22432.答:与其他启蒙思想家一样,卢梭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他明确指出,在所有人的一切事业中,教育是最重要的事业。所不同的是,卢梭并非赞同一切教育对人的影响,而是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强调自然教育的作用。 卢梭在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53)、爱弥儿 (1762)和社会契约论(1762)等著作中强调人的自然本性、自由与教育的关系,提岀了“自然教育”的主张。1.人的自然本性
18、是善的。卢梭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文明”社会使之堕落。卢梭在爱弥儿开篇就指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在他看来,人生而具有自由、理性和良心的禀赋,它们构成了人的善良天性,其中自由是最宝贵的本性。在自然的状态下,所有的人都是自由的,只是在进入文明状态以后.人才失去了自由。之所以失去自由,在于人们违背了自然法则,滥用自己的自由,使得偏见、权威、传统等扼杀了人的天性。2.人的自然本性发展需要自然教育卢梭指出, 要使人的自然本性得以发展, 需要依靠自然教育和进行自然教育。卢梭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如能让人的本性得到自然的发展,教育则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教育应该是顺应人的本性自然发展的自然教育。卢梭认为,自然教育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自然的教育、 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组成。 卢梭指出, “我们的才能、器官以及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每一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育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人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相互冲突的话,他所受到的教育是不好的;如果是一致的,他所受到的教育就是良好的。 如何使这三种教育不相互冲突而趋向一致, 卢梭认为只有使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与自然的教育趋向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P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