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22 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浙江横店集团将筹资 200 亿元,耗时 5 年在横店再造圆明园,初步规划要与北京的圆明园一般大小。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记录 1860 年的屈辱,而横店圆明园的任务是重现 1860 年以前的艺术辉煌。 赞成者相信,圆明园虽然承载了中国人记忆深处的隐秘,但是重造一座“万园之园”,让众多人仰慕古代高超建筑艺术,也未尝不可。反对者认为,当满目疮痍的圆明园在异地被还原为光彩夺目的游乐园之后,这将是一
2、种令人难堪的悲哀,重建圆明园是对国家文物的亵渎,是对历史的篡改与颠覆。 在中国,痛苦已变成一种禁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911”后,同样深受心灵重创的美国人并不反对重建世贸大楼。美国人不但重新设计了“自由之塔”,而且建立了存放未明身份者遗骸的纪念馆。进一步说,痛定思痛后的美国人并没有将自己的痛苦定格在毁灭之上,而是选择了继续创造只有百折不挠的创造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与超越。 国家如人,不必活在屈辱的记忆中。从这方面说,只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案下,遵从市场规律,类似圆明园的建筑并非不可重建。试想,创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博物馆,并且将之命名为“圆明园”或类似名字,续接中华文明对艺术与园林情有独钟的传统,
3、何尝辱没了中国人的心灵?显然,信守契约的创造并不会减少中国的“历史存量”,反而会让历史有所增益。 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我们更有必要树立一种新的观念,即“增量历史”观。面对历史与未来,“增量历史”至少有以下双重含义;其一,为了更好了解过往的一切,我们理应尽可能多地发掘史料,务求接近历史真相。历史只是抽象的统计学,不能真实反映人类的精神。同样,屈辱记忆并非圆明园的全部历史。倘使国人心怀高远、驰骋古今,所应铭记的就不仅仅是那场播撒下屈辱种子的大火,探索圆明园历史的全部,能记“万园之园”背后所承载着的梦想又有何不可呢?其二,着眼未来,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谋求历史增量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点滴
4、积累的过程。为此,我们理应鼓励创造,因为人类一切增量历史都源于创造的累加。历史存量加上增量将转变为一个更大的存量,见证人类文明的成长。 钱穆在国史大纲篇首就开宗明义,指出一国之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显然,我们理应将这种“温情与敬意”投向那些提供历史增量的创造者。从增量历史角度说,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创造,做好“历史的加法”,才能真正埋葬历史的屈辱。 (摘编自熊培云从重建圆明园看“增量历史”) 材料二: 有人讲,重建圆明园是传承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一些人极力渲染这座由康熙动工,历经六帝修缮和扩建的“万园之园”如何“规模之宏、丘壑之幽深,风土草木
5、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如何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如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但这些人偏离了劳动人民的立场, 观察事物的角度发生位移。这些建筑物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曾经是专供帝王将相寻欢作乐之地。为了建造这些东西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沾染了多少黎民血泪。这些建筑物如果说展现了什么智慧的话,那就是封建帝王穷奢极欲的智慧;如果说是什么结晶的话,那就是劳动人民的血泪结晶。这种体现“封建奢靡之风”的东西,有什么值得重建或再现的意义呢? 有人说,重建圆明园是为了不忘国耻,重建爱国情怀。但圆明园作为清朝皇族的游乐之地,而被西方强盗焚毁,其体现的更多是“皇耻”。西方列强倚仗武力野蛮侵略自不待言,咸丰皇帝在
6、与列强交涉时,昧于世界大势与外交礼仪,为争得外夷跪拜的面子,拒绝外国“公使驻京”,丢掉了割地赔款的里子,赔偿英法军费各 800 万两,割让九龙于英国;咸丰皇帝为了保住大清主权的面子,拒绝外国“内河通商”,却丢掉了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条内河的里子。令人不解的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历史悲凉,似乎不足以忆起国耻,毁灭罪证、文过饰非的现代豪华难道就能抚平历史的创伤吗?中国近代史国耻累累,遗址遍地,原不需重建圆明园以纪念之。 如何处理前代留下的豪华、奢侈的建筑物,也是对领导人执政智慧与政治胸怀的考验。秦王李世民曾率兵攻下洛阳,看到隋炀帝修造的奢华宫殿发出喟叹:“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遂命撤端门
7、楼,焚乾阳殿,毁则天门。 (摘编自安立志从阿房宫到圆明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认为圆明园值得重建,但又有人认为这是对国家文物的亵渎,人们的意见不统一。 B材料一认为痛苦在中国是一种禁忌,而在西方人们不会将自己的痛苦定格在毁灭之上。 C圆明园曾是专供帝王将相寻欢作乐的地方,在修建过程中劳动人民付出了沉重代价。 D材料二认为中国近代国耻累累,遍地遗址足以让人牢记国耻,无须重建圆明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凭借现代的经济能力和技术手段,重建的圆明园将会比 1860 年前的圆明园更有艺术魅力。 B材料一以重建世贸大楼为例,认为类似圆
8、明园的建筑只要接续了历史传统,就可以重建。 C树立“增量历史”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展望未来,同时也使历史有所增益。 D李世民焚毁隋朝奢华宫殿,他的做法对领导人处理前代留下来的奢华宫殿有一定启发。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只有百折不挠的创造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与超越”观点的一项是( ) A我国 5G 网络取得重大突破,国内 5G 基站达到 40 万座。 B某市政府重建革命烈士纪念馆,让其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C某中学组织学生寻访当地的历史遗迹,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 D荆州市关公义园内的地标性建筑巨型关公像被拆除。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材料一从“增量历
9、史”的角度认为可以重建圆明园,材料二则认为应把圆明园遗址作为鉴戒,不应重建圆明园,那么你更赞成哪一种观点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二、文学类阅读- -单文本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位老人的讲述一位老人的讲述 迟子建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和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犯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疲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 我们这个乌力楞只剩下我和安草儿了
10、,其他人都在早晨时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以往我们也下山,早些年去乌启罗夫,近年来到激流乡,用鹿茸和皮张换来酒、盐、肥皂、糖和茶等东西,然后再回到山上。但这次他们下山却是彻底离开大山了。他们去的那个地方叫布苏,是个大城镇,靠着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墙红顶的房子,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图,用铁丝网拦起,驯鹿从此将被圈养起来。 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让我每天走在城
11、镇平坦的小路上,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两年前,达吉亚娜召集乌力楞的人,让大家对下山做出表决。她发给每人一块白色的裁成方形的桦树皮,同意的就把它放到妮浩遗留下来的神鼓上。 神鼓很快就被桦树皮覆盖了, 好像老天对着它下了场鹅毛大雪。我是最后一个起身的,不过我不像其他人一样走向神鼓,而是火塘,我把桦树皮投到那里了。它很快就在金色的燃烧中化为灰烬。我走出希楞柱的时候,听见了达吉亚娜的哭声。 安草儿不像别人把桦树皮恭恭敬敬地摆在神鼓
12、上,而是在走出希楞柱时,顺手撒开,就好像一只飞翔的鸟,不经意间遗落下的一片羽毛。谁都知道,他不明白大家在让他做什么事情,他只是想早点把桦树皮打发掉,好出去做他的活计。安草儿喜欢干活,那天有一只驯鹿的眼睛被黄蜂白蜇肿了,那时他的心里只有驯鹿的那只眼睛。 激流乡新上任的古书记听说我投了反对票时,特意上山来做我的工作。我为他唱了一首歌,那是流传在我们氏族的葬熊的神歌: 熊祖母啊, 你倒下了。 就美美地睡吧。吃你的肉的, 是那些黑色的乌鸦。 我们把你的眼睛, 虔诚地放在树间, 就像摆放一盏神灯! 营地虽然只有我和安草儿了,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只要我活在山里,哪怕是最后的一个人了,也不会觉得孤单的。
13、我坐在狍皮褥子上,守着火塘喝茶。以往我们搬迁的时候,总要带着火种。达吉亚娜他们这次下山,却把火种丢在这里了。没有火的日子,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为他们难过和担心。但他们告诉我,布苏的每座房子里都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种了。可我想布苏的火不是在森林中用火镰对着石头打磨出来的,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那样的火又怎么能让人的心和眼睛明亮呢!我守着的这团火,跟我一样老了。无论是遇到狂风、大雪还是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来没有让它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 安草儿进来了,他又往火上添了几块柴火。这团母亲送我的火虽然年龄苍老了,但它的面容却依然那么活泼、青春。 我走出希楞柱。混合着植物清香气息的湿润的空气,
14、使我打了一个喷嘘。这个喷嚏打得十分畅快,疲乏一扫而空。月亮升起来了,不过月亮不是圆的,是半轮,它莹白如玉。它微微弯着身子,就像一只喝水的小鹿。月亮下面,是通往山外的路,我满怀忧伤地看着那条路。安草儿走了过来,跟我一起看着那条路。那上面卡车留下的车辙在我眼里就像一道道的伤痕。忽然,那条路的尽头闪现出一团模糊的灰白的影子,跟着,我听见了隐隐约约的鹿铃声,那团灰白的影子离我们的营地越来越近。安草儿惊叫道,木库莲回来了!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鹿铃声听起来越来越清脆了。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而我再看那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驯鹿时,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我落泪
15、了,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 (节选自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删改) 注题目为编者加。“一位老人”即文中的“我”,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妻子。安草儿,老人的孙子。达吉亚娜,老人的女儿。希楞柱,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木库莲,一头白色驯鹿。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雨和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作者认为这是因为雨和雪也跟老人一样,慢慢老了,所以,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 B“安草儿不像别人把桦树皮恭恭敬敬地摆在神鼓上”说明他从没把这件事当作一件重大的事来做扶择。他纯真善良,真心喜爱大山里的生活,真诚关心驯鹿。 C老人为古书记唱的那首
16、葬熊的神歌里,有对熊的感恩与谢罪,也有对熊的虔敬与推崇,这是图腾崇拜观念的一种体现。 D通过老人的讲述,我们可以感受到鄂温克人在与现代文明抗争的历程中显示出的坚韧、悲悯与无奈。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说“我等来的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用比喻的方式揭示出现代文明在经济大发展背景下涌入鄂温克族,给其带来的巨大冲击。 B第三段中老人用一组排比,说自己离开大山,会眼瞎,会耳聋,会不能嘴气,既表达了她坚守大山的决心,也说明老人与外面世界脱节,难以适应新时代的生活。 C老人在述说中多处用对比来表达内心的悲怆,臂如;以往的下山有去有回,这次的下山有去无回;山上的火让
17、人心、眼明亮,布苏的火却没有生命与灵魂。 D 结尾处的木库莲在月夜中回归, 地上的白色驯鹿与天上的淡白月亮浑然一体,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场景纯粹温馨,折射的是作者悲悯的情怀。 8小说特意选用一个 90 岁的老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可谓匠心独具,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 9迟子建借老人之口在小说中说“这是一个我满意的苍凉的自述”,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中“苍凉”的意蕴。 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
18、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祐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后曰:“无此事,卿误听尔。”范纯仁复相,吕大防白后欲令安世少避。后曰:“今既不居言职,自无所嫌。”又语韩忠彦曰:“如此正人,宜且留朝廷。”乃止。吕惠卿复光禄卿分司安世争以为不可不听出知成德军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徒梅
19、州。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毙,危得免。蔡京既相,连七谪至峡州羁管。宣和六年,复待制,明年卒,年七十八。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吕惠卿复光禄卿/分司/安世争以为不可不听/出知成德军/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 B吕惠卿复光禄卿/分司/安世争
20、以为不可/不听/出知成德军/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 C吕惠卿复光禄卿/分司/安世争以为不可不听/出知成德军/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 D吕惠卿复光禄卿/分司/安世争以为不可/不听/出知成德军/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称为进士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称为状元。 B谏议大夫,古代官职名,秦代开始设置,专掌议论,后代称谓不尽相同。 C宗庙,指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
21、。 D宣和,北宋宋徽宗的年号。西汉时始创年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安世勇于自省。转运使吴守礼要查办贪梦的司户,询问刘安世,刘安世没有如实回答,此后他心中不安,觉得违背了司马光的教导。 B刘安世直言敢谏。对暂且停止宫中讲学之事,刘安世上疏劝谏,希望太皇太后保佑皇上,让他为了国家大计,清闲欢乐,经常听讲。 C刘安世不惧生死。面对章惇和蔡卞等人的陷害,刘安世不动声色,和客人饮酒谈笑,写了张纸向仆人交代,还对客人说死不是难事。 D刘安世仕途坎河。章惇掌权后,刘安世多次遭到贬谪;蔡京任宰相后,同文馆案件发生,他被流放到梅州,后又连续七次被
22、贬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 (2)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14章惇和蔡卞是如何计划把刘安世置于死地的?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登千峰榭夜登千峰榭 陆游 夷甫诸人骨作尘,至今黄屋尚东巡。 度兵大岘非无策,收泣新亭要有人。 薄酿不浇胸垒块,壮图空负胆轮囷。 危楼插斗山衔月,徙倚长歌一怆神! 【注】王衍,字夷甫,西晋时任尚书令,喜欢清谈,不理国政,导致西晋王朝覆灭。黄屋:皇帝所乘以黄绸为盖的车子。东晋刘裕北伐时设法通过大岘这险要地区,遂得胜。新亭;今江苏南京南。
23、有一次,周觊在此地慨叹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许多人感动得哭泣。王导沉痛地说:“当共勠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薄酿;淡酒。王忱云:“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垒块,勃郁不平之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借西晋清谈误国官员王夷甫的事例,讽喻北宋末年那些使国家陷于危亡的大臣。 B“黄屋东巡”暗指宋高宗渡江建立南宋政权;“至今”一词表达了诗人的痛心疾首。 C三、四句痛感南宋在军事上并非没有打败金兵的办法,只是在思想上缺乏收复失地的决心。 D五、六句情绪昂扬向上,诗人虽“壮图”无从实现,忠肝义胆被辜负,也不借酒浇愁。 16“危楼插斗山衔月”句
24、历来受到人们称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精妙之处。 五、情景默写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_,_”。 (2)如果我们要感叹自己有才华却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缥缈虚幻,可以用李商隐锦瑟中“_,_”来表达。 (3) 友情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话题之一, 中国古代诗歌中对友情多有赞美, 如 “_, _” 。 六、选择六、选择 简答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空环境复杂,真空、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恶劣环境因素让航天员时刻面临巨大风险。对空间站进行维修、 升级, 离不开航天员出舱到太空进行舱外活动。
25、太空出舱是航天员在太空活动的必备 “技能” 。航天员被重达 100 多公斤的舱外服严严实实地裹着, 舱外服 ( ) , 它能够最大限度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顺利完成在太空的出舱任务。 比黄金还贵重的“飞天战袍”,工艺上复杂且精密,制作研发更是精益求精。2008 年 9 月 27 日,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开发的“飞天”舱外服完成出舱活动首次任务,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在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针对空间站任务出舱活动需求,第二代“飞天”舱外服在过去研制的基础上进行了重要改进,改变了结构设计、提高了服装使用寿命,具有使用时间更长、安全可靠性更高、机动灵活性更好、测试维修性更强等特点。不
26、断增强的舱外航天服研制能力,为我国航天事业坚实的奋进步伐写下生动注脚。 18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顿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BCD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服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任务,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B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服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任务,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C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服完成出舱活动首次任务,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D穿着我国自主开发的“飞天”舱外服,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任务,
27、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运用比喻修辞,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语句,并简要分析比喻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冬之际,树叶纷纷飘落。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落叶, ,在福建厦门,落叶被清扫收集、转运集中后,经过粉碎、发酵等程序,会被制成肥料,用于城市绿化;在浙江舟山,枯枝等园林废弃物经切割、粉碎,与落叶一起成为有机肥,可用来种蘑菇种种方式,既实现了落叶处理无害化,也让资源得以循环利用。 落叶虽小, ,有处理的必要性。以北京为例,数据显示,全市各类林地绿地每年产生的园林绿化废弃物有 500 万吨之多。如何科学有效处理好大量落叶,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要面
28、对的一个问题。 ,就更能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期待更多类似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也期待这样的尝试越来越多。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需要相关部门主动作为,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持与更新,也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 B那需要相关部门主动作为,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也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持与更新 C这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需要相关部门主动作为,也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持与更新 D这需要相关部门主动作为,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持与更新,也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七、材料作文七、材
29、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木心,在狱中用白纸画钢琴琴键,弹无声肖邦;在污水泛滥的防空洞内用检查材料纸写诗;旅美多年却依然用最纯正深刻的国民作家文风写作。 杨绛,她是“最才的女”,写剧本,翻译堂吉河德,写干校六记,样样出彩;她也是“最贤的妻”,她对钱锺书说:“墨水洒了,我来洗。衣服破了,我来补。只要是你做不了的事情,我都可以学习去做好。” 在当下的年轻人看来,这些民国的知识分子的举动不时髦,甚至还不那么入流,“但他们身上终究有着别样的魅力”。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30、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B 2D 3B 4文章首先通过横店重建圆明园一事引出两种对立的观点,接着以美国人重建世贸大楼为例来表明文章观点,即圆明园可以重建,这会让历史有所增益,然后从历史和未来的两个角度谈“增量历史”的意义,最后总结文章,指出做好“历史的加法”,才能真正埋葬历史的屈辱。(意思答对即可) 5示例一:从增量历史的角度来看,重建圆明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通过创造来实现对历史的纪念与超越,美国人“911”后选择重建世贸大楼的事例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我们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重建圆明园;合理合法的重建是对艺术的重现,可以让我们接近历史真相,更好
31、地了解过往的一切;重建圆明园是在谋求历史增量,是对人类文明成长的见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接续历史。(意思答对即可) 示例二:从把圆明园遗址作为鉴戒的角度来看,不应重建圆明园。我们应该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圆明园的重建会伤害劳动人民的感情;圆明园本就是皇家的奢靡场所,代表的是一种“封建奢靡之风”,圆明园的毁灭体现更多的是一种“皇耻”,没有必要重建;铭记耻辱,培育爱国情怀应从本心出发,中国近代史国耻累累,遗址遍地,本不需重建圆明园以纪念之。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而在西方人们不会将自己的痛苦定格在毁灭之上”错,原文只是说“美国人并没有将自己的痛苦定格在毁
32、灭之上”,这并不能说明整个西方的人们都不会将自己的痛苦定格在毁灭之上,选项扩大范围。 故选 B。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A.“重建的圆明园将会比 1860 年前的圆明园更有艺术魅力”错误,横店圆明园任务是重现艺术辉煌,并没有说“会比 1860 年前的圆明园更有艺术魅力”。 B.“只要接续了历史传统,就可以重建”错误,根据原文“只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遵从市场规律,类似圆明园的建筑并非不可重建”可知,重建类似圆明园的建筑并不只是接续历史传统就可以的。 C.“树立增量历史观”与“历史有所增益”并无因果关系,原文是“信守契约的创造并不会减少中国的历史存量,反而会让历史有所增益”。
33、故选 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A.5G 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体现,但未能体现出“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与超越”,不能支持“只有百折不挠的创造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与超越”这一观点。 B.“重建革命烈士纪念馆”“让其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既是一种创造,又实现了“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与超越”。 C.寻访遗迹,感受历史文化只体现出对历史的纪念,并未提及创造,不能支持“只有百折不挠的创造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与超越”这一观点。 D.“巨型关公像被拆除”并不是在创造,不能支持“只有百折不挠的创造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与超越”这一观点。 故选 B。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梳理文章结构思
34、路的能力。 文章第一段引用“浙江横店集团将筹资 200 亿元,耗时 5 年在横店再造圆明园”的事件引出第二段针对这一事件的“赞成者”和“反对者”观点。 第三段则通过举例“911”美国重建世贸大楼的事情为例,来引出自己的观点:“只有百折不挠的创造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与超越”。 第四段指出“信守契约的创造并不会减少中国的历史存量,反而会让历史有所增益”,而“只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案下,遵从市场规律,类似圆明园的建筑并非不可重建”,重建的圆明园能够让历史有所增益,旗帜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态度。 第五段通过阐述“增量历史”的“双重含义”,分别从“为了更好了解过往的一切,我们理应尽可能多地发掘史料,务求接近历史
35、真相”“其二,着眼未来,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谋求历史增量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点滴积累的过程”两个角度,指出对于历史,我们应该尽量了解其全部,而非只着眼于其中“屈辱”的一部分;对于未来,我们应该用创造累加来谋求历史增量,从而见证人类文明的成长。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从增量历史角度说,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创造,做好历史的加法,才能真正埋葬历史的屈辱”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这是开放式作答的题,学生可以赞成重建,也可赞成不重建,根据自己选择的观点,结合相应文本分条梳理理由即可。 如赞成重建,从材料一中可找到依据,从“911后,同样深受心灵重创的美国人并不反对重建世
36、贸大楼美国人并没有将自己的痛苦定格在毁灭之上,而是选择了继续创造只有百折不挠的创造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与超越”可见,我们应通过创造来实现对历史的纪念与超越,选择继续创造,重建圆明园来埋葬耻辱。 从“只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案下,遵从市场规律,类似圆明园的建筑并非不可重建”“为了更好了解过往的一切,我们理应尽可能多地发掘史料,务求接近历史真相屈辱记忆并非圆明园的全部历史所应铭记的就不仅仅是那场播撒下屈辱种子的大火,探索圆明园历史的全部”可见,合理合法的重建是对艺术的重现,可以让我们接近历史真相,更好地了解过往的一切。 从“创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博物馆,并且将之命名为圆明园或类似名字,续接中华文明对艺术与
37、园林情有独钟的传统信守契约的创造并不会减少中国的历史存量,反而会让历史有所增益”“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谋求历史增量的过程”“从增量历史角度说,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创造,做好历史的加法,才能真正埋葬历史的屈辱”可见,重建圆明园是在谋求历史增量,是对人类文明成长的见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接续历史。 由此可以总结,重建圆明园从增量历史的角度来看,具有重要意义。 如不赞同,可从材料二找到依据: “一些人极力渲染如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但这些人偏离了劳动人民的立场,观察事物的角度发生位移如果说是什么结晶的话,那就是劳动人民的血泪结晶”可见,作为新中国的公民,我们应该始终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看待
38、问题,不能把少数人穷奢极欲的享乐当做历史文化结晶来膜拜供奉,而应考虑到这些都是“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沾染了多少黎民血泪”得来的,如果重建,会伤害劳动人民的感情。 “这些建筑物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曾经是专供帝王将相寻欢作乐之地如果说展现了什么智慧的话,那就是封建帝王穷奢极欲的智慧体现封建奢靡之风的东西,有什么值得重建或再现的意义呢” “圆明园作为清朝皇族的游乐之地,而被西方强盗焚毁,其体现的更多是皇耻”可见,这些建筑物是皇家的奢靡场所,代表的是一种“封建奢靡之风”,圆明园的毁灭体现更多的是一种“皇耻”,没有必要重建。 “有人说,重建圆明园是为了不忘国耻,重建爱国情怀令人不解的是,西风残照,汉
39、家陵阙的历史悲凉,似乎不足以忆起国耻,毁灭罪证、文过饰非的现代豪华难道就能抚平历史的创伤吗?中国近代史国耻累累,遗址遍地,原不需重建圆明园以纪念之”可见,铭记耻辱,培育爱国情怀应从本心出发,中国近代史国耻累累,遗址遍地,本不需重建圆明园以纪念之。 由此可见,从把圆明园遗址作为鉴戒的角度来看,不应重建圆明园。 6A 7B 8让故事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老人的一生,就是整个鄂温克族的缩影。通过老人丰富而漫长的人生经历叙述鄂温克民族的历史演变, 以及深厚绵长的民族文化和情感, 引发人们对民族以及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 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使人物、事件描写更真实自然,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人与第一人
40、称组合在一起,借回忆往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营造一种浓重的怀旧氛围,亲切而感伤,奠定了小说的情感基调。 9老人一生平和、包容,充满智慧,但无法改变孤独余生的命运。 鄂温克部落生存艰难,处于行将消失的境地。 被安顿在山下的鄂温克族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森林与驯鹿,也必将改变自己的习俗与信仰,从而慢慢失去本民族的文化基因,这无异于一个民族的消亡。 小说“以小见大”,借鄂温克这个弱小民族生存抗争的挽歌来引导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关系,抒发了对日渐式微的传统文明的无限眷恋与无比哀痛之情。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A.“作者认为这是因为雨和雪也跟老人一样”错误,从标题
41、“一位老人的讲述”可看出,应是文中老人认为,而且“老”强调的是老人与雨和雪相伴的时间久。 故选 A。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B.“老人与外面世界脱节”错误,第二段说到他们会下山,所以并没有完全与外界脱节;“难以适应新时代的生活”过于绝对。 故选 B。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以及叙述视角的能力。 文中的讲述着“我”是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妻子。在面对去大城市还是留在山里,他选择了后者,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叙述鄂温克民族的历史演变;根据“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这团母亲送我的火虽然年龄苍老了,但它的面容却依然那么活泼、青春”可知
42、,通过老人的讲述,表达了深厚绵长的民族文化和情感, 引发人们对民族以及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 让故事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文章以“我”这个老人的第一人称叙事,在她的描述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鄂温克民族的历史演变,文中对守住火种等的描述使人物、事件描写更真实自然,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根据“我们这个乌力楞只剩下我和安草儿了,其他人都在早晨时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可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老人回忆性的讲述,“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两年前,达吉亚娜召集乌力楞的人
43、,让大家对下山做出表决我是最后一个起身的,不过我不像其他人一样走向神鼓, 而是火塘,我把桦树皮投到那里了。 它很快就在金色的燃烧中化为灰烬。我走出希楞柱的时候,听见了达吉亚娜的哭声”等这些事件的叙述,营造一种浓重的怀旧氛围,亲切而感伤,奠定了小说的忧伤情感基调。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从生命个体的角度分析,老人在别人都离开大山时依旧平和的守护着祖辈生活的家园,她平和、包容,充满智慧,可是最终只剩下自己和孙子两个人,她无法改变鄂温克部落走出大山的趋势,无法改变孤独余生的命运,因此老人的生命给人以“苍凉”的感觉。 从鄂温克部落的角度分析,根据“以往我们也下山,早些年去乌启罗
44、夫,近年来到激流乡,用鹿茸和皮张换来酒、盐、肥皂、糖和茶等东西,然后再回到山上”可知,鄂温克部落生存艰难,最后除了老人和孙子都离开了大山,搬进了城市,鄂温克部落处于行将消失的境地,这确实“苍凉”。 从的角度分析,其他人搬进城市,“驯鹿从此将被圈养起来”,也不再用心保存祖辈留下来的火种,不再看山里的星空,这必将改变他们的习俗与信仰,从而慢慢失去本民族的文化基因,虽然老人和孙子还在坚守家园,但力量单薄,民族文化和习俗必将消失,这无异于一个民族的消亡,因此对于鄂温克民族文化发展来说,这是一个苍凉、没落的过程。 从文章的主旨角度分析,老人和孙子的坚守代表着鄂温克这个弱小民族生存抗争,这种抗争力量弱小,
45、虽然倔强却是没有未来的,鄂温克民族和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小说“以小见大”,以一种悲情的力量引导人们思考人与自然、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关系, 抒发了对日渐式微的传统文明的无限眷恋与无比哀痛之情。 10B 11D 12D 13(1)来增加皇上的学问,不要沉溺于喜欢的事而忘记了告诚(或那些值得警戒的事)。 (2)客人偷偷地跟从仆人来看,都是记载的和他同时遭贬的将被处死的人的家事,非常详细。 14趁机暗示使臣到刘安世那里,威胁刘安世自杀。提升了一个土豪做转运判官,让他杀刘安世。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吕惠卿恢复光禄卿,分司,刘安世争论认为不可以,没有听从。(刘安世)出京
46、主持成德军事务。章惇掌权,尤其忌恨他。一开始贬黜他主持南安军事务,第二次贬为少府少监,第三次贬为新州别驾。 “以为”和“不听”为两个谓语动词,中间应该断开,“不听”前断句,排除选项 AC; “尤”是副词,修饰“忌恶”,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D。 故选 B。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很多皇帝有多个年号。 故选 D。 1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张冠李戴,“蔡京任宰相后”错误。“同文馆案件发生,他被流放到梅州”应是在蔡京任宰相之前,章惇掌权之时。 故选 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47、:(1)“益”,增加;“所爱”,喜欢的事;“戒”,警戒的事。 (2)“密”,偷偷地;“经纪”,记载;“悉”,详细。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由原文“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可知,章惇和蔡卞一定要把他置于死地,趁着使臣进入海岛诛杀陈衍,暗示使臣到刘安世那里,威胁他自杀。由此可知,趁机暗示使臣到刘安世那里,威胁刘安世自杀。 由原文“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可知,又提升了一个土豪做转运判官,让他杀刘安世。由此可知,提升了一个土豪做转运判官,让他杀刘安世。 参考译文: 刘安世字器之,魏地人。刘安世年少时已经很有见识。考中进士,没有
48、参选任官。跟从司马光学习。调任洛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婪著称,转运使吴守礼将要查办他,向刘安世询问,刘安世说:“没有这件事。”吴守礼就中止了。然而刘安世心中常常不能安宁,说:“司户确实贪梦而我没有诚实地回答,违背了司马公的教导!”升任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又晋升为左谏议大夫。有旨意暂且停止宫中讲学,民间盛传宫中寻求奶妈,刘安世上疏劝谏说:“陛下年富力强,没有立皇后却亲近女色。希望太皇太后保佑皇上,为了国家大计,清闲欢乐,经常听讲,援引近臣谈论前代国家治乱的要义,来增加皇上的学问,不要沉溺于喜欢的事而忘记了告诚(或那些值得警戒的事)。”哲宗低头不说话。太后说:“没有这种事情,你误听了。”范纯仁恢复宰相
49、(职务),吕大防泉报太后想让刘安世避嫌。太后说:“现在他已经不在谏官之位,没有嫌处可避。”又对韩忠彦说:“像这样正直的人,应该暂且留在朝廷。”事情就停止了。吕惠卿恢复光禄卿,分司,刘安世争论认为不可以,没有听从。(刘安世)出京主持成德军事务。章惇掌权,尤其忌恨他。一开始贬黜他主持南安军事务,第二次贬为少府少监,第三次贬为新州别驾。同文馆案件发生,蔡京请求诛杀刘安世等几家,谗言虽然没有实行,仍然把刘安世流放到梅州。章惇和蔡卞一定要把他置于死地,趁着使臣进入海岛诛杀陈衍,暗示使臣到刘安世那里,威胁他自杀。又提升了一个土豪做转运判官,让他杀刘安世。判官飞快地驰去将要到达梅州,梅州的守臣派客人前来规劝
50、刘安世为自己想办法。刘安世不动声色,和客人饮酒谈笑,慢慢地写了张纸交给他的仆人,说:“我就要死了,你依此行事。”回头对客人说:“死不是难事。”客人偷偷地跟从仆人来看,都是记载的和他同时遭贬的将被处死的人的家事,非常详细。判官差二十里未到,吐血而死,刘安世的危险得以消除。蔡京任宰相后,连续七次贬他直到峡州羁管。宣和六年,(刘安世)恢复待制之职,第二年去世,年龄七十八岁。 15D 16月亮好像被千峰榭衔在口中,深夜的北斗(斗柄朝下)好像插在千峰榭上,夸张和拟人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千峰榭高耸入云的壮美之景。此句壮美之景, 舒缓了前句悲愤沉郁的情感节奏, 让结句更有力量。呼应标题,写出了“夜登千峰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