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年高中语文高考备考二轮模拟试题(一)年高中语文高考备考二轮模拟试题(一)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金文中,“勇”主要有两种写法,强调的是力大敢为和勇武。在篆文中,“勇”出现了新的写法,即从甬从心。可见,勇作为一种评价,开始向人的心理意志方面延展,不仅指人的行为勇武,还指人的意志强大。上古时期人类最主要的活动是与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以及群体之间的斗争,勇德最主要的内涵是开辟生存空间和战争中的勇武。勇德最初是个体克服对危险和死亡的恐惧的品质,是一种用于斗争和生存竞争的自然德性。 在先秦时期, 勇德有很高的地位, 勇是坚守“义”所不可缺少的德
2、性。 孔子说: “见义不为, 无勇也。 ”( 论语 为政 )不仅如此,孔子还将仁、智、勇三者并举,视此三者为君子人格所必备的三要素“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 论语 宪问 ) 。 但孔子在重视勇德的同时, 也对勇德进行了明显的限制。比如, 论语 阳货有云:“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孔子似乎把勇视为一种没有特定道德价值指向的能力, 勇就是“不惧”,为善和为恶的“不惧”都可以称作勇。 可见,在孔子这里,勇德不能独自构成一种伦理德性,仍属于自然德性。 孟子和荀子对勇德进行了重构,使之具有道德内涵,成为独立的伦理德性。孟子的做法是对勇德进行分类,明确地区分“
3、小勇”和“大勇”:前者是基于一己之私产生的自然情感反应,是纯粹的、自发的情感冲动,没有自觉的道德目的;后者是基于道义而生发出来的道德情感及行为反应,是以道义知识和道德情感为基础的自觉选择,具有明确的道德意义。可见,孟子所言的“小勇”属自然德性,“大勇”属道德德性。 荀子对勇的意义划分更为细致:“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此三者,或浑不知义,或见利忘义,或死而不义,只有“士君子之勇”才是“见义勇为”,乃道德之勇。孟子和荀子分别对勇进行了大小之分和贵贱之分,其划分标准具有明确的道德指向,只有合乎道义的勇才配称作勇德。 虽然孟子和荀子对勇德进行了道德化的重构,但他们总体上仍然是承袭了孔子对
4、勇的一个基本理解,即不惧危险,而且把勇德局限为一种政治生活中维护道义的德性。至宋明时期,理学家保留了先秦儒家对勇德的阐释,同时又赋予勇德更加积极的意义,对勇有了新的理解,勇德不仅是一种包含道义内涵的道德德性,更是一种成就道德自我的“为己之德”。陆九渊认为达致仁者的困难在于“己私难克,习俗难度越耳”“己私之累人,非大勇不能克”。可见,在理学家这里,勇德被用于整个道德生活,是摆脱积习和不当私欲的束缚、坚守道德信仰、成就理想人格的刚强意志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称之为道德勇气。 (摘编自赵永刚勇德培养的三个基本问题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汉字中“勇”
5、字的书写变化,可以解读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勇”字的理解所发生的变化。 B. 孔子将勇与仁、智并举,视之为君子人格的必备要素,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勇德在先秦时期的地位很高。 C. 与孟子、荀子对勇德的理解中所具有的道德德性相比,孔子并没有关注到勇德的道德层面。 D. 孟子和荀子虽对勇德进行了重构,但总体上仍然承袭了孔子的基本理念,到宋明时期,理学家对勇德有了新理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引用论语中的言论,是为了论证孔子对勇德的重视。 B. 文章在论述孟子和荀子对勇德的重构时,分别从“大小”“贵贱”两个层面展开,论述充分、详实。 C. 文章使用对比
6、论证的方法, 论述了宋明理学家与先秦儒家对勇德的理解的不同, 体现了勇德思想的发展。 D. 文章思路清晰,在结构上先引出话题,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层层深入地对勇德展开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中对应关系恰当的一项是( ) A. “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勇德的自然德性 B.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勇德的道德德性 C.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勇德的自然德性 D. “如官容奸吏,家留盗虏,日积忧患,而不勇于一去之决,谁实为之”勇德的自然德性 【13 题答案】 【答案】1. C 2. A 3. A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
7、分析文章内容能力。 C. “孔子并没有关注到勇德的道德层面”错,由第二段“在孔子这里,勇德不能独自构成一种伦理德性,仍属于自然德性”和第三段“孟子和荀子对勇德进行了重构,使之具有道德内涵,成为独立的伦理德性”可知,对勇德在道德层面的思考是从孟子、荀子开始的,孔子对勇不是没有道德层面的关注,只是在孔子这里勇德仍属于自然德性,没有特定道德价值指向。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A.“为了论证孔子对勇德的重视文章”错,第二段引用“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 )论证了孔子重视勇德,而引用“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
8、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说明孔子对勇德进行了明显的限制。所以文章第二段引用论语中的言论,除了“论证孔子对勇德的重视”外,还论证了孔子“对勇德进行了明显的限制”。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体现的是勇德的自然德性。 C.“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体现的是勇德的道德德性。 D.“如官容奸吏,家留盗虏,日积忧患,而不勇于一去之决,谁实为之”体现的是勇德的道德德性。 故选 A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娱乐的功能越来越扩大
9、化,娱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消遣的主要方式。当娱乐化的目的成为大众传媒追求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的时,娱乐功能就会被泛化,影响甚至是取代其他的功能,人们在追求娱乐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自己以至于被娱乐所吞噬。 大众传媒娱乐功能的泛化必然会给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带来影响,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为深远。一方面,它解放了青少年的思想,释放了青少年的娱乐天性,让青少年认识到一个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可另一方面,也让一个意义缺失和价值混乱的世界呈现在青少年的眼前。对青少年而言,如果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和判断标准,就会形成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人生观。 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实践经验比较匮乏,理论知
10、识相对不足,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迷惑,导致价值观念扭曲,身心健康受损。比如,在新兴媒介中,广泛传播的“炫富”和“消费主义文化”,种类繁多的“选秀”节目,极易引发青少年盲目的跟风攀比,生发出强烈的名利欲望。无节制地“恶搞”文化名人、民族英雄、道德模范,不断挑战社会规范和道德秩序,虚无化一切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极易让青少年群体怀疑社会,怀疑从小接受的正统教育和价值判断。新兴媒介泛娱乐化表现出来的自由主义思潮,过分渲染个人主义、个人享乐和个人权力,不顾国家法律和社会道义,恶意攻击他人,传播暴力、色情图像和文字,严重影响青少年群体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养成,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
11、极坏的社会影响。 (节选自郑玮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有删改) 材料二: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了“媒介即认识论”,他认为大众对真理的认知与大众媒体上信息的表达方式密切相关。印刷机统治下的时代,文字成为最为权威的表达,关于真理的传播尤其如是,严谨缜密的文字成为人们认知真理的不二途径,而真理也在文字表达形式的限制之下,具有了理性严谨、逻辑严明的特性。到了电视主导传播的“娱乐业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随着电视的普及而发生改变,碎片化的画面传播使得脱离语境的信息合法化,为真实性提供了一个舍弃历史的崭新定义,一方面激发并培养大众的娱己本能,一方面迎合大众对快感的追求。 在电
12、视已经赢得“元媒介”地位的背景之下,波兹曼提出了“娱乐至死”的担忧。印刷术统治时代留存下来的权威术语遭受着无情的侵蚀与践踏,精英话语权被逐步消解,我们的文化对电视认识论适应得十分彻底,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预言恐要成真,而今发展到互联网时代,这无孔不入的“泛娱乐”因子格外令人忧惧。 事实上,波兹曼从来就不反对娱乐本身。因为纯粹的娱乐构不成大众认知上的威胁,真正可怕的是人们主动沉迷于娱乐而日渐失去对社会事物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这种轻佻的文化环境中,大众逐步变成一群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尤其是在媒介高度融合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各种大众文艺无节制地娱乐化发展,数字媒介生存的态势生猛
13、,已然成为推动“娱乐至死”现象的巨型催化剂。大众彻底陷入媒介技术所构筑的娱乐幻象中,碎片化信息逐步取代经典的传统规训,综艺节目主宰荧屏而挥手告别高雅艺术的神圣光晕。媒介与观众同样缺乏自省能力,娱乐成为了唯一的生存诉求。现代人放弃了思考,将自我隐没在外界潮流中,将个人退缩在娱乐至死的媒介环境里,这种隐没无法消弭个人自我与社会之间的鸿沟,更无法克服孤独和不能自主的无力之感。 (节选自董丽丽娱乐至死的物种:个体在泛娱乐化时代的倾向性狂欢 ,有删改) 材料三: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认识媒介娱乐的时候只看到了媒介娱乐片面的、极端化的发展所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而忽略了娱乐自身的合理性以及娱乐由于其吸引力和参与
14、性的体验所带来的普通受众的认同性结果,以及娱乐在我国特殊的历史阶段所可能带来的国民性重塑的社会影响。 传播媒体走向市场,是实现其相对独立的言论自由和专业性、多元化信息服务必不可少的一步,西方独立报刊运动是然,我国媒介商业化也是然,这就使媒介自身必然地成为社会的一个经济实体,发挥双重的社会经济功能。一方面其自身的运作可以为媒体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媒介能够创造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环境。这些都是媒介娱乐化显性社会功能的构成部分。 媒介的娱乐功能可以使受众突破单纯的对媒介的工具性信息需求,更强调“参与”和“唤起”,“参与”包括亲身参与或想象性参与,以“唤起”愉快的情
15、绪。而受众不受外力压制的主动参与,必然是身心合一的参与,其心理参与必然会被传播中的人物、事件、情景所感染,不自觉地进入到传播的情景中去,产生了自我与传播个体同一的心理感受。这样的感受就其吸引力来讲,可以形成广泛的亲近性、影响力和参与感,而受众对“自我与媒介”的关系的认识,也必然会在媒介娱乐化这样的参与与娱乐中得到重新的定位和诠释。这里显然蕴藏着巨大的受众媒介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受众主体参与意识的勃兴。虽然这样的意识在商业主义的笼罩下存在着感性和盲从的倾向,带有“娱乐至死”的可能性,但就其过程来讲,显然是有其主体启蒙价值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传媒与娱乐无缘,它们作为政府事业单位,以宣传教育
16、为根本任务,是不能追求娱乐的。1978 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 8 家报纸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传媒的改革就此拉开序幕。此后,媒介的广告收入逐年递增,政府的资助越来越少。广告商和投资商作为媒介投资主体,介入媒介内部,越来越多地影响媒介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媒介内容开始多样化,形式更加人性化,既适应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要求,也满足了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节选自张晓、陈刚媒介娱乐的启蒙价值与公民理性建构 ,有删改) 4.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新兴媒介颠覆了一切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让青少年能够开拓视野,解放思想。
17、 B. 传播“炫富”和“消费主义文化”易让青少年怀疑社会和从小接受的正统教育。 C. 媒介既呈现了世界多元化、丰富多彩的一面,也有意义缺失、价值混乱的一面。 D. 媒介娱乐功能的泛化,主要原因在于媒介受到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 5.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根据波兹曼的观点,电视出现之前的印刷机时代,文字是用来传播真理的最佳途径。 B. 在媒介高度融合的环境下,数字媒介生猛的生存态势,导致了“娱乐至死”的现象。 C. 印刷术时代留存下来的权威术语和精英话语权,随着电视时代的到来,被逐步消解。 D. 将自我隐没于外界潮流,不能消除自我与社会之间的鸿沟,也无法克
18、服孤独和无力。 6. 下列对三则材料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青少年群体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媒介娱乐功能泛化的影响。 B. 材料二从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观点出发,指出了媒介的发展对大众认知的影响。 C. 材料三从传媒改革的角度,指出媒体商业化后内容和形式娱乐化。 D. 三则材料都关注到了媒介的娱乐化对受众或社会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7. 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8.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媒介娱乐化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 【48 题答案】 【答案】4. C 5. B 6. D 7. 文章一开始先破后立,提出了媒介娱乐的积极意义。然后从自身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了
19、媒介走向市场的双重社会经济功能。接下来分析了媒介能够有效地吸引受众主动参与,具有主体启蒙价值。最后指出媒介娱乐化,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8. 积极意义:对受众,能够帮助受众解放思想,释放娱乐天性,认识世界的多元性;突破单纯的对媒介的工具性信息需求,更强调“参与”和“唤起”。对媒介,促使巨大的受众媒介权利意识的觉醒。对社会,能够创造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环境;为媒体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消极意义:对受众,呈现给青少年一个意义缺失和价值混乱的世界,使其价值观念扭曲,身心健康受损。对媒介,容易使娱乐化成为媒介的唯一追求,使媒介内容趋于低俗化、浅表化。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
20、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让青少年能够开拓视野,解放思想”错。原文说“一方面,它解放了青少年的思想,;可另一方面,也让一个意义缺失和价值混乱的世界呈现在青少年的眼前”,由此可知,新兴媒介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B.“易让青少年怀疑社会和从小接受的正统教育”错。本选项属张冠李戴。原文说“在新兴媒介中,广泛传播的炫富和消费主义文化,种类繁多的选秀节目,极易引发青少年盲目的跟风攀比,生发出强烈的名利欲望。无节制地恶搞文化名人、民族英雄、道德模范,不断挑战社会规范和道德秩序,虚无化一切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极易让青少年群体怀疑社会,怀疑从小接受的正统教育和价值判
21、断。”由此可知,传播“炫富”和“消费主义文化”导致的结果是“极易引发青少年盲目的跟风攀比,生发出强烈的名利欲望”。 D.“主要原因在于”错。本选项属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新兴媒介泛娱乐化表现出来的自由主义思潮,过分渲染个人主义、个人享乐和个人权力,不顾国家法律和社会道义,恶意攻击他人,传播暴力、色情图像和文字,严重影响青少年群体正确世界观”,并没有说“媒介受到消费主义、 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是原因。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导致了”错。 原文只是说“数字媒介生存的态势生猛, 已然成为推动娱乐至死现象的巨型催化剂”,此处用“导致了”属强
22、加因果。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D.“都关注到了媒介的娱乐化对受众或社会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错。材料一二关注到了媒介的娱乐化对受众或社会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材料三写的是媒介的娱乐化对受众或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所以不是都关注到了媒介的娱乐化对受众或社会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三共四段。 第一段“只看到了媒介娱乐的不良后果,而忽略了娱乐自身的合理性以及娱乐由于其吸引力和参与性的体验所带来的普通受众的认同性结果,以及娱乐在我国特殊的历史阶段所可能带来的国民性重塑的社
23、会影响”文章一开始先破后立,提出了媒介娱乐的积极意义。 第二段“这就使媒介自身必然地成为社会的一个经济实体,发挥双重的社会经济功能。一方面其自身的运作可以为媒体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媒介能够创造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环境”从自身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了媒介走向市场的双重社会经济功能。 第三段“这里显然蕴藏着巨大的受众媒介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受众主体参与意识的勃兴”“但就其过程来讲,显然是有其主体启蒙价值的”分析了媒介能够有效地吸引受众主动参与,具有主体启蒙价值。 第四段“媒介内容开始多样化,形式更加人性化,既适应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要求,也满足了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24、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指出媒介娱乐化,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所以论证思路为:文章一开始先破后立,提出了媒介娱乐的积极意义。然后从自身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了媒介走向市场的双重社会经济功能。 接下来分析了媒介能够有效地吸引受众主动参与, 具有主体启蒙价值。最后指出媒介娱乐化,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对受众产生积极意义: 由材料一第二段“一方面,它解放了青少年的思想,释放了青少年的娱乐天性,让青少年认识到一个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可知对受众产生的积极意义是能够帮助受众解放思想,释放娱乐天性,认识世
25、界的多元性。 由材料三第三段“媒介的娱乐功能可以使受众突破单纯的对媒介的工具性信息需求,更强调参与和唤起”推知对受众产生的积极意义是突破单纯的对媒介的工具性信息需求,更强调“参与”和“唤起”。 对媒介产生的积极意义: 材料一最后一段说“也必然会在媒介娱乐化这样的参与与娱乐中得到重新的定位和诠释。这里显然蕴藏着巨大的受众媒介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受众主体参与意识的勃兴”,由此推知,对媒介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促使巨大的受众媒介权利意识的觉醒。 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第二段“一方面其自身运作可以为媒体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由此推知,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为媒体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社会产生
26、的消极影响: 原文说“严重影响青少年群体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养成,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坏的社会影响”,由此推知,影响青少年群体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养成,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对受众产生的消极影响: 材料一第二段“另一方面,也让一个意义缺失和价值混乱的世界呈现在青少年的眼前”,由此推知,消极影响之一是呈现给青少年一个意义缺失和价值混乱的世界;材料一最后一段还说“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实践经验比较匮乏,理论知识相对不足,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迷惑,导致价值观念扭曲,身心健康受损”,由此推知,消极影响之二是使受众价值观念扭曲,身心健康受损。 对媒介的消极意义:
27、 由材料一第一段“当娱乐化的目的成为大众传媒追求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的时,娱乐功能就会被泛化,影响甚至是取代其他的功能”可知容易使娱乐化成为媒介的唯一追求,使媒介内容趋于低俗化、浅表化。 三、文学类阅读三、文学类阅读- -单文本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慢舞的茶慢舞的茶 周晓枫 大堂并无差别,随着电梯运行抵达所在楼层,进入曲柄形的房间,我立即感受到隐约的异样。通常酒店的房间,沿着漫长通道的两侧展开,像植物对生的叶序;而这里,从楼道到房间立面,都像藤蔓有着神秘的弧度。房间的长度远超宽度数倍,依次排列五扇扁矩形的小窗,玲珑别致我们到达湄潭时已是夜晚,刚才我远观夜景中的酒店,正是从这些
28、精巧的窗口中流溢出琥珀色的光亮。 我的房间取名悦耳“湄潭翠芽”,朋友们所入住的房间也以茶为名。最为奇怪的是,这座酒店是湄潭县城的标志性建筑,外观竟是一把陶泥色的巨型茶壶高四十八点二米,直径二十四米,获得过吉尼斯认证,为世界茶壶之最。茶壶,横截面和纵截面都由弧度组成,据说这种双曲线结构在异形建筑里最具难度,当初可是颇费心思和功夫才得以实现。 我们入住其间,体验壶中乾坤。晚上,在天壶茶廊的高处品茗,眉目清朗而身姿袅娜的姑娘为我们表演茶道。远些,是酒店照明散发出的虚幻的光晕;再远些,是山上高高低低的乔木与灌丛;更远些,是闪着优雅缎光的湄江河。此次一起来湄潭的,都是老朋友,我们体验着重逢之欢;不过,在
29、这样的地方,即使独坐,亦有与灵魂私语之妙。是夜,万籁俱寂,枕梦而眠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叶缓缓舒展的茶。 湄潭,好名字,抒情却不做作,有种宁静中的生动。此次来湄潭,是应副县长肖勤所邀。我习惯肖勤的作家身份许多享有行政职务的官员写作,往往需要在文学标准上打折,需要被迫启动我们品性里的宽容才能给予适当褒义词对肖勤,无需如此。这位仡佬族的女性创作颇具实力,斩获过少数民族文学的最高荣誉“骏马奖”。见过肖勤几次,交往不多,只记得她仰着向日葵般欣欣向荣的一张圆脸。肖勤似乎没有女作家身上常见的神经质,以至于我不知道她的健康对写作来说,到底是优势还是缺陷。副县长肖勤每日被大量公务锁身,我难以想象她如何在喧嚣中静下心
30、神。芥川龙之介概括:“小说家是精通世故的诗人。”创作需要现实提供基础素材,但过于繁忙的生活同样会对时间和心境构成侵犯。以我个人的写作习惯而言,难以对抗琐事干扰,必须滗除杂质,才能写出水净沙明的文字。肖勤如何在工作与写作之间从容摆渡自己?难道,无惧红尘,是因为她手中一盏茶意如禅的碧水? 早晨起来, 站在茶壶酒店相当于杯垫位置的平台环望湄潭, 我有如一只冬眠迟醒的动物惊蛰已过,睁开眼睛,世界满是深深浅浅的绿。诗里说“春风吹水绿参差”,好像只有绿,在一种颜色里可以汇聚如此不竭的丰富。因为与生命相关,没有任何绿色是难看的,所有的绿都生机勃勃、趣味盎然。尤其我们上午出发,去参观位于永兴镇境内的万亩茶海时
31、,这种感觉更为强烈。业内人士考证,这里 4.3 万亩面积的茶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茶园。微雨过后,处处是初霁的明朗万亩叠翠,让人仿佛坠入童话中的幻境。行行列列的茶树,组成宁静而有力量的波浪,令我们想象如一叶扁舟般在这里放逐余生。 我偏心地认定,所谓好茶,就是经历一系列繁复工艺之后,仅需半杯清水,它立即拥有植物完美而神秘的复活。 这种理解是我炒茶时得到的体验。资深的师傅炒茶,声如春雨,正在被炒制的新芽长度也如均匀的雨线。揉捻、翻转、摊晾,看不出师傅的什么特别,寻常手法而已,却能保持杀青、做形、脱毫、干燥和提香等各个步骤的精确与完善。炒茶的一般规律是,四斤或四斤二两水分充溢的茶青,能够制成一斤干
32、燥后的成品。整个过程,茶师傅耗损甚少。我们当场试泡新炒出来的茶芽叶得以舒展,栩栩如生,像是重回早春的梢头。我们每个人都轮流炒制了一会儿,虽然小心翼翼、极力模仿,可惜结果还是沮丧,不仅叶形破坏得严重,提香过程也进行得混乱且潦草,好好的茶被毁了成色。我们只好每人装上一小袋,拿回去为自己的失败留念。 炒茶场景,让我联想到写作。尽管生活提供的素材层出不穷,也需要以敏感的心、灵巧的手、持恒的耐性才能收取,如同采茶。即使你有幸坐拥茶园,也不意味着能坐享其成。对写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类似于炒茶的处理过程脱去过度抒情的水分,使之紧实,提取其中储藏的香气。伟大的写作者看似无常,同样是文字、结构和主题,经过他们
33、的手所炒制,就像复活的茶那样,完成出色而乱真的还原,并且在韵味和情怀上弥散持久的香气。写作和炒茶一样,需要天赋和耐心,无数或成或败的经验最后才能累积出近似的完美。 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起来都是生活必备,但茶位列其间,略为与众不同茶的必要性并非前者那样绝对,不过,隐藏在日常中那一点点不易察觉的奢侈,正是因为茶中蕴含某种形而上的境界。肖勤之所以能在政治和文学之间跨界,也许得益于湄潭这方养茶的水土暗藏启迪的茶,能让慧心者领悟和觉醒。 湄潭适合种茶或植字的人,适合美好的劳动,也适合安逸的隐居。桃花源在哪里我们不知道但恰好,湄潭有一条桃花江。 (有删改) 【注】湄潭县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县城距遵义市区 5
34、8 公里。 9.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用了三段文字描写湄潭县城的标志性建筑,抒发了对这幢异形建筑的惊奇赞叹和内心的无比喜爱之情。 B. 作者对于那些享有行政职务的官员写作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他们不具有创作的实力,只能凭借人们品性里的宽容获得赞誉。 C. 文章将炒茶与写作进行类比,说明好茶经过繁复工艺后完美复活,好文章也需要经过伟大的写作者用天赋和耐心完成。 D. 本文记人事、写风景,皆有情致,语言清新自然,沁人心脾,读来令人如沐春风。 10. 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酒店,再写作家肖勤,最后写茶。 11. 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标题“慢舞
35、的茶”的含义。 【911 题答案】 【答案】 9. B 10. 先写入住的“巨型茶壶”似酒店, 既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又为下文写茶做铺垫;再写享有行政职务的作家肖勤能在喧嚣中静下心来写作,为后文揭示茶带给人的启迪作铺垫;最后写参观万亩茶海和炒茶的体验,揭示出肖勤能在政治和文学之间跨界的缘由以及写作的真谛。层层铺垫,揭示主题。 11. “慢舞的茶”是水中芽叶舒展,像是重回早春梢头的栩栩如生的状态;“慢舞的茶”是作者一行来到湄潭县,远离城市喧嚣,与老友重逢、枕梦而眠的舒展心境;“慢舞的茶”是作家肖勤在工作和写作间跨界摆渡的从容的人生态度;“慢舞的茶”是一种对抗琐事干扰,滗除杂质,从容淡静的写作
36、真谛。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作者对于那些享有行政职务的官员写作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他们不具有创作的实力,”错误,根据原文“许多享有行政职务的官员写作,往往需要在文学标准上打折,需要被迫启动我们品性里的宽容才能给予适当褒义词对肖勤,无需如此”可知,作者并没有对享有行政职务的官员写作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肖勤是作者认同和赞美的对象。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文章的题目是“慢舞的茶”,题目与茶相关,可是文章的开头先写作者入住的酒店的特点,第一段写“通常酒店的房间,沿着漫长通道的两侧展开,像植物对生的叶序;而
37、这里,从楼道到房间立面,都像藤蔓有着神秘的弧度。房间的长度远超宽度数倍,依次排列五扇扁矩形的小窗”,这种特别的建筑设计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接着第二段揭示原来从外形上看这座酒店竟是“一把陶泥色的巨型茶壶”,这样安排为下文第三段写“我们入住其间,体验壶中乾坤。晚上,在天壶茶廊的高处品茗”等事做铺垫。 接着由“此次来湄潭,是应副县长肖勤所邀”引出对肖勤政务缠身却能静心写作的人生境界,她这种写作境界让作者很是好奇,以至于让作者在后文的品茶、炒茶等事件中不断去琢磨,为后文揭示茶带给人的启迪作铺垫。 文章的最后写参观万亩茶海和炒茶的过程和体验, 最后作者得到的感悟是“炒茶场景, 让我联想到写作对写作者来说
38、,最重要的,是类似于炒茶的处理过程”“肖勤之所以能在政治和文学之间跨界,也许得益于湄潭这方养茶的水土暗藏启迪的茶,能让慧心者领悟和觉醒”,揭示出肖勤能在政治和文学之间跨界的缘由以及写作的真谛。层层铺垫,最后揭示文章主题。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 从“慢舞的茶”的表层含义分析,根据“我们当场试泡新炒出来的茶芽叶得以舒展,栩栩如生,像是重回早春的梢头”可知,“慢舞的茶”是水中芽叶慢慢舒展,像是重回早春梢头的栩栩如生的状态。 从作者品茶时的感受分析,“此次一起来湄潭的,都是老朋友,我们体验着重逢之欢;不过,在这样的地方,即使独坐,亦有与灵魂私语之妙。是夜,万籁俱寂,枕
39、梦而眠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叶缓缓舒展的茶”可知,作者从喧嚣的城市到宁静的酒店,与老友相聚品茗,枕梦而眠,“慢舞的茶”让作者感受到了一种暂得安宁的舒展状态。 据茶品人,作者一直好奇“肖勤如何在工作与写作之间从容摆渡自己”,最后在品茶、炒茶等过程中感悟到“肖勤之所以能在政治和文学之间跨界,也许得益于湄潭这方养茶的水土暗藏启迪的茶,能让慧心者领悟和觉醒”,“慢舞的茶”就像肖勤政务缠身却从容的人生态度。 据茶感悟写作,“以我个人的写作习惯而言,难以对抗琐事干扰,必须滗除杂质,才能写出水净沙明的文字”,而肖勤却可以在琐事和淡静中游刃有余,滗除杂质,写出水净沙明的文字,可见作者明白了肖勤手中有“一盏茶意如禅的
40、碧水”,她悟到了“茶中蕴含某种形而上的境界”,“慢舞的茶”能让人静下心来感悟生活,是一种对抗琐事干扰,滗除杂质,从容淡静的写作真谛。 四、文言文阅读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宋】王安石 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今朝廷法
41、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余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虽然以方今之势揆之陛
42、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何也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 臣尝试窃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时者也。夫人才乏于上,则有沈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岂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而然乎?臣以谓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则可知矣。今以一路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其能讲先王之意以合当时之变者,盖阖郡之间,往往而绝也。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臣故曰: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闾巷之间,亦未见其多也。夫人
43、才不足,则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虽有能当陛下之意而欲领此者,九州之大,四海之远,孰能称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臣故曰:其势必未能也。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非此之谓乎? 然则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今之天下,亦先王之天下,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故曰: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 (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有删改) 【注】二帝、三王:二帝指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諰諰(x) :担心害怕貌。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之以事 属:委托,
44、托付 B. 嚣天下之口 嚣:喧哗,使议论纷纷 C. 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 不才:对自己的谦称,我 D. 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 陶冶:培育,造就 13.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 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B. 而泽不加于百姓者 假舟楫者 C. 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 知不可乎骤得 D. 而亦未见其多焉 子亦有不利焉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揭示了北宋王朝内外交困、财穷俗衰的深重危机,指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法令制度不够严密完备,并大胆提出变法改革的政治主张。 B. 作者认为, 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形势与先
45、王时不同, 不应照搬先王治国的具体措施, 而应效法其治国用意,体现了因时而变、与时俱进的思想。 C. 朝廷下达的法令本意很好,但在职的官吏不能推行,不能使朝廷的恩惠施予百姓,一些官吏甚至借机狼狈为奸,欺扰百姓,弊政改革难以实现。 D. 本文逐层剖析,得出“当下最紧迫的是人才问题”的结论,说理深刻透辟,议论方式多样;语言整散结合,张弛有度,多处运用反问句,增加了说理气势。 15.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虽 然 以 方 今 之 势 揆 之 陛 下 虽 欲 改 易 更 革 天 下 之 事 合 于 先 王 之 意 其 势 必 不 能 也 何 也 以 方 今 天 下 之 才 不 足 故 也
46、。 1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2)孰能称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 【1216 题答案】 【答案】12. C 13. D 14. A 15. 虽 然 /以 方 今 之 势 揆 之 /陛 下 虽 欲 改 易 更 革 天 下 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 势 必 不 能 也 /何 也 /以 方 今 天 下 之 才 不 足 故 也 16. (1)他们施行设置的措施也都不相同,然而他们治理国家的用意,主次先后的考量,并没有什么不同。 (2)谁能符合陛下的意旨,来一一推行这些法令,使每一个人都能蒙受改革的好处呢
47、?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句意:没有才能、马虎草率、贪婪失德的人。“不才”是指没有才能,不是对自己的谦称。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天下的经济状况一天天困窘。“以”,连词,表修饰。/句意:死后还要变成厉鬼去打击敌人。“以”,连词,表目的,来。 B句意:但是他们的恩泽没有施予百姓(的原因) 。“者”,助词,与后一句中的“也”一起表判断,引出后面的原因、解释等。/句意:借助舟船的人。“者”,助词,的人。 C句意:不至于让国家动荡、让臣民恐慌。“乎”,介词,相当于“于”。/句
48、意: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乎”,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起到调解音节的作用,不译。 D句意:也没有看出人才多啊。“焉”,语气词,啊。/句意:您也有不利的一面啊。“焉”,语气词,用于句末,加强语气,啊。 故选 D。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赏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法令制度不够严密完备”错误,由第一段最后“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可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不懂得如何建立法令制度”。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虽然如此,根据今天的形势来考察衡量,陛下虽想改革国家的弊政,以符合先王的用意,依据现今的时势,必定不
49、能做到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当今天下人才不足的缘故。 “虽然”是古今异义词,“虽然如此”,独立断开; “以方今之势揆之”中“以方今之势”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揆”,“之”为宾语,其后断开; “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中“陛下”作主语,“欲”为谓语,其后主谓短语作宾语,其中“天下之事”作小谓语“改易更革”的宾语,其后断开; “合于先王之意”中介词“于”引出谓语动词“合”的宾语“先王之意”,“意”后断开; “其势必不能也”独立成句,“其势”作主语,“也”为句末语气词,之后断开; “何也”,疑问句,独立断开; “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是判断句,“以故也”表判断。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
50、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施设”,施行设置;“方”,措施;“殊”,不同;“而”,表转折,然而;“为”,动词,治理;“本末”,主次。 (2)“孰”,谁;“称”,符合;“指”,通“旨”,意旨;“以”,来;“蒙”,蒙受;“施”,恩泽,好处;“孰乎”,谁呢? 参考译文: 我私下观察,陛下您有恭谨俭朴的品德,有聪明智慧的才能,早起晚睡,没有一天懈怠;又能公正地选拔天下人一致拥护的人担任辅佐大臣,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们,而不被谗佞奸邪的小人所迷惑。即使是二帝、三王那样的用心,也不过如此而已。按理应该家家丰给,人人富足,天下太平。但实际并不是这样,从内部来看还不能不对国家的命运担忧,从外部来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