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潍坊市名校潍坊市名校 2021-2022 学年高三下期学年高三下期 4 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文学大数据”是指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文献在互联网、物联网和社交网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文学数据,具有体量大、动态化、类型多、价值密度低和不易管理等特征。例如,一部文学作品在社交网络传播后, 会产生关于此作品的海量评价, 除了文字评价外, 还包括图片、 音乐、表情包、弹幕、点赞等多种数据。分析这些大数据,可以获取读者的年
2、龄、职业和地域,读者是否喜欢这类作品,这部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社会提倡的价值观念是否吻合等诸多内容。 对这些海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单纯依靠人工难以完成,需要相关计算技术的支撑。因此,文学计算应运而生。 简单而言,文学计算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以量化统计的方式研究文学,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文学计算的出现不仅是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向,而且是文学批评思维的变革。 首先,是从主观理论建构到客观数据实证的变革。一般意义上,文学批评注重理论和审美建构, 阐释对象以单篇或同一类型的作品为主, 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性, 这难免形成视域盲区,理论的有效性经常受到质疑。 例如, 文学批评在建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时, 常以巴尔
3、扎克的 人间喜剧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作品为例。由此得出的观点可以适用西方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但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不一定适用。或者说,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审美建构因缺乏大规模文学作品的支撑,提出的观点只契合小部分作品,无法真正构建普遍适用于“世界文学”的理论。 而计算技术提升了整理和分析大规模文学作品的能力, 文学批评不再局限于小部分文学作品,可以把批评对象延伸到世界文学作品,让全球文学数据自己“说话” 。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更为客观和普遍有效的结论。 其次, 是从确证因果关系到呈现相关关系的变革。确证因果关系是指批评者通过分析文学作品, 证实文学作品与具体历史和现实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
4、这种批评思维对小部分文学作品有效,但面对大规模的文学作品则难以实践。例如,文学批评在阐释 20 世纪 30 年代乡土小说时,致力于确证乡土小说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因果关系。因此,解读重心就放在乡土小说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和表现强烈民族意识上。这种批评思维可以适用于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却无法用来解读同时期沈从文的边城和师陀的果园城记等作品。 而文学相关关系是指文学作品与历史和现实事件之间的数值关系。 当一部文学作品数值增加时,相关历史社会和现实事件也随之增加,意味着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强,反之则亦然。例如,在互联网搜索“乡土小说”时,出现的信息既包括鲁迅、彭家煌等作家作品,又包括五四运动、
5、封建专制文化等历史事件和背景。当这些作家作品和历史事件共同且持续出现在不同的“乡土小说”词条中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就强。也就是说,文学计算不再需要主观确证文学与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因果联系,只需通过分析文学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就可以客观呈现这种因果联系,相对更客观且不受主观偏见的影响。 (摘编自杨丹丹 文学批评用数据 “说话” 的可能性 ) 材料二:材料二: 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判定“影响” ,即文学史上特定作品的影响力,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数据分析。目前的方法是判别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似度,由此断定一部作品到底与后世的哪些作品具有比较显著的形式重合。国外一位学者先统计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出
6、现的文体特征,比如作品中出现的比较独特的辞藻,再利用现成的电子文学数据库,用相关算法测量出数据库中同时代的欧洲小说和歌德作品在形式上的相似度, 以此来考察传统阅读所无法勾勒的“散落”的文学影响。 用数据来分析“影响”问题不仅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精确度,也是基于一种对“影响”的非人文主义理解。一般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虽然“影响”是发生在两个文本之间的过程,作者只是发生这种影响过程的媒介,但作为媒介的作者主观上也感受到了这种影响,经常会使用防御和否定的对策来遮盖自己的文学渊源。而数据分析所认为的影响与作者的主观感受已全无关系。一个文本中大多数形式特征并不是作家有意识的选择,而是由文化无意识所决定的,文学形
7、式的传承和演变遵循着任何个体都无法控制的路径, 即使是天才作家的传世经典也建筑在大量的重复现成语料和语言规范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 虽然人脑并不是机器, 但与机器有着相似特点,两者都会机械地模仿固有的语用习惯, 而一个语言文学共同体也会在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下有规律地改变这些习惯。 (摘编自金雯 “大数据”分析与文学研究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文学大数据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所以需借助计算技术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B.以人间喜剧为例得出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未必有适用价值。 C.生死场是一部乡土小说,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日本殖民
8、统治的反抗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D.任何个体都无法控制文学形式的传承和演变,即使是天才作家的传世经典也不会例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学计算背景下的文学批评注重分析文学数据,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更为客观,这说明文学计算必然会促进文学批评的巨大进步。 B.因缺乏大规模文学作品的支撑,提出的观点不具备普遍性,所以以阐释单篇作品为主的文学批评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将逐渐走向没落。 C.确证因果关系和呈现相关关系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思维,虽然二者可以适用于不同数量的文学作品,但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 D.通过数据分析,测量一部作品与后世作品在形式上的相似度,再借助传统阅读,可
9、以更有助于分析判断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分析对比布谷鸟的呼唤与哈利波特的语言相似度,推测这两部小说的作者是同一个人,最终作者承认了这一事实。 B.文学计算可以统计鲁迅秋夜中有两棵枣树,却无法呈现两棵枣树蕴含的孤独体验,这就需要批评主体赋予文学数据以价值导向。 C.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典籍在西方现当代写作中留下的印记,可以统计某些主题在西方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次和传播路径。 D.人民的名义原著中提及“钱”字多达 170 次,远远超过了“人民”一词的 93 次,说明这本书是一部与金钱有关的反腐小说。 4.材料一在
10、论证方面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有研究者计划运用数据分析,为唐诗做一个影响力排行榜。请你结合材料,就从哪些方面分析相关数据提出建议。(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花开了又谢 严平 陈佩琪离开家的时间是 1937 年 11 月,安徽芜湖一个初冬还不冷的日子。她才二十三岁,剪着短短的头发,穿着棉布做的旗袍,丰润的脸庞上一双亮亮的眼睛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她喜欢演戏,在学校的演剧活动中扮演过雷雨中的繁漪。那天的日记里,她写道: “早晨,悄悄地将所有要带的东西都整理好了,我的内心
11、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知是甜也不知是苦。下午,他们大家都去瞧抗敌剧团的戏,我没去,留在队里。我要去了,若在路上或戏院内碰着母亲或父亲,那就糟糕,我是决定走不成了,因我此次走,父母不允许,是偷偷走出来的,所以既出来了,就不能让他们再看到,一看到决计逃不了的。 ” ( 陈佩琪日记(摘抄) , 壮绝神州戏剧兵湖南文史杂志社 1990 年) 能够找到的关于陈佩琪的材料很少。在抗敌演剧队八队(后改为剧宣六队)几十年后整理的大事记中,11 月,只有这样几句: “叶向云、田价人、陈佩琪、王问奇入队,吴剑平离队,全队十八人,较长时间内就由这十八人坚持工作。 ”我还看到了演剧队这个时期的两幅照片:一幅是队员们的
12、合影,遗憾的是照片非常模糊且没有人物注明,我猜想佩琪就在其中却根本无法加以辨认;另一幅是话剧生路的剧照。该剧被称为八队艺术创作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品描写日军入侵后,有人投降做了汉奸,有人奋起反抗寻得生路的故事。后来,这部戏作为保留节目演出了五十多场,一直演到 1942 年,每次演出观众反响都非常强烈,其他演剧队也陆续演出了此剧。1938 年初,首演生路的时候,陈佩琪扮演女儿秀英,叶向云扮演父亲这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老举人,原以为只要做一个顺民就能够躲过劫难,孰料日本人来了,逼他交钱交粮,连女儿都要交出去。照片拍摄的正是这一刻。舞台上,在一伙强盗中间,老举人泪流满面颤抖着伸出双手扑向女儿,女
13、儿被日本人拉扯着往外走,她挣扎着发出喊叫,转身望着父亲这或许是佩琪留下的唯一剧照了,可以看到年轻的她体态柔韧,形象质朴,感情充沛,表演十分逼真。 佩琪就这样满怀热情地投入抗战洪流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除了当演员,还创作了独幕剧回山 ,与人合编女义勇军 ,导演独幕剧焦土抗战她充满活力,也很有才华。那张美丽动人的脸庞虽然被风吹得黝黑粗糙起来,却依然遮掩不住青春的魅力。 然而,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优裕的家庭环境、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的女孩子来说,危险是随时都可能降临的。三月的时候,她就生病了,她意识到死亡离自己很近,却没有退缩;她本可以离队回到父母身边,却选择了坚持。她更加努力地工作,努力地与疾病抗
14、争,她的生命之花在残酷的环境中经受着风吹雨打的蹂躏却顽强地绽放着并且, 在工作中她和同队的男伙伴逸恋爱了。 即便是在战争中, 爱情也来得那么自然, 不可阻挡。 他们一起谈论工作上的问题;一起研究剧本,细心地帮助对方修改;一起在生活上相互鼓励和支持当佩琪发现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超出团体伙伴之间的“互爱”时,她陷入了一种甜蜜的迷茫中。 我读着她留下的不多的日记。在日记中她讲述自己爱的感觉。爱情的突如其来让她有些手足无措,但又是那么热烈、发自内心。然而,他们毕竟是在一个团体中,摆在他们面前的工作是繁重的,因而在感情的漩涡中佩琪要求自己保持理性的声音,要有“陕北恋爱的三原则不妨碍工作,双方自愿,不妨碍他
15、人。要坚强地把握,那么我们才能算是抗战时期中的真正恋爱生活,否则我宁愿将它抛到九霄云外”她细细地写着,沉醉在感情的甜蜜中所有这一切, 对一个才二十三岁的女孩子来说是那么珍贵,但远处的炮声却在提醒她不能忘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肩上的责任。她写得那么坦率和投入,隔着漫长的岁月,我感受着她情感的起伏,也似乎看到她春天里娇美的身影, 听到她月光下清脆悦耳的笑声无论是当年浴血的战场上,还是今天远离了残酷战争的日子里,那身影和笑声都让人感到温暖和美丽。 日记突然中断了,是她没有写下去,还是写了没有保留下来?在八队的大事记中,1938年 9 月同样有着极为简洁的交代: “早期参加救亡八队的女队员陈佩琪,编队期间
16、重病不起,终以伤寒病逝武汉。 ”这正是演剧队接受三厅整编的时候,年轻的队员们高举队旗满怀希望,喊着响亮的口号,奔跑在学校的操场上,而佩琪却与这一切无缘。事隔多年,编写大事记的队友已经从青年变为历尽沧桑的老人,他们用极其简单的文字记述团队每一次的生死别离, 没有感情的流露,更没有哀伤的宣泄,因为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他们的心在战争的磨砺中已如岩石般坚强。但即便如此,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也依然能想象到,当年,年轻的演剧队员们面对风雨同舟的伙伴突然离去,心里的创伤会有多么重,而那个她所爱着也深深地爱着她的人又会有多么透彻心骨的痛。 死神对女人不会有丝毫怜惜,读着佩琪的日记,我无言。 (节选自严平
17、她们走向战场 , 收获2015 年 6 月,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提到陈佩琪离家时间是“1937 年 11 月” ,说明其在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即投入抗战洪流,为表现人物提供了背景。 B.离家之时陈佩琪的心中可谓 “甜苦交加” ,“甜” 有即将投身抗战的新奇感和兴奋感, 而 “苦”主要源于父母对自己的阻拦。 C.文章对话剧生路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既因为这是了解佩琪非常重要的史料,又因为故事本身也暗示了她自身的命运。 D.文章对佩琪爱情的描述真实感人甜蜜而又慌乱,热烈却不乏理性,充分展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高尚的精神品质。 7.下列对本文艺术
18、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两次提到陈佩琪“才二十三岁” ,强调意味明显,突出了她虽年纪轻轻却极富主见、意志坚定且勇于担当,流露出作者敬佩之情。 B.文章中的几处肖像描写更能够让读者对陈佩琪美好生命的陨落感到痛惜,文章结尾“我无言”三个字则进一步强化了对战争的痛恨。 C.文章通过佩琪毅然决然离家、潜心投入戏剧创作、带病坚持工作、冷静对待个人情感等典型事件,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形象。 D.作者在行文中引述了大事记寥寥数语的简短记录,表面上看似平淡冷静,实际上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充满感人的力量,极具艺术张力。 8.作者以“花开了又谢”为题,寄寓丰富。请结合文意,进行简要说
19、明。 (4 分) 9.作者采用了陈述历史事实与抒发主观感受交叉行进的行文方式, 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文本一 帝好土功,既作许昌宫,又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高十余丈。力役不已,农桑失业。司空陈群上疏曰: “昔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 比汉文、 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以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早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20、! ”帝答曰: “王业、宫室,亦宜并立。 ” 群曰: “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今二虏未平,诚不宜与古同也。 ” 帝乃为之少有减省。 帝聃于内宠,妇官秩石拟百官之数,凡数千人。廷尉高柔上疏曰: “昔汉文惜十家之资,不营小台之娱;去病虑匈奴之害,不遑治第之事。况今所损者非惟百金之费,所忧者非徒北狄之患乎!可粗成见所营立,以充朝宴之仪,讫罢作者,使得就农;二方平定,复可徐兴。 ”帝报曰: “知卿忠允,乃心王室,辄克昌言,他复以闻。 ” 帝又欲平北芒,令于其上作台观,望见孟津。卫尉辛毗谏曰: “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之,既非其理;加以损费人功
21、,民不堪役。且若九河盈溢,洪水为害,而丘陵皆夷,将何以御之! ”帝乃止。 (摘编自资治通鉴魏纪五魏明帝 ) 文本二 魏书曰:帝容止可观,望之俨然。自在东宫,不交朝臣,不问政事,唯潜思书籍而已。 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 评曰: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时百姓凋敝,四海分崩,不先聿修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哉
22、,其殆疾乎! (编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 B.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 C.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官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 D.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农桑,耕种田地与植桑饲蚕,泛指农业生产。古代统
23、治者皆以劝农桑为治国要略。 B.劳力,旧指体力劳作的人或劳动力,含贬义。文中“劳力”就是这个意思。 C.容止,文中指人的仪容举止、容貌风度。如孝经 : “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 D.评曰,是三国志传后的评论。相类的有史记的“太史公曰” 汉书的“赞曰”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魏明帝先后兴建或修复许昌宫、洛阳宫等,面对司空陈群的谏阻,明帝认为帝王宫殿建设与帝王之业同等重要。 B.高柔劝谏魏明帝, 认为应在平定吴国、 蜀国之后方可慢慢兴建宫室, 明帝认可他说的话,请他继续直言进谏。 C.魏明帝即位之后,礼遇大臣,拨冗去繁,戒绝虚浮华靡,且行军用兵,
24、决断大事,文武大臣都很佩服。 D.魏明帝沉稳坚毅, 做事果断, 率意而行, 记忆超群, 甚至侍从小臣父兄子弟的官职品性、声名业绩都不会遗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可粗成见所营立,以充朝宴之仪,讫罢作者,使得就农; (4 分) (2)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 (4 分) 14.文本二文末有 “其殆疾乎! ” 的论断, 请根据文本一的内容, 简述作者得出这一推断的理由。(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自贺 陆游 胎发茸茸绿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 流觞内史招同社,扛
25、鼎将军与卜邻。 曾冠六鳌非俗吏,已开九秩是陈人。 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第二春。 【注】绿:宋代六品、七品官员着绿色官服。同社:志趣相同的人。六鳌:神话中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因为六只大龟负载始峙而不动。九秩:九十岁。开禧:南宋宁宗时的年号,当时韩侂胄渐掌大权,于开禧二年北伐,得到时年 81 岁的陆游的支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胎发茸茸”言年龄之小,“绿映巾”写为官之貎,首句描绘了自己年轻出仕时的形象。B.“归耕”一词表明诗人晚年归家田居的境况,看似平常的话语中暗含着失落叹惋之情。 C.三、四句回忆当年曾与志趣投合的高官饮酒享乐、与定邦安国的将军比
26、邻而居的情景。 D.“非俗吏”与“是陈人”对仗严密整齐,通过今昔对照,也流露出诗人盛时不再的感慨。 16.本诗以“自贺”为题,“贺”中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登泰山记中用博戏的掷具形容所见到的山峰的句子是:_,_。 (2)贾谊过秦论中的“_,_”两句形象描写了秦始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 3) 古 人 在 欢 乐 之 余 , 往 往 会 有 人 生 短 暂 之 叹 , 比 如 有 诗 人 曾 感 慨 人 生“_,_” ,比喻手
27、法的运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语言文字运用四、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难度很大, _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量庞大、 种类丰富、缤纷多彩,_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存在,如何保护较难把握,_没有前人经验可资借鉴。 面对这项充满挑战的工作, 我们_要在系统保护和修复涵养上下功夫,_要加快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的关键是人才培养。( 甲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需要专业人才,没有专业人才就无法做到科学保护传承。( 乙 )目
28、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量很大,相比较而言人才远远不足。( 丙 )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要深刻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这就需要加强学科建设, 积极培育既有专业知识、 又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才。( 丁 )应当认识到,源源不断地、有计划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不仅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的需要,还能建设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力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 而 而且 既 也 B.由于 并且 而且 既然 就 C.因为 而 尤其 既然 就 D.由于 并且 尤其 既 也 19.如果将下面的内容插入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29、 有学科优势的大学可以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课程,大力培养一支奋发有为的保护传承生力军。 A.甲 B.乙 C.丙 D.丁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源源不断地、有计划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不仅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的需要,还能建设一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力量。 B.有计划地、源源不断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不仅能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的需要,还能建设一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力量。 C.有计划地、源源不断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不仅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的目标,还能建设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力量。 D.源源不断
30、地、有计划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不仅能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的需要,还能建设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力量。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在我国传统手工染色技术中, 靛蓝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荀子 劝学 中所说的 “青”_,而“蓝”则是指蓼蓝这类能提取靛蓝的植物。靛蓝属于吲哚类天然染料,_,对织物纤维更没有亲和力,常规的染色方法不能使其着色。这就需要先把靛蓝用水稀释,往染缸里加入石灰或其他碱性物质,再在染液中慢慢加入米酒或酒糟,让其中的微生物帮助染液发酵,将靛蓝变成蓝绿色的靛白。靛白再与碱性溶液发生反应,_。
31、隐色体比靛蓝“乖巧”,不仅能溶于水,也更容易上染棉麻纤维。将织物在染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捞出晾晒,在阳光和空气的作用下,黄绿色的隐色体经过氧化恢复成靛蓝,漂亮的蓝色就可以在织物上“重生”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思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22.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用靛蓝染色的全过程,不超过 50 个字。(5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说过: “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 ,强调美育对于人格培养的重要性。近代的蔡元培先生更是大声疾呼
32、: “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2020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但是美育在落地的过程中,却总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某媒体对同学和家长进行了一次关于美育的调查,收集到一些值得深思的声音: 家长 1:美育就是唱歌、跳舞、画画,和考试无关,学点也好,不学没什么关系。 家长 2:学学绘画和音乐挺好,多一门才艺将来升学求职都有用,但是学校不怎么教,想学只能报课外班。 家长 3:我家孩子学习不好,准备让他报考艺术类专业,正在纠结哪个辅导班更好。 学生 1:我喜欢唱歌,但不喜欢音乐课,老师总讲乐谱,各种符号比数学还难。 学生
33、2:我们的音乐美术老师总是“被生病” ,然后就上数学和英语了。 学生 3:美术课本上那些画,尤其是中国画一点不好看,日韩漫画里的人多漂亮,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着描或者画。 你是否听到过类似的声音,是否也有过类似遭遇?请将你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一、 1.A(因果关系不成立) 2.D(A 项,“必然会促进文学批评的巨大进步”表述不准确,原文“文学计算的出现不仅是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向,而且是文学批评思维的变革”,而不是“巨大进步”。B 项,“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将逐渐
34、走向没落”表述于文无据。C 项,“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表述错误。确证因果关系的批评思维对小部分文学作品有效,得出的结论是针对小部分文学作品的;呈现相关关系的批评思维对大规模的文学作品有效,得出的结论是针对大规模文学作品的。因此,不能认为二者得出的结论相同) 3.C(材料二的观点:用数据分析既可以更精确地判定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也是基于对 “影响” 的非人文主义理解。 A 项说明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准确断定文学作品的作者。B 项反映了文学计算在文学批评方面的不足。D 项说明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推断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4.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先阐述文学计算的产生背景,然后分别从两个方面论述受文
35、学计算的影响,文学批评思维发生的变革;论证思路清晰严谨。主要运用了举例、对比两种论证方法,对文学计算在文学批评思维变革中的作用阐述得更加具体,易于理解。(4分。每点 2 分,要点明确、意思相符即可) 5.分析唐诗作品在读者群体中是否受到欢迎、传播的频次等。分析唐诗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对后人、后世社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唐诗作品的艺术技巧、语言风格等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分析唐诗作品在中国文学、文化的传承与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共 6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二、二、 6.C(“故事本身也暗示了她自身的命运”错误。) 7.B(“强化了对战争的痛恨”理解错误。)
36、 8.“花开”喻指陈佩琪青春之花因充满活力而魅力无穷,爱情之花因自然、甜蜜、热烈、理性而温暖美丽,生命之花因置身抗战洪流、饱经风吹雨打而顽强绽放,饱含着作者对其生命的崇高礼赞;(2 分)而花“又谢”则意味着青春不再、爱情终止、生命已逝,流露出作者对其英年早逝的深深叹惋。(2 分) 9.在真实描述人物事迹的同时,又融合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行为品质的评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在客观展现烈士当年历史价值的同时,又融入了对其当下现实意义的思考,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 在冷静陈述事实的同时,又流露出真挚强烈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文学性与感染力。(每个要点 2 分;如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37、分。) 三、 10.B 11.B(文中“劳力”应指兴役劳民之意)。 12.D(“甚至侍从小臣父兄子弟的官职品性、声名业绩都不会遗忘。”错,应是“侍从小臣的官职品性、声名业绩”) 13.只可粗略地完成已动工的工程,充当朝会和宴会之用,竣工之后遣返在工地上劳作的民夫,让他们能够回去务农。(落实“所营立”“讫罢”“作者”等关键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共 4 分) 即使上书的文辞粗鄙浅陋,仍然省察穷尽到完全明白,毫无厌倦之意。(落实“虽”“鄙陋”“究竟”等关键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共 4 分) 14.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聃于内宠,沉迷后宫;不吸取历史教训。(每项 1 分,共3 分) 15.B(“
38、失落叹惋之情”错) 16. 对归乡生活的满足之情。诗人回归乡村之后,对自己太平、安适、自在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对过去辉煌的自豪之感。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国家的股肱之臣,与担负大任的文官武将志同道合,交往密切,不禁引以为豪,心潮澎湃。高兴、期盼之情。 尾联写诗人听闻朝廷北伐抗金的消息后高兴不已, 期待能够收复失地,于是饮酒自乐,甚至与梅花相约在收到胜利的消息后醉酒庆贺。(共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7.(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四、四、 18.A 19.D(题
39、目所给内容论证的是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根据语境,放在丁处最恰当) 20.B(原句有三处错误,一是“源源不断地”与“有计划的”两个词顺序不当;二是“实现”与“需要”动宾搭配不当;三是缺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对应的支配动词) 21.其实就是靛蓝 不能溶于水 变成黄绿色的隐色体(每答对一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把靛蓝用水稀释,在染液加入碱性物质,再加入米酒或酒糟,将织物在染液中浸泡,最后捞出晾晒。 (每答对一点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四、(60 分)23.参考 2021 年高考作文评分
40、标准。 【写作指导和参考立意】 作文材料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分别给出孔子、蔡元培和国家对待美育的态度,强调美育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通过一次调查研究结果指出实际生活中美育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也是同学们听说或亲身经历的,只要从自己最有感触的一点或几点进行思考和生发就能完成写作任务,这保证了人人都有话说。但是仅仅有话说无法撑起一篇有质量的作文,要想写得深刻、有见地,还要对材料中的各种声音进行有深度的挖掘,想想这些声音背后代表着我们美育存在共性的理解误区。 美育功利化。当美育与文化课学习相冲突时,自然就是可以被舍弃的,这是学校教育中美育被忽视的最重要原因。美育功利化还有另一种
41、表现形式就是不管学生是否有特长或者意愿,都要学习某种“才艺” ,以作为升学和求职的敲门砖。两种表现的本质都是将美育作为一种点缀,忽略了美育对于人精神的滋养和提升。 美育狭窄化。认为美育就是唱歌、跳舞、画画,就是某种“艺术特长” 。音乐、美术固然是美最直接的载体,但是绝非全部。美其实无处不在,语文、英语课上学到的文学作品是文字之美;数学、物理课上进行的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则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抽象之美;运动场上自由挥洒是一种刚健的身体之美;甚至在厨房中跟妈妈学习烧菜也能体会到味觉之美和技巧之美美并非只是风花雪月和小资情调。人们常说,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双识美之眼的缺少,恰恰是我
42、们窄化美的恶果。美育缺位主要表现在学校美育。有的学校没有艺术教师,有的学校有艺术老师但是受功利化思维影响,艺术课被侵占。有的学校有老师也正常上课,但是教学效果不佳,正像学生 1 所说,音乐和美术教师将太多专业性的内容直接填充进课堂,压制和伤害了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美育的匮乏让学生的审美品味和偏好处于任其自流的状态。就像学生 3 说的,学生其实对于美是有需求的,但是得不到正确的开发和引导,流行文化就会全面占据学生的头脑。而流行文化的审美标准往往是单一的,如近些年流行文化中持续走红的花样美男们,代表的就是一种阴柔之美,而刚健的、奇崛的美就受到抑制。日韩欧美审美趣味的盛行,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
43、承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更是有莫大的伤害。 写作思路参考: 1. 当前对美育窄化是对美育的深深误解 2. 美育实质上是培养人格、塑造人生观的教育 3. 学校社会家庭都应找到一种平衡,让美育落地 4. 增强文化自信,加强美育教育势在必行 附:【文言参考译文】 文本一 明帝热衷于土木建筑工程,已经兴建了许昌宫,又修缮洛阳宫,建起昭阳太极殿,筑成总章观,观高十余丈。不停地征调劳役,农业生产几乎停顿。司空陈群上书说: “当初大禹继承唐尧、 虞舜的昌盛基业, 还居住在低矮的宫室, 穿粗劣的衣服, 现在正值战乱之后, 人口很少,与汉文帝、汉景帝当时相比,还不超过当时的一个大郡。加之边疆战事不断,将士劳累辛苦,如
44、果出现水灾、旱灾,就会成为国家的重大祸患。现在中原兴役劳民,也是吴国、西蜀所希望的,这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关键问题,希望陛下考虑! ”明帝答道: “帝王之业和帝王宫殿,也应该并行建立。 ”陈群说: “当初汉高祖只与项羽争夺天下,项羽被灭,宫室都被烧毁,因此萧何修建了武库、太仓,都是紧急需要,然而高祖仍然责怪修建得过于华丽。现在吴、蜀两国尚未平定,确实不应与古代等同并论。 ”明帝为此稍有减省。 明帝沉迷宠妃美女,宫中女官的官位和俸禄比照文武百官的数目,共数千人。廷尉高柔上书说: “当初汉文帝爱惜十家的资财,不建造一个小小的楼台娱乐;霍去病忧虑匈奴的危害,没有闲暇营治宅第,何况现在所耗损的不只是百金的
45、资财,所忧虑的不只是北狄的危害!只可粗略地完成已动工的工程,充当朝会和宴会之用,竣工之后遣返在工地上劳动的民夫,使他们能够回去务农,待吴国和蜀国被平定之后,再慢慢兴建。 ”明帝回答说“:我知道你忠诚公正,心系王室,你总是直言进谏,其它事情,请再进言。 ” 明帝又想铲平北芒山,下令在上面建造台观,以便远望孟津。卫尉辛毗规劝说: “天地的自然面貌,本来就是高高低低。现在要反其道而行,已经违背了天理;加之耗费人力,民众不堪役使。如果江河涨满,洪水为害,丘陵都被夷为平地,将用什么防御呢! ”明帝这才作罢。 文本二 魏书上说:明帝容貌举止得体,看起来很有威严。从在东宫开始,不与朝臣结交,不过问朝廷政事,
46、只是潜心读书,深思而已。 明帝即位之后,褒奖礼遇大臣,清理检查朝廷施政效能,使得真伪不能相互变易,谋求禁绝虚浮华靡谗间毁谤的行为,至于用兵,指挥大军作战,决断朝廷大事,谋臣将相,都佩服皇帝的雄才大略。 明帝记忆力超群, 即使是身边侍从小臣的名字官职品行, 声名业绩、 任职经历,以及他们的父兄子弟,明帝一旦听过或看过都不会遗忘。明帝宽仁大度,有包容的气度,容忍接受得了直言。明帝听从接受官吏民众士人庶民的上书,一个月有几十乃至上百封,即使上书的文辞粗鄙浅陋,仍然省察穷尽到完全明白,毫无厌倦之意。 评曰:明帝沉稳坚毅,果断有见识,听凭内心率意而行,完全有明君的极好风度。当时民生凋敝,天下四分五裂,不先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开拓帝王的基业,却贸然效仿秦皇汉武大兴土木,置长远的打算于度外,这很危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