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54.87KB ,
资源ID:209830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098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后提能练习(含答案))为本站会员(O****)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后提能练习(含答案)

1、第第 20 课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学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苏联经济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政治领域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故选 A 项。 2 (2020 江苏无锡学测模拟)“他在政治上对过去的许多冤假错案进行平反昭雪; 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集体领导体制原则;实行权力下放;在经济上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大规模开垦荒地”材料中的“他”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B 【解析】

2、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体制;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故 B 项符合题意。 3二战后,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但大多数国家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一些东欧领导人希望通过改革走独立发展的道路。最早进行改革的东欧国家是( ) A南斯拉夫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匈牙利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第一个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故选 A 项。 4 (2020 广西南宁期中)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 苏联和

3、东欧国家先后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是( ) A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B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影响 C稳定苏联、东欧政局动荡的需要 D主要受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的直接原因都是经济发展困难,而导致这一局面的深层次原因是苏联模式的束缚,故 A 项符合题意。 5(2020 四川成都期中)20 世纪 40 年代至 60 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改革的共同点是( ) A源于爆发了社会政治危机 B为了避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裂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迫于国内外的压力半途而废 【答案】C

4、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东欧各国在这一时期由于经济困难,都产生了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放松对经济的控制,发展生产力,C 项符合题意;A 项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共同点,但不包括南斯拉夫,排除;B 项不符合南斯拉夫的情况,排除;D 项只符合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况,排除。 6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 ( ) 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框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 【答案】D 【解析】勃列日涅夫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相对赫鲁晓夫改革是一种进步,

5、故 D 项符合题意;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苏联模式的原则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 A、C 两项;B 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排除。 7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为挽救面临危机的苏联经济,都进行了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 A对工业结构未能合理调整 B未能打破长期僵化的苏联模式 C没有改变农民被掠夺的局面 D企业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的扩大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都未能打破长期僵化的苏联模式而导致失败,故选 B 项。 8.20 世纪 80 年代末, 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6、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这场危机突出表现在( ) A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文化观念发生变化 D民族构成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东欧剧变,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纷纷实行政治多元化,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变化,故 A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 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

7、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 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陈群陈云传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答案】(1

8、)经济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贡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选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 赫鲁晓夫上台后, 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 部门界限, 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然而,19541962 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 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 1/5。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9、是苏联( ) A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B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仍然存在 C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 D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答案】A 【解析】苏联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赫鲁晓夫改革中虽然加大了对于科研项目的投入,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显然是因为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故 A 项正确;材料中的状况是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所致,故 B 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显然不是外交导致,故 C 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不是经济比例失调问题,故 D 项错误。 2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广了赫鲁晓夫时期已进行过的农业领域小组包工奖励制,包工小组拥有机械设备和几名至几十名固

10、定人员,实行内部经济核算,超产、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费用有奖,反之则罚。这一制度( ) A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B动摇了集体农庄公有制基础 C冲击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D使得集体农庄变成国营农场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所述措施的实行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故 A 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全国包括农村都是单一的公有制,故 B 项错误;冲击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故 C 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农业领域的经济刺激手段,故 D 项错误。 3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废除了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定期更新制度,各级领导班子的更新幅度很小。苏共二十三大连选连任的中央委员达 79.4%,到二十五大,连选

11、连任者比例更上升到 83.4%,而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竟然是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勃列日涅夫此举直接导致( ) A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 B经济增长开始逐年下降 C决策权力向个人集中 D干部队伍从稳定到僵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干部更新幅度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性,而“原班人马”又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会演变为“僵化”,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干部队伍更新幅度小,而不是国家机构日益膨胀,故 A 项错误;材料涉及苏联干部队伍,与经济建设的内容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决策权力向个人集中,故 C 项错误。 4.1991 年,苏联一

12、些经济学家制定了经济改革计划,计划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该计划反映出( ) A经济学家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 B物价问题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C经济改革领域出现过激的倾向 D新经济政策重新成为改革路径 【答案】C 【解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与市场应有机结合,材料中的改革计划完全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是一种过激行为,故 C 项正确。 5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即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

13、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 C经济改革直接导致解体 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国家官员20 世纪90 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可知,苏联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故 B 项正确;“股份公司”说明苏联发挥市场的作用,故 A 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故 C 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故 D 项错误。 6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前瞻性、科学性很强的设计和规划。但不幸的是

14、,从习惯于以华丽空洞政治概念和口号标榜政绩、以政治口号落实政治概念的空喊社会主义官员中脱颖而出的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够做出这样的设计规划。这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方案不够成熟,推行改革过于轻率 B进程缺乏规制,导致改革混乱失控 C立场摇摆不定,丧失改革的主导权 D指导思想错误,导致改革最终失败 【答案】A 【解析】“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前瞻性”“以政治口号落实政治概念的空喊社会主义官员中脱颖而出的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够做出这样的设计规划”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前瞻性,方案不够成熟,过于轻率,故 A 项正确。 7有人说:“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社会、精神道德和政

15、治危机之中(而)30 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这里提到的“30 年前”的苏联改革( ) A放弃工业化的方针 B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 C偏离社会主义道路 D没有突破苏联模式 【答案】D 【解析】20 世纪 50 年代的苏联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未放弃工业化的方针,故 A 项错误;赫鲁晓夫的“玉米革命”违背了苏联国情,故 B 项错误;赫鲁晓夫坚守社会主义道路,故 C 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故 D 项正确。 8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 A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16、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答案】A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首先进行经济改革,经济改革不成功后转向政治改革,使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其给予我们的最大的经验教训是应该从本国实际出发进行改革,坚持马克思主义,故 A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 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

17、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 李北海区域协调发展是强国必由之路 材料二 19811990 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年份 19811985 19861989 1990 社会总产值/% 3.3 1.8 2 国民收入/%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1 2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 (2)材料二中,1990 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答案】(1)不良后果:粮食产量没有增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2)主要原因:苏联模式的束缚;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启示: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要注意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