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临沂市山东省临沂市 2022 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
2、生有距离的。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地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作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
3、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 蔡文姬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 悲愤诗 , 杜甫在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摘编自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材料二: 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
4、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若就主观方面艺术家的方面说,艺术就是艺术家的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它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创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挟着超越寻常超 然 客 公 众 号的想象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象能力到不可思议的强度,引导着他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 在这一刹那顷间产生的许多复
5、杂的感想情绪的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 艺术的性质,古来说者不一,亚里士多德“艺术是模仿自然”,这话现在已不能完全成立。因艺术虽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且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它决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它自体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它从那艺术家的理想情感里发展进化到一个完满的艺术品,也就同一个生物细胞发展进化到一个完全的生物一样。所以我后来的观察,以为艺术并不是模仿自然,因它自己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品的过程,就是一段自然创造的过程,并且是一种最高级的、最完满的自然创造的过程。因为艺术是选择自然间最适宜的材料, 加以理想化、 精神化, 使它成
6、了人类最高精神的自然的表现。其实各种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也很不同。譬如建筑艺术在建作方面就纯粹不是取象于自然, 乃是随顺着几何学比例的法则;音乐也不是取象于自然;抒情诗更不是模仿自然,它纯粹是抒写主观的情绪。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与艺术略谈) 材料三: 艺术家中的古典派,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信奉理想的自然主义。他们承认自然之中有美也有丑。两只燕子,飞得最快而姿态最轻盈的一只是美的;许多耕牛中,最强壮耐劳的是美的;一个少女和一个老妇,前者是美的;两个青年,一个气色红润,一个贫血早衰,壮健的是美的。总之,在生物中间,正常的和典型的为美,完满表现种族特征的为美,发展和谐健全的为美,机能旺盛、精神饱满的为美
7、。在无生物或自然景色中间,予人以伟大、强烈、繁荣之感的为美。反之,自然的丑是,不合于种族特征的,非典型的,畸形的,早衰的,病弱的。在精神生活方面,反乎一切正常性格的是丑的,例如卑鄙、懦怯、强暴、欺诈、淫乱。艺术既是自然的再现,凡是自然的美丑,当然就是艺术的美丑了。 (摘编自傅雷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人提出“文以载道”,这一创作理论把艺术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而忽略了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B艺术创作离不开创作者情感的主观流露,但是表达需要客观化处理,只有站在客观审视的角度上才能创造艺术。 C从主观上讲,艺术会给人们带来
8、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悠久的价值,艺术也离不开创作者的创作自觉和想象能力。 D.音乐和抒情诗并没有取象于自然, 表明艺术并非一味地模仿自然。 艺术本是一种自由的创造,一段自然的实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哥特式”教堂的雕像将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地延长,这种创作师承了埃及雕刻将人体抽象化的表现方式。 B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决定了艺术的民族性或个性,因为理性知识对艺术创作影响微弱。 C艺术家中的古典派和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认为自然存有美丑之分,这种观点也对其艺术主张产生了影响。超然客公众号 D在谈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材料三介绍的“理想的自然主义者”的美
9、学理念,与材料二的观点基本一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理想的自然主义”审美的一项是(3 分) A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中,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奋力挥锄掘石。 B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C断桥残雪,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成为西湖胜景。 D在梵高的油画作品星月夜中,天空是旋涡状的,星云呈现出流动感。 4材料二在反驳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时论证说服力强,请简要分析。(4 分) 5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千古传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其蕴含的美学意义的理解。(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飞蛾之死 英伍尔芙 白昼出没的飞蛾,准确地说,不叫飞蛾;它们激发不起关于沉沉秋夜和青藤小花的欣快意念,而藏在帷幕幽暗处沉睡的最普通的“翼底黄”飞蛾却总会唤醒这样的联想。“翼底黄”是杂交的产物,既不像蝴蝶一般色彩鲜艳,也不像飞蛾类那样全身灰暗。尽管如此,眼前这只白昼出没的蛾子,狭狭的双翼显现着枯灰色。翼梢缀有同样颜色的一圈流苏,看上去似乎活得心满意足。这是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早晨。时届九月中旬,气温舒适宜人,而吹过来的风已比夏季清凉。窗户对面,犁耕已经开始。从田野以及更远处的丘陵,一股勃勃生机扑面而来,使双眼难以完全专注于书本。还有那些白嘴鸦,像是正在欢庆某一
11、次年会,绕着树梢盘旋,远远望去,仿佛有一张缀有万千黑点的大网撒开在空中。过了一会儿,大网慢慢降下,直到林中的每一处枝头落满黑点。随后,大网突然再次撒向天空,这一回,划出的圆弧更大,同时伴以不绝于耳的队队鸦噪,似乎一会儿急急腾空而去,一会儿徐徐栖落枝头,乃是极富刺激性的活动。 一种活力激励着白嘴鸦、掌犁农夫、辕马,影响所及甚至连贫瘠的秃丘也透出了生气。正是这种活力撩拨着飞蛾鼓翅,从正方形窗玻璃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你无法不去注视它,你甚至对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怜悯。这天早晨,生命的乐趣表现得淋漓尽致又丰富多样。相比之下,作为一只飞蛾浮生在世,而且是只有一天生命的飞蛾,真是命运不济。虽则机遇不堪,飞蛾
12、却仍在尽情享受,看到这种热情不禁引人唏嘘。它劲儿十足地飞到窗格的一角,在那儿停了一秒钟之后,穿越窗面飞到另一角。除了飞到第三然后又是第四角,它还能做什么呢?这就是它能做的一切,虽然户外丘陵广袤,天空无际,远处的房屋炊烟缭绕,海上的轮船不时发出引人遐思的汽笛声。 飞蛾能做到的事, 它都做了。 注视着它的时候, 我觉得在它羸弱的小身体里,仿佛塞进了一缕纤细然而洗练的世间超然客公众号奇伟的活力。每当它飞越窗面,我总觉得有一丝生命之光亮起。飞蛾虽小,甚至微不足道,却也是生灵。 然而,正因为它微不足道,正因为它以简单的形式体现了从打开的窗户滚滚涌进并在我和其他人大脑错综复杂的狭缝中冲击而过的一种活力,飞
13、蛾不但引人唏嘘,还同样令人惊叹,使人感到似乎有谁取来一颗晶莹的生命之珠, 以尽可能轻盈的手法饰以茸羽之后, 使其翩跃起舞,左右飞旋,从而向我们显示生命的真谛。 过了一会儿,飞蛾像是飞得累了,便在阳光下的窗沿上落停。飞舞的奇观已经结束,我便把它忘了。待我抬起头来,注意力又被它吸引了去,只见它在试图再次飞起,可是因为身体已太僵直,要不就是姿态别扭,而只能扑闪着翅膀,落到窗玻璃的底部。当它挣扎着往顶部飞时,它已力不从心了。因为我正专注于其他事情,所以只是心不在焉地看着飞蛾徒劳地扑腾。同时, 无意识地等着它再一次飞起,犹如等着一台暂时停转的机器重新开动而不去探究停转的原因。也许扑腾了七次,飞蛾终于从木
14、质窗沿滑下,抖动着双翅仰天掉在窗台上。它种绝望无助的体位唤回了我的注意,我顿时意识到飞蛾陷入了困境,它的细腿一阵乱蹬,却全无结果,它再也无法把身体挺直。 我手持一支铅笔朝它伸去, 想帮它翻一个身, 然而就在这时我认识到,扑腾失败和姿态别扭都是死之将至的表征。于是,我放下了铅笔。 细腿又抖动了一次。我像是为了寻找飞蛾与之搏斗的仇敌,便朝户外望去。那儿发生了什么?大概已是中午时分。田畴劳作业已停止。原先的奔忙已被静止所取代。鸟儿飞往小溪觅食,辕马立停。但是,那股力量依然聚集在那儿,一股冷漠超然、非人格化、不针对任何具体对象的力量。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与枯灰色的小飞蛾作对的,正是这股力量。试图抗拒这股
15、力量,全然无用,我所能做的,唯有看着飞蛾软弱的细腿做出非凡的挣扎,抵拒那渐渐接近的毁灭的伟力。 这伟力, 只要它愿意, 本可埋没整个一座城池; 除了城池, 还可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我知道,与死神作搏斗,世间万物都无取胜的可能。虽说如此,因为筋疲力尽而小憩之后,细腿又抖动起来。这最后的抗争确属英勇超凡,而挣扎又是如此之狂暴,飞蛾竟然最终翻身成功了。当然,你定会赞同求生的一方。与此同时,在无人过问也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这微不足道的小飞蛾为了维持既无他人重视又无他人意欲保存的生命, 竟对如此巨大的伟力做出这样强悍的拼搏,这更使人受到异样的感动。不知怎么的,我又一次见到了那晶莹的生命之珠。虽说意识到一切全
16、是徒劳,我又重新提起铅笔。然而正在这时,确凿无误的死亡症状出现了。蛾体先是松弛下来,旋即变得僵硬。搏斗告终,这微不足道的小生命死了。看着飞蛾的尸体,看着这股巨大的力量把这么一个可怜巴巴的对手捎带着战胜,我心头充满了惊异感。几分钟之前,生命曾显得那样奇谲,如今死亡也是同样的奇谲。飞蛾端正了身体,安安静静躺在那儿,端庄而毫无怨尤。哦,是的,它好像在说,死神毕竟比我强大。 (陆谷孙译,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仿佛有一张缀有万千黑点的大网撒开在空中”,运用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群鸟翻飞、生机盎然的欢腾场面。 B 作者 “像是为了寻找飞蛾与之
17、搏斗的仇敌, 便朝户外望去” , 意在引出万物停下休憩的 “静”以渲染飞蛾濒临死亡的紧张感。 C文章线索明暗交织,明线是飞蛾从享受生命到坦然死去的过程,暗线则是作者从淡漠到同情、直到赞赏和钦佩的情感历程。超 然 客 公 众 号 D 每当飞蛾飞越窗面, 作者总觉得有一丝生命之光亮起, 这和史铁生 我与地坛 中对蜂儿、蚂蚁等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7.下列对文中第三段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飞蛾 “不但引人唏嘘, 还同样令人惊叹” , 是对前文写它命运不济却尽情享受的自然承接。 B 飞蛾 “左右飞旋向我们显示生命的真谛” , 为后文写它死亡前的挣扎与抗争作了铺垫。 C “似乎有谁取
18、来一颗晶莹的生命之珠” 带有一定的象征色彩, 凸显了文章礼赞生命的主旨。 D写飞蛾的“活力”,与第二段提到的三处“活力”形成照应,都直接表达了对飞蛾精神的赞美。 8.文章最后一句“死神毕竟比我强大”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4 分) 9.有人评价“伍尔芙的笔下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本文有多处诸如此类的对比,请加以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初, 元昊反, 阴诱属羌为助, 而环庆酋长六百余人约为乡导。 事寻露
19、。 仲淹以其反复不常,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为中国用,羌人亲爱之,呼为龙图老子。仲淹以庆州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其子纯佑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 引兵随之。 诸将不知所向, 行至柔远, 版筑皆具, 旬日城成,即大顺城也。贼觉,以三万骑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成,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盗益少。时塞门诸砦既陷,鄜州判官种世衡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 请因废垒而兴之, 以当寇冲, 右可固延安之势, 左可致河东之粟, 北可图银、 夏之旧。 ”朝廷从之。命世衡董其役。夏人屡来争,世衡且战且城。然处险
20、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五十尺,遇石横亘,工徒曰:“是不可井矣。”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城成,赐名青涧,以世衡知城事。世衡开营田,募商贾,通货利,城遂富实。教民习射,以银为的,中者与之,由是人人能射。范仲淹巡边,知环州属羌多密与元昊相通,以种世衡素得属羌心,而青涧城已完,乃奏徙世衡知环州以镇抚之。有牛奴讹素倔强,未尝出见州官,闻世衡至,乃来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慰劳部落。是夕,雪深三尺。左右曰:“奴讹凶诈难信,且道险,不可行。”世衡曰:“吾方以信结诸胡,可失期邪?” 遂冒雪而往。 既至, 奴讹大惊曰: “吾世居此山, 汉官无敢至者。
21、公了不我疑耶?”帅部落罗拜,皆感激心服。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夏元昊拒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 B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 C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 D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诏书,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自秦始皇登基后,改命为制,令为诏。 B河东,黄
22、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古称河东。 C营田,古时政府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以此取得军饷和税粮。 D郊迎,在郊外迎接宾客,多有怠慢之意。古时主宾见面礼仪多为作揖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昊做事反复无常,他在暗中收买羌人作为内助,环庆路的羌族酋长六百多人被诱使,相约做他的向导,但此举不久后便败露了。超然客公众号 B范仲淹用兵有方,他秘密派遣儿子范纯佑和蕃将赵明先占领腹地,敌人率领三万骑来战,范仲淹识破对方计谋,击退了来犯的敌人。 C种世衡深谋远虑,他倡议依凭宽州的旧垒来修筑新城,除了能抵挡西夏的锋锐之外,还有很多方面的战略意义,
23、朝廷接纳了他的建议。 D种世衡讲求信义,他让工匠凿石挖井,教百姓练习射箭,都用激励取得了成功;种世衡冒雪履行与牛奴讹的约定,也让对方大为感动。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命世衡董其役。夏人屡来争,世衡且战且城。(4 分) (2)吾世居此山,汉官无敢至者。公了不我疑耶?(4 分) 14范仲淹和种世衡防御西夏的策略有哪些相同之处?(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南中荣橘柚 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注】整联典出屈原
24、橘颂 “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炎方,南方,此谓永州,为柳宗元贬谪之地。殊风,指江南、江北风俗各异;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则为枳。熊,熊耳山,在今河南省;湘,湘山,在今湖南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怀着美好品质的橘柚接受命运的安排,生长在炎热的南方,适应了这里的水土。 B橘柚在林中红绿相映,色彩斑斓,又经冬不衰,一年将尽之时还能散发出香味。 C颈联将橘与雪进行对比,橘生淮南而难以北上,飞雪只能滞留北方而难以南下。超 然 客 公 众 号 D本诗与陆游书愤皆“北望”,陆诗是因诗人渴望收复中原,本诗则与之不同。
25、16沈德潜评价柳宗元诗“得骚之余意”,请结合全诗对此予以简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个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归去来兮辞中,“_”一句斜视庭柯,“_”一句流连孤松,都寄托着陶渊明的高洁之志。 (2)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 (3) 石钟山记 中, 苏轼实地寻访, 发现石钟山 “窾坎镗鞳之声” 形成的原因是 “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
26、20 题。 北京冬奥会的设计美学集中体现了中国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北京冬奥会会徽,以书法形态的“冬”字为灵感,与滑冰、滑雪运动员的造型相( ),表现出赛道起伏的曲线以及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吉祥物冰墩墩, ,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搭配, 象征了健康、 坚韧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以中华文化图腾 “龙”为创意,与雄浑曲折的山脊融为一体,俯瞰下去正如 ;首钢滑雪大跳台,以敦煌壁画中“飞天”为象形, ,寓意着朝着梦想腾跃和飞翔立足传统文化,满怀文化自信,中国的设计师( )。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中国超 然 客 公 众 号文化的深厚底蕴得以彰显,打造了靓丽的中国名
27、片。回溯传统,面向未来,我们( )地表达自我,释放出中华文化璀璨的光芒,让世界( )中国文化之美、中国文化之韵。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融合 独具匠心 从容不迫 领略 B融和 别出心裁 从容不迫 领悟 C融合 独具匠心 泰然自若 领悟 D融和 别出心裁 泰然自若 领略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让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了靓丽的中国名片。 B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得以彰显,成为了靓丽的中国名片。 C让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中国文
28、化的深厚底蕴得以彰显,打造了靓丽的中国名片。 D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了靓丽的中国名片。 20根据原文及图片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四、名著阅读(四、名著阅读(8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大观园的姐妹们美丽聪明、气质高雅,但其诗文素养与个性却各有特色。她们写的诗就如同曹雪芹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即便不加署名,也知道是谁写的。_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_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其诗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_性格大度、潇
29、洒风流,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_处事果决,精明能干,她写的诗则疏阔爽朗、高远简淡。从海棠诗社与菊花诗社的吟咏中,可以读出她们各自的风格。第七十回,林黛玉作了一首桃花行,薛宝琴说是自己写的,贾宝玉说:“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 21依次对应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 B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史湘云 C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贾探春 D史湘云贾探春林黛玉薛宝钗 22贾宝玉为什么不相信桃花行是薛宝琴写的?请结合桃花行的选句和红楼梦相关内容简要回答。(5 分) 桃花行(节选)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
30、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五、写作(五、写作(60 分)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成长自觉是一个人对自己不足和现状的觉醒和反思,是一种主动追求改变的意识;成长自信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坚守,是一种沿着这种价值成就自己的信念。 有人说:“一个真正伟大的人的自信和自觉是平衡的。 他会从成功里获得自信, 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在个人成长中,自觉和自信缺一不可。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以“个人成长的自觉和自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综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31、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1)现代文阅读(共 5 小题,19 分) 1 C (3 分。 C 项曲解文意, 根据 “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 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可知,“从主观上讲,艺术创作会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悠久的价值”表述错误) 2C(3 分。A 项关系混淆,原文中二者是并列关系,没有说明二者存在师承关系。B 项因果不当,艺术的起源与理性知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构不成因果关系。D 项比较有误,在谈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两则材料话题方向不一致,且材料三认同“艺术是自然的再现”,而材料二认为艺术“就是一段自然
32、的实现”。) 3A(3 分。B、C 项只谈了对自然的审美,未涉及艺术;D 项强调艺术创作与自然有距离,符合材料一的观点) 4论点辩证深刻,在承认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再点出本质是“自然的实现”;论据合理充分,用建筑、音乐、抒情诗等论据论证了“模仿说”观点存在漏洞;论证逻辑严密,先承认其有合理成分,再对其不合理性予以批驳,最后举例论证;论证语言精确,“已不能完全成立”“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表达恰切、有分寸。超然客公众号 (4 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4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夸张,使艺术和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
33、以自身创作情绪和想象力将理想情感具体化、客观化;选取瀑布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自由的创造,并加以理想化、精神化;诗句呈现出了瀑布这一自然景观旺盛、强烈的美感,彰显了自然之美。 (6 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4 小题,16 分) 6A(3 分。A 项中无借代) 7D(3 分。在第二段中三处提到了“活力”,不全是直接表达) 8.飞蛾不可能战胜死亡,写出了死亡的不可抗拒性。这是作者想象中飞蛾的感慨,写出了飞蛾面对死亡的端庄态度和坦然心态。本句表达了对飞蛾的赞美,并借此写出了人生命的尊严感。 (4 分。 第一个要点 1 分
34、, 第二个要点 1 分, 第三个要点 2 分。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将日间活动的飞蛾和夜间活动的翼底黄作对比,突出了飞蛾的平凡;将飞蛾的命运不济与窗外生命乐趣的淋漓尽致作对比,写出了对飞蛾的同情;将飞蛾生命的脆弱与死神的强大作对比, 写出了飞蛾面对死亡的坦然; 将飞蛾面对死亡的抗争与它接受死亡的坦然作对比,写出了对生命的感悟;将“我”对飞蛾一开始的淡漠与后来的赞叹作对比,展现了作者态度的转变。 (6 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5 小题,20 分)10B 11
35、D(3 分。不是怠慢,是敬重) 12B(3 分。据“以三万骑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可知,敌人是假装失败,范仲淹也并没有追击)超 然 客 公 众 号 13(1)朝廷命令种世衡监督管理这项工程。夏人屡次来争夺,种世衡边作战边筑城。(4分。“董”、“役”、“城”各 1 分,句意 1 分) (2)我们世代居住在这座山里,汉族官员没有敢来的。您难道完全不怀疑我吗?”(4 分。“世居”“了”和宾语前置各 1 分,句意 1 分) 14 修筑城池,巩固宋军的阵地;团结诸羌,阻止西夏的渗透。 (3 分。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 【参考译文】 当初,元昊造反,暗地里诱使羌族为内助,环
36、庆路的酋长六百多人相约做向导。事情不久就败露了。 范仲淹因为他们反复无常, 到达自己所部, 就奏请巡行边境, 凭借诏书犒赏羌族,检阅他们的人马,为他们建立条规约定,羌族人都听命。从此为中原所用,羌人亲近爱戴范仲淹,称呼他为“龙图老子”。范仲淹因为庆州西北马铺砦面对后桥川口,在敌人腹地,想在那儿筑城,估计敌人肯定会来争夺,秘密派遣儿子范纯佑和蕃将赵明先占领那个地方,自己带着军队跟着他们。将领们不知到哪儿去,走到柔远,版筑都准备好了,十几天就把城墙筑好了,就是大顺城。敌人发觉后,派三万多骑兵来战,假装败退,范仲淹告诫不要追击,后来发现果然有伏兵。 大顺城建完, 白豹和金汤的敌人都不敢进犯, 环庆路
37、从此以后受到的侵略就更少了。当时塞外的寨子已经陷落了,鄜州判官种世衡说:“延安东北二百里有过去设的宽州,请凭借废弃的堡垒再兴建,来抵挡敌寇的攻击,往西可以巩固延安的形势,向东可以方便获得河东的粮食,向北可以谋取银州夏州的旧土。”朝廷超然客公众号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种世衡监督管理这项工程。夏人屡次来争夺,种世衡边作战边筑城。然而位置险要却没有泉水,商议认为此城不能守。凿井挖地一百五十尺,遇到横亘的石层,工匠们说:“这里不能挖出井了。”种世衡说:“石头下面,难道还没有泉水吗?你们把石头打碎挖出(泉水)来。”凡是打碎的石头够一簸箕的,就付一百钱,工匠们拼命干,穿过好几层石头,泉水果然湍急地涌出来。城
38、建完后,皇帝赐名青涧,让种世衡管理城市事物。种世衡开营田,招募商贾,流通货物财利,城里富实起来。 教百姓练习射箭, 用银子作标的, 谁射中就给谁, 因此人人能射箭。 范仲淹巡边,知道环州的羌人很多秘密地和元昊相通, 因为种世衡平常深得羌族人的信任, 直到青涧城完工,就奏明让种世衡任环州知州来镇守安抚他们。 有个叫牛奴讹的平常很倔强, 不曾出来见过州官,听说种世衡来了,到城郊迎接种世衡。种世衡和他约定第二天去他的帐篷慰劳部落里的人。这天晚上,雪深三尺。左右说:“牛奴讹凶恶狡诈难以相信,况且道路艰险,不能去。”种世衡说:“我正要以信义交结这些胡人,怎么能失约呢?”就冒着雪去了。到了之后,牛奴讹大惊
39、说:“我们世代居住在这座山里,汉族官员没有敢来的。您难道完全不怀疑我吗?”率领部落里的人环绕着下拜,都感动奋发,心里敬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 2 小题,9 分) 15C(“将橘与雪进行对比”错误,诗人借橘与雪表达道理类似,构不成对比。橘应生在南方,而雪滞于北方,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16诗人由北方故乡被贬至南蛮之地,思归不能,志向难伸,满怀哀怨,与离骚表达的贬谪之怨相近;诗人虽然被贬,但依然心怀贞质,“受命不迁”,与离骚中屈原对节操的坚守相近;本诗借橘抒怀,托物言志,与离骚经常借香草抒发高洁的情怀相近。 (6 分。答出一点得 3 分,答出两点得 6 分。其他如果言之成理,可酌情
40、给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 1 小题,6 分) 17(1)眄庭柯以怡颜 抚孤松而盘桓 (2)【示例一】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示例二】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示例三】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示例四】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示例五】乾坤万里眼 时序百年心 【示例六】竹深留客处 荷净纳凉时 (3)空中而多窍 与风水相吞吐 (6 分。每句 1 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8A(3 分) 19D(3 分。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语病有两处:一是第二句偷换主语导致与前文主语不一致;三是最后一句“打造了”与前文主语搭配不一致) 20以中国“国宝”大熊猫为原型;一条蜿蜒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与背后的天空相互辉映(6 分。每写出一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四、名著阅读(8 分) 21C(3 分。根据人物的性格和诗歌风格特点进行判断) 22贾宝玉是黛玉的知己,知道林黛玉经历过离丧之痛,所以“作此哀音”;桃花行以花寄托人的身世飘零,缠绵凄切,符合黛玉的性格,与薛宝琴不符。 (5 分。答出一点得 3 分,答出两点得 2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五、写作(60 分) 23参考 2021 年全国新高考卷作文阅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