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18MB ,
资源ID:208116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081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义知识点3:声(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义知识点3:声(含答案)

1、试卷第 1 页,共 24 页 知识点知识点 3、声、声 一、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为 340m/s。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人耳 0.1 秒以上才能分辨出来 二、二、声音

2、的特性声音的特性 1、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音量):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响度。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声音大小的单。 思维导图 教材精析 试卷第 2 页,共 24 页 3、音色(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以及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三、三、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看病情,声呐、B 超等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碎石、洗碗、清洗牙齿污物等 四、四、乐声和噪声乐声和噪声 1、科学角度:有规律的声音叫做乐声

3、;杂乱无章的声音叫做噪声 2、生活角度:令人心情愉悦的声音叫做乐声;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叫做噪声。 3、预防噪声: (1)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2)措施:隔声 消声 吸声 五、五、耳朵和听觉耳朵和听觉 (一)人耳结构 1、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试卷第 3 页,共 24 页 3、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 4、人的听觉:人

4、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频率在 20 赫到 20 000 赫之间的声音。据此,人们将低于 20 赫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 20 000 赫的声音称为超声。 1下列实验现象与结论不对应的是( ) A(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砂石的吸热能力比水大 B(铅柱粘合实验)分子之间有引力 C(声音的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橡皮泥的沉与浮)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可以增大浮力 【答案】A 【详解】 A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吸热和质量相同时,吸热能力(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时,砂石升高的温度更快,所以砂石的吸热能力比水小,故 A 错误,符合题意; B将两个铅柱的表面进

5、行打磨,然后将它们用力按在一起,将其中一个悬挂起来,下来的那个铅柱也不会落下,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将真空罩中的空气慢慢抽出时,听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当橡皮泥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当橡皮泥在水面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二者比较可知,通过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浮力,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A。 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铃声又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典例精讲 试卷第 4 页,共 24 页 A只要

6、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B实验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C听不见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反射了声波 D听到铃声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答案】B 【详解】 A闹铃振动,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就听不到声音,故 A 错误; B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铃声逐渐减小,当玻璃罩内变成真空时,听不到铃声,可以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故 B 正确; C听不见铃声,是由于玻璃罩中真空,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 C 错误;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由于空气进入玻璃罩,传播声音的介质增多,故 D 错误。 故选 B。 3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7、C声音在铁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慢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答案】A 【解析】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 A 正确; B、真空不能传声;故 B 错误; C、声音在铁轨(固体)中比在空气(气体)中传播得快;故 C 错误;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比光的速度慢得多;故 D 错误; 故选 A 4下列物体中,属于声源的是( ) A教室里通电的电铃 B音乐教室里的钢琴 C放在实验桌上的音叉 D静止的树叶 【答案】A 【详解】 试卷第 5 页,共 24 页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因此教室里通电的电铃属于声源。音乐教室里的钢琴、放在实验桌上的

8、音叉、静止的树叶都没有振动,均不属于声源,故 A 符合题意为答案。 5穿越村庄、住宅区的高速公路旁,常设置数米高的挡板,这是为了( ) A提醒司机安全行车 B防止车辆冲出车道 C防止车辆废气外逸 D减少噪声向外传递 【答案】D 【分析】 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入耳,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穿越村庄、住宅区的高速公路旁,常设置数米高的挡板,可以通过挡板阻断或减小噪声向外传递,故选 D。 6歌曲老鼠爱大米风靡大江南北。但由于版权意识欠缺,导致这首歌有杨臣刚、香香、王启文等多人的演唱版本同时存在。商场里响起“不管路有多么远,一定会让它实现” 胡兵和李龙同学齐声说:

9、 “这是杨臣刚唱的。 ”他们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唱者是谁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答案】B 【详解】 不同人的声音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胡兵和小龙对杨臣刚、香香、王启文等多人的音色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可以直接判断出来。 故选 B。 7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而产生的,声音要靠_传播;真空_ (填“能”或“不能” )传声。 【答案】振动 介质 不能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8有一幅著名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

10、由_、_、_和振动产生的。 【答案】空气; 雨滴 声带 试卷第 6 页,共 24 页 【详解】 风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雨声是由雨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读书声是由人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9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_发出声音,公路两侧种有许多树,这是在_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 传播过程中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若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噪声。 2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一是在声源处、二是在传播过程中、三是在人耳处。公路两侧种有许多树,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1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

11、叉,可观察,这说明了_。 (2)如图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 (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 (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并由此推理可知:_。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面上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 空气 铃声越来越小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解答:(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

12、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 试卷第 7 页,共 24 页 11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 (1)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 (2)如图乙,两只音叉完全相同,敲击右边的音叉,我们却看到左边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不断弹起,这个现

13、象说明_。 (3)如将上述乙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同样的实验,则泡沫小球_( “会”或“不会” )弹起,这是因为_。 【答案】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不会;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详解】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3)这个实验不能在月球上进行,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不能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12图 1 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4、” 。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 10m 间的通话,这表明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_。 试卷第 8 页,共 24 页 (5)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 ,并且每根琴弦

15、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选填符号 a、b、c 或 d) ; 若选择琴弦 a 和 b,则是为了研究_; 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选填符号 a、b、c 或 d) ,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 【答案】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 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 a、d 音调与粗细(截面积)的关系 a、c 【详解】 (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声音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了金属丝的传声

16、效果比棉线的好; (3)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如果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棉线“松弛” ,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则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5)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应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故选择琴弦a和d; 选择琴弦a和b,材料和长度都相同,琴弦的粗细不同,可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

17、时,应保持琴弦的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故选择a和c. 1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和将两张课桌隔开,一位同学分别在一张桌子同一位置敲一下,另一位同学在两种情况下贴着另一张桌面听到声音的时间不同。 (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_。 (2)甲实验证明了_。 (3)丙实验说明了_。 【答案】乙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快 【详解】 试卷第 9 页,共 24 页 甲: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

18、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由此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丙:两张课桌紧挨时,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声音大,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好;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缝时,声音的传播要经过空气,声音小,说明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效果不如固体;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发现,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且固体传声效果好。 (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乙和丁。 (2)甲实验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丙实验说明了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且固体传声效果好。 14在学习吉他演

19、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现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80 1.02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I 尼龙 100 1.02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 9 种规格的琴弦

20、,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试卷第 10 页,共 24 页 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 【答案】A B C A D F 80 1.02 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用同一根弦,用同样的力去拨动琴弦,比较声音高低 【详解】 (1)123为了验证猜想一,

21、应控制琴弦的长短和材料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应选用编号为 A、B、C的琴弦进行实验。 456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应选用编号为 A、D、F 的琴弦进行实验。 (2)78为了验证猜想三,应控制琴弦的长短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由于编号为 G 和 H 的琴弦长短和横截面积相同,分别是 80cm 和 1.02mm2,而材料分别是钢和尼龙,那么若编号为 E 的琴弦长短和横截面积分别是 80cm 和 1.02mm2,就可以选用编号为 E、G、H 的琴弦进行实验。 (3)9为了验证琴弦音调的高低, 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应控制琴弦的材料、 长短和材料横截面积相同

22、,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用同一根弦,用同样的力去拨动琴弦,比较声音高低。 15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如图所示,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 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0.9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 m?_ (2)汽车的速度为多少 m/s?_(超声波的速度是 340m/s) 【答案】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85m 汽车的速度为 42.5 m/s 【解析】 由题意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信号被汽车反射后接收,汽车距离测速仪11v t340m/s 0.5s

23、=85m22S声 试卷第 11 页,共 24 页 第二次发出超声波信号被汽车反射后接收,汽车距离测速仪22v t340m/s 0.3s=51m22S声;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之间行驶了 S=S1-S2=85m-51m=34m。汽车在 34m 间用时12ttt=0.9s-+=0.9s-0.25s+0.15s=0.8s22 ;故汽车速度为34mv=42.5m/st8sS。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3 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 100km 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 100km 到 160km 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都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 130

24、0km 的地方,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 (材料二)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沿直线传播,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往温度低的地方传播,于是声音就拐弯了。 (材料三)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得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 例如骆驼队白天在沙漠中行走时, 队伍后面的喊声,队伍前面往往听不到等。 (1)材料一中,人在 50km 处比 100km 听到的爆炸声的响度要_一些(填“大”或“小” ) 。 (2)生活在离火车道较近的地方的人们发现,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听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这主要是由于早、晚比白天

25、的地表温度_,声音向地表附近传播。 (3)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沿直线传播,光与声音有类似性质: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沿_传播。 【答案】大 低 直线 【详解】 (1)1响度与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故人在 50km 处比 100km 处听到的爆炸声的响度要大些。 (2)2因为夜晚和早晨早晚空气温度低,声音向地表附近传播,所以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 (3)3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沿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7如图所示为人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其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三块_的

26、传递和放大后传到试卷第 12 页,共 24 页 内耳,刺激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 (2)听觉形成的部位在_。 (3)当飞机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_,防止胀痛。 (4)当外界声音过于嘈杂时,我们常常会用双手捂住耳朵,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_( “在声源处控制” “在噪声传播途中控制”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 【答案】 听小骨 耳蜗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 图中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半规管。 【详解】 (1)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 引起鼓膜的振动; 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

27、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听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3)当吞咽食物和打呵欠时咽鼓管的管口开放,空气由此进入鼓室,可以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若一方压力过大,鼓膜就会被震破,听力受损。在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乘客咀嚼食物都是这个道理。 (4)当外界声音过于嘈杂时,我们常常会用双手捂住耳朵,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双耳效应 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 1 所示,在人们的右前

28、方有一个声源,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产生了“时间差” 。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产生了“声级差” 。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声级差最大可达到 25 分贝左右。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于是人的双耳听到的音色就会出现差异,也就是“音色差” 。 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第 13 页,共 24 页 (1) 双耳效应主要是利用同一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 _不同和_不同 (选填 “音调” 、 “响度” 、 “音色” ) 。 (2)若左

29、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_。 A正前方 B左后方 C右前方 D右后方 (3)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_。 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如图是人耳朵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声音经外耳道传入,引起3_的振动。接着4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7_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然后,信号由8听神经传到_,在那儿形成听觉。6_连通鼓室和咽部,使耳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答案】响度 音色 B A 鼓膜 耳蜗 大脑皮层

30、的听觉中枢 咽鼓管 【详解】 (1)12根据文中“时间差” 、 “声级差”和“音色差” ,可知同一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响度不同和音色不同。 (2) 3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距离左耳较近, 即声源可能在人的左后方,故 B 正确。 (3)4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不是双耳效应的原因,故 A 符合题意; BCD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都是利用双耳效应,故 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1、。 (4)5678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耳廓收集声波,通过外耳道传递到 3 鼓膜并引起鼓膜的振动,再引起 4 听小骨的振动,听小骨的振动会刺激内耳中 7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的形成过程是:试卷第 14 页,共 24 页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 引起鼓膜的振动; 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6 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有助于保持鼓膜内外的压强平衡。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

32、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使用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耳朵 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 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2声音与我们密切相关,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最先被耳廓接收到,依次通过外耳道鼓膜最后在耳蜗处形成听觉 C回声的传播速度比原来声音的速度要小 D如果有声波产生,肯定有物体在振动 3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播声音。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

33、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4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轻轻敲击杯子时,两个杯子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课堂小练 试卷第 15 页,共 24 页 A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声音只是由杯子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声音只是由杯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当用筷子敲击左侧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右侧杯不能发出声音 D当用筷子敲击左侧杯,

34、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右侧杯能发出声音 5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声的 B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 D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6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下列有关此武器的应用,认识错误的是( ) A此枪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B此枪射击时超声

35、波响度太大,会把人耳震聋 C此枪可以射杀水中的鱼 D超声波具有穿透力强等特点 7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在鼓面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试卷第 16 页,共 24 页 A B C D 8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发声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 B人发声的音调比蝙蝠高 C狗不能听到超声波 D大象发声频率不在蝙蝠听觉频率范围内 9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36、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用轻重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敲击其中一个,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表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D8 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0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卷第 17 页,共 24 页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C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11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下列防止噪声的

37、办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免噪声传出去 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离墙,道路两旁种植树木花草 D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喇叭上的纸屑不断跳动,此现象表明:_; (2) 如图所示, 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 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 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_; (3)如图所示,从瓶口吹气时,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_(选填瓶子或空气柱) 。 13如图所示是小科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他把一个

38、纸筒底部蒙上橡皮膜,橡皮膜上贴一小片平面镜,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斜射在平面镜上,小科对着纸筒说话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小科在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在月球上,该实验_(填能或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14 “掩耳盗铃”是大家然熟悉的成语故事。 从科学角度分析, 盗贼所犯的错误是: 既没有阻止铃的_,试卷第 18 页,共 24 页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 15请根据所学知进解释以下现象。 (1)在“盲人摸象”这个成语故事里,盲人是用_来感知“象”的形状,“象”的形状的形成部位是_ (2)如图,聋哑少女听不到声音而能展现优美的舞姿,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 使音响

39、、舞台产生_, 从而使靠在音响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16按要求完成填空: (1)图甲中敲击桌子一端,耳朵紧贴桌面能在另一端清楚地听到声音,说明_。 (2)如图乙所示,将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减小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塑料尺发出声音的音调_(填“变高”或“变低”) ;当塑料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塑料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_。 (3)图丙中的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_处控制噪声的,请举出一个在生活中与此方式相同的控制噪声的例子:_。 17小雨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右边伞柄的 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 B 点时

40、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 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_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选填“音调”或“响度”)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 18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生活生产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一般减少噪声的三种措施为: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_ 试卷第 19 页,共 24 页 (2)主动降噪耳机可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声方向相反的声波,将一部分噪声抵消,从而实现降噪效果,该过程属于三种措施中的_(填序号) (3) 长期佩戴耳机有损听力, 降噪耳机也不例外下列不支持长时间佩戴降噪耳机的观

41、点有_ (可多选) A使用普通耳机听相同分贝的声音时,声波对鼓膜的振动强度比不使用大 B长时间使用降噪耳机会加速鼓膜和听小骨等结构的劳损 C降噪耳机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噪声进入耳中 D降噪耳机不及时清洁,容易将细菌带入耳 三、探究题三、探究题 19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喇叭上的纸屑不断跳动,此现象表明:_; (2) 如图所示, 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 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 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_; (3)如图所示,从瓶口吹气时,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_(选填瓶子或空气柱) 。 20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

42、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 A 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 O处,通过纸筒 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 A 和纸简 B的位置不变,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光滑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你还可以得试卷第 20 页,共 24 页 出的结论是_。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

43、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_。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有_(写出一条) 。 21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很快,所以声速的测量体现了科学家们超凡的智慧。 第一个测出空气中的声速的人是英国人德罕姆,1708年,他利用远处炮弹爆炸所发出闪光和爆炸声计算出空气的声速,如图 1所示。 第一次测量水中的声速是在 1827 年,由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和他的助手在日内瓦湖上进行的。如图 2 所示,利用火药发光和水下钟声,算出了水中声速。 第一次测量铸铁中的声速是在巴黎完成的。 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 在管的另一端则会听到两次响声,利用管长和两次响声的时间差计

44、算出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 现代测量声速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超声压电陶瓷换能器作发射器和接收器,直接利用示波器测出声速。 (1)材料中的炮弹爆炸声和钟声是通过物体的_发声的。 (2)在第一次测量铸铁中的声速实验中,听到的第一次声音是_传来的。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_(可多选) 。 A科学的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测量方法的不断改进使声速的测量越来越准确 C很多科学研究来源于生活 D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声速的测量越来越准确 E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事,跟我们没有关系 22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

45、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 试卷第 21 页,共 24 页 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 (如图所示) , 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 2.5 mL和 5 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 : 序号 A B C D E F 注射器规格(ml) 2.5 2.5 2.5 5 5 5 空气柱长度(cm) 2 1.5 1 2

46、1.5 1 频率(Hz) 337 488 562 300 337 488 声强级(dB) 75 75 60 75 60 75 (1)选用序号为 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_; (2) 选用序号为_的两次实验做对比, 可以得出: 在空气柱的_相同时, 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_。 23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试卷第 22 页,共 24 页 丙 钢丝

47、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_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有关。 (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24小闻同学按如图所示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辨出“do(1) 、re(2) 、mi(3) 、fa(4)”四个音阶,就能探究出“音调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闻同学对瓶吹气时会引起_振动。 (

48、2)小闻同学分辨出 A、B、C、D四个瓶子中发出的声音分别对应 do(1) 、re(2) 、mi(3) 、fa(4)四个音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3) 如果改用筷子敲打瓶子, 那么音调的排序和贴着瓶口吹气时的音调排序刚好相反, 请说明理由。 _。 (4)小闻同学利用同一个声音传感器将实验过程中三次敲打瓶子产生的波形图拍了下来,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三次实验小闻是用不同大小的力度敲击了同一个瓶子 B三次实验小闻是用相同的力度敲击了不同的瓶子 C甲、乙两图对应的实验中,小闻敲击瓶子的快慢相同 D丙图对应实验中,小闻的敲击的瓶子发出的声音尖锐 25如图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管,

49、它们的唯一不同就是长度不一样,小龙同学发现:依次口吹这三个笔套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小龙在查阅资料后终于弄懂了口吹笔套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笔套试卷第 23 页,共 24 页 内的空气柱。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吹笔套管产生声音的音调与_有关。 (2)事后小龙根据这个实验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如图) ,在竹管开口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 推拉铁丝环时, 音调可以改变, 吹奏歌曲。 则当布团分别位于 a、 b、 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_。 四、简答题四、简答题 26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介质 声

50、速 v(ms-1) 介质 声速 v(ms-1) 真空 0 煤油(25) 1324 空气(0) 331 蒸馏水(25) 1497 空气(15) 340 铝(25) 3230 空气(25) 346 铁(25) 5100 (1)指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有的规律:_(写出两条) 。 (2)在长为 102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 2.8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_?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_? (此时气温约为 25) 。 27根据人耳的示意图上的编号及所指部位回答问题: 试卷第 24 页,共 24 页 (1)写出图中所示的结构4_。 (2)8_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