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66.29KB ,
资源ID:207583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075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1、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及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3 课时; 祖父的园子2 课时; 月是故乡明1 课时; 梅花魂1 课时;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1 课时;语文园地 2 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认 41 个生字,读准 3 个多音字,会写 18 个字,正确读写 11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 3.能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 体会其中的乐趣; 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能抓住课文中重要的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引导学生练习习作,教会学生在习作中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1.1.双基内容双基内容: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单元以“童年”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塑造了乡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稚子弄冰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村晚一诗是诗人即景而写,写出了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奏的场景,构成了一幅饶有

3、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 祖父的园子一文,作者萧红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祖父的园子给自己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眷恋故乡的真挚情感。 梅花魂通过五个小故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口语交际围绕“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习作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成长历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2.2.重点训练项目与教材前后的联系:重点训练项目与教材前后的联系: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4、。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看到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3.3.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4.4.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2)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教学措施:教学措施: 1.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

5、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惜时奋进的古诗。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作为材料,把事件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 1 1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6、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古诗,理解诗意,感悟诗中描绘的画面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5.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向往,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有关古诗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课时安排: 3

7、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情趣以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感受乡村 田园生活的情趣以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的、美好的,也是丰富多彩的。身处童年的你们正在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你能想象古代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让我们乘上古诗的飞船,穿越时光隧道,去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借

8、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教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和停顿。(多媒体课件)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指名试读,评议。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意思是“兴致”,题目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带着对题目的理解,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夏季,从“桑阴”一词可以看出;村庄儿女:昼耘田、夜绩麻;童孙:学种瓜) 三、精读古诗,探究诗意 1借助注释

9、或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 2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3指名试着概括全诗大意。 (白天在田间除草,夜晚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四、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1品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读这两句诗,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劳动画面。) (2)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2品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读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几个孩子在树荫下,拿着小铲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画面。) (2)从这两句诗中

10、,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在勤劳的父母的感染下,他们也爱上了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诵读古诗。读出对热爱劳动的劳动人民和儿童的赞美之情。 五、走进诗人,拓展延伸 1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晚年自号石湖居士,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新明快。著有石湖诗集 石湖词 吴船录等。 2课外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余的几首。 六、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耕田 村庄儿女 勤劳 夜绩麻 童孙:学种瓜天真、可爱、爱劳动 第

11、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稚子弄冰 。 2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 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著有诚斋集等。 二、精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1)借

12、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诗意:早晨起来,小孩子把冰从盆里取出,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锣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块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破碎一样的声音。)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结合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描述出来并赋予它美好的情感。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围绕“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

13、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这两个问题,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四、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交流积累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 以“散落在古诗里的童年”为主题画一张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脱晓冰穿彩丝敲玉磬 天真可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

14、诗村晚 。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新课 1引导回忆、背诵以前学会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出示诗题:村晚。 (1)解题: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解这首诗描绘的画面。 (2)简介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指名让学生分句朗读,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指导识记。 (2)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

15、奏读好诗句。 草满/ 池塘/ 水满陂, 山衔/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 短笛/ 无腔/ 信口吹。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1 默读古诗,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查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议答,使学生明确: (1)草满池塘水满陂。 a指名读。 b谁能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池塘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池塘里涨满了水。) (2)山衔落日浸寒漪。 a指名读。 b这一句诗里的“衔”是什么意思?(衔:口里含着。) c “山”如何“衔”落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好像被山咬住了。) d“寒漪”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寒漪: “漪

16、”指水中的波纹。 “寒漪”是指傍晚夕阳下的暗绿色波纹。) e谁能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再把一、二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池塘四周长满了绿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处的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a指名读。 b “牧童”指什么人?(这里指放牛的孩子。) “归去”表示回到哪里去?(回到村子里去。) 看图:“横牛背”你是怎么理解的?(横坐在牛背上。) c指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放牛回来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随口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四、体会情感,背诵古诗 1整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

17、感?(整首诗围绕“村晚”二字,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适的乡村晚景图。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2带着感情自由朗读古诗。 3指名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快。 4全班一起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六、板书设计: 村晚 宋杨万里 景:草、水、山、落日恬静闲适 牧童:横牛背、信口吹调皮可爱 2 2 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 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体会作者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

18、方式。 4.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对园中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1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2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作者内心的感受,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 。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教学

19、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童年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念念不忘。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作者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 ,感受她的快乐童年生活。(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 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 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 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0、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明确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园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作者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 、玩耍,园中的景物是自由的,作者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再读课文,梳清条理 1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2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 13 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 414 自然段); 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 都是自由的(第 1516 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 1719 自然段)。 3自

21、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摘录优美的句子。 2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13 记忆中的园子 414 快乐的园子 1516 自由的园子 1719 温馨的园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

2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课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熟练,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美丽、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 三、走进课文,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朗读

23、第 1 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 用一个词语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情。 (2)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儿。 默读课文第 414 自然段,画出作者干活和玩闹的句子,细细地品味。 a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b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反而把它踢飞了。 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d 祖父浇菜, 我也过来浇, 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 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讨论:作者

24、在园子里到底是玩闹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闹,玩闹就是干活,都充满了欢乐。)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心情。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朗读课文第 16 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园子里的那份自由。 a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b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c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d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e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f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 默读课文, 思考: 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5、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作者快乐的心情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美丽、快乐、自由、温馨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天的,祖父、后园、作者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 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3推荐阅读: 呼兰河传 。 六、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玩闹 干活 自由 快乐 3 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26、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对月是故乡明进行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怀。 3.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认识到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阅读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教学难点; 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体会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

27、关“月与故乡”的古诗词。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月亮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景物。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意。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释题:大家知道“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哪里吗?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聊作者。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他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

28、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 朗润集 季羡林文集等。 三、赏读课文,理清思路 文章开篇点题,接着由月过渡到山水,进而过渡到故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 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 (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 个人) 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 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的瑞士

29、莱芒湖上, 在_的非洲大沙漠中, 在_的大海中, 在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_的,我都非常喜欢。 此地有_ ,_还有_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 一轮当空, 月光闪耀于_之上, 上下_ , 一碧_ , _远溢,_,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2作者的故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作者的故乡没有山,只有水,但是作者不觉得遗憾,仍然爱他的故乡,强化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3作者明明写故乡的月,为什么还要写童年的趣事呢,是不是多余? (不多余。故乡之月,是思乡的载体,取其团圆和美之意,因此人们常用它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作者早年离家,童年趣事深刻在记忆中,不管走

30、到哪里,都构成了他思乡的回忆内容,而这些趣事,都是在月下或跟月亮有关,因此不多余。) 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 (文中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月亮,起到对比和烘托的作用。突出了故乡月亮独一无二的美,展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总结聚焦,深化主题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月”为线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在作者的眼中,月亮就代表了故乡和亲人。不过,人们赋予月亮的象征义远不止于此。千百年来,人们总是以各种方式来抒发对月亮的吟咏和思考。) 六、拓展练习 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能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各种艺

31、术形式。 六、板书设计: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诗文中的月亮山水衬月故乡的月亮平凡、小世界各地的月亮美妙绝伦、大朗润园的月亮荷塘月色 对故乡的思念 教学反思: 4*梅花魂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通过外祖父爱梅花,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理解题目的意思,懂得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高尚品格,并学习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 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意思,懂得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高尚品格,并学习这种品

32、格。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搜集与梅花有关的诗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赏梅花 1大家见过梅花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梅花图片)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梅花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诗人王冕等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句盛赞它。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知梅花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速读课

33、文,思考课文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3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引导,悟梅花 1同学们,我们读这几个小故事,都能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 (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1)联系上下文;(2)抓重点词句;(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4)用朗读的方式;(5)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喜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

34、升华,颂梅花 1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 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说说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3)齐读。 五、拓展深化,学梅花 1课文除了写外祖父挚爱梅花外,还写了外祖父几次哭了的情形,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

35、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每当读到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上。 (2)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3)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从中体会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2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3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让学生明白,梅花魂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4 “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像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

36、,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 ,让我们从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六、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段落。 六、板书设计: 梅花魂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民族魂中国心思乡情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走近他们的童年岁月口语交际:走近他们的童年岁月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表达、倾听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2.将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通过收集大人们的童年故事,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教给学生一定的讲故事的方法,以便在交流过程中表述清楚。 教学重点: 和别人交流

37、时,要把自己听到的故事讲清楚、讲明白。 教学难点: 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具体。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大人们童年的故事。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有趣的歌曲童年 ,如果你会唱,可以一起唱,边听边想,歌词中反映的童年有趣在哪里。(播放歌曲) 听完了歌曲,你觉得趣在哪里? 2童年生活,童趣无限,这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童年趣事。 二、勇于交流,发现童趣 1回忆课文,体会童趣。 (1)大家还记得祖父的园子中的主人公吗,她的童趣是什么? (2)古诗中诗人笔下的三个儿童的童趣表现在哪里? 2说说自己,回味童趣。

38、 我们正处在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有趣事呢?我们大家来说说自己童年中令你最难忘的事。 要求:以孩子的口吻,用口头语言,并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把故事讲具体、讲清楚。 3走进长辈,明白童趣。 (1)走进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小组内交流) (2)要求: 小组内的每个同学轮流发言。 声音响亮,自信大方。 围绕主题,把故事说完整,把有趣的细节说清楚。 认真倾听,明确趣在哪里;不要插嘴。 (3)学生交流,教师参与,发现薄弱之处,予以指导。 (4)每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提升情感 无论你生活在什么年代, 童年都是会飞的梦, 是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芦”上的笑声,是一朵

39、朵飘舞的雪花你们的童年比长辈们的童年要丰富多彩的多,你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四、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童趣 重点讲述别人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反思: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选一件令人印象深刻, 并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的事写下来。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 3.通过让自己长大了的经历,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体会自己的成长。 教学重点: 在动笔前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地叙述出这件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的事。 教学难点: 善于表达,

40、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回顾自己成长路上印象最深的、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的事情。 作文指导 习作内容:那一刻,我长大了 习作目标: 1.选一件成长历程中印象最深的,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2.通过让自己长大了的经历,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体会自己的成长。 习作重点: 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习作难点: 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指导过程: 一、激发情趣 在我们成长历程中,总有一些事让我们印象深刻,总有一些事对我们的成长意义非凡。

41、让我们翻开成长的史册,记录下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对我们成长意义非凡的事。 二、拓展思路 1在你成长的历程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 2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而印象深刻。 3小结: 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是因为有趣,而有一些印象深刻的事让你成长了。 三、互动交流 1刚才同学们都讲述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有有趣的,有难过的,有遗憾的想一想有没有哪一件事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学生自由练说)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说清楚自己觉得长大

42、了的原因。(请个别同学讲述,教师指导) 3在小组里说说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的故事,然后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触动的小故事。评选条件:把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 4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动笔写作 1学生动笔拟提纲,完成习作。 2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优秀习作。 五、板书设计: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印象深刻 感到长大 真情实感 习作批改 习作讲评 讲评目标: 1.习作讲评。 2.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讲评重点: 习作讲评。 讲评难点: 共同评议中肯定优点,指出问题。 讲评过程: 一、佳作赏读,交流评价 1展

43、示一篇写得比较好的作品,指名读,全班交流点评。 预设: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你“长大”的“那一刻”是什么呢? 你最欣赏这里面的哪个词或者哪个句子? 老师也喜欢这里面的一个句子。你们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或者补充的吗? 2小结:我国古代就有“文章不厌百回改”的说法,好文章就是修改出来的。希望同学们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习作,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结尾再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让习作更完整,才能达到与对方真诚沟通的效果。 二、着手修改,比照赏析 1相信刚才的欣赏与评价,对大家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2教师巡视,发现修

44、改后有很大改观的典型习作。 3请“修改典型”习作的作者上台朗读自己修改前后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这样改的原因。 4教师出示一篇劣作,请同学们谈谈看法,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小组合作,互评互改 1教师出示评改要求: (1)文章是否把一件事写清楚了, 受到触动、 感到长大的瞬间是否写具体了。 (2)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让你心动的好词佳句。 (3)中心是否明确。 (4)是否有真情实感。 2互相通读小组内成员的作文,相互提出优点、缺点及整改意见。 3各自修改。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希望通过这节课,你们不仅能完成这篇习作,而且在今后的

45、生活中,也能学会表达,学会沟通,同时也别忘了学会倾听,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阳光和爱。 六、板书设计: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印象深刻 感到长大 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结合本单元“走进童年”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3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4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想象情景,体会特点,仿写句子。 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理解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积累古诗词,并能谈谈对古诗词的理解

46、和体会。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积累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交流平台,通过总结与回顾,理解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总结与回顾,理解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发现了童年生活中的种种趣事,在趣事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那么作者是怎样借往事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呢?你是从哪里体会到这种情感的呢? 二、揣摩写作特点,体会思想感情。 1.快速浏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 并思考: 这几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的?结合相关句段谈一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评。 (

47、1) 祖父的园子一文,作者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花开了,就像是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都是自由的” 这一段,就是把情感寄托在园子里的花、鸟、虫子身上,用含蓄的方式写出对祖父和园子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2) 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月亮,而是借月亮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4.教师小结: 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读直抒胸臆的句子;品味重点词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三、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 (1)读直抒胸臆的句子; (2)品味重点词句; (3)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 (

48、4)通过有感情地朗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同桌互相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二、课件出示“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这句话写出了太阳光的强烈。) 课件出示“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 (这句话则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三、学生自己练读仿写。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空气像凝固了似的,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静得直听到每个人的气息声。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

49、目标: 1读句子,体会语句在表达上的特点。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诵游子吟 。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1读句子,体会语句在表达上的特点。 2小组合作讨论。 3集体交流。 第一句:作者见到了“广阔世界的大月亮”,就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小月亮,使我们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第二句:杭州的桂花比不上故乡的桂花香,因为故乡的桂花已经融入了母亲的生命里,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浓浓的思乡情。 4照样子写一写

50、。全班交流。 二、日积月累 1初读诗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 2出示注解,解释诗题。 3介绍诗人和写诗的背景。 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与母亲相依为命。他从小刻苦读书,但多次考试落榜,直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这首诗是孟郊中进士后,为感激母亲的恩情所作。 4认真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意思不理解? 5哪几句诗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的?请学生自由读,同桌讨论,并说一说意思。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不回来,就把衣服的针线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 6哪一句诗写出了儿子的心声?怎样理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