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 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我们中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后来朱熹在诗集传序中对此作过描述: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故以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可见周代统治者已经重视诗、乐(艺术、审美)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在保持民风淳朴、国泰民安。乐记就已强调乐教因人的本性而进行心灵疏导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功能,故乐行
2、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所要求的艺术教化即美育的效果。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指出,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目日生视,耳日生听,心日生思,强调日常生活(无疑包括艺术、审美)和习惯对人日积月累的长期感化、教育作用。 当然,直到上世纪初,蔡元培、梁启超和王国维等人才借鉴西方,追随时代要求,逐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的美育观。力倡现代美育的第一人蔡元培 1901 年在哲学总论一文中率先引入美育一词,他反复强调,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又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心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对美育
3、陶冶、塑造人们美好心灵的目的、功能作精辟、深刻论述。梁启超是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另一位先驱,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一种拿趣味当目的而不是当手段的教育;他把美育称为情感教育,强调其动之以情的特性: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揭示出美育是借助艺术,通过打动人们情感、滋润人们心田而达到教育、感化人的目的。现代美育另一位开创者王国维则把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1903 年王国维发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他提出实施美育,以促进国民的高尚趣味和健康情调,发展国民的新精神。他也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说美育即情育也,美育
4、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臻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和知育之手段,此又为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他既充分肯定美育能陶冶人的性灵,丰富、发展人的情感,培养人们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又没有过分抬高美育地位,而认为美育能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实施和发展。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三位先驱者对美育的认识和界定不一定全面、完善、准确,但为我们确立美育以塑造人们美好心灵为根本宗旨,这一点现在仍然没有过时。 (摘编自人民日报把握美育内涵塑造美好心灵) 材料二: 德美育体系的建构是实现新时代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如果说,德育可以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方向引领及价值根基,美育可以为时代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审美底蕴,基于两者深度交融而建
5、构的德美育体系则能够引领时代新人达至心灵美善的至高境界。 德美育体系是以生命为视域去研究道德、审美及教育,而不是以德育美学的学科视域去规约生命活动。德美育体系在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育人使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理价值及操作指导意义。首先,在学理层面,德融于美之中,有益于解决学校德育领域内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实效低下。其次,在实践操作层面,以生命实践美学的思路来设计、优化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及教学体系,具备很好的实践操作价值及创新价值。德美育体系建构的核心,是落实美善相携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培育师生情感关怀共同体,落实基于生命美学的学校道德情感美育。 德美育体系具有时代使命: 首先,德美育体系
6、基于生命本体论,通过培育时代新人的心灵美善与博大胸怀来彰显其时代使命。德美育体系强调由坚定的理想信念、炙热的爱国情怀、高尚的品德修养、纯美的精神境界融为一体的完整人格。德美育体系不仅是一种新的课程体系,而且是一个更高境界、更大视域的生命成长体系。这是一种基于中国文化自信的美学境界,强调博大的胸怀、格局、视野,强调深层次的人性浸润及心灵自由。 其次,德美育体系是对德育美学的学科超越及时代超越。此前,德育美学是德育与美育交叉学科的重要课程形态,其重心在于德育,目标是发掘德中之美。当前,德育与美育的学科交叉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德育美学的学科任务不能再局囿于德中之美的发掘,而应更加侧重时代新人的精
7、神浸润及心灵美善的内在成长。 再次,德美育体系的时代使命,将从外在的课程开发,上升至生命价值的自主美学建构,以及道德审美境界的内驱生成。对于时代新人的学校培育及自主成长而言,德美育体系不再是外在规约,而是自主建构,是自身价值主体性的充分彰显及生命美学的主动追求。 (摘编自光明网德美育体系的时代使命及其建构)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元培提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的说法,只是为了说明美育是以陶冶感情为目的。 B梁启超提出美育是“趣味教育”“拿趣味当目的的教育”,因而揭示出美育具有打动人们情感、滋润人们心田的教育感化功能。 C王国
8、维既充分肯定了美育能陶冶人的性灵,丰富、发展人的情感,同时也认为美育能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实施和发展。 D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等三位先驱借鉴西方,对美育形成全面、完善、准确的认识与界定,逐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的美育观。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施美育能促进国民的高尚趣味和健康情调,发展国民的新精神,为此新时代更要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 B在时代新人的培育方面,或许德育可以为其提供方向引领及价值根基,美育可以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审美底蕴。 C“德美育”体系建构的核心是落实“美善相携”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来塑造人们的美好心灵。 D注重时代新人内在成长的“德美
9、育”与注重发掘德中之美的“德育美学”在学理和实践操作层面基本相同。 3根据材料推断,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反映美育效果的一项是( ) A“行人振木铎循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以闻于天子。”(汉书) B“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C“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 D“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孝经) 4两则材料都在谈美育,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请你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推进“德美育”体系建构。 二、文学类阅读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哨兵北舞 曾剑 绿皮列车终于
10、摆脱京城的喧嚣与繁华,钻出夜色,钻进晨雾,在莽莽丛林间穿行。 韩泽中以为,这趟驶向军营的列车,是他灿烂人生的开始,两年后,他将回到“北舞”,开启他辉煌的人生。 列车把他们带到一个小县城,换乘面包车,辗转到一个像屯子一样的小镇,在一处营地住下。一个月后,韩泽中和另一位新兵被一辆“勇士”接走。山路漫长,车行颠簸,“勇士”钻出大山,进入一片江湾。远远地,一抹红色飘扬在边界哨所塔楼上。 第二天清晨,韩泽中到哨所的第一班岗。真枪实弹,双人双岗。 哨所兵少,白天一班岗,晚上一班岗,还穿插着不定时的巡逻任务。夜班岗如期而至,战友们的舞声,衬托出哨所夜的寂静。寂寞伴随着单调和重复袭来,尤其在站岗的时候。他觉得
11、边防的夜不是黑的,是深蓝色。而白天,秋日的阳光直射下来,晒得他脖颈生疼。他站得没有刚开始那么笔直,腰有些松懈。哨长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天午饭后,哨长带着他俩上了山,那边有“夫妻哨所”旧址。 他们走在荆棘丛生的山路上,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终于到达山顶。 “夫妻哨所”上着锁。山高风大,门窗紧闭,屋里的桌椅布满灰尘。哨长给他们讲沈海洋的故事,他与另一个老兵被连队分配到山顶这个瞭望哨。有一天,老兵被抽调到边防团,这里只剩下沈海洋一人。沈海洋就向哨长申请,让妻子余香过来,义务当“哨兵”,这里就成了有名的“夫妻哨所”。余香支持沈海洋,奉献了五年。 “夫妻哨所”往下,半山腰,有一个烈士墓。墓碑上写着烈士的名字
12、:夏士连。一次巡逻,发现他国两个军人越界,去抓捕,夏士连冲在前面。坝下巨石林立水中,水深处还有暗礁。当时夜幕降临,细雨如丝,江边有雾,路滑。行到深水区,江水阻隔,夏士连在露出水面的巨石上跳跃,滑倒落水。 仔细擦拭过墓碑后,他们往山下走。回望烈士墓,韩泽中觉得这个老兵的名字特别年轻,富有朝气。他仿佛看见一位年轻的战士,立在墓旁向他微笑。 回哨所的路上,哨长讲了自己的故事。哨长是物理系的大学生,部队去招大学生干部,他报了名,没想到成了一名边防军官,每天检查岗哨,带兵巡逻。 “五年前,我与你们的嫂子扯了结婚证,没有结婚照,没有办婚宴,几次定好的时间,都因部队临时有任务,改了日期。父母年龄大了,原本该
13、休息,养老,却还要给我们带孩子” 哨长说着,声音有些哽咽。他们走下山,来到江边。韩泽中凝望江水,他觉得这界江的水,就像他们边防战士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酸楚,无声地在他们心底流过。 回望来时的路,他说不清是哪一步促使他走进军营,像是偶然,像是一时冲动,更像是冥冥之中,偶然里隐藏着必然。 第一学年专业课考核,同学说他秀气,建议他男扮女装,跳一段“贵妃醉酒”。他成功了,然而同学们随后喊他“韩媚娘”“韩贵妃”。虽无恶意,但听着刺耳。第二天去食堂吃饭,看见征兵宣传标语:“想成为男子汉吗?到军营去!”这则征兵标语吸引了他。 现在想来,已走进军营,那段女装古典舞好像不是最初始的缘由。七岁那年,一位亲戚说他过于
14、柔弱,背有些塌,挺不起来。爷爷指着一张报纸上国旗护卫队的照片说,将来你得长成这样。 那次从“夫妻哨所”和烈士陵园回来后,韩泽中开始按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在雕刻自己。 每次来到界碑前,韩泽中心中总会升腾起去触摸界碑的愿望。界碑在雪的映照下,散发出庄严与神圣的光辉,阻止了他的触摸。他举起手,向界碑敬礼。突然有一天,韩泽中发现他那双细嫩的手粗粝了,骨节变大,他并没有失落,他觉得用这样的手,向国旗和界碑敬礼,更有意义,更神圣。 一切都在改变。就像哨所的四季:晚春的花朵,盛夏的绿荫,仲秋的山林,冬日的白雪。不变的是哨所的橄榄绿,那是老百姓眼里永恒的风景。 每一天都特别漫长,两年时光连缀起来,却又顿觉转
15、瞬即逝。退伍的时间越来越近,韩泽中眼看就可以回北舞了,可他怎么走得了啊。有些心事压在他心头。 他决心申请转士官。哪怕只干一期,也得三年,这意味着,他放弃了他的“北舞”,那是无数舞者梦寐以求的学府。“你真的确定要留下?”哨长问。 “是的,我确定!”他说。 “同你爸妈商量一下吧。”哨长说。 “不用,我二十岁了,我的青春我做主。” 他写了留队申请,在申请书最后,他踢正步一样一笔一画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天黑下来了,他来到哨位,持枪上岗。 星星灯火,在他眼里静静地亮着。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服兵役的经历让韩泽中有了真正的成长,他对军人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
16、他因此抹掉了“韩贵妃”的人生印记。 B文中哨长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内心是有些酸楚的,他的这段经历以及蕴含其中的淡淡悔意,为韩泽中的决定增添了分量。 C文中画线句主要是用景物的变化来反衬哨所橄榄绿不变,也暗示主人公此刻的内心既有军人的自豪,更有军人的自觉担当。 D服役期快满的时候,韩泽中没跟父母商量,也没多加考虑,就作出了决定,这种决定带有年轻人的冲动,但仍然值得肯定。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多处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触动和成长,从而使得小说结尾主人公的选择不显突兀。 B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又不乏诗意,有一种纯净之美,这与作者意欲着力表现的军
17、人纯净的心灵世界是和谐一致的。 C小说以韩泽中的故事展开情节,又用其他军人的故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以此展现新时代军人的群体形象。 D小说主要以时间顺序讲述韩泽中服兵役的故事,其中又穿插其他故事,增添了行文波澜,丰富了小说内容。 8韩泽中最终决定不回“北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9请分析文末“星星灯火,在他眼里静静地亮着”这句话的意蕴。 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功苏湛,字景僬,魏侍中则之后也。晋乱,避地河右。湛少有器行,颇涉群书。年二十余,举秀才。除奉朝请,领侍御史,转员外散骑侍郎。 萧宝夤之讨关西,以湛为行台郎中,深见委任。孝昌中,宝夤大败东
18、还,朝廷以为雍州刺史。后自猜惧,害中尉郦道元,乃称兵反。时湛卧疾于家,宝夤令姜俭报湛云: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除郦道元之来事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与卿契阔, 故以相报, 死生荣辱,与君共之。 湛闻之,举声大哭。俭遽止之曰:何得便尔?湛曰:百口居家,即时屠灭,云何不哭!哭数十声,徐谓俭曰:为我白齐王,王本以穷乌投人,赖朝廷假王羽翼,荣宠至此。属国步多虞,不能竭忠报德,乃欲乘人间隙,有不臧之心。信惑行路无识之语,欲以羸败之兵,守关问鼎。今魏德虽衰,天命未改。且王之恩义,未洽于民,但见其败,未见有成。苏湛不能以百口居家,为王族灭。宝夤复报曰:此自救命之计,不得不尔。所以不先相白者,
19、恐沮吾计。湛复曰:凡为大事,当得天下奇士。今但共长安博徒小儿辈计校,办有成理不?湛恐荆棘必生庭阁。愿乞骸骨还乡里,脱得因此病死,可以下见先人。宝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为己用,听还武功。 宝夤败,庄帝即位,征补尚书郎。既至,庄帝曰:前闻卿答萧宝夤,甚有美辞,为我说也。湛顿首谢曰:臣虽言辞不如伍被,始终不易,自谓过之。然臣与宝夤周游契阔,言得尽心,而不能令其不反,臣之罪也。庄帝悦,拜散骑都尉,仍领郎。寻迁中书侍郎。出帝初,病还乡里,终于家。赠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雍州刺史。 (选自魏书苏湛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除郦道元之来事/
20、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 B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除/郦道元之来/事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 C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除郦道元之来/事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 D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除/郦道元之来事/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文中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功名。 B契阔,短歌行有“契阔谈讜,心念旧恩”。文中指两者是生死之交。 C不臧,意思为不善,不良。文中是指齐王萧宝夤有起兵谋反之心。 D乞骸骨,指
21、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文中苏湛是借病要还乡避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苏湛学识渊博,有判断力。他是官宦之后,年少有才,博览群书,见识不凡,这是他日后对萧宝夤结局有准确判断的原因之-。 B苏湛历任多职,颇受器重。他在萧宝夤手下担任过行台郎中这一-要职,萧宝夤在谋反前也特意派人征求他的意见。 C苏湛顾念家族,有责任感。得知消息后,他放声大哭,因为他觉得家族行将灭亡,希望能够事先病死,不愧对自己祖先。 D苏湛对国忠诚,反省自身。当庄帝打听详情时,他没有直接说明,而是自认没有尽到劝阻的责任,负有罪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自救命之计
22、,不得不尔。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吾计。 (2)宝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为己用,听还武功。 14苏湛认为萧宝夤会失败的主观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侯中丞流康州 刘长卿 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 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 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 (注)侯中丞,即侯令仪,浙西节度使。唐上元中刘展之乱江淮失守,江淮都统李峘归罪于侯令仪,令仪坐除名,长流岭南康州。写作本诗时刘长卿谪居江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抓住“长江”“枫林”“匹马
23、”“孤云”等意象,渲染了送别时凄清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怅惘。 B颈联上句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期许。 C颈联下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会随着他流放之路而到万里之外,“青山”“万里”使全诗情怀更加深远。 D这首诗写景虚实相生,用典自然贴切,语言凝重有力,寄慨沉郁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16诗的尾联提及屈原与湘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 (2)将进酒中的“_,_
24、”两句表现了李白对权贵生活的蔑视态度。 (3)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 六、选择题组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_就是艺术品。它的形体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历程和创新推进,更有那些历代的书法家们把汉字挥洒得或古朴端庄,或龙飞凤舞或力透纸背,或飘逸悠然,风情千种,仪态万方,淋漓尽致,灿烂辉煌。_说中国画也能以自己的特色_于世界绘画之林,能与西洋画_,那么,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文字能与汉字书法相媲美。汉字书法是全球独领风骚、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 对于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这里暂且不作评论。( )
25、。中国地域辽阔,方言很多,有人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若干个国家了,这话是有道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持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本身 即使 屹立 等量齐观 B本来 即使 伫立 并驾齐驱 C本来 如果 伫立 等量齐观 D本身 如果 屹立 并驾齐驱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他实行的“书同文”,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B但他实行“书同文”,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C然而“书同文”的实行,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
26、上的 D即使实行“书同文”,也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使汉字成了维持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B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持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C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D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七、选择题七
27、、选择题 21把下面语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了真人,而后才有至文,文艺并非文字把戏也。 要做一个写家,须先做一个“人”。 盖自己不崇高宏大,何以能领会世上最善最美的事? 何以心明如镜,鉴别善恶? 假若人格不崇高,气度不宏大,而只仗着几个漂亮文字支持自己,则必无建树。 ABCD 八、八、语言表达语言表达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港珠澳大桥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 5 个字)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护栏采用四横梁结构的金属梁柱式护栏,防护能力达到 SS 级,可做到车辆以 15 度、80 千米小时速度撞向护栏后不会冲破护栏坠海。
28、隧道内每隔 135 米设有一处安全门,连通紧急逃生通道;发生火灾时,防火感应系统可通过电脑指令打开就近的电动排烟阀,通过人工岛上的大型轴流风机将烟火抽出。隔震支座的承载力约3000 吨,若地震发生,隔震支座竖向通过加劲钢板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有效支撑建筑物;水平方向利用橡胶黏性大、吸收震动能量、变形能力强等特点,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一定变形,吸收地震的能量。 (1)_ (2)_ (3)_ 九、材料作文九、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
29、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C 2D 3A 4材料一主要论述了美育的内涵及其功能。 材料二则是强调“德美育”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及其时代使命。 5在学理层面,以生命为视域去研究道德、审美及教育,将德融于
30、美,来解决学校德育领域内长期存在的“实效低下”的问题。 在实践操作层而,用生命实践美学的思路来设计、优化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以及评价体系。 在自主建构层面,侧重时代新人的精神浸润及心灵美善的内在成长,充分彰显自身价值主体性并主动追求生命美学。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只是为了说明美育是以陶冶感情为目的”错。原文是“他反复强调,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又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心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对美育陶冶、塑造人们美好心灵的目的、功能作精辟、深刻论述”,可见选项中他的说法是说明美育的目的、功能
31、,而不是“只是为了说明目的”; B.“因而”强加因果。原文是“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一种拿趣味当目的而不是当手段的教育;他把美育称为情感教育,强调其动之以情的特性揭示出美育是借助艺术,通过打动人们情感、滋润人们心田而达到教育、感化人的目的”,可见“趣味教育”“拿趣味当目的的教育”与“美育具有打动人们情感、滋润人们心田的教育感化功能”没有因果关系; D.“对美育形成全面、完善、准确的认识与界定”错。原文是“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三位先驱者对美育的认识和界定不一定全面、完善、准确”。 故选 C。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在学理和实践操作层面基本相同”错。原文是“德美育体系是以
32、生命为视域去研究道德、审美及教育,而不是以德育美学的学科视域去规约生命活动”,德美育“在实践操作层面,以生命实践美学的思路来设计、 优化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及教学体系, 具备很好的实践操作价值及创新价值” ,“德美育体系是对德育美学的学科超越及时代超越”,可见二者无论是学理还是实践操作都不相同。 故选 D。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说行人采诗献给太师,然后再让天子听到,还没有涉及到美育的效果。 6C 7C 8爷爷的期望,爷爷在他心底种下了一颗当兵的种子。 入伍后受到的精神激励。 雕刻自己,内心成长,渴望成为一名军人、一个男子汉。 9“星星灯火”是军营的灯火,
33、也象征着韩泽中的信念和对未来军旅生活的希望,这灯火如灯塔一般,是对他未来生活的指引; “在他眼里静静地亮着”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坚定和执着,表现出主人公内心对于未来选择的自我肯定。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A.“更重要的是他因此抹掉了韩贵妃的人生印记”错。更重要的是“他对军人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B.“蕴含其中的淡淡悔意”错,哨长说的话“五年前,我与你们的嫂子扯了结婚证,没有结婚照,没有办婚宴,几次定好的时间,都因部队临时有任务,改了日期。父母年龄大了,原本该休息,养老,却还要给我们带孩子”主要是对家人的愧疚。 D.“没多加考虑”“这种决定带有年轻人的冲动”错
34、。报名当兵有点冲动,但决定不回“北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体现他的成长和性格中的果断。 故选 C。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形成鲜明对比”错,“夫妻哨所”的故事、烈士夏士连的故事,是促使韩泽中思考军人的价值和意义,促使他思想转变的关键,但并未与之形成对比。 10B 11A 12B 13(1)这是我自己救命的计策,不得不这样。不预先告知你的原因,是怕你会阻止我的计划。 (2)萧宝夤向来器重苏湛,由于苏湛有病,而且知道他不会为自己所用,就允许他回到武功。 14对朝廷不知恩图报;听信浅薄人之言;未对人民广施恩义。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
35、意是:元略接受萧衍的意旨,竟然想要除掉我。郦道元来到这里,事情不可揣测。我不能坐以待毙,现在只好为自身打算,不再作魏国的臣子了。 “见除”语序应为“除见”,其中“见”可译成“我”,是“除”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 AC; “事”作“不可测”的主语,不是“来”的宾语,应在“事”前断开;“为身计”是偏正结构,“为身”是“计”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 D。 故选 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功名”错,科举是从隋朝开始。可见文中是指“秀才”的本义,即“才之秀者”。 故选 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萧宝夤在谋反前也特意派人
36、征求他的意见”错,不是在“谋反前”。原文有“孝昌中,宝夤大败东还,朝廷以为雍州刺史。后自猜惧,害中尉郦道元,乃称兵反。时湛卧疾于家,宝夤令姜俭报湛云”,可见萧宝夤是谋反后才派姜俭通知苏湛。 故选 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尔,代词,这样;白,告诉;相,偏指一方,这里可译为“你”;沮,阻止。 (2)题得分点有:素,一向、向来;重,看重;以,因为、由于;听,听凭、听任。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苏湛认为萧宝夤会失败的主观原因,可从他答复萧宝夤的话中得出。 结合“为我白齐王,王本以穷乌投人,赖朝廷假王羽翼,荣宠至此。属国步多虞,不能
37、竭忠报德,乃欲乘人间隙,有不臧之心”可得出“对朝廷不知恩图报”; 结合“信惑行路无识之语,欲以羸败之兵,守关问鼎”可得出“听信浅薄人之言”; 结合“且王之恩义,未洽于民,但见其败,未见有成”可得出“未对人民广施恩义”。 参考译文: 武功人苏湛,字景儁,是曹魏侍中苏则的后代。晋朝大乱,苏氏家族避居到黄河以西。苏湛年轻时有器量和操行,博览群书。二十余岁时,被举荐为秀才。任奉朝请,兼任侍御史,改任员外散骑侍郎。 萧宝夤征讨关西的时候,任命苏湛为行台郎中,他很受信任。孝昌年间,萧宝夤大败东还,朝廷任他为雍州刺史。后来自己猜疑畏惧,杀害中尉郦道元,于是举兵反叛朝廷。当时苏湛在家中因病卧床不起,萧宝夤派姜
38、俭告诉苏湛说:元略接受萧衍的意旨,竟然想要除掉我。郦道元来到这里,事情不可揣测。我不能坐以待毙,现在只好为自身打算,不再作魏国的臣子了。我与你是死生之交,所以把事情告诉你,死生荣辱,与你共同承受。 苏湛听了这番话,放声大哭。姜俭急忙劝止他说:你怎么能就这样痛哭?苏湛说:我百口之家,即将遭到屠灭,为什么不痛哭!又大哭了几十声,才慢慢对姜俭说道:你替我禀告齐王,他本来是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仰赖朝廷给予的保护,才像今天这样荣华宠耀。适逢国家多难,不能尽忠报德,竟想利用可乘之机,怀不善之心。听信迷惑于路旁之人没有见识的话,想要凭弱败之兵,据守函谷关造反窥伺皇位。如今魏国德政虽然衰落,但天命并未改变。
39、况且齐王的恩义,没有广施于人民,我只能看到他的失败,看不到他成功。我苏湛不能让自己百口之家,为了他而受到族灭。萧宝夤又告诉他说:这是我自己救命的计策,不得不这样。不预先告知你的原因,是怕你会阻止我的计划。苏湛回复说:凡是要做大事,应当得到天下奇士的支持。如今你只同长安的赌徒小儿们计议,有办成的道理吗?我深恐在庭院中必定会生荆棘。只希望能退职回归乡里,倘若因这次生病而死去,就可以到地下去见我的祖先了。萧宝夤向来器重苏湛,由于苏湛有病,而且知道他不会为自己所用,就听任他回到武功。 萧宝夤失败,庄帝即位,征召苏湛补任尚书郎。他到任以后,庄帝对他说:先前听说你回答萧宝夤时,有很多美妙的言辞,给我说说吧
40、。苏湛叩头谢罪说:臣虽然言辞不如伍被,但(志节)始终不改,自认为超过了他。但是我与萧宝夤交游深厚,是生死之交,言语能够尽心,却不能使他不反叛朝廷,这是臣的罪责。庄帝听了心中喜悦,任命他为散骑都尉,仍兼任尚书郎。不久迁任中书侍郎。出帝即位之初,苏湛因病回到乡里,在家中去世。朝廷追赠他为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雍州刺史。 15B 16屈原精忠报国却蒙冤被流放湘江,以屈原类比侯中丞,表达对他忠而被放的理解与同情;表达了对朝廷昏昧、无人仗义执言的不平;隐含了同为逐臣仕途不顺的自伤。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B.“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错
41、。“辕门画角三军思”是说侯中丞走后三军对他的思念,不是想象他流放到康州的情景。 故选 B。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典故及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歌尾联“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大意是“那高高的九重皇宫中的重臣,谁能够为侯中丞抱屈喊冤?只能让他面对湘江水像屈原一样泪洒衣襟”。“独看湘水泪沾襟”运用了屈原的典故,屈原正道直行、精忠报国却遭到流放,只能独自泪洒湘江。诗人以屈原类比侯中丞,表达对他忠而被放的理解与同情。而“北阙九重谁许屈”则是对那些朝廷重臣的质问和鞭挞,语气中包含对朝廷昏昧、无人仗义执言的不平。再联系注释可知,诗人与侯中丞一样遭受贬谪,对侯中丞的同情也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
42、伤,隐含了同为逐臣仕途不顺的自伤。 17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士不可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馔”“弘”“毅”“任”。 18D 19B 20C 【解析】 18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第一处,“本身”,即自身。“本来”,从一开始。此处应选用“本身”,从而排除BC 两
43、项。第二处,“如果”表假设;“即使”表让步,此处应用“如果”,从而排除 A 项。第三处,“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伫立”:长时间地站着。一般指人的站立。这里的陈述对象是“中国画”,不是人,应选用“屹立”。第四处,“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这里是说中国画与西洋画地位相当,应填“并驾齐驱”。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 D。 19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
44、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根据上下文语境,所填语句应和上文形成转折关系,从而排除 D;根据话题统一原则,陈述的主语应与前一句保持致,应该是“秦始皇”,故而排除 AC 两项。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 B。 20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原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维持”不能与“国家统一”搭配,从而排除 AB 两项;二是语序不当,“传承”应在“发展”之前,故排除 D 项。 故选 C。 21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句子排序能力。 通读语段,本语段是论说“做人”和“做文”的关系。 因此首先排为首句;由中的“崇高”“宏大”可排先后; 从“何以”句式判断,和应相连,根据“领会善美之事”和“鉴别善恶”的顺序,和中,应先“善”后“恶”,故先后; 句是个结论句子。 故语句排序为。 故选 C。 22防撞性强防火性好抗震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