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40.04KB ,
资源ID:206925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069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1、济宁市济宁市 2021-2022 学年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学年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0 世纪以来,学界文人对“乡土中国”的论说,关注的其实是作为根基而存在的“小传统”。“小传统”之上还有“大传统”,即所谓“官僚中国”。自秦汉以来,作为“大传统”而存在的“官僚中国”便一直对“乡土中国”起着统领、控制作用,忽略这一点就看不到问题的全部和本质。 这一点,萧公权在以晚清帝政对中国乡村控制的实况为例的研究中,已有详细说明。他翻阅近千种中西文书刊,经过三

2、年专攻后,向世人报告了自己的结论:“乡土”固然是中国的根基,然而这一根基却并不像许多人所想的那样,全然是民众自理的社会;相反,这些表面可称为“自然村寨”的社区莫不在各式各样的形式下受帝权统治。也就是说,在“乡土中国”里,实际存在着两种重叠的底层,一个是农民生活的乡村,另一个是帝政控制的乡村。忽略这种区分就忽略了乡土中国的特质,从而也就无法深入理解乡村变革与王朝更替的成败兴衰。 百余年来,对于“乡土中国”的改造,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莫过于国家和政党主导下的政治运作。无论 20 世纪早期的“农民运动”还是中期的“人民公社”,直至后期的“土地承包”“取消农业税”,到现在的“重点扶贫,全面脱贫”进小康

3、,都充分表明,学界的论说往往只是附着于其间或其外的思想探讨,虽然意义重大却难有成效。 (摘编自徐新建“乡土中国”的文化困境) 材料二: 近年来,各地在发展乡土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定居,农村空心化现象愈加突出,作为文化载体的古老村庄和聚族而居的熟人社会正在消失,乡土文化在很多地方呈现不断弱化的状况。在从前的农村,地缘依附于血缘,村庄内具有较强的自己人认同,而鳞次栉比的传统农村院落正是这种乡土文化的载体。现在,由于农村古老的祖屋逐渐被取代、单门独户的小楼房兴起,不分彼此的熟人社会慢慢被瓦解,而空心化的农村让原来的故园成为了记忆。 就农村发展来说,财政投入不足,乡土文化的

4、硬件建设严重滞后。现在,一些自然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和公共健身跳舞场地,行政村没有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民议事场所、体育器材等,没有专项文化活动资金,这些都制约了乡土文化的发展。 乡土文化传承后继乏人,出现人才断层情况。当前,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培育缺失,青年文化人才缺乏,导致现有乡土文化人才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同时,从事乡土文化的工作人员往往专业性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工作要求,导致乡土文化的创新力不足,不能与时俱进,存在吃老本的现象。 文化素材来源单一, 表现形式陈旧, 难以满足农民尤其是新一代农民的文化需求。 (摘编自曲振国让乡土文化承载更多乡愁) 材料三: 随着农村

5、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土文化逐渐式微,这对整个中华文化价值体系的构成产生了影响。但乡土文化根植于孝亲、仁爱、民本、和合、天人合一等传统文化思想,反映了人们在乡土空间中经过千百年形成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精神信仰,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构成,是乡村中的人们所遵循的处世哲学与行为准则,它有助于维系父老乡亲式的情感,有助于邻里守望、团结互助、共同发展。我们必须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村民对“农民”身份、“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认同感、自豪感,积聚起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提升人们文化上的满足感,提振人们的精气神,更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和精神滋养。

6、 要以文化富民,发掘乡土文化的经济价值。按照政府部署,有计划有规模地往农村派驻领导干部,引领村委、村民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内容与内涵,发展文、农、旅融合性产业;加强文化和科技的嫁接,丰富乡土文化产品形态,赋予地域农产品、传统手工艺产品文化印记、文化韵味,将乡土产品卖出去,让乡土韵味、乡土风情传播出去。发掘乡土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和艺术技艺,发展形态多样的艺术乡村,开发乡土美育课堂,推进乡土艺术进校园、进社区。 要以文化育民,发挥乡土文化的治理功能。弘扬乡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增强村民的责任感、归属感、荣誉感。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号召、吸引乡里乡外的能人支持、投入乡村建设,凝聚乡村发展的

7、合力。将乡土文化的现代性价值写入村规民约,弘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道德文化,实现人知人颂、人信人守。 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政策的驱动下,我们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做好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工作,让乡土文化生命不息、薪火相传,不断得到激活与创新、赓续与发展。 (摘编自魏鹏让乡土文化育新风润生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要全面准确地探讨“乡土中国”问题,应充分认识到行政权力的统领、控制作用。 B.传统农村院落有利于稳固村庄内的自己人认同,而单门独户的小楼房易形成隔膜。 C.财政投入不足和传承后继乏人都制

8、约着乡土文化的发展,相比之下后者更为严重。 D.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构成,对其挖掘、继承、创新,意义深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费孝通 乡土中国 认为乡土中国是礼俗社会, “长老权力” 决定一切, 根本不受帝权统治。 B.材料一认为, 学界关于 “乡土中国” 的论说是完全脱离中国实际的思想探讨, 因而难有成效。 C.现在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 是因为作为文化载体的古老村庄和聚族而居的熟人社会正在消失。 D.只有乡村振兴工作做好了,乡土文化才可生生不息,并不断得到激活与创新、赓续与发展。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三中“以文化富民”观点的一项是(3

9、 分) A.充分利用多种花卉、林果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开发“观光农园”旅游产品。 B.挖掘传统节日、节庆文化内涵,推动传统节日活动以新形式深入走进乡民生活。 C.发展农村文化体验、乡村研学、农耕参与等新业态,实现乡村文化的主客共享。 D.活化、提升传统手工技艺,加强创意设计支持,将乡土手艺转化为独特的文化产品。 4.从论证思路上看,材料三的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5.材料三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政策的驱动下,我们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做好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工作”。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拟写两条振兴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合理化建议。(6 分) (二)现代

10、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人民的财产 周梅森 一九三五年夏秋之交,京州的形势严峻起来,省委书记兼军工委书记刘必诚落入敌手,旋即被判了死刑。党组织指示我紧急营救,我为筹措营救资金,被迫将自家祖屋廉价卖给了他人。 我忘不了那个夜晚。大雨倾盆,霹雳滚滚,连续不断,像一颗颗炸弹在头顶上炸响。买家怕我反悔,催我连夜交割。他五根金条买下我五间正屋、六间厢房,还有偌大一个院子,不到市价的一半。我急需救命钱,当即交出房契,揣上金条,匆匆告别了祖上留下的房产。 院门口有一株古槐,也不知多少年份了,树冠如巨伞,荫蔽半条街。当我在暴雨中回望祖屋最后一眼时

11、,一个火球落下,竟生生地劈断了碗口粗的一根枝干!我一个激灵,急忙登上阿宝的黄包车。 阿宝是地下交通站成员,他拉着我一路飞奔来到李乔治家。李乔治见面就埋怨,说是执法处陈处长刚来电话,话讲得很绝,救人要趁早,过时不候,而且定金不退!我忙把五根金条从怀里掏了出来,塞到他手里,催他快走。阿宝又拉着黄包车,把李乔治送往陈处长家。 这五根金条是陈处长突然加价,逼着我拿出来的。原来讲好五根金条捞人,李乔治已经送给他了。可他撬开一个叛徒的嘴巴,得知刘必诚是共产党大人物,立马翻倍要十根金条,此前送上的五根金条就成了所谓定金!这就有了我夜卖祖屋的一幕。和现在年轻人的想象不同,共产党人落在国民党手中也不一定个个牺牲

12、,其中还是有操作空间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官员腐朽没落,贪赃枉法,把空间留下了。为营救同志,我们地下党组织总是不惜代价、千方百计地筹钱捞人。 我不放心啊,探询这陈处长怎么才能把这么一个重要的政治犯从枪口下救出来,李乔治向我透露了一些细节。原来执法处长还有一个搭档,就是行刑队长刘定国。他们拟李代桃僵,让一个关在监狱里等死的鸦片烟鬼顶替刘必诚。行刑时,把这稀里糊涂的家伙枪毙掉,刘必诚就躲在监狱买菜的货车上,混出大门。这计划听上去无懈可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在李乔治家焦急地等待消息。刘必诚是我的领导,我们又是共事多年的好兄弟。在这关键时刻,我的心都吊在嗓子眼儿上。比预期的时间短许多,阿宝独自跑回来

13、了,气喘吁吁地报告一个坏消息:陈处长的小楼被军警团团包围,正在抄家!李乔治没敢去送金条,顺小胡同溜走了,要我也赶快离开京州避风头。 这时我哪能离开京州啊。李乔治揣着我给他的五根金条跑路了,刘必诚生死未卜,我一定要找到李乔治,问清情况,再想办法! 李乔治不敢待家了,我就一次一次到一个名叫“老地方”的茶楼找他那是我往日和他接头之处。过了八天,李乔治拿了一份扫荡报晃晃悠悠来到我的茶桌旁坐下了。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了,他显得坦然放松。在我急促催问下,他把那夜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问题出在刘定国身上。 这位行刑队长可能因分赃不均, 或者他本来就是卧底的蓝衣社特务, 向警备司令部告了密。陈处长被捕,被连夜抄家。

14、刘必诚坐着货车都到监狱大门口了,功亏一篑,被等在门岗的军警抓获。黎明时分,刘必诚被执行枪决,面对初起的曙光英勇就义。 陈处长也被枪毙了。他家小楼藏着大量美钞、珠宝,警备司令部孙司令本可以捞一票大实惠,可是一幕黑色喜剧上演了。三个负责押送赃物的军警面对邮袋里的金条、美钞,垂涎欲滴,商定一人抓一把,都发点小财。可人性的贪婪怎么止得住呢?抓了一把就有第二把、第三把,最后三人一合计,得,干脆全分了吧!分完赃,三人跳下警车,分头逃了。 我问起卖祖屋的五根金条, 李乔治从包里取出金条归还于我。 我拿出一根金条推到他面前, 这是当时说好的酬劳。李乔治竟不收,动容地对我说:我不能拿朱先生你卖祖屋的钱啊!国民党

15、瓜分赃物雨夜奔逃,你朱先生贱卖祖屋救自己的同志,共产党了不起啊 我带着失而复得的五根金条到上海向党组织报到,嗣后按照党的领导同志的指示,以这五根金条做资本,创办了党营工商业“上海福记中西货贸易公司”,为我党筹措经费。有关领导为福记公司规定了秘密工作原则:不和上海及各地党组织发生联系,做好生意,广交朋友。 公司开在租界摩斯路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令我没想到的是,开张那天李乔治擎着一束鲜花出现在铺子里。他是如何准确地找到这个地方的呢?李乔治神秘地笑道:我上交天上神仙,下结地下小鬼,人世间的事情哪有逃得过我眼睛的?原来,他又和京州新任缉私处长勾搭在一起了,从京州海关搞了一批走俏的西药,要卖给我们福记公司

16、。 开张大吉,我从李乔治手里买了这批消治龙,很快销售一空。有了这个鬼精掮客,加上我跟各路关系都处得很好,上海福记就迅速发展起来。历史总有吊诡之处,一个貌似强大的政权,最终溃败于自身的腐烂。而上海福记的诞生、发展,竟是踩着国民党的腐败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卖祖屋的金条犹如一颗种子,在腐土中生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节选自小说月刊2021 年 12 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雨夜贱卖祖屋,说明事发突然情况紧急,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刘定国突然告密,刘必诚终被杀害,这些情节体现了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C.刘定国、陈处长、孙司令、军警等一干人

17、的行为,让人看到了国民党政权的腐烂。 D.李乔治能把五根金条送回,主要因为他想与共产党人保持联系,以谋图长远利益。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展开故事,偶尔也采用第三人称视角,直接叙述敌方行为。 B.对大雨之夜景物的生动描写,很好地渲染了紧张的环境氛围,也暗示了“我”焦急与担忧的心理。 C.小说的主体部分有两条叙述线索,明线是共产党人,暗线是国民党人,两线并行,有较强的故事性。 D.共产党人贱卖祖屋救助同志,国民党方面贪赃枉法私自放人,两者对比十分鲜明,给人深刻印象。 8.小说最后写道,“我卖祖屋的金条犹如一颗种子,在腐

18、土中生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请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这颗“种子”最后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的多方面原因。(4 分) 9.从全文来看,小说中安排李乔治这一人物有哪些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天台,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

19、苦。 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寺,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泉轰风动,旅人绝迹。路荒且长,庵在万山坳中,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翌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复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

20、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所望。 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进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 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 【注】阊门:地名。慊(qi):满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

21、句,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分) A.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B.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C.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D.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11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分) A.癸丑、晦,与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一样,分别是指月、日。 B.寺

22、,指教授佛法之地,和尚居住、研修之所,与下文中的“庵”有所不同。 C.上人,指道德高尚或居于上位的人,佛教则用以称德智善行的人。 D.五更,也称“五鼓”,古人记录夜晚时段的名称,用击鼓或打更来报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松门岭如分界点,先前都是顺着山麓行走,从这里往上则要沿山脊攀行,山势险峻而路滑。 B.初一这天, 先雨后晴, 行程较长, 作者细致描述了国清寺、 筋竹岭、 弥陀庵等处秀丽的风景。 C.“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有似“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之景,日光反射,景色卓异。 D.作者在下山的途中,看到了经过三道弯曲、回旋流转的飞瀑奇景,驻足其间

23、,流连忘返。 13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8 分)分) (1)路荒且长,庵在万山坳中,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2)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 14.李白说“天台四万八千丈”,但在徐霞客的笔下,天台山却另有特点。请你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516 题。 插秧诗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

24、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前诗的 “低头便见水中天” 一句, 既是对插秧劳动情景的真实再现, 又富有佛家的哲理意味。 B.两诗的动词“把、插、低头、退步”“抛、接、拔、插”都准确地刻画出插秧人专注劳作的状态。 C.后诗将“笠”和“蓑”比喻为“兜鍪”和“甲”,化静为动,使人联想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D.后诗写作角度灵活有变,先描写场景后描述对话,绘就一幅多彩而富有生机的劳动图景。 16.请分析概括这两首诗的主旨。(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

25、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的“_,_”两句,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生动形象的比喻,抒发了词人内心深沉悠远的无限怨愁。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描写月亮升起后江面的景象:月光浸染了一切,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 (3)古代诗人经常在作品中用猿的叫声来烘托凄清、孤寂的氛围,唐诗中这样的例子就有不少,如“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本为文学之双翼,两者相互砥砺又_。但很长时间以来,文学评论似乎只会说“好话

26、”了。这种所谓的“好话”,就是那种“强将笑语供主人”式的言不由衷的“好话”,或是那种“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式的人云亦云的“好话”,或是那种“皇帝的新衣”式的自欺欺人的“好话”。 但假如文学作品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又何尝不可以_、逢人说项呢?这种毫无保留的“叫好”,同样亦是“有力量”的评论,而且意义重大。百合花以残酷的战争显现灵妙之笔,讲究象征、铺垫、留白,风格迥异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令人深受震撼。茅盾_,认为作品难得,为之撰写评论,通篇都是赞语。小说得以转载,赢得好评如潮,至今仍是_的经典佳作。设若当年没有茅盾的着意推举,百合花是很有可能沉寂于当时的文坛的。 18.依次填入文

27、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并行不悖 拍手称赞 慧眼独具 喜闻乐见 B.并驾齐驱 拍手称快 慧眼独具 脍炙人口 C.并行不悖 拍手称快 慧眼识珠 喜闻乐见 D.并驾齐驱 拍手称赞 慧眼识珠 脍炙人口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百合花以残酷的战争显现灵妙之笔,令人深受震撼,讲究铺垫、留白、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 B.百合花以灵妙之笔显现残酷的战争,讲究铺垫、留白、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令人深受震撼。 C.百合花以灵妙之笔显现残酷的战争,讲究铺垫、留白、象征,令人深受震撼,风格迥异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 D.

28、百合花以残酷的战争显现灵妙之笔,讲究铺垫、留白、象征,风格迥异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令人深受震撼。 2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女红,又被叫作“女工”“女功”,指的是妇女制作的手工成品或手工工艺。代代相传的女红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积淀。鲁西南民间艺术家所创作的女红取材广泛,大部分来自植物与动物,图案构思巧妙,形式多样。其次,此地女红着色鲜艳,特别喜欢_,从衣服到鞋袜,从铺盖到门帘,从头饰到摆件,大都是红艳艳的。在图案设计上则往往突出实用性,精制

29、细作,以物寄意,表达浓浓的美好情怀。我国不少地方的女红_,这在鲁西南女红文化中也非常显著。女儿出嫁,母亲会在为女儿缝制的被褥上绣上石榴、龙凤等图案,意在祝愿多子多福、夫妻和睦。新生儿“满月”,家里亲戚要送给孩子虎头鞋和虎头帽,寓意虎虎生威、趋吉避凶,希望孩子_。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6 分) 22.请对上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40 个字。(3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个年轻人来到一片田野,田野中洪水刚退,一片狼藉。看到这

30、荒凉的景象,想到自己遭遇的不幸,不禁悲从中来。 这时他看见了一个农夫, 正面带微笑地看着田野中东倒西歪的庄稼。 年轻人奇怪地问农夫: “你的庄稼被洪水淹死了,你就不感到悲伤吗?上天对你如此不公,你就没有一点怨言吗?” 农夫仍然微笑着,说:“这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了,抱怨又有什么用呢?洪水淹没了庄稼,但也带来了许多养分,让土地变得肥沃,我相信明年一定会有好收成的!” 这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

31、阅读 I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C(“相比之下后者更为严重”属于主观臆断,于文无据) 2.D(A乡土中国认为乡土社会的治理以“长老权力”为主,没有说“根本不受帝权统治”;B“完全脱离中国实际”不合文意;C“农村空心化现象”与“古老村庄和聚族而居的熟人社会正在消失”是相伴而生的现象,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3.B(B 项内容属于“以文化育民”的观点。ACD 三项中有明确的“旅游产品、主客共享、文化产品”等提示经济价值的词语,符合“以文化富民”的观点) 4.这一段文字阐述了乡土文化的价值,强调了今天继承并创新乡土文化的重要意义。这是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论述的,为下文阐述“怎么做

32、”做了理论上的铺垫。(4 分,每点 2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5.加强党和政府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 充分发挥各级行政部门在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上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乡土文化活动专项资金,大力加强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乡土文化硬件建设。(或:加强乡土文化人才的培养,通过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青年文化人才的加入,提高乡土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6 分,每点 3 分。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文本实际并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D(“主要因为他想与共产党人保持联系,以谋图长远利益”错,小说

33、中说,李乔治为共产党人的英勇表现而受到感动) 7.A(“偶尔也采用第三人称视角,直接叙述敌方行为”错。小说没有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敌方的行为是“我”通过李乔治等人的讲述而得知,这仍然是第一人称视角) 8.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共产党人为营救同志仗义轻财,不惜代价;中国社会的其他势力被共产党人感化而有所助力;国民党政权的极端腐败、内部倾轧带来自身崩溃。(6 分,每点 1 分。意思答对即可,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9.李乔治是联系敌我双方的中间线索人物,他的存在推动着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发展。李乔治亦正亦邪,个性鲜明,这一人物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李乔治后来被

34、共产党人感动,从侧面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可贵品质,突出了小说的主旨。(6 分,每点 3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D(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11.A(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分别指月、日,而文中“癸丑之三月”的“癸丑”明显指年) 12.B(文中没有描写国清寺的风景) 13.(1)山路荒僻而幽长,弥陀庵坐落在群山间的低地上,恰巧处在山路的中途,可以在庵中吃饭或住宿。(4 分,“荒”“当”“饭”各 1 分,句意 1 分) (2

35、)中间一层有两块巨石对峙着,好像一道门,溪水受到石门的约束,势头非常汹涌。(4分,“为”“束”“怒”各 1 分,句意 1 分) 14.山路曲折而难行;山上天气阴晴多变;木石秀丽,草荒山幽,景色多样而新异;宗教文化气息浓郁,寺庵较多。 (3 分,每点 1 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如“雨多、泉水多”等,只要切合文本实际,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癸丑年三月月底这一天,我从宁海县城西门出城。天空阴云尽散,阳光明媚,人的心情、山中的景物,都有喜悦之态。走过三十里路,到达梁煌山,于是在这里住下。 四月初一日,早上一直下雨。前行十五里,路有了岔道,勒马向西朝天台山进发,天色逐渐转睛。又走了十

36、里路,抵达松门岭下。山势险峻而路上湿滑,于是舍弃骑马,步行前进。从奉化来的道路,虽然经过数重山岭,都是顺着山麓行走;到这里后,无论迂回、曲折或临水、登高,都是在大山脊上面。雨后新晴,山中叮咚的流泉、秀美的山色随处可见,并反复地变化出新的景观,绿树丛中怒放的杜鹃花掩映开放,令人忘却了攀登跋涉的辛苦。 又前行十五里路, 在筋竹庵里用饭。 恰好有国清寺僧人云峰一同吃饭, 他说由从这条路到石梁,山险岭峻,路途漫长,携带行李很不方便,不如轻装前往,而让担夫将重行李先担去国清寺等待。我同意他的建议, 让担夫挑着行李随云峰先去国清寺, 我则与莲舟上人一起从石梁道上动身前行。走过五里路,翻越过筋竹岭。山岭近旁

37、很多矮粗的松树,老树干弯弯曲曲,松根苍青,松叶秀绿,都像我们阊门人家盆景中栽种的松树。又走了三十多里,才抵达弥陀庵。一路上在高峻的山岭里上上下下,深山里很荒凉寂静。泉水轰鸣,山风劲吹,山路上没有来旅行的人。弥陀庵坐落在群山间的低地上,山路荒僻而幽长,弥陀庵恰巧处在山路的中途,可以在庵中吃饭或住宿。 初二日, 吃完饭后, 雨才停止。 于是越过路上的积水, 攀登山岭, 溪流、 山岩越来越显得清幽。走完二十里路,傍晚时抵达天封寺。睡觉时想到明晨攀登峰顶的事,如果雨停天朗则算有缘分登顶,但连日来都是晚上雨后转晴,没有一天是早上晴天的。等到五更梦中,听喊满天都是明亮的星星,高兴得再也无法入睡。 第二天,

38、清晨起床,果然见阳光如火光一般闪耀,于是决定向山顶进发。向上攀爬数里,到达华顶庵。再走三里,已快要接近顶峰了,到达太白堂,四周都没有值得观赏的景物。重新顺山路攀登,很快就登上天台山绝顶。峰顶上,四处的荒草被劲风吹得纷纷倒伏,山峰高峻冷风漂冽,草上结的霜约有一寸多厚;而因四周山壁反射日光,全是莹洁如玉的花和树,满眼玲珑之色。山岭转角处山花盛开,峰顶的花反而不开花,大概是被高处的寒冷限制的吧。仍然沿旧路下山回到华顶庵,然后经过池边的小桥,翻越三座山岭。溪流回还,山峦重重,树木丛生繁密,岩石形状奇丽,转过一个地方就有一处奇景,大大满足了观赏的愿望。 翻过一座山岭,顺着溪涧走八九里,就见流水形成瀑布从

39、石门处飞泻而下,回旋流转,经过三道弯曲。最上面的一层是断桥处,有两块巨石倾斜而相结联,溪水乱撞两石之间,浪花飞溅,汇合后流转入潭;中间一层,有两块巨石对峙着好像大门,溪水被石门约束,流势很汹涌;最下层的水潭出口很宽阔,而溪水倾泻处犹如门槛,溪水只能从低洼的地方斜涌而下。三级瀑布都高达数丈,景象非常神奇。只是顺着台级走下,回环处的景致被弯曲山路所遮掩,不能一览无余。 夜色四处降下时,才返回。在仙筏桥上停下了脚步,观赏石桥上方的彩虹,瀑布水花飞溅,有如喷雪一样,几乎使人不想去睡。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C(“化静为动”错,“笠、蓑”是物,“兜鍪、甲

40、”还是物,没有动静的变化,只是以战喻农,突出了不敢耽误农时的紧张的劳动气氛) 16.前诗旨在表达从插秧劳动中领悟的哲理(禅意)。诗歌写插秧时“低头”能看见水中天空,说明人在谦卑时心胸会变得坦荡宽广;写插秧时的“退步”其实是向前行进,说明人主动退让反而是在走向成功。后诗旨在表达对劳动者的赞美与钦敬之情。诗歌表现了田夫一家人插秧的紧张辛苦,也将他们劳作的场景表现得和谐而富有情趣,透露出作者的欣赏与敬佩。(6 分,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白露横

41、江 水光接天 (3)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示例二: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示例三: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6 分,每句 1 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第(3)小题有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也可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18.D(“并驾齐驱”强调双方地位同样重要,“并行不悖”强调两种观点或行为可以互容,根据语境,应用前者;“拍手称赞”单纯用于赞扬,“拍手称快”专用于为坏人受到惩罚而高兴,文中应用前者;“慧眼独具”形容有眼光有见识,“慧眼识珠”形容善于识别人才,文中应用后者;“脍炙人口”比

42、喻作品受人传诵和赞美,“喜闻乐见”形容作品很受欢迎,后者在语境中与前后文不搭配) 19.B(原句状语与中心词颠倒,应为“以灵妙之笔来写残酷的战争”;“令人深受震撼”是最后的艺术效果,应放在全句最后) 20.综合运用排比、引用、反语等修辞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所谓“好话”的种种表现和本质进行揭露;句式整齐,语气强烈,嘲讽意味突出,强化了作者对虚假浮夸、一味迎合的文学评论现象鲜明的批判态度。(5 分,第一点 2 分,第二点 3 分。意思答对即可)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 21.使用鲜艳的红色 都有祈福的寓意 健康平安长大成人(6 分,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22.鲁西南传统女红取材广泛,着色鲜艳,常借各种图案寄寓美好的情怀。(3 分,每点 1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四、写作(60 分) 23.(60 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