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 2021-2022 学年九年级上期末模拟化学试卷学年九年级上期末模拟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小题) 1今年 9 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向社会公布了三星堆遗址最新发掘的 500 多件文物,其中包括完整金面具、青铜“神坛” 、神树纹玉琮等国宝。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矿石炼铜 B用金块制金面具 C玉石雕纹 D打磨铜器 2下列关于氧气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氧气验满 B收集氧气 C临时储存氧气 D闻氧气气味 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
2、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 元素信息不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 BX 表示 N2 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 8 D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6.00g 5 化学符号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下列对所示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 He Al Al3+ H2O2 A都仅表示一个分子 B和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3、 D右上角的数字 3 表示一个铝离子带 3 个单位的正电荷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 D电解水 7如图表示五种物质间的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经略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B反应一定吸收热量 C物质 X 一定为 H2CO3 D反应可能出现浑浊现象 8水银是唯一的液态金属,具有很强的毒性。装有水银的试剂瓶上应该贴的标签是( ) A B C D 9下列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叙
4、述正确的是( ) A的元素在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B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C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02021 年,全民抗疫。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中,常用戊二醛(化学式 C5H8O2)对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下列关于戊二醛说法正确的是( ) A戊二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戊二醛中含有 5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 C戊二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5:2 D戊二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1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10 40 13 6 反应后的质量/g 5 x 38
5、y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丁为催化剂,则 x20 B乙可能是生成物 Cx 与 y 之和一定是 26 D甲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1:5 12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净水方法及目的 B.灭火实例与原理 过滤除去难溶性固体 吸附将硬水软化 蒸馏除去全部杂质得到纯水 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D.化学中常见的“三” 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氯化钠是由 Cl和 Na+构成的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6、原子、电子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AA BB CC DD 二实验探究题(共二实验探究题(共 2 小题)小题) 13请根据你己经掌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选 B 作为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 B 和 D 装置制取氧气时,装入药品剧烈反应后,在 D 导管口始终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可能的原因是 ;B 装置中的仪器可以用 C 装置来代替,请写出用 C 代替它的优点是 ; (4)如果用 G 装置收集氧气(瓶内只有空气) ,气体应从 (选填“a”或“b” )管进入。 14在实验室制取 CO2,
7、同学们围绕验满 CO2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利用如图装置 A 收集 CO2时,如何判断 CO2收集满了? 【设计并实验】根据 CO2具有 的化学性质,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装置 A 的 a 端导管口处,当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即可判断 CO2已经收集满。但在多次验满 CO2实验过程中,发现燃着的木条持续燃烧了很长时间才熄灭,或者根本不熄灭。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装置 A 中是否收集满 CO2是不可靠的。 【设计并实验】经过讨论,同学们重新设计了两种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方法一:如图装置 B,在实验过程中很快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此判断已收集满 CO2。试管
8、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方法二:如图装置 C,在实验过程中很快观察到 现象,由此判断已收集满 CO2。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得到的启示有下列中的 。 A.根据物质的性质预测出的实验现象与实际实验产生的实验现象一定是一致的 B.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C.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推断题(共三推断题(共 1 小题)小题) 15AG 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B 和 EF 分别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E、F 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G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1)A 的化学式是 。 (2)
9、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反应的用途有 。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要求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四计算题(共四计算题(共 1 小题)小题) 16某化学小组为本地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称取了 20 克大理石样品置于烧杯中,然后将 250g 稀盐酸分成五等份,依次加入烧杯充分反应,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大理石中其他分均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化学反应) 。 加入次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50 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g 15 10 5 5 m (1)实验中经特殊处理后将大理石进行捣碎,其目的是 。 (
10、2)m 的值应为 ,实验中大理石样品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3)求第三次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要求有计算过程) 。 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 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小题) 1今年 9 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向社会公布了三星堆遗址最新发掘的 500 多件文物,其中包括完整金面具、青铜“神坛” 、神树纹玉琮等国宝。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矿石炼铜 B用金块制金面具 C玉石雕纹 D打磨铜器 【解答】解:A、用矿石炼铜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11、,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用金块制金面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玉石雕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打磨铜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氧气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氧气验满 B收集氧气 C临时储存氧气 D闻氧气气味 【解答】解:A、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放入瓶内错误;故选项错误; B、集气瓶中装满水,氧气应该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选项错误; C、临时储存氧气,要瓶口向上放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错误; D、用手煽动闻氧气的气味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法正确;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说法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
13、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说法正确; 故选:C。 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 元素信息不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 BX 表示 N2 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 8 D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6.00g 【解答】 解: A、 根据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6,而不是碳原子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X 表示 N,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
14、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氧原子的质子数是 8,故选项说法正确。 D、 根据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 ,不是“克”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 化学符号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下列对所示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 He Al Al3+ H2O2 A都仅表示一个分子 B和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D右上角的数字 3 表示一个铝离子带 3 个单位的
15、正电荷 【解答】解:A、分别是氦气、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e 可表示氦气、氦元素、1 个氦原子,H2O2可表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 个过氧化氢分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和分别是铝原子和铝离子,和属于同种元素,但题目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表示 H2O2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Al3+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 3 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一
16、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 D电解水 【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有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红磷燃烧放热,气压增大,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氧气消耗,气压减小至小于原气压,该选项不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质量过氧化氢的增加而增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2,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7如图表示五种物质间的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经略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反应
17、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B反应一定吸收热量 C物质 X 一定为 H2CO3 D反应可能出现浑浊现象 【解答】解:A、反应中碳是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生成了二氧化碳,则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是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反应一定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 X 不一定为 H2CO3,也可能是碳酸钙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可能出现浑浊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水银是唯一的液态金属,具有很强的毒性。装有水银的试剂瓶上应该贴的标签是( ) A B C D 【解答】解:水银属于重金属,
18、有毒,属于有毒液体,故试剂瓶上应贴有毒品标志。 A、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物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下列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的元素在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B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C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解答】解:A、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的元素原子的核外有 3 个电子层,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故 A 叙述不正确。 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2,小于 4,在反应中易失去;的最外层也是第一层,有 2 个电子,达到了稳定结
19、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 B 叙述不正确。 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2,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故 C 叙述不正确。 D、的最外层电子数 8,的最外层也是第一层,有 2 个电子,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 D 叙述正确。 故选:D。 102021 年,全民抗疫。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中,常用戊二醛(化学式 C5H8O2)对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下列关于戊二醛说法正确的是( ) A戊二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戊二醛中含有 5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 C戊二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5:2 D戊二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解答】解:A、戊二醛分子是由碳
20、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戊二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 A 错误; B、戊二醛是由戊二醛分子构成的,每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 5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故 B错误; C、戊二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 (18)15:2,故 C 正确; D、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 (18) : (162)60:8:3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 D 错误。 故选:C。 11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10 40 13 6 反应后的质量/g 5 x 38
21、 y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丁为催化剂,则 x20 B乙可能是生成物 Cx 与 y 之和一定是 26 D甲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1:5 【解答】解:A、若丁为催化剂,则 y6,x10+40+1353820,故选项说法正确。 B、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10g5g5g, 是反应物; 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 38g13g25g;如果丁是反应物,并且完全反应,y0,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之和为 5g+6g11g,则乙应为反应物;若丁作催化剂,则乙一定是反应物;若丁是生成物,则乙一定是反应物;则乙不可能是生成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x+y10+40+13+
22、653826,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甲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5g:25g1: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净水方法及目的 B.灭火实例与原理 过滤除去难溶性固体 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隔绝空气 吸附将硬水软化 蒸馏除去全部杂质得到纯水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D.化学中常见的“三” 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氯化钠是由 Cl和 Na+构成的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电子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
23、油、天然气 AA BB CC DD 【解答】解:A、过滤能够除去难溶性固体,该选项正确; 吸附能够除去水中的色素、异味等,该选项不正确; 蒸馏能够除去全部杂质得到纯水,该选项正确; B、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能够隔绝空气,实现灭火,该选项正确;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能够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该选项正确;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该选项正确; C、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正确; 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不正确; 氯化钠是由 Cl和 Na+构成的物质,该选项正确; D、氧气不能燃烧,该选项不正确; 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该选项不正
24、确;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该选项正确。 故选:B。 二实验探究题(共二实验探究题(共 2 小题)小题) 13 请 根 据 你 己 经 掌 握 的 实 验 室 制 取 氧 气 的 有 关 知 识 , 结 合 图 示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选 B 作为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3)用 B 和 D 装置制取氧气时,装入药品剧烈反应后,在 D 导管口始终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可能的原因是 装置气密性不好 ; B 装置中的仪器可以用 C 装置来代替, 请写出用 C 代替它的优点是 便于
25、控制反应速率 ; (4)如果用 G 装置收集氧气(瓶内只有空气) ,气体应从 a (选填“a”或“b” )管进入。 【解答】解: (1)根据初中常用仪器可知,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长颈漏斗; (2)实验室选 B 作为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此发生装置类型为固液常温型,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装入药品剧烈反应后,在 D 导管口始终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气密性不好;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其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4)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如果用 G 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该从 a 管进入。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2H2O22H2O+
26、O2; (3)装置气密性不好;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4)a。 14在实验室制取 CO2,同学们围绕验满 CO2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利用如图装置 A 收集 CO2时,如何判断 CO2收集满了? 【设计并实验】根据 CO2具有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的化学性质,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装置 A 的 a端导管口处,当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即可判断 CO2已经收集满。但在多次验满 CO2实验过程中,发现燃着的木条持续燃烧了很长时间才熄灭,或者根本不熄灭。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装置 A 中是否收集满 CO2是不可靠的。 【设计并实验】经过讨论,同学们重新设计了两种方法并进
27、行实验验证: 方法一:如图装置 B,在实验过程中很快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此判断已收集满 CO2。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方法二:如图装置 C,在实验过程中很快观察到 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现象,由此判断已收集满 CO2。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得到的启示有下列中的 BC 。 A.根据物质的性质预测出的实验现象与实际实验产生的实验现象一定是一致的 B.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C.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解答】解: 【设计并实验】根据 CO2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可将燃着的
28、木条放在装置 A 的 a 端导管口处, 当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即可判断 CO2已经收集满。 故填: 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设计并实验】方法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 方法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因此如图装置 C,在实验过程中很快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由此判断已收集满 CO2。 故填: 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实验反思】A.由实验探究中的现象可知,根据物质的性质预测出的实验现象与实际实验产生的实验现象不一定是一致
29、的,选项说法错误; B.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选项说法正确; C.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三推断题(共三推断题(共 1 小题)小题) 15AG 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B 和 EF 分别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E、F 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G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1)A 的化学式是 H2O2 。 (2)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 (3)反应的用途有 检验二氧化碳等 。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COCu+CO2
30、。 (要求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解答】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A 与 B 的组成元素相同,A 能生成 B,D 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故 A 是过氧化氢,B 是水,D 是氧气,G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 G 是碳酸钙,EF 分别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 可能是一氧化碳,F 可能是二氧化碳,F 和 C 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钙,则 C是氢氧化钙。 (1)A 是双氧水,化学式为:H2O2; (2)反应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该过程的用途是检验二氧化碳等; (4)反应可以由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方程
31、式为:CuO+COCu+CO2; 故答案为: (1)H2O2; (2)CaO+H2OCa(OH)2; (3)检验二氧化碳等; (4)CuO+COCu+CO2; 四计算题(共四计算题(共 1 小题)小题) 16某化学小组为本地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称取了 20 克大理石样品置于烧杯中,然后将 250g 稀盐酸分成五等份,依次加入烧杯充分反应,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大理石中其他分均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化学反应) 。 加入次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50 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g 15 10 5 5 m (1)实验中经特殊处理后将
32、大理石进行捣碎,其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 (2)m 的值应为 5 ,实验中大理石样品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5% 。 (3)求第三次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要求有计算过程) 。 【解答】解: (1)将大理石捣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故填: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2)根据前三次固体都是减少 5g 第三次后固体不再减少,说明剩余 5g 为杂质,所以可得碳酸钙的质量为 20g5g15g,实验中大理石样品所含 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75%;故填:5;75%; (3)设第三次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5g x x6.6g 答:第三次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 6.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