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43.90KB ,
资源ID:205237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052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十堰市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十堰市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1、湖北省十堰市区湖北省十堰市区 2021-2022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以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家揭示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

2、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 诗品和人品其实是割裂的, 背离的, 永远无法契合的。 如果坚持认为 “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罔顾文学史实的想当然的误判。 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比较多,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见诗如见其人。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其诗,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刘禹锡,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屈的典型。 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

3、高洁,而人品卑劣。读其诗,分明为志士仁人;观其行,显然是无耻败类。 西晋诗人潘岳,后世称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他在作品闲居赋中,描述自己对功名的蔑视之情。但现实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丧权辱国,但是读他的诗题金山却是豪气万丈:“屹然天立镇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俨然以御敌英雄自命。这可归因于人格的二重性:内心深处未必无意御敌,却因懦弱自私故而终不敢御敌。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

4、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 (节选自浙江人文大讲堂诗品与人品有删改) 材料二: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 出塞 句句宣誓, 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

5、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

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 “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

7、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 玲珑剔透, 流光溢彩, 超越了空间, 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 2018 年 2 月 12 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材料三: 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前正处于价值转型期,诗歌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人性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都在变化,如何创造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 有一些路径有助于诗人提高境界,创造高格。比如,人可在“事”上磨,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21 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

8、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吟”。这些诗有“合乎自然”的一面,容易引发热潮,但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转眼烟消云散,谈不上“人类喉舌”。“人类喉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王阳明说:“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诗的意义、价值、梦想都诞生在诗人做“事情”的过程中。“事”中有“情”,有“生命意志”,有“欲”。“事情”关乎实践、关乎意境之“意”。王国维“境界说”提出的“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两个维度, 要求诗歌不仅关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 更重要的是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合乎自然”,即合乎“人性的本然”,“邻于理想”,即靠近“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只有契合这两个维

9、度,才能写出“历史的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诗人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邻于理想”就要求诗人永远行走在路上,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摘编自宋湘绮新时代诗歌应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由来已久的说法,说明我们一直在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B21 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都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往往缺乏对千千万万人的关注。 C材料二中提到的杜甫的“君子”品格和创作的诗歌,所体现出的人品与诗品,可以全面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 D材料三认为诗人诗歌创作既要“合乎自然”,又要“邻于理想”。这里“理想”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

10、“君子”品格是相同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诗歌史上诗品与人品割裂、 背离、 无法契合的情况有很多, 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 B我们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就可以杜绝“言非心声”的现象。 C材料二中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D材料二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出塞中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诗句,主要表达诗人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B诗词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表现为比个人的乡愁更为强烈的家国荣誉。 C朱熹认为杜甫等“君子”尽管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磊磊落落”,在诗词中体现出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D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孕育了家国情怀。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创造诗歌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怎样才能创造出高品质诗歌?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分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题。 劳动的意义 路遥 安检员从岩壁上用肩膀接连扛开了两扇沉重的风门,把他们带进了一个拐巷。 一片寂静。一片黑暗。 接连跋涉一百米左右的四道很陡的绞车坡,人已经不能直立了。不时有沙沙的岩土煤渣从头顶上漏下来。整个大地似乎都摇摇欲坠。 现在,他们终于到了掌子面上。这里刚放完头茬炮,硝烟还没有散尽。煤溜子隆隆地转动着。斧子工和攉煤工正在挣命般地操作。 他们一个个狼狈不堪,四肢着地爬过柱林横立的掌子面。许多人丢盔撂甲 在正式下井之前,全矿招收的新工人中跑了二十多人。少平宿舍里也跑了一个。 但大部分人没有跑。到了这个年龄,人就有了自尊心;再艰

13、难,也得强打起精神,准备承受人生最初的考验。 每当一茬炮放完,就要赶紧挂荐支棚。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动作要闪电般快,否则引起冒顶,后果就会不堪设想!班长一声呼喊,人们就从回风巷冲进了掌子面。头上矸石岩土哗哗跌落着,斧子工抱起沉重的钢梁,迅速挂在旧茬上;同时,攉煤工像手术室给主刀大夫递器械的护士,紧张而飞快地把绷顶的荆笆和搪采棍递给师傅,还要腾出手见缝插针刨开煤堆,寻找底板,扣住梁茬,以便让师傅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柱子“叭”一斧头锁住所有这一切都在紧张而无声地进行, 气氛的确像抢救垂危病人的手术室不同的只是他们手中的器械都在一百斤以上!在紧张、快速、沉重的劳动中,人们在低矮的巷道里连腰也直不起来,东躲

14、西避倒腾一百多斤重的钢铁家伙,而且稍有不慎,瞬息间就会被拉扯成一堆肉泥! 只有将破碎的空棚架好,安全才有了保障。攉煤工这才操起大铁锨,把炸下来的煤往溜子上推。一班三茬炮,每茬炮过后,都要进行这样一番拼命,一天的时光就在这样紧张而繁重的劳动中缓慢地流过。 今天, 还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他要第一次领工资了。只有他和另外两个新工人在月中上了满班,月工资能领一百三十元。好大一笔钱哪! 前面有两个新工人,一个领了十八元,一个领了二十元。蹲在旁边的雷区长对他们说:“不好好下井,裤衩都要卖得吃了!甭看矿井是黑口口,很公正!钻得多了钱就多,不上工,就是你爸当矿长,也是这两个钱!” 那两个新工人垂着脑袋悄悄退出了

15、人群。 一晃眼,孙少平已经来这里半年了。半年来,他几乎不误一天工,月月都上满班。 半年之中,新工人又逃跑了不少。跑了的人当然也被矿上除了名,有些没走的人,也不好好下井。他们磨蹭着,等待自己的父亲四处寻找关系,以便调出煤矿。 少平当然没这种靠山。 他也不企图再改变自己煤矿工人的身份。 这工作虽然危险和劳累,但只要下井劳动,不仅工资有保障,而且收入相当可观。 钱对他是极其重要的。他要给父亲寄钱,好让他买化肥和日常油盐酱醋。他还要给妹妹寄钱,供养她上大学。另外,他还有个梦想,就是能为父亲箍两三孔新窑洞。他要把这窑洞箍成双水村最漂亮的!这将是他个人在双水村立的一块纪念碑! 正因为这样,他才舍不得误一天

16、工;他才在沉重的牛马般的劳动中一直保持着巨大的热情。 少平揣着一摞硬铮铮的票子回到宿舍,看见其他人都在床上躺着。大家的情绪不好。今天发工资,每个人都没领到几个钱。 在这样一个时刻,劳动给人带来的充实和不劳动给人带来的空虚,无情地在这孔窑洞里互为映照。 为不刺激同屋的人,少平尽量克制着自己的愉快心情,悄悄钻进了自己的蚊帐。蚊帐把他和另外的人隔成了两个世界。 他刚躺下不久,就听见前边一个说:“孙少平,你要不要我的那只箱子?” 这时, 另外一个同样吃不开的人, 指了指他胳膊腕上的手表, 问: “这块表你要不要?” 而同屋的另外几个人, 也分别问他买不买他们的某件东西几乎都是各自最值钱的家当。 所有这

17、些东西都是少平计划要买的。现在这些人用很便宜的价钱出售他需要的东西时,他却有点不忍心了。但他又看出,这些人需要解决起码的吃饭问题。他如果买了他们的东西,反倒是帮助他们度难关哩! 少平只好怀着复杂的情绪,把这些人要出售的东西全买下了。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极为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 是的,孙少平用劳动“掠夺”了这些人的财富。他成了征服者。这是一种比战争还要严酷的征服;被征服者丧失的不仅是财产,而且还有精神的被占领。要想求得解放,唯一的出路就在于舍身投入劳动。 在以后的日

18、子里,其中的两三个人便开始上班了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 分)( ) A、节选部分写出了孙少平顾家庭、重亲情、精神上有追求等性格特征。 B、作者描写第一次下井的人们四肢着地的狼狈模样,既是在表现巷道的低矮狭窄,也是在暗示他们内心的慌乱不安。 C、孙少平无法找人把他调出煤矿,只能被迫接受自己煤矿工人的身份,为了家人,他不得不从事牛马般沉重的劳动。 D、选段内容虽不多,却告诉我们“劳动改变命运”这一道理,孙少平辛苦的劳动终于在半年后得到了回报“生活毫不客气地置换了他们的位置”,不仅给“他们”上了课,也给每个读者好好

19、地上了课。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 分)( ) A、小说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塑造了如孙少平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热情讴歌了他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B、文中写矿工宿舍环境的混乱,与少平用最漂亮的蚊帐隔离开的“小世界”形成对比,从而凸显孙少平即使在混乱的环境中依然坚守自己独立人格,坚持自己的精神追求。C、小说的语言朴实厚重,富有生活气息,偶尔出现的陕北方言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D、文中的“征服”是指物质上的“征服”,即通过辛勤劳动赚取的钱换取了那些不愿意付出劳动的其他矿工的财富(物件)。 8.小说是如何塑造孙少平这一劳动者形象的?请结

20、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 9.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劳动对平凡人有何意义?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 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 轼于其间, 每因法以便

21、民, 民赖以安。徒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 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 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 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明年春, 又减价粜常平米, 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

22、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 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 雄视百代, 有文章以来, 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裒:p u,聚集。羡缗:指羡钱,即多余的钱。常指赋税的盈余。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

23、举子/且持暖味/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皇帝本人亲自主

24、持,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B、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被称为“元年”,就如本文中的“元祐元年”。 C、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D、“徽宗”是北宋皇帝赵佶的谥号。古时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在其去世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事迹,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他的一生,这个称号就是谥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25、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上书请求减免上供米的三分之一来纾缓灾情;同时,他又兴建治病场所、积聚钱粮来抵御疫病。 D、苏轼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天赋异禀。无论嬉笑怒骂,皆可成文。他的文章博大精深,光辉璀璨,称雄百代,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见的天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14. 作为一代文宗,苏轼对写文章有

26、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3 分) (二二)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516 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开头两句是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描绘了塞外空旷苦寒的景象。 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画面清新绮丽,气势恢宏。 C、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

27、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后人常用此代指边塞地区。 D、此诗构思上用侧面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16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 (三三)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曹操短歌行

28、中“ ,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一一)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本题共 3 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一本好书, 如同一位良师益友。 闲暇时品一杯清茶, 读一本好书, 会让你感到 ,无限放松与惬意。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和读书 ,而好书离不开好的作者,更离不开优秀的传播者与解读者。 河南省教育学会执行理事长吴伟老师爱书如命。他说:“一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行是长期读书积累而来的” 。 他酷爱读书写作, 有时看书 , 不知有多少次趴在书桌上睡觉。他在字林中穿行

29、,在书海里遨游,在知识的天空中飞舞。他呕心沥血,潜心钻研,成就了今天 的吴伟。书是他的生命,传授知识是他的使命,从寒窗苦读到今天的功成名就,用他的话说,没有书,就没有今天的似锦前程。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心旷神怡 息息相关 废寝忘食 卓越不凡 B、沁人心脾 息息相关 宵衣旰食 卓越不凡 C、沁人心脾 休戚相关 宵衣旰食 卓尔不群 D、心旷神怡 休戚相关 废寝忘食 卓尔不群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30、、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B、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C、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使自己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D、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

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北京时间 2021 年 7 月 4 日 14 时 57 分,经过约 7 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 ,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继2008 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 ),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此次出舱活动,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首次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 奠定了重

32、要基础。 神州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自 6 月 17 日进驻天和核心舱以来, , 目前3 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后续在轨飞行期间还将进行一次出舱活动。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航天员进行的一次出舱活动 B出舱活动进行得很是顺利 C中国航天员再次顺利出舱 D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1 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通过一个又一个真挚动人的故事,

33、抒写了一幅可歌可泣的百年画卷: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到不怕牺牲、 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方志敏、 蓝蒂裕; 从立志用知识建设祖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到三代传承为国守边的拉齐尼一家;从践行初心的闽宁第一批移民谢兴昌,到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以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航天员、飞行员、奥运健儿等新时代奋进者群像,无不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 近来,娱乐圈负面新闻不断:多名艺人因逾越法律底线、违背职业道德等引发热议,社交账号被封、作品下架;与此同时, “饭圈”乱象加剧,搞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给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不

34、良影响。 作为高一学生,正值人的一生中弥足珍贵的青春年华,对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A B 项曲解文意,“21 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说法范围扩大,原文只是说“21 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 C 项“全面论证”错,只能从正面论证。 D 项“理想”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君子”品格是不相同的。“理想”,即“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君子”品格,意为“高尚品格”,“磊磊落落”的高尚人格。二者的含

35、义范围是不同的。 2.答案:B B 项逻辑有误。据原文“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可见,“言非心声”的现象并非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就可以解决的。“只要就”过于绝对。 3.答案:B A 项,文中引用出塞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而不是赞美李广的英勇气概。 C 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忧国忧民”只是杜甫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 D 项文意倒置,根据文意,应是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4.以张载名言开篇,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

36、结构,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二、 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两个方面并列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最后一段总结照应。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主要是例证法、引证法等等。(意思答对即可,学生答出 2 点,即可给 4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欲醇诗品,先正人品。继承“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优良传统,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成为品格高尚的“君子”,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质、品格和品位。继承诗歌书写家国情怀的主题传统,有家国荣誉,忧国忧民,坚持文化自信,点亮时代精神,辉映未来。诗人要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创作诗歌契合“合乎自然、邻于理想”两个维度

37、,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6.C“只能被迫接受自己煤矿工人的身份,为了家人,他不得不从事牛马般沉重的劳动”错误,依据第十八段“他也不企图再改变自己煤矿工人的身份。这工作虽然危险和劳累,但只要下井劳动,不仅工资有保障,而且收入相当可观”、第二十一段“正因为这样,他才舍不得误一天工;他才在沉重的生马般的劳动中一直保持着巨大的热情”、第二十九段“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极为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可知,孙少平是主观上不企图改变自己煤矿工人的身份,除了为家

38、人,还因为自己从劳动中获得的“强大”。 7.D 文中的“征服”是指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征服”。物质上的“征服”,通过辛勤劳动赚取的钱换取了那些不愿意付出劳动的其他矿工的财富(物件);精神上的“征服”,让那些人明白舍身投入劳动是获得解放的唯一出路,并开始上班(参加劳动)。 8.通过煤矿狭窄危险环境的描写,衬托孙少平踏实热情的劳动;用其他一些逃离矿井或消极怠工的工人,来对比烘托孙少平热情务实的劳动态度;用第三人称和心理描写, 全视角展现孙少平心路历程, 便于凸显孙少平的思想, 讴歌勤恳坚韧的劳动者形象。(意思答对即可,学生答出 2 点,即可给 4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答

39、案:劳动带给人生活和实现理想的物质保障;劳动带给人生活和精神的充实愉悦;劳动带给人尊严、人生出路,并彰显自我价值。(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10.B “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 AD 项;“巡铺内侍”是官职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 11.D “徽宗是北宋皇帝赵佶的谥号”错。带“祖”和“宗”的是庙号, “徽宗”是赵佶的庙号。 12.C 不是“同时”,而是“明年春”。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见“同时”表述错误,“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应当是第二

40、年春天的事。 13. (1)等到二十岁时, (他)就学识广博,通晓经书正史,每天写文章几千个字,喜欢贾谊、陆贽的文集。 (2)苏轼担心不被(当权者)所容纳,请求调到外地,被授予龙图阁学士一职,主管杭州。 (1)“比冠”,等到二十岁;“通”,通晓;“属文”,写文章。 (2)“见”,表动句;“外”,调到外地;“拜”,授予官职;“知”,管理。 14. 写文章应该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原本就没有固定的形态,只是在该流动的时候就流动,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为文应当收放自然,姿态横生,而不受外在形式的束缚。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苏轼)听到古今的成败,总是能说出

41、其要点。等到二十岁时,(他)就学识广博,通晓经书正史,每天写文章写几千个字,喜欢贾谊、陆贽的文集。嘉祐二年,到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因见到他的文章而)惊喜,(苏轼)参加殿试考中乙科。后来(苏轼)以书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该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朝廷追封(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后,回到朝廷,以判官告院的身份任职。王安石开创实施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不利。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其间,常常凭借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来造福百姓,百姓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知州。司农实施手实法,不按时实行的人按违反诏令论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诏令的罪名,如果出自朝廷

42、,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法令。”提举官惊恐地说:“请您暂且慢点推行它。”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废除了它。 元祐元年,苏轼以七品官入侍延和殿,(皇帝)当即赐他银绯,升他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苏轼暂代礼部贡举一职。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冻得打颤不能说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子,而且抓住模糊的单一言辞,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祐四年,因为议论政事而(与人)积怨,被当权的人所憎恨。苏轼担心不被(当权者)所容纳,请求调到外地,被授予龙图阁学士一职,主管杭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

43、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常要多些。”于是收集盈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的五十两黄金,来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聚钱粮来抵御疫病。 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职务。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绩要求升迁,所以官职就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在常州去世。苏轼以父亲苏洵为师学习文章之道,不久便因为有天赋而很快学到了写文章的本领。曾说自己: “写文章应该像行走的云和流动的水,本来就没有固定的形态,只是常常行走在应该行走的时

44、候,停止在不得不停止的时候。” 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辞,都可以写成文章来读。他的文章博大精深,光辉璀璨,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大概也属少有。 15.B B项“清新绮丽”错,应为“苍凉空阔”或“昏暗悲凉”。 16.前四句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感慨边塞自然条件艰苦。后四句表现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穷兵黩武的反对。 17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18.A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此处放在“感到”的后面,应该用“

45、心旷神怡”。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 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休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此处用“息息相关”合适。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此处用“废寝忘食”才合语境。 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卓越不凡:有超出一般人的能力,表现出与平凡人的不同。此处两个词语均可。 19C 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应该是“达到高境界”而不是“做到高境界”;

46、二是语序不当,应该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两句对调位置;三是成分残缺,应该在“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之前加上“使自己”。 20. 排比的构成:围绕着共同的话题进行,有三个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句子(2 分)。 表达效果:形式整齐, 节奏感强, 朗朗上口, 渲染了他对读书的热爱, 表现他读书时的自由与快乐。 (3 分) 21 D 从前文“继 2008 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可知,这次出舱是中国航天员再次出舱,而 B 项强调的是出舱的顺利,与句意不连贯,故排除;A 项没有强调“再次出舱”这一事实,故排除;而据后文“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可知,此次出舱的性质是空间站阶段的“空间出舱”,而 C 项并未强调“空间出舱”,故排除 C 项。 22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空间站后续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按计划开展了各项工作 23.参考立意: (1)榜样的引领; (2)弘扬正能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