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83.66KB ,
资源ID:204592      下载积分:1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045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最新期末复习提纲)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最新期末复习提纲

1、必修四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哲学与文化 (最新期末复习提纲) 哲学部分哲学部分 1.什么是哲学? 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特点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有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什么是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关系如何?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 哲学 世界观 区别 含义不同: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

2、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形成不同: 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世界观自发形成的 特点不同: 哲学并非人人都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世界观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简单化的 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3.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如何?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如何?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区别:哲学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揭示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具体科学研究对象是某一具体领域,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4、。-*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容是什么? (1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 2)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也可表述为: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5、的问题。(也可表述为: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6.是什么是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哲学上“两个对子”“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和

6、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元论是不可能的,二元论的实质偏向于唯心主义) 7.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划分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分歧): 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

7、。即: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b.合理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的。 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即:自然科学中的物质结构=物质。原子的属性=物质的属性。 b.进步性: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局限性:第一,把自然科学中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第二,机械性 第三,形而上学性。第四,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

8、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二不是指某一具体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里

9、的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如英雄、帝王等。如:“智子疑邻”中,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思想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封建迷信思想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上帝、神灵等主宰世界。)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

10、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观点核心观点:实践观点 【提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9.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 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主要代表:毛泽东来源时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成果 精髓:实事求是 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2、实践论、 矛盾论、 论持久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 (2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来源时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作用: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3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导;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作用: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3、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什么是物质?它与物质形态是关系? 含义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属性: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一般属性。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永恒存在的,不生不灭。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客观实在性,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是有生有灭的,是暂时存在。 联系:A.物质是对宇宙间客

14、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共同本质的抽象概括,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B.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与方法论分别是什么? 原理内容原理内容: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方法论方法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1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是什么?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1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3.什么意识?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1).产生: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即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3).从意识的内容看(对象:)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本质:本质: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4.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与方法论分别是什么? 原理内容原理内容: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

16、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方法论:我们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15.什么是运动?物质与运动是什么关系?(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可分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强调物质离不开运

17、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16.什么是规律?规律与规则是不是一回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规律是客观的,规则则是主观的,是人制定的。正确的规则都是规律的正确反映。 17.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是什么?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

18、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C.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18.意识具有能动性原理与方法论意识具有能动性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 原理:原理: (1 1)人能够能动的认)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的反映世界、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的反映世界、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的特点: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特点: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也是能动的认识世界的原因)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

19、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能动的反作用于物质):)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能动的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能动的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意识能动的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往往起阻碍作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方法论方法论:人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意识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19.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 原理内容:a.尊

20、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b.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1.尊重客观规律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要求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实事求是) 20.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方法论)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原理)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方法论) 2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2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的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一切从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2)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

22、,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2.什么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点?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23.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 含义: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表现: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原原理及方法论:联系是普遍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理及方法论:联系是普遍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4.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

23、? 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表现:事物的联系就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离开事物真实联系,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原理及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原理及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5.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 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原理及方法论: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24、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原理及方法论: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点和条件为转移。 26.什么是整体与部分?两者的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及方法论: :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1)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2)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务和服从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25、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相互 区别 含义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地位 作用功能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备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相互 联系 相互依赖 密不可分 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7.什么是系统?它有哪些基本

26、特征?给我们什么方法论启示? (1)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原理及方法论: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28.发展的普遍性与实质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 发展的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9.事物发展的状态是什么?事物发展状态的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什么是量变与质变?两者的辩证关系原理

27、与方法论是什么?) 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量变和质变形式或状态:量变和质变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生活中的统一、相持、平衡、静止、连续性、稳定性都属于量变)。 (2)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是一种根本的、 显著的变化。(同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都是质变) 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及方法论: :(1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重视量的积累;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重视量的积累; (2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抓住时机,)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促成质变;(3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

28、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前进。 30.什么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两者的划分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新事物一定战胜就事物?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 划分标准: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新事物一定会战胜就事物新事物一定会战胜就事物,因为: A、从新事物本身看:新事物是符合客观

29、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的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B、从旧事物本身看: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C、从社会历史领域看: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31.事物发展的途径的原理(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及方法论是什么? 事物发展的趋势或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趋势或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

30、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a.事物发展的过程: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b.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c.辩证否定的地位: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a.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b.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c.旧事物在开始时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

31、理内容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及方法论: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a.a.我们要对未来从满信心,我们要对未来从满信心,b.b.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32.什么是矛盾?它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原理内容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及方法论: :矛盾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对立统一,要

32、求我们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3.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两者关系如何?(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1)同一性(统一属性) 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特点: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斗争性(对立属性) 含义: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特点:矛盾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联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与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的

33、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或对立统一关系原理或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或对立统一关系原理或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矛

34、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是包含差别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方法论】我们必须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4.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其地位如何?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 矛盾的普遍性: 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空间维度、横向角度);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时间维度、纵向角度)。 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及其方法论: :

35、矛盾的普遍性,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矛盾的普遍性,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方法解决矛盾。 35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它包括哪几种情形?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 矛盾的特殊性 含义: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 a.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

36、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6.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法的精髓)?它的地位与作用如何?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 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

37、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内容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探索中国

38、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证统一。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我们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

39、的历史的统一。 38.什么是主次矛盾?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复杂事物有许多矛盾,侧重于解决问题) 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及其方法论: : (1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重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 2).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

40、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3 3).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9.什么是矛盾主次方面?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一个矛盾有两个面,地位不同,侧重于分析问题) 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及其方法论: : (1 1). .矛盾主要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矛盾主要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

41、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全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抓主流。面,要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抓主流。 (2 2). .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看问题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忽视支流。转化,看问题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忽视支流。 (3 3).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40.什么是两点论与重点论?两者

42、关系如何?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1.矛盾分析法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矛盾分

43、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的内容包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点论相统一;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区别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别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

44、盾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矛盾主要方面 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1,次要矛盾1。 存在于一个矛盾中,主要方面=1,次要方面=1。 标志性词语:关键、重点、中心、重心、根本任务、核心、重中之重、牵牛鼻子、突出任务、核心问题、首要地位、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等 标志性词语:抓主流、识大局、全局意识、主体、主题、本质、辨方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 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进程。 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适用情况:一般“做事情”时使用 适用情况:一般“看问题,判断事物性质”时使用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也是唯

45、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说法错误。 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不能认为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是联系的内容;矛盾是发展的动力) 42.什么是认识?它包括哪两个阶段?如何认识这两个阶段?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形式或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 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

46、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43.什么是实践?他的基本形式是哪些?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

47、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3)(3)特点:特点: a.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体”“对象”“手段”“结果”) 原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观事物)和实践的手段(工具设备)。都是客观的。制约实践活动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也具有客观性。 b.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计划”“方案”“规划”) 原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 c.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强调“合作”等,受横向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历史性强调历史过程,受纵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

48、) 原因: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特别提示】【特别提示】实践的第一、二个特点并不矛盾,主体的客观性渗透着能动性,意识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夸大客观物质性否定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物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44.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只有只

49、有一个,那就是实践。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个,那就是实践。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可以是书本、网络.等间接经验;也可以是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

50、)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根本目的 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无到有”; 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关键点“实践有新的需要”“新的认识工具出现”“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提高”。 检验标准 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没有谈到指导的结果如何。 目的 认识指导实践成果了或者失败了,谈到了指导实践的结果。 45.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